为什么唐代以前皇帝都称帝,自唐代以后皇帝都称宗?
为什么唐代以前皇帝都称帝,自唐代以后皇帝都称宗?
-----
网友解答:
-----
唐朝以前的皇帝,人们一般习惯叫什么什么“帝”,比如汉景帝、魏文帝、隋炀帝等。
唐朝到元朝的皇帝,人们一般习惯叫什么什么“宗”,比如唐太宗、宗真宗等。
明、清两朝的皇帝,人们一般习惯叫什么什么皇帝,比如万历皇帝、康熙皇帝等。
都是皇帝,怎么“格式”都不同呢?
三种称号
古代的帝王是神圣的,所以直呼其名肯定不合适。
所以,人们自然要给他们尊称。
皇帝活着的时候,叫“陛下”、“圣人”之类的称呼就好了,可是,帝王一代一代传承,总是要用不同的尊称来分辨这些帝王。
这不同的尊称,主要有三种:谥号、庙号、年号。
所谓谥,官方叫“绰号”,是周朝开始的。
帝王、贵族去世后,朝廷会评估其生前所为,起一个号。比如刚强直理称“武:,由义而济称景等。
所谓庙号,就是君王祭庙的号。
帝王在世时,会给自己盖一座庙。驾崩后,该庙就成了这位皇帝的祭庙。皇帝传多几代后,庙越来越多,就需要用”庙号“来区分这些庙。
所谓年号,就是用来纪年的名号。
先秦到西汉初年,没有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所以,其实大多数皇帝,都同时有自己的谥号、庙号、年号。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人们普遍只以一种“号”来称呼这些皇帝。
汉-隋,主要以谥号代称
唐代以前,我们普遍以谥号称呼君王。
为什么不用庙号和年号呢?
1、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庙号。
按经典理论,只有有大功大德,足以作为后代万世典范的君王,才配享有庙号。
所以,汉代时,对庙号十分谨慎。
举个例子。汉宣帝即位后,曾下诏,要求给汉武帝选择一个庙号。
结果,夏侯胜等人认为汉武帝虽然开疆拓土有功,但任内对百姓缺少恩泽,不配有庙号。
后来宣帝施加帝王的影响,把夏侯胜等“反对者”抓起来,才成功给武帝加上了庙号。
由此可见:汉代皇帝有庙号之难。
整个西汉,只有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四位有庙号。
而整个东汉,也只有前三位皇帝有庙号。
很多皇帝连庙号都没有,自然不可能用庙号来称呼了。
2、一个皇帝可能有很多年号。
那么,为何不用年号呢?
因为,一个皇帝可能有很多个年号。
当时的帝王,遇到“天降祥瑞”要改年号,遇到大灾大难要改年号(天意示警),封禅泰山要改年号。
汉武帝就有10多个年号。
那么,到底要称刘彻为“建元皇帝”还是“元狩皇帝”呢?
显然,用年号来称呼某个皇帝,并不合适。
相比之下,谥号,每个皇帝都有且只有一个,自然是最适合后世来称呼的了。
因此,除了秦代以外(秦代以始皇帝、二世、三世····相称),唐代以前,大多是叫什么什么“帝”。
唐-元:主要以庙号相称
可是,到了唐代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1、谥号已“滥”。
很长时间内,谥号都是1、2个字,用以对帝王的一生做出全面评价,或为后世榜样,或为后世警示。
直到唐初,这一传统还保持得很好。比如,李渊的最初谥号“太武帝”,李世民最初的谥号为“文皇帝”···
武后掌权时,开始增加这些前代君王的谥号。玄宗晚年,脑子一热,给谥号又加了许多字。
如此,唐代帝王的谥号普遍增加到了10几个字!
后来,颜真卿曾经上书,认为这么长的谥号违背古制,请求改回来,被否。
如此,动辄十几个字的谥号,确实难倒了后人。
再则,一些不是皇帝的人,也拥有了皇帝的“谥号”。
比如,唐高宗的皇子李弘去世后,高宗认为普通的谥号无法表达他的心意,遂以皇子为“孝敬皇帝”。而唐玄宗也给自己的大哥加了皇帝的谥号···
谥号已“滥”。
2、庙号已“普及”。
前面提到,汉代对庙号是极为谨慎的,许多皇帝没有庙号。
然而,自曹魏时代开始,除了亡国之君和政变中被废黜的帝王,一般都有庙号了。
如此,唐代开始,人们多以“什么什么宗”来称呼历代皇帝。
明清:以年号称皇帝
明代时,以庙号来统一称呼各位皇帝又出现了问题。
建文帝被叔叔赶下了台,景泰帝被哥哥赶下了台,很长时间都没有庙号(直到南明时才加上庙号)。
然而,他们毕竟又治理了天下这么些年,自然就只能以年号代指了。
至于谥号,此时则继续发扬着越来越长的光荣传统。
而此时,年号已经适合用来称谓历代皇帝了。
朱元璋即位后,下诏:我朝以后不封禅,不受祥瑞,不受尊号。
由此,以后的历代天子,也不再随便改年号了,一代天子一直用一个年号,也就是“一世一元制”。
因此,到明清时期,人们普遍称什么什么皇帝,比如万历皇帝、崇祯皇帝、康熙皇帝、光绪皇帝。
古代帝王被赋予神圣色彩,因此才有了如此复杂的称谓体系。
如今,人人平等,都以姓名相称,简单明了,真好!
-----
网友解答:
-----
这是庙号和谥号的区别,汉朝的宗庙制度承袭的其实是周朝的制度,推崇祖有功而宗有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永祭太庙,之后的称宗,称宗的到了一定的时间后会被从太庙正殿中请出去,每个朝代太庙中祭祀的皇帝数量是有限的,一般规格为天子7庙,1祖6宗,超过限制就会把某个宗放到偏殿,明朝是个例外,嘉靖皇帝把朱棣的庙号改了,从太宗改成了成祖。
汉朝和汉朝之前庙号管的很严格,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有庙号,比如汉惠帝是没有庙号的,而汉文帝当时一般称之为太宗孝文皇帝,太宗就是庙号文帝是谥号,文景之治中,文帝的儿子景帝就是没有庙号的,由此可见当时的庙号严格程度,汉朝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长期的乱世,到了隋唐对于周礼的崇拜已经有了一些淡薄,宗庙制度逐渐放宽,基本每个皇帝都能有庙号了,比如明成祖朱棣称之为成祖孝文皇帝,而朱祁镇这个曾经当过囚徒的皇帝都能有庙号成为英宗孝睿皇帝,可见到后来庙号已经越来越不值钱了,正因为汉朝以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所以一般称谥号,而之后庙号泛滥,为了显示尊敬就更多的称谥号了。
------------------
推荐阅读: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上海电力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哪一家强?
古代官员退休,为何一定要回到老家,而不是留在京城或就任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