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北周宇文氏为何迅速灭亡?为何杨坚篡位屠杀宇文皇族,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选择围观?
请问北周宇文氏为何迅速灭亡?为何杨坚篡位屠杀宇文皇族,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选择围观?
-----
网友解答:
-----
北周宇文氏兴也勃焉,亡也忽焉,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除了宇文泰、宇文护两人,剩下的都太短命。杨坚向宇文氏举起屠刀时,关陇军事集团也并不都是作壁上观,尉迟迥、司马消难及王谦等人都举旗反对杨坚,声势最盛之时,“半天之下,汹汹鼎沸”,差点就把杨坚干掉——可惜没有成功。
一、宇文家三代,没活过杨坚一个人
宇文泰,西魏权臣,北周的奠基者,军事家、政治家(不是乱说的),生卒年为507-556年,活50岁。超级牛人,我曾在一篇回答里认为他的智慧、手段可以在魏晋南北朝接近400年的历史中,排名前三。
除胡化运动是开历史倒车外,他创立的府兵制到唐朝都还在用,他创建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垄断了北周、隋、唐三个朝代的皇位。
宇文护,北周权臣,宇文泰的侄子,生卒年为513-572年,活60岁。在宇文泰死后掌权,压服了关陇集团中的骄兵悍将,八大柱国中硕果仅存的侯莫陈崇、赵贵、独孤信三人全部栽在他的手上,其手腕及能力,虽无宇文泰厉害,但也堪称恐怖。
其次,他威逼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泰三子宇文觉,建立了北周。这应该是宇文泰一生的心愿,他活着时要做周文王,但他一死,心领神会的宇文护便帮他达成了心愿。
然后他杀了三个皇帝,分别是西魏末帝元廓,堂弟宇文觉,堂弟宇文毓。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宇文泰第四子,572年杀宇文护后亲政,其生卒年为543-578年,虚岁36岁。他最重要的功绩是灭掉了北齐,统一北方,又在淮南之地击败陈军,正要统一天下,可惜英年早逝。
宇文赟(竟yun),沉湎酒色,暴虐荒淫,生卒年为559-580年,虚岁22岁。他是北周宣帝,宇文邕的长子,刚即位没几天就杀掉了五叔宇文宪,自坏长城。
宇文阐,北周静帝,生卒年为573-581年,虚岁9岁。杨坚走完全套掌权、封王、禅位程序后,很干脆的杀了外孙。
杨坚,生卒年541-604年,篡周建隋,统一全国。
从543年到581年,北周三代皇帝,走完了他们的人生旅程。三人虚岁相加,不过67年;按实岁,不过64岁。杨坚实岁63,三个人才跟他打平。
后世有位十全老人活了89岁,宇文邕一代英主,别说活到89岁了,即使让他活到40或45岁,带领刚灭了北齐的百战精锐,奔腾如虎烟云举,平突厥、定江南正是意料中事。
宇文赟虽然胡乱折腾,但把皇权牢牢抓着,在古代皇权大过天的情况下,只消他一直活着,杨坚别说轻举妄动了,就是在家睡觉,都要提心吊胆怕被干掉,要知道宇文赟可是向杨坚的女儿杨皇后立了一个大大的Flag,“
必族灭尔家!
”
身体好、活得久,这就是杨坚最大的优势。
至于杨坚为什么能代周,没别的,就是命好,太好了!
宇文邕、宇文赟父子,都对杨坚起过杀心,但杨坚最终都逃过了一劫。
宇文赟病重将死,其近臣郑译、刘昉伪造诏书,将杨坚诏入辅政。
杨坚不敢,但刘昉很明白的告诉他:
若为,当速为之;如不为,昉自为也。
你要愿意,就快点,不愿意,我可上了。
你们看,这都有赶鸭子上架的。上哪说理去?
人在家中坐,好事天上来
,杨坚就这样被历史选中了。
他进入宫中,马上就把军国大权尽握于手。七个月后,就成为了皇帝。
二、关陇军团的反杨
杨坚刚辅政不久,就向宇文皇族举起了屠刀。
他怕周室诸王在藩地生变,瞒过了宣帝死讯,而托词称赵王宇文招要嫁女给突厥,把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音you,同“悠”。五人均宇文泰子)征召回来。不久,就把周室五王和明帝、武帝诸子陆续杀死。
宇文皇族为之一空。
一时间天下皆反:
1、相州总管尉迟迥(宇文泰的外甥)在邺城;
2、荥州刺史宇文胄(宇文泰的侄孙)在荥州;
3、石愻(音xun,同“逊”)在建州;
4、席毗在沛郡;
5、叉罗在兖州;
6、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在淮南;
7、荆、郢间群蛮也乘衅而起;
8、益州总管王谦在蜀地;
9、尉迟迥起兵时,将儿子送入南朝陈为质子,以求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在这四方沸腾之际,杨坚竟是有条不紊。
他“先革除了宣帝时的苛酷之政,删略旧律,一切更为宽大,取得了人民和下级官吏对他的好评(王仲荦先生语)”。
然后允许僧侣重新在寺院修念佛,缓和了社会矛盾。但这其实也是开历史的倒车,北周武帝灭佛,是历史上很正面的事件。
各地起兵反杨,基本上在三个方向。东边,以尉迟迥为首;南边,以司马消难为首;西边,以王谦为首。
于是东战场,他派出了曾在玉璧之战中击退并气死东魏权相高欢的老帅韦孝宽,并以他最重要的心腹高颎为监军。韦孝宽何等厉害,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接战而胜之,斩之,传首京师。尉迟迥从起兵到被杀,历时仅六十八天。
南战场,襄州总管王谊讨平,司马消难逃奔陈朝。
荆、郢群蛮,亳州总管贺若谊讨平。
西战场,上柱国梁睿讨平,斩之,传首京师。
三方从扰乱天下到失败,不到四个月时间。
就这么简单。
什么是天命所归?
这就是。
也许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世上是有天意的。
但是天意自古渺难问,我还是宁愿相信,天意即人心。
杨坚是识人用人的高手,他只是用对了人,也不瞎指挥,也不瞎折腾,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才去应付。
事实证明,这些专业人才无一让他失望。
————完————
文\u002F王事情
率意谈噱,靡所不包。主攻南北朝历史、武侠中的历史及神话历史,认真的扯淡,认真的考证。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及关注~~~~
-----
网友解答:
-----
星火辰为朋友们说说吧。
杨坚能够篡周建隋,有其必然性,并非光是运气的因素。关陇集团内部实际上是分化的,胜负的焦点在于谁掌握了其中关键的环节。
先为大家理清几个误解,也就是问题描述中所提到的:
一、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及其家族势力在杨坚篡位时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历史需要细读,匆匆一眼而过,你一定难以发现其中关窍。“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已经成为一个概念化的东西,就像现在用烂的关陇贵族一样。这本来是陈寅恪先生用来概括西魏、北周、隋、唐四朝最高当权者,概括出的一个名词,主要是让大家了解其阶级性及其彼此相似的出身和发展,大家提得多了,耳熟能详了,便以为他们都是一路人。
其实这也没错,在大的方向上,为了对抗东魏、北齐,保护他们在关陇一带的既得利益,他们是一路人,但是换到内部,他们就有剧烈的斗争,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哪里又不是这样呢?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作为关陇贵族的最高代表,在对西魏、北周乃至于之后隋唐最高权力的争夺上同样如此,斗争非常剧烈。
到杨坚篡周时,八柱国中赵贵、侯莫陈崇两家已经被灭掉,独孤信家也极度衰落,李虎家(李渊祖父)其实没有多大的影响力(其崛起是在隋朝,甚至是在隋炀帝时期),宇文泰家已经成为皇家暂且不提,元欣原本就是个摆设,也不用提。真正还有巨大势力的不过于谨、李弼二人的家族而已(此时,二人都已经死去,是其后代)。
十二大将军中,故事更为复杂,因为北周初年反宇文护的斗争,李远家族被消灭,但他的弟弟李穆活了下来,而且在杨坚篡位时掌控大权;本来最该于北周皇室亲密的贺兰祥(宇文泰侄儿)家族,因为与宇文护的亲密关系,周武帝杀宇文护后,显然已被废掉,但是比较奇特是,本该同样被废掉的尉迟纲家族,他弟弟尉迟迥却在原北齐领地内掌握大权(可能和兄弟二人政见不同有关)。属于北魏皇室的三元家族其实可以不提,但他们的后裔显然为杨坚夺权立下了大功(宇文家族预谋暗杀杨坚,若非元胄保护,杨坚恐怕就呵呵了)。
然后我们看到,十二大将军中,最为强大的恰恰是杨忠(杨坚)的家族。远比那些早已没落的八柱国家更为强盛。
为什么呢?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是说西魏任命了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后,这些人以及其下的那些人都不发展了,到杨坚篡位时,情形已经与初任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时期完全不同了。随着八柱国有些家的没落,权力的真空需要人来填补,于是十二大将军之一宇文导的弟弟宇文护首先填了上来,与此同时,于谨、李弼的权力更加牢固,而杨忠、达奚武、豆卢宁等善于作战的十二大将军,也纷纷成为柱国。这时候的柱国,远远不是当初的只有八个了。宇文护的亲信,贺兰祥、尉迟纲都填补了上来。
杨忠与宇文护的关系颇为微妙(此处不提),他与北周明帝、武帝的关系就更加微妙,于是乎,在宇文护专权的时代,他依然能够得到提升,超越大部分八柱国家,成为最有权势的人。周武帝杀掉宇文护后,居然为太子娶了杨忠的孙女(杨坚长女)为太子妃,这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所以,到杨坚篡位时,真正享有大权的,是于谨家族、李弼家族、李穆家族、杨忠家族、尉迟迥家族、韦孝宽家族等几个,已经和八柱国时代完全不同了。
二、作为皇族的宇文家族怎么样了?
北周创立时,因为宇文护专权,周武帝宇文邕兄弟几个先后被立起来(先是他三哥宇文觉、再是他大哥宇文毓),加之北周的对手北齐也屡屡是兄终弟及(不是正常的兄终弟及,都是政变、篡位),所以周武帝对他那些兄弟们是极为忌惮的(还有他同父同母弟弟宇文直的造反)。于是,周武帝虽然用他的兄弟们,其实对他们都是防着的。
到他儿子宣帝宇文赟继位后,显然对他那些叔叔们更为害怕(同时代北齐国里是屡屡出现叔叔杀侄儿的)。于是不但杀了最能干的齐王宇文宪(老五,周武帝是老四),其他叔叔们都是没什么大权的(当然更包括兵权)。这就是为什么宇文诸王后来只能由着杨坚屠杀的原因。
所以,不一定皇族就势力强(这是一种矛盾,譬如西晋的诸王就有私人军队,可却造成了八王之乱,西晋灭亡)。
理清了这两点,原因也就可以分析:
一、宇文家的北周为何迅速灭亡
1、你以为杨坚没有实力,其实杨坚家族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杨坚家族有他老爹留下来的私人军队,还能够招聚独孤家的残余力量(这很好理解,独孤伽罗在那儿,高熲就是典型),关键杨坚还当过定州总管,还集中起一些北齐的遗留势力(譬如李德林)。
2、作为对手的宇文家只有皇权,却没有实力。不是说皇帝没有实力,而是说皇帝的实力必须要掌握皇权才可以发挥,宇文诸王爷那是绝对没有实力。那么,宣帝宇文赟一死,刘昉、郑译假传圣旨,将辅国的重任交到了杨坚手里,皇权也就落到了杨坚手里,宇文家还剩下些什么?
3、其实宇文家还是有最后一搏的机会的,只要能夺回皇权。赵王宇文招等为什么能够有杀死杨坚的机会,那是因为杨坚觉得宇文招等手上没兵,没什么可怕的,这才大咧咧去赵王家里赴宴。若不是元胄提醒他:“如今他们虽然没兵,但兵到底是他宇文家的,你一死他们还拿不回去?”杨坚恐怕还真一步错成千古恨了。
4、之后,就不提了吧。朋友们自己想吧。
二、关陇贵族们为何都支持杨坚?
1、当然不是都支持。相州的尉迟迥、西蜀的那位、包括荆州附近的降将司马消难不都反了吗?其他两位可以不提,这尉迟迥也算是名将了,曾有平蜀大功,为何不堪一击?因为北边的幽州总管于家的人不支持他,西边的并州总管李穆也不支持他,更可怕的是这家伙年老的确有些昏庸了。大战起来,居然不城中戒严,让那些平民上城来看两军作战,结果呢,本来不利的韦孝宽军得以袭击那些平民,造成尉迟军后方的混乱,这才一战而胜。尉迟迥实在有负名将之名!
2、星火辰认为至少有好几种势力是支持杨坚的,不光是关陇贵族成员。第一是北魏元家的势力,这还不好理解吗?宇文家夺的可是元家的天下,对元家更谈不上友好。第二是于谨家族部分成员,及李穆家全家的势力。李弼家族可能是观望态度。观望很好理解,全力支持的李穆是怎么回事儿?有可能是因为李穆与尉迟迥之间原本就存在巨大的矛盾,尉迟迥虽然与其兄尉迟纲的政见可能有差别,但尉迟纲当初是宇文护的人,显然是李穆的杀兄仇人之一。二个恐怕在于李穆已经看清了尉迟迥不能获胜的本质。于谨家族多半是顺势而为。第三、是北齐灭亡后的有些势力。不用解释。第四、被冷落的那些八柱国家的势力。宇文家的几次内斗,让这些家族深受其伤,他显然已经学乖了。即便不支持杨坚,也不会去支持没兵的宇文家。
大概就是这些吧。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
网友解答:
-----
北周和隋朝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有相似点的,即:成也关陇集团、败也关陇集团。关陇集团的利益一旦受损或者说是需要站队的时候,他们考虑的始终是自身的利益,而不是所谓的效忠于当朝皇帝,毕竟在当时,权力的更迭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关陇集团内部领导权的改变,能者居之,剩下的考虑就是利益最大化。
北周的建立离不开宇文泰的经营,而宇文泰又是真正的关陇集团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格局的建立者。可以说,宇文泰时期的关陇集团是最团结的,利益也是最一致的,都紧密地团结在宇文泰身边。宇文泰去世后,这种团结自然会打折扣,而且宇文泰的儿子们还建立了北周,宇文家族成为皇族,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关陇集团和宇文家族对立,皇权的发展和关陇集团对国家的控制始终不可能一致。但这种矛盾在精明强悍的武帝宇文邕时期不可能爆发,反而在这一时期是很团结的,宇文邕差点就统一了全国,而其对内的改革也是很得人心的,无奈早逝,将江山留给了不争气的宇文赟。
史籍记载的宇文赟是昏庸荒淫的,也很暴虐,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亡国之君典范,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宇文赟确实威信不足,在他统治时期,一度想要压制重臣,但是毫无成果,反而激起了关陇集团的不满,我们单看杨坚这个当时的皇后之父,就遭到了宇文赟的忌惮,好几次想除掉他,只是一直没有成功。
宇文赟继位的时候只有20岁,年轻、冲动,唯独没有足够的实力,他甚至立了五位皇后来拉拢大臣,但是无济于事,更扯的是,他在第二年就将皇位传给了只有7岁的长子宇文阐,然后自我放逐追逐享乐,结果在580年就去世了,那年他22岁。从此江山就完全落在了8岁的宇文阐手上。
这样的一个孩子做一国之君,谁都清楚他只能做傀儡皇帝,谁来辅政谁就会占有先机。但辅政大臣也不能谁都有资格做,最有资格来做的就是北周的皇族成员,比如宇文泰的儿子、宇文邕的儿子等,但是宇文泰的儿子们基本都封在外地,他们对京师的情况并不能第一时间得到,这样就会处于被动。而宇文邕的儿子们虽然在京师,但都还太小,毕竟当时宇文邕的长子宇文赟也才22岁,根本不能被考虑在内。
剩下的就只能是关系远一点的了,比如宇文赟的岳父杨坚,虽然宇文阐不是杨丽华的儿子,但还是得叫杨坚一声外祖父。杨坚虽然关系远,但是他的优势在于能够第一时间得到皇宫里的动向,比如宇文赟去世之前让刘昉、郑译写遗诏,但是当时宇文赟已经口不能言,于是这两个杨坚的好友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杨坚,矫诏让杨坚辅政。
这件事对于关陇集团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北周走到今天,新的代言人肯定是要出现的,宇文皇族也好,杨坚也好,或者再出现一个实力强悍的家族也好,他们要做的就是选择最有利的一方站队。
杨坚辅政后就开始了夺权大计,他的对手自然就是北周的皇族,前文说了宇文邕的儿子不足为惧,但是宇文泰的儿子还是需要用计谋除掉的,当时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已经在宇文赟活着的时候定下来嫁往突厥,杨坚就利用这个机会让宇文泰的五个儿子都回到京师,一回到京师就被控制。皇族的成员也不是没有谋划除掉杨坚,无奈实力不够,反而被杨坚找到理由除掉反叛的人。
这时候关陇集团的贵族们已经大部分站在了杨坚这一边,包括于冀、元胄、李穆等。当然也有不服的,比如宇文泰的外甥尉迟迥,就起兵反抗杨坚,一度拥兵十多万,韦孝宽、高颎在攻打尉迟迥的过程中立了大功。
尉迟迥被灭之后,关陇集团更没有理由反对杨坚了,要么立功,要么不表态。总之杨坚已经得到了认可,只剩下怎么处理宇文皇族了,所以在他屠杀皇族的时候,不可能有人站出来反对,毕竟夺权的路上一定会有流血,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宇文阐注定是要退位的,杨坚是注定要称帝建国的。
-----
网友解答:
-----
据说杨坚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裔。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杨坚之父杨忠跟随独孤信投靠了西魏权臣宇文泰。杨忠这人很有些能耐,他在宇文泰执政和宇文觉建立北周的过程中屡建功勋,因此被宇文氏赐姓普六茹氏(鲜卑贵姓),位至上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
《隋书》记载,西魏大统七年(541年),杨坚出生在凤翔(治今陕西大荔)般若寺。史书中对杨坚吹的神乎其神,说他自幼异于常儿,禀赋过人,生来就有天子气,其实细究古史,却并不见其有多聪明,更无明显过人之处。他之所以能飞黄腾达,除了依赖父荫外,主要靠和鲜卑权臣贵胄联姻、编织关系、用权运谋才得以代周建隋的。
史载,杨坚自称“不晓书语”,意思是自己读书并不用功,不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后世史家也讥讽他不学无术。但依靠特殊家庭背景,刚满16岁的他就开始做官了。15岁时,他依靠其父的功绩被授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的荣誉职衔。当时执政的宇文泰很赏识杨坚,其子宇文觉建北周代西魏时,杨忠立下赫赫战功,是北周的开国功臣,杨坚借父荫又升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可开府建牙之意 )。周明帝宇文毓继位后,封杨坚为大兴郡公。560年,周武帝宇文邕即位,19岁的杨坚被任命为随州刺史。
566年,鲜卑大贵族、位高权重的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看到杨坚少年得志且前途无量,就把自己年方14岁的七女儿嫁给了杨坚,独孤氏和普六茹氏(杨忠的鲜卑姓)联姻,可谓强强联手,不仅提高了杨的地位,还让他的权力日益稳固。
568年,杨忠病殁,杨坚承袭了随国公的爵位。557年,北周灭北齐,杨坚有战功,又被攫升为柱国。次年,出任定州总管,不久转任亳州总管。
杨坚并无显赫战功,也无突出政绩,却能借祖荫扶摇直上,逐渐引起一些鲜卑权贵和朝臣的嫉恨。北周初期,权臣宇文护擅权,多次处心积虑想除掉杨坚,都因有人劝阻而未能得逞。杨坚并非雄才大略之人,但却很有心计,亦有手腕,因此能屡屡化险为夷。周武帝上位后,宇文宪劝他尽早除掉杨坚,内史王轨也察觉到杨坚暗中图谋不轨、有反心,但都未能引起周武帝的重视,他还将杨坚之女选为太子妃,进一步夯实了杨坚难以动摇的权位。
同时,杨坚开始利用自己逐渐扩大的社会影响力,广泛编织关系,他在朝中遍树党羽,暗中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在随州时,杨坚就已和骠骑将军庞晃结为莫逆之交。杨坚到亳州任总管时,任常山太守的庞晃劝他就此起兵,建立王霸之业,杨坚却认为时机还没成熟,还没到灭北周取而代之的时候。但此时的他取周自代的蓄谋与愿景已经溢于言表。
578年6月,周武帝死,周宣帝继位,立杨坚女为皇后,杨坚荣升上柱国、大司马。次年宣帝又封杨坚为大后丞、右司武,后成为大前疑(首辅,相当于丞相)。周宣帝有事出京时,朝中的日常事务全由杨坚裁决定夺。至此,北周的军政大权基本全被杨坚握在手中。
周宣帝年纪不大,却昏聩荒淫,他大兴土木修建洛阳宫,致使上下不满,民怨沸腾。一次,杨坚与好友宇文庆议论天下大势时,预感到北周即将油尽灯枯,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动乱局面进行了充分的预估,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取代周室的各项工作。
杨坚暗中紧锣密鼓地为灭周做准备,周宣帝也对他有所怀疑、警觉,甚至想除掉他。但杨始终不动声色,使宣帝找不到杀他的借口,宣帝也不好、亦不愿擅杀自己的岳父大人。不久,宣帝病死,其长子宇文衍(周静帝)只有8岁,不能真正当皇帝。杨坚、刘防、郑译共同拟了一份假遗诏,声称周宣帝遗命杨坚以皇太后之父的身份总揽朝政,辅佐周静帝。杨坚又用这份假遗嘱掌控了京师的禁卫军,基本掌握了朝廷所有的军政大权。
周静帝即位后,以杨坚为假节钺、左大丞相,独掌政治、军事大权。他笼络了足智多谋的高颖等一帮人作为亲信。此时的相府已取代北周朝廷成为最高决策机构。杨坚利用军队的力量将还没完全醒悟过来的文武百官们暂时给压制住了。
接着,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掉了北周宗室宇文氏的势力。宇文泰的5个儿子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遒都已成年并已在外就藩。这几个皇子都有实力,而且有影响,一旦起兵攻来,杨坚根本无法抗拒。但杨坚早有防备。在还没有公布宣帝死讯时,他便找借口召五王回长安议事,乘机收缴了他们的兵符权印。五王被削夺了兵权,恼羞成怒,暗中与雍州牧宇文贤联系,让他起兵来援,但杨坚很快就率军击溃了宇文贤的人马。
之后,五王乘上朝之机谋刺杨坚,却未能得手。刺杀未遂后,杨坚将五王一一诛杀。
随后,杨坚宣布废止宣帝时的严刑峻法,全面叫停洛阳宫的营建,以此重聚人心,并取得了广泛的支持。就这样,杨坚在京师长安已经逐步站稳了脚跟。
接下来,杨坚利用自己已经取得的巨大政治优势极力拉拢统兵驻扎在各地的军事将领,并用各种手段分化瓦解反对自己的武装势力;另外,他还指挥自己已经掌握的军队,经过半年的浴血征战,将各地忠于北周的军队一一剿灭 ,一举平定了所有的武装反抗,北周的政局已被他牢牢控制住了。
从成为辅政大臣那一天起,杨坚要做皇帝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事。不久,随着统治的进一步夯实,杨坚由随国公改称随王,封独孤氏为王后,杨勇为世子,随王之位凌驾于一切诸侯王之上;为了进一步削弱鲜卑王姓宇文氏(原为拓跋氏)的影响力,他宣布废除对汉人赐姓的旧俗,令被赐鲜卑姓者各改回本姓,这一举措大得汉人之心,杨坚也得到了他们的衷心拥戴。
劫余的鲜卑王公贵胄虽然不服,但大权旁落,手无寸铁,对这一切也只能干瞪眼了。《隋书》载,581年正月,杨坚命人为周静帝拟好退位诏书,自己正式接受皇帝称号,代周自立,登基称帝。杨坚由继承父亲杨忠随国公的爵位起家发迹,后又称随王,所以把自己开创的新王朝国号定为“随”,后来又感到“随”字有“辶”字底,与“走”同义,有随时会溜走的隐意,似乎不大吉利,便改“随”为“隋”。他改元开皇,建立隋朝,国都仍然设于长安。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网络配图】
-----
网友解答:
-----
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是中国历史上最久远,最强大,最具影响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先后产生三个王朝,北周,隋,唐,三朝系出一脉。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武则天登基,而北周,尤其是隋的的建立和亡国都和关陇集团有着巨大的关系,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都是关陇军事政治集团杰作。
可以说,如果周武帝不死,北周绝对可以统一天下,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杨坚,这是杨坚运气。可惜了。公元578年,周武帝驾崩,周武帝在位19年,死时39岁。时年20岁的宇文赟当皇帝。而宇文赟岳父就是杨坚,(宇文衍亲生母亲姓朱,与杨坚之女是名义上的母子)。杨坚篡位以后,将宇文皇族族灭,诛杀文帝子孙二十五家,节闵帝子孙及明帝子孙六家,武帝子孙十二家,宇文衍禅位后即被杀,时年不到九岁。
用《大唐双龙传》里,黄易借宋缺之口所说:自古得天下最易者莫过于杨坚,寇仲则大拍岳父马屁,大概是时运到了。
南北朝时期是武将时代。关陇集团由北魏六镇发展而来,最初可溯源至武川军阀时代。尔朱荣首创八柱国,宇文泰和高欢两大权臣分裂北魏,宇文泰占据西魏自立。成为北魏权臣。因为这是军阀的时代,是武将的天下,
南北朝24个国家121个皇帝(除了东晋的皇帝)所有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武将出身,武将一旦有了实力就会篡位登基。在这个时代武将篡位比比皆是。称王称帝有如儿戏。这是一个最不讲出身的时代。是草莽英雄的的舞台。是崇尚武力的时代。
宇文泰设立八柱国。八柱国就是鲜卑八部编制新型军队。保持鲜卑旧日的氏族关系,其中宇文泰实为全军统帅,实际分统府兵的只有六柱国,所统兵士也改从各自主将之姓,宇文泰封的八大柱国分别是:
宇文泰(北周实际开国皇帝),元欣(北魏宗室),李虎(唐高祖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隋文帝杨坚岳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北周、隋、唐三个朝代辉煌的历史,可以说八柱国是隋唐的养母。
关陇集团逐步成为军事和政治集团,关陇集团推行民族融合,对日后的历史的发展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关键是为隋唐两大王朝的鼎盛辉煌奠定了基础。
关陇集团早期采取了海纳百川的做法才得以兴盛。但宇文护为了彻底控制关陇集团。将八柱国中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相继诛杀,李虎(李渊祖父)所部也被宇护收编了,使得关陇集团中各部发生严重的裂痕。 还没等宇文护彻底消化关陇集团就突然驾崩。而关陇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趁机展开报复,杨坚凭借关陇集团的身份和北魏外戚的双重身份得到了关陇集团的认可。成为关陇集团实际领导者。篡位就是显而易见了。
自公元581年。杨坚篡位登基。代周建隋。公元582年杨坚伐陈成功。一年时间天下重归一统。完全是建立在周武帝的基础之上。大隋也是一个短命王朝。原因也是一样的,杨坚和杨广父子也想彻底铲除和控制关陇集团,从而再次引发关陇集团的报复、而这次主角是李渊。李渊和关陇集团是相互利用和相互成的行为。关陇集团再次集体造反推翻大隋。
但李渊登基以后也是有样学样,和杨坚一夜情。也要铲除关陇集团,但直到武则天时期才完成。特殊时期的特殊政治团体关陇集团终于消亡在历史长河中。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
网友解答:
-----
其实并不是宇文氏迅速灭亡,而是宇文泰创立的关陇集团内部不断换位,包括出将入相,也包括当皇帝。
杨广最终被宇文化及所杀,宇文化及是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孙,杨家篡了宇文家的皇位,最后还是死在了宇文氏手中。
关陇集团影响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代,
最终胜出者是李渊,其祖父同样是北周八柱国之一。
宇文泰的府兵制包括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是当时关中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
八柱国包括宇文泰家族、元欣家族、独孤信家族、李虎家族(李渊祖父)、李弼家族(李密曾祖父)、赵贵家族、于谨家族、侯莫陈崇家族。
而杨坚之父杨忠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
网友解答:
-----
北周的江山可谓是得之也易,失之也易。作为一代权臣的宇文泰自己一生却没有做成皇帝,反而让大权旁落在了自己的侄子宇文护手中。
当然,宇文泰之所以能掌握西魏大权,少不了关陇集团的支持。而宇文护之所以敢杀三位皇帝,也是因为他看到了关陇集团的弱点。很简单,这些看似交错联姻的集团内部,其实对于最高权力都有着觊觎之心。
一方面,他们要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来保全自己的地位和家族。另一方面,一旦皇权衰弱,他们便会来争做权臣。因此,在北周前期,因为有宇文护的大权在握,关陇集团内部一直想除之而后快。于是,他们才支持宇文邕,让他成为一代雄主。
可惜宇文邕短命,其子宇文赟平时又被他管束太多,动辄打骂,宇文邕一死,宇文赟就胡作非为起来,只半年就让位给七岁的儿子宇文阐,只一年就把自己作死了。这时候,大权就已经落到了外戚杨坚手中。
杨坚同为关陇集团内部的成员,同样看到了关陇集团的弱点。尽管杨坚在此之前属于小字辈,但从宇文邕重用杨坚开始,很多关陇贵族就已经倒向了杨坚。于是,宇文阐被迫禅位是很正常不过的。
当然,杨坚对宇文氏大开杀戒也曾受到尉迟迥等人的反叛,但都很快就被平息了。关陇集团内部并未对此有太大的反应主要还是大家都得到了该有的利益。正如后来隋末天下大乱一样,同样是关陇集团抛弃了杨家支持李家的结果。
-----
网友解答:
-----
北魏末年的时候权臣高欢专擅和孝武帝元修的矛盾水火不容,于是这位北魏末帝与本来就有心引诱的关中势力领袖宇文泰一拍即合,上演了一场出逃的戏码。孝武帝西出,被宇文泰奉于长安,后来因为和宇文泰又产生矛盾而被宇文泰毒死。
宇文泰另立新帝元宝炬仍用“魏”的国号,后称西魏。高欢迁都于邺城,立新帝元善见,也用“魏”的国号,后称东魏。高欢本来就是北魏的权臣,没有人的势力能比及,所以一家独控东魏。宇文泰自己刚刚从被刺杀的原来关陇领袖贺拔岳手里按过兵权,本身还立足未稳,又建立新朝,各方面需要平衡的势力很多。
宇文泰治理西魏用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包括建立府兵制。这是一种军政相结合的体制。宇文泰以八柱国督十二大将军控制府兵的军事权力,这就是后来关陇军事集团的基础。八柱国其中包括:宇文泰、元欣、独孤信、侯莫陈崇、李虎、李弼、赵贵、于谨。八柱国是宇文泰平衡及融合各方势力制衡形成的领导集团,宇文泰在世的时候以个人威望压得住,宇文泰死后这些根基很深的家族没有必要非效忠宇文氏。
宇文泰死后,侄子宇文护杀西魏末帝元廓,立宇文泰之子宇文觉为周天王。后来宇文护屡杀宇文泰的儿子,最终自己被宇文泰幼子宇文邕所杀。宇文邕就是北周武帝,是北周史上最英明神武的皇帝。宇文邕英年早逝,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继位成为北周皇帝。宇文赟是个非常昏庸荒淫的皇帝。
如果宇文氏能代表关陇军事集团的利益,当然可以拥立宇文氏,如果不能,完全可以再换一个关陇集团的代表来做皇帝。这时候的皇帝远没有那么大的权威,对于关陇集团内部的家族来说,利益也更重于坐上皇位的吸引力。
如果说宇文赟的荒淫、昏庸是让北周灭亡的一个关键原因,其实宇文护的跋扈专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原因。八柱国里赵贵、侯莫陈崇、独孤信都死于宇文护之手。宇文护的个人威望远不及宇文泰,在没有给关陇集团谋求利益并且还带着敌对性质的情况下,关陇集团当然不会拥护宇文护。后来的宇文氏已经被关陇集团放弃了。
当杨坚通过恩威并施,拉拢和清除之后,作为关陇集团新的领袖人物得到认可的时候,改朝换代已经是注定了的事,关陇集团当然不会再支持宇文氏。
-----
网友解答:
-----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关于关陇集团,無月在之前的文章里详细讲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看看。
首先要说明的是,关陇军事集团并没有选择围观,而是选择了站队。
大象二年(580年)六月,北周宗室中有实力的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都到了长安。相州总管
尉迟迥
自以为是北周的重臣宿将,看到杨坚擅政心中不平,于是举兵东夏。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
王谦
相继起兵响应。赵、魏之士,跟从的人非常多,旬日之间,就聚集了十万兵马。又宇文胄以荥州、石愻以建州、席毗以沛郡、毗弟叉罗以兖州为根据地,都响应尉迟迥。杨坚命上柱国、郧国公
韦孝宽
出兵打败了尉迟迥,消灭了对自己有威胁的政敌。司马消难南逃于陈朝,王谦也被杀死。杨坚的这一胜利,稳定了内部的统治秩序。
这是杨坚夺得帝位的关键一战,
上文中的尉迟迥、王谦都是北周八柱国的成员,而听命于杨坚的韦孝宽也是八柱国成员。
光是此处,加上杨坚和宇文氏的成员,八柱国集团的其中五大家族已经出现了
。所以说,关陇集团并不是围观,也不是一边倒的支持杨坚,而是有所选择,展开了内部斗争。
至于杨坚为什么能篡位成功,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原因。
周宣帝荒淫无度
周宣帝宇文赟自幼生长于宫内,不问朝政,沉溺酒色,满朝文臣武将敢怒而不敢言。宇文赟不但不听忠臣劝告,反而觉得这皇帝当得太不称心如意。大成元年(579年)二月十九日,宇文赟下诏传位于长子宇文阐,并改年号为大象,自称天元皇帝,住在后宫,终日与嫔妃宫女们吃喝玩乐。
就是这么个昏君,为了享乐居然还主动退位。
这样的君主,臣下必定对他离心离德。
而杨坚在政治上经常向宇文赟进谏,比如周宣帝制定《刑经圣制》,法令极其严苛。杨坚认为法令严酷,不是教化约束臣民的好办法,于是向周宣帝强烈进谏,但是周宣帝不听。像这样的事例,你来我往,杨坚不断在政治上加分,收获民心和朝中文武的支持,而宇文赟则不断的获得减分。
独孤氏支持
有句话叫“独孤一门三皇后”。
独孤信(502年-557年),本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云中(今山西大同)人,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
独孤信的长女是北周明敬皇后;第四女是唐朝元贞皇后;第七女是隋朝文献皇后。在周、隋两朝都进入皇室,三代都为外戚,自古以来,从未有过。
独孤信的女儿
独孤伽罗
是杨坚的老婆,所以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一门是和杨坚一派的。李渊的祖父是李虎,也是八柱国之一,
杨坚的老婆和唐高祖李渊的母亲是亲姐妹。
所以隋文帝也就是李渊的姨夫,也就是说李渊他们李家也是和杨坚一派。
是不是又有两家八柱国成员站在杨坚这边了?
杨坚自身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杨坚的长女杨丽华是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杨坚因为是皇后之父又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周宣帝每次外出巡幸,都让杨坚在朝内留守。
杨坚不但军事能力突出,为政也成绩斐然,经常与宇文赟据理力争。平日里注重拉拢朝中文武,笼络人心。
宇文赟对于日益强大的杨坚也越发忌惮,最终也逼得杨坚走上了夺权的道路。
当时周宣帝有四位宠幸的姬妾,与杨丽华一起为皇后,诸家争宠,相互诋毁对方。周宣帝发怒之时,对皇后杨丽华说:“一定要将你家灭族!”于是召杨坚入宫,对左右侍卫说:“杨坚的脸色稍有变化,就杀了他。”不料杨坚到了宫内,神情和脸色自若,于是周宣帝没能杀了他。
最后,杨坚想出了两全之策,通过内史上大夫郑译向宇文赟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这正合宇文赟的心意,当即任命他为亳州总管。这样宇文赟放心了,杨坚也安心了。杨坚将任亳州总管时,庞晃劝他就此起兵,建立帝王之业,杨坚握着庞晃的手说:“时机还不成熟啊。”
至此,杨坚取周自代的愿望溢于言表。
以上便是杨坚篡位成功的几大因素。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
网友解答:
-----
周德既衰,愚智共悉
周书中的这句话,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作为集团老大家传承,到
周宣帝宇文赟
这一代,真出人才了,比之上古幽厉二王,都不逞多让
父亲宇文邕过世出殡时,这小子不仅不伤心,还专门盯着那些后妈看,瞅着满意的,就逼其淫乱。如此极品,也不知道宇文家到底造了什么孽
色后妈,倒也没什么,毕竟部落开化没几年,还有些兽性依据,子继父妾习俗嘛。可这宇文赟连堂叔的老婆都色,宇文亮儿媳妇入宫朝拜时,宇文赟发现这尉迟氏长得漂亮,直接用强的……
这下好了,宇文亮怕被杀,反了
皇帝好女色也没什么,天下选秀又如何
能嫁给皇帝,也是荣幸不是?可这宇文赟太极品了,除了女人,他还玩大臣。成立了一个密谍组织,专门监视百官,记录百官言行,只要有一点说他不好的被发现,那就惩戒!轻则鞭笞,重则杀头……为此专门发明一套刑罚,叫天杖,一次一百二十下……
史书记载:自公卿已下,皆被楚挞,其间诛戮黜免者,不可胜言
玩大臣,其实也没什么,天下别的没有,就是人才多。古人云,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弄死这个来了那个,作为帝四代,宇文家的招牌很好用,南陈都有人来投靠呢。可宇文赟有个小缺点,他吝啬,极度小气,从来没有给谁谁赏赐什么什么的
不仅白干活,还得挨揍,谁也不傻不是
所以,当杨坚莫名其妙的成为大宰辅时,那是天下归心啊。集团换个好老大,自己也没受什么损失,干嘛不归心?
当然,杨坚上位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毕竟收的是宇文家的江山,总得允许宇文家反抗一二吧。这不,宇文家五王反抗了;外戚尉迟迥(宇文赟搞尉迟氏就是他孙女,后来收入宫中了)反抗了;外戚司马消融(9岁末帝岳父)反抗了……
至于其他人,用史书中一段记录可以说明:
及尉迟迥举兵,穆子荣欲应之。穆弗听曰,“周德既衰,愚智共悉。天时若此,吾岂能违天”
尉迟迥和司马消融由于得不到内部支持,借兵南陈,用各自儿子做抵押,妥妥卖国。卖国贼下场还用多说嘛,
俩月多一些,六十八天,平定叛乱
至于宇文五王,早早的就被骗入京,脱离藩地的王,还不是咸鱼一条嘛
就这样,宇文北周变成了杨家大隋,关陇集团进入隋朝时代
另,史官对周宣帝宇文赟记载很有趣:穷南山之简,未足书其过;尽东观之笔,不能记其罪。然犹获全首领,及子而亡,幸哉
宇文家都这样了,不完蛋才出鬼,对吧
-----
网友解答:
-----
北周宇文皇族被屠杀,根源不在于杨坚,而在于周宣帝宇文赟。
事实上,杨坚本身就是宇文皇帝错误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在周武帝死时,杨坚实在不具备篡位的资格。所以,周宣帝继位后,都没有把他当成主要的猜忌和打压对象。
对于当时的周宣帝来说,宇文皇族势力才是威胁最大、实力最强的利益集团。
所以周宣帝一继位,就感觉自己没有安全感。在这种背景下,他先把皇族中最有威望、最有才能的齐王宇文宪杀死。
宇文宪是周武帝的弟弟,他在北周帝国有着无人能及的威望和才能,但周宣帝一继位,就把齐王宇文宪列为第一个清理的对像。而杀宇文宪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宇文宪的地位太高。
杀掉宇文宪后,周宣帝又把宇文孝伯也给杀掉。宇文孝伯一直都是周武帝的得力助手、最亲密的朋友。甚至而言,周武帝是把宇文孝伯当作是托孤重臣。据《资治通鉴》记载:
周武帝临死前握住宇文孝伯的手说:“我自己估计绝没有痊愈的可能,现在将后事托付给你。”当天晚上,任命宇文孝伯为司卫上大夫,总管宿卫兵。又命令他骑上驿马入京城镇守,以防有什么不测。
周宣帝杀掉齐王宇文宪和宇文孝伯后,宇文家族就相当于丧失了强有力的领衔人物。但周宣帝仍不放心,于是他又把宇文神举也杀了。宇文神举的地位,虽然比宇文宪、宇文孝伯差一点,但他也是宇文家族非常有声望和影响力的人物。
在杀死这三个强势的宇文皇族成员后,宇文皇族成员中再也找不出一个可以拿的出手的人物,周宣帝自然不用在担心来自宇文皇族势力的威胁。但问题是,自己的亲人不可信,外人难道就可以信任吗?
如果周宣帝没有清除宇文皇族的强势亲王,如果宇文宪、宇文孝伯、或者宇文神举任何一人还活着,又哪里轮得着杨坚屠杀宇文皇族及篡位呢?但是,因为周宣帝打击、压制皇族成员,所以让皇族势力变得衰弱不堪。
在这种背景下,
杨坚作为杨氏家族、独孤氏两大家族的代表人物,又是周宣帝的岳父,自然在北周帝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当然,如果周宣帝没有早早死掉,杨坚可能也无法篡位。因为,周宣帝作为成年皇帝,本身又是宇文家族的成员,杨坚自然不敢、也没有能力去屠杀宇文皇族。
但遗憾的是,周宣帝当了不到两年皇帝,就死了。而他的儿子,只有八岁。这种情形下,宇文皇族只能是砧板上任人宰割的肉,于是杨坚把握机会,一举篡夺了宇文氏的皇位,并把宇文家族灭了满门。
在杨坚屠杀宇文皇族及篡位的过程中,整个关陇集团,似乎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周宣帝的父亲周武帝,曾全力打击佛教。在佛教势力根深蒂固的背景下,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惊人的。虽然说,周武帝因为灭佛,让帝国可以控制的人口、物资明显增加,这也是周武帝能征服北齐的重要原因。但是,
周武帝在灭佛过程中也严重侵害了关陇集团的既得利益,这也是他们坐视杨坚篡夺宇文家族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似乎已无法建立一个贵族联合执政的格局。西魏时代,皇帝只是一个摆设,下面是宇文泰为代表的几大贵族联合执政。北周初期,也是宇文氏皇帝当一个摆设,下面是宇文护为代表的几大贵族联合执政。
这种格局,一共维持了39年,直到周武帝杀死宇文护。其后,周武帝开始独断专行;而在周武帝死后,周宣帝继位,依然是乾纲独断。这似乎证明,贵族联合执政的时代已结束。
在这种背景下,关陇集团等大佬自然会觉得,不管谁当皇帝,都会是大权独揽。换句话说,
如果大家为限制杨坚篡位而大动干戈,最后的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就算把杨坚压制住,领衔打倒杨坚的人,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杨坚,甚至还不如杨坚。
所以,他们面对乱臣贼子篡位,通常都是报着管他狼吃狈,还是狈吃狼的态度。于是, 在杨坚之心路人皆知的背景下,在整个关中地区,竟然没有人一个人公然反对杨坚。
也正因为如此,杨坚在周宣帝死后,才取得北周的执政的地位。但是,9个月后,他就登上了皇位。也难怪人们都说,自古得国之易,没有比杨坚更容易的。
------------------
推荐阅读:
小区里那么多孩子,甚至楼上楼下都有同班同学,但为什么周末却没有孩子在楼下一起玩?
如果欠款人被银行申请失信被执行,会不会被冻结全国银行卡,假如成为事实如何生活?
一些摄影爱好者说“少拍花,慎拍景,多拍人”,同为摄影人的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