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项羽能夺得天下,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吗?
假如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项羽能夺得天下,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吗?
-----
网友解答:
-----
汉元年十月,汉高祖刘邦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长安近郊的灞上,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正式宣告灭亡。刘邦进入咸阳后,听从他人的建议,想将关中之地据为己有。项羽得到消息后大怒,派手下大将黥布攻下函谷关,项羽的大军也很快到达咸阳城东的戏亭。
当时项羽有兵力四十万,而且都是百战之士,江东精锐。刘邦当时只有十万兵力,而且很多都是一路收容的降卒和陈胜的散兵,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刘邦只能主动撤军咸阳,亲自到鸿门向项羽道歉,这才有了鸿门宴。
如果当时,项羽按照手下谋士范增的建议,趁机杀了刘邦,从当时的天下形势来看,刘邦一死,就只有项羽一家独大,短期内没有人可以撼动项羽的统治地位。但从长期来看,项羽仍然不会成功一统天下,登基称帝。这是由项羽本人的因素决定的,与杀不杀刘邦并没有本质上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项羽没有一统天下的志向
项羽的大军进入咸阳,秦朝灭亡,天下无主,以当时的实力,项羽完全有机会和能力一统天下,登基称帝。但项羽却选择放弃战略要地关中,一把大火将秦王朝的宫室烧毁,之后分封诸侯,将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分封给了各路诸侯统治。他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楚两地九个郡,在老家彭城建都。
从这一系列的做法可以看出,项羽并没有一统天下的远大志向。他最初起兵反秦,不过是想替原来的楚国报仇,为原来楚国的民众报仇,为他自己的祖辈原来楚国的大将项燕报仇。如经大仇已报,大功告成,自然要衣锦还乡。所以他选择回到家乡,安享天下太平。后来的形势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他自己最初灭秦复仇的志向,项羽成为了天下最有实力的人物。超出预期后的大好形势下,项羽也不过是选择做个诸侯之王,取名为西楚霸王,尽此而已!
项羽没有一统天下的品德
得民心者得天下,安民心者才能安天下,古今皆然。而他项羽最缺的,就是能得民心安民心的仁义和道德。项羽在进攻秦朝一路向西的作战中,不断屠城杀降,动不动就屠城,不管是军士还是平民,都全部杀光,制造无人区,城池化为灰烬,天下民众对其失望之极,只有恐惧害怕,没有归顺依附的心。
在新安城,项羽又将秦朝大将章邯手下已经归降了的二十余万人将士,全部坑杀活埋。项羽带兵进入秦朝的都城咸阳之后,又在咸阳屠城杀戮,还杀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点一把大火烧了秦朝的宫室。之后不久,又派手下,明目张胆地杀害了天下诸侯共同推举的义帝熊心。这一系列的举措,让项羽完全失去了天下民众的心、天下诸侯的心、原秦朝子民的心,人心尽失的项羽,又怎么可能一统天下!
项羽没有一统天下的胸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想一统天下,宽广的胸怀是必然条件。而项羽却偏偏心胸狭隘,刚愎自用,睚眦必报,根本没有天下帝皇的胸襟。刘邦手下的谋士陈平,用了一个并不高明的离间之计,项羽就怀疑自己最核心谋士范增的忠诚,导致范增负气出走,成为他开创王业的最大损失;后来又因毫无根据的流言,不信任手下最能打仗的大将钟离昧,导致手下大将离心离德。
项羽进入秦宫咸阳时,有个人劝说他,让他定都咸阳,占据关中,以图王业。项羽以
“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有谁知之!”
为由,拒绝了此人的正确建议。此人生气,随口一说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羽居然盛怒,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地抓到此人,将其下油锅烹了。项羽手下最勇猛的大将九江王黥布,因为没有亲自带队跟随他出战,项羽便多次派出使者责难,导致黥布转投到刘邦阵营,直接加速了项羽的灭亡。
项羽没有一统天下的用人之道
开创大事,最终拼的是人才,是人才的竞争。但,项羽在发现人才、激励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方面,都不在行,或者说都有显著的缺陷。汉初三杰的张良,与项羽多有交集,但项羽高高在上,没有及时发现张良的大才,也没有主动礼贤下士去留住张良;汉初三杰的韩信,早年就投在项羽帐下,项羽任命他做个郎中,一个军事天才,让他做个卫士摆设,这是无识人之明。韩信多次向项羽出谋献计,项羽不问计谋的质量,仅仅因为韩信的地位低下,就不予重视信任。刘邦手下最有智谋的陈平,最开始也是投靠项羽,虽然任命他为都尉,但只是将他当成普通的官员对待,没有给予特别的关照,导致陈平封印投奔刘邦去了。
别的人才就不多说了,如果项羽有识人之明,或者有留人之策,能留下这三人在自己的身边,并充分信任,让他们完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那项羽一定会夺取天下。只可惜,历史没有假设,项羽注定与天下无缘,这与在鸿门宴时杀不杀刘邦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
网友解答:
-----
感谢悟空邀请 其实就算项羽杀了刘邦也不能一统天下天下,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 虽然项羽在诸侯中实力最强,打仗最猛,威信最高。但他自己的势力并不算多,因为各路诸侯是以反对暴秦为目的暂时统一由项羽指挥,如今暴秦没了,光靠项羽的那点兵力,光靠武力去应对天下英雄,是无法实现的。
第二 原本六国的后裔也都参杂在起义队伍中,也都有着一席之地,他们的目的就是推翻秦朝,然后格子恢复自己的地盘,继续称霸一方,想要征服这一部分人需要靠强大的政治手段,然而项羽并无半点政治才华,想要一统天下没有远大的政治策略是不行的。六国旧贵族在反秦大起义中,投机钻营,跻身义军队伍,取得一席之地。本意都是复辟旧制。
第三 项羽要想一统天下必须要有一个让人信服的名义,项羽虽然自封西楚霸王,但他也弄死了楚王,这是他的一个大污点,你想统一也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名义,在那个年代,你没有名义的发动战争,是不会得到天下的信服的,你也不可能杀尽天下人
第四 项羽虽然长于征战,却没随之而起的德气文采和治世安民的明智韬略。对于持不同意见的个人影响和集团势力,只是简单粗暴的压服制裁,征战杀伐。所以,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庶民和文士,也没看好项羽。反而编派出乡歌童谣,有意贬低中伤。所以,项羽的社会基础也很差,民心不向,人气不旺。
第五,前面几点只是说项羽杀刘邦后面临的普通问题,还有一个最强大的对手还没说,那就是萧何。刘邦自身能力并不是很强,他只是会知人善任,但萧何就不一样,每次刘邦在外打光了家底,萧何就能迅速的被刘邦补给,可以说萧何的能力比刘邦强了很多倍,如果刘邦死了,那项羽就直接面对的是萧何,恐怕胜算更小了。
根据以上几点分析,不管刘邦死不死,项羽一统天下都不太现实
-----
网友解答:
-----
项羽实施分封政策后就注定要失败了。这也是刘邦统一后非刘姓不封王主要原因。和汉朝统一后几百年基业基本稳定的有很大关系。项羽得天下后分封天下,原六国君子后代和灭秦国功臣都得到分封,这导致肉就那么多分的人多了。有功的人觉得分少了,原六国君主后代觉得把自已国家拆分国土变少了也不服,造成互相吞并。天下刚平定风烟又再四起。时间长了大家都觉得项羽政策有问题,吞并进入白热化。不听号令互相吞并损害项羽友威,项羽只能出手收拾不听话者。项羽就成了救火队长疲于奔命了。在项羽忙不过来时刘邦出手一下占领了大量领土,这些国土在萧何的经营下成了坚强后盾,有取之不尽的新力军支缓,刘邦就立了不败之地了局势己难以逆转,从此之后刘邦军队、补给常输常有,越打越多。相反项羽无法静下来经营虽勇武有加去到那赢到那。终究是双拳难敌四手,越打越弱越打越被动,分兵后除自身所带兵马外其他兵马全部覆灭,这时项羽弃彻底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分封是战略失败,项羽打仗虽天下无敌终也是战术成功改变不了大局,再统一已经是不可能了。就算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如分封政策不变分封不均问题一样存在。项羽一样也是疲于奔命做救火队长。如果没有刘邦趁虚而入最终结果是战国样乱世会持续很长时间,毕竟项羽这楚霸王不是编的,他足以控制住大局,不过稳定是不可能存在。
-----
网友解答:
-----
鸿门宴之所以被后世引申为一场不怀好意或者施行阴谋诡计的宴会,根本原因就在于发生在公元前206年项羽与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城外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因为这次宴会太过出名,影响了中国自大一统的秦朝灭亡后的历史走向,而发生在宴会上一系列的生死故事,则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谈资。
鸿门宴发生的背景在秦朝刚刚灭亡的时刻,当项羽在巨鹿之战,以弱势兵力灭亡曾经极盛一时的大秦帝国主力秦军时,刘邦已经从武关攻进秦国腹地关中,在击败秦朝最后一支中央军后,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王的投降预示着秦朝的政治灭亡,而巨鹿之战秦军主力的覆没则预示着秦朝彻底失去了最后的抵抗。
当秦朝灭亡后,很自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秦朝的天下应该如何划分,谁来填补秦朝灭亡后留下的政治权力真空,能在秦朝灭亡后马上想到这个问题的人在当时并不多,但这其中肯定有刘邦,同时也有项羽,还包括他们的谋士张良和范增等等。
项羽在巨鹿灭亡秦国最后的主力王离的长城军团和章邯的囚徒军团后,下一步自然是挺进秦朝的政治中心咸阳,这个时候的项羽因为击败秦军主力的巨大功劳,以及战无不胜的勇武之力傲视天下时,所有的反秦义军基本上没有人敢正视项羽,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项羽这个时候不过是一个26岁的年轻人。
26岁,击败了秦军主力,成为反秦义军首领,靠的就是战绩和勇猛,这种伟大的成就放在任何一个年轻人身上,都会极度的骄傲和目空一切,这就是人性,项羽也是如此,这个时候项羽基本上以天下首领自居,这个时期的项羽没有将任何人放在眼中,包括楚怀王和先进入关中的刘邦。
当雄心勃勃的项羽率领着天下反秦义军浩浩荡荡挺进咸阳时,没有想到居然有人敢在进入咸阳的必经之路函谷关阻挡自己,项羽当然非常生气,想也没有想,就派出英布攻打函谷关,并成功击败守军进入关中。
同时,项羽得到了来自刘邦阵营中的左司马曹无伤的密告,说是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并任用原秦王子婴为相,这无疑激怒了项羽,项羽觉得这个时候天下所有的大事都要经过自己的同意才能办,这个时期的项羽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天下共主。
所以项羽在范增的蛊惑下,准备在第二天一大早发兵攻打刘邦,一举消灭刘邦,居然有人敢不向自己报告擅自做主,这种事在项羽看来是不能容忍的,项羽在定下第二天的战役计划后,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项羽的叔父项伯因为张良救过他一命,得知张良此时在刘邦军中,而项羽第二天要攻打刘邦,那自己的救命恩人张良不是也要死在项羽手上了,项伯可是义气之人,当天晚上就快马加鞭亲自告诉张良这个消息,结果张良又将这个消息告诉刘邦,就这样,项羽军中的高级军事机密,就这样轻易地被泄露给对手刘邦,而这个事又促成了鸿门宴。
刘邦极力拉拢项伯,表示要第二天亲自向项羽解释,并表示整件事都是误会,请项伯代为向项羽传达,很难想像当项羽听到项伯传来刘邦的口信,却丝毫没有怀疑或者处罚自己的叔父项伯,如果这种泄露军事机密的大事,都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的话,那项羽的治军能力可想而知了。
于是鸿门宴就发生了,刘邦在第二天清早就带着樊哙、张良以及百余随从来到项羽驻扎在鸿门的军营,亲自向项羽解释,刘邦低声下气地示弱,不卑不吭地诉说,以一个50岁老者的身份,向一个26岁的年轻人低声下气地示弱,这本身对项羽来说就是巨大的虚荣心。
项羽为什么不杀了刘邦,那就没有人和他争天下了吗?
如果你从上帝视角,知道后来的历史,说出这样的话不奇怪,可是项羽怎么知道当时的刘邦敢和他争天下,要知道巨鹿之战后的天下所有诸侯都是不敢正眼看项羽,都对项羽是非常恭敬的,让项羽很自然地认为没有人敢他作对,包括刘邦这个曾经的战友。
项羽并不了解刘邦,只是在之前的反秦战争中处于同一阵营,刘邦曾数次向项羽的叔父项梁借兵攻打沛县,几次都打不下来,估计项羽就觉得刘邦没啥大能耐,再加上项羽认为是自己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才能进入关中,否则刘邦根本进不来。
鸿门宴中的项羽与刘邦见面,在项羽看来,刘邦就是来请罪的,项羽出自楚国贵族,身上有着非常浓郁的战国遗风,君子之气,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上,项羽也是人,还是个年轻人,面对50岁的刘邦低声下气的请求,项羽心中难免心软。
虽然项羽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鸿门宴不是战场,更像是政治谈判,从后来的经历就会知道,项羽在政治上的成就非常低,政治能力也不高,项羽没有意识到刘邦会在将军成为自己争霸天下的强大对手,项羽没有认识到刘邦低声下气的原因就是为了保存实力。
当时的天下形势虽然是项羽一个人说了算,包括后来的分封天下诸侯都是项羽自作主张分封的,就连楚怀王也被孤立为傀儡,但项羽真正的实力只有自己手下最嫡系的5万楚军,虽然项羽名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那帮反秦义军只不过是有奶便是娘、随时会反叛的乌合之众。
项羽的分封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手段,稳定天下人心,毕竟分封深入人心上千年,而反秦的这些军队基本上全是原来六国的子民,六国恨秦,项羽也恨,当秦朝灭亡后,天下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反秦义军与秦朝之间的矛盾转化为反秦义军之间争夺天下的矛盾。
但项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只不过把刘邦当成反秦义军中的一路诸侯,认为天下没有人能与自己争夺,项羽并不认为刘邦是威胁,既然没有威胁,项羽也就没有必要杀刘邦,项羽没有把刘邦当成对手,这也是项羽不杀刘邦的主要原因。
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那么天下会如何呢?
毫无疑问,当然是项羽统一天下,因为没有其他人能与项羽争夺天下
,也没有其他人能像刘邦一样,聚集了一批有能力的文臣武将,利用各种手段击败项羽。
回顾一下就会知道,
如果项羽杀了刘邦,那么势力较大的诸侯有: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藏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
简单分析一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是秦朝的三个降将,被项羽封在关中,这三个秦朝降将投降了项羽,导致关中子弟20万人被项羽坑杀,关中百姓对三秦王恨之入骨,他们能对抗项羽吗?根本不可能,既没实力,也没能力。
西魏王魏豹处于四战之地,况且这个魏豹能力不行不说,还是个典型的墙头草;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这些诸侯实力太弱,能力也不强;九江王黥布本就是项羽的手下,勇猛善战,但智谋不足;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藏荼地处偏远,只想着割据一方;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根本就是项羽立在齐地的三个傀儡而已。
至于张良,肯定投靠韩王韩成了,没有刘邦,张良根本发挥不出作用,至于韩信,则更惨了,根本没人用他,项羽不用,其他人也不会用,所以如果项羽杀了刘邦,最终的结果就是项羽统一天下。
-----
网友解答:
-----
答案是:不可能。
在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时候,其实他还没有得到天下,只是“慷他人之慨”玩了一出精彩的空手套白狼罢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项羽北上之时,只是楚怀王派出的“救赵军”的三把手,在楚政权之中,其地位和刘邦相若,属于排名在10位左右的人物。
很多人认为项羽的地位,来自于对项梁政治地位的继承,这就得科普一下了,且不说项梁之子是诸项中的哪个,就算是一群项家人聚在一起,项羽也没有什么天然的继承权。
事实上,秦汉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如下:
子男——父——母——寡(妻)——女——孙——耳孙(即远孙,玄孙的曾孙,自自己向下八代)——大父(祖父)——大母(祖母)——同产子(兄弟之子,即侄子)
看到没有,就算是女儿都比侄子靠前。
所以,项羽的地位,起步确实是靠项梁侄子的地位,但他的一系列官爵,都是靠着他作为偏师掠地,和刘邦携手合作打出来的。
哪怕是“救赵军”出动之后,刘邦也不是急吼吼地西进,而是率领部队北上一直到为主力开拓前锋,直到黄河南岸,才转向西进。
所以,项羽和刘邦在楚政权中的关系紧密程度要远远超过其他的政治人物。
而他杀死宋义,也只是占据了本部楚军的指挥权,要注意的是,这个部队规模并不大,加上英布、蒲将军的偏师,也不到10万人。
等到项羽入关中时的40万人,实际上是在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之后,被他强迫裹挟进关的“诸侯兵”。
这里的诸侯,正是此时已经将关东分割得支离破碎的“六国后”诸侯。
换句话说,项羽把一群“臣子”和兵马一起裹走,让那些六国旧贵族称王的国家成了空壳。
整个过程,用日本战国历史的一个词汇就是“下克上”,所以,项羽要拉着更多的人和他一起完成这次“下克上”。
刘邦,既是他最大的敌人,也是他最大的盟友,所以,他需要在鸿门宴压服刘邦,而不是消灭刘邦。
当他完成这一堆拉拢六国旧臣的分封之后,原本的六国后诸王,就变成了空架子,甚至他自己的九个郡的封地,都是从一群王手里夺下来的。
这时候,他才是天下共主,在这之前,天下都是别人的,杀刘邦干嘛?让自己树倒猢狲散吗?在这之后,他不想杀刘邦吗?那一箭不也是冲着要命去的。
-----
网友解答:
-----
后人对鸿门宴这件事儿的评价是真正到了两个极端
“过份高估了范增的同时又过份的低估了项羽”
。
在我看来,至少鸿门宴这件事上项羽的处理可比范增高明的多。
假如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别说夺不夺得了天下了,恐怕他连西楚霸王都当不了。
人人都在说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样的话,可成就是成了,败就是败了,谁又能做到不以成败论英雄?
项羽虽有英雄气概,也有很多粉丝,但人们谈到鸿门宴时,即使是他的粉丝恐怕也会在心里暗叫一声:
“活该,谁让你鸿门宴上心慈手软放跑了刘邦?上天给你一次机会你不抓住,怪谁?”
甚至还会有人骂几句竖子不足与谋、妇人之仁,死要面子活受罪之类的话。
对此,我有话说。
首先必须申明我不是项羽的粉丝,我其实并不喜欢项羽这个人,但是对于鸿门宴这事儿,我与主流媒体是有不同看法的。
事情经过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中灭秦,项羽带了40万大军入关问罪,跟刘邦的不足10万人马在新丰鸿门对峙,刘邦当时是吓出了一身冷汗的。
范增对项羽说:
“刘邦在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天天找小娘们玩。现在入关了,财宝美人无数,可他不取财物,不玩美人。于是我找人给他相了相面,这个人可不简单啊,有帝王一之气,您应该赶紧给干掉。”
就这样,项羽在鸿门开了个宴会邀请刘邦来吃,刘邦虽然吓尿了,但还是参加了这个宴会…
宴会上,在经过项伯、项庄半真半假的真人PK;张良、樊哙的一系列行为艺术后刘邦借口上厕所溜之大吉。
而项羽始终对范增的种种暗示装聋作哑,最终放跑了刘邦。
项羽什么呢?
在这整件事上,项羽并不是白痴,他不会不懂范增的意思。
项羽平时并不是一个优柔寡断,性子柔弱,有妇人之仁的人,相反他很自大,很果断。那么项羽为什么在鸿门宴上却优柔寡断起来了呢?
只有一个原因,项羽放走刘邦不是优柔寡断,也不是妇人之仁,而是他有自己的打算。
形势分析
此时的项羽号称大军40万,
可这四十万人马中真个属于自己的只怕连四分之一都不到,
其他都是各路军阀的盟军,就这四分之一里面还有大多数是挂着楚怀王名号的。
“先入关为王”
的约定言犹在耳,这可不是胡说的,这是人人都听见了的,没准还有字据。
再说此时的天下很大,可真正落在项羽手里的能有几个郡?
他这边背上背信弃义的名头杀了刘邦,他不怕盟军的人心散了吗?
人心一散,项羽将面对的是什么呢?
前面是被他屠杀了几十万爷兄子弟后仇深似海的关中秦地,后面是乱作一团,人人都想得天下的各路盟军。
以他目前的实力对付一两个没问题,可几十个又怎么对付?试问杀了刘邦就会有好日子过吗?
反过来不杀刘邦呢?
论兵力刘邦是项羽的四分之一,论名望,论声势这时候他刘邦又算什么,此时的刘邦他配和项羽为敌吗?
更何况楚怀王还在项羽手里,
他让刘邦来鸿门赴宴,刘邦还不是老老实实的来了?
他让刘邦去西蜀不毛之地刘邦还不是乖乖去了?
可以说,此时的项羽想杀刘邦容易得很,不管在鸿门宴上,还是关中咸阳,还是四川蜀地。
说的夸张一点,此时刘邦的脑袋就在项羽的刀口上,项羽想什么时候杀就能什么时候杀,只不过是一用力的事而已。
既然如此,为什么非要在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杀刘邦呢?
此时就连项伯都在帮刘邦脱险,其他人报着什么样的心态呢?
不杀刘邦,刘邦还是在自己的手心里,不但可以收买盟军人心名正言顺地成为真正的霸主,还可以趁机巩固内部秩序,为自己打一片基业,更可以有时间和虞姬亲亲我我,何乐而不为?
没错,日后的刘邦是当了皇帝,是打败了他项羽,可这和鸿门宴时杀不杀刘邦关系不大。
要知道鸿门宴时候韩信还在项羽帐下做一郎中呢。
总结
人人都没有开天眼,人人都没有上帝视角。
以成败论英雄可以,因为项羽的失败自有其失败的道理,他也称不得英雄。
太史公说项羽:“
贪如狼,很(通狠)如羊”
,以前一直不明白太史公说的这个“狠如羊”是什么意思,直到去年我买了一只羊打算烤着吃时才理解。
羊这畜生对自己太狠了,如果你拉着它不想走的时候他宁可自己摔死,他会跳的老高硬把自己脑袋往地上杵。
人人都说感动于霸王别姬的故事,可人们却不知道霸王别姬的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那就是“
霸王杀姬”
《太平寰宇记》卷一二八“濠州钟离县”:“虞姬冢在县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姬葬此。”
项羽这个人的失败,有着很多的因素,但是鸿门宴不是其主要的原因!
关注@夏天的雷风 来一起交流历史!
-----
网友解答:
-----
在主流的历史观点中,项羽被塑造成一个好谋无断,刚愎自用,偏偏又妇人之仁的人。司马迁对项羽非常同情,在叙述历史时对项羽注入了许多感情,这使得项羽这个人的悲情色彩变得很浓重,同时,他的政治才干,他的远见卓识却也被掩盖。
在司马迁笔下,鸿门宴上,项羽之所以没杀刘邦,仿佛都是张良游说,项伯劝阻,事实上,放走刘邦,不但不是妇人之仁,而应该是项羽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一个正确选择。
鸿门宴前,项羽靠着破釜沉舟一举击败秦军主力,获得诸侯联军盟主的地位。不过,诸侯联军对于项羽只是畏惧,并非真心臣服。他麾下所谓四十万大军,真正属于项羽的并没多少。
反倒是刘邦,他麾下的十万大军基本都是他一路辛苦所得。
项羽若与刘邦真正开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不过,刘邦确实是项羽平生第一劲敌,如果早早弄死了刘邦,项羽八爷必成。
项羽真正可杀刘邦的时候,是在他进军关中,成为西楚霸王的时候。那时候,他大封群臣,跟随刘邦的许多诸侯都去了封地,刘邦被封在贫瘠的汉中。那时候如果项羽要杀刘邦,其他诸侯因为没有利益冲突,又都畏惧项羽,几乎不可能跳出来帮助刘邦。如此一来,刘邦危咦!
-----
网友解答:
-----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上妇人之仁,没有杀掉刘邦,才导致了自己在楚汉之争中的失败。我不得不说,这事太低估项羽了,同时也高估了鸿门宴这顿饭的价值。
鸿门宴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次宴会险象丛生,跌宕起伏,同时会后又是精彩的楚汉之争。项羽被后世描述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是一个重情重义,英勇无敌的霸王。而刘邦则被认为是一个地痞流氓头子,虚伪圆滑。从而使很多人对项羽心生惋惜,对鸿门宴没除掉刘邦也感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其实,鸿门宴除不除掉刘邦都是一样,项羽都不可能建立刘邦所建立的大汉朝那样的朝代。相反,如果刘邦被杀,秦末的乱世之争会延续更久。但终究会统一,不过不是刘邦而已。
鸿门宴,发生于公元前206年,由两支抗秦主力军的领导人项羽、刘邦在灞上组织的一次会晤宴会。在《史记》中,会议发生的原因是刘邦提前进入咸阳,派军队把守关隘,想要按照义帝的约定自立为王。怒不可遏的项羽决定灭了刘邦。刘邦知道后,赶紧来向项羽谢罪,范增本来计划在宴会上干掉刘邦,但项羽妇人之仁,贪图小利,错失机会,致使刘邦逃脱。
我之所以认为鸿门宴的结果并不影响项羽最后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项羽之所以愤怒,并不是因为意识到刘邦的威胁,而是觉得刘邦胆子太大了,敢于独占自己的东西。他认为自己就是最大的领导,在灭秦之中,自己功劳最大,全天下都是自己的。而刘邦不过是捡了个便宜,就敢于与自己抗衡。所以项羽发威,要灭了刘邦。所以刘邦一旦来认错,答应把关中的一切交出来,项羽就没那么愤怒了。
说清楚了,兄弟还是兄弟。
其次,项羽并没有一统天下的想法。项羽出生于楚国贵族,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春秋战国时期,他奋起灭亲,一来是为了给项燕等亲人报仇,二来是为了恢复天下各国,特别是楚国。所以,在进入咸阳后,项羽分封天下,又设立了那么多的国家,自己只是作为霸主。在抢光关中财富后,就志得意满地回到彭城了。
然后,如果项羽认定刘邦是威胁,要除掉刘邦。鸿门宴并不是最好的机会。因为就算在宴会上杀掉了刘邦,刘邦的军队仍然占据关中,刘邦集团很快就会推选出新的代言人。而天下诸侯,怕是以后都不敢找项羽喝酒了。项羽要拿下关中,只会遇到更加激烈的抵抗。而让刘邦回去,自己耀武扬威进去,不是更好吗?要杀刘邦,要在进入关中,控制住刘邦军队,将其赶到汉中的时候,不是更好吗?
如果刘邦死了,或者没有刘邦。秦末会继续陷入军阀混战之中。项羽回到彭城,立马就展开了和齐国的战争,齐国赵国等国也是你打我,我打你。最后不过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再演一遍罢了。但基于项羽一心想做个霸主的想法,他估计一辈子就忙着打这个打那个,维持霸业了。
没有刘邦了,也会有张邦、李邦。项羽建不建立统一王朝,某种意义上说,冰河刘邦没多大关系,更和鸿门宴没关系,取决于项羽自己想不想。也因为项羽没想过建立统一的项家王朝,所以他也注定了要失败,因为统一王朝是历史所需,时代所需。
为什么呢?因为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间,战乱频繁,百姓苦于战火已经非常之深,人们渴望和平。最终,统一天下,结束纷争,形成了主流意识形态,渴望继续分封天下的,都是各国的贵族而已。秦始皇顺应天下大势、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了天下。
郡县制相比分封制更能激发生产力,更加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而落后的分封在经历秦军的洗礼,秦始皇对实行的一些列书同文、车同轨等政策之后,不过是在做苟延残喘的挣扎罢了。
所以,不管从历史的角度,从时代发展来看,刘邦都更顺应时代需求,所以刘邦才能胜出。
-----
网友解答:
-----
即如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他也不会做皇帝,因为在项羽的心目中最高的成就是霸业,而不是帝业。
在巨鹿之战后,项羽的声望达到了定点,各路诸侯震慑与他的威势,特别是鸿门宴后,他占据了关中。可以说,此时项羽距离称帝仅有一步之遥。但是项羽坑杀秦国降卒,屠杀贵族公卿,焚烧秦朝公室,特别是不愿意衣锦夜行,放弃关中,表明他无意帝业。
项羽理想就是实现在霸主的主持下封王建国。其实,早在章邯战败投降后,被项羽封为雍王,就已经显露出项羽要分封诸侯。项羽分封总得原则是按照随自己入关灭秦的功劳大小实施的,一共分封了包括刘邦在内的十八路诸侯。而项羽自己则号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统治今天的安徽、江苏、浙江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山东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领有原属於楚国和魏国的九个郡,实力在各诸侯国之上。最后,项羽将楚怀王升格架空,尊称为义帝,迁徙到南楚地区的郴县,使之远离於新的天下秩序之外。这样,项羽就将原来的楚、秦、赵、魏、韩、燕、齐的领土,以秦帝国的郡为单位,重新分割为十九王国。
其实,项羽的分封,即是对秦以前的分封的继承,又有所发展。因为在各诸侯国境内都是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项羽实行的就是以霸主名义号令天下的秩序。四年后,在楚汉战争中,项羽失败自杀,代表了他选择的霸主之路的失败。刘邦建立汉朝,说明刘邦帝业的成功,但在汉帝国实行的却是既有郡县制又有分封制。不管帝业也好,霸业也好,其实正是刘项二人对社会秩序的不同理解和探索。
-----
网友解答:
-----
关键是项羽思想深处旧制倒退想法十分严重。然而历史车轮是向前的,不是以人的意识而转移,开历史倒车不会长久,尽管项羽生性刚烈,豪气冲天,但终究会张邦李邦王邦击败。
-----
网友解答:
-----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故而天下大乱,起于陈胜,吴广,…止于项羽,刘邦!一时间好不热闹,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呼呼啦啦,势如破竹,大浪淘沙,沉舟侧畔,异军实起者,只剩项羽号称楚霸王,还有一位就是沛县亭长出身的汉王刘邦!
倘若《鸿门宴》上项王杀汉王,那是易如反掌!一统天下归霸王!再别跟我说项羽有缺点,人无完人!刘邦优点多?毫无缺点?有道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没有如果,只落得霸别姬,乌江自刎的为鬼雄的下场!否则,好歹也比李自成强,还不坐个一两年皇上才怪!我姑妄说之,您姑妄听之!谢谢!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成年人的生活到底有多心酸?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