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中,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到底是一位明君还是逆子?如何评价朱棣?
明朝历史中,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到底是一位明君还是逆子?如何评价朱棣?
-----
网友解答:
-----
对于明太祖来说,其四子朱棣,也就是日后的明成祖,肯定是一个“逆子”。
不仅仅是因为靖难之役明成祖逼死了建文帝,更重要的是明成祖掌权后否定了明太祖一直想推行的守成改制。
洪武初期创立了一种君王专制,驭下唯猛,对各方面加强监管,极大遏制社会活力的保守主义体制。即现代历史爱好者们所谓的洪武体制。而这种体制所存在的合理性是在洪武前期四海未靖的情况之下,也就是说当时需要一种标准的战时体制。而当残元已破,天下大定之后,这种体制就立刻成了大明朝的累赘。
《江山纪》明太祖、建文帝祖孙二人。(后面整理御书案的是剧务大姐。
深知马上可取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的明太祖在晚年对这一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洪武二十年焚毁锦衣卫刑具、终止锦衣卫司法权。《明史•刑法志》记载:
“先是,天下官民有犯者,俱命属法司。其有重罪逮至京者,或令收系锦衣卫,审其情辞,用事者因而非法凌虐。上闻之,怒曰:'鞫者,法司事也。凡负重罪来者,或令锦衣审之,欲先付其清耳,岂令其煆炼耶?而乃非法如是! '命取其刑具,悉焚之,以所系囚送刑部审理。”
明太祖这番公开表态,绝非政治表演。因为终洪武建文两朝,诏狱不复再设。而洪武二十八年版《皇明祖训》中又再次强调:
“特令法外加刑,意在使人知所惊惧,不敢轻易犯法。然此特权时处宜,顿挫奸顽,非守成之君所用常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止守律与大诰,并不许用黥刺、腓、劓、阉割之刑。云何?盖嗣君宫内生长,人情善恶未能周知。恐一时所施不当,误伤善良。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这种以暴制暴的方法显示了从事刑律上的改革旧制的决心。而曾经血雨腥风的洪武朝也由此转入了一种宽松的政治气氛。旋即,明太祖复大批起用儒生,改变之前朝廷重武轻文,勋贵当道的局面。日后建文诸臣如齐泰、黄子澄、练子宁、茹瑺等一批新晋官员,皆为洪武末期受任。而明太祖对待对臣民谏言,也能做到认真倾听和理解。
明孝陵
明太祖对治国策略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其本意是希望继位的孙儿建文皇帝能够完成将大明天下带向守成的转变,以实现其终生所追求的理想,一个能使百姓感受到“生生之乐”的新时代。 然而这一切努力都在靖难之役的战火中化为灰烬。
明成祖夺位后以建文帝改革激进为理由将由明太祖发起,建文帝执行的守成改革彻底否定。不仅恢复了以锦衣卫诏狱为代表的苛政,而且变本加厉了全面恢复了洪武前期的威权主义。并将其视为“祖宗家法”,令后世大明君臣只好能不断地为这套体制和稀泥,直到最后的大明江山随风而去。
《江山纪》明成祖永乐大帝
-----
网友解答:
-----
首先这是一个“国”、一个“家”两个概念明君和逆子并不冲突。
其次朱棣统治下的明朝来到了鼎盛阶段,他是明君是没有什么可质疑的。
我们重点讨论的就是朱棣到底算不算是逆子。
逆子是指忤逆不孝的儿子。
朱棣从洪武九年就藩北平开始,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等,很好的完成了父亲交给他的任务,在这期间也一直没有不和制度的行为。
朱元璋晚年猜疑心理极重,对开国功臣进行了大规模清洗。但是从始至终对燕王朱棣都很信任,这一方面原因是虎毒不食子,另一方面也验证了朱元璋对他的信任。
从这两个角度来说,燕王朱棣并不能算是逆子。
至于后来朱棣造反,虽然有他自身的主观因素,但是更多的还是因为建文帝残酷的削藩政策造成的(并不是说削藩不应该,而是说他削藩政策过于激进,有待商榷。)。
-----
网友解答:
-----
朱棣(di)我认为是一个明君并非逆子,因为他造反是因为活命,每个人都有对幸福生活的渴望,突然有一天大侄子当了皇帝要把自己的家给抄了,你说这叔叔能不上火?我看着都上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