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长寿?
诸葛亮为什么不长寿?
-----
网友解答:
-----
一、生于乱世三国的诸葛亮寿命其实不算短
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进行第五次北伐。司马懿“坚壁拒守,以逸待劳”,诸葛亮对
峙
不下,急火攻心,
病死在五丈原军中,终年54岁。
《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按理说,
50多岁的年龄,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
古代社会,
已经是“知命之年”。
《吕氏春秋·孟冬纪第十》云:“人之寿,久之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
特别
在人均寿命只有20多岁的乱世三国,
诸葛亮
54岁去世,按《吕氏春秋》的说法,虽然不算长寿,也可以说是有寿之人,寿终正寝了。
这一个点,在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个金句的《刘备敕刘禅遗诏》中,刘备也称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可见,那个时候,人过五十岁就算是有寿之人了。
与曹丕的39岁,曹仁的53岁,郭嘉的37岁,荀攸的57岁,张辽的54岁,司马师的47岁,司马昭的55岁,周瑜的36岁,鲁肃的46岁,吕蒙的41岁,法正的46岁,这些人相比,诸葛亮的寿命的确也不算短。
当然,与张昭的81岁,
司马懿的73岁,
孙权71岁,
曹操的66岁,刘备的63岁相比,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的确是去世得有点早,
比较可惜。
所以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诸葛亮
使用祈壤之法延寿,在账内设立7盏明灯,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则可将自己的星位拉回正轨,可延寿12年。只可惜最后一晚,被
魏延冒失绊倒了
主灯,诸葛亮延寿失败。
不然的话,诸葛亮也可以活到66岁,也可以像刘备那样“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了。
二、造成诸葛亮
不长
寿的几个致使因素
上面演义中说的,因为魏延不小心导致诸葛亮延寿失败,当然只是人们对诸葛亮早逝的惋惜。
真正造成诸葛亮寿命不长的原因恐怕还得从诸葛亮的自身上找,掌心罗列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
缺乏体育锻炼,
生活不规律。
我们知道,司马懿之所以长寿,主要得益于经常练华佗的“五禽戏”,这种强身健体的锻炼方式。
而诸葛亮作为一名手无缚鸡之机的文臣,体力运动本来就不够,何况一生作息时间也不规律。
在隆中时,他
“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食无定量,睡不定时,而且好做梦,生活极其不规律。
到了出山后,不是随着刘备征战,就是在准备征战的路上,刘备去世后,更是军政大事一肩挑。长期快节奏的生活,对身心健康非常有害。
再加上,诸葛亮不会骑马,
每次出行征战都只是“手摇羽扇,独坐轮车”,缺乏
必要的身体锻炼。
在诸葛亮主政后,亲自率军“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平南蛮,六出祁山,五伐中原,在荒蛮之地,萧瑟边塞打了十多年的仗,地理条件艰苦十分艰苦,行军打仗生涯,一日一三餐没个准点,
“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
这更加重了他肠胃功能的负担。
在《三国演义》中,就多次记载了诸葛亮吐血的场景,说明诸葛亮生活不规律引起了消化性溃疡等症状。
第二个,缺乏健康心态,忧国又忧民。
诸葛亮出道后,心理压力是巨
大的
,特别是刘备一意孤行,在蜀汉政权立足未稳之际,执意伐吴,大败而归,不久撒手人世,留给诸葛亮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政权和一个年幼无知、扶不起来的阿斗,作为托孤重臣,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其内心压力可想而知。
诸葛亮受命之后“
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他一方面要尽快平定内乱,发展生产,调和荆州集团、东州集团、益州集团内部矛盾,稳定政局,另一方面又要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完成刘备临终托付的“讨伐汉贼、兴复汉室”未竟大业。
所以诸葛亮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每天睡不安稳,饭吃不香,心事重重,全部心思就是如何去
报答先帝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光复汉室的遗愿。
这种内心压力得不到有效果排解,长期的这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负重心态,对其身心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
另外,诸葛亮内心十分敏感,又非常追求完美,北伐
屡次失败,
让他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给他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
。
正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每件事都必须做到滴水不漏,尽善尽美,容不下一点小失误。
比如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戮谡以谢众\",同时向刘禅上表,自责“
授任无方,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
请自贬三等,
揽下
全部责任。
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非常追求完美,责任感非常强的人,这一类型的人,非常注重自身形象,在意别人的评价,所以
一次次北伐的无功而返,
无法兑现
对世人的诺言时,就会有自责心态,负罪感,导致心态长期抑郁,对健康十分不利。
第三个,
缺乏
领导艺术,太过于劳累。
《三国志·晋书·宣帝纪》记载,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竟如其言。
这是关于诸葛亮“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史料记载,
连处罚20军棍,这样的小事,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这恐怕不是一位堂堂相国丞相,三军统帅所操心的事。
丞相下面还有副相,长史,参军,主簿,如果凡事都由丞相去过问,去监督,去批阅,自己精力是否照顾得过来不说,必然造成的行政管理错位,责任不清,效率低下。
看看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在蜀汉,相当于把
萧何、张良、韩信的角色任务,都一个包圆了。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是诸葛亮;“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也是诸葛亮;“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还是诸葛亮。
诸葛亮毕竟是人事是人神,
一个人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经常超负荷工作,透支生命,早衰早逝,也就顺理成章了。
可以说,诸葛亮完全是活活累死的!
三、开脑洞的诸葛亮不长寿另类奇葩说。
第一个,阴德说。
《三国演义》第九十回写到:“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孔明垂泪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
诸葛亮为了
平定南蛮叛乱,将三万藤甲兵引入山谷,纵火烧之。
藤甲是油浸过的,不怕水,但怕火,
身穿藤甲的
南蛮
兵,
一旦着火,必死
无疑,而且现场惨不忍睹,所以诸葛亮
看到藤甲兵痛不欲生的惨状,有了“阳寿必减”的感叹。
其实诸葛亮为了蜀汉大业,
一生
中共用了五次火攻, 可称得上“火攻之王”。他一出山,就“新官上任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再加上火烧藤甲兵,火烧上方谷,
一生被诸葛亮活活烧死的人数以十万计。
上苍有好生之德,虽然诸葛亮是为了匡复汉室,但那毕竟是十多万的人命葬身于火海,
而最爱用火攻的属诸葛亮莫属,诸葛亮第一次是诸葛亮的成名战-,此战诸葛亮用计将
太过残忍有损阴德,必然折寿。
当然这只是
“天道循环,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我们故且听之,不足为信。
但这么多在惨死于诸葛亮的火攻计谋,诸葛亮目堵战场上的此情此景,造成巨大有心理阴影也是可以相像的。
第二个,减寿说。
这主要是指诸葛亮三气周瑜后,周瑜一句“即生瑜,何生亮\"后,
箭伤复发,
吐血病倒。周瑜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告诉鲁肃
自己死后,一定要停棺二十一日,方可下葬,便
于法请
南斗星君借寿十八年。
诸葛亮
曲指一算,
知道其中有诈。为了除掉周瑜这个厉害对手,亲自带着赵去赴柴桑吊孝,一探究竟。
到了东吴,诸葛亮发现周瑜的
棺材是柏木做的,上面打有小孔,就知道其中的门道了。他一方面让赵去在外面故意和东吴众将生怒,拖住鲁肃在外调解,自己则冲到周瑜的棺材前,一手按住棺材上的孔,一手拍击棺盖,哭得悲痛欲绝,哭得天昏地暗,哭得气死命断,那伤心投入的情景,把在场的人都感动了,大家都跟着哭起来,也没人敢上去劝解。
其实诸葛亮使的以命换命的杀招,他
每用手拍一下棺材,就是自己一
年的寿命抵走了周瑜一年的寿命,这样诸葛亮
一连拍了十八下,
周瑜借来的十八年阳寿都被诸葛亮
抵了个干净。再加上诸葛亮用手摁住气孔,把整个棺木封严实了,周瑜也就再了活不过来了。
为个干掉一个周瑜,诸葛亮损了自己十八年阳寿,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点,也太不值得。
这
不过只是民间传说,笑笑而已,不可当夫真。
第三个,替身说。
有个奇怪现象,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死于公元234年,活了54岁,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出卒年份与诸葛亮完全一致,都活了54岁,这也太巧合了吧。
于是有人大胆推定,诸葛亮其实就是汉献帝。
”衣带诏事件“失败后,刘备为汉献帝找了个替身留下,自己将真汉献帝护送出宫,以”诸葛亮“这个名字隐居于南阳隆中,因为是真命天子自幼宫中学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敢称”卧龙“。
刘备之所以在袁绍处混得好好的,突然转投荆州刘表,其实就是来与汉献帝会面,共商复汉大业,由于汉献帝不便于公开身份,只好以刘备为主公建立蜀汉政权作为复兴汉室的基地,刘备则让诸葛亮,也就是真汉献帝全权军政大权。
汉献帝为了早日还于帝都,执意北伐,结果均告失败,特别是遇到司马懿这位军事奇才,知道消灭曹魏已是不可能的事了。
加上曹魏那边又传来假汉献帝病逝的消息,想到即使自己真的北伐成功,又有谁会相信他是真汉献帝呢?所以心灰意冷,一病不起,也于234年去世了。
这也是汉献帝,也不是诸葛亮为什么只活了54岁的原因。
当然这个太开脑洞,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没信,呵呵。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
网友解答:
-----
诸葛为何不长寿?操劳过度是主因。
当年华夏陷分裂,三国争雄乱纷纷。
辅佐刘备壮蜀地,复兴大汉展雄心。
绞尽脑汁思锦囊,躹躬尽瘁献自身。
阿斗无能扶不起,事无巨细必躬亲。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皆赞诸葛智超群,劳逸失度足为训。
举重若轻真帅才,经天纬地莫伤神。
-----
网友解答:
-----
《三国演义》画面中红脸英勇的关羽和诡诈阴险的曹操给每个人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三国演义》的小说中,有一个人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多智而近妖”,这个人就是诸葛亮。但众所周知,诸葛亮仅仅54岁就病逝五丈原,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他早逝人间,交于秋风?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肩负重任,压力极大。诸葛亮是有智慧且责任感极强的人,白帝城托孤之后,蜀汉折损过重,诸葛亮只能依靠一己之力扛起蜀汉江山,活活累死只是时间的问题。细心的观众朋友可以看到,央视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场的时候,都是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乘坐四轮车。实际上,这是作者的一大伏笔,暗示着诸葛亮早逝的结局。
26岁出山,随同刘关张乘马入荆州,夺西川,一路走到蜀汉丞相的位置,伴随战争的频繁不断,众多早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都逐渐逝去,遇到事情既不能与人问计商议,也没有朋友倾诉心事,造成诸葛亮身心俱疲。特别是晚年,即使北伐的过程中依靠乘坐四轮车,也难以承受颠沛流离的生活。
第二个原因,就是诸葛亮过于亲力亲为。与司马懿对峙祁山的时候,司马懿假装问使者,丞相身体是否安康。使者说:“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九升。”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早起晚睡,事必躬亲。
睡眠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常言道,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如果不遵循天地自然,万物轮回的道理,必定贻害无穷。诸葛亮睡眠不足,造成神智的敏感。《出师表》中,诸葛亮亲口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可见他将家国之重系于一身,如履薄冰,不容得自己犯半点错误。
另外,一个丞相处理国中内政已经是十分劳累,如果连小到士卒的事情都要过问,那岂不是耗费心力。诸葛亮恨不得不睡觉,将自己的身体挥洒在事业上,诚如他说:“尽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第三个原因,就是他常年出征在外,身边环境恶劣。诸葛亮主张伐魏,前前后后经历6次北伐,战争本身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所到之处环境恶劣,那些战争要塞,兵家必争之地也大都是荒凉险要的地方,人长期生活在这种恶劣的气候和环境下,身体迟早会被拖垮。常年征战,又使得精神一直处于过度劳累紧张的状态,无暇顾及身体上的调整,长此以往对身体的危害不言而喻。《黄帝内经》中提到“久卧成病,气滞血瘀”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有以上三点原因,已经造成身体过度劳累,如果诸葛亮能够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及时修养身体,或许不至于身体如此不堪。此时他又犯下另一个大忌,信奉儒道修炼养生之法。人的精神动力源自于平时所食的五谷,人是铁、饭是钢,长期依靠儒道修炼,违背常人饮食,最后身体就会被掏空的剩下一副皮囊。相反,司马懿每次都能酒饱饭足,以时间换取空间,曹魏三代都没有熬过他,最终高平陵兵变,除掉曹爽夺取兵权。果然如司马懿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最终诸葛亮暴毙五丈原,为后世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沉重遗憾。通过诸葛亮的早逝,后人要从中领悟到有节律的生活、合理膳食、充足休息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要学习诸葛亮这种敬业的精神,但适当时候要学会善待自己,和自己和解。
-----
网友解答:
-----
第一我要纠正一下提问题的人:
诸葛亮其实并没有不长寿。当时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享年54岁。比同时代的鲁肃47岁,周瑜36岁,法正47岁,曹丕42岁就去世了,诸葛亮比他们要长寿好多了。
但是不能与张昭81岁,刘备66岁,孙权70岁,王朗75岁比,与这些高寿的比诸葛亮是短了一点寿命,讲到底,看和谁比。
在三国时代普遍寿命不是很高,当时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全国大乱,很多人都流离失所,没有地方住,缺衣少食,自然死亡率颇高,曹操诗歌里也说:白骨露于野。可见当时的惨状。在那个年代得了病可能都没有药治疗就死亡了。
然后,我们在分析了社会寿命的大现象之后来谈一下诸葛亮的情况。
诸葛亮是蜀汉的军师,日理万机,既有曹魏窥探于前,又有东吴雄居于侧,国内还有南蛮等少数民族需要怀柔。
实在是事物繁多,诸葛亮由于长期行军在外,风餐露宿,也不进行锻炼,身体素质可能也不是很好,加上事务繁多,军中国中,都要操劳。小到军事惩罚,大到战略方针部署,都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势必会增加劳累,加上本身身体不甚好,那就会使得毛病复发,导致死亡。
所以司马懿闻知诸葛亮每天吃的很少,他就开心了,食少而事繁,岂能长久乎?果然,不久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的一生是为蜀汉兢兢业业的一生,他明知蜀汉一地之力难以抗衡曹魏九州之力,其实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忠心一片,可歌可泣。
长期的军旅生活拖垮了他的身体,早期随刘备东奔西走,十分的颠沛流离,导致他身体不好。还有一点,我要指出,就是过度用脑,导致大脑细胞消耗过度,可能也和诸葛亮死亡过早有关系。
殚精竭虑,忠心耿耿,正如杜甫诗歌赞送云:诸葛大名垂宇宙,两朝开济老臣心。
诸葛亮受刘备临终重托,他自己也在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里都写得很清楚,愿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所以,他七出祁山,虽然都没有成功,但是也算是尽力而为了。
也就是这样的屡次随军作战,诸葛亮的疾病非但没有好,还严重了。他事必躬亲,充分的管理蜀汉军政,其实对自己身心损伤颇大,导致他的过早去世,十分可惜。
所以有诗歌云:出师未捷身先死,
常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多么无奈的事情啊。
诸葛亮之死,蜀汉大臣百姓皆哀。
(图来自网络,侵删。)
-----
网友解答:
-----
五十四岁在哪个朝代也不算短寿,比起周瑜、郭嘉要寿长不少。但和司马懿、孙权、曹操、刘备相比又少了不少,似这种智慧、品格俱全的人物在历史上实属罕有,壮志未酬,逝世于军前,怎不叫人生出天大的遗憾?钱穆先生曾评价诸葛亮是四百年汉祚中最为顶尖的人物,说三国因为有了诸葛亮,才使得哪一段历史而耀眼,被历代所关注。诸葛亮的早逝与他所承载的压力有关,常年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事必躬亲,才造成了对身体的消耗,象油灯一样被耗干,也就是后人评价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实诸葛亮当年在隆中能预见到三分天下,何其不能正确评估当时的天下大势?魏强蜀弱他是明白的,但为了报答刘备的智遇之恩,托孤之重,不得已逆势而为。大概诸葛亮践行的就是当下人说的初心,为了振兴汉室这个目标,其他就顾不得了。这也是后人所诟病的穷兵黩武之说。
-----
网友解答:
-----
事必躬亲
-----
网友解答:
-----
赤壁之战,纵火成人间炼狱,亡命过众且残烈,上天折寿三十春秋。司命大仙言罢,摇身去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