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汉族大臣中最大的官是谁?是年羹尧还是曾国藩?
清朝的汉族大臣中最大的官是谁?是年羹尧还是曾国藩?
-----
网友解答:
-----
不是年羹尧,不是曾国藩,论品级,是三姓家奴吴三桂;论实权,是绝代枭雄袁世凯。
平西王吴三桂,亲王级别,藩王实权
吴三桂在山海关引狼入室后,便被封为平西王,到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又“大义灭亲”,干掉了自己的“旧老板”、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被清朝晋爵为亲王。
在清朝,亲王高居爵位中的最顶层,只有皇族确切说是皇帝的儿子或兄弟才有资格被封为亲王,而且只有少数皇子或兄弟都被封为亲王,其他只能封郡王、贝勒、贝子。
非皇族的大臣,最高爵位是公爵,像和珅这种位极人臣的,最高爵位不过是一等忠襄公,仍属于公爵,因为他不是皇族,永远封不了王。
非皇族甚至汉人封王者,只有清初这一特殊时期,清朝为了酬谢拉拢明朝降将,特别是吴三桂这种对清军入关和统一全国发挥了关键作用,改变历史进程的汉人臣子,其他时期不是皇族的人连做梦都不可能封王。
吴三桂这个亲王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属于“藩王”。皇帝的儿子、兄弟这些“亲王”,亲则亲矣,却没有任何封地,一亩三分地都没有,但吴三桂巅峰时坐镇云南,兼辖贵州,在云贵两地,拥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司法权、财赋权,“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俨然一个土皇帝,这种藩王自“三藩之乱”后再也没有过。
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总理级别,皇帝实权
自从清初的吴三桂以后,无论满汉,清朝再未出现过位极人臣的大臣(摄政王除外),年羹尧、张廷玉、和珅、曾国藩、李鸿章……统统都不行,都只是皇帝的奴才,没有和皇帝讨价还价的资格和实力,直到清末的袁世凯出现。
袁世凯原本也是清朝的忠实奴才,靠军事力量发迹,逐渐成为朝廷重臣,但他权势的膨胀触及了满清贵族集团的利益,因此在慈禧和光绪死后,被摄政王载沣排挤,被迫下野。
袁世凯有实力,运气也足够好,他恰好赶上了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利用自己的军事力量在革命派和清朝廷之间游刃有余,在清朝官至内阁总理大臣,相当于政府首脑,仅在象征国家元首的皇帝之下,实权却更有过之,皇帝形同虚设而已。
可以说,在当时全国形势下,袁世凯一人的选择决定着清政府和革命党人的命运。
袁世凯忠于清廷,革命党人就会被镇压;袁世凯倒向革命,清政府就要垮台。
最终,袁世凯选择了倒向革命,逼迫末代皇帝溥仪下台,清政府灭亡。
由此可见,清朝汉族大臣官职最高、权力最大的两个人吴三桂、袁世凯,恰恰分别出自清初、清末两个特殊历史阶段,这便是“时势造英雄”的道理。
更巧合的是,这两个位极人臣的汉人都做过短暂的皇帝,吴三桂做了不到6个月皇帝,袁世凯做了不到3个月皇帝,足见人的野心和欲望之无穷,即便位极人臣,还要得陇望蜀,把皇帝取而代之。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
网友解答:
-----
清朝的汉族官僚中出名的实在不少,从清初的范文程、洪承畴,到清末掌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汉族官员在清朝实际上出的大官,名官是相当多的,但官与官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谁官做的大,那么清朝的汉族大臣中最大的官是谁呢?
很遗憾,既不是雍正年间倍受宠信又惨遭抄家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也不是咸丰年间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居首功的封疆大吏,两江总督、湘军统帅曾国藩,清朝开国276年,至少有两人,达到了汉族官僚所未达到的人臣巅峰。
第一人,即是清朝初期总揽滇黔军政大事的平西王吴三桂,“三藩之乱”,吴三桂坐拥几十万大军,最后在康熙大帝的英明神武,沉着冷静指挥下,遭到失败,最终身死国灭。另外一人,则是清朝末年最显赫的汉族大臣袁世凯,是他逼迫隆裕太后下“清帝逊位诏书”,一手终结了大清王朝在华夏的封建统治。这两人,一前一后,才是汉族大臣在清朝可以“执牛耳”的第一等实权人物。
先说说吴三桂,他是清朝有史以来最大的官,当然说是最大的官是有些勉强了,因为他做到了比官更大的级别,那就是亲王。
吴三桂在明朝只是一个镇守山海关的辽东总兵,被崇祯帝封为平西伯。崇祯十七年(1644年),吴三桂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攻下云南,清政府以云南作为吴三桂之藩镇,许其开藩设府,总管云南军民事务。顺治十八年(1661年),师出缅甸,绞杀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使得吴三桂的武功达到顶峰。康熙元年(1662年),从平西王晋封为平西亲王,兼管贵州,是汉族降清官僚中的第一人,地位远在同时期封王的平南王(封藩广东)尚可喜,靖南王(封藩福建)耿精忠之上。
吴三桂专制滇中十余年,清朝最初给予他的是极大的地方专治权利,“假以便宜,不复中制,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几乎是让云南成为吴三桂的家天下,吴三桂还想做清朝的沐英,做“世镇云南”的平西王,如果不是康熙皇帝后来下旨削藩,吴三桂这个汉族大臣中的唯一一个达到亲王级别的封疆大吏,估计真要把滇黔两省作为他的家产世代传下去了。
再说说清末的汉族大臣代表袁世凯,他虽然官不及吴三桂显赫,却能逼迫清帝逊位,其权势威名可丝毫不亚于亲王。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练兵,袁世凯支持维新变法,甲午战争结束后,得到刘坤一、李鸿章、王文韶三名汉族封疆大吏的联名举荐,得到了光绪帝的信任,创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陆军。在戊戌政变之时,袁世凯权衡利弊,没有选择站在康有为这边,而是将政变之事密奏慈禧,最终导致六君子血溅台门。此后袁世凯得到后党信任,直1901年11月,袁世凯接替去世的李鸿章出任直录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出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领衔汉族大臣。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复出出任清政府 内阁总理大臣,此时的清王朝早已经是穷途末路,行将覆灭,袁世凯顺应时势,拥护共和。1911年2月12日,袁世凯率领内外大臣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下诏袁世凯组建中华民国,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袁世凯就任民国首任大总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比如吴三桂和袁世凯,在清朝早已经是位极人臣,功与天齐,却犹不知足,两人都在临死前过了把皇帝瘾。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吴三桂举兵反抗,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叛乱打了五年后,最后只剩下吴三桂独立支撑,自知大势已去的吴三桂,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称帝,建国大周,同年去世。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倒行逆施之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袁世凯因此也被冠以“窃国大盗”的骂名。
-----
网友解答:
-----
一场席卷大清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运动,在把清政府吓得半死的同时,也将曾国藩推到了前台,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变成了手握数十万大军的封疆大吏和前军将领。
那时,曾国藩受到了清王朝的特别器重和信任,仔细想想,不得不器重和信任,因为,当时的满清八旗军,根本没有任何的战斗力。
咸丰时期,有权臣肃顺等人,为曾国藩加油鼓劲,在上层为其提供全力支持,保证曾国藩的一切军需和粮饷。
同治时期,恭亲王奕訢作为其坚强的后盾,不仅如此,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也愿意将实权交给他,尤其是慈禧太后,对他委以重任。
1860年4月时,曾国藩被清廷授予两江总督的职位。这意味着,他正式成为了大清的封疆大吏,成为一方实权派。想当初,他自己组建湘军,由于没有朝廷的正式职位,受够了各方的白眼和冷遇,备受排挤。曾国藩甚至在奏折中这样跟朝廷诉苦:
“以臣细察今日局势,非位任巡抚有察吏之权者,决不能以治军;纵能治军,决不能兼济筹饷。臣处客寄虚悬之位,又无圆通济变之才,恐终不免于贻误大局。”
今天,终于扬眉吐气了,成为正儿八经的地方大员。而且最主要的是,两江地区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繁荣富庶,是清王朝的赋税重地,可以强有力的保障湘军的所有难题。
1860年6月,曾国藩在实授两江总督的同时,又获得了钦差大臣的身份,总领一切事关太平天国的所有事务。清朝的钦差大臣,虽然没有“便宜行事”的尚方宝剑,但也是权限极大,尤其在当时的情况下。
1861年9月,经过多年的苦战鏖战,曾国藩终于攻克了太平天国的军事重镇安庆,扭转了清军的劣势。慈禧太后很高兴,当即嘉奖曾国藩,授他“太子太保衔,奉旨督办四省军务,属内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
这个官职可大了去了,两江总督,在管理江苏、江西的同时,权力已经够大了。这次,还把安徽和浙江也划给了他,一共达到了4个省。这样,大清的半壁江山可真的是归了他啦。这是当年的年羹尧、岳钟琪等汉人将领,绝对没有享受过的待遇和荣宠。
曾国藩于当年年底,迅速做出了一项重要的部署,而且都是重大人事任免,可见清廷对他的信任。一、命令曾国荃继续率领湘军主力,对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实施围攻;二、安排李鸿章组建淮军,进入江苏地区;三、令左宗棠组建楚军,进入浙江地区。
清朝时,总督和巡抚属于平级,没有彼此间的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巡抚不需要向总督汇报工作,如果他俩真的翻脸了,总督其实对巡抚没辙。可在曾国藩手里,朝廷给他节制四省的权力,他完全可以直接收拾四省的所有官员。
后来,曾国藩攻克天京,剿灭了太平天国以后。捻军又开始在北方活跃,而且闹腾的动静越来越大,八旗最后一名,也是仅剩的一名战将僧格林沁亲王,陷入捻军包围圈而战死。
清廷没招儿了,再次起用曾国藩去剿灭捻军。这次,慈禧给了曾国藩钦差大臣的身份,并节制直隶、山东和河南三省所有官员。虽然数量略减,但直隶可是京畿重地,之前都是单独设立总督一职的。
反观年羹尧,仅在西北的偏僻地区和边境地区用兵。我们都很清楚,西北荒凉,人烟稀少,物产匮乏,对大清的重要性而言,远远不及南方和京师周边的重要性。
所以,个人认为,同治朝时期的曾国藩,他的权势和地位,远远超过了雍正朝时期的年羹尧。
欢迎关注:文史不假
-----
网友解答:
-----
有些答案把官、爵混在一起,这是不对的。比如吴三桂,爵位亲王,但最大的官职其实只是加强版的云贵总督,因为他获得了总督以为的更多实权,比如财政、人事等。
首先我们得了解清代最大的官到底是什么?
正一品有如下: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大学士兼直省总督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伊犁将军、绥远将军
首先说文官做到这些位置的汉人很多,光看大学士一职:如果算汉军旗人,崇德年间就有范文程、鲍承先任过内秘书院大学士;待正式大学士形成,傅以渐等民籍非汉军旗人也任大学士了。
但毕竟大学士好几人,所谓物以稀为贵,论实权,可能还是以军机处设立之后开始,
大学士兼领班军机大臣
,或赏“三公”衔,文官中最大。第一个做到这个位置的,就是安徽桐城人张廷玉。
其次说武官,掌銮仪卫事大臣是领侍卫内大臣中的挑一人出任,其实也是最稀缺的武职,因为领侍卫内大臣也好几人,上三旗每旗可挑两人。所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领侍卫内大臣必须是上三旗的人,也决定了他们基本都是满人,而不是汉人。所以这个最高武职,几乎没汉人。
武职外官中,伊犁将军有个马亮,是汉军旗人,非民籍。
年羹尧也做到了官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太保衔,毫无疑问也是正一品大官。但这个大将军是临时职位,战时统筹,战后即废,名大于实。而且,年羹尧是汉军旗人,不是民籍。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是民籍,最大的官是大学士。
袁世凯,在晚清官制改革中,做到内阁总理大臣,这比以前的领班军机大臣职权更大,毫无以为也是最大的官,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袁世凯所任职官及其所掌握权利应该是汉人中最大的。
-----
网友解答:
-----
在宋朝之前,朝廷对于文臣和武将的区分一直非常严格,但是在宋朝之后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宋朝皇帝为了防止地方武官拥兵自重,他们开始给文臣们授予了军权,给予了他们带兵打仗的权力,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文臣和武将们的区分才开始慢慢变得模糊起来。
明朝、清朝时期,我们所了解到的重量级军事人物,其实大多数都是文臣出身。
关于他们这样的人物,我们一般会将他们称之为臣或者官员。
而像是一些武将出身、一直担任着军事工作、不怎么接触地方政务的人物,我们应该把他们称之为将,而不是称为臣或者官。
吴三桂地位尊崇,但称不上臣
我看到有很多人说清朝当官最大的汉族大臣是吴三桂,他们觉得吴三桂被授予了王爵的崇高身份,甚至在最后三藩之乱的时候,还当过一小段时间的皇帝,所以就觉得他是清朝官职最大的汉族大臣。
但是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因为纵观吴三桂的人生,其实他并不能称之为大臣。
吴三桂是明朝的武科进士出身,并不是通过文臣转武将的道路走上军旅之路的,而是从一开始,就直接是武将身份出身的。
在明朝存在的时候,他一直是一个武将。
在投靠了清朝之后,他的身份、角色也没有发生变化,一直以来也都是一个武将的身份。
最后顶多是因为战勋卓著被清朝封了王爵。
虽然他是一个汉人、地位也很高,但是我觉得他是不应该排到这个行列中的。
汉人文臣巅峰的张廷玉
清朝符合提问条件的人物有很多,接下来我们说几位大家比较熟悉的,这些人物主要有年羹尧、张廷玉、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
在以上这几位人物中,除了雍正时期的张廷玉之外,其他几人身份都是在文和武之间徘徊的。
而张廷玉虽然没有其他几个人那么知名,但是他在清朝的地位却非常高。
他曾经做过雍正皇帝时期的首席军机大臣,军机处是雍正皇帝时期设立的一个权力中枢、是清朝权力最为巨大的部门。
整个清朝除了皇帝之外,就属军机处的权力最为庞大。
作为首席军机大臣的张廷玉,身份自然是非同凡响的。
而且他还有一个地方是最为特别的。
他是清朝时期唯一一个在死后被供进太庙中的汉人大臣,这是其他权柄滔天的汉人大臣们无法享受到的荣耀。
虽然年羹尧、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在清朝历史中都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但是没能走到首席军机大臣位置的他们,论官职,是无法和张廷玉相比的。
当过总统、皇帝的袁世凯
在清朝所有的汉人大臣中,我觉得也就袁世凯比得上张廷玉。
袁世凯最开始是以武将身份出身的,原本在袁世凯的内心中,他一直想通过科举考试、通过文臣的道路走上自己的人生巅峰。
但是因为一直考不上秀才的原因,所以他开始走上了武将的道路,通过在朝鲜的一鸣惊人,从而获得了人生权力的巨大飞跃。
不过袁世凯虽然是从武将身份崛起的,但是在他走上了清朝的权力舞台后,他却并没有局限自己的身份,接下来他成功展开了自己的转型。
在清朝末期,他曾经担任过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重要的官职,从他就任的这几个官职来看,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由将变官的过渡。
在清朝灭亡之后,袁世凯就任为了民国大总统,开始执掌起了民国无上的权力,在他人生的晚年,他更是当过一段时间的皇帝。
这点在清朝所有大臣中,是无人能比的。
所以说清朝当官最大的汉人大臣既不是年羹尧、也不是曾国藩,在我看来一共有两个选择,如果完全局限在清朝时期,那就是当过首席军机大臣的张廷玉,如果能把范围扩大到民国时期,那就是当过民国大总统、当过皇帝的袁世凯。
-----
网友解答:
-----
清朝在鸦片战争前,汉人官员很少占据高位,当时仅有邓廷祯、林则徐为闽浙和两广总督。
鸦片战争后,特别是太平天国爆发,清朝曾经的王牌军八旗军和绿营军,已经不堪一击,清朝需要"汉人"新军阀来制衡,就出现了曾国藩的湘军及稍后李鸿章淮军等。
曾国藩最后是依靠洋人(列强)共同"会巢",扑灭了农民起义军。
曾国藩成为了清朝最大的汉官:军机大臣、六部尚书。
范公文澜在"中国近代史"写道:曾国藩是百年近代第一个大汉奸,"攘外安内",对帝国主义"抚夷",对农民起义军疯狂扑杀。
曾国藩也研究程朱理学,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充当了清廷鹰犬,疯狂镇压和屠杀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失败后,曾国藩不仅追杀太平将士,最后连随他征战的湘军中的许多农民兵,一部分遣返,一部分杀害,充分暴露了地主统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血腥高压的反动统治,对帝国主义列强又卑颜无耻。是近代"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主义老鼻祖,是蒋介石的心中的楷模。
曾国藩之后,淮军首领李鸿章接替了曾国藩,成为汉人最大洋务派首领,但实质也是媚外镇内的投降派丶汉奸。
曾国藩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中,血腥镇压了农民起义,对外实行妥协退让的政策,加速了中国走向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同时,也削弱了清政府的传统八旗军的武装力量,随着汉人新军阀的崭露头角,腐朽的清政府更加摇摇欲坠。一场更大规模的辛亥革命,就将在武昌新军中爆发了。
-----
网友解答:
-----
大清国位极人臣的汉臣,有吴三桂、张廷玉、袁世凯、李鸿章、曾国藩等等,要说谁的官职大,就看从哪方面看了。
伴君如伴虎,如果又能掌控实权,又能位极人臣、还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最后还能安全终老,那就是相当完美的人生了。
要论官职加实权,吴三桂无疑是第一,他是亲王级别,又手握重兵,云南全部、周边省份部分都在他的绝对掌控之下,从人事、行政、财税、军事都在他的控制下,能有这权力的,无论满汉臣子,唯他一人,并且这是皇权特许的。
袁世凯和李鸿章也掌控兵权,袁世凯一手创立了北洋新军,历任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直至满清灭亡前任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在兵权和职位上要逊色吴三桂一些。
李鸿章也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死后被追授太傅、一等肃毅侯,还成为唯一一个在北京城里建祠堂的汉官。他创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并建立了北洋水师,只可惜甲午一战灰飞烟灭。他在兵权和职位上要逊色吴三桂一些。
而论死后哀荣和位极人臣都比较圆满的,还是当属张廷玉,他是康熙心腹,担任军机大臣、大学士、管过户部吏部翰林院等等,死后配享太庙,整个清朝,也就张廷玉一个汉臣享受了这个待遇。
综合来说,吴三桂获得了作为臣子能拿到的最大权力和官职,张廷玉则获得了作为文臣最大的职位和待遇。其他人都要逊色一些。
-----
网友解答:
-----
清朝时期汉族大臣最大的官是谁?
他既不是曾经被封为一等公和抚远大将军的年羹尧,也不是曾节制南方四省、带领湘军一手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曾国藩。而是清朝初年迎清军入关、为清朝平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大汉奸吴三桂。
我们先来说所谓最大的官是什么意思?当然是地位最高,权力最大。而在这方面,吴三桂以绝对优势领先了清朝的所有汉族大臣。先说地位,吴三桂在投降清朝之后被清朝封为平西王。而且这个平西王还是既有军队也有地盘的实权藩王。
可以说,吴三桂在清初之际,是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吴三桂如果想再进一步,那么除了造反,他将别无选择。而中国的封建王朝中,亲王之爵凌驾于公、侯、伯、子、男等众多爵位之上。异姓王更是没有造反的大臣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地位了。因此,毋庸置疑的是,吴三桂在清朝所有汉族大臣中,以平西王的亲王爵位,位居地位最高的汉族大臣。
而说到权力,曾当中枢当过宰相的张廷玉;担任抚远大将军、统领数十万大军的年羹尧;一手创立湘军的曾国藩等人,权力比之吴三桂似乎并不弱。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无论是年羹尧、曾国藩还是其他曾掌握大权的汉族大臣,他们的权力来源都是清廷。
因此,虽然他们手握大权,虽然他们曾煊赫一时,但一旦清廷想收回权力,他们将一无所有。曾国藩、年羹尧等人的权力从来没有完全属于自己。因此,攻破南京之后,清廷可以公然反悔封王之诺,只给予曾国藩一等公之爵,湘军也从此被拆得四分五裂。
曾经统领数十万大军,为雍正平定西北的大将军年羹尧,更是由于雍正皇帝的一纸诏书,从此身死族灭。而拥有自己地盘和军队的吴三桂却不是如此,在吴三桂统领的云贵地区,他的军队和当地人民只知吴三桂而不知清廷。
因此,当康熙迫不及待地试图削藩之后,吴三桂一声令下,他的军队就立刻造反,吴三桂对于他的军队和地盘的统治力,远不是曾国藩和年羹尧可媲美。拥有自己的地盘儿、拥有完全忠于自己的军队、拥有藩王的爵位,吴三桂是名副其实的位极人臣。
当然,哪怕在汉人的王朝,如吴三桂这样的藩王也是中央政府最为忌惮的对象,更何况本就对汉人极为警惕的满清呢。因此,被削藩、面临兔死狗烹的局面,是吴三桂等汉人藩王必然的命运。而不甘心失去权势和地位的吴三桂,因此造反也将成为必然。
不同的是,由于年纪过大、眼光局限等诸多原因,虽然一手掀起波及全国的三藩之乱,但这场看了依然以吴三桂的失利而告终。吴三桂这个清朝时期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汉族大臣,也因此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
网友解答:
-----
尚可喜和吴三桂爵位最大,年羹尧也不错,曾国藩根本排不上号
官职最大的这个描述并不确切,准确地讲应该是看谁的爵位最大。
大家首先要分清楚“官职”和“爵位”的关系,官职≠爵位。在清代的官阶中,朝廷中的大学士就是正一品官员,正一品是最高的官阶了。而在地方,大学士领总督衔也是正一品。
在清代,能做到正一品的汉人官员还是非常多的,例如刘统勋和刘墉父子就都当过殿阁大学士,也都是一品大员,官阶已经到头了。
(刘墉)
但是在清代,贵族的品级是要比官员大得多。清代的王爵到伯爵都是“超品”,也就是说高于一品,子爵则是正一品。而作为“公候伯子男”中最低的“男爵”,其品级也是正二品,与六部尚书和地方总督平级。
众所周知,清朝是满人建立的征服王朝,王爵只有爱新觉罗宗室和蒙古贵族可以获得,而汉人最高只能封侯爵。
当然,清代也有一些汉人获得过公爵、王爵,不过这些人属于汉军八旗,是旗人,而在年羹尧之后,即便是汉军旗人也没再获得过公爵、王爵。
在清朝初年,共有五个汉人因功封王,分别是:
定南王孔有德,原封恭顺王
平南王尚可喜,原封智顺王
靖南王耿仲明,原封怀顺王
平西王吴三桂
义王孙可望
在这其中“平南王尚可喜”和“平西王吴三桂”都是亲王爵,爵位最高,其余三人都是郡王爵。如果论资排辈的话,尚可喜要比吴三桂还要厉害,尚可喜是汉人中第一个封亲王的人,他在顺治六年被晋封为亲王,而吴三桂则要等到康熙元年才被晋封亲王。
(吴三桂)
当然革命不分先后,摆资历其实也没多大用处,范文程早在努尔哈赤时代就跟着爱新觉罗家闯天下,最后不过只是一个“一等子爵”。所以论爵位,还是尚可喜和吴三桂的爵位最高。
除了以上这几个王爵以外,年羹尧的爵位也不低。作为汉军旗人,年羹尧凭借军功获封一等公,这是在和平时期,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
(年羹尧)
至于曾国藩,他虽然帮助清廷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有再造大清之功,但最后只被封了一个“一等侯爵”。
清代的爵位非常多,分得非常细,其中光侯爵就有四等,分别是:
一等侯兼一云骑尉
一等侯
二等侯
三等侯
可以看到,曾国藩虽然获封“一等候”,但这也只能在侯爵中排第二,年俸不过610两,而吴三桂和尚可喜的亲王年俸是1万两,禄米1万斛。除此以外,亲王世子也是单独拿工资的,亲王世子的年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相比之下可以看出,曾国藩的爵位确实算不上什么,不过在雍正朝以后,侯爵已经是汉人当中顶天的爵位了。
(曾国藩)
不过虽然曾国藩的爵位不高,但他的结局却是最好的,两字:善终。而其他的那几个人,不是被灭族,就是被抄家,稍微好点的也是降爵,都没有逃脱兔死狗烹的下场。
-----
网友解答:
-----
在清朝,汉族大臣中最大的官既不是国舅抚远大将军年爵爷(公爵,叫公爷有些别扭,福垊就模仿韦小宝的叫法)年羹尧,也不是荡平太平天国本该封为王爷却降成侯爷的曾文正曾国藩,更不是兵马最多、势力最强而且称帝建国的曾经的平西王吴三桂!
不少人当即质疑:什么?竟然不是不吴三桂!而且还更不是!
清朝的
蒙、汉、满
异姓王很多,但清朝的汉族异姓王只有七位。其中死后追封多罗郡王有的一位,他叫黄芳度。生前被封王的有六位,他们都是和硕亲王,而且还是铁帽子王,有的甚至可以说是金帽子王。此六王分别有三顺王(也叫三南王):恭顺王(后改为定南王)孔有德,智顺王(平南王)尚可喜,怀顺王(靖南王)耿仲明;义王孙可望;平西王吴三桂;忠勇和硕亲王张勋。张勋封王主要是实现了溥仪的皇帝梦——复辟!
这里有个小故事。话说张勋被封为亲王后,其夫人曹氏不喜反怒曰:“民国厚待你,你却负民国,你就是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孩子老婆以及后代考虑考虑啊!今天封你忠勇和硕亲王,明朝怕是要做平肩王!”张勋问道:“我听说过一字并肩王,平肩王啥意思?”曹氏冷笑说:“脑袋丢了,脖子不就跟肩膀平了吗?这不是平肩王吗?”张勋大怒:“卧曹!”咱们继续分析这几个王。
张勋这个亲王福垊不知道能不能世袭罔替,但其他五位都能世袭罔替。尽管自称是孔子的后代孔有德绝后了,不能证明。吴三桂造反被灭族,不能证明。但耿仲明王位就传给了儿子耿继茂,耿继茂就传给了儿子耿精忠;孙可望死后传子孙征淇,孙征淇薨逝后传其弟孙征淳(降为公爵)。福垊认为清朝三藩属于金帽子王(至少是银帽子王),因为他们可以世袭还有封地,而满人和硕亲王的铁帽子王只能世袭罔替而没有封地。孙可望属于铁帽子王,到了其次子袭爵时降为公爵。如果三藩当时主动归附,估计他们的后代都是孙可望后代的结局,那铁帽子王变成普通亲王,然后爵位一代不如一代!
大家了解了汉族异姓王后,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汉族大臣最大的官员不是吴三桂?
福垊一句话就可以回答,三藩都是金帽子王,凭什么吴三桂是最大的官?难道兵马多,地盘大就是理由吗?再说了,我们说的是最大的官又不是最大的爵位啊!前面所说的是亲王、郡王、公、侯等等这些都是爵位,不是职位。您再金帽子王,也不过是一方诸侯,您能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权力大?您能有他的官职高?
有人就说了,小编,清朝没有丞相!可后期有啊,那个总理内阁大臣就是(相当于)丞相啊!
聪明的您一定知道了答案了吧!没错,他就是
北漂的河南人
——
清朝
最后一位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袁世凯不仅是汉族大臣最大的官,而且其权力超过了摄政王超过了太后超过了皇帝!尽管吴三桂和袁世凯都因为称帝而失败,但袁世凯却把清朝给灭了,而清朝却把吴三桂(的后人)给灭了。无论从哪方面而言,清朝最大的官是袁世凯而不是吴三桂。对此您怎么看?还请评论区内指教,非常感谢。
-----
网友解答:
-----
年羹尧,官至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如果从职务大小来说,年羹尧有大将军衔,统领兵马,曾国藩有大学士之衔,位列宰相,加上两者都是封疆大吏,不好排位高低;如果从爵位上来说,年羹尧是一等公,曾国藩是一等侯,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爵位顺序排列,年羹尧好像更大一些,并且年羹尧还有个隐藏身份,是雍正皇帝的大舅哥,从这一点上说,年羹尧在朝堂的地位会更高一点。
但是除了年羹尧和曾国藩,还有几位不得不提。
首先就是在清初被加封的四位汉族异姓王爷,他们是定南王孔有德、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仲明和平南王尚可喜(还有一位义王孙可望,因为被封三年之后就被除掉了,可以忽略不计)。这四位中除了定南王孔有德在桂林被李定国打败后自尽,其余三位或其子孙都参与在康熙年间的“三藩之乱”。这几位不仅身份高贵,并且是佣兵一方的藩王,掌管地方政治、兵马、钱粮、税赋,并且皇帝亲封的王爷级别,论官位、论权力,论实力,这几位都要强于年羹尧和曾国藩。
还有一位就是张廷玉了。张廷玉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更重要的是,雍正下旨让张廷玉死后可以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这份地位和荣誉可以说是整个清朝的汉族大臣里面最高的了,也是年羹尧和曾国藩所不能比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