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的十全武功是怎样的?
乾隆帝的十全武功是怎样的?
-----
网友解答:
-----
乾隆的十全武功,按时间顺序依次是:
1747~1749年的平定大小金川之战
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乾隆派兵镇压。叛军依靠地形,屡屡重创清军。
但乾隆对拿下大小金川的意愿很强烈。为了打赢战争,不计代价,也是屡屡增兵。最后迫使莎罗奔在重压之下主动请降。
此战结束后,清朝加强了对川藏的控制。控制力度超过了历朝历代。
1755年的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
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死后,准部实力最强的两个大贵族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为争夺政权而内讧。两派混战数月,阿睦尔撒纳战败,归附清朝。
阿睦尔撒纳归附的次年,表示愿意为清军充当带路党。乾隆力排众议,出兵西北,攻陷准噶尔首都的伊犁,俘虏了达瓦齐。
1755~1757年的平定阿穆尔撒纳之战
清军攻占伊犁后,将准噶尔汗国分治,封阿睦尔撒纳为双亲王。
但阿睦尔撒纳的野心很大,他归附清朝,只是想借清廷之手,消灭死对头达瓦齐,然后自己当准噶尔的可汗。所以当清军主力撤走后,阿睦尔撒纳立即造反,重创了清军在伊犁的留守部队。
听说阿睦尔撒纳反叛,乾隆派兵镇压,将阿睦尔撒纳驱赶到了沙俄。
经此一役后,与清朝缠斗了70多年的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清军基本控制了新疆。
值得一提的是,消灭了准噶尔汗国后,为了加强对新疆的控制,乾隆制定了送土地,提供车辆,送路费,派人护送,送农具、送籽种、送房子,减免六年税收的奖励政策,鼓励陕甘地区的贫困汉人移民新疆。
按照清朝史料统计,当时约有几十万汉人移居到了新疆屯垦。乾隆的此举,对中央加强对新疆的控制有很大的贡献。
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
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时,统治新疆回部的小和卓也参加了叛乱。
清军打败阿睦尔撒纳后,兵败逃亡的小和卓不服,又怂恿兄长大和卓叛乱。
听闻大小和卓叛乱,乾隆下令镇压。刚刚参与平定阿睦尔撒纳的清军顺势西征,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经此一役后,新疆全境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1762~1769年的清缅战争
清军镇压准部与大小和卓叛乱期间,缅甸的贡榜王朝屡屡侵犯云南。起初,为了集中全力对付新疆叛军,乾隆选择息事宁人。
等到解决了西北的问题后,乾隆下令反击。
但是,由于云南清军久不经战阵,战斗力已经退化了。而从北方调拨的清军又不适应东南亚的雨林气候。所以清军的前三次反击都以失败收场。
三战皆败后,乾隆加大用兵规模,但清军的第四次反击,战果仍不理想。损失了大量将领和士兵不说,就连乾隆最信任的小舅子傅恒也病死在了前线。
傅恒之死让乾隆很悲痛。心灰意冷下,未等议和开议,乾隆就下令让清军班师回国了。
也就是说,清军四次征讨缅甸,并未在战场上打服对手。乾隆的这个武功,名不副实。
1771~1776年的再平大小金川之战
结束与缅甸的战争后,大小金川土司再次起兵叛乱,并不断侵扰进犯邻近土司。乾隆为了彻底搞定川藏,派大军前往征讨。
战争历时多年,清军付出惨重代价,终于打服了大小金川。
经此一役,西南土著再不敢与清朝对抗。乾隆趁势废除了当地延续千年的土司制,委派流官管理当地。并迁徙了很多四川汉民到当地屯垦生活。
由于乾隆的改土归流和移民政策,加强了川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所以我们今天才能看到四川藏区的一些藏民讲的是西南官话,而非藏语。
1786~1788年的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
台湾彰化地区天地会头目林爽文率领千余人起义,被福康安率军镇压。
此次征讨的出兵规模不大。但清朝加深了对台湾的控制,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1788~1789年的安南之役
安南高层内讧,国王黎维禧带着老婆孩子逃到广西寻求庇护。乾隆认为安南黎氏一直称臣纳贡,是大清最忠实的藩属之一,如果自己不能帮忙伸张正义,大清就丢面了。
于是,乾隆便派兵护送黎维禧回国,并下令打击篡取黎氏政权的安南大将阮惠。
此战,清军先胜后败。原本打败了阮惠。但清军在取得初期胜利后,得意忘形,在军中开宴会,遭到阮惠偷袭,结果死伤惨重。
事后,阮惠主动派使者求和。乾隆见阮惠态度诚恳,又认为黎维禧很不得人心,便册封阮惠为安南国王,主动结束了此次战争。
安南之役,清军其实没占到便宜。乾隆把征安南也算作是一次武功,明显是自吹自擂。
1790~1792年两次平定廓尔喀
廓尔喀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当年廓尔喀完成统一后,便第一时间入侵西藏。
由于西藏的藏兵和清军只有几千人,打不过数万尼军。乾隆便调兵遣将,增援西藏。
但在清军进藏前,由于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雅满泰就已经与尼泊尔议和了。以每年送钱的形式,换取尼军退兵。因而这一仗,双方就没打起来。
我也不知道乾隆为什么会把这场没打起来的战争也列入十全武功。
虽说西藏地方当局与尼泊尔议和的事,乾隆起先不知道。但他做《十全武功记》时,已经是1792年了。他已经知道了。
可能是乾隆为了凑数,凑够十大军功。于是他就把这个很无厘头的事件,也列入了自己的十全武功。
不久后,尼方派人来要钱。西藏当局拒绝履行承诺,双方开打,尼泊尔再次入侵西藏。
这一次,乾隆终于知道真相,极为震怒,先是处理了谎报军情的清朝官员,随即又命令福康安率军反击。
福康安领命后,率清军一路追击,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深入到尼泊尔境内,还曾一度威逼现在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
尼泊尔国王见打不过清军,只好称臣乞降。
事后,乾隆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控制,制订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具有同等地位。同时还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规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要经由中央认定后,才具有合法身份。
乾隆的这两个举措,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统治。
总体来看。乾隆的十全武功,虽然有几个是凑数的,名不副实。
但大部分,如平定准噶尔和回部,加强中央对新疆的控制;平定大小金川,加强中央对西南的控制;反击廓尔喀,加强对西藏的控制。都还是很有历史意义和历史贡献的。
如果要客观评价,个人觉得,乾隆的十全武功,纵向对比,含金量并不低。乾隆把中国封建皇帝这个职业,玩到了极致。而当时清军的战斗力也近乎达到了所有古典封建王朝军队能达到的极限。
比如反击郭尔喀。福康安率领清军,从甘肃出发,在没有公路、铁路,在没有氧气瓶的情况下,只靠两条腿,就能翻过喜马拉雅山脉,兵临加德满都。此举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清军创造了此前任何一个中原王朝军队都未能做到的历史。
只能说,乾隆这个人,生错了时代。在他还沉迷于十全武功时,大清的国门之外,当时的西方已经开启了工业化。
这种错位发展,就好比清末的一个读书人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正信心满满得准备参加科举,考个状元功名时,却发现老佛爷把科举废了,嘿嘿,不考四书五经了,以后改考数理化和英语了。
-----
网友解答:
-----
一说到清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八个字:丧权辱国、割地赔款。
但是这话仅限于晚清,在清朝中期的康雍乾时代,清朝的武德还是充沛的。割地赔款的事,乾隆基本上没干过。
不仅如此,乾隆帝说过一句很霸气的话: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
翻译过来就是,开疆扩土的事咱不会干,但是老祖宗原来固有的领土,俺一寸都没有丢。
回顾历史,乾隆还真不是夸口。
乾隆有很多劣迹,比如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限制工商业发展、闭关锁国等等。
但是功过要分明,乾隆在保卫国土、捍卫主权,维护稳定、坚持统一这方面真不含糊。
乾隆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捍卫主权,发动过几场战争,被乾隆津津乐道,自诩为十全武功。
那么这十全武功指的是哪十场战争?
乾隆帝十全武功分别为平定大小金川之战、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清缅战争、再平大小金川、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安南之役,以及两次平定廓尔喀。
这十次战争各有特色,规模不等,难易程度不同,意义也不大相同。
打得最轻松的战役——安南之战
此战发生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位于越南北部的安南遭到位于南部的广南王国亲王阮文惠攻打,招架不住,连首都东京(今河内)都被攻克,安南国王黎维祁仓皇逃到广西,向清政府求援。
乾隆帝认为,百余年来,黎氏王朝一直是自己的属国,把自己当做君主,自己有义务给臣子撑腰。
于是乾隆毅然决定出兵援助安南,派两广总督孙士毅、云南提督乌大经率兵2万率兵8千人,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出镇南关,发兵安南。
因为得到安南老百姓支持,清军这一仗打得非常轻松,只用了20天攻陷安南都城。
十一月二十二日,乾隆册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安南黎朝正式复国。
这场援助安南的战争,很快取得胜利。
不过,乾隆没好意思说的是,西山朝阮惠后来打回来了,把清军打得落花流水,推翻了乾隆扶植的黎维祁为首的安南政权。
但是阮惠也给了乾隆一个面子,上书愿意称臣,乾隆帝顺坡下驴,认可阮惠为安南国王。
分析起来,这仗白打了,战争目的是为给小弟撑腰,结果没有撑成。
以少胜多的战役——平定台湾之战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台湾彰化地区天地会头目林爽文率领千余人,在距彰化县20余里的大里杙举行暴动,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攻破台湾北部众多城池,成为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叛乱,声势浩大,号称20万,形势十分危急。
在此情况下,乾隆命令陕甘总督福康安带领官军渡台平叛。
由于渡海作战,运兵困难,福康安的兵力不多,只有2万,显然不够。
但是福康安懂兵法,首先虚张声势,说自己率领10万大军,对叛军造成威慑。
然后又声东击西,出其不意,消灭叛军。
同时他针对叛军一盘散沙。山头林立的特点,对其进行分化瓦解,削弱了叛军战斗力。
结果,福康安只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台湾叛乱,维护了祖国统一。
最诡异的战争,两平廓尔喀之战
此战之所以说诡异,是因为清朝官员在初期竟然瞒天过海,欺骗乾隆。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尔喀(今尼泊尔)以贸易纠纷为借口侵略中国西藏。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初,乾隆派巴忠前去谈判,他竟然伙同达赖喇嘛私下里跟对方签订停战协议,用每年300锭元宝的代价,换取对方退兵。
等廓尔喀退兵后,巴忠大言不惭告诉乾隆,说自己用兵如神,带兵打败了廓尔喀。
乾隆听了龙颜大悦,大大褒奖了巴忠。
谁知道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春天,战火重新燃起,乾隆闻讯后蒙圈了。
原来巴忠签订协议第二年,廓尔喀方面前来要求西藏方面兑现协议中的承诺,这边反悔了。
因为巴忠未履行允诺,廓尔喀这边大怒,再次发兵进攻西藏。
廓军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在当年九月就打到了日喀则。
消息传到北京,乾隆震怒不已,在处置渎职官员的同时,立即调兵遣将,打算发兵西藏,赶走廓尔喀军。
五十六年(1791年)九月二十五日,皇帝召刚刚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的两广总督福康安来京。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春天,福康安率兵反击廓尔喀,清军一路追击,翻越喜马拉雅山连续作战,将廓军打得抱头鼠窜。
清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深入廓尔喀境内以逼近首都阳布(加德满都),直到打得廓尔喀称臣乞降。
此战打得廓尔喀服服帖帖,再也没有敢进犯西藏。
以和局结束的战争——清缅战争
这场战争爆发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起因是缅军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
此战暴露了清军战斗力低下的弱点,战争进行了七年,兵力占优势的清军损兵折将,却无法取胜。
战争中,云贵总督刘藻、新任云贵总督杨应琚自尽,扎拉丰阿阵亡,明瑞兵败自杀,云南提督谭三格被处死。
都统额尔景额、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水师提督叶相德先后病死,总指挥傅恒亦染病卧床。
最终中缅两败俱伤,打得精疲力尽竭,不得不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十一月签订和平协议。
至此,这场延续多年、花费清朝911万两白银的战争才落下帷幕。
不过此战并未将缅甸彻底打趴下,他们心里不服。
直到18年后,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缅甸国王孟云因为担心暹罗进攻,才主动改善对华关系,派出使节奉表纳贡,此事才彻底结束。
最有成就的战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小和卓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举兵自立,正式反清。
得知阿敏道被杀的消息,乾隆勃然大怒,他怒吼道:“绝不能忍心于死事之臣, 而不为之复仇也!”——大臣是为国家而死,我一定要为他报仇雪恨!
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的武装展开激战。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进入阿富汗东北部的巴达克山。
乾隆平回将领富德前往邻近回部地阿富汗巴达克山,决心将祸乱新疆的罪魁祸首大小和卓木追回来。
富德向巴达克汗下达最后通牒:限其在三十天之内将两和卓木交出,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然就要踏平巴达克。
最终,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交出大小和卓的尸体。
之后,乾隆设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各部,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回部。
新疆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因此说此战是最有成就的战役。
统一新疆的前戏——两平准部
此战发生在平定大小和卓之战前面,是统一新疆的开头戏。
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病逝,准部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政权斗得不可开交,
其中大贵族阿睦尔撒纳争权失败,归附清朝,给了乾隆统一新疆的良机。
乾隆果断抓住这一机会,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出兵伊犁(准噶尔汗国首都),三个月后就攻占伊犁,消灭了达瓦齐势力。
随后清廷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一是晋封阿睦尔撒纳为双亲王,二是释放被准部扣押作为人质的南疆回教领袖大小和卓。
1755年八月,阿睦尔撒纳重新发动叛乱。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派兵打败了阿睦尔撒纳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
最惨烈的战役,大小金川之战
战争起因是因为清朝中央政府要在当地,革除土司制,建立州县制,触及了土司的根本利益,后者发动叛乱,企图从清朝分裂出去。
大金川(四川靖化)和小金川(四川懋功)仅有弹丸之地,当时只有数万人。
作战一方是拥有雄兵百万,人口上亿的大清朝,一方是当地土司,堪比蚂蚁和大象的较量,实力极其悬殊。
但是大清先后投入了60万军队,花费军费7000万两,打了29年,才结束战斗。
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伤亡极其惨重,数以万计。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小金川地形复杂,军队难以展开,后勤保障也难以到位。
同时,当地碉堡林立,易守难攻;而清军又没有先进的火炮,导致战争旷日长久,伤亡惨重。
无论如何,乾隆发动这十场战争基本上很有必要,捍卫了维护了清朝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祖国统一,功不可没。
-----
网友解答:
-----
不详细说了,有些大v完全是被洗脑的,要不是乾隆,现在去版纳都要护照,不用说新疆西藏了。
另外花钱多正常啊,现在俄罗斯乌克兰打仗在家门口,花钱少吗?清就是从兰州运粮草去南疆,要多少人?走多远?民夫自己消耗多少?清没有免费的徭役,民夫都要给工资的。
再说一个事情,清打仗时很多高级将领亲自冲锋、断后,所以高级将领牺牲很多,这在历朝历代也很少见。
总之,乾隆,包括有清一代,在领土这一块上,功大于过。
-----
网友解答:
-----
准噶尔之战彻底将新疆纳入中央版图,征缅甸大清3万缅甸20多万人家大清没怕过照打不误,最后打的缅甸议和。大小金川历史上历朝历代就没有哪个王朝能啃下这块硬骨头,人家乾隆就是死磕!彻底解决了大小金川的历史问题,控制住大小金川就能控制住西藏,控制住西藏教廷就能控制住蒙古,主要将领们身先士卒不怕死,康雍乾三朝战死了很多将领,为国家大一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喷乾隆的多看看历史,十全武功水分不大
-----
网友解答:
-----
乾隆皇帝号称十全老人,为啥呢?因为他82岁那年,曾经写过一本《十全记》,里面详细记录了自己的十全武功。同时为了彰显自己的十全武功,乾隆还特地搞了一个十全县。
那么十全武功究竟指的是什么玩意儿?如今乾隆在网上的风评可不怎么样,他真的有像模像样的十全武功吗?
一、十全武功大致如下。
第一功:
1747年到1749年,平定大小金川之战。
第二功:1755年,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
第三功:1755年到1757年,平定准噶尔阿睦尔撒纳之战。
第四功:1758年,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
第五功:
1762年到1769年,清缅战争。
第六功:1771年到1776年,再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战。
第七功:1786年到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
第八功:
1788年到1789年,安南之役。
第九功,
1790年,平定廓尔喀。
第十功:1792年,再次平定廓尔喀。
单纯从记录来看,这十全武功的确赫赫有名。其中平定新疆、西藏的叛乱和外敌,为我华夏领土的完整性,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所以说,看人不能专挑人家的短板去看,乾隆的确有很多错误,但是十全武功中的某一部分,还是有不少功劳的。
那么问题来了,十全武功里的水分,究竟有多少?
二、十全武功中有多少水分?至少有4大武功都是水分。
第一功:1747年到1749年,平定大小金川之战。
大小金川指的是川藏交接的地方,早在公元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就公开反叛清朝。乾隆派人平叛,结果被狠狠揍了一顿。
乾隆气坏了,让人好好准备了一番,还没开打,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就主动投降了。人家只是暂时投降,后来又闹腾了一阵子。所以这次的功劳纯粹是凑数来的。
第五功,1762年到1769年,清缅战争。
这一战是咋回事呢?其实自打吴三桂到缅甸,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抓走以后,清缅之间的关系就降到了冰点。缅甸人表示:太不把我们当回事儿了吧!
原来,过去缅甸是明朝的藩属国,如今清朝接替了明朝,缅甸没有选择跟着清朝混,而是与之断交。时间到了乾隆年间,缅甸的战斗力爆表,所以开始四处搞事情。
这么一来缅甸的军队,就进入了云南境内。尤其是九龙江地区被缅甸占领了,云贵总督刘藻带兵去讨个说法,也被人家揍了一顿。
这还得了?乾隆暴跳如雷,就让大学士杨应琚带兵与缅军交战。结果又混了个惨败,乾隆大怒,将其赐死。
此后乾隆又派了明瑞带领5路大军围剿缅军,结果不仅战败,明瑞还自尽了。
乾隆差点儿炸了,一个小小的缅甸,天朝大国居然搞不定?因此乾隆把自己的小舅子富察傅恒派往了前线,并且让老将军阿桂做他的副将,带领3万精兵南下。同时还让广东、福建的水师配合作战。
这相当于海陆大军齐上阵了,这要再不赢,真有点儿说不过去了。果然,傅恒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缅军终于有点吃不消了。
可同时清军也吃不消了,一方面战斗减员达到了三分之一,另一方面缅甸的气候,导致士兵们纷纷患病。
这仗没法打了,正当傅恒准备撤的时候,缅甸的求和书也送来了,毕竟缅甸后勤实力有限,哪里能跟清朝打消耗战呢?
按照求和要求来说,缅甸需要每十年向清朝皇帝进贡一次。可这事儿人家回去就给忘了。所以说清朝什么便宜都没占到。反倒是傅恒在缅甸战场上染病,回来没多久就死了。
第八功,1788年到1789年,安南之役。
安南指的就是越南,那时候安南内部爆发政变,黎朝政权被阮惠篡夺。清朝作为黎朝的保护者,自然要为小弟出气,所以乾隆派遣两广总督孙士毅,带着8000人马和一堆民夫前去平叛。
按道理说,阮惠那点人马压根就扛不住8000多人的清军。可事实却啪啪打脸了。阮惠很懂谋略,他一边向清廷投降,一边招兵买马,聚集了8万多人。
正当清军在黎城庆祝的时候,阮惠带着8万人偷袭了黎城,不仅灭了2万清军和民夫,还俘虏了3千多人。
清军显然是惨败,那么为啥也被归入十全武功呢?因为阮惠很懂乾隆啊,当时正值乾隆80岁大寿,阮惠杀了这么多清军后,居然主动申请归顺清廷。乾隆呵呵一笑,就认可了安南的阮氏王朝。
第九功,1790年,平定廓尔喀。
廓尔喀也就是如今的尼泊尔,1788年,这帮人带兵进入中国的西藏地区。乾隆派遣拔忠前去谈判。
结果巴忠居然提出,每年赔偿廓尔喀1.5万两白银,以此作为退军条件。虽说钱不多,可大国颜面丢得一塌糊涂。
此后巴忠还谎报军情,说自己击退了廓尔喀。估摸着这哥们是打算自己靠贪污,每年搞点钱给廓尔喀。结果人家廓尔喀没收到这笔钱,再次发兵西藏,巴忠无奈只能自尽。
所以说,你觉得这也能叫十全武功之一吗?简直就是拿来凑数的。真正的武功,应该是第十次,乾隆派福康安带兵击败廓尔喀,保住了西藏境内的安宁。
三、其他6大武功,还是可圈可点的。
第二功:1755年,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
清军平定准噶尔的历史,其实要从康熙时期算起,那时候康熙多次出手,平定了噶尔丹。不过准噶尔的事情远没有结束。
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为了夺取汗位,与康熙合作,灭了自己的叔叔噶尔丹。
此后策妄阿拉布坦如愿以偿,不仅拿下了准噶尔的地盘,还带兵攻入了拉萨。
结果康熙派遣第十四子胤禵入藏,这才赶走了策妄阿拉布坦。
策妄阿拉布坦死后,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成为了准噶尔的大汗。
噶尔丹策零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整天要跟雍正皇帝叫板。双方打了一阵子以后,决定签署和约,暂时保证了安全。
到了公元1745年,准噶尔草原爆发瘟疫,50岁的噶尔丹策零不幸感染瘟疫病逝。这下准噶尔内部,可就再次崩了。大家为了汗位,争斗不休。
准噶尔大贵族阿睦尔撒纳在争权的时候败了,索性就投奔了清朝。乾隆一看,机会不是来了嘛!所以果断出兵伊犁,拿下了准噶尔汗国的都城伊犁,平定了达瓦齐部。同时释放了被准噶尔扣押的南疆回教领袖大小和卓。
第三功:1755年到1757年,平定准噶尔阿睦尔撒纳之战。
灭了达瓦齐部,清廷将阿睦尔撒纳封为双亲王,并不是准噶尔大汗。意思很简单,准噶尔这里,清朝要收编了!
阿睦尔撒纳当然不满意,因此发动叛乱,击败了驻守此地的清军。1757年,乾隆又派遣满蒙联军共同出击,将阿睦尔撒纳赶出了伊犁。这哥们跑到沙俄以后,就病死了。
平定准噶尔的两次战争,为清朝控制新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乾隆积极鼓励百姓移民到新疆,给出了一系列特惠政策,以此巩固对新疆的统治。
第四功:1758年,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
刚才提到,乾隆平定准部的时候,曾经解救了南疆的大小和卓。可这他们并没有感恩之心,其中小和卓,居然参加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
小和卓战败以后,就跑到了哥哥大和卓那儿避难。
因此到了1757年,大小和卓再次发动叛乱。乾隆震怒,派遣兆惠前去平叛,过程十分顺利,大小和卓战败后跑到了阿富汗,最终阿富汗那边将他们宰了,送还给了清朝。
从这个时候开始,清朝彻底平定了南疆和北疆,整个西域都正式纳入了清朝的版图。乾隆将其合并命名为新疆,设立伊犁将军专管这里。从这事儿上来看,乾隆还是高瞻远瞩的。
第六功:1771年到1776年,再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战。
到了公元1766年,小金川土司僧格桑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合伙反叛清朝。乾隆立刻派遣四川总督阿尔泰出击。
公元1771年,清军被击败,阿尔泰下岗。此后乾隆又派温福前去督师,结果2年后,温福又战死了。乾隆无奈,只好再派阿桂前去支援,这才在1776年,取得了胜利。
这次平定大小金川,清廷死伤一万多人,消耗白银7000多万两,虽说耗费巨大,不过稳住了川藏交界处,也算大功一件了。
第七功:1786年到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
康熙年间,台湾就已经被收复了,但是天地会地下组织,一直都在折腾。尤其是到了1786年,天地会头目林爽文居然带领了几千人,在彰化县发动了叛乱。
乾隆先后派遣提督黄仕简、任承恩,闽浙总督常青,陕甘总督福康安等人,前去平叛。
终于在1787年,福康安以分化瓦解的方式,将这一叛乱平定。林爽文本人也被抓获,送到京城凌迟处死了。
这事儿虽然不大,可对于稳定清廷对台湾的统治,意义非凡。所以说,领土问题,是没有小问题的,都得上纲上线。
第十功:1792年,再次平定廓尔喀。自然也是大功一件,对巩固清廷对西藏的统治,意义非凡。
总结:十全武功,十分之四是水分。
由此可见,十全武功中,至少有4成充满了水分。剩下6大武功中,对保卫新疆、西藏、台湾的统治,还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
-----
网友解答:
-----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乾隆自号十全老人,所谓的十全武功指的是乾隆时期朝廷十次对边疆用兵,按照清廷的说法,这十次用兵都取得了胜利,“达到了预定效果”,虽然有夸张的成分,而且也有一丝穷兵黩武的嫌疑,但是可不否认,十全武功中有几次还是对我国疆域的统一作出卓越贡献的。
1、两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战
大小金川靠近成都,连接西藏,是内地通往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区的咽喉要道,区域示意图如下:
金川处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山地,到处悬崖峭壁,由当地土司统治。乾隆十二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公开叛乱,朝廷派兵进剿。这片区域最大的特色就是修建有大量的碉堡,号称“一碉当关,万人莫开”、“千碉之国”,这些碉堡也不是简单孤立,而是在地下通过密道连接,四通八达,既有粮草供应,也有淡水补充,根本无法围困。清军第一次进攻就吃了大亏,久攻不下,死伤无数,乾隆震怒,将统兵的川陕总督张广泗处死,命岳钟琪为总兵再次讨伐,不久莎罗奔出降,第一次大金川叛乱就这样平定了。
到了乾隆三十一年,大小金川局势再次紧张,这一次是大金川和小金川的土司联合作乱,乾隆派阿尔泰出征,失败后被革职,又派温福出战,温福战死,最后派阿桂出战,经过几番血战最后平定。第二次平定大小金川耗时5年,耗银7000万,损兵折将万余人,而两次加起来一共投入超过60万人力,大小金川总共才万余人!所以平定大小金川被很多人认为得不偿失。
2、两次平定准格尔
康熙年间,准格尔部在噶尔丹的领导下建立准格尔汗国,强盛一时,虽然在康熙的围剿下,噶尔丹服毒自杀,准格尔汗国臣服,但是到了雍正年间,准格尔汗国再次崛起,号称拥兵30万,雍正对其用兵,惨败而归。
到了乾隆年间,准格尔汗国内部发生权力动荡,阿睦尔撒纳争权失败归附清朝,乾隆觉得是个机会,于乾隆二十年派遣清军由阿睦尔撒纳统领进攻汗国都城伊犁,在格登山战役中消灭了其主力,占领伊犁,俘虏了可汗达瓦齐,押解到北京,准格尔汗国灭亡,清朝控制了这片区域。此为第一次平定。
然而归附的阿睦尔撒纳颇有野心,借清朝之手击败达瓦齐后,他想自己当可汗,乾隆二十二年发动叛乱,击败清朝留守的军队,乾隆大怒,派遣兆惠领兵进攻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战败逃亡沙俄,后来感染天花病死,沙俄将其尸体交给清朝,至此清朝完全平定准格尔部,天山南北尽归大清,也奠定了当代中国的疆域基础。平定准格尔部后,乾隆鼓励甘陕地区移民新疆,实现了朝廷对新疆的有效治理。
3、平定回部
在乾隆二十年清军第一次平定准格尔部时,解救了被达瓦齐扣做人质的南疆回教领袖大小和卓,后来小和卓参加了阿睦尔撒纳叛乱,被清朝击败后投奔其兄大和卓,大和卓统治着新疆西部的回族。
在小和卓的怂恿下,大和卓公开叛乱,欲脱离清朝,乾隆二十四年,乾隆命兆惠继续进攻大小和卓。大小和卓虽然是回族领袖,但是他们实行残暴统治,当地百姓早已对其离心离德,清朝军队达到南疆时,得到南疆百姓自发支持,清军击溃大小和卓,两人逃到巴达克山,被当地部族首领杀了送给清朝,至此清朝完全统治了西域,并将其命名为“新疆”,乾隆二十七年,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这是乾隆为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
4、征缅
乾隆三十年,缅甸不断入侵我国云南地区,云贵总督刘藻兵败却谎报大捷,后自杀。新任云贵总督杨应琚收复了边境失地后贪功冒进遭到挫败,却谎报大捷,乾隆调查后令杨应琚自尽。
乾隆三十二年,明瑞接任云贵总督,统兵2.5万进攻缅甸。初期清军进攻顺利,蛮结之役中杀敌两千余人,乾隆得到战报后大喜,封明瑞一等公,明瑞也因此飘飘然,轻敌冒进。缅甸坚壁清野,不与清军正面作战,依靠地形对清军进行游击作战,清军苦不堪言,明瑞下令撤军,撤退途中被数万缅军包围,明瑞亲自殿后,最后清军惨败,明瑞自杀,领队大臣扎拉丰阿战亡,参赞大臣观音保自杀。
乾隆不甘心失败,于三十四年命傅恒为帅,统领3万余人再次征讨缅甸,此次没有遇到缅甸主力,然而却因为热带雨林中的瘴气损兵折将,3万人只剩不到1.3万,只得退军。恰此时,缅甸东部的暹罗爆发起义,为了避免两线开战,缅甸向清朝求和!
征缅之战,清朝损失惨重,但是因为缅甸主动求和,因此被渲染为清朝的胜利,被乾隆列入十全武功。
5、平定台湾叛乱
康熙年间清朝击败郑氏后人,收复台湾,但是郑成功创建的天地会依然在暗中筹划反清复明。
乾隆五十一年,台湾彰化地区的天地会头目林爽文聚集数千人发动叛乱,攻破众多城池,堪称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叛乱,随后凤山县的天地会头目庄大田也响应,声势越来越大。乾隆派遣福康安率军渡海平叛,最终庄大田被就地斩首,林爽文押解北京后凌迟处死。
6、征安南
安南即现在越南北部,明朝永乐年间曾被中原王朝政府,明宣宗时期再次脱离,清朝建立后安南作为藩属国,年年进贡。
乾隆五十二年,安南国王黎维祁逃至广西向清朝求援,原来广南王国(越南南部)阮惠率军攻打安南,攻入其都城东京(河内),黎维祁出逃。乾隆接受黎维祁的求援,派遣两广总督孙士毅率领一万余人征讨安南,清军师出有名,势如破竹,成功帮助黎维祁复国。
正当清军在黎城开庆功宴时,阮惠夜袭黎城,清军被打了措手不及,败退。阮惠惧怕清朝报复,赶紧向清朝谢罪称臣,接受一切求和条件,并且答应亲自入京为乾隆祝寿,乾隆也因此正式册封阮惠为安南国王。
7、两平廓尔喀
廓尔喀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别看现在的尼泊尔是个不入流的小国,人家祖上也阔绰过。
乾隆五十三年,为了对西藏施加影响,廓尔喀侵入西藏,清朝派遣巴忠前去谈判,他竟然私下答应廓尔喀每年赔款1.5万两,随后廓尔喀退兵,巴忠向朝廷报捷,但是因为没有履行承诺,没有收到银子的廓尔喀再次出兵西藏,巴忠见事情败露自杀。
乾隆五十七年,乾隆派遣福康安出兵教训廓尔喀,福康安艺高人胆大,率领清军翻过了喜马拉雅山脉,一路攻入廓尔喀境内,逼近其都城阳布(加德满都),廓尔喀只得称臣乞降。随后双方签订《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了清朝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地位平等,并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来认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所谓的金瓶掣签,就是将寻找到的合适转世灵童的名字写在签上,投入乾隆赐予的金瓶中,然后在清朝大臣的监督下抽签决定谁是真正的转世灵童,此举加大了清朝对西藏的控制力度,维护了中原王朝在西藏的统治。
综合来看,乾隆的十全武功,其中平定准格尔、平定回部、征讨廓尔喀确实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征缅、征安南在军事上是失败的,得益于中原王朝的强大,才使得缅甸和安南臣服。
-----
网友解答:
-----
这里的“武功”,不是我们平常说的武力功夫。我国古代评价君王在位期间的成就,有个重要标准--文治武功,也即政治与军事方面的成就。
乾隆五十七年,82岁的乾隆帝撰写了《十全记》,记述自己一生的\"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而且下令以满、汉、蒙、藏四种文体,建碑勒文。
似乎乾隆皇帝自认为“武功”超过了历朝历代的所有皇帝。他凭什么这么自傲?他的\"十全武功\"包括什么?
按照乾隆帝自己的说法,“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十功”就是乾隆帝的十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包括:两次平定准噶尔部,两次平定大、小金川,两次平定廓尔喀(今尼泊尔),平定回部、台湾、缅甸、安南(今越南北部)各一次。
地域涉及东南西北,既有国内,也有邻国。可谓东征西讨,南征百战。
乾隆帝为什么要雄心勃勃地建立“十功”?
其一,与乾隆帝时期面临的局势有关。
乾隆帝这十次重大的军事行动,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
例如有前朝历史遗留原因,边疆国家或部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时叛时降、反复不定,边疆国家或部落发生内讧、清军将领求功冒进等因素。
经过清朝初期发展,乾隆时期的疆域辽阔,但边疆地区仍处于复杂的环境中。诸多因素使得边疆局势复杂、变幻难测,烽烟不断,此起彼伏。
例如,明朝时期对北方的瓦剌姑息忍让。到明末清初之际,瓦拉噶尔丹大汗崛起,一统瓦剌诸部,并且不断扩张,建立起强盛一时的准噶尔汗国,称霸中亚。
随即,准噶尔汗国侵占清朝疆域,甚至试图攻陷清朝国都北京。康熙皇帝派大军击败,噶尔丹被杀。到乾隆时期,准噶尔部贵族阿睦尔撒纳先归附清朝,之后叛乱。
再如大、小金川,是连接西藏、青海、甘肃的咽喉地带,只有羊肠小道在崇山峻岭间盘旋通过。而且,当地人为了保境,修了众多高达几十米的碉楼,易守难攻,堪称“一碉当关,万人莫开”。
乾隆时期,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乾隆帝则派兵镇压。莎罗奔顽强抵抗,清军久攻不下,损失惨重。
乾隆皇帝下令抓捕造碉楼的一批工匠,押送到北京,命他们建造了碉楼样板。随即挑选了一批精兵,进行攻碉演练。不久,莎罗奔主动请降。
近二十年后,大金川土司再次叛乱。乾隆派兵,才最终平定大、小金川。
其二,与乾隆帝的人生目标有关。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等君王,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卓越表现。
在“武功”方面,明成祖朱棣有五征蒙古,万历皇帝有三大征。
经过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两朝的发展,到乾隆时期,国力达到鼎盛,也即人们常说的“康乾盛世”。疆域辽阔,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民生活稳定,综合国力远胜于汉唐时期。
于是,当边疆发生叛乱时,乾隆帝就难免踌躇满志,想在“武功”方面建功立业,留名青史。
例如他曾说过:
“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弃固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
意即乾隆帝不主张前朝一些皇帝的“偃武修文”国策,认为那样就是自废武功,难以守卫疆土。
通过康熙、雍正两朝的发展,乾隆时期的国库充实。这也奠定了乾隆帝建立“武功”的底气和成果。
如果打赢了,就会觉得自己厉害,谁也不怕;打输了,屡败屡战,就会不服气,要挣回面子。
纵观乾隆帝的\"十全武功\",就是这种心态。总之容易上瘾,甚至有小题大做、不打赢不罢休的现象。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十全武功\"的跨度长达45年,占了乾隆在位的大半时间。
因而乾隆帝的“十功”,有贪慕个人功名、穷兵黩武的成分。
而且有意思的是,不像前朝很多皇帝会御驾亲征,例如乾隆的爷爷康熙就曾亲征噶尔丹。乾隆帝则是坐守国都,调兵遣将,打败了就下诏遥控换将。
乾隆帝的“十功”实际结局如何?
纵观乾隆帝的\"十全武功\",过程中有赢有输,甚至惨烈,但从宏观结局上来看都是赢的。
乾隆帝时期,清朝的版图达到了最大化。国家空前统一,包括50多个民族,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
从这个角度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当然,战争本身就会耗费国力,这种劳师远征、多个战线作战,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巨大。
例如征讨缅甸。
缅军作战勇猛,清军贪功冒进而遭挫败。即使乾隆皇帝调集多地精兵远征,但是深入缅甸的清军不太熟悉地形,而且中瘴气,被围困异域。
结果,清军伤亡惨重,三任云贵总督因为兵败而被迫接连自杀。
最终,由于缅甸东部新征服的暹罗(今泰国)暴发起义,缅军为避免两线作战而提出议和,才结束了这场战争。
乾隆帝的“十功”,绵延近半个世纪,耗费了庞大的军费,据说当时盐商总计捐资不少于1310万两白银之巨。而且清军损兵折将,伤亡惨重。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从乾隆末年开始,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阶级矛盾逐渐激化,清朝转向衰势,逐渐出现了巨大的统治危机。
于是有人将此归因于乾隆的\"十全武功\"。
乾隆帝的\"十全武功\",究竟是功还是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你从哪个角度说。
-----
网友解答:
-----
乾隆的十全武功,是十次军事行动。
十全武功,按乾隆自己的说法,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详细说来那分别是1747至1749年的大小金川之战,1755年的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1757年的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1759年的平定南疆回部大小和卓叛乱、1762至1769年的清缅战争、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6至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88至1792年两次征战廓尔喀。
扫金川为二,清朝两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战。
金川地区处于海拔4000米的山地高原,到处悬崖峭壁,只有狭窄小道夹在崇山峻岭间,人畜都难以顺利通过,漫山遍野布满着高达几十米的军事碉楼,乾隆十二年( 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公开叛乱,乾隆派兵进大金川平乱,大金土司莎罗奔率众依靠山高地险和坚固的碉楼进行顽强抵抗,清军经过长时间的艰苦战斗,于1749年,迫使莎罗奔主动请降。
乾隆三十六年(1771),小金川土司僧格桑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联合反清,金川地区再起叛乱,叛军不断侵扰进犯邻近土司,乾隆再次派军进攻大小金川,清军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初取胜,彻底平定大小金川。
两次大小金川之战,是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安全,保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而发动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争。
两平准噶尔部。
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由来已久,准噶尔,是漠西蒙古四部落之一,1646年四部落首领具表臣服清朝,但准噶尔随后就迅速崛起兼并了周边部落,并反叛清朝且与清朝短兵相接。
康熙二十七年,准噶尔大汗噶尔丹率军侵入喀尔喀蒙古,清准战争开始打响,康熙二十九年到康熙三十六年,康熙三次御驾亲征,平定了来犯的准噶尔的噶尔丹部。
清朝又于1718和1720年两次出兵,进入西藏不准军驱逐出青藏高原。
雍正二年(1724)清军平定了策妄阿拉布坦鼓动罗卜藏丹津在青海的叛乱。
清雍正朝与准部的战争此起彼伏,雍正七年(1729年)起,到雍正十一年冬,准噶尔遣使求和为止,历时4年半,清准共经历了4次大的战役,即科舍图之战、和通泊之战、鄂登楚勒之战和光显寺之战,雍正十年(1732年),清军以突袭、追击和伏击等战法在光显寺一带大败准噶尔军,此战,令准噶尔部元气大伤,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噶尔丹策零遂遣使与清廷议和。
有了祖,父的铺垫和努力,乾隆才得以有机会去彻底平定准噶尔汗国。
一平准噶尔。
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病逝,准部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政权而内讧,乾隆抓住时机,于1755年二月,派军开进西北,清军行动讯速,五月就攻进伊犁,俘获准噶尔的达瓦齐大汗。
二平准噶尔。
但是在八月,跟随清军进军西北的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就叛逃,并聚众叛乱,清军在1756年开始出击平乱,到了1757年,阿睦尔撒纳不敌清军攻势,逃到沙俄,不久病死,在清朝的严正交涉下,在1758年沙俄交还其尸首,至此,盛极一时的准噶尔汗国被清朝三代皇帝,历时七十年才得以平定。
平回部为一,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阿睦尔撒那叛乱时期,回部的大小和卓,波罗尼都和霍集占也乘机叛乱,于1757年自立。
1758年沙俄交还阿睦尔撒纳尸首,乾隆在确认其死亡后,就着手派军讨伐大小和卓的叛乱,清军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接连取胜。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至巴达克山,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凭此战清王朝得以统一了西域,命名为“新疆”至此,西域与中原阔别千年后,又得以重归中原版图。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设伊犁将军府,以伊利将军作为管理新疆的最高军事长官,加强和完善了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理。
降缅甸,清缅战争。
明朝建立初期,在云南以西以南设有六个宣慰司,而在明万历年间,明朝与缅甸爆发明缅战争,战争结果是明朝丧失掉了六慰司的大批领土,缅甸得以壮大。
在1762年,缅甸贡榜王朝派兵侵入云南普洱地区侵扰,清朝奋起反击,遂爆发清缅战争,历时七年,在1769年11月16日双方将领私自签订停战合约,双方得以停战而结束。
清朝不仅仅驱逐了入侵的缅军,还四次派军入缅征讨,但三次被缅甸击退败走,在清军第四次入缅征讨时缅军率先请和,两军将领就私自议和签约,签约后清军就班师回朝,这和约双方君主均不认可,但是清缅战争使得两方两败俱伤,伤亡惨重,而无力再战,不久之后缅王孟云遣使来清,请求对清朝称臣纳贡,乾隆准其所请,封其为缅甸国王。
清缅战争的影响是极大的削弱了缅甸,使得缅甸成为清朝藩属国,清军得以收复明缅战争时丢失的部分领土,东南亚的暹罗得以复国。
靖台湾,平定林爽文叛乱。
1786年,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在台湾聚众叛乱,乾隆派福康安领军前去平叛。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十一月,福康安到达台湾,对起义军进行分化瓦解,以优势兵力解诸罗之围,又接连攻下斗六门、大里杙等军事要地,不久,庄大田负伤被俘,就地斩首。
1788年正月初五日,林爽文被清军俘获,押往北京凌迟处决。
安南之役。
乾隆五十二年,安南内乱,安南国王黎维祁逃到广西,请求清朝派兵干涉助其复国,乾隆应允。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两广总督孙士毅奉命带兵出镇南关,用兵安南,清军势如破竹,仅20天攻陷安南都城黎城,安南黎朝得以复国。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清军在黎城置酒张乐庆祝春节,夜里西山朝阮朝大军偷袭,击退清军,覆灭安南黎朝,但安南西山朝阮惠惧怕清军再度来伐,就多次向清朝谢罪称臣,并全盘接受乾隆帝四项乞降请封条件。
乾隆五十五年(1792年),阮文惠改名阮光平,亲自到北京祝贺乾隆帝的八十寿辰,乾隆帝最终认可阮惠为安南的新君主,封他为安南国王。
二次与廓尔喀战争并最终受降。
廓尔喀是统治尼泊尔的部族,以贸易与边界纠纷为由,于(1788年)侵入西藏,清廷随即调兵进剿,但是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清朝在西藏的驻藏大臣,噶伦等官员私下与廓尔喀议和,允诺向廓尔喀偿允诺每年赔款1.5万两,待廓尔喀退兵后向朝廷谎报失地收复,清军奏凯班师。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廓尔喀派人入藏讨要赎地钱财,西藏官员不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夏,廓尔喀以藏官爽约为名,再次入侵西藏,乾隆帝派两广总督福康安、海兰察等领兵入藏做战,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五月,清军收复擦木、济咙,福康安随后还率军越过喜马拉雅山,攻入廓尔喀境内。六、七月间,清军兵临廓尔喀首都阳布,廓尔喀惶恐,遂称臣请降,许诺永不侵犯藏境,八月,福康安准许廓尔喀归降,并班师回朝。
这次平定廓尔喀是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中的最后一役,战后,福康安为整饬西藏吏制,奏请颁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并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来认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统治,确立了此后100余年间西藏的政治、军事、赋税等制度,也使得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的职权更加得以强化,此战之后不久,廓尔喀遣使赴北京朝觐,成为清朝的藩属国。
乾隆发动的十全武功,情况各有不同,有镇压民变,有平息叛乱,有扬兵耀武,有开疆拓土,有反击侵略,虽然这些战争将近半个世纪,耗费了庞大的军费,伤亡了众多的官兵,但是这十次的战争保障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密切了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很是值得。
乾隆虽然有作为封建君主的黑点,但是他所做的这些历史重大功绩是不可抹杀的,其功绩不亚于秦皇汉武。
-----
网友解答:
-----
乾隆帝所谓的十全武功也是十次战争
从根本上保护了中国领土的完整,保障了国家的统一,但细看其他七功,却总有滥竽充数之说,但是乾隆的功绩不可抹杀的。
所谓的“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说的是:“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按时乾隆的说法来算,共有九次战争,为什么称为“十全武功”呢?
实际上,廓尔喀战争也打了两次,这样算来,就是十次了。
五次用兵对新疆、西藏的巩固统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新疆用兵一共用兵三次,其中两平准噶尔、一定回部,最后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乾隆帝正式改西域名为“新疆”,并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从此完全归入清朝版图。
西藏用兵两次反击廓尔喀侵略打了两次,两次派兵反击廓尔喀进攻西藏。第二次反击廓尔喀,大将军福康安指挥果断,清军大败廓军,同时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制定“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清帝国对西藏的管辖。这五次用兵对新疆、西藏的巩固统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两平大小金川,一战川边,大清折戟,再战虽败犹荣。
1747至1749年的平定大小金川之战,中国西南部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的叛乱,清军用了两年时间仍未将其打败,后来莎罗奔主动请降,乾隆找到了台阶下。
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叛乱,为平定大小金川,清廷三次兴师,历时七年,调兵十五万余,耗资金银8000多万两,最后惨胜而回。经过大小金川之役,清朝在这一地区废除土司制,改置州县。
缅甸派使入贡请封,保全了颜面的乾隆帝
清朝乾隆三十年,发动对缅战争,前后将近五年,调兵数万人,损失总督以下将领多人,云南总督因贪功冒进赐死,明瑞接替云贵总督后,清军被数万缅军包围在象孔,除少数清军突出重围,明瑞与诸将士大部阵亡。
乾隆三十四年任命傅恒为经略,再次大举征缅,沿途未遇缅军主力,却因热带雨林中的瘴气而损失惨重。在最后是缅甸国力不支,缅甸东部新征服的暹罗(今泰国)暴发起义,缅军为避免两线担心清朝与暹罗夹击,首先提出议和。乾隆80生日时,缅甸国王遣使进贡,乾隆即册封其为缅甸国王,恢复正常贸易。中缅纠纷遂以缅甸纳贡投诚,正式成为清朝属国而完结。
不值得炫耀的一战平台湾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年林爽文率众起义,众举林爽文为盟主大元帅,建元顺天。乾隆帝命大学士福康安为将军、领侍卫大臣海兰察为参赞大臣,率水师渡海平林爽文乱,清军多路出击,隆五十三年正月五日,林爽文等人被捕,并解至北京处死,其乱遂平,这场波及台湾南北的起义就此被镇压下去。
安南这场大败也计入了“十全武功”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越南南部的广南王阮文惠为了统一越南,进攻越南北部的安南王黎维祁。而乾隆帝则出兵救援黎维祁。在这场战争中清军因轻敌遭遇了惨败,只是不想与清朝为敌的阮文惠后来主动停战请和、称臣纳贡。
十全武功虽有夸大,也不失为是励精图治
例如两次平定准噶尔的战役,实际上就是一场战争,只是第一年没有打完,第二年接着打而已。与安南、与缅甸之战则是小题大做,穷兵黩武,并将数次的惨败也归入“十全武功”之中,不仅耗费了庞大的军费,而且得不偿失。
虽然这些战争中有的功绩吹嘘和夸大其词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乾隆的确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在边疆的经营上,乾隆的格外用心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
网友解答:
-----
清高宗乾隆帝之十全武功
❶平定大小金川
(乾隆十二年~乾隆十四年)
❷平定准葛尔
(乾隆二十年)
❸再平准葛尔
(乾隆二十年~乾隆二十二年)
❹平定回疆大小和卓
(乾隆二十三年~乾隆二十四年)
❺降缅甸
(乾隆三十年~乾隆三十四年)
❻再平大小金川
(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四十一年)
❼靖台湾
(乾隆五十一年~乾隆五十三年)
❽入安南
(乾隆五十三年~乾隆五十四年)
❾远征廓尔喀
(乾隆五十三年~乾隆五十四年)
➓再征廓尔喀
(乾隆五十六年~乾隆五十七年)
------------------
推荐阅读:
尼康80-400、适马150-600s版、尼康200-500,哪个拍鸟更好用?
上一篇:苏联和俄罗斯是什么关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