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女性多久洗一次澡?为什么?
古代的女性多久洗一次澡?为什么?
-----
网友解答:
-----
古代女人多久洗一次澡?会不会有很大的体味儿?这是一个很有味道的问题。
古代和现代一样,有爱洗澡的,同样就有不爱洗澡的,和男女没有关系,洗澡的次数的多少,与这个女人的经济水平、所处环境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首先来说经济水平,如果是类似于皇后、贵妃这样的身份,那么洗澡时很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皇帝也不愿意晚上侍寝的嫔妃身上都能搓出来泥丸儿吧。
像在古代的皇宫里,关于洗澡的设施就不少,不仅能够洗澡,还能泡温泉,比如杨贵妃的华清池,没事泡泡温泉,还整出个贵妃出浴,把唐明皇迷的不要不要的。
还有汉朝时的赵飞燕姐妹,每次汉成帝来看她们,两个人都在太液池里泡着,为啥?因为汉成帝爱看。
像杨贵妃、赵飞燕这种洗澡,已经不是简单地清洁身体了,而是已经玩出花儿了,你能说这种古代的女人很久才洗一次吗?如果真那样,皇帝早就跑的远远的了。
包括那些官太太、贵妇人都一样,虽然比不上皇宫里的女人,但是在自我清洁身体上,古代有经济条件的人还是很注重的,毕竟早在周朝,就知道沐浴的重要性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谁不爱干净呢?
不过,对于那些普通老百姓,或者说那些穷苦人家的女性,这洗澡就有点奢侈了,古代没有暖气房、也没有热水器之类的东西,夏天洗澡还好些,一般都是
“老树当衣架,江河作浴盆”
,来一个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但是到了天冷就没法了,想洗澡,就要需要大量的柴禾来烧热水,古代没有自来水,不光是水从哪里来是个问题,还有烧水的柴禾,这些对于穷苦人家的女性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也就会出现长时间不洗澡的情况。
别说古代,就是近现代,这种冬天几个月不怎么洗澡的情况在农村还存在,家里洗澡冷,去澡堂又不舍得,干脆攒到开春儿再洗吧。
其次就是所处的环境,我国广阔的疆域,决定了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区域,比如现代的宁夏部分地区,仍旧较为缺水,而各种技术落后的古代,干旱地区更多。
在这些干旱地区,别说洗澡,就是日常生活用的饮用水,都极度匮乏,基本都是靠着下雨积攒一些水,来维持正常的生活,这种情况之下,洗澡的频率肯定是非常感人。
清朝时期,有个伺候孝庄太后的奇女子,叫做苏麻喇姑,这个女人还曾照顾康熙长大,据说,她每年只洗一次澡,并且在洗澡的时候,只是拿毛巾把身体简单擦一擦就行了,洗完之后,还要把洗澡水喝掉。
是不是很奇葩?据她所讲,是之前在蒙古草原上因为极度缺水,养成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认为这水,无论如何都不能浪费,洗澡就是浪费水资源的重度表现,以至于到了中原之后,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
孝庄太后对苏麻喇姑的奇葩行为很无奈,多次劝说她仍旧如此,时间长了,也就随她去了。
当然,如果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人们还是对洗澡这种事情比较喜欢的,比如在先秦的时候,人们就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洗澡的传统,而到了汉代,朝廷更是颁布明文规定,要求每五天放假一天,为的就是让大家好好的洗个澡。
汉律,五日一赐休,得以归休沐出————《海录碎事》
不仅如此,古代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叫做“男女夙兴,沐浴衣服”,什么意思呢?是说这夫妻啊,在做了一夜游戏后,早晨起来洗个澡,换换衣服,把“劳作”一夜的汗味给去除掉。
你看,古代的女人几乎和现代人一样,对于洗澡清洁的渴求,从古至今都没有变化,只不过会受到环境的限制而已。
最后再说说体味儿的问题。
有条件能够洗澡的,自然也就不存在这方面的担忧,而没有条件的,长时间不洗澡,难免会有各种遮盖不住的体味儿,据说康熙皇帝有个宫女,在夏天晚上给康熙扇扇子,身上的体味硬是将康熙给熏醒了,以至于康熙不得不将下令让宫女站在宫外用绳子牵着扇子给自己扇风。
同样,没有条件的普通人家女子,长时间的不洗澡,再加上整日劳作,身上各种味道混杂交织在一起,足以形成“人未到,味儿先至”的场面,如果碰到天儿热,用郭德纲那句话叫做“胳肢窝儿都是小茴香味儿的”。
谁不爱干净?谁不喜欢身上香喷喷儿的?只不过,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让古代的女人们,不得不将清洁身体这个最基本的诉求都省略掉,不是不想,实在是不允许啊。
-----
网友解答:
-----
古代民间女子一般2-3个月洗1次澡。有一部分是去河里露天洗,每次都提心吊胆,因为男女不分区。其实,不是古人不爱洗澡,有2个原因,实在难以启齿。赵飞燕洗澡有很多花样,结果皇帝的一句话,让她郁闷很久。
“洗澡”的最早记录
古代最早关于洗澡的记载,出现在甲骨文中。
甲骨文里就有“
洗
”和“
沐
”的字眼。
此后,
《礼记》
中对洗澡的
频率、作用、注意事项
都进行了规定。
比如说,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
《礼记·内则》:
“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
”
比如,头上有
疮,
就要洗头发;身上有疮疡,就要洗澡。
《礼记·檀弓》:“
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
除此以外,
《礼记》还特别指出,
洗上半身的浴巾和洗下半身的浴巾分开,而且要求
男女必须分室洗浴。
《礼记·内则》:“
外内不共井,不共福浴。
”
换言之,曾经有过男女一起沐浴的传统。
以上文献记载都可以表明,古人对于洗澡,最开始是随意的,等到后来,才慢慢有了规矩。
作为礼仪的“洗澡”
在古代,洗澡不仅是一种个人卫生的清洁,更是一种礼仪和社会功德。
面见上位者、进入圣地,都必须沐浴更衣,以表示尊重。
因此,到了汉朝时候,古代官员有了专门的洗澡假——每个月有5天的放假时间,专门让官员去洗澡。
“
五日以假洗沐,亦曰休沐。
”(来自《汉宫仪》)
这也是最早“
休沐”
的来源。
在《说文解字》里,对“洗”“沐”“浴”都做了解释。
沐,就是要
洗头发
;浴就是要
洗身体
;洗就是
洗脚
;澡就是
洗手
。
“沐,擢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
《说文解字》
)
由此可知,洗澡,在古代绝对是个大工程,否则绝不可能给官员放5天假去洗澡,也不可能做出这么详细的规定。
当然了,汉朝
为官做宰的基本都是男性同胞,关于洗澡的记录也多是男子。
那么古代女性的洗澡频率是怎样的呢?
古代女子洗澡,远没有男子方便。
她们洗澡的频率会严重受到地位、个人习惯、生活地区等的影响。
地位高的贵族
在古代,地位高的女人,通常具备洗澡的条件,
一般洗澡频率2到3天一次。
这类人主要是贵族女子,尤其是后宫妃嫔。
她们洗澡是为了清洁,更是为了吸引皇帝,她们把洗澡玩出了各种花样。
赵飞燕
《飞燕外传》
中记载,汉称帝每次来看赵飞燕姐妹时,她们几乎都泡在太液池里,上演鲜活美人图。而且,这太液池里还放有西域香料,令人神往,汉称帝止不住夸赞。
“后浴五蕴七香汤,踞通香沉水坐,燎降神百蕴香。婕妤浴豆蔻汤,傅露华百英粉。帝尝私语樊嫕曰:‘后虽有异香,不若婕妤体自香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赵飞燕为了让身上留下香气,费尽心思地把香料放进洗澡水里,然后自己泡在里面。
结果,皇帝说了一句话,就让赵飞燕很崩溃。
“异香不若体自香”
——你身上的香味,再怎么弄,都比不上妹妹赵合德的体香。
这话,换任何一个女子,估计都忍不了吧。
杨贵妃
和赵家姐妹媲美的,还有唐朝的
杨贵妃
。
唐玄宗后期,他基本不问国事,平时就和杨贵妃在宫里
玩乐、泡澡
,一到每天冬天10月份,他就带着杨贵妃去骊山华清宫度假,直到第2年的4月份才会回来。
这期间,他们尽情享受
专供两人
的
温泉浴池
。
当然,也有地位高的女人,洗澡只是因为自己爱干净,比如清朝太后慈禧。
慈禧
根据《宫女谈往录》记载,慈禧基本上
2-3天就要洗澡1次
,并且每次都要
几十个
伺候,借助
一把特质的椅子
,上半身和下半身分开洗,耗费
几百条毛巾
。
关于椅子的样式,《宫女谈往录》中也有记载,制作非常繁杂,而且还能向左或者向右旋转。
“椅子
一尺
来高,
四条腿
很粗壮,共有
八条小龙
附在腿子上,每条腿两条龙,一条龙向下爬,一条龙向上爬。
椅子背是活动的,椅背上两面都有插榫,能拿下来,又能向左或向右转。把椅子背放入插榫里,开关一扣紧,就很牢靠了。
椅子很宽,但不长,为了老太后坐着安全,两边站人又方便,这是专为给老太后擦澡而设计制作的。
椅子下面还有个横托板,是用来踩脚用的。”
用上这个椅子,慈禧可以全程不用动,就让宫女帮自己完成洗澡这件事。
可见,在享受方面,我们还是比不过古人的。
普通民间女子
在古代,洗澡几乎是贵族的特权。
有钱有权的女人,可以随心所欲按照喜好洗澡,但是对于普通的民间女子来说,她们2-3个月都不一定能有机会洗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第一,洗澡的成本太高,一般人家没条件。
宋朝以前,公共浴池尚未出现,普通人家的女子要想洗澡,基本都是用
浴桶
。
放在现在,浴桶算不上什么稀罕玩意,但是在古代,大部分人家都
挣扎在温饱线
上,浴桶属于轻奢品,一般家庭很少见到。
除了浴桶,热水也是一个大问题。
古代没有自来水、没有煤气,如果想要美美地洗上一桶热水澡,至少
从河边挑水
往返几十次,还要
去山上砍柴
。
万一住在
北方缺水
的地方,喝水都成问题,更不用说洗澡了。
到了宋朝之后,
公共浴池
出现,洗澡的困难情况略有改善。
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有了“
浴室院
”、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还有了“
香水行
”。
一向不爱洗澡的
王安石
,也被朋友按到了浴室,要求1-2个月洗一次。
《石林燕语》:“王荆公性不善缘饰,经岁不洗沐,衣服虽敝,亦不浣濯。与吴仲卿同为群牧判官, 时韩持国在馆中,三数人尤厚善,因相约每一两月,即相率洗沐定力院,”
据说,王安石不爱洗澡到了什么程度呢?头上都长了虱子了。
而大文学家苏轼,也在《如梦令》中感叹自己去公共浴室搓背的经历: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公共浴室的出现,方便了文人,
也方便了想要洗澡的民间女子
。
只不过,这样的浴室,只出现在了大城市,能够受惠的也只有住在城里的女子。
当然了,也有少量胆大的女子,直接跑到河里去洗澡,这样就省下了浴盆、水和柴火。
明朝《永乐大典》中,就明确记载了这样的状况,即:
“万里长江作浴盆。”
但是,
去河里洗澡的女子,毕竟是少数
。
在贞洁观念盛行的古代,河中沐浴
若是被男子发现
了,恐怕就没法见人了。
与其冒着这个风险,倒不如干脆不洗。
这也是古代女子不经常洗澡,最难以启齿的原因。
第二,洗澡容易要命。
古代的保暖措施,远没有现在发达,娇弱女子洗澡,很容易感染风寒。
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冬天洗澡都容易感冒,更何况古代的医疗条件很不好,看诊吃药的价格,对于普通人家来说非常昂贵。
古代有很多人,因为洗澡感染风寒,一病不起,甚至一命呜呼。
在这种状况下,为了生命安全,古代女子也不会太频繁洗澡。
她们最多随便擦一擦,遮掩一下体味也就可以了。
毕竟,香和臭都是对比出来的,大家洗澡频率相当,味道也不会差太远。
当然,苏麻拉姑作为孝庄的侍女,也是有洗澡条件的。
她不洗澡,主要是因为民族习惯。
苏麻拉姑是蒙古人,而蒙古人一生只洗3次澡——
出生、结婚、下葬
。
跟着孝庄进了北京后,生活条件改善,她才开始奢侈地一年洗一次。
野史记载,苏麻拉姑每年只在除夕洗一次澡,而且,因为感觉浪费水,她每次都会把洗澡水全喝掉。
当然,也有人单纯不爱洗澡。
比如说东晋的晋元帝,特别不爱洗澡,连续几个月都不洗,最后因为脑袋臭得不行,才勉强洗了洗头发。
白居易也特别不爱洗澡,好不容易洗一次,还特别哀怨地写了一首诗:
“经年不洗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
这首诗的意思,大概是在吐槽,洗个澡都把自己洗瘦了。
其实,别说我们古人了,欧洲中世纪更过分,她们以不洗澡为荣。
在中世纪的欧洲,医生们普遍认为,
洗澡会降低免疫力
,于是号召大家用干毛巾擦脸,连洗头都要万分谨慎。
伊丽莎白
算得上欧洲洗澡最勤快的女子了,因为她1个月就洗一次澡。
总体来说
,对于有钱有权的女人来说,她们洗澡的频率完全随心所欲,玩出各种花样也无所谓;而对于普通人家的女子来说,要想洗澡,基本只能是逢年过节、出生结婚的大日。
如果幸运地住在有公共浴室的城市,民间女子也能2-3个月洗1次澡。
至于体味问题
——古代谈婚论嫁,不是要求门当户对吗?
如果经济条件差不多,洗澡频率估计也差不多,体味程度也大体相当。
既然大家都一样,那就无所谓难闻不难闻的问题了吧。
你说呢?欢迎留言。
-----
网友解答:
-----
这是一个有味道的话题。首先上结论,古代女性洗澡的次数和频率与她所属的阶级关系很大,而不同的人身上的体味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算一个月不洗澡,身上的体味儿也有限,然而有的人就算天天洗澡,身上的那种汗臭和狐臭味是掩盖不了的。
古代对女性的压迫一向很严重,不过很多人担心的说士大夫压迫女性,不允许女性独立洗澡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发生,为什么这么说也不是没有理由,第一,虽然古代士大夫比较的变态。但对于洗澡这块儿,古代的士大夫们还没变态到这种地步,一般情况下也是允许女士自由洗澡的,不太可能会跳出来说洗澡是不贞洁的...
第二,古代士大夫他和女性也是要有一些亲密接触的,比如说繁衍生息之类,他要是跳出来说洗澡是不贞洁的,那以后也就受不了——毕竟要是一个浑身能够搓泥丸玩的、并且浑身还散发出恶臭的抠脚女性躺在自己身边,很难讲这个士大夫会说自己很有面子。
第三,给自己清洁这件事情在中国古代尚属于一种比较正常的事情,不管说士大夫所推为至宝的那些个圣人典籍中怎么编排女性,但就洗澡这块,世人也不得不承认,没有哪个神仙,是没有哪个圣贤会说不允许别人洗澡是为别人好的。毕竟早在周朝的时候就知道洗澡(洗头)的重要性了——《周公诫子》里面一沐三握发,一饭吐哺,犹恐先天下之士...连周公这样的圣贤人物都晓得洗头和洗澡,你说不洗澡是正确的,谁信你啊?
不过有一点倒是真的,那就是不同的阶级人物对于洗澡的态度确实不太一样。对于处在下层阶级的贫苦百姓来讲,洗澡这事儿还可以洗,但是呢,频率不要太多,因为烧水是需要木材的,木材是比较耗钱的。对于穷人来说,柴火这东西,是可以去卖钱的,你要是洗澡频率太多,多少会被骂一声败家娘们?而士大夫们就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了,毕竟他们是那些剥削者,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也就罢了,他们的夫人们也可以尽情的挥霍贫苦百姓所重视的财富——柴火。
而只要士大夫的老婆、女儿们想要洗澡,那一定是可以洗澡的。经常去洗澡的他们的手段也和普通人不太一样,他们既然是豪奢阶级,手段自然非同凡响——用鲜奶、人乳以及鲜花蜂蜜充做洗澡水都是常规操作,比较会玩的人甚至会找一些动物的鲜血进行滋补美颜。
虽然说口味比较重,但这也是一种富豪士大夫夫人女儿阶级才能享受的。但是呢,这个具体的洗澡作用是为了清洁,像这些士大夫夫人的玩法,其实就背离了洗澡的初衷,不过人家也确实不在乎,毕竟天天十指不沾阳春水,再脏也脏不到哪去,体味十分有限。
不过人家可能确实不在乎这些,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在古代有一些人,因为狐臭的问题所以体味非常重,如果生在士大夫富豪之家那还好一点,就怕生在贫苦之家,那可真是可怕至极,大概率就会因为体味而嫁不出去了。并且其实底层的民众由于经常劳动,使得身体的出汗非常大,如果不及时加以清洁的话,各种脏的物质经常会堵塞毛孔,久而久之皮肤粗糙、毛孔粗大,在风吹日晒的日常劳动中,少女终究会成为村妇一样的人物。
但是世界上确实存在这么一种人,那就是天生不容易有体味,甚至天生体味就很好闻的这种人,虽然听上去很变态,但实际上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古代有些女子确实拥有一些比较超凡脱俗的体味,中体味不但不能给她带来灾祸,反而会给她的前途带来光明,对于这种人洗不洗澡其实都无所谓了。
-----
网友解答:
-----
如果单看影视剧或者小说,可能会误认为古代女性天天洗澡,但真正了解古代女性洗澡有多难后,我们就绝对不会那么想了。
01什么叫洗澡?
那要想说清楚古代女性多久洗一次澡,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叫洗澡?有人可能说了,洗澡就是用水清洁身体,这个小孩儿都知道。
但是,古人所说的洗澡,和我们今天理解的洗澡实际上是两回事,如果放在古代,我们今天的洗澡,应该叫“沐浴”,这在《说文解字》中有明确记载:
“沐,擢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
“沐”的意思是洗头发;“浴”的意思是洗身体;“洗”的意思是洗脚;“澡”的意思是洗手。所以说,在古代洗澡的准确说法应该叫“沐浴”。
而“洗澡”在古代指的是洗脚和洗手,这就和我们今天饭前便后洗手,睡前洗脚是一个概念,所以根据题主的问题,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古代女性“沐浴”的问题。
02洗澡的演变过程
那解决了什么叫洗澡的问题之后,我们再说一下洗澡的演变过程,由于古代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关于古代女性洗澡的记载很少。
那我们就先分析一下,男性洗澡的演变过程,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也可以从中推断出女性的洗澡情况,毕竟女性比男性更爱干净,洗澡的频率只能多不会少。
那对于洗澡也就是沐浴这个问题,以我们今天的理解,只不过是一个搞个人卫生的过程,似乎没有什么可说的,但在古代,这却是一件很庄重严肃的事情。
比如,远在西周之时,洗澡就已经深入到周礼之中,当时的礼法规定,西周的官员、诸侯在朝见天子,或者祭祀之时,必须要先虔诚的“沐浴净身”,否则就是大不敬。
根据《礼记》中记载,当时的子女,要三天给父母烧水洗一次头发,五天给父母烧水洗一下身体,谁不遵守那他就是不孝。
时间来到汉朝后,汉朝官方规定,每五天给官员放一天假,这一天假不是让官员闲玩或者休息的,而是沐浴假,也就是给官员洗澡的假,这在《汉官仪》中有明确记载:
“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
话说这种假,现在要是还有,那该多好啊!不过古时候之所以要放假,主要还是因为洗澡太麻烦了,没有今天的淋浴,只能烧水泡澡,所以浪费时间。
那时间来到唐朝以后,随着经济的越来越发达,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澡堂子,当然了那时候的澡堂子主要是给男人准备的,我们并没有见到,关于女性澡堂子的记载。
03古代著名女性的洗澡情况
洗澡对于古代女性来讲,毕竟是一个比较隐私的话题,所以我们只能知道,几位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洗澡情况,下面我们就挑几个有代表性的来说一下。
首先,我们说一下唐朝时的杨贵妃,当时她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唐玄宗特意给她修建了华清池,专供她洗澡使用,据说杨贵妃每天要洗三次澡。
而关于杨贵妃为什么一天洗三次澡的问题,历来有好事者专门研究,有说她有洁癖的,也有说是为了跟安禄山偷情的,反正说法不一,但又都很难站得住脚。
其次,我们说一下慈禧,关于慈禧洗澡的情况,记载可就多了,根据不同的史料记载,基本可以还原慈禧的洗澡过程,总体上说慈禧洗澡是非常讲究的。
慈禧大概每隔两三天洗一次澡,每次洗澡时,她要坐在特制的椅子上,然后由四名宫女服侍,四名宫女按照分工,各自负责不同的部位,这是绝对不能乱的。
宫女首先要把干净的毛巾放入水中浸泡,待毛巾彻底湿润后,再拿出来拧干,然后给慈禧擦拭,慈禧的要求是,毛巾擦拭一次后,必须扔掉,所以每个部位的清洗,都需要浪费多条毛巾。
据记载,慈禧洗一次澡,需要的毛巾数量多达百条以上,并且她洗澡时坐的椅子,也是镶金的椅子,可以说奢华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最后,我们说一下清朝灭亡后,在被撵出紫禁城前,那些妃子们最后的疯狂,据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晚年回忆说,虽然那时候清朝已经灭亡了,但那些妃子们依旧非常讲究排场。
妃子们在洗澡时,坐在浴桶里之后,就全由宫女们伺候,无论宫女们累成什么样,妃子们都一动不动,就是要享受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可以说,清朝的灭亡原因很多,但通过洗澡这件小事,一样能看出,清朝已经腐朽到骨子里了,灭亡只是早晚的事。
04古代普通女性的洗澡频率
我们刚说了古代皇家女性洗澡的情况,但她们的洗澡情况,并不能代表古代女性,除了古代皇家以及达官显贵家的女性外,更多的是普通百姓家的女性,她们洗澡时是没人伺候的,更没有那么好的条件。
所以普通人家的女性,在洗澡这个问题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体来讲她们洗澡的频率并不高,因为洗澡的成本太大了。
比如,在一些干旱地区,吃水都成问题,怎么可能把那么珍贵的水用来洗澡呢?所以那些干旱地区的女性,有时候一年能洗一次澡就不错了,当然了,这并不妨碍她们定期擦拭身体。
在这里我们以苏麻喇姑为例,据说她一年只洗一次澡,并且在洗完澡后,还会把洗澡水喝了,原因就是她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因为她生活在蒙古区域,那里水源不充足,自然很少洗澡。
再比如,冬天的时候,普通人家的女性,基本上是不会洗澡的,因为在古代,取暖用的柴火,往往都不够,自然没有那么多柴火用来烧水洗澡。
并且在冬天时,普通人家的房间是很冷的,她们更不会洗澡,因为很容易在洗澡后被冻到,如果生病了,古代的医疗水平又不发达,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后果。
不过到了夏天,天气变得暖和了,如果水源充足的话,自然会经常洗澡,毕竟古人也知道讲卫生的重要性,再说了洗澡有多么舒服,谁洗谁知道。
那有人可能会说了,刚刚我们说到洗澡演变过程时曾说过,按照礼法规定,至少五天就洗一次澡啊!那我要说了,在古代有一句话叫“礼不下庶人”。
也就是说,礼法并不用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普通人根本不用像达官显贵那么讲究,那些关于洗澡的规定,自然也不会约束普通人。
05小结
古代女性的洗澡频率,主要受到条件限制,如果条件允许,她们自然跟今天的我们一样,甚至可以做到每天都洗澡,但如果条件不允许,那就只能长时间忍受不洗澡的痛苦了。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其实要分很多方面来讲,涉及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季节。
就拿今天来说,南方人喜欢淋浴,北方人喜欢泡澡,泡澡的次数肯定不可能高于淋浴的。
城市里的人洗澡比较方便,偏远山区或者干旱缺少水源的地方洗澡就比较麻烦,所以偏远地方的人肯定没有城市人洗澡频
繁。
古代浩大的洗澡工程
有人说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提倡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
这句话出现在先秦时期的《仪礼。聘礼》中,明文规定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可是我们都知道,能够留在史书中的记载的这些小事,不是升斗小民的日常生活,而是那些贵族们的生活。
到了汉代时期,有了修沐这一说,而其实就是指汉朝的官员们在上了5天班之后,还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头洗澡,也就是说在当时沐浴是一件比较庄重,也是一件比较高大上的事情。
按照古人的传统来看,在先秦之前以及汉朝时期,可能古代的贵族女性一般都是选择5天洗一次澡,由于没有淋浴,一般都是大木桶撒点花,再放入一些淘米水,香料,由下人伺候沐浴,所以比较排场。
古人洗澡是一个规矩非常多的事情。在礼记中就有记载:
「浴用二巾,上缔下綌出杅,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巾晞身,乃屦,进饮。」
洗澡有多麻烦
所谓规矩非常繁琐,要先准备好两条毛巾,细的擦上身,比较粗的则擦下身,出浴后要站在草席上用热水冲洗一遍,再穿上衣服和鞋子,然后喝点东西,暖胃。
再说当时根本就没有自来水,要由下人去担着桶去水井里打水,如果水井离得比较远,那就更费工夫了,当时也没有热水器,还需要用大量的柴火把水加热。
中国古代从宋朝开始,大量缺乏木炭,煤炭价格更高。
再加上如果是冬天的话,洗完澡之后,根本就没有吹风机这种东西,也没有空调暖气,如果没有足够的烤火措施,洗完澡就就是受罪。
所以别说洗澡,就算是洗头发,在古代即便是一个贵族家庭也要很多吓人,忙前忙后跑来跑去。
所以洗澡也不是一般人家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家庭条件次一点的,也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洗澡概率较低,穷人能不洗就不洗
所以古人的卫生观念比较差,因为洗澡比较麻烦,不仅是穷人能省就省,甚至连有一些贵族皇帝,一月不洗澡也是常事。
东晋时期的晋元帝,就曾在新春之后,数个月不洗澡,原因是洗澡太累了,直到脑袋实在丑臭的不行了,才洗了一头头发。
因此可以从大概率上看,古人洗澡的频率是远低于今天的,而且普通人家,可能卫生观念比较差,加上家境没有贵族家庭那么好,所以洗澡往往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一般贵族女性如果比较爱卫生的话,可能会选择三天一洗头,5天一洗澡。
夏日另当别论
如果是夏天的话,由于水可以放在院子里在烈日暴晒,到了晚上倒入木桶中,可以达到洗澡清爽的目的。
这种极为节约成本的洗澡方式,对于古代的普通人来说,也许是他们夏日频繁洗澡的一个理由,同时也因为夏天比较炎热,这种办法也可以起到解暑的目的。
当然如果是生活在河边的人,也许直接下河游泳就算作洗澡了,所以夏天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应该都是可以频繁洗澡的,当然这种洗澡只是用水过滤一下而已。
就像淋浴这种洗浴方式,在北方人的心中,根本就不算洗澡。
即便到了古代的清朝时期,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中的伺候夫人小姐的丫鬟们,他们本身就代表着贾府的形象,肯定是和普通家庭不一样的的女性,但即便如此,他们的洗头次数也只是一月一次而已。
所以我们更可以推测当时的普通平民百姓家中的女子,会多久洗一次头发呢?更别说洗澡了……
至于会不会有很大的味道,那不是废话……,但是如果相处久了也就不闻其臭了,就像进入厕所最臭的时候,只是你刚进去的时候
,大家都臭,呆久了也就没有感觉了。
所以,凡事习惯就好…
中世纪欧洲不提倡洗澡
值得在一起的是在欧洲的中世纪,那里的人做得更绝,他们以不洗澡为荣,他们提倡不洗澡,原因也就跟我们上面所说的一样,不是贵族,不是贵族人家在冬天根本就没办法进行洗澡大工程。
而且当时的医生普遍相信洗澡会降低免疫能力,所以人们尽量不洗澡,能做的只是用干布擦脸,勤换内衣,小心的洗头。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以臭闻名于世,伊丽莎白但是当时洗澡最勤快的女人了,也不过是1月一洗澡,他们为了掩盖体臭,唯一的办法就是勤换衣服,当然还有一个就是发明了香水。
-----
网友解答:
-----
这取决于有没有钱和爱不爱洗!
清朝孝庄太后侍女苏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澡,而且每次洗完还要把洗澡水都喝掉,她活到了90岁,一生服侍了太祖、太宗、顺治、康熙四朝,她为何一年才洗一次呢?这与民族信仰有关。
苏麻喇姑是蒙古族,
她们从小就被教育“水是长生天(神)赐给他们的最宝贵礼物,浪费水就是对长生天的不尊重,会遭到长生天的惩罚”,那么常年不洗澡身体没味儿吗?看一下她的生活条件就知道了。
每天,苏麻喇姑都会用芬芳的鲜花熏香身体和衣物,并用名贵香料擦拭身体。每天吃的是来自供奉的奇珍异果,喝的是名贵的茶水,住的房间时时用沉香、檀香、麝香、龙诞香等香品熏焚,她的身上还会带有香囊等芬芳物品,
所以她的身上只会越来越香。
有条件的人可以不洗澡,那普通百姓怎么办呢?
洗澡不仅是一件奢侈的事,还是一件“要命”的事
在古代,
很多女性不是不想洗,而是不能洗,不敢洗!
古代女性洗澡并不方便,夏天男人可以去河边海里冲个澡,但女性却不能,所以他们不管什么季节,只能在家里洗,但在家里洗澡有个问题,得有木桶和木炭,还要去挑水、洗完保暖!冬天天寒地冻,很多人买不起木炭也没有棉衣(古代大部分时期棉花并未普及),
在这种情况下一洗澡就可能感冒,一感冒就容易产生炎症,没有消炎药的情况下,洗次澡死个人的情况真不是危言耸听,为了避免这样的横祸,所以几个月不洗澡完全在情理之中。
在古代,别说洗澡,就连吃饭、喝水有时都是凉的!
没有燃料就吃不上热乎饭、喝不上热乎水。唐朝时,山东人“不曾煮羹吃,长年惟吃冷菜”,只有家里来了贵客才能烧一顿热菜。宋元时期,普通百姓家除了做饭外绝不生火,更不会烧水。因此女性想洗澡只能望水兴叹了。
从在家洗到一起洗,建立公共浴池提升了洗澡条件
古代洗澡很奢侈,《礼记》记载“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说的是上层管理者,他们三天一洗头,五天一冲澡,还必须是在接待客人的时候,如果没人来几天一洗就不知道了。
《汉书》记载“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汉代直接规定了官员们工作五天后要放一天假,专门去洗澡,为何?还不是因为官员们长时间不洗澡有味道了,影响到了官容官貌,很多人还不想洗澡,这好办,不想洗澡、不爱干净就别当官了,由此看出
官员们也有很多的懒人。
唐宋时期经济发达,贵族们每天洗澡不成问题,
杨贵妃喜欢洗澡,唐玄宗还特意在骊山建立华清宫,满足她对泡汤泉的要求。
从宋朝开始,不仅有公共浴堂“浴肆”,还出现了专业的搓背师傅,苏轼就特别爱搓背,为此还作诗一首《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意思就是:我和搓背师傅说,这次又要麻烦你搓背了,下手别太重,轻点就行,我身上灰不多。
明清时南来北往各色人等混杂,为了满足洗澡的需求,
成立了“混堂”,
不过因为人多手杂,被偷东西也司空见惯,洗澡时人们还相互交流信息,俨然已经发展成一个小型江湖。
从一天一洗到几年一洗,有人爱洗,有人不爱洗
从商周时期起,洗澡是一种礼仪,诸侯朝见天子或参加重要活动都要斋戒沐浴以示重视。
平民百姓却很少有人能洗得起。
到了唐朝,休沐日期从汉朝的五天改为了十天,强制官员们洗澡。普通百姓爱干净的几天几周一洗都能理解。有一位才子却几年不洗澡,他就是白居易,在《沐浴诗》中,他写道
“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老色头鬓白,病形支体虚。衣宽有剩带,发少不胜梳。自问今年几,春秋四十初。四十已如此,七十复何知。”
白居易好几年不洗澡,身上到处都是灰,洗一次澡脱好几层皮,才40岁就头发稀少身体虚弱,看着真的好可怜。洗澡能加速血液循环,不知道他如此虚弱与不爱洗澡有多大关系呢?
宋朝开始,生活条件明显好了不少,史料记载了一个有洁癖的人名叫蒲宗孟,他每天要洗两次脸,两次脚,隔一天就必须要洗一次澡,这在当时可以说创造了一个记录。
即使条件好转,想要隔天洗澡,也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有人爱干净,有人就不爱干净,还有一个叫窦元宾的人,他特别讨厌洗澡,走到哪里都发出阵阵恶臭,旁边的人都避之不及,大家都称他为“窦臭”,但即使这样,人家也丝毫不在乎,我就不爱洗怎么了。
清朝时慈禧太后就很爱干净,夏天天天洗,冬天两三天一洗,
每次洗澡宫女都要穿新鞋新袜,规定每次洗澡一条毛巾只能擦一次,每次洗澡都要用掉100根毛巾,还不泡澡,只在坐在椅子上让人擦拭。在慈禧的带动下后宫的妃子们也不敢怠慢,经常洗澡。
结语:
北方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与南方相比不占优势,因此北方人洗澡没有南方人多。
开篇的苏麻喇姑是蒙古族,很多蒙古族一生就洗三次澡:出生、结婚、去世。对她们来说,水资源特别宝贵,所以连洗澡水都要喝掉,这便是对圣神之水节约的一个案例,只是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这种传统已经越来越少了。
总体来说,对于上流阶层,想洗澡并不是难题,几天一洗更多取决于个人喜好,但对于普通百姓,很多情况下是想洗不能洗,随着煤炭、棉花等资源的丰富以及男尊女卑思想的改变,女性想洗几次都行,这才是社会的进步嘛。
-----
网友解答:
-----
古代女性呢多久洗一次澡?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由于人们所处的阶层和地域不同,洗澡的频率是大不相同的。
就拿现在一般来讲,南方人由于气候潮湿几乎每天冲凉,而北方相对干燥就用不着,在寒冷干燥的冬季3-5天洗一回澡是很正常的,只要勤洗脚身上没啥味道。至于有钱人,想怎么洗就怎么洗。而缺水的地区,洗澡恐怕就成了一种奢望了。
现在社会尚且如此,古代更不用说。
对于居住在城市的达官贵人来讲,平日大概3-5天洗一次。而每逢重要事情,总会提前一天沐浴更衣。一般老百姓估计半个月左右洗一次就算好了。对于穷苦人来说,除非到了不可不洗的地步,他们是不会轻易洗澡的。
居住在乡村的,如果附近靠近水源,可能洗的勤快一些。如果在山沟沟里,连吃水都成问题,哪还有心思考虑洗澡呢。记得有个笑话说的是西北地区缺水,那里的人一辈子只洗三次澡,
出生、结婚和死亡的时候。
至于洗澡的方式,有条件的可以去泡温泉、泡澡池,一般的都会在家准备一个大木桶,自己烧水解决,就像影视作品中体现的那样。宋代时期,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公共澡堂,有条件的市民可以去澡堂洗澡。
附近有湖泊溪流的,就可以就地解决了,纯天然无污染。至于没水源,没条件的,也就随手搓一搓罢了。
另外,大家不要把古代的卫生条件想的太好。
法国人为啥喜欢香水,因为他们的体味实在是太重了,直到近代时期,欧洲许多城市里还是脏水横流,粪便随处可见。印度的恒河水,那样的色彩斑斓。日本人殖民朝鲜后,将汉城的臭水沟进行了大规模改造。
我们也好不到哪去,相互挑虱子成了日常交流的重要手段。看看以前的照片,真是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气味。
-----
网友解答:
-----
一个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洗澡的频率主要受到两个条件的影响:一是,个人爱好的问题,有些人就是不愿意洗澡;二是,外部条件、地域的限制问题,有些人想洗澡根本就没有澡洗。
首先来举一个极端的例子:
清朝早期孝庄太后的侍女,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苏麻喇姑。很多人可能以为苏麻喇姑是个宫女地位不高的人,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苏麻喇姑在康熙和孝庄心中的地位那是极其高大的,她死后,康熙最后还特批:苏麻喇姑与孝庄太后合葬于皇陵。
苏麻喇姑这样的地位洗澡完全不必考虑经济条件的事情了。可是苏麻喇姑就是一个典型的不爱洗澡的女性,这姐们儿的洗澡频率低得吓人。
根据史料记载,苏麻喇姑每年只洗一次澡,而且还是在寒冷的除夕夜,只用毛巾沾水擦拭身体。等擦拭完毕后,还会喝掉刚才擦拭身体的洗澡水。
估计苏麻喇姑是蒙古人,所以由于缺水的原因养成了不爱洗澡、节约用水的习惯了。古代蒙古女人一般一辈子洗三次澡:出生一次、嫁人一次、死亡的时候洗一次。
大家想想,这身上的味道估计都馊了,平时估计也会擦擦身子的,要不然谁扛得住。
苏麻喇姑只是一个特例而已,大部分住在皇宫里面的高层人士还是比较爱洗澡的。其中慈禧就是非常爱洗澡的,一般夏天是天天洗、冬天两三天也会洗一次。
慈禧洗澡跟我们洗澡那是绝对不同的,一般需要有四个宫女在旁边伺候着。这流程也是比较复杂的,洗澡前,一位宫女会先将25条毛巾放入水中浸透,捞起四条拧干后分发其他三人,四人各平铺手掌,轻轻为慈禧擦拭。
第一套程序完后再打香皂,再用新的毛巾擦拭,反反复复,直到身上没有一点泡沫为止。凡用过的毛巾马上丢弃,不得再进入洗澡盆。
慈禧洗一次澡下来,大约要用去100条毛巾,想想都觉得奢侈。另外据史料记载:慈禧的内衣是洗完澡后直接换掉的,而且绝不二次利用,一般就直接扔掉了。
其实皇宫里面的高层人士都是比较爱洗澡的,例如:汉朝的汉成帝有太液池,汉昭帝有淋池,汉灵帝有裸游馆与流香渠,可以说一个比一个高级。
汉成帝还非常喜欢看赵飞燕姐妹俩洗澡,一般都是三个人一起泡澡。有时候一玩、一泡能嬉戏一整天。
还有一个最著名的唐明皇与杨贵妃洗澡的故事,这个地方好像现在已经是个景点了——华清池。当年唐明皇与杨贵妃就是天天在那里泡澡的。
以上就是古代顶层人士的洗澡频率了,一般都是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心情来的。这样一来,每个女人的洗澡次数那就天差地别了,有人天天洗、有人一年洗一次。
那么古代底层女性或者说普通老百姓洗澡的频率高不高呢?我觉得这也要分情况来考虑的,但是频率一定没有现在高。
现在大家洗澡很方便了,一般都有热水器、水龙头或者花洒一打开就能洗个澡了。一般美女们还要用上好的洗发水、沐浴露、化妆品等等。家里够大、条件好一点的还能搞个浴缸泡澡。
估计很多女性不管春秋冬夏都是天天洗澡了。男人们更不用说了,家里洗得不过瘾、往往还要到外面去洗澡。
古代洗澡就很麻烦了,首先要准备一个沐浴用的盆、然后要准备柴火去烧水、自来水那是没有的一般还要到外面去挑水。
这些东西实际上非常难获取,首先说浴桶估计在古代一般人家里很难有了。砍来的柴火还需要烧火做饭,甚至整个冬天都需要靠这些东西越冬。
再说水资源也不是像我们现在打开水龙头就会有的,他们需要去河边或者井边提水。古代也没有浴霸、暖气这些东东,冬天洗澡就很冷了,万一得了病也就完了。
话说回来,古代大部分时期吃饭都困难,家里面也没有条件让女人天天洗澡的。
夏天的话估计会方便一点了,即使家里没有浴盆、没有柴火或者没有条件洗澡。其实也无所谓了,只要门口有河、有小溪的话,一般都可以就近来洗个大自然澡的。
可是如果你在北方、在干旱地区的话,估计想洗澡就很难、很难了。很多古代女性真的是一辈子洗三次澡的——出生、嫁人、去世,总共三次。
那么问题又来了,长时间不洗澡的话,身上的体味、汗味又该如何解决呢?首先古代人最大的事情是吃饭问题,女性们估计也没有那么多穷讲究、男人们也不会过于在意的。
其次,洗澡、泡澡的难度是大了一点,但是打点水擦擦身子还是可以的。也就是说:不洗澡并不代表不擦身子的。
当然了,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女性家庭,还可以买一点香来擦擦的。据说,康熙帝曾经就因为一个宫女长时间不洗澡被熏着了,然后这个宫女还被严厉的处罚了。最后乾隆还发明了一个水扇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冒昧地问大家一句:你们一般多长时间洗一次澡呢?
-----
网友解答:
-----
现代人不管是男是女,几乎每天都会洗一次澡,到了夏天,一天甚至会洗三四次,那么在古代,女性一般多久洗一次澡呢?
古时候,不同阶级,女子的洗澡频率是不同的,洗澡的条件更是天差地别。
普通人家,女子大概是三五天洗一次,到了冬天,她们洗澡的次数就更少了,因为在古代,冬天寒冷,洗澡得烧水,烧水需炭,但炭的价格高昂,普通人家负担不起,于是就只能用木材。
但因木材受潮,得等到天气晴朗拿出来晒晒太阳后才能使用。此外,古代医术相对落后,在寒冷的冬天经常洗澡,很容易会得感冒,从而染上风寒,如治不好则可能小命不保,即便是能治,高昂的医疗费用普通人也负担不起。
因此,古代平民家的女子,冬天有时一个多月才洗一次。夏天就简单多了,有时候劳作出汗,把水搁太阳底下晒着,就可以直接拿来用。
如果是乡绅富豪家里的千金,洗澡条件可比普通人家要好得多,不仅有丫鬟专门烧水,洗澡时还得放花瓣,之后才进行沐浴。
不过贵族家的千金,更多时候是呆在闺房里,又不需要过多的劳作,因此很少会天天洗澡。
宫里的妃子则不一样,她们几乎每天都得洗澡,不仅要洗,还得下很多香料,且是采用最好最珍贵的香料,让自己身上散发出香味,以博得皇帝的欢心。
即便在大冬天,妃子们也会坚持沐浴,所以宫里对于炭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也就导致宫外炭的价格飞涨,普通人自然就用不起了。
-----
网友解答:
-----
看来,小编不得不写一篇有色有味的文章
…
题主虽然只关心古代女人洗澡,但小编还是先给女性们垫垫场,缓冲一下:
经年不洗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丨唐·白居易·沐浴
白居易一个澡都洗瘦了……杜甫尤甚。据说宋代澡堂子很多,但王安石身上的虱子能爬到胡须上……那古时女性又是怎么个情况呢?
古代关于洗澡的规章
是不是很奇怪?洗澡也有国家规定?确实是。
《
仪礼
》提到“
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沐,意思清洗头发;浴,就是清洗身体。
《仪礼》十七篇,记载周朝关于成人礼、婚、
聘
、丧、祭、乡、射、朝等各种礼仪,从民间到贵族各种礼仪。
上面洗澡要求即涉及“
聘
”之礼
。
最早出土的青铜浴盆来自殷商
。可见,商人就有了洗澡习惯,甚至有专门洗澡器具。
原因很简单,古人有敬畏之心,
大凡祭祖、农事祭天、上朝、国之要事等,比较大点的事
,“
男女夙兴,沐浴衣服
。”
古代女人洗澡那些事
1. 洗澡最讲究的古代女人
浪漫骚情的白居易可以一年不洗澡,丞相王安石虱子可以爬到胡子上,必然也有女子吧?
孝庄太后有个贴身侍女叫苏麻拉姑,洗澡非常讲究,可以说“洗澡这一块,拿捏的死死的!”她每年仅在年末那天洗一次澡。洗完把洗澡水喝掉。孝庄太后一生贤名,无法改变她。用断水流大师兄话说,论洗澡“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
请相信小编,女人是不可能有错的。苏麻拉姑是游牧民出身,她眼里水是宝贵的。我要赞她。
2. 古代平民女性丨洗澡或是尴尬的事
有一点可以肯定,无关贫贱,古今女人基本一样,都爱美、爱干净
。不过,洗澡频率往往受地域、家境、气候和个人习惯等因素影响。
在温热季节和多雨地域,古今女人洗澡频率应差不多。古时河流水源也不是问题,有条件经常洗澡。谁不喜欢干干净净,白白美美,何况姑娘们?
对于缺水地方,受条件限制,几天洗次澡也是没办法,不讲究的十天八天也难说
。
冬天才是大问题,天寒地冻,用水本就不便,古时取暖条件差,烧饭用火都要上山砍柴,给你天天烧水洗澡?穷人连被窝都捂不热,一个冬天洗不一两次澡并不奇怪
。会有味么?俺闻不到。
穷人家的姑娘毕竟要辛苦的多,里里外外劳作一天,已经够累的,再加上天气不热,置水洗澡也或不便,洗澡少也正常。
3.古代官贵之家女子丨洗澡不只是洗澡
大家庭千金小姐就不一样了,古人讲究沐浴更衣,人家红红绿绿的衣服换的多,洗澡自然多,关键有条件。
即便冬天,大木桶泡着,门外丫鬟伺候着,热气腾腾的水面上
“
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雨润红姿娇,雨润红姿娇
…”
华清池里妃子笑,敢叫皇帝不上朝
。宫廷妃子更不用说了,还泡啥大木桶啊,直接上温泉…美艳动人是最重要的事,白美美的样子,香喷喷的味道…
难不成把积累了半月的原味留给皇上独享?出此奇招争宠实在太凶险了呀
。
对于有地位的女子而言,洗澡不只是洁净,更是关乎礼仪的事情
。不说祭祀这种大事了,就算家有宾客,
一施礼,一身味从长发和袖口发射而出
…所以官贵女子沐浴当和我们今天情况相当。
关于古代女人洗澡问题,首先女人们对洗澡的需求和当今无二
,但实际情况不可一概而论。平民百姓和官贵女子条件相差太远。
热天,古代女人洗澡次数和我们谈不上区别。天冷时穷人家的女性洗澡是问题,即使一个冬天洗一次,我们也不要怪她们。至于贵妇们,一年四季洗澡比我们会享受
。
至于题主问“古代女性的体味有多大”,小编只能唱一段歌来告诉你,“我不敢闻也不想闻,只怕她给的答案太残忍
……”
-----
网友解答:
-----
相传古代女性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结婚和死前各一次,可为何名著《水浒传》和《金P梅》中却频繁出现潘金莲沐浴的场景呢?真实原因令人脸红。
有看过1998年央视版《水浒传》的朋友,都会对潘金莲的出场印象深刻。因为她一出场就十分“香艳”。
天不亮,潘金莲就起床了,手脚麻利地开始劈柴烧水、揉面做饭,然后叫醒武大郎,把烧饼担子递给武大郎,送他出门上班。然后就开始洗澡,屋里飘着烟雾,满是云霓。
之后潘金莲洗澡的画面还出现了三次,一次是潘金莲第一次见到武松时,一次是她开始对武松产生别样的情愫后,最后一次则是武松拒绝潘金莲后搬去衙门住。
最近重温这部电视剧时,看到这个片段时,弹幕上都是“怎么老是洗澡”、“都洗秃噜皮了”。
其实不止是98版的《水浒传》在演到有关潘金莲时一直在洗澡,之后翻拍的《水浒传》也都是在洗澡。
很多人认为,这是编剧和导演有意为之,为的就是表现潘金莲“放荡”的一面,因为古代人根本实现不了“洗澡自由”,哪可能像她这么洗澡。
但事实上,这并不是编剧或导演无中生有的,潘金莲洗澡的“香艳”画面,灵感来自《金P梅》第二十九回《吴神仙冰鉴定终身 潘金莲兰汤邀午战》,作者兰陵笑笑生就为潘金莲洗澡这件事单辟了一个专章来写。
以作者生活的时代,明朝来讲,这个场景肯定不是他杜撰出来的,事实上在他那个时代,即使是像潘金莲这样普通人家的女性,在屋里洗澡还是比较常见的事情。
毕竟一大早就起来做事,累了一天,泡个澡放松一下很正常。再是在古代,普通人家的女性没有什么好的生活享受,就只能在屋子里洗澡。
作者之所以描写潘金莲洗澡,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为了表明潘金莲爱洗澡,爱洗澡就表示爱干净,对生活品质有追求,和邋里邋遢粗枝大叶的武大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为之后潘金莲红杏出墙、做下令人脸红心跳之事埋下伏笔。
第二个原因,是关于洗澡本身的意义。在古代,洗澡叫“沐浴”,“沐”是洗头,“浴”是洗身子,“沐浴”不仅仅是对身体层面的清洁,也蕴藏了道德清洁、精神洗涤的含义。
《礼记》中写道“澡身而浴德”,明清时期,地方史志在记载贞洁烈妇自杀殉夫时,都会有沐浴更衣的描写,即把沐浴包裹上道德的外衣。
潘金莲作为“千古第一D妇”,洗澡的描写其实是作者一种反讽的手段,虽然你那么爱洗澡,却怎么也洗不掉你道德上的肮脏。
那么,为什么会有传言说古代女人一生只在出生、结婚和死之前才洗澡呢?这也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盘踞在蒙古大草原的突厥大可汗派遣使臣携带厚礼,来到长安,向隋文帝请求和亲。
为了稳定北方的局势,隋文帝确实也有考虑要效仿汉朝的和亲政策,将自己的次女兰陵公主嫁给东突厥的可汗。但兰陵公主苦苦哀求,独孤皇后也极力反对,隋文帝长叹道:“朕怎么忍心将你嫁到一辈子只洗三次澡的地方呢?”
最后隋文帝就派出义成公主,去草原和亲,嫁给突厥的可汗。不过这个义成公主并不是隋文帝的亲生女儿,而是隋朝宗室杨谐的女儿,为了让她去草原和亲,封为“义成公主”。
为什么蒙古草原的女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呢?
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是蒙古当地的水资源十分匮乏
古代蒙古在历史上曾被多个游牧民族统治过,如鲜卑、突厥、契丹等。他们的生活一直处于游牧状态。之所以一直要游牧,就是为了找到靠近水源的草原。
可见,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水源是多么的珍贵,饮用都不足了,怎么会舍得用来洗澡呢?
二是宗教信仰的关系
在部分蒙古人的信仰中,水是长生天赐给他们的圣洁之物,不能用污浊的身体去亵渎圣物。洗澡对他们来讲,也必须是非常有仪式感的,才能对得起上天的恩赐。
出生时候洗澡,是因为以前孩子的死亡率非常高,所以刚出生时,父母就会为自己的孩子举行一次洗澡仪式,祈求上天保佑他;结婚的时候洗澡代表迎接新的生活;老人快要离世之前,家里人也会再为TA洗一次澡,代表一个人干干净净地走完了这一生。
所以才会有传言说清朝孝庄太后的侍女苏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澡,而且每次洗完澡都要把洗澡水喝掉。
我们知道苏麻喇姑来自蒙古科尔沁草原,原本她们的民族就是一生只洗三次澡的。后来清朝入关,汉人都是经常洗澡的,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也就不再那么硬性规定一辈子只洗三次澡。
不过她也只有在除夕这一天才会洗澡,表示去旧迎新,因为信仰的关系,洗完澡还会把洗澡水喝掉。
一辈子只洗三次澡难道不会臭,不会满身都是污垢呢?当然是会了。所以他们还是会定期擦拭身体的,只是说擦完身体的水不会倒掉,而是喝掉或者洗衣等等。
所以在古代的蒙古,确实是有女性一辈子只洗三次澡的习俗,但并不是说古代人都只洗三次澡,毕竟蒙古人只洗三次澡是和当地水资源缺乏和宗教信仰有关系。
而且随着汉文化的影响,有了打井技术,加上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习俗也就渐渐被废弃了,洗澡这种小事也就慢慢普及了。
如果你现在遇到蒙古女生,问她们一辈子是不是只能洗三次澡,还想问她们身上有没有味道,估计会被人打S。
在我们看来,古代人经济条件有限,应该久久才能洗一次澡。但根据我国诸多资料发现,古人比我们想象中要卫生得多了!
1、古人沐浴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
沐浴的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有了,《周礼》就有“王之寝中有浴室”。不过当时家中有浴室肯定也只有皇室和贵族家里才有。这跟我们小时候一样,农村家里基本没有谁家有浴室呢,都是在井边冲凉,冬天时则烧点热水在房间里擦一擦。
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专用设备来洗澡了,也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泡澡桶。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就著有《沐浴经》三卷,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研究洗澡的专著。
可见古人对洗澡这件事情也是非常重视的,甚至还专门研究了洗澡的专著。
不过,对于普通人家来讲,要洗个澡也并没有那么容易,先不说要先去山上砍柴,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回来再烧水。就说泡澡桶这个东西,也不是每家每户都能有的。
武大郎家有泡澡桶,是因为武大郎至少是家住城里,还是做小本生意的。如果是乡下种地的,这种东西是很少有的。
别说古代了,就说我们这些出生在农村的80后、90后,小时候家里也是没有泡澡的工具的,我记得我小时候洗澡就是用一个小脸盆擦洗。而男生,比如说我爸,夏天出工回来,每天就是直接从井里打水冲洗。
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为了方便家里没有沐浴工具的人洗澡,营业性的公共浴室就应运而生。
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就这样写道:“公所在浴室,必挂壶于门。”意思是说这些公共浴室的门口挂着一个壶,用来作为招揽顾客的标志。
而且当时也已经出现了专门帮人搓背的服务人员,非常受爱洗澡人士的欢迎。苏东坡就非常爱去公共澡堂洗澡,还专门写了首词赞叹他们的技术,谓曰“寄词擦背人,尽夜劳君挥肘”。
同样生活在宋朝,有像苏轼这么爱洗澡的名人,也有非常不爱洗澡的名人,比如王安石。据说王安石非常不喜欢洗澡,最多一个月洗一次澡,有时候甚至一整年才洗一次。
他的政敌司马光就以此攻击过他,说他一年才洗一次澡,头发胡子都爬满了虱子,连最基本的“修身”都做不到,还谈什么“治国平天下”。
当然,古时候女人轻易是不能抛头露面的,也不能随便被丈夫以外的男人见到,这些公共澡堂基本上不是女人能进去的。
但是男人都要洗澡,女人有可能很久不洗澡吗?那不是把自己的夫君熏死了吗?所以即便是普通人家的女人,也会想办法搞下自己的卫生的,没有泡澡桶的也会想办法擦洗的。
就像现在一样,家里有澡缸的人家还是极少数,大部分人还是站着淋浴,泡澡是洗澡,淋浴也是洗澡,那你不能说擦澡不是洗澡。
小时候我们住在农村,村里没有澡堂,家里没有澡缸、没有淋浴房,一年四季洗澡全靠擦,当然洗澡的频率肯定是比现在少很多了,可能一个星期一次,冬天冷的时候可能一个月才洗一两次。
2、古代洗澡是作为礼仪的一种存在
社会还没有发展时,人们洗澡都是在河里洗的。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很多80后90后,都有在河里洗澡的经历?
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家里洗澡的条件有限,干脆到河里洗一洗更舒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才逐渐养成了沐浴的生活习惯。到了西周时期,沐浴礼仪逐渐形成了定制,沐浴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不仅把沐浴单纯地看做洁身净体,还看成是一种隆重的礼仪。
在秦汉时期,社会就已经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前是没有周六周日一说的,但官员每五天就会放一天假,这一天被称为“休沐”,也就是每五天放一天洗澡假。
每次祭祖之前也要沐浴净身,表示内心洁净虔诚,也称为斋戒。男人要斋戒,女人同样也要斋戒。
秦汉时期不仅规定重大祭祀活动要沐浴, 沐浴在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中也有所规定,《礼记》中就有记载:“男女夙兴,沐浴衣服,具视朔食。”意思是居家过日子,男女要早起,沐浴更衣,这是夫妇之间的礼仪。
同时,礼节还规定,晚辈每五天要烧一次水给父母洗一次澡,每三天要烧一次水给父母洗头。
沐浴在诞生礼仪中也很重要,家里有孩子出生,不仅孩子要洗澡,生母出了月子后也要洗澡才能见自己的丈夫。
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一定要满足客人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的要求。
当然,以上这些规定主要是针对士大夫们,普通百姓没有面见国君的机会,自然不会受这些礼仪的束缚。但是国君这之所以用行为准则来规范士大夫们,就是为了抓典型,让他们去影响普通百姓。
沐浴的规定随着朝代的变迁也有所改变,比如说,到了唐代,“五天一休沐”改为“十天一休沐”,也就是以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各放一次假,让官员们回家去洗澡。
但是“十天一休沐”不代表10天洗一次澡,而是说10天就可以放1天的洗澡假,以示对洗澡这件事情的重视,就像我们现在没有洗澡假,不代表我们就不洗澡。
简而言之,也就是说,其实从秦汉甚至是西周开始,古人沐浴是非常普通的存在,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存在很久才洗一次澡的问题。
“饥要食,困欲眠,污垢需清洗”,这是古人早已有的生活常识,没有洗澡就会有体味,身上会长满跳蚤、虱子,整个人非常不舒服。
说到不洗澡体味大这事,倒是想起法国人发明香水的来历,为什么法国人会发明香水呢?
这都要说起14世纪肆虐欧洲的那场鼠疫,短短六年取走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被死亡笼罩的欧洲人便认为,洗澡是罪魁祸首,因为热水会打开人体的毛孔,有毒的气体会通过毛孔钻进身体。
就这样,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欧洲无论是哪个阶层的人都不敢轻易碰水,别说洗澡了,连脸都不敢洗。
据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一生只洗了七次澡,其中在1647年-1715年整整72年里只洗了一次澡,每天早晨只用混合了葡萄酒的水漱口,他身上的体味十米外都能闻到。
可是常年不洗澡就会发臭,怎么办呢?于是,香水就这么发明出来了。
因此,你要问说,古代女人究竟多久洗一次澡,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地域水资源、民族信仰、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卫生习惯都有差密切关系。
很简单,古人是多久以前的古代,一千多年以前还是几百年以前,总是有区别的。
还有个人讲不讲卫生也有关系,就比如现代人,洗澡非常方便,可是你要问一般女人几天洗一次澡,也很难回答得出来,有的人有洁癖,早上起床要洗一次,睡觉前要洗一次,而有的女人可以一个星期洗一次。
只不过是古人受限于生活条件,很多人在温饱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的时候,是很难顾得上卫生或者礼仪的。
这种事情无论古代或是现代都一样,即使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国家、地区没有脱离贫困,挣扎在温饱线上,缺水少粮,身上长满了跳蚤,头上长满了虱子,但如果你要问他们几天洗一次澡,真的是太残忍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