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离职率那么高呢?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离职率那么高呢?
-----
网友解答:
-----
创业至今,全职快2年了,一开始招聘,基本上用的都是应届生,结果发现离职率很高,留存很低,现在招聘基本上不招应届生,那么,为什么现在应届生或者说年轻人离职率那么高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一、 自我认知
很多年轻人,对自我认知不清晰,表现为:第一,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第二,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是什么。所以随便搞个企业就去待着,想着不行就换,其实如果去了一个企业,不是很差的话,最好多待着,多学东西,具体怎么分析可以看我之前的写的答案。
二、 期望值管理
对公司期望太高,对薪资福利期望太高,对公司氛围期望太高。公司不是你爹妈,不要期望太高。学到本事才是核心竞争力。其实只要饿不死,能学到东西就可以了。
三、 心智不成熟
人年纪大了,就会稳定,年轻的时候,就会想着不行就换,下一家就会好些,殊不知,其实天底下的企业都差不多的,企业的本质是逐利,最提升投入产出比,只有有贡献的人,才能获得企业的回报。
四、 我的建议
1、 多增进自我认知。建议在学校的时候多去企业实习,如此可以加深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也趁着实践加深对自我认知,想我当年在报社实习的时候就体会到,我以后不想去报社上班,我在国企实习的时候就体会到我不想去国企上班。
2、 不要期望太高。
3、 稳定很重要。沉淀很重要。
-----
网友解答:
-----
去年公司招人特别困难,作为Hr,我也是被年轻人啪啪打脸了。
不管是你招聘低层的工人,还是坐办公室的管理人员,你找到他们的时候看着都很积极,也都愿意在这里做。但是时间不用多长,三个月就开始出现倦怠的倾向。
去年做多的时候有四五个年轻人集体辞职。后来我仔细想过这当中的根本问题:
1 现在的年轻人不盲从。
我们多年前毕业的时候,老师和社会教育我们的是,你们应该找一个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就从这就话,就是说明我们要从小白开始做,然后慢慢混成老员工,然后上到主管,一口气二十年之后干到退休。
这也是在十多年前,为什么人们都愿意进国企和外企。那个时候我们的确很听话,听话,听话
2 现在机会很多,诱惑很多
手机和网络让无数人躺着也富起来,不出来工作也不缺钱花。
相比较每天上下班打卡的生活,这样工作才符合年轻人的梦想状态。梦和远方。
还有现在媒体上到处出现的\"他毕业三年,月薪五万\"这样的文章。告诉所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干才能有前途。
说实话,现在诱惑远远大于机会。
3 整体收入就是低。
看看身边的人,别说年轻人,就说我们自己,年级三四十,还有月薪三四千的人,可是你知道很多年轻人在上大学的时候每个月的生活费就是2000元。你让他们怎么接受一个月三千块的生活。
去年有个办公室的小伙子辞职去网站写小说,后来说他月入两万,结果当时和他住在一个宿舍另外一个人立刻放弃手头人力资源的工作,就跑去写小说了。
毕竟,现在就是钱说了算。
我觉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我们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
年轻人不爱干,你还可以找爱干的人。80后还有很多人呢。
我是职场玛格丽特,欢迎关注公众号:玛格丽特MM
-----
网友解答:
-----
确实每年加一千也是很多了。
现在的年轻人比较通透了,就是很早就达到了我们父母辈的后期状态,我说说我身边这些新同事的状态。
第一,聪明而又懂人情
以前我们会觉得,年轻人嘛,聪明是一定的,但是懂人情就不一定了,比较是社会阅历少,但是实际上不是,我现在的好几个新同事就非常的懂人情,很多事情,一下子就能明白背后的人际关系,但是他们还有一点很厉害的就是看破不说破,知道规律同时又能在规律中运行。
当然很多小朋友也有和我说过,他们有过一些很内耗的时间,或者是一段自己觉得黑暗的过去,但是综合来说,他们现在学习方面还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都很强大。
第二,懂得选择
比如说我之前一个小朋友同事,她就是除了有上面的优点,同时她还很懂得选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作为人事这么久,确实是年纪稍长的同事,总是意识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反而总是和其他人比较,反而就是因为这样,没有扬长避短,总是想揠苗助长,结果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但是我这个小朋友同事,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现在已经跳槽了三四次,专业技能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叠加她在实际管理方面也有了自己的进步,所以现在职场上的规划真是一个风生水起。
综上,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其实他们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年轻的时候多试错总是可以的。
-----
网友解答:
-----
先对你的副标题里的内容做个解答:原来4000元\u002F月,在你的努力下给他加了1000元\u002F月,也就是每个月工资5000元。换一家公司涨的应该是每月1000元,而不是每年1000元吧。也就是换一家公司,工资从5000元\u002F月涨到6000元。这个涨幅并不算大。每个月5000元,换一家公司至少应该涨到7000元,才有意义。换一家公司,看上去好解释,事实上,换一家公司,除了有表面上工资的涨幅以外,还有一些风险,比如新公司的工作环境不如上一家公司,新公司的薪资结构不合理(比如:6000元,给你切割成,基本工资3500元,绩效工资2500元),新公司的上级无能等等。
年轻人现在离职率高,有很多种原因。
公司自身的原因:当前经济形势一直不乐观,市场竞争压力大,公司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公司在环境投入、办公条件投入上小心翼翼,工资也不敢太高,否则公司的整体成本会直线上升,微薄的利润不足以支撑公司的现金流。接下来的影响就是,老板太累,焦头烂额,继而影响到心情,心情不好,自然影响到老板对员工的态度,老板对员工的态度影响到员工去留的决定。还有一种公司,就是老板本身的格局和胸怀都不够,造成整个公司的氛围极其不良,整个扣没有人能解得了,只有老板改变自己的格局和胸怀,但格局和胸怀和性格一样,是极其难改变的。也许他能够在几次失败之后,能够反省,并真正改变自己,以后的公司才会有救。
年轻人自身的原因:现在的一部分年轻人,由于生长在“计划生育”的年代,小时候都是家里的“宝贝”,父母惯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疼着,吃不得一点苦头,受不得一点委屈。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毕业,基本都在“呵护”之下。大学毕业后,一下子进入一个“无情”的职场,由于没有承受压力锻炼的基础,没有受过委屈的经历,一言不合就离职,受点小委屈就离职,什么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对职场的这种不适应,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没有一家是看得上眼、让自己顺心满意的。离职的频率高也就很自然了。我看到一位26岁的年轻人,到我夫人的公司面试,这个年轻人的母亲竟然陪着他面试,可想这位年轻人有多么娇嫩。(备注:这里说的是一部分年轻人,不是全部)
第三,部分年轻人缺乏引导,没有导师。年轻人需要引导,但第一引导人就是家长。对于走到职场和社会上,家长关注的是孩子有没有受委屈,有没有被老板责备,有没有太辛苦,从不会告诉孩子:社会和职场是无情的,谁也帮不了他。这一点要向动物学习:从小就教授和指导他们踏入森林独立生存的本领。上个世纪,进入职场,就有师傅带着,无论是技术还是做人,师傅一个人说了算。现在没有师傅这一说,都是但靠自己慢慢去领悟人生、领教职场的“厉害”。当然,年轻人也要有一颗愿意“被引导”的心,有意愿让他人“引导”才行。年轻人真正应该有的职前教育,很少,如果有,也是有些假大空的东西。缺乏引导,年轻人找准方向的机会就渺小。
这样,公司一方、年轻人自身和导师三方都欠缺的情况下,导致了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和职场的要求对不上号,就不断辞职“探索”新公司,最后,离职频率高成了以后就业无法消除的瓶颈。
最后给一句劝诫: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同一个环境和机制下有始有终解决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才可能得到提升。况且,世界上永远没有让你完全满意的公司,东山望着西山高。找一个尚可的公司,沉下心来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才是正道。而这些,只有靠自己,没有人能帮得了你。
年轻人,加油!
-----
网友解答:
-----
18年,某招聘平台的调研数据显示,当代职场人换工作的平均周期是1.5年,资历越深,换工作的周期就越长,也就是意味着毕业五年内的年轻人,平均跳槽周期还不到1.5年。
最近我在招一些人力资源的候选人,也发现同样的问题,一家单位干得没多久,就又看外面的新机会了。但他们居然能把在一家单位几个月的工作经历写得很丰满,很有内容,我也是打嘀咕了:难道他们作为人力资源行业的人,也不清楚企业用人的标准与换工作应有的态度么?
所以,放之于全行业,我就更想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换工作会这么随意。于是我把这个问题带入了我的面试提问中去,通过多人调研,我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原因:
1、就业大环境来讲,人更“值钱”了。
怎么理解?假设我们把现在这批年轻人放到十几二十年前,想必他们也会向我们的父辈一样在一家公司即使工作并不顺利,也会暂且待着。为什么?因为在当时我国的市场经济才刚起来,注册制企业公司总体还比较少,一个城市可能成规模的公司可能也就这么几家,然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人口红利的爆发期,人口总量及农村城市化建设给城市带来了大量年富力强的劳动力,所以,就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来讲,供远大于求,买方市场还是占据了主导。因此也就可以理解当时的人为什么不太愿意轻易离职了。
然而,时间过了十几年来到现在。不论从政府还是从市场整体环境都在鼓励创新创业。国民经济从最开始的一第一第二经济为主导,已经转向了以第三经济为支柱的新的发展模式。所以就单单我所住的杭州滨江区,每天注册的新公司也有近百家。同时我们再看一下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早在2016年,我国的人口学专家就已经调研出目前我国已经几乎没有了人口红利,相带来的是适龄劳动人口的减少以及老年人口的增长。供给方的不断增长以及劳动力人口的趋稳,带来的就是对于职场劳动者来说,他们变得更“值钱”了,可以选择的余地更大了,那么自然他们也就会开始“挑”工作了。
2、当代年轻人受到了更多元文化的熏陶,人的思想更独立和自主了。
2000年以后互联网的普及以及2008年左右开始移动智能终端的大规模应用,让新思想、新文化被年轻人更多地接受。同时由于他们的父辈已经有了物质生活的改善,所以针对他们的下一辈(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给予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为“皇帝般”的照顾。在这种思想多元,生活温室里长大的年轻人,自然更不愿意受到那些机制僵化或管理严苛的企业的约束了。
3、生活的压力与薪资的比较。
这些年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整体的物价水平确实上升相对来说还是有的。住房等生活成本的攀升,导致了现在年轻人的整体压力确实也比较大。而如果你在一家企业从事了3~4年的工作,你会发现在企业内部的涨薪比例确实还是比较小的。所以说很多年轻人开始选择外部的机会,通过跳槽来给自己增加工资。
另一种情况是新增的攀比。或许你不承认,但是你也必须得正视,那就是当自己和同龄的其他小伙伴同样工作了三年以后,你发现其他小伙伴已经能够买的上汽车,而你仍然需要靠你的11路或者公交车上下班。这时候你会天然地对目前的工作产生一定的不满,希望自己能够增加工资,也能够尽快赶上你同龄的小伙伴,因为你觉得你在综合能力上其实并不比他差。
4、招聘平台与猎头的“怂恿”。
由于人口红利的减少以及许多新兴的招聘媒介的出现,现在的著名的这些招聘平台也并不像以前一样能够坐天收成。所以说现在你只要在一个平台上注册了自己的招聘信息,即使你没有求职的意向,你也会偶尔收到招聘平台给你发的一些最新的热门岗位资讯。很多时候人是经不起诱惑的,当他们发现有一些合适的岗位更适合自己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选择去投递简历,这就客观上也增加了候选人求职的可能性。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的猎头公司,其实这些年猎头已不再像过往那样神秘,而且它对于人的门槛也越来越低,很多时候一个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就会收到很多猎头公司的电话,给他们去推销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合适他们的岗位,这个时候就把这些其实本没有求职打算的候选人触发了他们的求职动机。
5、被迫离职换工作。
在和候选人攀谈的过程中还有一点很有意思,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发现很多年轻人换工作不是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还是被迫选择了换工作。我可以说这些候选人的运气不是特别好,或者说是她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很好的眼光很好的判断。我发现不少年轻人,他们之所以换工作,是因为他们之前所从事的企业倒闭了,或者说是资产转让了,导致大批量的离职。
对于这一类的换工作的年轻人来讲,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更谨慎的选择下一份工作,一定要看好一个好的企业,好的方向。
好了,我码了这么多字没有功劳是不是也有苦劳?如果你觉得我讲得还是有道理的,可以关注或者给我点个赞。
-----
网友解答:
-----
个人观点:公司的加薪与员工的离职,不冲突。因为,你给的,不是别人想要的。
-----
网友解答:
-----
1、我去年也在厦门做了大半年,主要就是负责招工的;现在的年轻人找工作,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宁愿做日结、周结的临时工、小时工,也不愿做签合同、交保险的合同工、固定工;而那些临时工、小时工很多都是受中介操控着的,中介都要从中拿抽成的;
2、这些小时工也愿意跟着中介,中介手上有资源,东方不亮西方亮、东家不做西家做,打一枪换个地方的多了去了;去年医疗器械紧俏,这边给18块钱一小时,那边给19块钱一小时还包吃来你那边抢人;你刚把工资调上去,他那边又涨到20时一小时,还包吃包住了;水涨船高、防不胜防的;
3、去年八、九个月,我天天都在招人,一些小伙子刚刚来上半天班,下午就被人挖走了;经常是招进来的人还没有被挖走的人多,人就像流水一样的;最后吧,把老板搞烦了,宁可少做点,也不再招人了,那些新手,质量不合格、产量也上不来,有的做了半年了,产量还只有老员工的一半,就是拿着小时工资,在哪里磨洋工、混时间,你完全拿他没辙的,一说过了实习期,要做计件工资了,一夜之间,撒腿就跑了,根本就不愿吃苦的。
-----
网友解答:
-----
年轻人工作不稳定是正常情况。其中的因素来自多方面。工资收入,发展前途,团队环境,都能影响年轻人工作稳定性。整个社会环境都是浮躁的,干什么都追求快,快是没错,但是也要能力做支撑。一份工作干着一段时间,没有变化,就很难坚持下去。年轻人没有耐心,在自我认知中,心里认为是没有前途的。就会果断放弃。
年轻人离职率高,是因为工作机会选择途径多了!
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多新兴行业。年轻人对未知的新鲜事物,总是有很强的探索欲望。面对早九晚五,枯燥的工作,很难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也没有耐心,跟着公司一点点的成长。
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让我们更了解外面的世界。机会也越来越多,挣钱感觉更快。互联网公司,自媒体,直播,这些行业,这两年大热。新闻媒体铺天盖地宣传,对很多人影响很大。某某人做直播带货,销售额多少,年收入几百上千万。这种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年轻人心态,不成熟,不愿意迎合他人,对于工作更多凭自己喜好!
年轻气盛,每个人都经历过。90后不管是想法,心态完全不同!他们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受委屈,不好管理。哪天不开心,直接先炒了老板的鱿鱼!
年轻人心里都有一股傲气,只做自己喜欢的事。跟你谈的来,激情四射,工作很有效率!不愿意去迎合他人,只做自己。更不屑于溜须拍马。
公司管理方式非常重要,要适应现在年轻人的变化。个别公司,招人来一个走一个,流动性太大。就是管理方式有问题!让很多人接受不了加深了离职率!
钱没给到位,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
对于工作工资不满意,这是最关键的。上班工作强度大,工资低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就像题主所说,每年都在涨工资,还是要离职。一定是觉得这工资水平,还是达不到自己的心里预期。工资不合理,不只是年轻人,大多数人都会离职!
要建立合理薪资制度。让工作与收入,等价交换这点很重要!
我个人认为年轻人的不稳定,正是为了以后做选择!趁着年轻就应该多出去闯一闯,见见世面也好。不能一直在一个地方困死。一个人没有负担,尽量折腾,寻找机会。成功也容易!关键是内心要有目标,不能瞎混浪费时间。
从不稳定到稳定就是一个过程,当你成家了有负担了,就会稳下来,专心做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也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
-----
网友解答:
-----
首先,认识到会做事和入职业的相同与区别!
现在,有重智轻职的倾向!年轻小灵快,看问题准,知识面宽。但是,团队意识,自立意识,职业意识,还是初级阶段。
有了好的资质,只是接近成功,还需有团队这个平台、支点!
我们在培训员工时,都对一些不好的想法给予纠正。比如:如何有适应他人的态度和尺度!就是涉及到职业素养的问题!你不转变自己适应社会,你何来空间和机会?!
人一定要沉住,摸爬打滚,才能承大任,立功业!
有的人三五年内都在跳,天下很少“幸运槽”,多的是“苦槽”!
现实很多年轻人都抱怨缺乏“宽松”自由的职业环境!这个说到了“严管”“厚爱”的管理上。
为什么必须“严管”,管理出效率,管理出人才,这点还是社会普遍认识。不管能形成整体战斗力,这对于大企业来说,还真不多见。
为什么要厚爱。就是让人从心里认识到人性化的价值,员工的情感价值。这与父母的无私奉献是有差别的!不能认为严管下的厚爱是“假惺惺”!
人的职业理念,需要与社会对接,与管理者有着共同的思考点。受人约束,有规范有流程的职业意识,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只有够职业,才能身价高!
-----
网友解答:
-----
作为一个有着7年招聘经历的HR,我负责过多个城市的招聘,包括厦门,目前从事HRBP的工作,想结合我的经验客观的分析您的问题。
首先,如果您的下属和您共事已经4年多了,那么他至少有4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坦诚的讲5000的工资并不多,且不说他什么样的学历情况,什么样的工种。
其次,跳槽本身普遍的涨薪幅度在30%左右,所以,他的跳槽的涨薪幅度应该在1500元左右,如果他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工种,能够达50%以上。
另外,您觉得平时对他关照,但是否有真正关注过他的成长,为什么4年多了了才4000的工资?如果这个员工本身能力有些弱的,为什么又能够呆4年多?
所以,从人力的角度,如果以这个员工的离职来说现在的年轻人爱离职,觉得有些以偏概全。
当然,您也是做过很多努力,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您的行为,还是偏感性,需要理性分析公司的培训机制,员工的调薪机制,人才市场的情况等等。
以上是我的个人拙见。
-----
网友解答:
-----
不同世代的人,对人生的追求,工作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我觉得先不说钱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你对职场更换工作的概念就是不正确的。
1、今年公司破格给加了1000,不代表公司每年都能给加1000,这个有没有写到制度里,是不是全体员工都知晓?
2、跳槽到好的公司,薪资涨幅的比例可能比1000要大很多,而且新公司的涨幅规则可能更明确,让员工更安心。
再来说说钱是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法宝,坦然说,钱当然是最重要的,从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分析来说,生理需求里面,就包含了一部分钱的需求;但钱是不是全部呢?当然不是,尤其是针对90、95后的年轻人,他们关注的更多是:
1、工作本身有没有意义,产品是不是我喜欢的
2、我的领导有没有脑子,是不是有发展前途的
3、公司有没有希望,里面有没有我不喜欢的文化,比如强制加班,比如酒桌文化,比如阿谀奉承或者内卷
4、我做的开不开心
所以,要更多关注你的属下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求是什么,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制度、体系的完善,文化的宣导,不要一位的责怪年轻从业者,先从公司和自己身上找原因。
------------------
推荐阅读:
同事今天在银行办理了结构性存款,一年利率4.55,利率高吗?
曾将传世版《道德经》奉为经典的专家在看到郭店版《道德经》后,价值观会崩塌吗?
上一篇:目前你听过最搞笑的段子是什么?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