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短板是什么?
儒家文化的短板是什么?
-----
网友解答:
-----
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创立了儒家文化之后,中国承载了近五千年的封建史。
不可否认,儒家学派倡导的立志、力行、克己、内省、中庸、改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人们从野蛮逐渐走向了文明;崇尚了仁义礼智信之后,制约了人们桀骜不驯的行为和思想。
可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人们在评价历史的过程中,要用辨证的观点来对待问题,好就必须说好,存在的弊端也得有人指出;如此,人们在历史的进程里才会趋向于明智,社会的发展也才能够更加的兴旺发达。
就以儒家文化来说,人们在践行时,发现了儒家思想的短板。
(1)封建思想的诞生,体现在儒家文化里的“三纲五常”。其中的君为臣纲,即使皇帝昏庸无能,作为臣民,必须保持缄默,听命于皇帝的圣诣;父为子纲,强调儿子必须无条件服从父亲的调谴;夫为妻纲,妻子必须听从于丈夫的使唤。
“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从表象而言,树立了人们的道德行为准则。可是,人们在信奉“五常”中,仅仅是为了极力追求个人的生存能力,而远离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造成了当年国家内乱不止,甚至差点走上了亡国之路。
(2)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观点。儒家文化把人们分为三、六、九等,这一观点的产生,导致了当时的国家四分五裂、闹民族分歧,不利益民族团结。信仰儒家思想的人,由此而变得愚昧和懦弱,惟剩下忍气吞声和任由宰割的份。后来,在新潮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才逐渐走向了一个理智的时代。
因此,儒家文化虽然影响了中国上下五千年,但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要一味的去信奉和追崇。否则,在历史文明发展的进程里,人们会固步自封,会被现实蒙住了我们的双眼。
-----
网友解答:
-----
儒家的弊端在于,为了谋取自身的最大利益,无原则鼓吹统治者,利益集团,上无天盖,下无底线,而对社会上占大多数劳动者,充满鄙视,儒家为自家学科发展,极端自私自利,固步自封,对社会发展,生产发展,间或科学发展全弊无利,儒家利用鼓惑,维护统治者利益打击,陷害百花齐放,而勇攀三姓家奴之高峰,却又圆滑:狡辩之奴性之才,疑惑的是,儒家还能隐身社会大堂上,如在制造业,商业,科技业定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民喜欢的就是好思想,好传统,儒家确如茅坑之石,人人皆踩
-----
网友解答:
-----
现在的儒家思想,不是孔子那个时代的真正的儒家思想。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
在先秦的时候,传统的规则已经崩溃,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未来到底是应该怎样发展,到底应该用什么的思想去教育国民呢?
这个在当时已经经过了无数次讨论,大家还是没有得到正确的结论,许多比较有观点的思想逐渐的发展成一个门派,在这里最著名的就是法家和儒家,以及其他的道家墨家的。法家和儒家皆是显学,在当时是最大的两个门派,两个门派争风相对,而且旗鼓相当,不上下下,就这样持续了很久的时间。
但是到了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秦国自古以来引用商鞅变法,靠着商鞅变法从积贫积弱到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凭借着变法中好处给秦国带来的军事经济方面的提升,秦国已经兵强马壮,借此才能够统一六国。
在六国统一之后,法家发展的地位大大提高,作为了正统的思想,自然而然而然,对其他的门派进行打压,可是也不能消灭其他的门派。但是自从秦始皇被那些儒生坑坏之后,秦始皇已经气急败坏,就下令焚书坑儒,这个给儒家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损害。而当时的法家代表人物李斯,看到这个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于是就告诉秦始皇必须要消灭这些乱臣贼子,毁掉他们的思想,才能够让秦朝太平治国。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外加上当时的文字还没有完善。有很多珍贵的儒家思想就这样破灭,造成了真正的儒家思想就这样被消灭了。
到了秦朝灭亡之后,汉最初最开始是引用道家思想。采用无为而治,以此来恢复在期末遭受的巨大战乱,让人民能够休养生息,慢慢的恢复元气。这个时候汉朝最需要的就是道家思想,而其他思想也没有进行太多的约束。秦朝灭亡之后,其他思想也慢慢的开始出现,但是也很难恢复到以前那种百家争鸣的状态。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已改自刘邦以来的脆弱不堪,国力空前强大。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已经不再是适合了当时的汉朝,儒家学派的董仲舒就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君权神授的思想,以及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这个造成了一定的阶级的心态,臣子必须要效忠君王,夫人必须要孝敬丈夫,孩子必须要孝顺父亲,天底下所有的人都要把皇帝当作神一样。
这可是和当初儒家思想是不一样的,在孟子的时候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个和董仲舒是说的不一样的。为了符合封建帝王的喜好,满足封建帝王的统治,董仲舒在儒家思想的里面进行了改造,早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一个思想了。建立了新的封建礼制,这个约束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可是这个正是皇帝想要看到的,让人民变的愚蠢起来,才能够方便皇帝的统治。
这种事情尤其到了南宋朱熹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厉害。儒家思想再一次被扭曲下来,这种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毒害是越来越严重。
存天理,灭人欲
那么在朱熹眼里,什么才是真正的天理?为何要灭掉人欲?
这个天理就是天地的秩序,而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也必须有秩序,人类生活的秩序就是三纲五常。这个变成了封建统治者为了遏制人们的思想的一种工具,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
天理人欲两不立
作为天理的对立面的人欲,就必须要斩除。人们必须要克制住自己的欲望,这个正是封建君主想要看到的,封建君王作为真正的天子,他就是真正的天理,这个被他们再次的利用起来,对人们进了毒害,成为封建君主控制人们的一种工具。在他们的大力宣传下,朱熹的思想成为了当时的一种主流思想,这个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具有反人道的性质。
“传注为宗”,这也是朱熹提出的一种观点。就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为正宗,所有人就是应该努力的去学会书上的东西,书上的东西都是对的,不可能存在错误。这个就造成了很多的书呆子,会去动脑想问题,都变得非常的愚蠢,最后成为了皇帝的一种工具而已,这个让皇帝非常的满意。朱熹果真就是一个得力帮手,儒家思想真的是太好了,皇帝越来越喜欢。而这种现象对于当时的人们再次被毒害到了。
尤其是到明清两代的时候,“八股文”盛行。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在写的时候要模仿孔子和孟子的说话语气,不能写一些风花雪月的事情,否则就是对圣贤不敬,这样的文章就作废了。且要做到对仗工整,对文章大大的限制。当时的读书人为了能够考取功名,就拼命的研究四书五经,人们的思想都变得愚钝起来。写这种文章,根本就是一种文字游戏,内容空洞无比,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
顾炎武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这就是儒家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毒害。
-----
网友解答:
-----
这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关键是在时代的局限性。
支配中国两千年来的儒家文化,作为是人生的哲学,它的理论是中庸之道,主要思想是注重人民尊重皇帝,所以是历来为君临天下帝王的法宝。它给人们指明做人的义务,却不太提及人们的权利,每个朝代的帝王都利用它。历代读书人都接受这种观念,执行这个臣仆信士的法则。限制了创造性与独立性,平时看不出它的坏处,一旦出现内忧外患到来,就会促成亡国的趋势,空洞的礼教束缚也就失去一切效力。
中日甲午战争,使传统的儒教文化,显示出自我麻醉的虚幼夸张。洋炮的响声,震撼中惊醒了国人。揭开了民族意识的帷幕,高昂的民族反抗情绪找到了得以落足与实现的思想。
每个民族传统文化都有它自己的风格,并且总是认为自己的风格是最好的。作为一个多民族共同的信仰,道德等传统体制,是维系民族生存的杭体。可是文化有其自身发生,变化,发展,衰朽的特殊历史过程。任何文化体制都没有完全的完善,都得经过历史的洗礼,根据时代的变迁,局渐改变适应时代的需要。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中国儒教文化的短扳是时代性的决定,并不是完全失去了它的作用。因此,我们还须要尊重它的有用之处,补充它的缺陷,发挥它传统中有益于的效应。
-----
网友解答:
-----
儒家有四大缺陷:
第一, 儒家讲入世,但是入世最后会蜕变为大染缸.宣扬“治国、平天下”,只引导人们做政治家,不引导人们做实干家.目标既高又大,流于空疏.不提倡当公仆,不提倡岗位成才,不强调敬业,误导学子几千年.
第二,在后期儒家学说中,兴起的“经世致用”的观点,是严重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观点,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太过功利,太过短视,极易误导整个社会价值观.
第三, 儒家理论体系有很多是专门为皇帝服务的,这很有问题.
第四,儒家公开提倡“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公开说假话,这很不好.
-----
网友解答:
-----
儒家思想的缺点是什么?
这样的题目很大,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不可能几句话就能回答得清楚。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
我们现在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普世价值观念中,包括一些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里,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儒家思想的影子。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学说逐渐从一个学术流派,发展成为被统治阶级利用的统治思想。特别是经过宋朝和明朝的发展继承,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更加巩固。
比较系统反映儒家思想的典籍,主要是“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
书”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儒家思想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比如,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和谐思想,”“仁爱”思想,“有教无类”思想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大力继承和发扬。
同样,儒家思想中也有很多糟粕的东西,需要我们摒弃和批判。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庸”思想在中国影响很大。万事不出头,出头的椽子好烂,明哲保身,有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面,有利人们和谐相处。
但是,“中庸”的思想,也有其明显的缺点和不足。
这种思想抑制人们创造性,不利于提高个人积极性、主动性。压制限制人的想象力,使人们容易墨守成规,受条条框框约束,束缚思想自由。
这种思想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老婆孩子热炕头,一两亩地一头牛,丑妻近地家中宝,不思进取,不敢勇立潮头,小进则满,小富则安。这跟现在提倡
创新创造、改革开放总要求不相适应,必须彻底摒弃。
-----
网友解答:
-----
儒家文化的最大短板就是让人失去血性。
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什么克己复礼、中庸之道,一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书,也正是彻头彻尾奴化人性的精神迷魂汤,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阶级就是靠儒家仁义礼教麻醉大众心理,从而达到永续统治与剥削人民的目的。只到外强闯入国门,赔款割地民不聊生,中国先进份子终于在五四运动亮出打倒孔家店的怒吼,特别通过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击碎了儒家文化统治思想,重塑了民族意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亮剑的血性才得以体现,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
网友解答:
-----
儒家就是为封建等级而生的,跟今天平等的思想格格不入。你会因为身份而去尊重领导,会因为辈分而去尊重老人,但是除去这些光环,他们本身的行为举止是否能得到你真正的尊重呢?你会去尊重你的员工,尊重你的学生,尊重你的孩子吗?相比那些强者,弱者才是更需要被尊重的人。
再补充一句,一个不尊重弱者的文化本身就是有缺陷的。一个不尊重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国家,也永远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
-----
网友解答:
-----
儒家思想是麻痹世人的毒品,但国人却把它当成救世良药。真的很难活在这样的世界,更不想让子孙被其毒害。所以我要向国人指出儒家的恶行,拯救尚未被毒害的青年人。
儒家的恶并不是无处可寻。儒家从汉武帝开始就是国学,全国的文人都是儒生,里面包括文官和地主阶级。但是每个朝代后期都是土地兼并,官员腐败。这些人不都是儒生吗,朝代灭亡就是因为这些人,压榨人民的也是这些人,这些人不是天天“仁义礼智信”吗?
儒家到宋明清时达到鼎盛,宋明清的百姓是不是活的非常好?儒家统治中国2000年,讲“仁义礼智信”2000年,可是百姓过的好吗?事实上2000年的儒家的罪恶累累,其实读到这儒家是好是坏已经不要多说了!
但是儒家的洗脑能力很强,中国现在仍有80%的人相信儒家。一说儒家恶,就有人让你去读论语,下面我们谈谈儒家的核心思想(论语)(儒家核心思想有几个)。
大家知道孔子要求恢复周礼,一直在说“礼崩乐坏”。可,什么是周礼呢?在这些先提一个故事“西门豹治邺”中的一件事(因为小学就学了,没学或忘了可以百度),在战国时期人们仍在“人殉”(用人祭祀河神),而周礼是在西周(公园前1000左右)周公旦所著,西周是奴隶制国家,奴隶并不是人而是一商品,在祭祀时使用在西周时认为理所应当,也就是说周礼是承认人殉的。2020年社会主义国家的人要求恢复儒家,是要求恢复人殉吗?
“人殉”在后期被删除了,因为战国时期已经不被人们认可,但是奴隶制的理法里有多少是像“人殉”这样落后的制度,而儒家赞成这些制度,足可以说明儒家是种落后的奴隶制思想。同时也解释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儒家都说好,在战国没人用?(儒家的历史疑问有很多,后面的文章将提到)
儒生仍不死心?我们再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历史角度,周朝的制度体系,生产结构在当时已经跟不上节奏,各国出现变法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提升。即历史角度看,但有改革派就一定就有保守派,很显然儒家就是保守派,而保守派是阻止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更何况现在是社会主义,这个绊脚石早该搬走!
所以儒家的恶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仍有大量“死忠粉”。由于篇幅我将在以后再指出儒家其他的恶行!
儒家的“死忠粉”我已不抱希望,但请那些还没有被儒家毒害的年轻人有独立思想,让国家强大兴盛!
-----
网友解答:
-----
简言之就是两重两轻。一是所谓的两重就是重修身,而在修身内容上又只重修德。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提出的"修身丶齐家丶治国、平天下"的人才培养成长之路,就是以修身为目标与理想的。而贯穿"修丶齐丶治、平"的核心内容是德。
二两轻就是一方面轻视人才培养内容的全面性,轻视人才的能力培养。德育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社会职场需要的是全面型人才。当下流行我们倡导的是德智美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就是对儒家思想的重要纠正与䃼充。而轻视人才能力的培养教育问题,早在古代就已经暴露出来了。当时的社会就有定论。如什么书呆子、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与腐儒等的说法。
另一方面关键是儒家思想脱离社会实践。只向书本学习,不重视向实践学习,更不重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所以许多刚入职场的大学生,显得很不适应。社会或者是职场实行的是做事规则,即丛林规则。在职场通行的是利益第一规则,讲究弱肉强食,強者通吃。从来不讲什么儒式道德的。
三是儒家思想的短板的成因,主要是脱离时代,又固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所致。所以要对儒家思想批判地继承。就是在坚持其精华的基础上,剔除其糟粕,补上其短板。今天的教育方针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就像绿叶丛中,必有花开一样,相映成趣才完美。
-----
网友解答:
-----
首先,我认为这个题目出得不怎么样。应该说: 儒家思想有哪些精华,有什么糟粕。而且个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部分来自儒家思想,我们的任务是对其进行批判性吸收。而不是仅在里面寻找所谓“弊端。”
孔子作为儒家开山鼻祖,其思想观念主要有两个:礼和仁。首先我认为无论是礼还是仁,对当时的社会都是起到积极作用的,对后世甚至现代社会都有重大影响。
“礼”就是社会等级观念。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主流观点认为这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理论大綱,这个没错。但当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他就是封建社会,你不维护这个社会的秩序你维护哪个?
你应当鼓励造反是不是?那我试问,你造谁的反?你造反成功了是不是就能搞社会主义了?不能吧。你造反成功了你成了贵族,一样的当国君搞封建统治嘛!
孔子周游列国 宣扬以“仁”治国的理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精髓,就是把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而不是以现在的思想观念标准,去衡量历史人物和事件。
而所谓“礼”的内涵,不仅是臣要服从君,子要服从父的等级观念,还是一种社会规范。即君要有做君的样子,要仁政爱民;臣要有臣的样子,要忠君爱国;父要有父的样子,要教育哺养好自己的子女;子要有子的样子,要孝敬好自己的父母。这样就会出现君正臣贤、父慈子孝、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理想社会。
再说“仁”。仁者爱人之意也。即做国君的要爱自己的人民。“苛政猛于虎”这句话是孔子过泰山时,教诲他的学生时说的。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具体注脚。他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国与国之间不能持强凌弱,提倡人与人之间也要互相爱护。你看看,真做到了就是一个和谐社会。
孔子过泰山侧,提出“苛政猛于虎”的政治观念
所以,孔子不是一个拿着学问追求高官厚禄的人,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这个理想就是建立一个有“仁”有“礼”的和谐社会。
为了这个理想,他做了鲁国的相国,但鲁国国君和贵族们过着醉生梦死的骄奢生活,根本不吃他这一套。孔子愤而辞去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带领一帮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到一位贤明国君,让他有机会施展才能,实践他的“道”。打造出一个合于他理想的国度。
但那些国君一个个不是昏庸无能,只知淫乐,就是野心十足,只想图王称霸。孔子厄于陈,困于蔡,历经13个国家,看尽白眼,历尽险阻。终于处处碰壁,无功而返。
孔子仍然不肯放弃,说:“吾道不行,乘槎浮于海”。意思是: 我的理想若不能实现,乘着竹筏子到海外也要寻找到一个可以实现理想的地方。
一个做学问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放着现成的高官不做,四处奔波,我们不应该为老人家这么执着的坚持而点赞吗?
孟子见梁惠王,促其施行仁政
孟子、颜回、曾参和孔子的孙子孔伋等人,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见到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以深入浅出的道理,惇促这几位国君施行仁政。指出:用苛政害死人,与用刀子杀死人没有什么区别。并首提“仁者无敌”的思想。孔伋著作《中庸》,完善了孔子儒学体系。
自汉代董仲舒首倡“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抬头。对孔孟儒学进行了“修正”。强调了“礼”的成份,也就是强调维护封建礼教等级观念的成份;淡化了“仁”的成份,也就是淡化了老百姓权益的成份。使儒学成为为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纲领性学术。
一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女子失节事大,失命事小”、“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等封建糟粕,在此期间纷纷出笼。
元清季由于游牧民族登上统治大位,为灭除汉人反抗,对有骨气的文人大加杀戳,汉族儒家精英损失殆尽。以明代东林党为代表的无骨文人粉墨登场,致使儒学与孔孟宗旨渐行渐远,成为文人进入官场的敲门砖。
东林党人钱谦益(明:兵部尚书)降清,其妻柳如是(秦淮八艳之首)愤而投河
但儒学作为华夏精髓,深值于国人精神深处,从未消失过。儒家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只讲个人道德修养,从来不提如何谋取富贵、不提谋取权势。远比资本主义的利益至上、金钱至上要高尚纯净得多。
而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智慧的集大成者,对当今国策的制订仍然有深刻影响。比如英美霸权,皆以坚船利炮获取。中国却独辟蹊径,以前的“韬光养晦”,避敌锋芒,埋头发展;现在以“互尊互利、合作共赢”为号召,组建“一带一路”、外援不加附带条件、倡导国际合作、反对单边主义、鼓励搭中国改革开放顺风车等,获得各国理解和支持,破解敌对势力的遏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使强大对手对我奈何不得。大家从中是否看到了儒家“仁者无敌”和中庸思想的巧妙运用?
近年习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起儒家经典名句,以中国智慧解说中国内外重大决策。可见中国精英层对传统儒学并非只有批判而没有推崇。
也许,在社会一切向钱看的浊流中,在中华传统美德的不断流失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儒学。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