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有4个儿子,他为什么要传位给资质平平的刘禅?
刘备有4个儿子,他为什么要传位给资质平平的刘禅?
-----
网友解答:
-----
刘禅说,你们都以为我傻,我看你们才是真傻。事实上,刘禅不但很聪明,而且无论从出身还是背后势力来说,他都是唯一的皇帝人选。
一、我们先来看看刘禅的出身,为什么他最有资格成为皇位继承人。
我们知道的刘备的儿子一共有四个,即刘封,刘禅,刘永和刘理。
先说刘封,他不是刘备的亲儿子,而是收的养子。刘备在投奔刘表之时,因为他的儿子都早死了,所以就收了长沙郡一刘姓人家的外甥,也就是罗侯寇氏之子为养子,后来被刘备取名为刘封。
刘封虽然不是刘备的亲儿子,但是刘备对他视如己出,一直也悉心培养他,最后刘封也成长为军中大将。不过在关羽被围困在襄樊的时候,刘封和孟达拒绝救援。关羽战败生亡之后,刘备大怒,迁罪于刘封和孟达。
而且孟达与刘封的关系不好,后来两人关系闹僵,孟达不堪其辱,便给刘备写了一封信说了刘封的坏话,然后向魏国投降了,上庸三郡因此尽失。因为这件事,刘备再次迁怒于刘封。刚好那个时候诸葛亮又对刘备说,刘封以后肯定不服从刘禅,刘备不放心,便赐刘封自尽。
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死了自然就没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了,但刘封即便不死,刘备也不会考虑他,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领养而不是亲生的,更在于刘封刚猛,桀骜不驯,以诸葛亮为首的一干老臣很难驾驭他,自然也就不会支持他了。没有诸葛亮等人的支持,刘备是不可能让刘封成为继承人的。
再者说了,刘备打的是光复汉室的旗号,如果让刘封这个没有皇室血脉的人成为未来的蜀汉皇帝,这恐怕难以让天下人信服。没有人支持,一统中原就只是空谈而已。所以出于这一点考虑,刘备也绝对不会考虑刘封。
再说刘永和刘理,此二人都是刘备的庶子,他们的母亲不可考,但绝对不是刘备的正室夫人,而且他们年纪比刘禅要小,都是在刘备入蜀称汉中王之后才出生的。按照古代立嫡立长的传统,刘永和刘理跟刘禅相比都没有任何优势的。
刘禅的母亲甘夫人虽然也不是正室夫人,但因为刘备早年数丧嫡室,娶的孙夫人后来也跑回江东了,所以甘夫人一直代为主持家事,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很高,也比较受刘备手下将领尊崇。
虽然甘夫人生下刘禅后不久去世,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禅都是刘备的独子,所以他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就被立为王太子。当然了,刘禅被立为王太子,并不意味着他未来就一定是皇太子。
刘备入蜀后娶吴懿的妹妹吴氏为妻,刘备称汉中王后立她为汉中王妃,刘备称帝后又立她为皇后。不过,吴氏虽然是刘备的正妻,但他们是政治联姻,刘备是为了笼络蜀中臣民才娶的吴氏。更为重要的是,吴氏无子。
刘备称帝后,除了立吴氏为皇后之外,还追封甘夫人为皇思夫人,这就让甘夫人的地位仅次于吴皇后了。与之对应的,作为甘夫人儿子的刘禅,自然就是刘备庶子之中地位最高的一个了。
因为刘禅在刘备儿子之中年纪最大,而且他母亲甘夫人的地位也最高,所以他在刘备称帝之后被立为皇太子,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刘禅成为皇太子,绝不只是因为他的出身,更在于他背后的支持者十分强大。
在刘禅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都给过他帮助。
建安十三年,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五千虎豹骑击败之后,竟然丢下甘夫人和尚在襁褓之中的刘禅逃走,是赵云杀回去将他母子二人给救出来的。
建安十七年,吴夫人在返回东吴的时候,将刘禅抱走,赵云和张飞又及时追上去将刘禅给救了下来。
为什么刘禅这么受到赵云和张飞等人重视,就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禅是刘备唯一的儿子,如果他死了,刘备就没有继承人了,所以大家都知道必须要保护好他。
也正是如此,刘备的结拜兄弟也好,手下文臣武将也好,都不知不觉地亲近刘禅并与他建立了良好的感情,他们视刘禅为少主,对他十分忠心,也给了他很多帮助。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刘禅的地位就变得十分坚固了。
刘备入蜀之后,为了稳固对蜀地的统治,所以他娶吴氏为妻,还重用了非常多的益州旧臣,从而形成了益州集团势力。但刘备最信任的依然还是以诸葛亮,关羽和张飞为首的荆州集团势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再说刘永和刘理,因为他们是刘备入蜀之后才出生的,所以他们的母亲极有可能就是益州女子,甚至有可能就是益州旧臣家的女子,刘备娶她们是其实就是为了达到政治联姻的效果。
所以现在就很清楚了,刘禅背后的支持者是荆州集团,而刘永和刘理背后的支持者则是益州集团。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为了不让政权落入益州集团势力之手,自然是不会考虑刘永和刘理这两个儿子为皇位继承人了。
更何况从年龄上来说,刘永和刘理在刘备称帝之时,最大也不过只有八岁左右,如果刘备选择他们作为继承人,未来政权铁定是要落入益州集团之手的,所以刘备不可能这么做。
刘禅在成为太子之后,刘备为了巩固他的地位也是煞费苦心,他让丞相诸葛亮去当刘禅的师傅,还让刘禅娶张飞的女儿为妻。
刘备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加深刘禅与荆州集团之间的关系,为他未来成为皇帝并坐稳位置做好铺垫,而这个目的最后也确实达到了。
三、刘备从个人资质上来说,也绝对是一个理想的皇位继承人。
也许是演义中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才能,所以刻意贬低刘禅,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事实上这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据历史记载,诸葛亮在成为刘禅的老师之后,开始教授他治国之策,学习《韩非子》、《管子》和《六韬》等书,刘禅都学习得很好,增长了学问和见识。后来刘禅还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学习的效果也还不错。
关于刘禅资质这个问题,作为刘禅老师的诸葛亮是最有发言权的,他是这么评价刘禅的:
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诸葛亮这个人比较严谨,他没有必要刻意拔高刘禅,因为如果让一个傻子成为皇帝,这对江山社稷是很不利的。所以,如果不是因为刘禅真的很聪明,诸葛亮是不可能同意刘禅成为太子的,后来也不可能辅佐于他。
很多人都说刘禅傻,是因为演义中说赵云为了救刘禅而受伤,刘备心疼赵云,所以将刘禅摔在地上,结果刘禅就摔傻了。实际上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刘备不可能将自己当时唯一的儿子摔在地上,除非他自己傻。
还有很多人都说,刘禅在位期间没什么作为,什么事都听诸葛亮的,自己只知道在后宫沉迷享乐,蜀国灭亡后还乐不思蜀,所以他就是个傻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这明显就是在黑刘禅,我不否认刘禅跟诸葛亮的才智是无法相比的,这一点他本人也很清楚,所以他在登基之后十分信任诸葛亮,朝廷大事交由他全权处置。
但是,要说刘禅是不是真的十足信任诸葛亮,那也未必,毕竟功高震主是被任何一个皇帝所忌讳的。但刘禅没办法,他继位的时候只有十七岁,需要诸葛亮来辅助自己,时间一长,诸葛亮的地位就无法撼动了,所以刘禅只能选择继续信任诸葛亮。
但诸葛亮一死,刘禅就开始收回权力了,他取消丞相这个职务,开始大权独揽。
刘禅继位之后的举措也是值得称赞的,他知道因为诸葛亮数次北伐,国家急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实力,所以他没有选择继续北伐,而是任用蒋琬和费祎等贤臣,与民生息,发展经济,并积极扩充军事实力。在数年之间,蜀汉的实力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
值得一提的是,在处理武都氐王苻健投降和处理越隽郡夷人作乱这两件事上,刘禅就展示出了过人的智慧,他不以武力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而是通盘考虑问题,最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刘禅比较让人诟病的是,他宠信宦官黄皓。但很多人也认为,刘禅是为了让黄皓制约诸葛瞻和姜维,让他们内斗,自己则掌握绝对的权利。这这种办法虽然会造成内耗,但从帝王权衡之术看来,也称得上一种聪明的办法。
蜀国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刘禅就是个无能之人,也不是因为他任用的人全不对,是在于蜀汉与曹魏之间实力的巨大差距,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总体而言,刘禅其实还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不然他也不会当四十余年皇帝。
至于说刘禅为何会乐不思蜀,无非就是为了自保,虽然看起来很没骨气,但是他那个时候又能怎样,活命对他来说才是最要紧的事情,这对于一个寄人篱下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人来说,逢场作戏,也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
所以说,刘禅绝对不是个平庸之辈,他的天资其实不错,成为皇位继承人是没有大的问题的。而且以刘禅称帝之后的所作所为来看,刘备还算是没有选错人。
只不过诸葛亮在《隆中对》所说的先取荆州和益州,再分兵夺取天下这个策略其实是有先天不足的,再加上后来荆州还丢了,蜀汉能自保就不错了,还谈什么夺取天下。刘禅能够在诸葛亮死后还坚持那么久,甚至让国家在实力上超过诸葛亮时期,从这一点来看他也不是个泛泛之辈。
-----
网友解答:
-----
蜀汉亡于刘禅,所以总有人认为是刘备选错了继承人。其实,除了刘禅,刘备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把皇位传给其他儿子,他们全都不够格!
我们先来看看刘备儿子们的情况。其实刘备不止4个儿子,在徐州时吕布与刘备交战,曾两次俘虏刘备的“妻子(老婆+儿子)”,后都送还。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又一次“虏先主妻子”,还顺便擒走了关羽。
根据正史,关羽离开曹操重归刘备之时并没有小说中的“保皇嫂”,所以这一个(或者几个)儿子再也没有回到刘备身边,想必是被曹操所杀。
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刘备儿子共有4个,分别是刘封、刘禅、刘永、刘理。
刘封并非刘备亲生,而是罗侯寇氏之子。官渡之战后,刘备投身荆州牧刘表麾下,因子嗣尽丧,收养了长沙郡一个刘姓人家的外甥为养子,改名刘封。
刘备对刘封也一直是悉心培养,使其成为一名优秀将领,但是因其拒绝出兵帮助关羽攻打襄樊而被刘备迁怒,加上后来欺压孟达导致其投降曹魏,三郡丢失。诸葛亮又认为刘封在刘备死后必定不服从继位之君刘禅,建议刘备将其处死。
刘禅,生于刘备寄居荆州之时,生母为刘备妾室甘夫人。刘备早年“数丧嫡室”,所以甘夫人代为主持家务。在刘备存活的亲生儿子中,刘禅就是长子,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刘备的独子。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以刘禅为王太子,称帝后其身份又自然进阶成为皇太子,并最终在刘备驾崩后即位。
刘永、刘理,刘备入蜀后所生,生母、具体出生年月俱不详,刘备称帝后封鲁王、梁王,刘禅即位后改封甘陵王、安平王。
接下去分析四个皇子谁能继承皇位。
首先可以彻底排除刘封。且不说刘封在刘备驾崩时已经被处死,就算刘备没杀他,皇位也轮不到他。原因很简单,领的总不如生的亲,在刘禅出生的那一刻起,刘封就彻底出局了。
即使刘备真的喜欢刘封也没用,毕竟他打的可是兴复汉室的旗号,你弄个姓寇的做皇帝,对得起刘氏列祖列宗吗?还反什么曹魏,反正都是外姓人嘛。
剩下刘禅、刘永、刘理三人。选择皇位继承人,有一个原则是历朝历代都要遵循的,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出身永远比个人能力更重要!
因为皇子的个人能力非常主观,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而嫡庶长幼则是所有人都认同客观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皇位继承的稳定,避免争议。
刘备早年“数丧嫡室”,正妻和可能存在过的嫡子都已死亡。后来娶孙权之妹孙夫人,无子,后回东吴;入蜀后立吴壹之妹为继室,称帝后立为皇后,也一样没生下儿子。所以,刘备不存在嫡子可以继承皇帝,那剩下的只有长子,刘禅是当然人选!
除此之外,现实考量也决定了刘备必然选择刘禅,那就是刘禅背后的政治势力!
皇帝选择继承人,不仅要看继承人本身,更重要的是这个继承人能否把自己的统治思想延续下去。这点刘禅可能做不到,但是支持刘禅的大臣们能做到。
刘备入蜀后,蜀汉的政治势力可以简单分为两部分:刘备从荆州带入蜀中的荆州集团和西川本土的益州集团。刘备真正能信任的,只有以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为代表的荆州集团,而不可能是曾经在刘璋帐下与自己为敌的益州势力。
而荆州集团的大臣,都是看着刘禅出生长大的,当然愿意支持他。至于刘永刘理,生母多半是刘备入蜀后找的益州女子,自然得不到荆州亲信的支持,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继承皇位,则恐吴壹这样的益州大族把控朝局,让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基业大权旁落!
即使完全不考虑政治力量,就单看皇子本身,并且刘禅真的表现不怎么样,刘备就能选择刘永或者刘理吗?
开玩笑!要知道,刘永刘理都是刘备平定西川(214年)后生的,而刘备驾崩是223年,两个最多才8岁的小娃娃,你能赌他们一定是好皇帝?
最后来探讨一个问题,刘禅真的很差吗?恰恰相反,刘禅很适合做皇帝。
诸葛亮曾经评价年少的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并没有任何记载说刘禅继位前愚钝、荒唐。而在他即位后,表现也并不差。
最初,诸葛亮主政,在北伐的关键时刻,刘禅对其充分信任,从没有发生过信任奸佞夺相父权力之事,这说明刘禅识大体,懂大局。
而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不再设丞相,可谓快速收权,却也没有胡作非为,而是任用蒋琬、费祎、董允等贤臣,休养生息,与民休息。
等到后期,朝中又形成了诸葛瞻、姜维、黄皓各自制衡的三角平衡,刘禅自己稳如泰山。这难道不是一种高明的权术吗?
蜀汉被曹魏所灭,其实是国力的巨大差距导致的,而并非统治者无能。诸葛亮在《隆中对》种都说,蜀汉夺取天下,要靠横跨荆州益州,再等天下有变,两路出兵。结果刘备在位时荆州就丢了,天下又没有大变,你能苛责刘禅什么呢?
而亡国之后,他面对司马昭时说出乐不思蜀的话,难道不是一种高明的自保手段吗?这样的人绝非资质平平,又为什么不能继承皇位呢?
-----
网友解答:
-----
刘备有四个儿子,大的叫刘封,是义子,也就是说不是亲生的。后来,由于刘备立太子时,关羽说刘封不是亲生的儿子,不适合继位太子。刘封因此嫉恨关羽,当关羽走麦城时,关羽求援,刘封见死不救。后来关羽被杀,刘备也因此事,杀了义子刘封。
刘禅是刘备亲生儿子,是长子,按照古代立太子的习惯是: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的原则,也就是说刘禅符合立太子的要求。他的弟弟刘永,刘备次子。先为鲁王,后封为甘陵王,刘理,刘备三子。先为梁王 ,后封为安平王。这兄弟俩只能封王。
说到为何让资质平平的刘禅继位,这是古代帝王家的老规矩,即便是傻子也得继位。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比如西晋的惠帝司马衷,他就是个傻子,不是一样接了班。这样的例子历史上有不少,比刘禅没能力或者资质平平的大有人在。
其实我倒觉得刘禅不是那么的资历平平,反而觉得他有点大智若愚。一个人,判定他是否资历如何,还要看他的成绩。和他同时期的曹叡和曹芳。大兴土木,奢侈淫欲。使的魏国权奸横征暴敛,穷奢极欲。比如当时的大将军曹爽,丞相司马懿。为了争权夺势,互相争斗,互相拆台。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再看同时期的吴主孙皓,残暴不仁,他发明了剥人脸皮的酷刑。
在治理国家方面,刘禅比他俩做得好。刘禅没有实行酷吏的方法。在邓艾灭蜀时,成都百姓痛哭流泣所有这些,都说明刘禅并不是一个平庸之人。
(文\u002F秉烛读春秋,欢迎点评加关注)
-----
网友解答:
-----
事实上,刘备的一生绝对不止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四个儿子,刘备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自从黄巾起义爆发后,24岁的刘备就开始率领关羽、张飞等一帮人出来打天下,早年因为势力弱小,只能不断地依附其他势力,刘备先后投靠了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势力,在早年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刘备多次被敌人俘虏了妻子儿女。
根据史书的记载,刘备被吕布俘虏过两次妻子儿女,一次是吕布趁刘备与袁术交战,偷袭了下邳城,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另一次是吕布攻打驻守在小沛的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同时刘备也被曹操俘虏过两次妻子儿女,一次是曹操攻打徐州,不仅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儿女,还俘虏了关羽,另一次是长坂坡之战,曹操俘虏了刘备的两个女儿。
刘备
所以,刘备直到40多岁还没有儿子,也许是他的儿子被敌人俘虏了,也许是他的儿子在战争中被杀了,在古代40岁还没有儿子的人极少见,在那个十三四岁就能结婚生子的冷兵器时代,40多岁还没有儿子的话,是会被人指着鼻子骂的,也会让人看不起的。
古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刘备也想早点要个儿子,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刘备没有亲生儿子,也许刘备的女儿的一大堆,但女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刘备的女儿连在史书中留名的机会都没有。
当刘备在公元201年南下投靠荆州刘表后,就开始想着自己将来的命运,尽管刘备还曾发出脾肉之叹感叹自己四十多岁还一事无成,但事实上的刘备还是时刻做好准备,虽然刘备当时的势力很小,但终究算得上一个小军阀,所以当刘备在荆州有了一段安稳日子后,为了给自己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刘备收留刘封为养子。
刘封
刘备收留刘封为养子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担心自己将来万一真的没有亲生儿子的话,就要把自己的事业让养子刘封来继承,这在法律上是行得通的,比如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继承他的宦官养祖父曹腾的爵位,因为曹腾没有儿子。
如果刘备没有儿子的话,他只能找一个养子来继承自己的事业,这是刘备在没有亲生儿子前所考虑过的继承人问题,刘备选择的第一继承人事实上是刘封。
但是,刘封的运气显然不够好,或者说刘备的生育能力属于慢性超强的,在刘备47岁那年,甘夫人为刘备生下了儿子刘禅,这就是老来得子了,在冷兵器时代,47岁就相当于现在的60多岁,当刘备有了亲生儿子之后,刘备的继承人制度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刘封的继承人之位被剥夺,因为他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虽然有法律上的关系,但刘封与刘备没有血缘关系。
刘禅
所以,当刘禅出生后,无论是从血缘上说,还是从封建传统继承制度上说,刘禅都是刘备的第一继承人,但是,刘备真正选择刘禅为自己的继承人,则是在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之后。
刘备在称汉中王之前,因为职位只是个左将军,爵位不能世袭,同时职位较低,是不方便公开选择继承人的,这个道理就像一般的世家大族在选择族长继承人时,只能先当上族长才能选择继承人,所以刘备自封为汉中王,这可是自曹操之后东汉末年的第二个王,有了王爵位,刘备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选择自己的继承人。
也就在公元219年,刘备封刘禅为汉中王太子,也就是说正式确定了刘禅接班人的地位,那么刘备在当时为什么要选择刘禅当继承人,而不是选择其他儿子呢?
刘备称帝
其一,刘封已经因为与刘备没有血缘关系被排除了,中国封建社会上的传承历来就是血缘传承,无谓下一代是贤能还是平庸,哪怕是个白痴,君主都会选择自己的亲生儿子为继承人,不信可以参考几十年之后晋武帝司马炎,选了个白痴儿子当皇帝,埋下了朝代被灭的种子,刘备也是如此,只会从自己的亲生儿子中选择,所以刘封被排除。
其次,刘封不能成为继承人甚至都不能活着,这其中还有诸葛亮的原因,诸葛亮在关羽失荆州后,建议刘备赐死刘封,其中的原因是为蜀汉政权将来的长治久安考虑的,因为刘封曾经有过继承人的资格,但是当刘备三个亲生儿子到来后,就自动丧失了资格,如果刘备的三个亲生出了什么问题去世的话,那么刘封就有机会了,所以为了将来政权稳定,诸葛亮建议杀刘封,刘备也同意了。
刘理
其二,当时刘禅是刘备所有儿子中最年长的,当时刘禅的年龄是13岁,而刘备的次子刘永差不多是七八岁的年龄,而刘备三子刘理的年龄差不多是5岁左右,按照封建继承礼制,立继承人首先要立嫡,无嫡就立长,刘禅是长子,自然要立刘禅。
同时,刘备所在的时代处于乱世,乱世之中是不能立幼子为君的,因为这违反了常理,因为乱世之中需在君主能够自主处理政事与亲政,否则不是被权臣控制,就会被敌人击败,刘禅是刘备年龄最大的儿子,当时已经13岁了,都到了可以娶妻生子的年龄了,所以立刘禅为继承人最合适。
刘禅乐不思蜀
其三,刘禅的生母是甘夫人,已经在赤壁之战前后去世了,而刘永与刘理的生母尽管史书中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备进入益州后娶的女子所生,从法正建议刘备娶寡妇吴夫人为妻子就会明白,法正是建议刘备以政治联姻关系来拉拢益州本地豪强,既然刘备的皇后如此,那么刘永与刘理的生母也肯定如此。
既然刘备娶刘永与刘理的生母是为了拉拢益州的豪强,那么刘永与刘理这两个儿子就会存在益州的外戚势力,这是肯定的,作为刘备是绝对不希望有外戚势力来干涉政治的,而刘禅的生母甘夫人,相对于益州来说是外地人,外地人要想在益州长存,只能依附于皇权,也就是依附于刘禅,这样更有利刘禅的统治,所以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刘备选择没有外戚势力的刘禅更为合理。
-----
网友解答:
-----
刘禅“傻”,他老子刘备可不傻。
放眼望去,刘备仅有3个亲儿子和一个养子。分别是:长子刘禅、次子刘永、老三刘理和养子刘封。
先来说说养子刘封。
早年刘备投靠荆州刺史刘表,暂时安居荆州。当时刘备娶的老婆不少,儿子却一个都没有。于是他就收养了长沙郡一户刘姓人家的外甥,后来被刘备取名为刘封。
刘备对这位义子一直视若己出,在刘备的精心栽培下,刘表武艺高强、气力过人,成长为一名军中大将,战功赫赫。
刘封二十岁的时候,他随同诸葛亮、赵云、张飞等溯流西上进攻益州,益州平定后,刘备任命刘封为副军中郎将。
公元218年,刘备北攻汉中,刘备派出得力战将刘封向曹操发起挑战,自己则稳坐山头静候佳音。气得曹操大骂刘备:“卖鞋的小子,只会叫你的假儿子来挡你家太公么!等我叫我家长黄胡子的真儿子来打你!”
说罢,曹操就派人召唤曹彰来对战刘封,可惜曹彰没给他爹长脸,他还没赶到战场,曹操就已经撤兵了。
第二年(公元219年),刘备已彻底占领汉中全境,刘封又成为攻占上庸的主力军,成功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从此又官升一级,刘封迁为副军将军。
同年,关羽被围困襄樊,他多次要求刘封和孟达派兵增援,但却遭到刘封的拒绝。理由是他们刚占领上庸三郡,不能轻易离开。
孤立无援的关羽战败而亡,刘备大怒,迁罪于刘封和孟达。
后来孟达投降于曹魏,魏文帝曹丕派夏侯尚与徐晃助孟达袭取东三郡。孟达写信给刘封劝他投降,刘封果断拒绝。
刘封虽忠心,没想到却遭到申耽、申仪两兄弟的背叛,导致刘封大败而归。
回到成都后,刘备再次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责怪刘封欺凌孟达以至于孟达背叛,又将当初不救援关羽的事情拿出来痛骂一番。
诸葛亮考虑到刘封性子刚烈,担心刘备死后是个后患,便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刘封。
刘封收到刘备赐死的消息后叹道:“我后悔不听孟达的话”,说完便自杀身亡。
此时刘封已死,皇位继承人自然没他什么事儿了。
即使刘封不死,刘备也绝不会考虑他作为皇室继承人。
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刘封不是亲生的。在有亲生儿子的情况下,刘备是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一个外人的,这个不用多说。
其次,刘封的性子过于刚烈,而且十分执著。就连深谙人心的诸葛亮都觉得他很难驾驭,自然也不会支持他。
再一个,刘备打的是光复汉室的旗号,如果让刘封这个没有皇室血脉的人成为未来的蜀汉皇帝,不仅刘备个人不愿意,估计天下人也不会信服。
所以说,刘封立再多的功劳,也只能乖乖地为人臣子,皇室的事情就不要多想了。
接下来,就要说说刘备的三个亲生儿子,刘备是如何“三挑一”的呢?
长子刘禅,是刘备的第一个儿子,小名阿斗,生母是甘夫人。
甘夫人虽然也不是正室夫人,但因为刘备早年数丧嫡室,所以甘夫人一直代为主持家事,资历比后来的夫人都要深,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很高,也比较受刘备手下将领尊崇。
于是,甘夫人就被默认为刘备的正室,而阿斗刘禅,则成为众人心中的“嫡子”。
阿斗倒是应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他自幼多灾多难,但都能在外界帮助下化险为夷。
公元208年,阿斗还是个襁褓婴儿。当时刘备被曹操一路追击,他顾不上老婆孩子,带着几个亲信疯狂逃跑。
若不是赵云冒死返回救出甘夫人母子,阿斗就该早早下线了。
刘禅5岁时,孙夫人在返回东吴的时候,将刘禅抱走。还好赵云和张飞反应快,及时追上去将刘禅给救了下来。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12岁的刘禅被立为王太子。
不过,刘禅被立为王太子,并不意味着他继承人的地位十拿九稳。
早年刘备平定益州的时候,就纳了一个吴夫人。
他十分宠爱这位吴夫人,以至于刘备称王之后,将吴夫人立为了汉中王后。后来刘备建立蜀汉称帝,吴夫人又成了皇后。
很显然,如果这位皇后生下儿子,那么她的儿子可是正儿八经的嫡子。
刘备也算有点良心,在他称帝后,除了立吴氏为皇后,还追封了甘夫人为皇思夫人,地位仅次于皇后。
如果这位吴皇后生下儿子,那么她的儿子可是正儿八经的嫡子。
可惜吴氏终生无子,刘禅也没有任何嫡子之间的竞争压力。
当年刘禅被立为太子的时候,他的另外两个弟弟刘永和刘理都很小。刘永六七岁,刘理才4岁。
刘永和刘理都是刘备的庶子,他们出生时间较晚,都是在刘备入蜀称汉中王之后才出生的。按照古代立嫡立长的传统,刘永和刘理跟刘禅相比都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史书上没有交代刘永和刘理的生母,根据他们出生的时间来看,他们的母亲极有可能就是益州女子,甚至有可能就是益州旧臣家的女子。
刘备娶她们,其实就是为了达到政治联姻的效果。
就算刘备不在乎嫡庶之分,他的这三个儿子也没法放到一块儿相提并论。
正所谓“先入为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禅是刘备唯一的儿子。所以赵云和张飞等人愿意舍命救这位小公子。在他们潜意识里,如果刘禅死了,刘备就后继无人了。
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是刘备的结拜兄弟也好,手下文臣武将也好,都乐意亲近刘禅,他们视刘禅为少主,对他十分忠心,也给了他很多帮助。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刘禅的地位就变得十分坚固了。
而刘永和刘理是后来出生的,比不得刘禅的深入人心。而且刘备与他们母亲婚姻的出发点不同,代表的利益也不一样。
可以说,刘禅背后的支持者是荆州集团,而刘永和刘理背后的支持者则是益州集团。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为了不让政权落入益州集团势力之手,自然是不会考虑刘永和刘理这两个儿子为皇位继承人了。
刘备还有一个举动,证明他早就将刘禅认定为继承皇位的人选。
刘禅在成为太子之后,为了培养刘禅,他让丞相诸葛亮去当刘禅的师傅,还让刘禅娶张飞的女儿为妻。
刘备为了这个儿子,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之所以这样安排,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加强刘禅与荆州集团之间的关系,为他未来成为皇帝并坐稳位置做好铺垫,而这个目的最后也确实达到了。
所以说,刘禅和刘永、刘理一开始就注定的不同命运的人。
刘禅是长子,他的母亲甘夫人地位又比较高。荆州高管们看着他长大,与他感情深厚,再加上他是刘备亲定的皇太子,种种因素都表明:皇位非刘禅莫属。
外界齐齐发力,那么刘禅本人呢?
其实,他本人也还算争气。
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人们可能对刘禅的印象并不好,觉得他是扶不起的阿斗。
不过演义毕竟有小说成分,不排除作者在神化诸葛亮的同时来贬低刘禅。
事实上,刘禅成为太子后,刘备让诸葛亮亲自教刘禅治国的本领。他不仅认真攻读《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还学习骑射武艺,可谓文治武功,样样不落。
勤奋好学是一回事,天资又是另一回事。
关于刘禅的天资和能力,他的老师诸葛亮是这样评价的:“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如果诸葛亮是为了拍刘备的马屁,楞是把一个傻子夸成一朵花,那是大可不必的。
诸葛亮是有气节之人,他没有必要为了阿谀奉承而拿江山社稷开玩笑。如果刘禅真的是个榆木疙瘩,诸葛亮早就会让刘备换候选人的,不可能同意刘禅当太子,更不可能在刘备去世后辅佐刘禅。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
刘备在生前留下遗诏:“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也就是说,他交代刘禅,朝廷中无论大小事务,都要听从丞相诸葛亮的建议。
诸葛亮也是一心一意为蜀国鞠躬尽瘁,新帝登基头一年,蜀汉国内叛乱四起,先有牂牁郡太守朱褒占据本郡反叛,后有夷王高定起兵。多亏了诸葛亮多方稳定形势,国内才得以安定团结。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平定了南方四郡。公元228年开始,诸葛亮开始了长达9年的北伐,多次与曹魏交战。
正是因为事事有诸葛,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刘禅当了个享福的皇帝,整日沉迷享乐,丝毫没有作为。
话说回来,刘禅登基的时候才17岁,诸葛亮全力辅佐也是必须的。他不可能去为了凸显自己的能力而去与这位相夫背道而驰,况且他也不见得能赛过诸葛亮。
再加上诸葛亮的能力和忠诚度,刘禅只能选择继续信任诸葛亮。
公元234年,北伐还未成功,诸葛亮却溘然病逝。
诸葛亮一死,刘禅就开始收回权力了,他取消丞相这个职务,开始大权独揽。
之后他也停止了北伐,他任用蒋琬和费祎等贤臣,将重心放在恢复民生和军事实力上。毕竟长年的北伐,对国家的经济和军事都是一种巨大的损耗。
调整国策后的数年时间,蜀汉的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
如果说休养生息只是一种保守治国,体现不了他的才智。那么在处理武都氐王苻健投降和处理越隽郡夷人作乱这两件事上,刘禅就展示出了过人的智慧。
他不以武力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而是通盘考虑问题,最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刘禅也有误判的时候,那就是他宠信宦官黄皓。黄皓与诸葛瞻和姜维的内斗,也形成了蜀国长期的内耗。
公元263年,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但黄皓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的,于是刘禅也就没当回事,导致蜀汉群臣都不知道此事。
同年,司马昭伐蜀,刘禅兵败投降。姜维、张翼等人都被杀,蜀汉就此彻底灭亡。
蜀亡后,刘禅移居魏国的都城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他余生的日子如同他的封号一般,过得十分安乐。
刘禅的乐不思蜀确实窝囊。对他而言,就算他郁郁寡欢,卧薪尝胆,也改变不了什么。对于一个寄人篱下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人来说,逢场作戏,也是无奈之举。
客观地说,刘备选择刘禅作为继承人倒也没错。诸葛亮死后,蜀国还坚持了30年,这事砸在傻子手里可撑不了这么长时间。
不过,刘禅虽然不是傻子,但是也不是能干出千秋大业的帝王,他不如他老子有本事,最多算个太平天下能守业的皇帝。
-----
网友解答:
-----
是啊是啊,刘备的儿子不少,自己生的加上收养的,一共四个。为啥就偏偏把皇位传给了资质平平的刘禅呢?
这得说道说道。
01
养子刘封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义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
刘封是粗鲁了些,但武艺高强。从他凌辱孟达、不救关羽来看,也仅仅是个莽汉。其政治智慧恐怕远在刘禅之下。
收养刘封做义子,是因为刘备年事已高,一直没有儿子。如果一直没有,收养的儿子就可以继承香火,延续刘氏一脉。
可问题是刘备后来有了儿子,还不止一个。
这时候的刘封就要韬光养晦,好好伺候着那些叔叔大爷们,别招惹他们,也别惦记着刘备的嗣位。
这样不仅不会招致杀身之祸,还可能会出现奇迹。
想当初,吕后嫁给刘邦之时,刘邦有个相好叫曹氏,而且有了儿子刘肥。刘肥就聪明多了,一直保持低调,吕后专权后也很识时务。吕后心狠手辣,但也没有对刘肥咋地。
刘封自以为会两下手脚,就想舞扎两下,刘备不办他,他那些叔叔大爷也看不惯啊。
对于刘备收养刘封,一开始刘封他三叔没说话,他二大爷关羽不同意。有资料说关羽其实比刘备还大,权且让刘封称关羽为大爷吧。关羽的谱本来就不小,称二叔似乎别扭。
有这个疙瘩,刘封就别想做王太子啦。
刘封逃回成都后,他诸葛叔叔,认为这孩子不太听招呼,就建议刘备杀了他。
尽管刘备也流了泪,但还是杀了。
刘备流泪是个习惯,说明不了啥问题,总之是刘封自己没有把握好。
02
同为庶子的刘永、刘理。
刘禅是甘夫人所生,甘夫人一直是妾,即便糜夫人死后,甘夫人也没扶正。刘禅是庶出,这身份是不会变得。
214年,刘备得到益州,娶了吴懿之妹吴氏,但从《二主妃子传》来看,并不是吴夫人生了刘永、刘理。
《二主妃子传》:刘永,后主庶弟也;刘理,亦后主庶弟也,与永异母。
按道理说,刘永、刘理也不是嫡出。
史料没有记载这小哥俩的出生年月,但从时间推测,214年刘备娶了吴氏,到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封吴氏为王后,刘禅为王太子。
此时,刘永不会超过五岁(虚岁),刘理更小。而刘禅(207--271年)已经十三岁了,而且比较讨叔叔大爷们喜爱,特别是赵叔叔,更是喜欢的不得了。
从身份来看,刘禅与各兄弟一样,但年龄上刘禅就有优势了。
刘永、刘理都太小,的确不太适合做继承人。至于能力,虽说三岁看老,但刘永与刘理也没表现出卓越的才华。
03
根本原因还是政治平衡的结果。
刘备取得了汉中,但势力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更何况刘备是依靠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异姓兄弟才有那点基业,并不是依靠子弟兵打天下。
这在刘备确定继承人时,具有绝对的影响。
首先,刘禅一直在刘备群臣的保护下,特别是、赵云、张飞等对刘禅更具有很深的感情。
第二,荆州派系、东州派系、蜀土派系竞争激烈,如果刘永、刘理做了太子,与荆州派系的矛盾就会难以调和。这是决定刘禅上位的根本原因。
刘备也清楚,荆州派系是老大,即便刘备喜欢刘永、刘理兄弟,他也不敢冒然得罪荆州元老派。
因此,尽管刘禅资质不是十分优秀,但其他人也并不突出。加上政治利益平衡的结果,刘禅继位顺理成章。
-----
网友解答:
-----
刘禅固然资质平平,人称阿斗,但是刘备的其他几个儿子也不是人中之龙啊。再说了,刘备比较老才得子,他去世时,儿子们的年龄都不大,当然得挑一个年长的来继承家业了。
第一,刘备46岁时才有儿子
刘备大半辈子都四处奔波,投靠刘表时已经四十岁,膝下尚无子女。当时他考虑收个养子,好让自己有个继承人。正好长沙有个刘氏人家,其外甥性格刚猛、气力过人,刘备十分喜欢,便收为养子,改名为刘封。
不过,到了
四十六岁时,刘备的第一个儿子刘禅出世了。之后几年,次子刘永、三子刘理先后出世。
有了三个亲生儿,养子刘封自然就没那么吃香了。
后来,养子刘封因为
拒援关羽、逼反孟达、丢失上庸等罪行而被刘备赐死。不过,虽说刘封罪已致死,但是刘备与刘封毕竟父子一场,虽非亲生,父子之情还是有的,刘备不忍痛下杀手。
这时,诸葛亮出面说:“刘封刚愎自用,性格悍猛,除了主公您之外,没有人能够约束他。若是主公有什么不测,刘封将成为大患,不如及早铲除。”这是给刘备提个醒,暗指刘封不死,迟早会危及到亲儿子的继承权。刘备听到这里,内心不禁一惊。养子再亲,也亲不过自己的亲生骨肉。想到这里,刘备才真的动了杀心。
第二,刘备知道刘禅资质平平,故而试探诸葛亮的忠心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病危之际,唤来诸葛亮说:“先生的才华十倍于曹丕,必定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业。如果我的儿子可以辅佐,先生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成材,先生可取而代之。”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刘禅只是温室里长大的花朵,不知军旅之艰辛,不知创业之艰难,更没经历过大风大浪,资质平常,难当大任。不过,如果有诸葛亮的辅佐,还是可以幸福一把的。因此,刘备与其说要让位给诸葛亮,不如说是一种心理测试。
诸葛亮当然明白了,于是他当即表示:“臣愿竭肱股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是让刘备放心,想当年自己只是一文不名的书生,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他的才华才有用武之地。他只有竭忠尽智,辅佐刘禅,才对得起刘备的知遇之恩。
这也是肺腑之言。
刘备很欣慰,他写了封信给太子刘禅,说道:“人要是活过五十岁,就不能叫早夭了,我今年已经六十多了,没有什么遗憾了,所牵挂的只是你们兄弟三人(刘禅、刘永、刘理),你们要努力啊!不要因为恶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善小就不做,只有贤德才可服人。你们老爹我德行浅薄,不值得你们效仿。你要与丞相共同治国,把他当作父亲对待。”
他指定丞相诸葛亮为辅命大臣,尚书令李严为副臣,共同辅佐刘禅。
第三,刘禅并非一无是处
刘备死后,十七岁的刘禅登基称帝,他没有父亲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也看不出聪明过人的样子,他虽是皇帝,不过蜀国之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断。因此,这一期间我们或可称之为“诸葛亮时代”。
很多人认为刘禅一无是处,其实不然。当然,在诸葛亮生前,他是生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但是诸葛亮去世后,他完全可以亲政独裁的,但是刘禅并没有这样做。诸葛亮临死前,刘禅特地派人来询问接班人选,可见他并不想破坏诸葛亮制订的权力制度。
在杨仪与魏延的内斗中,刘禅的处置还是比较果断的,派蒋琬迅速平定魏延的兵变,把蜀国内乱的影响降至最低。而后他依诸葛亮的遗嘱,提拔蒋琬为尚书令,总揽大权;又提拔吴懿为车骑将军,架空杨仪,导致杨仪最后自杀。可以说,诸葛亮去世后两大不稳定因素——杨仪与魏延就这样被摆平了。蜀国又回到正常的轨道之上。
刘禅资质平平是他的一个缺点,但是他知道自己资质平平却是一个优点。因此,他能把大权交给蒋琬、费祎、姜维等,自己则居于幕后,这是他的自知之明。
我们从一些细节上,也可以看出阿斗并非傻乎乎的一个人。比如夏侯霸归降蜀国时,刘禅知道夏侯霸的一个心结,他的父亲夏侯渊就是死于蜀军之手。为了解开夏侯霸的心结,刘禅对他说:“你的父亲是在两军交战时阵亡的,并非我父亲刘备亲手所杀。”意思是说,夏侯渊乃是军人,军人死于战斗,这无关乎个人恩怨。从这个话里,可以看出刘禅的情商还是高的。
第四,刘禅时代的蜀国政治制度是古代最先进的的制度之一
也正因为刘禅的资质平平,反而让蜀国的政治制度成为古代最先进的制度之一。
为什么这样说呢?
蜀国的政治模式与魏、吴两国都不同,刘备死后,蜀国实际上就是虚君政治,刘禅名义上是皇帝,但除了极少数至关重要的决策外,并不参与各种具体的政事。这些重要的决策,包括选定国家执政大臣(比如挑选蒋琬、费祎、姜维),在国家发生内乱时宣布朝廷立场(比如在杨仪、魏延之争中,宣布魏延为叛乱分子)等等。
蜀国的政治制度,有点类似内阁负责制。皇帝的责任是选贤任能,然后就把具体的军政之事务托付于内阁,自己很少干预。只要对比一下魏、吴两国国内残酷的斗争,就更能看出蜀国制度的优越性。无论是魏国或吴国,都有极其血腥的政变与杀戮,惟独蜀国是没有的。尽管出现杨仪与魏延之争,这并非真的政变,而只是两个心胸狭窄之人的意气之争罢了。
我个人感觉,刘禅还是有一定境界的,无为而治,比较看得开,对权力不是看得太重,这些都是难得的优点。因为刘禅是一位亡国之君,因而历史上评价一般比较低。但蜀国在三国中实力最弱,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能坚持那么久也是不容易了。我认为刘禅虽然不是个优秀的皇帝,但至少是合格的。
-----
网友解答:
-----
事实上,刘备之所以要传位给刘禅,而不传位给其他三个儿子,主要有三大原因!
刘备的四个儿子
刘备的前半生过得非常惨,而且时运不济,他生下的子嗣大多数都是女儿,而在古代,女人的地位相对不高,没办法继承家业,所以刘备到了荆州以后,不得不收养一个养子,用来延续刘家的香火,这个养子便是刘封!
刘封是荆州长沙郡一个刘姓人家的外甥,原本姓寇。当时的刘备已经是四十几岁了,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算是比较大了。而这个岁数还没有儿子,势必会导致手下生疑,万一哪天刘备死了怎么办?谁来继承他的家业?大伙跟着谁继续干?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
刘备收养了寇封,并让其改名为刘封!
注意这个改名的细节,吕布认董卓为义父,可是没有改名的哦,这说明吕布只是董卓的义子,是没有继承权的,但是现在寇封直接改名为刘封了,
他是刘备的养子,说明他是有继承权的!
所以说,从名义上来看,刘封就是刘备的长子!
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刘封都是以刘备继承人的身份来培养的,直到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的亲儿子刘禅出生!虽然刘封名义上是刘备的长子,但毕竟不是亲生的,古代还是比较看重血缘关系的,所以
刘禅一出生,刘封的继承人身份也就被剥夺了,刘禅成为了刘备的继承人
,而刘封则被扔进了军中,开启了他的征战生涯!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击败刘璋,成功地进入了成都城内,成为了益州之主。为了拉拢益州本土的势力,刘备迎娶了吴懿的妹妹,并立其为皇后,向益州势力释放出善意。而后刘备
又接连生下了刘永、刘理两个儿子
,史书对于这俩人的母亲并未明确记载,不过本文认为,这两人的母亲很可能也是益州女子,而刘备的目的,就是以此来笼络益州派的人心,毕竟刘备算是外来势力,需要本土势力的支持!
到此为止,刘备的4个儿子大家应该很清楚了,他们分别是:
刘封、刘禅、刘永、刘理
。接下来我们再来解释一下,
为何刘备有4个儿子可选,最终却传位给了资质平平的刘禅?
一、刘禅背后的势力支持
刘备集团入主益州,相对于益州本土势力来说,刘备集团是外来势力,而外来势力要想站稳脚跟,
一方面是需要和本土势力合作,另一方面则需要压制本土势力
,不能让他们爬到最顶端,否则外来势力会被驱逐出去。所以说,刘备集团对于益州本土集团的策略,一直都是又打又拉,给个耳光给颗糖!
刘备的四个儿子中,刘封是养子,早就被扔进了军队,
远离了朝堂,远离了权力中枢
,所以大家都不看好他。为了防止生乱,刘备在临死前还专门处死了刘封!接下来的刘永、刘理两人,他们的母亲在史书中并未记载,甚至连他们的出生年月史书都没有记载,史学家经过多方考证,一致认定他们是刘备入主益州之后所生,所以本文直接引用史学家的观点,认为
刘永、刘理的母亲就是益州人,他们背后的势力是益州本土势力
,刘备当初只是为了拉拢益州本土势力,所以才会宠幸他们两人的母亲。
最后我们再看刘禅!刘禅是甘夫人的儿子,严格来说,他也并非是刘备的嫡子,因为甘夫人其实也并非刘备的正妻。但刘禅是刘备的第一个亲生儿子,且之前的养子被扔进了军队,远离了权力核心,所以大家其实都心照不宣地认为,刘禅才是刘备看中的继承人!而且刘备还让诸葛亮这种大才去培养刘禅,足见他对刘禅是多么的看重!既然长期以来
刘禅得到的资源倾斜都多于其他人,且他又是荆州出身的,和荆州集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刘备集团的那些功勋元老,自然是认刘禅为主了!
刘备带来的荆州集团进入益州,对益州本土势力采取的策略一直是又拉又打,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持着长久的统治地位。所以荆州集团肯定会
选择一个感情倾向于荆州派的主公,而不是一个感情倾向于益州派的主公
。要是真的选择了刘永刘理,天知道他们长大后会不会倾向于益州派,听益州派的话,打压荆州派?从这个角度来说,刘禅才是和益州派穿一条裤子的,大家都应该支持刘禅!
二、刘备不敢废长立幼
自古以来,废长立幼都是取乱之道!强如曹操,如此偏爱曹植,最终也不敢把位置传位曹植,为何?因为这就是取乱之道啊!要是他真敢传位给曹植,不仅曹丕会动手,估计曹家其他子弟也会动手,到时候天下将会大乱!袁绍死后,袁家的动乱就是个例子!
废长立幼,会让很多人觉得,皇位是有能者居之,于是大家都会积蓄实力,准备和皇帝干一场
,只要能打败皇帝,他就可以做皇帝了。而这并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除此之外,当年孙策临死前,为何不把位置传位自己的儿子,反而传给自己的弟弟孙权?这其实也是刘备传位给刘禅的原因!
传位给幼子,他根本不可能真正地掌握权力,小皇帝很可能被有心之人架空,到时候
等待皇帝的不是做傀儡就是被杀戮
,反正皇帝是没啥好果子吃的。孙策传位给孙权,正是害怕儿子太小,掌控不了大局,最终连累整个孙家遭殃。刘备去世的时间是章武三年(223年),此时的刘禅已经17岁了,虽然还未成年,但勉强能够处理国事了。而刘永刘理是出生在刘备入蜀之后,
他们此时最多八九岁
,这么一个半大的孩子,怎么可能处理国事,强行将他们扶上位,
不仅无法服众,而且很可能引起动乱!
荆州派可不会看着益州派的孩子上位的,不趁着他还小动手,等他长大了,就打不赢了!
所以说,从年纪上来看,当时的刘备只能传位于刘禅!
三、刘禅并不是昏君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刘禅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简直把他的观众缘给败光了,所以大家对刘禅的印象,历来都是不好的,总是拿刘禅的例子来教育后人。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
真实的刘禅很可能没有这么昏庸!
在分析刘禅为啥资质并不平庸时,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这两个问题!三国君主共十多个,
谁是当皇帝时间最长的?
蜀汉后期,众人都不支持打仗,
为啥姜维仍然能够一次次地推动北伐?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三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刘禅,支持姜维一次次北伐的皇帝是刘禅!看到了答案的大家,会不会对刘禅有所改观?一个皇帝,
如果没有足够的理政能力,他是不可能掌握好一个国家的,不可能坐稳皇位的
,无论是外部的敌人,还是内部的斗争,对于一个皇帝的能力来说,都是非常大的考验!被大家评为勤政爱民的明朝崇祯皇帝,在位时间也不过十几年,怎么一个在位40多年的皇帝,在整个华夏史都能排名靠前的皇帝,会被认为是个资质平平的人呢?
单看刘禅的在位时间,其实就足以证明,
他绝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要真是扶不起,估计他早就被人干掉了!另外,凡是割据益州的势力,基本都变得贪图享乐,最终被人灭掉了,但是刘禅不同。刘禅在位期间,大大小小的北伐有十多次,
有谁见过如此支持北伐的益州君主?
诸葛亮北伐,姜维北伐,背后的实际支持者,不就是刘禅吗?真以为刘禅是个傀儡,没有他点头,也能发动北伐吗?
除了上面两点证据,我们再来看
刘备和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
!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是“
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而且为了拥立刘禅,诸葛亮竟然狠心建议刘备处死刘封,可见在诸葛亮看来,
刘禅比刘封更为厉害,更适合培养做皇帝
。刘备原本钟意刘封,结果后来他直接把刘封扔到军中,改立刘禅为继承人,为了有利于刘禅的统治,他宁愿逼死刘封,这足以证明刘备是多么的看好刘禅!
刘备被众人认为非常善于识别人才,他能从泥腿子中提拔出关羽、张飞、魏延、法正这些人才,识人之能毋庸置疑吧?诸葛亮天纵之才,刘备去世后,他启用了一大批的人才,使得蜀汉国力快速恢复,北伐时期他还提拔了姜维、王平这些猛将,不用质疑他的看人用人眼光吧?他们两人都如此看重刘禅,这就说明,
刘禅这个人并非是庸碌之辈!
他是一个可造之才!
从诸葛亮和刘备对刘禅的栽培、刘禅后续的表现来看,他绝不是一个庸碌之辈!
蜀汉的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国力差距太大了
,蜀汉根本不是魏国的对手,就算是换个更厉害的君主来顶替刘禅,蜀汉也不可避免灭亡的结局!至于后续的乐不思蜀,本文更加倾向于
刘禅是故意装出来的
,一方面是保住自家性命,一方面则是暗示那些还想反抗的蜀汉遗老遗少,别浪费生命再打下去了,刘禅不想再死人了。
结语
综合来看,刘备有4个儿子,却传位给了“资质平平”的刘禅,主要是有三个原因!一、刘禅背后有势力支持,二、刘禅年纪比较合适,三、刘禅很聪明,并不昏庸!其中第三个原因是被许多人所忽视的,大家普遍认为刘禅昏庸无能,忽略了他的才能,而这种看法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
网友解答:
-----
三国时期,蜀汉帝王刘备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可是为什么在刘备百年之后却选择资质平平的刘禅来继承皇位呢?
其实,刘备的大儿子刘封并非刘备亲生,算是刘备的义子。据说刘封在遇到刘备之前是罗氏后代。后来因为刘备归附荆州的远亲刘表时与刘封相遇,刘备感觉与其颇有缘分,再加上有一层亲戚关系,于是刘封就被刘备收养为儿子。再后来刘备就相继有了三个亲生儿子,但是对于刘封一直视如己出。
可是随着刘备年岁增大,蜀国不能后继无人,所以立太子之事也逐渐被提上日程。假如刘备收养刘封之后再没有子嗣,那么刘封就是长子,自然也成了后来的太子。但是刘封注定没有继承王位的命,刘备有了亲生儿子以后,关羽就极力反对刘封作为长子继承皇位一事,关羽认为刘封不是嫡子,不适合做太子。这事很快让刘封知道了,所以在关羽走麦城时,刘封见死不救,最后关羽被杀,刘封自己也因此事被刘备处死。
按照古代的法理,刘禅才是刘备真正的嫡子也是长子,所以长子继承大统就理所当然了。可谁都知道刘禅有点呆傻,被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刘备自然明白儿子这一点。但是其余几个都是刘禅的弟弟,年纪尚幼,只有刘禅成了不二人选。即便是当年的刘禅也就只有16岁,但是总比弟弟要靠谱。
更何况,还有诸葛亮等人的辅佐,所以刘禅再怎么平庸也能稳坐皇位。然而傻人有傻福,刘禅在位的前十年,诸葛亮替其处理朝政,在诸葛亮去世后他还稳坐皇位三十年之久。
-----
网友解答:
-----
刘备(至少)有四个儿子,其生产力效率和质量虽然及不上曹操的 25 个儿子,但也并非无人可选。而蜀汉的重担最终仍然落到了「扶不起的阿斗」的肩上,确实值得我们探讨。
刘备的老婆和儿子们
(刘备)
公元 184 年,刘备开始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军事活动。由于自身实力薄弱,刘备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吕布,刘表等实力派。直至 208 年赤壁之战后占据荆州,刘备才有了安身立命之地。
在这 20 多年颠沛流离的过程中,刘备同学本着「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的观念,一次次兵败,妻子儿女一套一套的落到敌人手上。所以,刘备到底有多少儿女,有多少老婆,已不可考。
刘备的老婆。有记载的包括甘夫人,糜夫人,孙夫人,吴皇后,其子有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四人。
长子刘封,能力最强,弱点最明显
刘备依靠荆州刘表时,收当地刘姓人家外甥为养子,此即为刘封。
刘备接受法正等人的建议入手额蜀,刘封后随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入川,战无不克,立下不少功劳。
后刘封又随刘备征战汉中,汉中平定后刘备又派刘封会同孟达攻击上庸并占据上庸三郡。
同时关羽在荆州大战曹操,多次要求刘封孟达出兵相助,刘封等不允。关羽后兵败被杀,孟达降曹。
曹丕派大将徐晃随同孟达攻击刘封,孟达劝刘封投降,刘封拒绝,后兵败逃回成都。
诸葛亮认为刘封刚猛过人,恐刘备死后无法约束,建议刘备趁此机会除掉刘封。刘备于是问罪于刘封,将其赐死。
在刘备有限的 4 个儿子中,刘封的能力是最强的,特别是其军事能力。功劳也最大,年纪也相对较长,但其最大的弱点便是刘备养子而非刘备亲生,故也得不到诸葛亮等人的认同和支持。
刘永与刘理,年纪偏小,乱世不宜托付重任
刘永与刘理是刘备的三子和四子。刘理生于 215 年,刘备223 年去世时 8 岁。刘永生卒年不详,是刘备入蜀后所生之子,其生年约公元 213年至 215 年之间,刘备去世时大约 8~10 岁。
鉴于蜀汉当时的战略态势和天下纷争的复杂局面,刘备深知生存的艰难与不易,故这二子并不在刘备的太子人选之中。
后主刘禅,年纪稍长,先妻所生
刘禅是刘备亲生的长子,于公元 207 年出生,在长坂坡被赵云所救,其母为甘夫人,后早逝。刘禅是刘备和甘夫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所生,而甘夫人又早逝,这种父子之间的情感基础是极为深厚的。
刘禅出生后的第 2 年就发生了赤壁之战,后辗转入蜀。与诸葛亮,关羽,张飞以及荆州派均有交集,有情感基础。而刘备去世时刘禅已 16 岁,更符合作为一个乱世中偏远小国的继承人。
正是出于血脉,年龄及共同的情感基础的考虑,刘备选择了刘禅作为继承人。同时获得了荆州派的支持和拥护,便于团结巩固蜀汉政权。
-----
网友解答:
-----
在刘备诸子中,刘禅是最适合的接班人。
刘备诸子
刘备一共4个儿子。
1、义子刘封。
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刘备入荆州后收其为义子。
按照古代的宗法制度,刘封已入宗族,即便不是亲生儿子,也拥有继承权。
所以,孟达说刘备不立刘封而以阿斗为太子,“有识之人相为寒心”,虽然或有歪曲事实,但绝非毫无依据。
2、刘禅。
刘备早年似乎也有儿子。但是,刘禅至少是幸存下来的第一个亲生儿子。
刘禅的母亲甘夫人,不是刘备正妻,是直到刘禅做了太子后才追谥为皇思夫人的。
因此,刘禅虽是亲生长子,但也不是嫡子。
3、刘永、刘理。
刘永、刘理,都是刘禅的庶弟。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刘禅都是无可争议的继承人。
其他人都不如刘禅合适
1、从传统继承法角度看。
刘封入了宗族,宗法上是有继承权的。
也就是说,刘备如果一定要立刘封,在宗法上是说得过去的。
然而,天下父母,谁不愿意把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拱手留给亲生骨肉呢?
何况,刘备不是寻常的大户人家,而是以汉室宗亲自诩的,汉中王、汉帝。
没有刘家血脉,刘封自然是要出局的。
在刘备的几个亲儿子中,以传统继承法“立长不立贤,立嫡不立长”,也只能是刘禅了。
刘备没有嫡子,所以,“立嫡不立长”可以无视了,剩下的就是“立长不立贤”。
袁绍、刘表,“废长立幼”,导致家族分裂、势力败亡的例子刘备都是看在眼里的,除非刘禅完全不称职,或者其他儿子的天赋、能力远远胜过刘禅,否则,刘备是不可能不立刘禅的。
而从天赋、能力上看,刘备并没有哪个儿子胜过刘禅。
2、以能力论。
以能力论,刘封是唯一一个证明自己的。
刘封颇有勇力,在入西川、战汉中、取上庸的作战中,战功卓著,已表现出足以独当一面的军事才能。
然而,刘封的能力缺陷也是严重的。
刘封与孟达、申耽、申仪一起守上庸等东三郡。
然而,刘封“侵陵孟达”,夺人家鼓吹,导致人家投魏,而申耽、申仪也背叛了刘封。
要知道,孟达也是年轻一代的重要将领,而申耽、申仪留有亲属在成都为人质,如果刘封稍有团结众人的能力,他们也不至于投魏。
显然,刘封虽有勇力,但性格桀骜、行为乖张,不能团结众人,绝不是合适的接班人。
此外,刘永、刘理比刘禅年纪更小,最多不过10来岁。
除非是曹冲这样的“神童”,否则,他们不可能表现出胜任力来。
相比之下,刘禅的表现,则显示出他是最合适的接班人。
刘禅早年的表现
在时人眼中,刘禅的才能并不差。
刘禅从精通《左传》的尹默,又从诸葛亮研习《申》、《韩》、《六韬》等帝王之书,又学习射箭等武学。
诸葛亮对刘备表示,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诸葛亮不是一个阿谀奉承之人,刘备也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人,刘禅早年表现出的禀赋,绝不是如此不堪。
而且,刘备亲自外出征战期间,刘禅都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坐镇后方。
刘禅、诸葛亮,这个领导班子配合默契,能够保持团结、效率,这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
退一万步说:刘备去世前,以蜀汉当时的情况,关键不是选择谁来当皇帝,而是押宝诸葛亮。
兵败夷陵,蜀内部疲弱不堪,外部同时与吴魏为敌,形势严峻,只有命世大才才能带领蜀汉渡过困境。
与诸葛亮关系密切,且有过成功配合经历的刘禅,显然是唯一的选择。
而刘禅作皇帝后,其表现出的才能,也绝非不堪。
后主的帝王之才
刘禅作皇帝后,表现出的才能,也绝非拙劣。
1、维持蜀汉政权的基本稳定。
刘禅即位之初,确实是诸葛亮带着走的。
然而,诸葛亮只带了11年,后面将近30年的帝王之路是刘禅自己走的。
刘禅当皇帝时期,魏、吴都爆发了血腥的内斗,而蜀汉则基本维持了稳定。
这与刘禅的治理才能是分不开的。
诸葛亮时期,“政由诸葛,祭则寡人”,刘禅完全放权诸葛亮。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一面按照诸葛亮的意愿,以丞相府留府长史蒋琬接班,以维系平稳,另一方面,又不动声色地取消了丞相一职,以蒋琬以大司马录尚书事。同时,先以吴懿在汉中统领大军,以分蒋琬之权,吴懿去世后,又以费祎为大将军,分蒋琬之势。
蒋琬去世后,“琬卒,禅乃自摄国事”,自己操控了权力,但仍以费祎等人继续辅政,维系平稳发展。
到了刘禅后期,尽管刘禅信用黄皓,但黄皓不过是“趋走小臣”,虽作威作福,但其实都是按照刘禅的意见在办事,黄皓、诸葛瞻要换掉姜维,也被刘禅所阻止。
可以说,蜀汉虽然内部矛盾不小,但在三国之中,蜀汉是内乱最少的一个,这与刘禅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2、可圈可点的处事方法。
从刘禅亲自处理的几件事情看,刘禅也绝非庸劣之人。
在诏令蒋琬到汉中时,刘禅明确指示:须吴举动,东西犄角,以乘其机。
蒋琬企图改变北伐方向,顺沔水东下,取上庸等地,众将上表,表示不靠谱。
刘禅没有直接下诏阻止以降低蒋琬的威信,而是让费祎、姜维前去“劝之”,既照顾了蒋琬的威信,又阻止了蒋琬的错误行为。
高平陵之变后,夏侯霸逃奔蜀国。
刘禅接见夏侯霸,抚慰道:你父亲当年是遇害于行间,不是我先人直接杀害的!
随即,刘禅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氏的外甥呀!
短短几句话,字字切中夏侯霸心理要害,直奔主题又足以使夏侯霸释然、安心!
至于最后“乐不思蜀”之言,无非是寄人篱下时的活命之言,不应以之为刘禅智力低下的证明。
3、得蜀地人心。
蜀汉屡屡北伐,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然而,据统计,三国时期,蜀汉发生的有记载的农民起义次数,仅为魏、吴的1\u002F8,是最少的。
这与刘禅是分不开的。
三国时期,曹睿、孙权、孙皓等人,都有大兴土木或大肆虐民的记录。
而刘禅却没有相关记录。
因此,刘禅在蜀地很得人心。
晋代,蜀吏出身的李密认为刘禅胜过齐桓公。(当然,这个确实吹过头了)
晋代流民之乱时,入蜀的氐人李雄搬出刘禅的侄子刘玄为安乐公。
宋代时,益州官员拆毁刘禅祠取材,蜀人不悦,多有诉讼。
这些都表明,刘禅的治理是靠谱的,得人心的。
难解之题
刘禅接到的,是一道难解之题。
蜀汉实力最弱不说,在刘备最后几年里,先丢了南郡,后又在夷陵之战大败,精锐损失殆尽。
这样的情况下,刘禅的蜀国能坚持40年之久,已经不容易了。
他执政后期,信用黄皓,但黄皓这个“趋走小臣”虽压制群臣,但一直在刘禅控制之下,既没有屠戮忠良,也没有残害百姓。
邓艾兵临城下之时,刘禅没有选择死战到底,开城投降,虽没有“天子死社稷”的悲壮,也没有起死回生的奇谋妙策,但以“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的国库,也是正常之举。
刘禅没有雄才大略,但并非低劣之徒。
至少:嘲笑刘禅的人,大多数不会比刘禅作得更好。
刘备在诸子中,选择了刘禅。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当时确实没有比刘禅更合适、靠谱的选择了。
只不过,刘备留下的这道题目太难,只有雄才大略之人才可能做好这道题。
刘禅不是雄才大略之主,没有作好这道题。
但是,刘禅也绝非低劣之徒,他的表现绝非拙劣不堪,不必过分苛责,更不要无端嘲笑。
------------------
推荐阅读:
69式40㎜火箭筒为何时至今日还在我军服役?有什么过人之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