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金锁记》讲的是什么?你怎么看?
张爱玲的《金锁记》讲的是什么?你怎么看?
-----
网友解答:
-----
《金锁记》讲的是一个特别瘆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瘆人的一点就在于:
一个人坏掉了的人,就非得把身边所有一切都弄坏掉她才会满足。。。而被她祸害最深的,恰恰是她的一对儿女。
你恐怕怎么也想象不到,一个母亲为了留住自己的女儿,
竟然狠心给女儿裹脚
。。明明那时候已经不兴裹脚,裹脚会影响女儿一辈子。
讽刺的是,曹七巧自己也深受裹脚之苦。。。
她曾经叹息说自己是“没脚蟹”,没有劳动能力。
你大概也不会想象得到,一个母亲,为了拴住儿子,竟然使了劲地折磨自己的儿媳妇。。。
没毛病也给找出毛病来。
整部《金锁记》的后半部,都在叙述着曹七巧怎么样折磨她的一对女儿。
例如说,她的外甥明看着就是个老实人,只是跟她女儿亲近了些,她就偏要说是外甥来谋夺她的家财,气得外甥一走了之,互相再不来往,女儿也深受打击。
例如说,她前脚把女儿送进洋学堂,后脚就千方百计地把她逼回家。
例如说,女儿患病,她不但不去请医生,反而教起女儿抽鸦片烟。
例如说她千方百计地挑拨离间儿子与儿媳妇的关系,弄得儿子与儿媳妇势成水火。
例如说,女儿年过三十,好不容易才说了一门亲事,她却告诉男方女儿抽鸦片烟,生生把男方吓退。
.........
种种乖戾,当真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文字更直言七巧是一个疯人。
但七巧又不算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疯人,她理智很清醒,思维也很清晰,她很清楚她的亲戚朋友无一不恨她。。。
特别是她的一对儿女,简直恨毒了她。
如果非要说七巧是疯人,那么就应该算是一个理智型的疯子。。。聪明却一根筋,整天疑神疑鬼,简单地说,就是心里面某些东西坏掉了。
这种理智型的疯人才是最让人毛骨悚然的,一般的疯人没有思维能力,不会处心积虑去害人,
但这种理智型的疯人却能杀人于无形。
七巧的悲剧,她哥嫂的确有一部分责任,但该负最大责任的,还是她自己,因为当初虽是半推半就,
但她也是贪图姜家的富贵才嫁给姜家的痨病鬼的。
她原认为嫁入姜家就能得享尊贵,
却没想到居然会在姜家落得个人人都不待见她的地步
。。。天性要强,未嫁前更是人人吹捧的她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她最不能接受的,
就是连自己喜欢的男人都不待见自己
,都成了心地谋算自己的家财。
自己得不到幸福,别人也休想得到;
人人都瞧不起我,我就要人人都恨我;
我找不着别人来出气,就拿自己身边的人来出气;
以前我说的话没有人听,现在别人说的话我也不听,
理智型的疯子大概都是如此。
-----
网友解答:
-----
《金锁记》是张爱 玲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说,是一个关于人性异化和人性极度扭曲、变态的故事,一个过度追求情欲和物欲的故事。
故事简介——
七巧原本是一个美丽、可爱、讨人喜欢的少女,她心里有自己喜欢的人, 然而她做不了自己婚姻的主,她的家里只是开麻油店的,她娘家的人贪图金钱, 把她嫁给了一个家庭富裕但身体残疾的姜家二少爷。七巧沦为了一个金钱的牺牲品,她正常的情欲也被活生生地剥夺了。家境的悬殊和地位的特殊使得七巧在姜家毫无尊严,七巧的心灵与肉体备受折磨。七巧是年轻的,也是需要情欲的,但是她却被迫地守着活寡。
在她见到身体健全的姜季泽后,自然会不顾一切地爱上他。然而姜季泽却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他铁了心不招惹自己家里的人,免得自毁前程,所以在七巧有意挑逗、勾引他时,他非常理智且坚决地拒绝了。
十年过后,七巧的婆婆与丈夫已相继离世,她终于迎来了她人生中第一 次触碰金钱的机会。尽管七巧备受欺侮,然而她到底是分了一笔钱。多少年来,她一直做着自己的黄金梦,然而她却不能触碰到金钱。从此,她可以自立门户,自己当家做主了。金钱象征着物欲,爱欲象征着情欲。渴望金钱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情欲的丧失。十年了,姜季泽在十年后终于主动来到七巧面前表达爱意,她等待十年的情爱终于来到了她面前,然而她的理智与审慎却占了上风:在试探对话中七巧很快明白姜季泽求爱是假,看中了她的金钱才是真的,于是七巧毫不顾惜情面地把他赶走了,她亲手把自己心中最后的爱情之花掐死了。
现实的无情和对金钱的渴望,激起了曹七巧对钱财的无限占有欲,使她一步步陷入自己打造的黄金锁,也一步步走向心灵的扭曲。
曹七巧由于心理的重度扭曲,在分家之后转变为一个恶母和恶婆婆,做尽了极恶之事。
女儿长安是她手中的第一个牺牲品。七巧让长安裹小脚,沦为亲戚朋友的笑柄。当长安在学堂呼吸道新鲜空气时,却又在七巧的无理取闹后放弃上学。当长安好不容易和童世舫有了爱情,七巧却从中作梗,变着法让长安吸上大烟,败坏女儿名声。把长安推向无底的深渊。
长白也在曹七巧的诱惑下吸食大烟。母子俩讨论儿媳的秘密,使儿媳被逼绝望,悲惨地死去。而后扶正的娟姑娘,不到一年吞鸦片自杀了 。曹七巧自身的不幸使她不能容忍别人的幸福,甚至是自己儿女的幸福。极度的内心扭曲使她做出各种的恶事,毁掉了儿女、儿媳和童世舫的幸福,也造成了更多人的悲剧。
个人以下看法——
1、“悲”“凉”之感:
在文中,月亮就贯穿了全文,对全文情节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处处透“凉”,也许是“悲凉”“苍凉”,又或者是“荒凉”“凄凉”, 就像文中开篇就这样描述:“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 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作者利用月亮开场,揭开了全文的帷幕,平淡直白的话语中透着一股子凄凉的味道,也
表明了全文凄凉的结局与人物悲剧的命运。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中写道喜爱苍凉的原因“我不喜欢壮烈,我更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乏人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他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是一种启示”。
傅雷先生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提到“爱情在一个人身上 得不到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生命与幸福来抵偿”。这也许是这篇小说导致悲剧结尾的最大根源,这“荒凉”或者说“凄凉”不只是曹七巧一个人,也不是她身边的人,也许是当时整个苍凉的社会。
2、“病态”的美
“病态”在现在的审美来说可以称之为是“病态美”,而悲剧也是一种美,让人伤感无限,而又充满思考。
文中曹七巧的病态性格可谓十分突出,但导致她病态性格的成因她自身的原因也是存在的,但绝不是主要 原因,肯定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曹七巧的病态表现在她对金钱的欲望,对性的欲望,以及一些违背正统价值观念的事,比如自己抽鸦片,还叫子女抽等等,而这些如此种种的病态描述,更像是对于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抗,这样的描绘同时进一步冲破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禁锢,打破了固有的人们传统心目中女性三从四德的价值取向,在当时封建残余下通过来描绘女性的病态,来表达更好的反抗效果。
3、对《红楼梦》借鉴
张爱玲说过:《金瓶梅》和《红楼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是《红楼梦》。可见《红楼梦》对其影响至深。
如曹七巧的出场方式犹如借鉴王熙凤出场。可以看原文。
再比如,对曹七巧见娘家人时的描写,犹如《红楼梦》里面的鸳鸯见哥嫂。
等等,不一而足。
4、喻义在文中的应用
比如“金锁”,“月亮”,还有常见事物、古董、国外引进的先进事物等,从这些比喻中可以看出《金锁记》中的喻体主要具有世俗化、古典化、图像感的特点。
5、语言特色
譬如作者在写女人公尖酸刻薄时这样写道: “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割的人像刀片”,把女主人公尖酸刻薄的语言比喻为割人的刀片。作者借助比喻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人们熟知的、生活化的事物,可谓是作者独特的艺术感受的形象体现。
……
张爱玲的小说给人多的是深刻的人生以及问题的思考与警示,虽为不堪,但现实大多如此,生活中虽有喜,但悲或平淡为主旋律,毕竟若不知悲何来喜?
最后以张爱玲《倾城之恋》的话结尾——
“胡琴咿咿哑哑地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
网友解答:
-----
张爱玲善于描绘一个女人,特别是对坏女人的描述,金锁也不例外,七巧是芝麻油店的女儿,但她的哥哥为了钱,把她嫁给了一个残废,她的丈夫是一个从小病就在床上的废物,七巧有勇敢和直接的一面,突然进入婚姻。这种矛盾注定是一个悲剧故事。在婆家,她无处不受排斥和冷眼睛,所以她不断抵抗,在别人的眼睛,她臭名昭着。后来,丈夫和婆婆都死了,七巧终于能够从封建家庭搬到外面住了。这时三少爷告白来了,她毫不犹豫地揭露他的欺骗伎俩,她的生命中唯一的小爱毁了;孩子长大了结婚,但七巧终于把儿媳妇逼疯了,女儿三十多岁还没结婚,终于找到了对象,巧七又破坏。最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忧郁症中死了,她的不幸的生活结束了。
-----
网友解答:
-----
张爱玲的《金锁记》写的是
一个封建世俗下的女性曹七巧,因为受尽人世间的冷落,没有得到爱情,在爱情与金钱的追逐下变成一个恶毒的母亲,破坏子女的幸福。
我们能从这部作品中看出几分《狂人日记》的味道,这个社会是吃人的,就连纸缝里都写着吃人。
我们如何看待这部作品呢?
曹七巧这个人物
曹七巧为何最终会变成一个女巫一样的人物?还是源自于
这个社会对她的残忍,她没有得到一点温情,以至于连自己的儿女也要算计。
曾经,她也是一个向往美好爱情的姑娘,原本是出生于商人之家,却被贪婪的兄嫂卖给残废的姜家二少爷做妻子。虽说是正房太太,却也没享受过爱情。
在这姜公馆里,倒也不乏其他人,于是曹七巧开始惦念小叔子姜季泽,而那姜季泽虽然风流,可在这大院里是断断不难坏了规矩的。乱伦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于是曹七巧并没有得逞。
曹七巧只得守着那个残废丈夫,在大院里面被奚落看不起,看着成天在自己面前的小叔子,爱而不得。随着青春一点点流逝,曹七巧终于熬走了丈夫和公公。
眼看着春天也就要来了,曹七巧继承了家产,这小叔子姜季泽还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可是现实并不是这样,曹七巧不但没有得到爱情,并且发现风流倜傥的小叔子不过只是为了拿到钱财才花言巧语骗她。
她也只得当作视而不见,爱情?这该死的爱情,不过是为了一点钱财,最终将小叔子赶了出去。
曹七巧始终没有得到爱情,只有自己几十年青春换来的一点钱财。她害怕别人跟她抢夺家产,连虚假的爱情也放弃了,最终对自己的子女下手。
不让子女得到爱情,拼命守住自己的财富,最终给自己打造了一把金锁,将自己永远的禁锢在里面。
张爱玲的小说构造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出张爱玲的小说中充斥着对爱情的追求,就像她自己曾说过的“
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而对于爱情,张爱玲的想法依然如此。
很多时候,张爱玲的小说里面都有一些“媳妇熬成婆”,碎碎叨叨的生活,还有女人们的尖酸刻薄。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原本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女人,变得麻木不仁,开始破坏别人的幸福呢?大概是这个世界的刻薄吧。
张爱玲在创作《金锁记》的时候,正值与胡兰成相恋之时,也更是追求爱情的时候。
而张爱玲对于当时的社会上的女性的身份地位深表同情,更多的时候,刻画的都是一些悲惨女性的形象。
她们大多没有地位,婚姻只是一种生存方式,内心渴望着纯粹的爱情。
在社会的压迫下,显露出各种各样的丑态,代替着封建礼教去做一些吃人的事情。
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张爱玲创作《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这些小说的时候,正值她的文学创作巅峰,揭露了女性被禁锢的自我意识。
《金锁记》这部小说不但表现了曹七巧对爱情的向往,也充分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封建礼教世俗对于女性的摧残。
谢谢大家阅读,喜欢可以点赞关注!
-----
网友解答:
-----
《金锁记》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亲手毁掉自己儿女的幸福。张爱玲另辟蹊径,讲述了一个母亲对自己亲生儿女迫害摧残的传奇故事,从而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环境怎样把一个原本有着温情性格的正常女人变成一个阴鸷狠毒的“吃人者”。
张爱玲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曾评价“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可又是一个活泼的讽刺家,记录近代中国都市生活的一个忠诚宽厚的历史家”。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是悲剧形象。她以独特的视角,冷峻的笔触,刻画一些旧女性形象,她们总是浸透着太多的不幸,从上层的太太小姐到下层的丫头佣人,从新派的知识女性到封建的旧时女子。这些女性生活在一个琐碎的物质世界中,常常处于封建制度和西方文明的侵蚀之间,为了金钱、欲望,虚荣而近乎疯狂。她们各有各的特点,惟一的共性就是生活在男权主义、家庭主义的笼罩之下,受压迫与虐待的地位始终得不到改变。张爱玲的悲剧性创作意识铸就的女性悲剧人生。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张爱玲的《金锁记》就是这样一部令人叹息的悲剧作品。七巧的青春、爱情和对生活抱有的一切积极美好的幻想因为父权社会的畸形婚姻、畸形经济、畸形家族而被一点点无情的消磨和撕碎。便只剩下最赤裸裸的畸形的人性。这是一个畸形的社会。生出无数畸形的女人。因为女人是水,天生脆弱。
《金锁记》里的曹七巧是这些女性的典型。她作为封建社会下层出身的女子,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哥嫂为了得到金钱,逼迫她嫁进豪门、攀附权贵。这个无实质的婚姻和勾心斗角的封建家庭牢笼,把她生命中的情感都葬送了,造成了她的心理变态,最后沦为金钱的奴隶。这种变态的心理让她认为,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她探听儿子房事,逼得儿媳自杀,破坏女儿恋情,子女的幸福被她一一扼杀。《金锁记》通过对衰败旧家庭的描绘,把封建家庭对女性的毒害在曹七巧身上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小说末尾作者写道:“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这句带有时间延续性的话语,说明了曹七巧是当时婚姻制度摧残下的女性典型,而这样的不幸女子、不幸婚姻还将继续延续。由此可见,在 “存天理,灭人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社会中,女性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没有自由,没有地位,永远为男性附庸品。
在《金锁记》当中,曹七巧的女儿姜长安也深受封建家长制毒害。傅雷指出:“爱情在一个人身上不得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姜长安作为一个被家长制“训练有素”的女性典型,在曹七巧的变态心理的管制下,她无法追求自己的爱情、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接受曹七巧对她幸福的毁坏,成了家长制的牺牲品。在长安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封建家庭女子的脆弱是普遍的,家长制让她们只有默默无闻地去承受与担待。姜长安的人物塑造是张爱玲对封建意识和封建家庭毒害女性更有力的批判。
男权的中国旧式社会,女人永远没有地位更没有能力思考或者决定自己的命运。七巧嫁给先天瘫痪在床的男人,嫁入门不当户不对的豪门,也嫁入一个即将网住她所有灵魂所有人生的金碧辉煌的牢笼。这是悲剧的第一层。
没有温存的爱、没有激情的性。年轻的水一样的女人一夜夜独自面对,不会拥抱她的是动物或者是石头,一潭死水。要独自面对的还有永远难以抑制更难以发泄的欲望、难以抵制更难以抗拒的纸醉金迷,所有可能预料的和不可能预料的危险、嘲讽、旁观、排挤。身处一个没有人爱的世界,一个人。这是悲剧的第二层。
一个原本正常的健康的有灵魂有自我的人,一个原本天真的善良的纯朴的年轻的女人。在爱的荒原中迷失了。开始变得暴戾不安、变得彷徨、变得矛盾、变得更加渴望、变得嫉妒、变得肮脏并且充满铜臭。因为失去了爱别人和感受别人爱的能力。
在爱还有完全迷失时七巧真的矛盾过。亲戚来看自己的时候回忆中的温存是爱在苏醒。但是,爱还是迷失了。他们来看我是图我给他们的好处。让她们快滚!然而当亲戚真的要走,七巧的眼泪又会情不自禁留下。唯一的亲人,是仅存的一点点爱的证据和爱的回忆。分家产后昔日情人季泽的真假温柔使其七巧重又回忆和拾起无所谓宗族礼教的自我和幸福,但是金钱对七巧的异化使得原本已在爱中迷失多年的七巧很难相信爱。所有重又迷失。这是悲剧的第三层。
一个水一样脆弱的女人。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蜕化,变成的不是一直蝴蝶而是一直毒蝎。请原谅女人。没有男人依附,生存何以维系?七巧唯一可以死死抓在手里的救命草就是她用上一世青春交换得来的金钱。
-----
网友解答:
-----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一篇不容易看懂的小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心里状态,侧面反映出作者不能被世人所理解,通过小说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
网友解答:
-----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一部代表作,是一部悲情色彩浓重的中篇小说。
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认为,它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短篇小说,它的道德意义和心理描写,极尽深刻之能事。
故事的主角叫曹七巧,因为生在七月,家人为她取名七巧。本来是一家小麻油店老板的女儿,少女时代的她是个爽直泼辣的姑娘,会挽起大镶大滚的蓝布衫袖子,露出雪白的一双手臂,上街买菜。她会跟店里的伙计,裁缝的儿子调情,他们喜欢她,也喜欢跟她开玩笑。日子安安稳稳,也快快乐乐。
后来,她被贪钱的兄嫂卖进大户人家作妾。因出身低微,受尽歧视与排挤,而他的丈夫,自小就残疾,是个骨痨病人,不仅不能为她撑腰,就连正常的情欲都难以得到满足,使得七巧里外受尽压抑折磨。纵然她在夫死公亡后分得一份遗产,但是长期以来的种种压抑、煎熬与旧式大家庭气息的熏染,已使她人性扭曲。
此时的她认为,“
人都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
”,为了得到金钱,她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黄金的“奴隶”,被这把枷锁紧紧套住,一味敛财,亲情全无,在不断寻求病态发泄与报复的过程中,甚至戕害儿媳,断送女儿的婚姻,极其自私、乖戾、刻毒、残忍。人性良知彻底扼杀。
曹七巧是中国小说中少有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人物,她本身是一个悲惨的受害者,最后她自己却变成了又一个施虐者,更可悲的是,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竟是自己亲生的儿女。
女儿长安
是她手中的第一个牺牲品。七巧让长安裹小脚,沦为亲戚朋友的笑柄。当长安终于在学堂,感受到新鲜气息的时候,却在七巧的无端取闹后放弃上学。
后来,长安好不容易和童世舫产生了爱情,七巧又从中作梗,变着法子让长安吸上大烟,败坏女儿名声。把长安推向无底的深渊。
儿子长白
也在曹七巧的诱惑下吸食大烟。她把打听出来的儿媳那点私事,在麻将桌上当着亲家的面开玩笑。结果儿媳被逼绝望,悲惨地死去。她又给儿子娶了姨太太,姨太太一年后也吞鸦片自杀。
恨与爱是一体两面,如果没有深沉的爱,也就没有刻骨的恨了。
曹七巧曾经充满了对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的渴望,可是自身的极度不幸,使她不能容忍别人的幸福,甚至是自己儿女的幸福。极度的内心扭曲使她做出泯灭人伦的恶事,以摧毁别人的幸福带来短暂的快感。
曹七巧是旧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可是更重要的,她是她自己各种巴望、祈盼、情感的奴隶。时代的悲剧,个人的悲剧!
-----
网友解答:
-----
张爱玲的《金锁记》,道尽一个心态扭曲的疯女人的一生。
“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
小说里充满“七巧”各种尖酸刻薄的话,她骂人的词语不带重复,却格外羞辱人。 她把自己一生的不如意,通通化作刺伤儿女的尖刀, 让相依为命的三人活在阴影之下,一起千疮百孔。
张爱玲这部作品写得好,和其他的她的作品相比,少了婆婆妈妈,少了男欢女爱,并且讽刺语言特别辛辣,我比较喜欢这部作品。
-----
网友解答:
-----
《金锁记》是张爱玲于1943年完成,收录于小说集《传奇》中的一部作品。作者以第三视角,冷静的笔触陈述主人公七巧可悲、可叹、可气、可恼的一生,将人性中自私、卑琐、虚伪、扭曲甚至病态展现的淋漓尽致,弥漫着浓浓的悲情味和无力感。
七巧也曾是如花般鲜活的,但她的鲜活止于被贪财的哥嫂送入大富人家,给残废二少爷做妾。虽然后来转正可也是因着让她死心塌地接受命运而套上的黄金枷锁。
守着无生命的肉体,苦着求而不得的欲望,争着不甘人欺的愤怒,青春枯萎,真情埋没,心灵扭曲。
当枷锁解除,黄金加身,成为家长的七巧开始发泄心中的不满,向周遭讨要命运的不公,无节制的冲动,失控的绝望,七巧\"疯\"了,变得多疑、刻薄、专横、冷酷。
\"疯\"了的七巧把被动得来的黄金枷锁主动套在了儿女身上。被锁住的欲和情,她利用儿子得到变态的补偿。她用鸦片困住儿子,用言语羞辱儿媳,疯狂参与儿子、儿媳房中事,占有欲远大于母爱,是一种变态的可耻欲忘的疯狂,是对同性抢夺男人的绞杀。而对女儿的控制,则是对同为女人的嫉妒。她不能容忍女儿的鲜活,不想看到女儿的幸福,她不许女儿离开她的撑控,她要让女儿牺牲一切,象她一样。她不遗余力破坏女儿的脸面,设计吸引女儿抽鸦片,搅黄女儿婚事,诋毁女儿人品,用一个疯子的审慎与机智彻底断送女儿的幸福和最后的爱。
七巧是不幸的,她的不幸是必然的,她究其源不过是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牺牲品,但她更不幸的是,延续这种制度,制造更不幸的牺牲品。张爱玲通过七巧人格分裂的演变,揭示了环境对当时女性的束缚,所谓环境是指道德禁律,礼教操控,经济牵制。重重压迫下人性的挣扎、绝望、疯狂,具有强烈的悲剧感和震撼力。
-----
网友解答:
-----
简单串一下故事梗概。
开端
曹七巧家里本是开麻油店的,由于姜家二少爷是个残废,无法与做官人家结亲,便娶了七巧做正房。丈夫的残疾使曹七巧无法享受女性对爱情的渴求,并造成了她常年的性苦闷。于是她把姜季泽作为爱慕对象,但是传统封建礼教迫使姜季泽拒绝了曹七巧。现实的无情和对金钱的渴望,激起了曹七巧对钱财的无限占有欲,使她一步步陷入自己打造的黄金锁,也一步步走向心灵的扭曲。
发展
曹七巧由于心理的重度扭曲,在分家之后转变为一个恶母和恶婆婆,做尽了极恶之事。
高潮
女儿长安是她手中的第一个牺牲品。七巧让长安裹小脚,沦为亲戚朋友的笑柄。当长安在学堂呼吸道新鲜空气时,却又在七巧的无理取闹后放弃上学。当长安好不容易和童世舫有了爱情,七巧却从中作梗,变着法让长安吸上大烟,败坏女儿名声。把长安推向无底的深渊。
结局
长白也在曹七巧的诱惑下吸食大烟。母子俩讨论儿媳的秘密,使儿媳被逼绝望,悲惨地死去。而后扶正的娟姑娘,不到一年就吞金自杀。曹七巧自身的不幸使她不能容忍别人的幸福,甚至是自己儿女的幸福。极度的内心扭曲使她做出各种的恶事,毁掉了儿女、儿媳和童世舫的幸福,也造成了更多人的悲剧。
对本书的评价: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独具评估价值的文学家,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最走红的女作家。她的笔下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而又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在这些人物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她的人生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带着黄金枷锁的苍凉一生。她的形象对我们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曹七巧形象表现的思想意义
(一)对畸形人生和畸形人性的表现和批判
张爱玲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对那种新旧代交叠下的女性命运极为美注,她笔下的系列女性形象,真切地传达了她对人生的特殊感悟以及对文化败落命运的思索,她的作品擅长用传奇性的故事以及弥漫于其中的梦魇般的氛围表现畸形的人生和畸形的人性,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曹七巧等女性生活的没落和乱世的苍凉,体验到人性的丑恶、生命的无常、欲望的疯狂,更有梦魇般的人性展示。通过曹七巧代表的女性形象,批判了封建宗族制度对妇女的摧残,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黑暗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如果说曹二爷是生理的残疾,那么曹七巧则是心理的残疾。严重的心理残疾使七巧迸发出强烈的复仇欲,情欲所导致的心理变态支配了人物的一切行动。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去展示人性的深刻变幻,这是张爱玲作品的经得起推敲的成功经验。
(二)反映金钱物质对人性的扼杀异化
张爱玲在她创作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金钱物质对人性的扼杀异化,充分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就是女性生存的艰难。在她的小说《封锁》中有这样一句重复了多遍的民谣:“可怜啊可怜,一个人啊没钱!”正是由于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性被扼杀异化了,她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婚姻交易市场,庸碌一生,悲惨一生。“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曹七巧是为了钱才如此变态。而实际上,曹七巧对钱财的疯狂追求和病态守护,是因为随着丈夫和公婆相继过世,她的生活重心转化为分家以及对金钱的争夺、占有。透过本质看,七巧对黄金的占有欲,来源于她满足不了的性欲、自尊欲等而采取的心理补偿。曹七巧形象最深刻、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揭示了金钱物质对人性的腐蚀,扭曲与异化,表现了人性丑恶和脆弱的一面。
-----
网友解答:
-----
《金锁记》一书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作者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
推荐阅读:
哪位大师来说说疫情这么多天,银行贷款,网贷,信用卡能暂停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