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是如何走到人生尽头的?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是如何走到人生尽头的?
-----
网友解答:
-----
公元737年,52岁的唐玄宗,看中20多岁的儿媳杨玉环。唐玄宗召见儿子,说:“朕想要娶你的妻子,再给你重新找一个,你可愿意?”寿王李瑁张了张嘴,想拒绝,又没有那个胆量,只好看着父亲抢走了自己的妻子。
开元二十二年的时候,杨玉环嫁给了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夫妻感情甚笃。3年后,公爹唐玄宗因武惠妃去世,郁郁寡欢,有人进言寿王妃“资质天挺,宜充掖廷”!
于是玄宗宜玉环入内宫,喜其美貌,抢为己有。为遮人耳目,防止扒灰私议传播,有损皇家声誉,玄宗下令玉环出家修道,并赐号太真,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
之后为了补偿儿子,玄宗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之女为妃后,就迫不及待地将杨玉环迎进宫里,正式收纳,册封贵妃,宫中礼遇等同于皇后!
唐玄宗抢走杨玉环之事,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在诗歌《骊山有感·咏杨妃》中写道: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这首诗说明唐玄宗强占杨玉环,并不顾及寿王李瑁的郁闷与尴尬,更追论世人的非议。
杨玉环备受恩宠,除了天生丽质、性格婉顺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并善弹琵琶。虽然身材丰腴,胡旋舞却跳得精妙绝伦,深得精通韵律的玄宗喜爱。
玄宗曾经研习印度佛曲《婆罗门曲》(并非野史和演义中说的幻游月宫),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了《霓裳羽衣曲》,用以咏唱众仙女翩翩起舞的意境。玄宗将其交给杨玉环,命她依韵而舞。
杨玉环稍加浏览,便心领神会,当即载歌载舞。歌声宛若凤鸣鸟啼,舞姿蹁跹如天女散花,使观者仿佛身临众仙齐舞、飘渺神奇的瑶池之会。
杨玉环对乐曲领悟之深,表现力之强,令玄宗兴奋不已。二人此后妇唱夫随,弹奏乐器,谱唱新曲,逍遥快活,这一对老夫少妻真可谓艺术领域的知音,歌舞世界的拍档。
玄宗浸淫于此,乐此不疲,甚至忘了军国大事,任由李林甫、杨国忠胡作非为,打击残害忠良,大坏府兵之制(后果是“安史之乱”时内地无兵可用),自己一味沉浸在安逸娱乐之中,把好端端一个“开元盛世”最后弄得徒有其表,说得过一点,还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不堪一击。要不然,安禄山也不会一时发难,就很快闪击中原,攻取二京,玄宗自己狼狈逃窜,大失民心,仓促让位。
杨玉环的多才多艺与美艳,正史和野史多有提及。如褚人获所著《隋唐演义》中提及杨玉环与梅妃斗诗,曾经讥讽梅妃的诗云:
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亦清真。
总叫借得春风早,不与凡花斗色新。
不管两位妃子如何争风吃醋,单从诗词方面讲,杨玉环连讽带刺的水平已经超过了常人,绝非平庸之辈。
如果说杨贵妃与梅妃斗诗属于作者杜撰,在《全唐诗》中收录有杨贵妃所作的《赠张云容舞》不应该有假,其诗云: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藁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杨贵妃写女人的舞姿,比之秋烟芙蓉,若隐若现;复比之岭上风云,飘忽不定,人生无常;更比之柳丝拂水,婀娜轻柔,衬以罗袖动香,可谓出神入化。不仅如此,杨贵妃又随即配上曲谱,为云容伴唱助舞,在场的人都为她兼擅歌舞与诗赋的才气倾倒。
至于杨贵妃的姿色,同时代大家们的诗词不胜枚举。李白诗云: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白居易《长恨歌》诗云: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如生,六富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翼花颜金步摇,英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富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作为风流天子的唐玄宗,能如此宠爱杨玉环,足可见其魅力无限,色艺俱佳。
因杨玉环受宠,惠及其姊妹及父兄,三姊妹先后被封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兄长杨国忠被封右丞相,操纵朝政。
家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地位尊显,无以复加。白居易《长恨歌》诗云: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杜甫《魏国夫人》诗云: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金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这种爱屋及乌的宠幸,甚至改变了中国农耕社会重男轻女传统的观念,在几千年历史上并不多见。为了满足杨贵妃喜食荔枝的嗜好,唐玄宗开辟绿色通道,不远千里从蜀中专送荔枝,驿道上出现了一道绝无仅有的风景线。
杜牧诗云: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种个人生活的奢侈,除了帝王,估计无人能够做到,当然,杨贵妃在后宫争斗中也并非一帆风顺、随心所欲,其原因有唐玄宗风流多变的一面,也有她“妒悍不逊”的女人通病。
杨贵妃入宫受到无比宠幸之后,因唐玄宗拈花惹草,杨贵妃吃醋大闹,触犯天威,先后共有两次被唐玄宗遣回。有据可查的正史记载如下:《旧唐书。卷五十一》记载:
“五载七月,贵妃以微遣送归杨锸宅”,“天宝九载,贵妃复仵旨,送归外第”。《新唐书.卷七十六》记载:“它日,妃以遣还锸第,比中仄,帝尚不御食,答怒左右。高力士欲验帝意,乃白以殿中供帐,司农酒饩百馀车送妃所,帝即以御膳分赐。力士知帝旨,是夕,请召妃还,下钥安兴坊门驰入。妃见帝,伏地谢,帝释然,抚慰良源。”
《资治通鉴》记载:“妃以妒悍不逊,上怒,命送归。”这几部正史都没有正面详细地说明这件事发生的过程,但异口同声地说是杨贵妃因犯错误得罪了唐玄宗而被送回娘家。
《资治通鉴》记载的理由是“妒悍不逊”,究竟发生了什么,还是没有说。正因如此,才有大量野史进行演义,甚至杜撰出了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
可以猜想得到的是,唐玄宗贵为皇帝,富有四海,虽然宠爱杨贵妃,但绝不会一棵树上吊死,就像俗语说的再好吃的东西一天到晚吃,早晚就会腻。
唐玄宗偶尔召幸别的嫔妃或宫中美女不可避免,杨贵妃为此言语不和,触怒天威,被遣送娘家,出于常理。唐玄宗为抑制杨家权势,两次遣送杨贵妃回娘家。
至于演义或传说中提及的梅妃江采平,因(《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甚至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都没有记载或论述,应该说梅妃是后人牵强附会,唐玄宗并没有江采平这个喜爱梅花的妃子,因此不再论说杨玉环与她争风吃醋的过节。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二一六所载的杨贵妃为安禄山“洗儿“之事影响最大,流传最广。司马光在书中如是说:
“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购衣物....召禄山人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士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
按说司马光学识渊博,治史严谨,可为了给帝王编一本好的“素质教育”教材,竟然弃正史于不顾,只是把污水往杨玉环身上泼。对此,许多人都颇有非议。
清代著名学者袁枚更直接地为杨贵妃鸣不平:“杨妃洗儿事,新旧唐书皆不载,而温公(司马光)通鉴乃采《天宝遗事》以入之。岂不知此种小说,乃村巷俚言...乃据以污唐家宫闱耶?”
而关于《天宝遗事》一书,早在南宋初,洪迈先生便指出“固鄙浅不足取,然颇能误后生。”
真是不幸言中了!贵妃洗禄儿的讹传,竟被一位老学究(司马光)堂而皇之地放在正史,一讹千年。由此杜撰出来的所谓传奇、演义难计其数。
但从其他正史看,杨贵妃并没有与安禄山私通(大唐内宫禁卫很严,耳目众多,两个胖子既没有私通的机遇,恐怕杨贵妃也看不上大腹便便的安禄山),至于安禄山最后反叛,一方面是杨国忠陷害威逼,一方面是安禄山个人私欲膨胀,其结果是弄了个三败俱伤:
“安史之乱”葬送了大唐盛世,唐王朝由此转向衰落,杨国忠被禁卫军哗变乱兵所杀;安禄山被儿子庆绪与严庄密谋所弑,都没有落得好下场,而且背上了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备受宠幸的杨贵妃为何没有被册封为皇后,我们只能从有关记载中发现和挖掘线索,进行相关论证和推测。目前形成的基本共识如下:
一是:唐玄宗得到杨贵妃的手段卑下,并不光彩。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杨玉环原为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武惠妃死后,唐玄宗强占儿媳杨玉环,册封其为贵妃,宠爱有加,大肆封赏杨家一门,但毕竟从儿子手中抢来贵妃有违伦理。虽然当时风俗开化,但纲纪伦常的主体还是存在的,让这么得来的妇人做皇后显然无法“母仪天下”;
二是:如果封杨玉环为皇后,势必将寿王李瑁心中压抑的怒气激发出来,发生政变也很有可能;
三是:自杨贵妃得宠后,她的兄妹亲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经发展成了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为皇后,必将引起大臣的反对和权力的倾斜,这对维护稳定很不利;四是杨贵妃跟随唐玄宗十五年一直没有子嗣。古代册封皇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参与,昭示天下,册立的皇后必须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范万众、母仪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儿子也将被立为太子,日后承继大统。
因此,皇后与太子一般应当是母以子显或是子以母显的。当时太子李亨已立多年,成长正常,杨贵妃又迟迟生不出儿子,所以实在没理由封她为皇后。
如果霸王硬上弓,立杨贵妃为皇后,很可能引起太子、寿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对,发生宫廷政变的可能性也存在,唐玄宗断然不会去冒这个险。
唐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造反,先攻取东都洛阳,后攻破潼关,兵锋直指长安。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杨国忠建议唐玄宗幸蜀(今四川成都)避其锋芒,玄宗仅带少部分皇室贵胄自延秋门仓皇出逃,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诸军不进,以龙武将军陈玄礼为首的禁军军士进行兵谏,一致要求处死召乱起衅的杨国忠及杨贵妃。
随后士兵哗变,乱兵杀死杨国忠,屠割肢体泄愤,同时杀其子户部侍郎杨暄、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其子裴徽并杨国忠妻子幼儿,被陈仓县令薛景仙率吏民追捕,尽被诛戮(其时秦国夫人已死)。
《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
《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此时杨贵妃38岁唐玄宗72岁)。这就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眉马前死”的典故。
杨贵妃缢死之后,陈玄礼及禁卫军将官亲临现场进行了确认,然后出来跟禁卫军士兵解释,不久之后,哗变的士兵解围而去,唐玄宗得以安排后事,继续人蜀。
至于后人传说的杨贵妃用替身,使障眼法诈死,历经千难万险最后东渡日本之说,我认为纯属想当然。退一万步讲,陈玄礼等人逼迫唐玄宗缢死杨贵妃,他们能不认真查验吗?否则挫骨扬灰、诛灭九族的就是他们了。
当然,希望杨贵妃有个完美结局的人大有人在,就连同时代的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说:“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其实想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所谓爱情渲染成永恒的主题,凸显和对应这首叙事诗的结尾:“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8岁的中年美妇杨玉环香消玉殒于马嵬驿,其悲催的人生轨迹令人可爱、可悲、可怜、可叹!
杨贵妃的可爱之处在于天生丽质、通音律、善歌舞、诗词谱曲兼能,可以说是当时的专业人才,称之为大家毫不为过。这样一个音乐舞蹈艺术领域的奇葩,自然深得精通音律的唐玄宗喜爱,其实见过杨贵妃的人都喜爱,只不过无人能与唐玄宗相比,只能徒生妄想,安禄山就是其中之一。
杨贵妃的可悲之处在于命运多舛,先寿王,后公爹,何去何从全不由自己做主。
先嫁寿王,年龄彼此相当,感情甚笃,琴瑟和谐。被公爹强占,既有含羞忍耻之初心,也有遇到知音的喜悦,更不用说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吃不尽的奇异珍馐。也许物极必反,最后杨贵妃在奢华之后,被哗变士兵威逼,用白绫结束了自己年仅38岁的生命。这种命运的跌宕变化,非一个弱女子能够改变。
杨贵妃的可怜之处在于妒悍不逊,恃娇宠,耍个性,二度被遣回家。
作为一个胖美人,多才多艺,不但是玄宗音乐艺术领域的知音,同时又性格婉顺,善解人意,可谓是玄宗的精神伴侣和小棉袄。即便如此,她也不能随意干涉玄宗的风流多情,真正做到“三千宠爱在一身”因恃娇宠,耍个性,忤逆了玄宗,皇帝老儿就宣旨:“着高力士即刻将轻车送她还杨家去,不许人侍。”
当玄宗感到寂寞无聊想起她时,命内侍霍韬光赍御前食物及珍宝奇玩至杨家,宜赐妃子。杨贵妃涕泣说道:“妾罪该当万死,蒙圣上洪恩,从宽遣放,未即就戮。今又忽遭弃置,更何面目偷生人世乎?今当即死,无以谢上,妾一身衣服之外,无非圣恩所赐;惟发肤为父母所生,窃以一茎,聊报我万岁。”遂引刀自剪其发一绺。
玄宗闻霍韬光所见所闻,大为惋惜,随即命高力士以香车乘夜召回杨妃。在当晚的私宴上,杨贵妃把盏跽(长时间双膝着地,上身挺直)献道:“不意今夕得复睹天颜。”玄宗掖之使坐,是夜同寝,愈加恩爱。这样一对欢喜冤家,还真有点“手剪青丝酬圣德,顿救心志重迷感。回头再顾更媚主,从此倾城复倾城”的意思。
这说明无论杨贵妃如何得宠,只要触犯玄宗的底线,照样弃之如敝屣。其实,杨贵妃就是一个寻常女人,毫无任何优势可言,以两次被遣送回家说她可怜,应该不为过。
杨贵妃的可叹之处在于胸无心机,不争权,不谋位,以贵妃之身终其一生。
中唐以前,先后有武则天篡唐建周称帝,韦后鸩中宗临朝听政,这些宫廷政变中的女人,想必杨贵妃耳熟能详,但她只喜欢诗词歌舞,锦衣玉食,安于被宠,从不谋求皇后之位(可能与她没有子嗣有关),干预朝廷决策。
虽然玄宗爱屋及乌,赏赐了杨家一门无数高官厚禄,但这与杨贵妃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当了12年贵妃,虽然享受皇后待遇,却没有名分,以贵妃身份命丧马鬼驿,着实可怜、可叹!
后人题咏马嵬驿的诗词很多,我以为清朝翰林缪东麟的子弟书《忆真妃》极具代表性,现选录如下,与读者共同分享:
马嵬坡下草青青,
今日犹存妃子陵,
题壁有诗皆抱恨,
入祠无客不伤情。
万里西巡君前去,
何劳雨夜叹闻铃。
最后以一首小词做结,送给大家:
秽事讹传愈千年。
诗曲精妙当世赞,
胡璇绝伦仙女美。
七夕私许鸟枝愿,
三镇战火二都漫。
马见白统香魂散,
孤坟青冢任评弹。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世人皆知李清照,谁人忆我鱼玄机」晚唐女观诗人鱼玄机的情与志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晚唐才女鱼玄机的多舛爱情
-----
网友解答:
-----
杨玉环只不过是一个有美貌,无大脑的政治智商几乎为零的女子罢了。
她怎么死的,一是运气不好,遇上了安史之乱,否则极可能安享天年;二就是自己在作死了,因因果果,循环往复,报应不爽。
很多后来人都说杨贵妃死的很无辜,可是她真的是那么无辜吗?
对比一下长孙皇后就能看出来,长孙皇后千方百计想让长孙无忌远离政治中心,所谓高处不胜寒,享受多少荣耀,就背负多少风险,在政治上更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得力帮手,不折腾,不虚荣。
而杨玉环呢?因为得宠,简直忘了姓啥,穷奢极欲。
极尽奢华,极尽傲慢,而且直接影响了当时唐王朝的官僚晋升。
比如,供给杨贵妃织锦刺绣和雕刻玉镯金玉器物的官员工匠,足足有一千人之多,四方官员知道杨贵妃喜欢奇珍异玩,争相进贡,其中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为进贡的礼物最好,王翼直接提拔成户部侍郎,如此一来,天下贡献奇珍异宝成风,背后是多少民财民力被浪费,被盘剥?
难道杨贵妃对此不需要担负政治责任?全赖到唐玄宗身上?
如果一个人享受醉生梦死就罢了,偏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娘家人简直要被带飞上天了。
天宝九年,唐玄宗和杨贵妃大吵了一架,杨贵妃一度离宫出走,后来性子耍完,唐玄宗心一软,两人复合,这一复合不要紧,恩爱更盛,唐玄宗亲自前往秦国夫人(杨贵妃八姐)和杨国忠府邸,
赠给两家钱财万贯
,讨好杨贵妃娘家人,借以讨好杨贵妃。
杨国忠辅政后,每当和虢国夫人入朝的时候,随从家奴侍女有一百余骑,蜡烛照耀的如同白昼,轿子不设置帷帐,艳妆浓郁满街。这两人甚至垄断了诸王子的婚嫁大事,每当诸王子谈婚论嫁时,就会用大把金银贿赂杨国忠与虢国夫人,动辄数百千金。
↑安禄山充分利用了杨家的恶名声,作为起事的宣传号召
等到安禄山反叛,
他起事的名义就是诛君侧——诛杀杨国忠,并且痛斥杨贵妃和她姐妹的罪行,可见杨贵妃及杨国忠等一家人平时嚣张跋扈,让天下厌恶到何等程度
。唐玄宗本来想传位给太子,让太子出征平叛,但杨家人非常恐惧太子登位后把杨家当成政治牺牲品,于是大哭大闹,唐玄宗遂改变主意。
等到潼关被破,唐玄宗一行人仓皇逃走,逃到马嵬驿的时候,
以陈玄礼为首的禁军将士要求处死杨贵妃和杨国忠,这时候唐玄宗非常清楚,禁军即将失去控制,时刻有哗变的危险,他已经没有谈判的资格了,于是杨国忠先被乱刀砍死。
唐玄宗对禁军将士们说,杨国忠祸乱朝政,该杀,可是杨贵妃无罪,
但禁军将士们不傻,如果不把杨家势力彻底铲除,等以后平叛结束,岂不要被清算?于是,禁军将士以杨贵妃是祸国红颜为由,要求处死,否则禁军不再前进,就地哗变解散。
高力士把利害对唐玄宗一说,苦劝一番,唐玄宗终于赐白绫一条,把这个有着美丽外壳却毫无贤惠智慧可言的美人送到黄泉。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杨贵妃走到这样的一天,确实也是咎由自取,活该罢了。
-----
网友解答:
-----
杨玉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是唐朝人,姿色出众,只不过身材有些丰腴。她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她的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是很少见的。
据史书记载,杨玉环37岁离世。那么,她因何早早香消玉殒呢?她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呢?
暗度陈仓,唐玄宗的儿媳杨玉环变成他的妻子,二人如鱼得水。
杨玉环,公元719年出生于官宦之家。她的父亲杨玄琰曾做过蜀州的地方官。
由于父母早逝,她是在叔叔家长大的。734年,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大婚。
当时,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唐玄宗的18子——寿王李瑁,在婚礼中对貌美如花的杨玉环一见钟情。李瑁的母亲,也就是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也很喜欢杨玉环。
她立即要求唐玄宗立杨玉环为寿王妃。于是,当年15岁的杨玉环就成了李瑁的妻子,婚后两人生活和睦。
三年后,李瑁的母亲暴病身亡,唐玄宗非常抑郁。当时宫中三千佳丽,却再也没有让玄宗中意的人。后来,在高力士的推荐下,他把目光转向了杨玉环。
可是杨玉环是自己的儿媳妇,唐玄宗心里也很矛盾。不过有人帮他出主意,就是让杨玉环出家当女道士,为唐玄宗的母亲窦太后祈福,这样杨玉环和李瑁的婚姻就自然解体了。
玄宗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就下了一道圣旨,赐杨玉环道号为“太真”,让他搬离寿王府,住进太真宫。
杨玉环做了7年的女道士,其实当道士后的第二年开始,杨玉环就成了唐玄宗的“地下情人”。
745年,50多岁的唐玄宗为了补偿儿子,也为自己娶杨玉环做铺垫,就给李瑁又娶了新的寿王妃。并让20多岁的杨玉环入驻宫中,册封为贵妃。
她由唐玄宗的儿媳妇变成了他的媳妇。二人“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
因为唐玄宗自从废了王皇后之后,一直没有再立皇后,因此杨贵妃在宫中的地位就如同皇后。宫人们都称她为娘子。
杨玉环会跳舞,通音律。她带领众宫女亲自为唐玄宗表演舞蹈,像天女下凡。
她琵琶弹得非常棒,击磬(qìng)方面也是高手。唐玄宗特别命人用蓝田玉为杨玉环打造了一套名贵的玉磬。
杨玉环“三千宠爱于一身”,恃宠而骄。福至,祸亦不远。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所作的《过华清宫》,诗里提到的妃子就是杨贵妃。
唐玄宗知道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于是便命人千里迢迢从岭南送荔枝到当时的都城长安。
因为当时交通极不方便,岭南到长安路途遥远,为了确保荔枝新鲜,唐玄宗命人开辟了一条从岭南到长安的千里贡道,并让人快马加鞭连夜运送。
快马日行才500里,为了运送这些荔枝,不知累死了多少快马。
唐玄宗对杨贵妃宠爱有加。她做再过分的事,他也舍不得伤害她。
有一次杨贵妃因为其它妃子与唐玄宗发生了争执,终于触怒了唐玄宗,杨玉环被遣送回杨家。
杨贵妃走了不到一个早晨,唐玄宗便十分思念她,也吃不下饭。高力士深知唐玄宗的心思。
便请求将杨贵妃平时所用的东西送到杨府。唐玄宗还命人将宫中的饭食送到杨家。
没过多久,心烦意乱的唐玄宗又开始发脾气,还痛打了身边的侍从。高力士于是跪请人接杨贵妃回宫,唐玄宗只好“就坡下驴”派人去接杨玉环。当晚杨玉环就从娘家重回宫中。贵妃一见唐玄宗便伏地谢罪。唐玄宗则欢欢喜喜地上前安慰她,二人重修旧好。
还有一次,杨贵妃偷偷拿了唐玄宗侄子的紫玉笛,独自吹奏娱乐。
在当时这种事情是不合礼法的。事发之后,唐玄宗警告她不可再拿紫玉笛吹奏,谁知杨玉环没把这话当回事儿,而且还顶撞了唐玄宗几句。
唐玄宗生气的再次将她赶出宫外。杨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缕头发,让人捎进宫中。唐玄宗见到后十分害怕,又立即让高力士将她接回。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致使祸起萧墙,玄宗忍痛割爱赐死杨玉环。
杨贵妃得宠之后,杨家的人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他的三个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唐玄宗每年都给她们很多的赏赐。她的两位堂兄也加官晋爵。因此,当时有歌谣“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还有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一句“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除了这5位杨家人之外,杨贵妃的另一位族兄杨国忠也得到了唐玄宗的重用。杨国忠善于钻营,精于算计。
很快在朝中站稳了脚跟,不久就连连升职。后来,杨国忠取代了李林甫,成了右丞相,并身兼40余个职位。杨国忠担任宰相期间,两次征讨南诏均以失败告终,损失了二十几万官兵,也给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当时朝中选拔官员的程序本来十分严格,然而杨国忠却一手操纵起来。
对于人们的疾苦,他毫不关心,甚至隐瞒不报。这样,唐朝的国政已经变得混乱不堪,国力开始衰败。
杨国忠的专权引发了他和安禄山之间的矛盾。
安禄山也同样深受唐玄宗器重。他还腆着脸认了比他年龄小的多的杨贵妃为干娘。756年,安禄山发动了一场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的叛乱。
其实是他要图谋大唐大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非常害怕,携带杨贵妃逃往西南。
途经马嵬(wéi)驿时,将军陈玄礼以军士不满为名,杀了杨国忠,并逼唐玄宗赐杨贵妃自缢。
否则谁也不会救驾,更不会平复叛乱。此时四面楚歌,唐玄宗也是身不由已,只能忍痛割爱,赐死杨玉环。可怜37岁的倾世红颜杨玉环,就这样惨死在情深意笃的君王马前。正如《长恨歌》中提到的,唐玄宗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不久,杨家其他兄弟姐妹也想继被杀,家族没落。
唐玄宗统治前期,曾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然而晚年却沉迷于酒色,最终酿成国祸。杨贵妃作为一个后宫妃子,虽然没有直接插手政事,却因得到君王迷恋而被后人指为造成国事混乱的红颜祸水。
她因此也没有得到善终,不禁让人可悲可叹!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
网友解答:
-----
杨玉环本是寿王妃,公公唐玄宗却强占了她。人生尽头,她尊严尽毁,寿王却抱着娇妻,带着兵马,冷眼旁观。
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人生际遇是真惨。
她本来是寿王妃,有着“羞花”的容貌。结果,
公公
唐玄宗盯上了她,最终,她进了宫,成了杨贵妃。
如果说
“扒灰”
,是指
公公和儿媳发生不正当的关系
的话,那么唐玄宗是“扒灰”的鼻祖。
的确,唐玄宗很宠杨贵妃,但这只是宠,不是爱。
在杨玉环地位攀升之际,
她的死路,也不远了。
大家都说,杨玉环红颜祸水、祸国殃民,马嵬坡之死,是她咎由自取。
可
如果有选择
,她愿意和寿王过一辈子逍遥日子,而不是在前夫面前,
尊严尽毁,含泪自尽
。
杨玉环是怎么一步步走上死局呢?
这一切,都要从她被公公李隆基盯上时说起。
寿王:亲爹给我戴绿帽
寿王,是唐玄宗的第18个儿子,他的母亲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女人——武惠妃。
武惠妃有多受宠?
这么说吧,如果她不是武三思的侄女,她就是当时的皇后了。
唐玄宗一直想让她当皇后,只是群臣害怕武则天的事件再次上演,拼死进谏,最终唐玄宗放弃了封后。
不过,虽然没有皇后的名份,但武惠妃掌管六宫,有着皇后的实权。
为了武惠妃,唐玄宗
还废掉了当时的太子
,如果不是武惠妃突然去世,寿王或许就是下一任太子。
母亲去世后,寿王的苦日子就来了
:
先是
唾手可得的太子之位没了,
后是
父亲听闻妻子貌美,强行叫去一看,然后抢走了……
《新唐书本纪第五睿宗玄宗》:十月甲子,幸温泉宫。以寿王妃杨氏为道士,号太真。
亲爹要给自己戴绿帽,能怎么办?
寿王含泪咽了这口恶气,而杨玉环则在唐玄宗的要求下,以给母亲窦太后祈福为由,去道观出家,法号太真。
唐玄宗也知道对不起儿子,连忙给他找了个豪门贵女当正妃。
几年后,唐玄宗将道观里的杨玉环接回宫,册封为贵妃。
盛宠之下,得罪群臣
唐玄宗通过一番操作,顺利将儿媳变成妃子,但这种操作,也就瞒瞒普通的老百姓,满朝文武,人尽皆知。
皇权威严,大臣们不敢骂皇帝,但在心里,早已将杨玉环划入红颜祸水、祸国妖女的范畴了。
如果杨玉环真的是祸国妖女就算了,
偏偏她胸大无脑
,空有美貌,没有半点政治敏感度。
唐玄宗要封她为贵妃,
她还真敢受
,要知道,武惠妃爬到贵妃之位,用的是
青梅竹马的情谊
、熬上了
十多年的资历
,并且还
生了儿子
。
而杨玉环呢?
入宫不到1年,也没有生下子嗣。
在后宫,越是受宠,越是容易树敌。
更别提杨玉环这种没来由的盛宠,基本上,大家提到她,都只能用
“妖女”
来形容了。
后宫,没朋友;前朝,没盟友。
杨玉环的死局,从受宠之际,就已经注定了。
唐玄宗自从得到了杨玉环,就开始连上朝都懒得去了。他每天和杨贵妃一起,听听音乐,搞搞娱乐,吃点荔枝,看看美女。
《资治通鉴》上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
早期
,唐玄宗为了治理国家,兢兢业业,励精图治;
晚年
,唐玄宗沉迷酒色,追求艺术,奢靡浪费。
唐玄宗做了很多荒唐事,
比如
大肆选乐工,亲自教乐工唱曲,和乐工们一起玩笑。
《资治通鉴》又选乐工数百人,自教法曲于梨园。谓之:“皇帝梨园弟子
”
。又教宫中使习之。又选伎女,置宜春院,
给
赐其家。
杨玉环是个才女,
她擅长音律和舞蹈,会吹箫,但不懂政治
。
《杨贵妃传》: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
。
她陪着唐玄宗沉溺歌舞,却不知道,别人将唐玄宗的不思朝政,尽数安在了她的头上。
哥哥祸乱朝纲,妹妹出面背锅
杨国忠
,是唐朝著名的奸臣宰相,受万人唾骂,而他,是杨玉环的族哥。
杨国忠确实不是个好人,在祸乱朝纲这件事情上,他是个王者。
他举荐将领攻打南诏,做的全是祸国殃民的事:
赢了
,他会夸大军功,只为多得一份赏赐;
输了
,他会夸大损失,只为多得一批补给。
到了地方军队
,他甚至会盘剥军费,把平民百姓组成军队充数。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六》: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边,中国无武备矣。
在杨国忠的带领下,南诏大获全胜,顺利脱离唐王朝的控制。
杨国忠还是个
心眼很小
的人,朝中大臣只要和他不是一条心的,都要想尽办法陷害,最不济也要让他边缘化。
每年,到了选官的重要时刻,杨国忠都会会把胥吏定好名单,招募的全是自己人。
《新唐书》:国忠则召左相陈希烈隅坐,给事中在旁,既对注,曰:“已过门下矣。
”
但偏偏,唐玄宗就是信任他。
于是,大家又把这笔帐,算到了杨玉环的身上。
事实上,杨玉环和杨国忠,只是族兄妹,还不是亲兄妹。
而且,在杨国忠之前,唐玄宗信任的
李林甫
,同样是个祸乱朝纲的种子选手。
由此可见,唐玄宗信任杨国忠,可能只是因为这一类
溜须拍马
、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的人,刚好对了他的胃口。
君王沉迷享乐,妃子来背骂名
唐玄宗和杨玉环,真的是爱情吗?
仔细读史书,你就会发现,
这压根就不是爱情
,只是恰好杨贵妃被拎出来当了靶子。
晚年的唐玄宗,那叫一个荒唐:
他不止宠幸杨贵妃,还把杨贵妃的姐妹都叫来后宫,一起
并承恩泽
。
《旧唐书》杨贵妃传:“(杨妃)有姐三人,皆有才貌。……并承恩泽,出入宫掖。
”
姐妹四人,共侍君王,倒也还好。
问题是,
杨贵妃的3个姐姐,可都是有夫之妇。
《马鬼志》卷二引《纲鉴正史约》:“贵妃姊
三人
,皆有才色,帝呼之为姨,出入宫掖,并承恩泽。
”
许多史书都记载了这件事,由此推测,唐玄宗大概真的干了这么荒唐的事。
《国史补》为了遮羞,找了个表面过得去的理由:
约为兄弟
。
安禄山恩宠寝深,上前应对,杂以谐谑,而贵妃常在座。诏令杨氏三夫人约为兄弟,由是禄山心动。(取自《国史补》)
所谓的“约为兄弟”,是
上古姊妹共夫的遗存
,目的就是为了延续香火。
唐玄宗带有突厥血脉,在与杨家姐妹“约为兄弟”之后,让她们“并承恩泽”也就不过分了。
但是吧,这个遮羞理由,实在是有点一言难尽。
马嵬坡之乱,贵妃成靶子
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之乱。
这是一场由安禄山、史思明主导的叛乱,也是唐朝建国以来,第一次皇帝被逼到要离宫逃命的叛乱。
很不幸,杨玉环成了平息这场暴乱的靶子。
事实上,在每一次生死存亡时,大家都会把矛头对准某个人、某群人,天真地认为只要解决掉这个人,就能解决生存危机。
杨贵妃这个胸大无脑,没有半点权势的女人,再一次成为了最好的靶子。
是她
,祸乱后宫,让唐玄宗不思朝政;
是她
,让杨国忠祸害军队,残害忠良;
是她
,让安禄山见色起意,起兵谋反……
可事实上呢?
唐玄宗不思朝政
,是因为他晚年昏庸;
杨国忠残害忠良
,是因为他本性就坏;
安禄山起兵谋反
,是因为他野心勃勃……
这一切,和杨贵妃有什么关系呢?
若她真的是祸国妖女,此时,她绝对权柄在握,还会给别人可乘之机?
但事已至此,推杨贵妃出来背锅,
是
最好的选择。
马嵬坡之上,唐玄宗带着随从和护卫逃亡。太子李亨从中挑拨,激化矛盾,士兵们当即举兵,要求诛杀杨家一干人。
最后,杨家人尽数死绝,杨国忠被凌迟,只留了杨贵妃。
为了平息士兵的怒火,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而此时,
杨贵妃的前夫寿王
,
正带着兵马,抱着娇妻,冷眼旁观。
写在最后
杨贵妃的一生,是个悲剧。
当唐玄宗染指她时,她没有半点反抗能力,
只能被命运裹挟着,一步步走向死局。
有人说
,如果杨贵妃能劝说李隆基当一个明主,或许情况会不一样。
但我想,大家高估了杨贵妃的影响力。
唐玄宗把杨贵妃放在风口浪尖,却并没有给她保护,这真的是爱情吗?
如果真的是爱情,他如何能和杨贵妃的三个姐姐暗通款曲呢?
或许,帝王之爱就是这样:
宠很多,爱很少,一旦遇上利益纠葛,就会毫不犹豫地放弃。
而寿王,是个聪明人。
他知道皇家无亲情,当父亲看上杨玉环时,他急流勇退,忍了这份屈辱。
后来,他和京兆韦氏的女儿结婚,关起门过自己的小日子,不想着皇位,不想着权势,反而守住了富贵,还生了20多个孩子。
这人生的际遇,还真是说不清楚好坏。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
网友解答:
-----
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是如何走到生命尽头的?看过她的生平,我觉得
她的命运大多时候都掌握在他人手中,或者被现实推动,自己并没有什么主动权,就这样,一步步成为寿王妃,贵妃,最后魂断马嵬。
杨玉环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在她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然后就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家,成为了一个精通音乐舞蹈的大家闺秀。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这样写道:“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虽然她长大以后,是那么的天生丽质,那么的才艺出众,那么的受人喜欢,从侧面反映出来说明寄养生活还是不错的,至少是在物质上,可是不管寄养生活是多好,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她应该还是希望可以在自己父母身边长大吧!
可是世事无常,小时候的她无能为力,只能被现实推着走。
在开元二十二年,她应邀参加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的婚礼,寿王李瑁对她一见钟情,唐玄宗就应武惠妃之请,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
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一纸诏书就决定了她未来的相公,只能欢欢喜喜的接受,然后说谢主隆恩,旁人都说这可是天大的福气啊!可是谁会知道,其实她是害怕的,因为她还不曾了解这个人,不知道他的爱好,不知道他的性格……
不过在古代,大多数女子的婚姻都是如此,都不得自己做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嫁给了别人,也许从未相识。传说,他们婚后恩爱异常。希望那也是事实。
后来,武惠妃去世,唐玄宗郁郁寡欢,因她与惠妃有几分相似,就这样,被号令出家,成为女道士——太真,之后被唐玄宗接进宫,册封为贵妃。
她本是寿王妃,现又成为贵妃,有人可曾问过“她想不想?”人生在世,身不由己啊!
关于他们的故事和诗文有很多,《长恨歌》这样描述他们的生活,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还有“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都告诉我们唐玄宗是如何宠爱杨贵妃。
但是有人就会有矛盾,所以他们也会有吵架矛盾的时候,但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他怎么会错?他怎么肯承认错误?
一般情况下,杨玉环都是弱势的一方。
这样的生活我觉得不幸福,不知道杨玉环自己怎么想?
唐玄宗本是一代明君,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是后来的他,不再那么英明神武,心怀天下,朝廷不再清明,百姓不再幸福
,有了安史之乱,大家都觉得是因为杨玉环,所以他才变成个昏君,要处死这个妖女,才愿意护他周全。就有了“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就这样,杨玉环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可唐玄宗不再英明,真的是因为沉浸于和杨贵妃的爱情中吗?就算是,又关杨玉环什么事?
自始至终,她都只是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女子!
-----
网友解答:
-----
1.天生丽质难自弃,后天培养有技能。
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丰满美艳,优雅高贵,能歌善舞,精通音律,是我国唐代首屈一指的宫廷音乐家和舞蹈家,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杨玉环出生于宦门世家,高祖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蜀州度过的。由于自幼受到了优越的教育,所以,她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熟悉礼节,性格温婉,尤其是善长弹琵琶。
2.被寿王李瑁看中已经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开元二十二(734年)年七月,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在被邀之列,咸宜公主的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李瑁的妈)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15岁的杨玉环为寿王妃。婚后,小两口很是恩爱,生活甜美异常。
杨玉环的运气很好,风华正茂之始就是王妃了,她本该过上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清闲生活,这样她一辈子都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然后,含饴弄孙,寿终正寝。
可福祸无常,正是踏入王府这一步为杨玉环过早的香消玉殒埋下了祸根。
3.被好色的公公看上,为她的生命蒙上了不祥的色彩。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深受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离世,有浓郁艺术家气质的唐玄宗因此变得多愁善感,郁郁寡欢,当时尽管他后宫三千,但没有一个中他的意,此时,高力士向他进言,说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再见了儿媳杨氏,立即神清气爽,大放异彩,于是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玄宗处心积虑,让儿媳杨玉环出家,名义上是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玄宗的母亲)祈福,敕书杨氏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作为情场老手,玄场这步让杨玉环脱离了寿王府,活活地把这对小夫妻拆散了,根本目的就是把不顾廉耻占有儿媳这件事弄得名正言顺。
为了安慰儿子,堵住寿王的口,在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又把出身名门的韦昭训的女儿嫁给了寿王,并册立为寿王妃,这样一来,就可以防止李瑁节外生枝了。
随后,玄宗又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听从武惠妃与李林甫的佞言废掉皇后王氏以后,就再未立后,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她的待遇甚至远远地超过了皇后。
玄宗瞒天过海的操作能掩众人耳目,在世俗看来,杨氏从王妃到帝妃,身份与地位都有了大大的改变,似乎命运之神是垂青杨玉环的;其实不然,从事情发展的进程和结果来看,杨玉环由女道士脱颖而出成杨贵妃,已经走上了不归路。
3玄宗的宠溺,把杨玉环推向了万丈深渊的边缘。
杨贵妃入宫,治好了玄宗的寡人之疾,成为了玄宗的心肝宝贝,也养成了一身坏毛病。杨贵妃天宝五载七月,由于杨贵妃恃宠骄纵,在情感上伤害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贵妃一出宫,玄宗就饮食不进,黯然神伤,高力士只得又把她召回来。
天宝九年(750年)二月的一天,杨贵妃偷偷地吹唐玄宗大哥宁王李宪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见了,玄宗醋意大发,以忤旨罪名,又将杨氏送出了宫。此时,杨贵妃已年过而立,成熟了很多,她不动声色,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玄宗见后,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宫中。
杨贵妃聪明超群,艺术才华出众,婀娜多姿,妩媚动人,魅力无法阻挡。玄宗了离开她就变得寝食不安了,于是贵妃变得更为骄纵,以致整个杨氏家族的人“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
我们平常认为红颜是祸水。其实,天生漂亮的女人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是因为需要需要消费她们的帝王们为满足自己的淫欲而以红颜为原料,千方百计地把她们制造成了万众唾骂的祸水,罪恶应该在至高无上的帝王们。
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性,如杨玉环之类的红颜是无法抗拒帝王来为自己安排命运的。知书达礼的杨玉环后来变得傲娇不已,就是玄宗宠溺的结果。这已经把杨玉环推向了万丈深渊的边缘。
4.被玄宗赐死于马嵬坡!
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和反宰相杨国忠为名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第二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等企图逃往蜀中避难,途经今天的陕西兴平市西的马嵬驿时,以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在太子李肃的蛊惑与怂恿下,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随即士兵哗变,乱刀砍死杨玉环的堂哥杨国忠。
唐玄宗认为贵妃无罪,本欲赦免,但禁军士兵皆认为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且留下杨贵妃将来支遭秋后算帐的。他继续包围着皇帝,不愿善罢甘休。唐玄宗被逼无奈,最后接受高力士的劝言,赐死了杨贵妃。
杨玉环自入宫以后,严以律己,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从没有干涉过朝廷政治,她只是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了帝王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对其念念不忘。
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她的死是玄宗迫于形势,力求自保的结果,这映射出玄宗的道德素质是非常低下的。
杨玉环过早地走到人生的尽头,完全是帝王唐玄宗李隆基一手制造的悲剧,如果在别的朝代,杨王环不变成杨贵妃,就没有“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事情发生了。
-----
网友解答:
-----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自古红颜多薄命,不许美人见白头。在四大美女里,享福最多,受诟病最多,结局最惨的就是杨玉环了。尤为关键的是,四大美女史料最真实和最多的就是她的。
杨玉环,唐代人,公元719年生,能歌善舞。有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质,以丰腴为美。杨玉环出身小官僚家庭,在一次参加唐玄宗妹妹一次聚会上,偶遇唐玄宗之子寿王李冒,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其母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15岁的杨玉环就成为寿王妃。婚后二人的生活是十分幸福的,而且唐玄宗有意改立李冒为太子,可惜,就在杨玉环结婚不久,武惠妃去世。唐玄宗茶饭不思。即汉皇重色思倾国。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有小人就举荐了寿王妃。经过一番运作,在公元740年,以为玄宗母亲祈福的名义,下诏书杨氏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杨玉环时年21岁。公元745年。唐玄宗下诏: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册立女道士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寿王李冒先是失去了母亲,再而失去心爱的妻子, 也失去太子之位,从此以后郁郁寡欢。抑郁而终。
自此26岁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杨玉环成为了老公公最心爱的妃子。李隆基时年60岁。我们无法得知杨玉环的心情,但一个女子又能如何?李唐皇室胡人出身,李世民纳弟媳为妃,李治纳父妃武则天为后。李隆基的行为也不算啥。杨玉环不管是逆来顺受,还是心甘情愿。反正是入宫为贵妃了,而且是代行皇后之权。李隆基对杨玉环异常宠爱。从此以后就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了,而杨氏一门就是。姊妹弟兄皆列士。草包杨国忠甚至当了宰相,杨玉环三个姐姐都被封为国夫人。让全天下的都感慨,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杨氏一门的富贵达到了顶峰,无数的人依靠在这座大山这上,但这做大山实际上一座冰山之山。
我们如果把大唐的衰落和安史之乱都推给杨玉环的话。那就太不应该了,杨玉环不是武则天,她对政治不感兴趣,也不会干预朝政,把安史之乱由杨玉环来承担,那是封建士大夫的看法,是男人最无能的表现,把江山和政治的失败推给女人他们掩盖自己无能的表现。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名义造反,渔阳鼙鼓动秦关,惊破霓衣羽裳曲。已经70岁的李隆基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诛杀太平公主的气魄了,他老了。李隆基带着宗室和杨玉环匆匆离开长安,逃亡四川。在马嵬坡愤怒的禁军痛恨祸国殃民的杨国忠。而太子李亨和部分朝臣以及陈玄礼的配合下,在乱军之中杀了杨国忠满门和杨玉环的三个姐姐,随后禁军包围行宫,要求杀杨玉环,唐玄宗道:杨国忠罪无可赦,理应处死,但贵妃久居后果宫,不知情自当无罪,但禁军绝不退让。直言贵妃就是红颜祸水,面对气势凶凶禁军士兵。唐玄宗只有接受高力士意见,万般无奈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杨玉环被迫缢死在佛堂。时年38岁,所谓“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杨玉环的悲剧首先是李隆基的好色无耻父纳子媳。封建制度虚伪可见一般。一个年轻的女子除了 自杀之外,也只有同意。这是我们应该同情杨玉环的地方,但我们也得承认,杨玉环也绝非一个贤德的后妃。她好奢华,爱慕虚荣贪图享乐。这也许是后世诟病杨玉环的一个原因。
但总提来说,杨玉环是一个可怜女子,封建社会制度的牺牲品。一个让人无限留恋的女子。
-----
网友解答:
-----
其实可叹的是,杨玉环是”被”走到人生尽头的。四大美女中,其西施参与卧底,貂蝉投身离间,昭君为朝和蕃,三个均以美色为政治服务,得以千古颂扬,而杨玉环只因嫁错郎,巧逢安史之乱,被保皇权江山,在禁军兵谏下,替罪而亡,唉,海誓山盟的龙凤之恋,竟成了凄惋的长恨歌。她的死,要从她的人说起:她生于公元719年的四川崇州官僚之家,从小勤于琴棋书画,通诗乐,尤长于午蹈,人生得秀美如玉,于735年被册为寿王妃。其寿王李瑁可是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个儿子啊,而在745年,玄宗的爱妃病殁,耐不住寂寞失欢,一见钟情地看上十八儿媳,立册为贵妃,是年扬已廿七岁。要说历代皇门深似海,其妃为两代享用并不罕见,但却形成缠绵的真爱却是决无仅有。其实,杨贵妃除了她哥向皇求职当相外,她夲人并没做过非本分错事。而唐玄宗也是唐朝创开元盛世的政绩突出的皇帝,但唐的封建集权是靠所分封的节度使实施的,而节度使一但势强为军阀割据,就会窥视朝庭,甚至对抗夺利。于是暴发安史之乱。这就造成扬玉环死亡的主因。公元756年,在安祿山打过铜关,逼近长安,唐皇一行忙逃四川,行至马嵬译,卫队禁军发生兵变,在杀了杨国忠之后,兵谏唐玄宗,说这次逃亡躲乱的夲因在贵妃,在再三强逼下,皇不得不赐死扬玉环,即赐白绫于杨自缢而亡。此说是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述。而实际上,史学家却有另外的死亡论证,即禁军叛乱中,乱刀砍死了贵妃,为保皇家体面而记述成被皇赐死的。被杀说的可能大些,因后寻尸体而不得,没有物证证明扬是被赐自缢而亡的,完全解迷尚需考古偵探的努力哟。
-----
网友解答:
-----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杨玉环到死的那刻终于明白:无情最是帝王家,亡国之罪在一身。
杨贵妃的“死”至今是个谜团,但她短暂辉煌的一生成也“美色”,败也“美色”。
美女就是样貌出众美则美矣,毫无灵魂。俗话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两者合一堪称完美。
杨贵妃美则美矣却没有政治头脑,在贪图富贵的同时忘记了“色字头上一把刀”,过度的透支滥用美色,终换来死路一条。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杨玉环出身外宦官家庭,后来父亲病逝家道中落投靠洛阳的叔父家里。
由于其生的漂亮又得家人悉心栽培,从小能歌善舞,学习音律,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舞姿超群,艳压群芳(十足的艺术生),成为洛阳的名媛。
后被寿王选中做了王妃,当时的杨玉环年方二八能歌善舞天生丽质,很的寿王的宠爱,两人郎情妾意生活很甜蜜。
一朝选在君王侧,六宫粉黛无颜色。
就在杨玉环和寿王李冒永浴爱河时候,唐玄宗心爱的武惠妃因病去世,老皇帝心痛不已茶不思饭不想夜不能寐,空虚寂寞冷各种难受,无心朝政。
唐玄宗身边的太监就向其引荐了素有“倾国倾城”之称的儿媳妇寿王妃(杨玉环)。
毕竟是抢夺儿子的媳妇名不正言不顺,为了光明正大的占有杨玉环,以为皇太后祈福的名义让杨玉环出家做道士,赐道号“太真”,强硬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寿王百般怨气,无处诉说,毕竟君为上、臣为下,要遵循三纲五常思想。
自从杨玉环出家来到宫中“修行”后,唐玄宗是各种宠爱。宠爱到什么程度呢?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到“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不得不佩服唐玄宗真是老当益壮。
在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说明一切,唐玄宗知道杨玉环爱吃岭南的荔枝,不惜用送公文的官驿骑马六百里加急为杨贵妃送荔枝,吃个荔枝重视到如国家大事,累死了多少人和马,从这点看唐玄宗对杨贵妃到了痴迷的地步,昏庸无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杨贵妃受宠后,其家里七姑八姨都跟着升官发财,连家里的鸡、猫、狗都成了皇亲国戚。同时也是她的亲戚让杨贵妃名誉扫地,这个人就是杨国忠。
因为杨国忠仗着和杨玉环的裙带关系,随意打压朝中大臣,拉帮接撒培养自己的势力,私下搜刮民脂民膏搞得百姓苦不堪言。
而且杨国忠把做流氓的套路全部用到治国之道,嚣张跋扈、专权误国、胡作非为这些词都不够形容杨国忠的狂妄。
特别是他和奸相李林甫狼狈为奸把朝堂当做自己的名利场,公然挑衅设计陷害安禄山,把大唐边界搞得鸡飞狗跳,最后逼得安禄山造反。
也正是因为“安史之乱”,唐玄宗丢掉了半壁江山,从此一蹶不振。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在唐玄宗一行逃亡的路上,走到马嵬坡时候士兵又累又饿,而随行的杨国忠却还在打骂士兵,彻底激怒了当时将领,当时的陈玄礼和太子等人早就对杨国忠恨之入骨,于于是趁机杀死杨国忠父子及家眷。
但将领们一致认为是杨玉环红颜祸水把唐朝祸害没落,只有杨玉环一死才能让将士们士气大振,唐玄宗被逼无奈就命人赐死了杨玉环。
可怜一代美人从此香消玉损。
相同的历史事件,不同的解读观点。我是微风之语欢迎大家的关注评论。
-----
网友解答:
-----
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蜀州司户杨玄琰府上诞生了一名女婴,取名玉环。此时唐玄宗李隆基已有34岁,距离他坐上龙椅也已有8个年头。在此之前李隆基发动政变终结了韦后专权的局面,赐死姑姑太平公主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到杨玉环出生时大唐王朝正在李隆基的治理下有条不紊地发展着。杨玉环出生六年后的公元725年12月21日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跪伏阶下的人员囊括了大唐声威所及之地的所有臣民:作为皇帝治理天下的得力助手的文武百官;各地州牧推举的贤良方正;孔子的后人象征着本朝道统所在;北周和隋朝两个前朝皇室后代的献礼叩首彰显着大唐的宽容博爱惠及前朝孑遗。当然最令人大开眼界的还是来自异域殊方的各国使节:突厥、契丹、奚、大食、昆仑、日本、新罗、靺鞨、天竺......几乎大唐声威所至的各族各国皆派出使臣参与这场盛会。距离泰山900多公里外的长安城是大唐帝国的都城,同时也是当时全世界唯一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城内格局整齐严密:内城将禁宫大内、政府机构和居民区分开,而居民区则依直线划分为东西南北整齐排列的108个坊。这其中的平康坊是举人书生、进京官吏还有驻京办事人员的聚居地,热闹非凡。但与此同时它还有另一层身份就是妓女聚居地。这是在长安城特意开辟的,也就是说有“官办”性质。江南、蜀地乃至西域、天竺、欧洲等地的商贾云集于长安,长安城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接纳了来自各地的外来人士:黄皮肤的新罗人、日本人、东南亚人;白皮肤的东罗马人、阿拉伯人;黑皮肤的昆仑奴都能在当时的长安城见到。中国的丝绸、瓷器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一起在长安城里售卖。儒家的宗祠、道教的道观、佛教的寺庙、景教的教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广泛分布于长安城中。此时的大唐王朝“北臣穹庐,东臣鸡林,南臣滇池,西臣昆夷”,一时间声威遍及四海,文治武功进入全盛时期。
很显然这时的李隆基不会认识只有6岁的杨玉环,而杨玉环则一如既往延续着她之前的人生轨迹,直到四年后她的父亲杨玄琰,此后她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杨玉环天生丽质、美艳绝伦,而宦门世家的家教使她从小就具备较强的文化修养——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和乐器。这颇符合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她的评价“天生丽质难自弃”。开元二十二年七月李隆基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家也在受邀宾客之列,而在代表杨家出席公主婚礼的人员之中就有杨玉环。正是咸宜公主的婚礼上前来赴宴的杨玉环被咸宜公主的弟弟寿王李瑁一眼相中,于是就让自己的母亲武惠妃去向父皇请求赐婚。武惠妃是李隆基的宠妃,其受宠程度被形容为是李隆基前半生的杨贵妃,尽管她只有惠妃的头衔,但实际上却是代行皇后之职而执掌后宫。这时的李隆基并没见过杨玉环,自然压根不知道杨玉环的美貌和才学,又架不住自己的宠妃、爱子一阵撺掇,于是很自然地就下旨赐婚了,杨玉环就这样成了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这时杨玉环是寿王妃,而不是寿王李瑁的妾室)。历代君王几乎个个都是后宫佳丽三千,以致于子嗣众多,寿王李瑁是李隆基第十八个儿子,这么多儿子都要娶老婆,其实李隆基可能压根不知道寿王李瑁娶的是一个国色天香的羞花美人。
李隆基是个风流天子,尽管曾长时间专宠武惠妃、杨贵妃,不过这并不代表在此之前他没其他的女人。李隆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凡是他宠爱的妃子,那就一定顺带着宠爱这名妃子的子女,而当这名妃子色衰爱弛之后往往又连带着对其子女不满。李隆基所立的第一人任太子是李瑛,其母赵氏原本是潞州的倡伎,当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时就将其纳为侧室。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九月李瑛以皇孙的身份被封为真定郡王。李隆基登基后在先天元年(712年)八月进封李瑛为郢王;开元三年(715年)正月李瑛被立为皇太子。李瑛之所以能得以被立为太子源于其母是李隆基的宠妃——开元十二年(724年)赵氏成为三妃之一的丽妃。然而作为拥有三宫六院三千佳丽的帝王的李隆基可不是一个专情之人,李隆基在宠幸赵丽妃的同时也宠幸武惠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等嫔妃,在这其中最受宠的还是得数武惠妃——尽管武惠妃在后宫的品阶是妃号,但宫中对待武惠妃的各种礼节待遇却等同于皇后。随着武惠妃的日益受宠自李隆基在太子时代起就受宠的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等妃嫔开始日渐失宠,昔日子以母贵的太子李瑛随着母亲的日渐失宠而被李隆基忽视,到开元十四年(726年)赵丽妃去世后李瑛在后宫失去了助力。皇甫德仪所生的鄂王李瑶、刘才人所生的光王李琚也因其母的失宠而备受冷落,于是三个郁郁不得志的皇子逐渐走到一起抱团取暖,然而这恰恰触犯到李隆基的大忌——李隆基鉴于此前唐代宫廷政变的频繁程度不仅介意皇子同外臣结交,对皇子之间过分亲密的行为也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武惠妃之所以能得李隆基宠爱不衰绝不仅仅只是因为貌美而已,否则在拥有三千佳丽的李隆基那儿恐怕早就色衰爱弛了。事实上武惠妃对李隆基的心理拿捏把握恰到好处,也正因为如此她明确感知到李隆基已对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产生猜疑之心,这令武惠妃看到了趁机将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推上太子之位的天赐良机。正当李隆基的后宫波橘云诡之际大唐王朝的朝堂上也发生一件大事——李林甫取代张九龄成为大唐王朝新任宰相。李林甫同样是一个善于揣摩君王心思的人,眼见武惠妃得宠的他常在李隆基和武惠妃面前说寿王李瑁的好话。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以宫中有贼为由召唤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兄弟和太子李瑛的大舅哥薛锈入宫,三兄弟与薛锈随即披甲入宫捉拿贼人,这时武惠妃却对李隆基声称:太子联合鄂王、光王、薛锈披甲入宫意图谋反。李隆基派人察看后发现果然如此,于是召宰相李林甫商议,李林甫回答说:“此乃陛下家事,臣不置喙。”这时的李隆基本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理念将三位皇子赐死。本来武惠妃以为做完这一切之后就可以趁机扶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谁料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自从陷害了太子等人之后武惠妃就害了疑心病,以致于屡屡在睡梦中被太子等人的鬼魂惊醒,竟致一病不起,最后自己把自己吓死了,终年38岁。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中日郁郁寡欢萎靡不振,尽管他富有天下,尽管他拥有后宫佳丽三千,却始终感觉无人称心如意。这时也不知是谁向李隆基进言:寿王妃杨玉环才貌双绝,可以纳入宫中。为什么说不知是谁进言呢?因为史籍就是这么原原本本记载的——《新唐书》卷76记载道: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指杨贵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这里的“或”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有人,也就是说《新唐书》只是提到有人向李隆基进言称杨玉环可以纳入宫中,却没指出这人是谁。当然我们大致可以肯定这个进言的人应该是知道杨玉环是李隆基的儿媳妇这一身份的,否则这人既然对杨玉环的品貌、才学都一清二楚,却唯独不知道她是寿王李瑁的妃子说不过去吧?既然知道这层关系,还去向李隆基进言,由此我们大致可以推断:这个人应该是一切唯李隆基的喜好马首是瞻,甚至为此连起码的人伦原则都不顾了。问题是:苍蝇不叮无缝蛋——李隆基要是自个没想法,那么多半不会有人敢这么进言的,即使真有人这么进言了也一定会被斥退,也不至于有后来的事。然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李隆基自己是有想法的。据说武惠妃死后李隆基有一天心血来潮就召集自己的皇子皇孙们去泡温泉,估计顺便也让这些皇子皇孙们把家眷带上吧。于是李隆基就这样得以见到杨玉环,当时就惊为天人。也许这时李隆基就动了心思,不过这毕竟是自己的儿媳妇,自己要有这想法是会被人说闲话的,也许李隆基所谓的那个郁郁寡欢搞不好就是在纠结这个事。皇帝身边最不缺乏的就是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上意的人,这不你皇帝有想法了嘛,那边立马就有人出来撺掇,这对李隆基而言可谓是正中下怀,于是也就坚定了他把杨玉环纳入自己的后宫的决心。决心时下了,可这事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是要把自己的儿媳妇纳为妃子,朝廷里那帮言官大臣们知道了还不定闹成啥样,各种流言蜚语还不得铺天盖地而来呀?这时李隆基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唐高宗李治是如何把自己的曾祖父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纳入后宫的,于是他并没立即将杨玉环纳入宫中,而是以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下旨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搬出寿王府,住进太真宫并赐名杨太真。唐代盛行道教,加之此事又是打着为太后祈福的名号,如此一来朝中的言官大臣们也不便说什么。杨玉环出家后五年李隆基给儿子李瑁又选了一个妃子,对外这完全可以解释成为杨太真为太后祈福而出家,但寿王妃的位置不能一直空缺,所以陛下特意恩泽赐婚,实际上只有李隆基父子、杨玉环以及进言者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其中内幕——说白了李隆基此举就是对儿子李瑁的一种补偿。李瑁又能怎么办呢?自己的父亲是手握生杀予夺之权的皇帝,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何况这是要你一个女人呢?现在给你重新物色一个已算是给了你天大的面子。不能不说这在当时的专制皇权话语逻辑中的确是再合理不过的。在摆平大臣和儿子之后李隆基认为:此事风头已过,正是自己名正言顺将杨玉环纳入宫中的大好时机,于是就在给儿子找妃子一个月之后李隆基正是册封杨玉环为贵妃。由于李隆基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在后宫的帝王实际相当于皇后。
自从得到杨玉环后李隆基常对后宫中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从二人彼此的称呼大致可以看出关系的非同一般——别的妃子都称李隆基”皇上“、”陛下“,而杨玉环却称李隆基为”三郎“,李隆基一般也不称杨玉环为贵妃,而是直呼其名”玉环“。杨玉环喜欢吃南方的荔枝,于是李隆基就派人快马加鞭从南方将新鲜的荔枝运到长安,晚唐诗人杜牧曾专门就此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被奉为中华梨园鼻祖的李隆基是一个极具艺术细胞的人——他曾亲自谱写《霓裳羽衣曲》,在召见杨贵妃时令其翩翩起舞,而李隆基本人则亲自奏乐。李隆基充分发扬了爱屋及乌的精神——在宠幸杨贵妃的同时也屡屡封赏她的家人:杨贵妃的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三姐虢国夫人还获得了随意进出宫门的特权——对此唐人有诗曰:“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杨贵妃的远房族兄杨钊被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李隆基游幸华清池时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李隆基还亲自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即使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宠爱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他们也会像寻常夫妻一样闹矛盾:天宝五载七月李隆基将杨玉环谴归娘家。然而自从杨玉环出宫后李隆基就终日茶饭不思,最终在高力士的开导下李隆基又将杨玉环接回宫中。天宝九年杨贵妃又一次被遣送回了娘家。关于杨贵妃两次被遣送回娘家的原因过去一般认为是后宫争宠所致,对此《杨太真外传》甚至绘声绘色记载道:天宝九载(750年)二月的一天杨贵妃偷偷地吹李隆基大哥宁王李宪的紫玉笛,因此触怒李隆基。这种说法满足了人们的猎奇猎艳心理——尤其是李唐皇室在男女关系上本就被一些人诟病,杨玉环本是李隆基的儿媳,如今在成为李隆基的妃子后还与李隆基的大哥有暧昧关系,这是何等劲爆的八卦消息啊!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开元二十九年二十九年十一月(742年1月15日)宁王李宪就死了,杨玉环是如何与一个死人保持暧昧关系的?事实上杨贵妃两次被遣送回娘家很有可能并非后宫争宠、男女关系所引起的,而是隐藏着李隆基不足为外人道的政治目的:当时杨家接受招待的规格已超出了规定的界限,大肆收受贿赂,他们甚至还骑到了皇室的头上。据《新唐书》记载:连皇上的亲妹妹在三位夫人面前也只能让座而不敢就坐;唐玄宗的女儿信成公主因为和杨家人有矛盾竟沦落到追回内府封赠东西。这样的情况再不处理,那么这天下究竟是姓李呢?还是姓杨呢?事实上李隆基遣送杨贵妃的行为极有可能是对杨家的一种警告,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点:杨家尽管显赫一时,但并没掌握朝廷军政大权,而深居内宫的杨玉环更是不可能把持朝政。所谓杨贵妃祸国乱政之说纯粹就是封建统治者推卸责任的红颜祸水之说,唐朝的由盛转衰说到底是其政治经济制度中固有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并非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问题。
李隆基尽管两次遣送杨玉环,可心里始终念叨这事,于是不久之后又把杨玉环接回宫中。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当时的李唐王朝的整体军事布局呈现一种外重内轻的局面:边防军占全国正规部队的80%左右,而内地军队仅占20%,况且长年与外族征战的边防军的战斗力也不是内地军队所能比的。然而边防军却直接听命于各藩镇节度使,节度使还同时具有管理辖区民政和财政的权力并可以同时兼领多镇。安禄山麾下声势浩大的叛军长驱直入,相继攻破了洛阳、潼关等地,兵锋直逼长安。唐玄宗李隆基匆忙带着杨贵妃及朝臣、妃子们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避难。然而当李隆基一行人马抵达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以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发生哗变,这些哗变的兵士砍杀了杨国忠和杨贵妃的姐姐等人。随后哗变的士兵包围了皇帝李隆基所在之地,要求李隆基处死杨玉环。李隆基认为:杨国忠祸国或有真凭实据,然而贵妃久居深宫并无祸国乱政之举。然而已哗变的士兵们坚持认为:纵使贵妃无罪,然而既然已杀光了贵妃的家人,仍留她在皇帝身边会使兵士们担心日后会遭遇秋后算账,因此杨贵妃必须死。无可奈何的李隆基只得下旨赐杨贵妃白绫一条用于自尽——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关于杨贵妃在马嵬坡自缢身亡的说法《新唐书》与《旧唐书》的记载大致相同。刘禹锡《马嵬行》一诗则写道“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色彩真如故”。按刘禹锡的说法而言:杨贵妃系吞金自杀,不过刘禹锡写的是是个而非历史,况且无论是自缢身亡或是吞金自杀都肯定杨贵妃是在马嵬坡自杀身亡了,除了细节的出入外大体还是吻合的。当然在野史传说中也有关于杨贵妃下落的不同说法——这种说法认为:当时李隆基找了一个替身处死,而真正的杨贵妃则被放走了。那么放走之后的杨贵妃去哪儿了呢?大体上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命当时的日本遣唐使将其带到了日本,如今日本的久津地区还流传着关于杨贵妃的传说并被成为“杨贵妃之乡”,甚至有说法认为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就是杨贵妃的后人;另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在被放走后潜逃民间不知所踪。关于杨贵妃流亡日本或潜逃民间的说法并无确凿实证,可能更多只是表达人们的一种愿望而已。
-----
网友解答:
-----
如果你了解杨玉环都做了些啥,你就不会觉得她死于马嵬驿兵变,也不是那么冤枉。
杨贵妃,本名杨玉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羞花,史书说她从小就天生丽质,而且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并善弹琵琶。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说杨贵妃“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为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可见接杨贵妃之美,可以用世所罕见来形容了。
不过,在杨贵妃入宫之前,她其实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琩的王妃,只不过后来被唐玄宗夺走而已,但杨贵妃似乎很享受当贵妃的日子,对李琩并没有半点留念。
开元二十二年,唐玄宗与宠妃武惠妃所生的女儿,也就是李琩的姐姐咸宜公主结婚,婚礼在洛阳举行,当时十五岁的杨玉环作为官宦子女代表,也参加了婚礼。
在婚礼上,李琩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回去之后就向母亲武惠妃诉说心意,武惠妃便找到唐玄宗,要唐玄宗给李琩赐婚,唐玄宗就下诏册封杨贵妃为寿王妃,不久后又为二人举行了婚礼。
杨贵妃嫁给李琩之后,李琩对她还是很好的,二人感情和睦,过得十分幸福,有些史料上还说两人生育了一个女儿,但不知真假。
但是,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开元二十五年的时候,武惠妃去世了,唐玄宗失去了他最爱的人,心情非常低落,到后宫中走一圈,虽有佳丽三千,竟无一人中意,该怎么办嗯?
就在唐玄宗寂寞空虚冷的时候,也不知道哪个天杀的臣子对他说,寿王妃“
姿质天挺,宜充掖廷
”。
唐玄宗之前是见过杨玉环的,也知道她美貌绝伦,有倾国倾城之色,只不过那时候有武惠妃陪伴在侧,也没动什么歪心思,现在武惠妃去世了,他急需一个女人陪伴,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当即下诏让杨玉环入宫。
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
就这样,刚结婚三年的杨玉环,便被公公强行夺走了,这事怎么看都是丑闻,唐玄宗也心知肚明,便决定学习祖母入感业寺的故事,下令让杨玉环入出家为道士,还取了个法号太真。
唐玄宗的意图是,让杨玉环出家几年再还俗,这样杨玉环就改头换面了,也就可以成为他的妃子了。
当然了,所谓出家只不过是个由头,因为杨玉环出家的道观,就设在皇宫之中,也就是说,唐玄宗其实每天和杨玉环待在一起,快活得不得了。
我们无法得知杨玉环出家的五年时间里,她是怎么度过的,究竟伤不伤心,只知道在天宝四载的时候,唐玄宗先是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紧接着让杨玉环还俗,册封为贵妃。
由于当时王皇后已经被废了,因此杨贵妃实际上就是后宫之主,历史上极少有从一个毫无名分之人,一下子被封为贵妃的案例,可见唐玄宗对杨玉环是非常喜爱的。
那么,杨玉环受到唐玄宗的宠爱,她作何反应呢?
答案是很享受,杨贵妃很享受宫中奢靡的生活,她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唐玄宗为了迎合她,为她准备了一个七百人的团队,专门给她做衣服;她喜欢金银首饰,唐玄宗就赏赐无数,各地官员更是为了巴结她,争相进贡;她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就派人快马加鞭送岭南运来,正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她喜欢化妆,唐玄宗便购买各种名贵化妆品给她,让她永远容颜焕发。
总之,为了满足杨贵妃奢靡的生活,不知道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可以说,唐玄宗给了她李琩根本给不了的生活,因此她每天都很快乐,并且逐渐对唐玄宗产生了感情,比如她与梅妃江采萍明争暗斗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说明。
至于说李琩,杨贵妃很快就将他忘得一干二净了,就像是他根本就没出现过一样;杨贵妃也完全没有因为被公公抢去当老婆这件事而感到羞耻,她甚至变成了一个十分开放的女子,做的一些事简直不堪入目。
举个例子来说,有一次杨贵妃与唐玄宗相约在百花亭赏花饮酒,但唐玄宗临时去了梅妃宫中,杨贵妃左等右等不见人来,当她得知唐玄宗的去向,便感到很吃醋,为了排解忧愁,她竟然与高力士、裴力士等人豪饮,喝醉酒后又做各种求欢猥亵状,那画面简直辣眼睛。
唐玄宗得知此事后,起初还很生气,但想到高力士、裴力士只不过是两个太监,便没有再放在心上。
可见,杨贵妃并不是什么冰晶玉洁的女人,而是一个纵情自我、放荡形骸之人,她很享受富贵无忧的生活,唯一能满足她的人,也只有唐玄宗了。
当然了,如果只是这样,杨贵妃还不至于落得个悲惨的下场,她后来做了两件事,最终将自己一步步给作死了。
第一件事,纵容杨家人把国家败坏。
杨贵妃虽然只是贵妃,而不是真正的皇后,但毕竟是后宫实际上的主人,这就意味着坐在她这个位置,可以不关心政治,但必须懂政治。
但是,杨贵妃却真正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演绎到了极致,他的家人之中,三个姐姐全部封为夫人,每人每月得到十万钱的脂粉费,平日里得到赏赐更是无可计数了;几个兄弟也都入朝担任高官,尤其是他的堂兄杨国忠,更是成为身兼四十多个要职的宰相。
如果说,杨贵妃的家人有才能也就罢了,但问题是他们都不是善茬,比如杨国忠,这个人之前就是个市井无赖,因为会计筹,被杨贵妃叫到宫中帮着算赌账(唐玄宗经常与杨贵妃及几个姐妹赌博),由此得到宠信,最终成为操控朝政的宰相,他专权误国,败坏朝纲,更是因为与安禄山争权夺势,而成为安史之乱的导火索。
对比一下长孙皇后,她虽然一生都在刻意远离政治,但她的政治觉悟还是很高的,家族中无才能之人,是绝对不允许入朝为官的,并且她还时常提醒家人,高处不胜寒,站得越高就意味着风险越大,所以要谨言慎行,忠心为国。
杨贵妃又是怎么做的呢?
不管杨家人是否有才能,德行是否过关,都被唐玄宗封为朝廷高官,杨贵妃但凡有点政治觉悟,都会出面阻止,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且对家人们十分放纵,任由他们骄奢淫耻,操控权柄,将国家给一步步败坏。
有人说,这是唐玄宗主动给杨家的,但杨贵妃就没有责任吗?换个角度来讲,如果杨贵妃真的不需要,唐玄宗非要给杨家人加官赐爵吗?
后来,安禄山造反的时候,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杀杨国忠,他还痛斥了杨贵妃及其姐妹的罪行,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可见杨家当时何其受人憎恶,别人不敢说,安禄山也只能靠造反来说。
可以说,因为杨贵妃政治觉悟低,对家人太过纵容了,这就为她本人及其家族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第二件事,成为安禄山的保护伞。
安禄山本是个胡人,靠着巴结上司得以升迁,成为范阳、平卢节度使,但他并不感到满足,于是他开始巴结杨贵妃。
杨贵妃喜欢跳舞,安禄山就拖着肥胖的身体入宫跳舞,由于舞姿太过滑稽,唐玄宗和杨贵妃看得大笑不止,因此逐渐对安禄山产生好感。
有一次,安禄山提出要认杨贵妃为母亲,要知道他比杨贵妃要大足足十六岁,但杨贵妃竟然爽快地答应了。
后来,安禄山极力巴结杨贵妃,每次入宫先不拜见唐玄宗,而是去拜见杨贵妃,唐玄宗曾为此感到不高兴,但安禄山却说,按照胡人的习俗,先母而后父,理应先拜杨贵妃,唐玄宗这才没说什么。
后请为贵妃养儿,入对皆先拜太真。玄宗怪而问之,对曰:“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后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安禄山都频繁往杨贵妃宫中跑,也不知道两人都在干什么,只知道杨贵妃很宠幸安禄山,甚至让自己的兄弟姐妹与安禄山结拜。
天宝十载正月初一,这一天是安禄山的生日,杨贵妃突然兴致大发,竟然提出要给安禄山进行洗三礼。
所谓洗三,是民间为出生三天的新生儿洗澡的一种仪式,主要是为了祈福,如果说安禄山只是个新生儿,杨贵妃为他洗三都也可以理解,但问题是安禄山是个四十多岁的大老爷们儿,这就有些不妥了。
但是,因为杨贵妃执意如此,所以唐玄宗同意了,要说他心也是真够大了,老婆给别的男人洗澡这种事也能答应。
正月初三,杨贵妃将安禄山召入宫中,她将安禄山当成婴儿一样放进浴盆,洗完澡后又给安禄山穿上特制的大襁褓,并让人用彩轿抬着安禄山在宫中四处游走,边走边嬉闹着大呼“禄儿、禄儿”。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杨贵妃与安禄山的关系之好,已经达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但实际上那时候安禄山已经开始密谋造反了,只是杨贵妃不知道而已。
而就在这件事之后不久,安禄山又兼任了河东节度使,之后他返回范阳,建造了一座很大的城池,在里面暗藏了大量士兵和武器,并四处招兵买马,在民间收购物资,甚至派遣大量细作潜入成安刺探消息。
由于安禄山闹得动静很大,被杨国忠察觉了,杨国忠便向唐玄宗告状,但唐玄宗并不很相信,而是派人去范阳调查。
根据一些史料记载,杨贵妃可能派人到范阳给安禄山报过信,以至于安禄山提前做好了准备,将谋反的证据都给隐藏起来了,并对使者进行贿赂,结果唐玄宗听到的结论就是他不会造反。
这还没完,唐玄宗后来又数次召安禄山到长安,但他都以生病为由拒绝,甚至他的儿子安庆绪被唐玄宗赐婚,他都推脱不去。
到这个时候,安禄山造反的嫌疑就很大了,但是杨贵妃一再说这不可能,唐玄宗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正是因为杨贵妃与安禄山关系好,导致唐玄宗也极度信任安禄山,从而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这就给了安禄山准备造反的时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杨贵妃就是安禄山的保护伞,她出于个人喜好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做法,显然也是在作死。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做好了一切准备,于是以诛杀杨国忠的名义造反,由于唐玄宗毫无防备,洛阳很快就被攻克,长安也岌岌可危,杨贵妃的末日也快到来了。
天宝十五载六月,哥舒翰在潼关被安禄山击败,唐玄宗惶恐之余,带着杨贵妃等人逃出长安,一路奔向蜀地。
当一行人来到陕西兴平马嵬驿的时候,太子李亨联合禁军将领陈玄礼发动政变,先是诛杀了大奸臣杨国忠,然后逼迫唐玄宗杀掉杨贵妃。
当时唐玄宗很诧异,就对陈玄礼说,你们诛杀杨国忠,我还可以理解,安禄山造反跟杨贵妃没有关系,干嘛要杀她呢?
陈玄礼就说,杨国忠是谋反之罪(总得找个罪名才行),杨贵妃作为他的妹妹,不适合继续留在您身边了,您还是忍痛割爱,将杨贵妃杀掉吧。
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陈玄礼话说得很委婉,他没有指出杨贵妃的罪行,其实是在给唐玄宗面子。
事实上,当时禁军将士都认为杨贵妃是红颜祸水,也对杨氏兄妹恨得要切切齿,纷纷吵着要杀掉杨贵妃,陈玄礼只不过是顺应大家的意愿罢了。
并且,陈玄礼还是很忠心于唐玄宗的,哪怕后来李亨在灵武称帝,他依然守护在唐玄宗左右,可见他之所以要逼迫唐玄宗杀掉杨贵妃,正是因为杨贵妃并不无辜,在很多方面都对唐玄宗产生了误导,不能再继续留下来了。
唐玄宗听了陈玄礼的话,没有马上答应,又去找高力士商议,高力士说将士们已经杀掉杨国忠了,如果不杀掉杨贵妃,他们害怕事后遭到报复,还是顺应大家的意思为好,要不然将士们可就真要造反了。
唐玄宗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诏将杨贵妃赐死于佛堂,这一年杨贵妃才三十七岁。
总之,杨贵妃作为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不说她一定要像长孙皇后那样成为李世民的贤内助,起码她不能给国家添乱啊,可她偏偏就是个作死之人,没有半点政治头脑,也不懂得有所节制,硬生生造成了安史之乱,把一个好好的国家给玩废了,自己也落得个惨死的下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