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最早只是个普通王爷,为何最终能脱颖而出建立元朝?
忽必烈最早只是个普通王爷,为何最终能脱颖而出建立元朝?
-----
网友解答:
-----
忽必烈能够上位,真的是阴差阳错。以忽必烈的身份,原本是绝对没有上位的。后来之所以能够上位,成为了蒙古帝国的大汗,并开创了元朝。除了忽必烈本人确实优秀之外,也是因为当时蒙古帝国内部,内斗实在是太严重了。
要想说清楚这事,那就得从头说起了。
蒙古帝国的缔造者成吉思汗,一生共有八个儿子,其中四个是正妃所生,也就是所谓的嫡子。这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托雷。
而忽必烈,是托雷的第四个儿子。
如果按照中国正统的嫡长子继承制的话,忽必烈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继承汗位的,但有时候,历史就是充满了巧合。
忽必烈出生的时候,他爷爷成吉思汗还在世,而且已经统一了草原,建立了蒙古帝国,正在着手进攻西夏。据说成吉思汗还是比较喜欢忽必烈这个孙子的,不过成吉思汗孙子比较多,忽必烈好像也没资格受更多的关注。
然后,在忽必烈13岁那年,成吉思汗病逝了。
成吉思汗去世后,老三窝阔台上位,成了蒙古帝国的新任大汗。
说到这里,有人估计会问:按照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不应该是有老大术赤继承汗位吗?为什么是有老三窝阔台继承汗位?这其实就涉及到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传统之间的不同了。
首先,蒙古人讲究‘幼子守灶’。意思就是年纪最小的儿子,继承父亲的家业,而其他年长的孩子,则被扔到外面去自己开创家业。所以,按照这个制度来算的话,继承汗位的应该是托雷,或者更小的几个庶子,反正不可能是长子术赤。
其次,当时的蒙古帝国,和我们一般理解的正常封建王朝不太一样。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大多是皇权至高无上,皇帝说什么是什么。但是蒙古帝国,更类似于历史上的周朝或者商朝。成吉思汗他们家,算是蒙古帝国当中的共主。但想要得到帝国内所有诸侯部落的支持,你实力得足够强才行。
第三,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和次子察合台一直不合。如果他们两个当中,任意一个上位的话,对于另外一个来说,都是致命的。而剩下的三子和四子,三子窝阔台行事稳重,熟悉政务,属于那种适合坐江山的人。而老四托雷则长于兵事,是个开疆扩土型的人才。
所以,经过综合考虑之后,成吉思汗临死之前,就把汗位传给了老三窝阔台。但同时,又让老四接手了自己麾下几乎全部的精锐军队。
成吉思汗想得当然很好,老三坐江山,老四打江山,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把蒙古帝国搞得越来越好。但有的时候,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他这几个儿子当然都很听话,但死了之后呢?
在成吉思汗去世之后,矛盾一下子就出现了。
老四托雷手握重兵,自然不服老爹的安排。草原上既然讲究一个强者为尊,那就应该由我来继承汗位,凭啥让我三哥来继承呢?所以托雷想了个法子,要求启动蒙古部落的议会制,重新选大汗。
之前说过,蒙古帝国和中原王朝不大一样,更类似于古代的周王朝。按照草原的传统,草原大汗应该是由各部落组成的议会(库里台大会),投票选出来的。只不过成吉思汗在草原上威望太高,所以他决定了以后,就没必要再搞什么投票了。不过在成吉思汗死后,手握重兵的托雷,要求必须得由大家投票得出汗位。
于是,接下来就出现了极为有趣的一幕。
因为草原民族行走不定,想要召开议会的话,那可比中原王朝麻烦多了,得先去各个地方沟通。再加上当时蒙古帝国一直在向外扩张,所以这场议会投票,一直拖到成吉思汗死了两年之后,才终于召开。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蒙古帝国等于是没有大汗的,但是,托雷监国。
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后,这场投票终于召开了。托雷原本以为,自己监国两年,手握重兵,肯定稳操胜券了。但就在这个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此时老大术赤已死,老二察合台还活着。因为种种原因,老二察合台选择支持老三窝阔台,这下形式瞬间就不一样了。再加上成吉思汗的一些铁杆支持者,选择支持成吉思汗的遗命,也都投票给老三窝阔台。所以最终,在这场投票过程中,老四托雷虽然苦心经营,但最后还是输了。
经过投票之后,老三窝阔台终于成功上位,成了蒙古帝国的第二代大汗。
蒙古帝国,由此进入了窝阔台时代。
窝阔台上位之后,因为之前托雷那么闹腾,而且手握重兵,自然对托雷心存忌惮。所以窝阔台上位之后,很快就着手对付托雷。但是当时托雷实力实在太强,加上两人又是亲兄弟,窝阔台虽是大汗,也不好直接下手。
两年之后,机会来了。
按照成吉思汗临终前的战略部署,窝阔台当上大汗之后,开始着手灭金。在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后,窝阔台带着托雷北归,而托雷的军队则留在了南边。在北归途中,窝阔台得了重病,当时给窝阔台看病的巫师,说只有窝阔台的血亲,喝了带有窝阔台疾病的符水,将窝阔台的疾病转移到自己身上,窝阔台才能痊愈。此时在窝阔台身边的亲人,就只有托雷一个,那就只能托雷喝呗。
喝完之后,窝阔台痊愈,托雷死了。
基本上所有后来的史学家,都坚定认为,一定是窝阔台做了手脚,毒死了托雷。要不然怎么就那么巧,窝阔台就痊愈了,托雷就好了?难道真的有巫术?
不过,不管怎么说,窝阔台算是就此坐稳了汗位。
这一年,忽必烈15岁。
手握重兵的老爹死了,三叔成了蒙古帝国的大汗。这样一来,忽必烈似乎离汗位更加遥远了。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更加的戏剧性,让此时基本已经注定无望大汗之位的忽必烈,一步步走上了汗位。
窝阔台掌权之后,一方面在攻灭南宋,另一方面则继续西征。至于托雷的旧部和封地,则交由托雷的长子蒙哥继承。
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窝阔台之所以会让蒙哥继承他爹的遗产,自然不光是因为那点血缘关系。要真是只有血缘关系的话,窝阔台疑似弄死了人家老爹,难道就不怕回头蒙哥掌权之后,和自己报仇?窝阔台之所以敢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蒙哥跟他的关系,可能比跟他亲爹托雷更好。
这关系说起来有点复杂。简单来说,当年窝阔台和托雷关系还好的时候,窝阔台和自己的第二皇后昂灰没有子女,所以托雷就直接把自己的长子蒙哥,过继给了窝阔台,做了窝阔台的养子。也就是说,蒙哥是老四托雷的亲生长子,但却是窝阔台给养大的养子。
生父和养父,哪个更亲近,实在是不好说。
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窝阔台才会放心地让蒙哥去继承他爹托雷的封地和军队。要是交给托雷其他儿子的话,估计麻烦更大。
窝阔台在位十二年,在位期间,蒙古帝国迅速扩张,将地盘扩张到了西亚乃至欧洲。如果说,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开创者,那么窝阔台就是蒙古帝国的发扬者。
至于忽必烈,作为托雷的儿子,年纪又相对较小的缘故,这十二年的时间里,忽必烈一直在做一个闲散王爷。一边享受王爷身份带来的优渥生活,一边也在积极学习中原文化。
公元1241年,窝阔台死了。这一年,忽必烈27岁。
窝阔台死后,其长子贵由继承了汗位。
贵由继承汗位,同样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因为窝阔台生前比较喜欢三儿子阔出。可惜阔出战死了,所以窝阔台就想立阔出的儿子。但是窝阔台临死之前,因为是喝酒导致的猝死,所以还没来得及下立储诏书就挂了,这就给了长子贵由机会。
所以,窝阔台猝死之后,蒙古先是由其皇后,也就是贵由他妈乃马真掌权。这五年时间,乃马真皇后极力为贵由造势,终于得到了大多数蒙古贵族的支持。于是在1246年,蒙古帝国内部,再次召开投票大会,贵由这才当上大汗。
蒙古帝国,由此进入第三个大汗的时代,贵由时代。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贵由时代,其实只持续了两年。两年之后,贵由得了一场急病,直接病死了。
贵由死后,蒙古大汗之位,再次出现空缺。接下来由谁做大汗,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那就接着开会选呗!
照理来说,贵由死后,大汗之位应该由贵由的儿子来继承。但问题是,贵由的三个儿子,当时都比较年轻,战功不足,难以服众。而贵由的皇后又是个权力控,希望能够自己监国,不选大汗。
除此之外,两年前窝阔台去世之前,本来是想让老三的儿子失烈门上位。但是因为窝阔台皇后的一番操作,失烈门错失汗位。所以这个时候,失烈门也不甘寂寞,想着能不能努努力,像汗位靠拢一下。
在这几方的明争暗斗之下,原本就已经矛盾重重的蒙古帝国,竟是有了分裂的迹象。窝阔台一系,这时候已经乱得不能再乱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关键人物站了出来,力排众议,要求再召开一次投票大会。
这个人,名叫拔都,是成吉思汗大儿子术赤的嫡次子。
成吉思汗的大儿子术赤,在打仗方面没多大天分。但是他的这个儿子拔都,却是个能征善战之辈。窝阔台在位时,组织的蒙古西征,就是由拔都统领,一路打到了欧洲。这样的拔都,在蒙古帝国内部的分量,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拔都的坚持下,投票大会如期召开。然而投票大会开始之后,拔都压根没选窝阔台那一系的人,而是提出希望能够由蒙哥即位。
拔都之所以力挺蒙哥,其实是有两个原因。第一,两个人是最亲密的战友,当年西征的时候,拔都和蒙哥是过命的交情。第二,拔都之前和三代大汗贵由不和,自然不希望接下来再由贵由这一系的人继承汗位。
而拔都支持蒙哥的理由,也很令人信服。首先,蒙哥是窝阔台的养子,有继承汗位的资格。其次,蒙哥战功卓著,麾下直属实力也比较强。再加上拔都的全力支持,足以力压所有反对者。而且,蒙哥的母亲唆鲁禾帖尼,也是个狠人,作为托雷的妻子,在蒙古贵族中威望极高。
在这几方面原因的合力作用下,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投票大会上,原本窝阔台那一系的继承者,竟然真的都被踢出了局。在一众蒙古贵族的投票之下,蒙哥竟然真的当上了大汗。
从当年窝阔台和托雷的汗位之争,大汗之位兜兜转转,竟然又回到了老四托雷这一系的手里。
历史,有时候真的充满了巧合。
当然,蒙哥虽然在投票大会上胜出,得到了蒙古诸部的认可,但人家窝阔台那一系的人,肯定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了。本来是自己家的汗位,结果让外人给夺去了,这谁能忍得了?所以蒙哥上位之后,窝阔台这一系的诸王,拒不承认蒙哥的大汗之位。
不承认不要紧啊!
打到你服就行了。
蒙哥掌权之后,开始迅速清理窝阔台一系。包括之前那个两次争夺汗位的失烈门(窝阔台最喜欢的那个儿子的儿子),也被蒙哥干掉。经过一番血雨腥风之后,蒙哥终于坐稳了汗位,成为了蒙古帝国的第四任大汗。
蒙古帝国,由此进入蒙哥时代。
蒙哥上位之后,一直作为闲散王爷的忽必烈,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以前窝阔台一系掌权的时候,对托雷一系压制得十分厉害。如今自己的大哥蒙哥掌权,自然彻底变天了。蒙哥上位后,忽必烈瞬间翻身,被蒙哥任命总领漠南汉地事务。
总领漠南汉地是个什么概念呢?
当时蒙古帝国,已经灭掉了西夏和金国,南宋几乎也被打到长江以南了。所以忽必烈所统辖的范围,大致就相当于东北、关中、华北、华中等地区。今天中国的北方地区,除了内蒙古那边,基本上都归忽必烈的管辖。
就这样,忽必烈从一个闲散王爷,摇身一变,成了蒙古帝国内部,最有权势的一个王。
至于蒙哥,在坐稳大汗之位以后,继续执行蒙古帝国的既定策略。一方面继续西征,往欧洲那边打;一方面继续往南,想要吞并南边的南宋、大理。西征方向,蒙哥任命自己的六弟旭烈兀负责;南征方向,则是由蒙哥和忽必烈负责。
蒙哥在位总共八年时间。这八年时间里,蒙哥除了收拾窝阔台那一系的人之外,也对外扩张了许多。南边,蒙哥灭掉了大理,彻底占领了云贵高原。至于西征方向,则是占领了中亚地区,包括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等地,都被西征军陆续占领。
但是,就在接下来蒙哥继续南征南宋的时候,出事了。
在攻打四川的时候,蒙哥在今天重庆合川区受阻,战乱当中,蒙哥被流矢击中,就此丧命。
蒙哥的死,实在是太突然了,比之前的窝阔台、贵由更加突然。
蒙哥一死,蒙古帝国的汗位又出现了空缺。汗位争夺大战,再次拉开帷幕。
不过这一次,窝阔台那边的人,就彻底没资格了。只有托雷这边的人,才有资格争夺汗位。因为蒙哥死得太过突然,也没来得及立下什么遗嘱。所以,汗位的最佳候选人,就只有两个。一个是蒙哥的四弟忽必烈,另一个是老七阿里不哥。
至于蒙哥的几个儿子,就如同当初贵由的几个儿子一样,因为年纪太小,军功不够,无法服众,所以不可能继承汗位。接下来的大汗,就只能从蒙哥的几个弟弟里面挑选。蒙哥一共有十个弟弟,但是这十个弟弟当中,老二死得早,老三、老五没军功,历史上连名字都没记载。老八到老十一,军功也都不行,所以排除在外。这样一来,就只剩老四忽必烈,老六旭烈兀,老七阿里不哥。
不过,蒙哥战死的时候,老六旭烈兀正率领西征军在西边,根本就来不及回来抢汗位,所以也被排除在外了。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了。
没说的,开打吧!
蒙哥还活着的时候,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而阿里不哥则是坐镇漠北草原老巢,双方也算是旗鼓相当。所以在这场汗位争夺战开始之后,谁都不服谁,只能兵戎相见。原本忽必烈正在进攻南宋,为了抢夺汗位,南宋也不打了,直接大军北返,去和阿里不哥死拼。
这一仗,一打就是整整五年。
这场仗如果要细说的话,那就太复杂了。简单来说,就是忽必烈先召开了一次投票大会,名义上自己当上了大汗。但这次投票大会,就有点自吹自擂的嫌疑了。因为漠北这时候还在阿里不哥的掌控当中,而且西亚、中亚的那几个汗国,也没有过来投票。等于是忽必烈自己办了一场投票大会,自己认证自己为大汗。
然后,在经过了五年的战斗之后,阿里不哥最终战败投降。忽必烈打垮了阿里不哥之后,正式建立了元朝,然后又南下灭掉了南宋,至此统一中原。
但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这场内斗,对于蒙古帝国来说,也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因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开战之后,西亚和中亚那边的蒙古力量,基本上都支持阿里不哥。只有老六旭烈兀支持忽必烈。而旭烈兀之所以支持忽必烈,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忽必烈在开战之后,许诺旭烈兀可以在西亚那边建立自己的汗国,忽必烈以后不会插手。
如此一来,忽必烈虽然统一了中原,但也彻底丧失了对中亚、西亚那几个汗国的控制。大家一看既然旭烈兀可以独立,那我们当然也可以独立啊!从中原到西亚,隔了上万里距离,天高皇帝远的,我们为什么要听你的?
所以,忽必烈虽然打赢了阿里不哥,当上了蒙古大汗,开创了元朝。但却也自此失去了对中亚、西亚那边的控制。后来忽必烈虽然也想过再次统一,但奈何距离确实太远,除了收拾掉一个窝阔台汗国之外,对于旭烈兀建立的伊尔汗国,拔都建立的金帐汗国,成吉思汗二子建立的察合台汗国,基本上就是鞭长莫及了。
纵观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忽必烈能够从一个闲散王爷,最后登上汗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蒙古帝国内部的内斗太严重了。
蒙古帝国,打仗很厉害,但是在文化以及制度上,确实有所缺失。蒙古帝国内部,根本就没有一个合适的传位制度,这是导致蒙古帝国多次内乱的根源所在。大家都觉得强者为尊,那就只有打过之后才知道谁是最强的了。
当然,除了内斗的环境之外,忽必烈自身的条件,也是极为关键的。比如他自身实力确实够强,能够打赢阿里不哥;受汉文化的熏陶很深,能够得到汉人地主的支持;经营手腕高超,能够得到蒙古帝国内部很多势力的支持……这些,也都是忽必烈能够上位的重要原因。
-----
网友解答:
-----
成吉思汗铁木真当年传位嫡三子窝阔台,而忽必烈的父亲乃是拖雷,按理来说忽必烈是没有机会掌握蒙古,最终建立元王朝的,但命运总是充满意外和巧合。
汗王正统,从窝阔台世系转移到拖雷世系
按照蒙古的传统,采取的是幼子守灶制度,也就是家业留给正妻所生的幼子,成吉思汗晚年却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个传统,将汗王之位传给正妻孛儿帖所生的第三子窝阔台,然而对于小儿子拖雷,成吉思汗则将绝大多数的军队、百姓和财产留给了他。
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怪异的局面,窝阔台成为了大汗,可实力最强的却是拖雷,如此一来,蒙古黄金家族内部陷入了一场猛烈的纷争之中,尤其是拖雷和窝阔台相继离世之后。
窝阔台驾崩之后,其长子贵由继位,其正妻乃马真后临朝称制摄政,结果当时的蒙古帝国诸王纷纷倒戈,库里勒台大会召开之后,拖雷之子蒙哥继承汗王之位,蒙古汗王一脉正式从窝阔台世系转移到了拖雷家族,而这也给了后来的忽必烈成为家族继承者很大的机会。
长兄早亡,汗王之位再次生变
南宋开庆元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征伐宋朝的时候,意外死在了钓鱼城,而此事件成为了整个亚欧大陆的一个巨大的命运转折,由于蒙哥是突然驾崩,其生前并没有指定好继承人,其死后引起蒙古诸王争位,远征在外的各支王公纷纷回撤,准备争夺汗王之位。
当时,可以作为蒙哥继承人的主要有两派,一边是他的同母弟弟,也就是忽必烈等人,另一边是他自己的亲儿子,也就是斑秃等人。
蒙古不同于中原,并没有硬性的兄终弟及与子承父业的传统,而是能者为王,相对于蒙哥那些尚未成才的儿子,其正值壮年的弟弟们,自然更加具有优势,当时,蒙哥的三个亲弟弟都已经过了四十岁,还轮不到一群毛头小子争位。
由于蒙哥在南征之前,让其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留守哈拉和林,所以其拥有很大的优势,至于忽必烈与旭烈兀,都有各自的难处。
旭烈兀,当时仍旧在西征的途中,已经占据了几乎整个西南亚洲,即将挥鞭西奈半岛兵发埃及非洲,结果蒙哥的死讯传来,让其停止了征程。
当时的忽必烈处境算是很差的,蒙哥继位之初曾让忽必烈总领漠南,而忽必烈在征伐中原、大理的时候战功赫赫,又亲近中原的汉人士族,统辖地区发展得相当好,但这也引起了反对汉法的蒙古贵族的反对与蒙哥的猜忌。
蒙哥本身就个性鲜明,自称“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对于汉法向来就不屑一顾,对于重视汉法的忽必烈也是愈发猜忌,对忽必烈得到中土人心甚为不满。
汗庭诸臣向蒙哥陈述忽必烈的两大罪状:
一,为中土地方臣民都翕然归心,称忽必烈为贤王;
二,王府诸臣擅权,做法超出之前“唯掌军事”的许诺。
公元1257年,蒙哥派遣亲信大臣阿蓝答儿与刘太平,南下钩考京兆与河南的税赋,阿蓝答儿的钩考极其严酷,而这实际上也是对于忽必烈总领漠南的一次整饬,钩考的同属,蒙哥撤销了忽必烈王府在当地设置的经略司、宣抚司等机构,削掉了忽必烈的兵权。
《元朝名臣事略》记载:丁巳,丞相阿蓝答儿会计陕西、河南,罢宣抚司……岁丁巳,宗亲间之,遂解兵柄它王,遣阿蓝答儿至京兆……明年,世祖身至帝所,命下而事始缓,犹杖兵民诸官,凡昔所置诸司皆废。
忽必烈手下众人,也大多都难逃灾厄,面对蒙哥的步步紧逼,忽必烈只能退让,接受谋士姚枢的建议,留下了所有家眷亲自前往哈拉和林觐见蒙哥。而蒙哥见到弟弟遵循自己的命令,只身前来转怒为喜,宴会之后,蒙哥的态度有所缓和。
《元史》记载:又酌之三至,帝泫然,上亦泣下,竟不令有所白而止。
不过,这场宴饮结束后,忽必烈虽然躲过一劫,但依旧被削去了所有实权,而且被蒙哥借口其身子不好需要休养,留在了漠北草原,直到很久之后,忽必烈才重新被启用,返回到了蒙古南征的大军之中,蒙哥驾崩的时候,忽必烈正行军至汝南。
三兄弟里,势力最弱的忽必烈是最先直到蒙哥死讯的,不过起初他从被俘宋军口中得知蒙哥死在钓鱼城的消息,还以为是谣传,之后在其乳母派来的密使那里得到了验证,蒙哥的乳母也是拖雷的庶妃,而其所生之子木哥与忽必烈关系非常亲密,并且,当时掌握蒙哥大军北撤指挥权的人,正是木哥。
面对空出来的汗位,忽必烈、旭烈兀与阿里不哥三人自然都是有所图谋。
深谋远虑力挽狂澜,正式称汗
毫无疑问,三人之中忽必烈手中握有的力量其实是最弱的,而且按照当时的局面,忽必烈骤然北返争位,也没有名分,也没什么功绩,即便是召开库里勒台大会,被蒙古诸王推选为新的大汗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思忖再三,忽必烈决定按照蒙哥原本的计划继续南征攻打鄂州。
一来,表现自己对于继承蒙哥大汗的遗志的态度;
二来,忽必烈的继续南征,为后撤的蒙古其他大军断后,极大提升了忽必烈的形象。
而这也不仅仅是忽必烈为面子考虑的计划,南下的忽必烈直接渡过了长江,与从广西北上的兀良合台的大军呈汇合之势,而看到忽必烈行动的蒙古各地其他大军,也随之相应,木华黎家族的忽林池率领札剌亦儿大军横渡长江,前往驰援忽必烈。
最终形成的局面,变成了强大的弘吉剌部与札剌亦儿部都站在了忽必烈一边,而塔察儿等东部左翼诸弟兀鲁斯,也纷纷有意与忽必烈汇合,因为当年南征时期,塔察儿部表现不好,屡屡受到蒙哥的训斥,对蒙哥有很强的抵触。
忽必烈在南征的时候,留守漠北的阿里不哥,则已经开始为登临汗王之位做准备了,阿里不哥一方面向蒙古帝国之下各部发布蒙哥葬礼的消息,召集相关人员,一方面不断增强兵力。
而蒙哥的亲信阿蓝答儿则趁机前往忽必烈封地开平附近,威胁到了开平的安危,好在忽必烈的妻子察必临危不惧,一边与阿蓝答儿虚与委蛇,一边派脱欢给忽必烈送信,让其速还。
最终,忽必烈与宋朝议和,率军北返,其抵达燕京后先发制人,在东道诸王与自家亲贵的支持下,于1260年在开平召开库里勒台大会,正式登上蒙古大汗之位。
而在忽必烈称汗的第二个月,阿里不哥在蒙古守旧勋贵与蒙哥的遗臣支持下,在哈拉和林召开库里勒台大会,同样称汗。
如此,蒙古出现两位汗王并立局面。
按照蒙古的传统,为先可汗操办丧仪,并且在本土召开库里勒台大会的才是正统,那么就是阿里不哥,至于在草原东南一角称帝,也没出席先王丧仪的忽必烈,其实只是个叛逆,也因此阿里不哥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建立元朝,成为独一无二的正统
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蒙古其他诸王也并没有闲着。
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一脉的别尔哥汗,虽然并没有参加阿里不哥召开的库里勒台大会,但明确表示支持阿里不哥。而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一脉的实际当家者木八剌沙汗,态度有些其他,他们表示会无条件支持蒙哥的决定,可蒙哥生前并没有明确继承人。
三兄弟之中的旭烈兀,听闻蒙哥的死讯后撤军东归,本来也打算染指汗王之位,可刚抵达伊朗高原的大不里士,就听到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双双登基的消息,旭烈兀也干脆放弃了对蒙古大汗之位的争抢,直接在西南亚洲构建了著名的伊儿汗国,自立为汗王。
不过,旭烈兀留守封地并未西征的嫡子木木忽儿,则是参加了阿里不哥的登基庆典。
至于窝阔台一脉,有些支持忽必烈,有些支持拖雷,弄得一团乱。
其他方面,支持忽必烈的有合丹汗、阔端之子只必帖木儿、东道诸弟兀鲁斯,支持阿里不哥的是海都汗、蒙哥诸子与其后妃家族,贵由汗的儿子则保持中立。
虽然看上去势均力敌,但两人背后依靠的力量相差很大,因为忽必烈毕竟属于“叛”,支持他自然要有很大的风险,所以必须成功,否则大祸临头,可支持阿里不哥的人,绝大多数其实也就是口头支持,其实都是在观望,即便阿里不哥失败了,他们还能掉头,根本没所谓。
1260年,陕川争夺战爆发。
蒙哥原属大军退守六盘山,阿里不哥派阿蓝答儿接管其中的精锐,而忽必烈也派人赶赴六盘山争夺,最终,忽必烈联合窝阔台系中的支持者、河西诸王等,击败亲近阿里不哥的浑都海,诛灭阿蓝答儿,蒙哥南征大军中的精锐,绝大多数落入忽必烈之手。
而获胜后的忽必烈,北上攻伐哈拉和林,击溃阿里不哥的大军,最终阿里不哥投降,忽必烈让移相哥驻守哈拉和林,自己折返开平。
结果,得以喘息的阿里不哥,借其妻族斡亦剌惕部的支持卷土重来,偷袭哈拉和林并且成功,然而阿里不哥的力量与忽必烈相差太大,忽必烈将其围困,使得阿里不哥只能向西部的蒙古诸汗求援。
原本,察合台汗国的木八剌沙母子都是阿里不哥的支持者,可阿里不哥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让个更贴心的人去接管察合台汗国,所以他派去了心腹阿鲁忽。
阿鲁忽乃是察合台的孙子,拜答里的儿子,其带着阿里不哥的旨意接任察合台汗国大汗之位以后,又受其旨意前往河中地区布防,并且征集足够的粮饷,没想到阿鲁忽不愿继续听从阿里不哥的使唤,直接反叛,投向了忽必烈一方。
听闻阿鲁忽反叛,被忽必烈打得残喘的阿里不哥,竟然带着余下部众西征,击溃了阿鲁忽,同时处决了所有察合台汗国的降将士兵。
按照蒙古人争位的传统,也都是同室操戈,并不牵扯外人,即便诛灭也只是当事人,涉及子孙的都极其罕见,很显然,阿里不哥的做法尽失人心。由于阿里不哥的行径,使得那些原本处于观望态度的诸王,纷纷倒向忽必烈,形势彻底逆转,最终,孤立无援的阿里不哥正式率众向忽必烈投降。
1271年,大局已定,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大元”,其尊号由蒙古大汗变为大元皇帝,元朝自此鼎定,忽必烈成为元朝建立者。
忽必烈能够成为最终胜出,成为蒙古大汗与元朝的建立者,关键在于:
第一,深得人心,忽必烈虽是蒙古人,但在中原经略多年,重汉法,与只知蛮力的蒙古其他勋贵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战略正确,无论是面对蒙哥的刁难还是在与阿里不哥的争位过程中,忽必烈都接受了谋士们的正确建议,最终得以扭转形势;
第三,队友给力,对手连出昏招,忽必烈的身边有大量的能人,而忽必烈也善于接受意见为己所用,而阿里不哥等太过自负草率,行动中接连失误。
忽必烈之父当年也并非汗位继承人,忽必烈本人也并非如此,能够脱颖而出,既是种种机遇下的巧合,也是忽必烈本身能力突出的必然。
-----
网友解答:
-----
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分别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以及四子托雷。
其中术赤的血统存在一定疑问,察合台和术赤为了这个问题,差点同室操戈。因此成吉思汗没把这两个人放在继承人的位置上。
对于窝阔台和托雷,成吉思汗是很看好的。窝阔台善于治国,托雷善于打仗。在成吉思汗晚年,他认为大蒙古国需要一个善于治理的君主,于是就让手下人发誓效忠自己的三子窝阔台。
但是!蒙古草原上,还有这么一个习俗,选举大汗可不是通过指定来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库里台大会的选举。也就是蒙古各部落贵族前来,共同投票推选大汗继承人。
由于成吉思汗威望很高,再加上他手下那些贵族都甘愿效忠他指定的窝阔台,所以窝阔台成功成为了新一任蒙古大汗。
可是托雷是非常优秀的军事统帅,手握大蒙古国百分之八十的军权,对窝阔台来说是巨大的威胁,因此窝阔台在伐金回程的途中,用了一个小手段,就把托雷给除掉了。
当时托雷的军队驻扎在前线,托雷本人跟着窝阔台班师。途中窝阔台得了重病,巫师说只有黄金家族的至亲,喝了这杯符水,把大汗的病传到自己身上,大汗才能好起来。于是托雷就喝了这杯符水,结果喝完没多久就去世了,而窝阔台奇迹般地就这么好了。
一、忽必烈是托雷的儿子。
托雷也有几个著名的嫡子,分别是蒙哥、忽必烈、赤烈兀、阿里不哥。
这几个孩子得知父亲死得不明不白,所以对窝阔台家族充满了怨恨。
窝阔台汗去世以后,他儿子贵由汗继承了汗位。其实贵由汗的汗位也得国不正,因为窝阔台更喜欢三子阔出,可惜阔出战死了,于是窝阔台又打算立阔出的儿子失烈门做接班人。
可惜窝阔台是猝死,没有留下什么诏书。贵由汗的老妈索性就把贵由汗拉上了汗位,并且在库里台大会中,各种为贵由汗造势。
可是贵由汗得罪了长子西征的统帅拔都,拔都作为术赤的嫡次子,早就在西征过程中,建立了金帐汗国,这次更是没有支持贵由汗称汗。
因此贵由汗一度打算西征拔都。可惜贵由汗命太短,正打算西征,自己就挂了,只做了不到两年的大汗。
这个时候大蒙古国的大汗位置,又空了出来。该由谁来出任呢?战功赫赫的拔都,终于站出来说话了,他表示,应该让蒙哥出任!
蒙哥跟拔都是战友关系,所以私交很好。
可是这件事遭到了察合台家族和窝阔台家族的强烈不满。察合台家族和术赤家族(也就是拔都家族)关系不好,窝阔台家族本就是大汗这一支,而且跟托雷家族关系也不好。
现在拔都让托雷的长子蒙哥继承汗位,这两大家族自然是反对的。因此察合台家族和窝阔台家族都没有参加这次的库里台大会,蒙哥汗的这次选举,其实是不合理不合法的。
但是没办法啊,蒙哥汗的军事实力强大,不仅派兵镇压反对派,而且让弟弟忽必烈拿下了漠南汉地的军政事务。忽必烈的崛起,由此开始。
二、忽必烈也是不合理不合法上位。
蒙哥汗是有宏图大志的,他不满足于当时大蒙古国的规模,所以他打算进攻汉地,完成对南宋、大理等国的统一活动。
1252年,蒙哥汗命令忽必烈南征大理,忽必烈从陕西出发,绕道云南。最终在1254年,逼迫段兴智出城投降,灭亡了大理国。此时的忽必烈已经有了很高的威望。
1258年,蒙哥汗兵分三路攻打南宋,自己带一路,忽必烈带一路,大将兀良合台带一路。蒙哥汗自己带的人马,打算进攻四川。可惜在四川钓鱼城下,50岁的蒙哥汗猝死。
蒙哥汗一死,大蒙古国的汗位再次空了出来,这个时候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都想着要争夺大汗之位。
此前忽必烈的另一个弟弟旭烈兀正在进行大蒙古国第三次西征,得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的战争后,不得不中途折回,选择支持忽必烈。
此后长达5年的内部战争,严重消耗了大蒙古国的团结精神。忽必烈私自举办了一场尴尬的库里台大会,最终强行让自己成为了大蒙古国的大汗。
所以说蒙哥汗得位不正,继承蒙哥汗大汗位置的忽必烈也是得位不正。这也就造成了大蒙古国后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三、忽必烈的崛起,少不了哥哥的提携。
蒙哥汗上台以后,其实已经默认了拔都的金帐汗国,处于独立的状态。这个时候势单力薄的蒙哥汗,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所以不断提携自己的弟弟。
让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事务,又让他南下灭亡大理
,还让旭烈兀主持西征,这都是蒙哥汗巩固实力的计划。而忽必烈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也建立了强大的威信,这是蒙哥汗没想到的事情。
灭亡大理,让忽必烈尝到了甜头。总领漠南汉地事务,更是让忽必烈意识到了汉文化的重要性。
但是忽必烈的崛起,也引起了蒙哥汗的猜疑。
这一点忽必烈处理得很好,他主动跑到哥哥面前,以此化解了这次猜忌。
此后更是被蒙哥汗指定为南征南宋的三路大军统帅之一。
由此可见,忽必烈的一点点崛起,完全是蒙哥汗给带出来的。是蒙哥汗给了他各种立功的机会,才让他后来有实力争夺大汗的位置。
总结:蒙哥汗被忽必烈追封为元宪宗。
忽必烈建立了大元朝以后,大蒙古帝国已经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了,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包括伊尔汗国,都跟大元朝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之中。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盘子太大了,再加上忽必烈得位不正,所以不可能让所有蒙古贵族都能够满意。
不过忽必烈在大元朝追封皇帝的时候,倒是对这几个汗国的祖先一个不落地都给追封了。
你比如说金帐汗国的祖先术赤被追封为元穆宗。察合台汗国的祖先察合台,被追封为元圣宗。窝阔台汗国的祖先窝阔台,被追封为元太宗。
至于自己的父亲托雷,也被追封为元睿宗。甚至连贵由汗都被追封为元定宗。其目的当然是为了继续笼络这些人的后代,和大元朝紧密靠拢在一起。
给忽必烈帮助最大的哥哥蒙哥汗,自然也被追封为元宪宗。可以说,没有蒙哥汗,就没有后来的忽必烈。不过元朝只有两个祖,一个是元太祖成吉思汗,还有一个是元世祖忽必烈。
参考资料:《元史》
-----
网友解答:
-----
说起元朝,一般人只能说出两个名字,一个是“成吉思汗”,一个是“忽必烈”。
其实,成吉思汗和元朝没啥关系,他只是蒙古帝国的缔造者,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蒙古帝国已经分裂为四大汗国和元帝国五部分。
别看忽必烈是元朝的创立者,但是,在当时的蒙古帝国,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长期没有啥存在感。
当时,在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的儿子,术赤,窝阔台,察合台,拖雷,以及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蒙哥,贵由,旭烈兀,那才是“当红炸子鸡”。
但是,为什么是忽必烈,这么一个默默无名的“普通孙子”,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帝国?
这件事,我们还要从成吉思汗死后说起。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接下来的文字,我们首先来理一下成吉思汗和他的几个著名子孙之间的关系。
成吉思汗有4个嫡子,分别是
长子术赤
,
二子察合台
,
三子窝阔台
,
四子拖雷
。
大家要记好这四个人的名字,因为在成吉思汗死后,这四个家族,展开了激烈的汗位争夺战,到最后,也是这四个家族,把蒙古帝国分裂成了四大汗国。
术赤家族:
术赤一共有14个儿子,我们只需要记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拔都
,他就是后来金帐汗国的创立者,其统治范围,包括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以及广大的高加索地区,北到北冰洋。
察合台家族:
察合台的封地,在今天的新疆一带,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的时候,阿里不哥支持察合台的孙子
阿鲁忽
当了察合台汗国的大汗,至此,察合台汗国才正式独立。
窝阔台家族:
窝阔台有一个儿子叫
“贵由”
,他继承了蒙古大汗的位置,但是,仅仅在位2年时间就去世了。
在蒙古大汗位置转移到拖雷家族后,窝阔台的孙子
海都
,在原来窝阔台的封地上,建立了“窝阔台汗国”,位置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拖雷家族:
拖雷是个优秀的军事家,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他就掌握了蒙古帝国80%的军事力量,可惜后来被窝阔台给害死了,不过,他有4个优秀的儿子,让他的家族成为最后的赢家。
长子蒙哥
,蒙古帝国的第四任大汗,率军攻打南宋,死在了钓鱼城。
四子忽必烈
,元朝的建立者,蒙古帝国的第五任大汗。
六子旭烈兀
,蒙古第三次西征统帅,在西南亚建立了伊尔汗国,范围包括今天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伊拉克,高加索地区等。
七子阿里不哥
,短暂的当过蒙古大汗,和忽必烈争夺汗位,打了5年后投降。
成吉思汗有4个好儿子,但是,这些儿子们却并不“亲”,相反,他们之间矛盾重重。
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老二察合台看不起老大术赤。
当年,成吉思汗刚刚结婚的时候,被仇敌蔑儿乞惕部偷袭,老婆
孛儿帖
也被抢走了。后来成吉思汗又带人把老婆抢了回来,回来后老婆就剩下了长子术赤。
因此,对于术赤到底是谁的种,蒙古内部是多有怀疑,成吉思汗倒是不在意,一直把术赤当自己的亲儿子来看到,反倒是老二察合台,一直鄙视术赤,认为他是蔑儿乞惕部的野种。
在成吉思汗准备第一次西征的时候,曾经想立术赤为接班人,但是,察合台坚决反对,并撂下狠话:“大哥不能当大汗,我也不当,汗位让三弟窝阔台来当”。
为了平衡4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在第一次西征之后,
成吉思汗把新打下来的花拉子模分给了术赤,让他远离蒙古总部,同时让察合台执掌“军法”,让拖雷掌握蒙古军队的主力,让窝阔台主持行政工作。
4个儿子,一个外放当封疆大吏,一个掌握军队,一个掌握军纪,一个掌握行政。成吉思汗这个老父亲,为了儿子们也是操碎了心。
1227年,成吉思汗再次出征西夏,就在征西夏的途中,他去世了。
关于他的死,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得病而死,有人说是中箭而死,更有人说是被美丽的西夏公主咬了蛋蛋而死。不过,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们暂且忽略。
这一年,忽必烈只有12岁,他只是拖雷众多儿子中最普通的一个,虽然他是嫡子,但是他从小就被送给了拖雷的小妾抚养,而且,他是四个嫡子中,唯一一个送给小妾抚养的人。
年幼的忽必烈,自然不会知道,就在这一年,他的几个伯伯们,已经为蒙古大汗的位置,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窝阔台家族时代
蒙古人的继承制度,和中原有很大的不同。中原文化是“嫡长子继承制”,而蒙古人是“幼子守灶”,其他当哥哥们的,都要外出打天下去。
说到这里,插一句题外话。
很多人会以为,没文化的游牧民族,还知道啥“嫡庶之分”。你错了,相比中原,蒙古人的嫡庶观念更强,你看活跃在历史舞台的这些人,无论是成吉思汗的儿子,还是孙子,都是嫡子,至于庶子们,根本就没有任何存在感。
但是,
蒙古的“幼子守灶”和中原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必须要经过“忽里台大会”,蒙古王公们一致推举通过才能当大汗。
对于立谁为继承人,成吉思汗也颇有一番思考,老大和老二不对付,已经双双“自我淘汰”,那么,就要在窝阔台和拖雷两个人中间选。
按照蒙古人的风俗,自然应该是拖雷继承,但是,成吉思汗考虑到窝阔台掌握蒙古行政多年,而且为人比较沉稳,因此,他最终决定立窝阔台为继承人。
不过,
成吉思汗的这个想法,仅仅是让窝阔台获得了“提名权”,能否顺利当上大汗,还需要忽里台大会投票通过才行。
当时,蒙古帝国占领的地域广阔,要想通知到所有的王公,然后他们再赶回老家开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从1227年到1229年,这两年的时间里,拖雷以“监国”的身份,掌握着蒙古帝国的大权。
1229年,蒙古忽里台大会召开。
此时,术赤已经去世,拔都作为一个小辈,人微言轻,察合台坚定的支持窝阔台,拖雷家族独木难支,因此败北,最终由窝阔台继承了大汗之位。
从这个时候开始,黄金家族就分裂成了两大派系,一个派系是察合台家族和窝阔台家族,一个派系是术赤家族和拖雷家族。
也就是老大和老四是一派,老二和老三是一派。
原本,在蒙古人的扩张中,他们的目标一直是南方的中原地区,但是,成吉思汗无意中的一次西征,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他们发现,原来往西发展,也是如此的“香”。
于是,在窝阔台继位后,他发动了第二次西征,这次西征,他要求所有的王公长子必须参加,因此,这次西征也被称为“长子西征”。
这次西征的统帅,是术赤的儿子拔都,拖雷的长子蒙哥也参加了这次西征,并且,
他们两个在西征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由于蒙古人在和金国,南宋作战过程中,认识到了“火器”的威力,因此,他们俘虏了大量的南宋匠人,帮助他们制造了很多“火器”。
在西征过程中,这些火器帮了他们很大的忙,欧洲人也第一次见识到了东方技术的可怕,拔都带人一路打到多瑙河畔,占领了广大的中亚和西亚地区。
阿拉伯人发现了蒙古“火器”的秘密,不断分析总结,甚至还写了一本书《单药大全》,把火器的技术传到了欧洲。
万万没想到,几百年后,欧洲人拿着改良后的枪炮,来欺负了火器的老祖宗。
窝阔台这个人好喝酒,尤其是在后几年,蒙古攻灭了金国,开启了西征,整个蒙古帝国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因此,他整日的就在大汗帐里喝酒,看美女跳舞,最后和美女滚床单。
这种颓废的生活,终于掏空了他的身体,一命呜呼了。
窝阔台死了,大汗之位再次空缺出来,远在欧洲的拔都,听到消息后立马停止了西征,赶紧往回赶,他要去竞争大汗之位。
可是,回来的路太远了,等他走到一半的时候,另外一个消息传来,窝阔台的儿子贵由,已经被忽里台大会推举为新任大汗。
拔都一生气:“老子不回了,天下这么大,我要自己当自己的主人”。于是,拔都就在伏尔加河的下游定都,建立了“钦察汗国”。
因为他所在的地方,主要以钦察人为主,而钦察人又是突厥人的后代。由于拔都的帐篷都是金顶,因此,也被称为“金帐汗国”。
金帐汗国是统治者,但是,也算是入侵者,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蒙古人并不多,占主体的还是钦察人,罗斯人,保加尔人,后来这些蒙古人被逐渐突厥化。
1480年,莫斯科大公国摆脱了蒙古人的控制,开始独立发展,此后更是放飞自我,向东南西北扩张,吞并了原钦察汗国的地盘,建立了“俄罗斯”。
贵由能当上大汗,完全是因为有个好妈妈,
乃马真
皇后。
原本,按照
窝阔台
的想法,他是想立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
阔出
为继承人,但是,在与南宋的战斗中,阔出战死了,后来窝阔台就想立阔出的儿子
失烈门
为继承人。
但是,窝阔台死的很突然,头一天喝了一顿酒,结果第二天就没有醒过来,他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诏,这种想法,只有她老婆乃马真皇后知道。
为了能让儿子贵由当上大汗,乃马真找到了蒙古帝国的丞相
耶律楚材
。
这个耶律楚材是契丹人,辽国被灭后,他到了金国,长期为金国人服务,金国中都被成吉思汗攻灭后,耶律楚材作为“特殊人才”给引进到了蒙古,帮助成吉思汗治理国家。
对于乃马真的提议,耶律楚材并不同意,于是,
乃马真就宣布,以皇后的身份“临朝称制”。
当时,拔都和贵由,蒙哥等人都领兵在外,因此,乃马真就暂时掌握了蒙古的大权。他开始大肆贿赂王公大臣,给予了很多口头承诺。
因此,
当贵由返回蒙古后,很顺利的在忽里台大会上获得了多数人的支持,继承为蒙古第三任大汗。
贵由当上了大汗,但是,拔都却公然搞分裂,自己建立了一个汗国,不听贵由的命令,因此,贵由准备带兵去讨伐拔都,没想到,在讨伐的路上,贵由死了,仅仅当了2年的大汗。
贵由死后,他的皇后
海迷失
临朝称制,掌控了蒙古帝国2年的时间,因为这2年的时间里,男人们正在争夺大汗的位置。
拔都因为已经建立了金帐汗国,因此,他无意再去竞争大汗,因此,他力主由蒙哥出任大汗,而察合台家族和窝阔台家族坚决反对。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在成吉思汗的孙子辈中,拔都和蒙哥两个人拥有绝对的实力,拖雷去世的时候,窝阔台把拖雷掌握的军队全部给了蒙哥。
因此,在绝对实力的保证之下,
蒙哥顺利的当选了蒙古大汗。至此,大汗之位正式转移到拖雷家族一脉。
此后,察合台家族和窝阔台家族,分别在自己的封地里建立了独立的汗国,蒙古帝国再一次分裂。
拖雷家族时代
蒙哥当上大汗之后,开始启用自己家族的人,四弟忽必烈被任命总领漠南汉地军政事务。
就是从这个时候,忽必烈,这个日后的大元皇帝,才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一年,忽必烈36岁。
在此之前,忽必烈没有在历史书上留下任何笔墨,至少,在他36岁之前,他是没有任何军功的。
忽必烈之所以长期没有被启用,或许跟他的“异类”有关。
在成吉思汗的子孙中,无论是蒙哥也好,拔都也好,他们都信奉武力征服,沿用蒙古古老的生活方式。但是,
忽必烈却从小就开始接触汉文化。
总领漠南之后,忽必烈开始启用大量的汉人大臣,设立河南经略府,完全推行中原汉文化管理制度。
蒙哥是一个有着雄心大略的人,他的目标是要征服世界,做世界大汗。继位后,他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
在东线,为了尽快攻灭南宋,蒙哥命令忽必烈进攻大理,1254年,忽必烈攻占大理,大理国王段兴智投降,并去蒙古接受蒙哥的册封,担任,大理总管。
在西线,蒙哥派出自己的弟弟旭烈兀,带兵进行第三次西征。他们从漠北出发,很快就攻占了波斯诸国,并一路打到了巴勒斯坦地区,很快就要和埃及正面硬刚了。
为了尽快灭掉南宋,蒙哥兵分三路。
北路,由忽必烈率领,由甘肃一带向南宋进攻,中路,由蒙哥亲自率领,从四川攻南宋,南路,由兀良合台率领,从吐蕃攻南宋。
蒙哥的大军,很快就推进到了重庆的钓鱼城,这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山城,工事坚固,蒙哥攻打了7个月都没有攻打下来。
有人建议蒙哥放弃这个地方,换一条路进攻,但是,蒙哥比较固执,一定要攻下钓鱼城,或许,骨子里,蒙哥还是有一种傲气,他不愿意让这个小小的钓鱼城,成为他戎马一生中的污点。
在抢占了一个制高点后,
蒙哥在山顶指挥,南宋出动抛石机,对这个制高点进行打击,蒙哥不幸中石,被砸死了。
蒙哥死后,蒙古大汗的位置又空缺出来了。
当时,蒙哥的七弟,
阿里不哥,
统领漠北老家,因此,被视为蒙哥指定的接班人,得到了众多王公的支持,包括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旭烈兀的儿子等等。
而忽必烈,在中原文人的支持下,已经掌握了北方,因此,他在开平自封为“蒙古大汗”,得到消息后的阿里不哥,连忙在老家召开忽里台大会,也当选了蒙古大汗。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二汗并立”的局面。
从蒙古人的角度来说,阿里不哥,才是他们正式的大汗,因为有忽里台大会的认可,而忽必烈,是“假冒的”,是“另立山头”。
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两个人是一个妈生的亲兄弟,但是,此刻,他们两个代表的确实完全不同的势力。
阿里不哥代表的,是传统的蒙古贵族的势力
,我们可以看到哦,原来和拖雷家族不对付的察合台家族,窝阔台家族,现在都开始支持阿里不哥。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视汉文化为“外人”,在汉文化的入侵之下,蒙古人内部暂时放弃了分歧,统一在“蒙古传统文化”这个大旗之下。
忽必烈代表的,是新兴的“亲汉文化势力
”。他的这种做法,被当时的蒙古人视为“异类”,他们是容忍这种同化行为的。
在成吉思汗家族,支持忽必烈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旭烈兀。
蒙哥死的时候,旭烈兀正准备攻打埃及,听到蒙古去世,他留下自己的先锋部队,自己带队往回赶,结果,他的先锋部队被埃及人给灭了。
在路上,他听说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分别自称大汗,他也不愿意再回去参与竞争了,自己留在波斯建立了“伊尔汗国”,并表示,自己支持忽必烈。
至此,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正式分裂为四大汗国。
而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汗位争夺战,还在继续中。
5年后,阿里不哥正式投降,随后被忽必烈囚禁起来,没多久就去世了。
忽必烈如愿的当上了蒙古大汗,但是,这个“大汗”已经名存实亡了,因为四大汗国根本不听他的指挥。
于是,忽必烈就再次把目光投向南宋,经过多次的军事打击,南宋在“崖山之战”后灭亡,忽必烈统一了广大的中原地区和北西伯利亚。
在取国号的时候,忽必烈还不忘秀一把他的汉文化知识,从《易经》中“大哉乾元”中取“元”为国号,大元帝国,正式建立。
再说一下当年让蒙古丧命的钓鱼城,他真的是“打不死的小强”,在南宋灭亡后,他依然在坚守,直到忽必烈承诺,不会对他们进行报复行为后,才主动放下武器投降,然后,城内的36名将军,集体自杀殉国。
请记住,钓鱼城,自始至终,蒙古人都没有打下来
,只是因为他们已经成为孤城,南宋已经灭亡,他们已经没有了忠诚的对象,才不得不“主动放下武器”。
忽必烈当了皇帝以后,仿照着汉人的传统,给先祖,长辈,哥哥们都上了一大堆的庙号。
其中,成吉思汗是“元太祖”,窝阔台是“元太宗”,贵由是“元定宗”,拖雷是“元睿宗”,蒙哥是“元宪宗”,而忽必烈最后被定的庙号是“元世祖”。
忽必烈这个做法,无疑是向四大汗国示好,表示我们是一脉相传,我们是一家人。
不过,这并没有获得四大汗国的任何好感,因为,
从文化上,元帝国已经和四大汗国割裂开了,虽然他们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但是,已经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元末,朱元璋狠揍蒙古人的时候,四大汗国没有一个过来帮忙的。
斗狠好勇,是蒙古人征服世界的不二法门,但是,这种性格,也让他们在骨子里埋下了分裂的基因。
虽然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吸收了汉文化,但是,依然没有改变他们这种基因,因此,在98年后,大元帝国就轰然倒塌了。
-----
网友解答:
-----
蒙古可汗的选拨制度一贯是胜者为王,在诸多王爷中,为何只有忽必烈最终建立了元帝国,我们主要做如下分析:
1 高瞻远瞩,思虑通透,协助大汗夺取汗位,深得信任:
忽必烈作为王爷,对待大局的眼光自始至终高瞻远瞩,具体表现在王位之争时期,对于三股争夺汗位的势力,忽必烈一两拨千斤,寥寥几句,让剧烈冲突的汗位回归本部,不得不说具有天子之气:
当贵由汗去世以后,新的大汗选拔提上日程。当时有三股势力:一是窝阔台选定的汗位继承人失烈门,二是贵由汗的儿子忽察等人,三是蒙哥。有人在会上直截了当地说,窝阔台是指定了由失烈门来继承汗位的,因此汗位应该给失烈门。就在这个时候忽必烈站起来说道,窝阔台是说过由失烈门来继承汗位,但是贵由早已把这个规矩破坏了,现在的汗位不是在窝阔台那里继承,是在贵由那里继承,因此不存在失烈门继位的问题。此话一出,如同拔云见日,蒙哥死而复生,最后如愿以偿获得汗位。
2 经略南方,人格魅力之下建立了超强的队伍,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蒙哥把整个经略南方的大事都交给了忽必烈,忽必烈在此建立了自己的超强的战斗力,有一批忠实的文臣武将,势力逐渐强大,即便在蒙哥的怀疑下,忽必烈的下属都对其忠心耿耿;
3王位争夺中,对方实力和忽必烈相比太过悬殊:
蒙哥死后,忽必烈和兄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阿里不哥是有蒙古本土贵族的支持,但这些贵族本身没有什么实力,也就没有话语权,而忽必烈在这个漠南及南方拥有超高的人气,因此,从支持率来看,忽必烈是技高一筹
4 积攒了雄厚军事实力
蒙哥当初将国内军队分为四股,真正留在蒙古内部的较少,忽必烈拥有蒙哥当初派与他攻打南宋的队伍及兀良台的大军,对手阿里不哥却在国内没有什么军事实力,加上旭烈兀最后表态支持忽必烈,在此忽必烈拥有绝对的优势;
5 对关键势力的拉拢
忽必烈一开始就关注到旭烈兀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便在多方面进行拉拢,并许诺一旦获得天下,将允许他高度自治,这样即便旭烈兀不参战,忽必烈也保证了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6 对于汉族先进文化的吸纳及接受
传说日本曾经陈列忽必烈的书写真迹,从字体及内容来看,忽必烈对于汉族文化的深入绝非一日两日功力,这些都成为日后他建立元帝国,统治中原的必要条件;
不得不说,在短暂的元帝国统治中,忽必烈作为少数民族的首领,最终一统中原,可以堪称盖世奇才!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忽必烈真不是什么普通王爷。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幼子托雷的第二个儿子,地位崇高。
本来蒙古人是幼子继承制度,成吉思汗的江山应该是托雷继承。
但当时成吉思汗还在同西夏大战,战局颇为不利,南宋、大理、吐蕃、金国等国也还存在,敌人很多。
成吉思汗认为第三子窝阔台能力更强,经过库里尔台大会上被推荐为大汗。
窝阔台因酗酒突然暴毙,经过库里尔台大会各王的赞同,由窝阔台长子贵由继承大汗职务。
然而贵由也继承了父亲嗜酒如命的基因,成为大汗以后仍然拼了命地喝酒玩女人,结果执政才2年就暴毙。
贵由死后,窝阔台家族开始衰败。
此时由术赤家族的领袖拔都出头,认为窝阔台家族无权继承大汗宝座,应该将皇位按照蒙古人的习俗,重新交给幼子托雷家族。
当时托雷已经被窝阔台暗算毒死,还有7个儿子,其中同一个母亲所生的为:长子蒙哥,忽必烈(第四子)、旭烈兀(第六子)、阿里不哥(第七子)。
拔都和蒙哥的关系很好,就推选蒙哥为大汗。
但是,窝阔台和察合台家族都反对,双方几乎开战。
不过,蒙哥的母亲非常善于笼络人,用全力笼络窝阔台和察合台家族。
当时军事实力方面,拔都实力极强,托雷家族也很厉害,另外两个家族只能屈服
经过库里尔台大会,最终推选蒙哥为大汗,全力再次回到托雷家族。
蒙古上台以后,对二弟忽必烈十分信任,让他掌握了大权,尤其是兵权。
至于旭烈兀,蒙哥不是很信任,只是给了兵马,让他远征中东。旭烈兀一去就没回来,后来建立了伊尔汗国。
这边,忽必烈深受信任,一开始总领漠南汉地事务,享有军政大权。
随后蒙哥开始南征,派忽必烈统率重兵绕道先去消灭大理。
忽必烈花费2年时间,彻底消灭大理,立下头功,也完成两个对南宋的战略包围。
刚刚消灭大理国,蒙哥就对南宋发动攻势。
当时蒙哥兵分三路,自己亲自带领攻打四川,而忽必烈的率领重兵从中路南下,攻打最为要重要的襄樊地区。
没想到,仅仅大半年后,蒙古在四川围攻钓鱼台城久攻不克,还被投石车击中重伤而死。
此刻,蒙古又出现了重大的权力争夺。
当时蒙古各王都认为应该遵守习俗,由托雷幼子阿里不哥继承汉位。
尤其当时忽必烈搞汉制,试图用汉人那套治理天下,蒙古人认为这是数典忘祖,是背叛行为,都反对他。
于是,库里尔台大会在忽必烈缺席的情况下,选举阿里不哥为大汗。
忽必烈自然不服。
当时忽必烈手握全国大部分军事力量,又控制着漠南草原,以及原金国和西夏故地,吐蕃,云南,西域东部等地区,以及南宋一角。
阿里不哥控制的则是漠北草原和西域西北部地区,双方实力悬殊。
忽必烈通过武力激战4年,打垮了阿里不哥,将其毒杀。
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都认为,阿里不哥是经过库里尔台大会认可的大汗,忽必烈此举属于篡位,同忽必烈敌对,甚至出兵攻打。
只有在西亚进行西征的旭烈兀,以伊尔汗国名义表面上支持忽必烈(忽必烈承认伊尔汗国的独立)。
由此他们混战了几十年,才大体停战,却仍然敌对。
黄金家族尤其分裂。
-----
网友解答:
-----
忽必烈最终在中国建立元朝,简直就是个奇迹。为什么说是一个奇迹呢?
(元世祖忽必烈)
实际上,忽必烈在小的时候,是看不到希望的。
一是当时蒙古大汗是窝阔台,而不是忽必烈的父亲拖雷。
窝阔台去世以后,只可能是窝阔台的后人获得大汗之位。而且当初成吉思汗在传位给窝阔台的时候,还和所有的儿子们约定,以后的皇位,都必须在窝阔台的后代中传递。只要窝阔台的后代有一个儿子,就要传给他的儿子,不能传给别人。既然皇位只能在窝阔台的后代中传递,忽必烈是拖雷的儿子,有什么希望呢?
二是忽必烈并不是拖雷的长子,也不是拖雷的幼子。
就算汗位传递到拖雷的名下,其实忽必烈获得汗位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为什么呢?因为按照汉人的传统,是嫡长子获得继承权;按照蒙古人的传统,是幼子守灶。总之,都与作为二儿子的忽必烈没有任何关系。后来,蒙哥获得了汗位。但就算蒙哥获得了汗位,蒙哥也只可能把汗位传给儿子们,不可能传给作为弟弟的忽必烈。也就是说,忽必烈的希望也是渺茫的。
三是忽必烈作为一个蒙古王爷,成为中原国家皇帝的机会很少。
在忽必烈之前,虽然也有北方少数民族国家打到了中原国家,但是要想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是非常难的。南北朝时期及五代时期,也有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国建立过国家的情况,但建立大一统的国家还真没有。唯一算得上的,是耶律德光灭亡后晋以后,在中原建立辽国。但是耶律德光也只是在中原呆了一个多月就回去了,此后刘知远建立后汉,恢复了汉人的江山。所以,忽必烈想建立一个大一统国家,是非常不容易的。
(大汗窝阔台)
不过,最终的结果是,忽必烈克服了一切困难,不但当了蒙古人的大汗,还当了中原国家的皇帝,而且还是一个大一统国家的皇帝。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在这里,我不打算讲具体过程。我认为,忽必烈之所以取得成功,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从小结交汉人知识分子。
忽必烈的父母非常重视四个儿子的教育,再加上当时的蒙古的中书令(相当于宰相)耶律楚材非常注意引进汉人知识分子,创办书院让蒙古贵族的孩子学习,因此,忽必烈从小受到了汉人文化的教育。
别的蒙古孩子受到汉人文化教育也就受到了,影响并不大,但是忽必烈不一样,忽必烈还有意识地结交了很多的汉人知识分子,在汉化上,在蒙古王爷们是最大的。这也使得他最终有机会插手漠南事务,从而开启统一中原国家的模式。
(蒙哥画像)
二、忽必烈深得蒙哥的信任。
忽必烈之所以深得蒙哥的信任,是因为他在蒙哥当大汗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际上,蒙哥是没有当大汗的资格的。但是由于窝阔台自乱阵脚,绕过他的儿子贵由,想把汗位传给他的孙子失烈门。后来贵由夺得了汗位,但两年后贵由又死了,窝阔台的儿子孙子以及儿媳孙媳们为了汗位争夺不已。
在这种情况下,蒙哥在拔都的帮助下,成为汗位的有力挑战者。拔都甚至派兄弟别儿哥带着军队给蒙哥助阵。
虽然如此,蒙哥想当大汗,实际上有两个障碍。一个是成吉思汗说过,汗位必须在窝阔台的后代中传递。二是窝阔台说过,要传位给失烈门。这两个话是绕不过去的。当时拔都集团和蒙哥集团都束手无策。
但是忽必烈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他说,蒙哥是窝阔台的养子,应该算窝阔台的后代,不算违背成吉思汗的遗诏。还有,窝阔台确实传位给失烈门,但是贵由夺了失烈门的汗位,因此,蒙哥是从贵由那里传递过来的,不算违背窝阔台的遗诏。忽必烈的这个说法,完美解决了蒙哥继位的理论问题。同时,忽必烈还带着军队,扫清了蒙哥继位的外围障碍。因此,蒙哥对忽必烈非常信任,上台后,就让忽必烈前往攻打大理,接着又总揽漠南事务,为他继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忽必烈在漠南建立了强大的威信。
忽必烈在总理漠南的时候,非常注重拉拢汉人知识分子,同时利用汉人知识分子,到南宋进行宣传,把忽必烈打造成一个贤明的君王。这样一来,一方面南宋的人只知道忽必烈,不知道蒙哥,另一方面,忽必烈也变成一个仁慈的君王,因此获得了极大的拥戴
可以说,以上三点,是忽必烈最终能够成功的重要保证,此后的一切,包括蒙哥去世后他对三弟旭烈兀的拉拢,对四弟阿里不哥的战争的胜利,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参考资料:《蒙古秘史》《元史》)
-----
网友解答:
-----
忽必烈在蒙古人心中,无疑是个叛逆。至今,蒙古国人也不喜欢他。
忽必烈并不是普通王爷。尤其在其兄长蒙哥成为大汗之后,黄金家族的正朔由窝阔台系转为拖雷系之后。忽必烈作为拖雷的四个嫡子之一,被蒙哥汗委以重任。
拖雷的四个嫡子,各有分工:
老大蒙哥是大汗,总领全局;
老二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庶务,并且南征大理;
三子旭烈兀监管敌对势力窝阔台后裔诸王,并且发动第三次蒙古西征;
老四阿里不哥留守和林(当时的蒙古国都)。
而其他的蒙古王爷——东道诸王(成吉思汗之子)和西道诸王(成吉思汗之弟),成为黄金家族的旁支。
但这也是
忽必烈按正常程序能够达到的最高地位
了,要想再进一步成为蒙古大汗,则毫无可能。
蒙哥汗在世时,由于忽必烈执行汉法,重用汉人,有收拾汉地民心的嫌疑,
招致蒙哥汗的猜忌
。蒙哥汗曾令自己心腹去汉地查忽必烈的帐,其中牵连出不少忽必烈重用的官员。忽必烈也就此被解除军政大权。
甚至蒙哥在南下攻宋之前,想过要杀了忽必烈。
忽必烈能上位的变数是两件事:南征与蒙哥之死
1258年八月,蒙哥率军攻打南宋。
这次出征,本来也没有忽必烈。
当时,蒙哥分兵三路。一路自己亲自统领,入四川。一路由塔察儿(东道诸王之长)统领,入湖北。一路由南征大理的兀良哈台统领,从云南经广西,上湖南。三路大军约定会师,再顺江而下攻取南宋。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先是塔察儿的东路军在湖北畏缩不前。再有兀良哈台的北返太慢——这老哥创了个远征最长记录。最大的问题则是蒙哥这一路,受困于南宋在四川的山城防御体系,寸步难进。
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蒙哥准许忽必烈出征增援。
就在忽必烈围攻鄂州的时候,蒙哥也被流矢击杀于钓鱼城下
。蒙哥死了,忽必烈从至少三个方面得到消息。一是蒙哥、忽必烈的异母弟末哥从钓鱼城发来消息,蒙哥汗已死,请其北归即位;一是忽必烈的正妻察必皇后从开平(元上都)发来消息,阿里不哥已经有动作了;三是汉臣郝经直接写了《班师议》,陈述利弊。
八月上旬,蒙哥暴毙。
十一月初,忽必烈北返燕京,距其登基称汗只剩下半年时间。而在
这半年时间里,起码有三个人能与忽必烈争夺汗位。
南北相争,两汗并立。忽必烈本没有资格继承汗位
自从蒙哥成为蒙古大汗后,拖雷系成为蒙古黄金家族正统。其他支脉,则不再有继承资格。所以,当蒙哥去世后,有资格继承汗位的是:
蒙哥的嫡子
玉龙答失
、蒙哥的二弟
忽必烈
、蒙哥的三弟
旭烈兀
、蒙哥的幼弟
阿里不哥
如果按照中原的传统——嫡长子继位
,那就是玉龙答失继承汗位。但玉龙答失当时留守和林,得知蒙哥汗去世的消息后,却支持阿里不哥成为大汗。不但玉龙答失如此,连蒙哥其他的儿子也都支持阿里不哥。
如果按照草原的传统——幼子守灶
,那就是阿里不哥继承汗位。阿里不哥虽然不是蒙哥的儿子,但却是拖雷的幼子。而拖雷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成吉思汗大部分遗产也是拖雷继承的,并且在成吉思汗死后,拖雷监国。而蒙哥出征时,也是任命阿里不哥留守和林,监国。
并且,不但蒙哥的儿子们支持阿里不哥,连
其他宗王也多数站在阿里不哥一方
。所以,在忽必烈在漠南称汗之后,阿里不哥也急匆匆地召开忽里勒台大会。而相比于忽必烈称汗前的忽里勒台大会,阿里不哥在和林举办的这次,出席大会的宗王,在地位、数量上都远多于忽必烈的那次。
可以说,阿里不哥继承汗位,名正言顺,合情合理。而相对的,忽必烈简直就是叛逆谋反。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先后宣称继承蒙古大汗之位。远征在外的旭烈兀就只能干瞪眼了。
如果按照实力来定,旭烈兀的西征,要比蒙哥、忽必烈兄弟两个的南征取得的战果大得多
。可就是因为太远,当旭烈兀得到蒙哥去世消息时,立刻班师。却在随后又得知,自己的兄弟已经在争夺汗位了。旭烈兀也就只能停在波斯,保持观望。所以,旭烈兀等于自动放弃比赛资格。
讲理讲不通,就只有开打了。现在场上只剩下两位选手
阿里不哥在忽必烈登基后,自己也在和林登基。并且派出两路大军南下攻伐忽必烈。其中一路去接应六盘山驻扎的四万骑兵。这四万骑兵,属于蒙哥南征时,留在当地的部队。如果有了这支部队,阿里不哥也就能打通进入巴蜀的道路。从而接收蒙哥留在巴蜀的南征部队。
如果陕西巴蜀之地被阿里不哥控制,忽必烈就丢了半壁江山
。同时,忽必烈的兵力不足,先派出廉希宪等文臣,去安抚陕西四川等地。双方相峙两个月后,忽必烈又派出合丹大王增援。合丹大王是窝阔台庶长子,在西北有威望,歼灭六盘山驻军与阿里不哥南下的西路人马,算是
稳住了西面的局势
。
阿里不哥的东路军又被忽必烈派出的移相哥(东道诸王哈萨尔次子)击溃。阿里不哥立刻离开和林,逃向吉尔吉斯,并且向忽必烈请求宽恕,表示只要明年把马养肥了,就去主动谢罪。
忽必烈得胜后班师,留下移相哥驻守和林。
第二年,
阿里不哥不讲武德,以投降的名义,偷袭和林
。塔察儿败退。阿里不哥乘胜追击,率大军直扑忽必烈的开平城。
忽必烈调动人马迎战,再胜阿里不哥
。这一仗,把阿里不哥打得全军溃败。阿里不哥回到和林,失去了汉地的经济供应,只能
向察哈尔的阿鲁忽索要
。阿鲁忽本来也是阿里不哥扶持上台的,此时却因为阿里不哥索要太多,背叛了阿里不哥,转而支持忽必烈。
阿里不哥征讨察合台汗国,赶走了阿鲁忽,占据伊犁河谷,并大肆掳掠
。又赶上第二年饥荒,阿里不哥众叛亲离,甚至蒙哥之子玉龙答失都带着玉玺投奔了忽必烈。
走投无路之下,阿里不哥向忽必烈归降。
至此,忽必烈真正成为蒙古唯一的大汗,改年号为“至元”。
-----
网友解答:
-----
忽必烈从小就被成吉思汗看重。
据说,忽必烈刚出生不久,成吉思汗就注视着这个新生儿,说他不像自己的其他子孙们那般红润,相反却黑黝黝的像他的舅父们那样。
另有史书还曾经说,成吉思汗西征归来的时候,小忽必烈与他的弟弟旭烈兀一起前往迎接,在他们分别将自己第一次捕获猎物的血脂涂在成吉思汗手指上以示敬意的时候,成吉思汗责怪旭烈兀:出手太重,太粗鲁!
与此同时,忽必烈则捧着祖父的手轻轻涂抹,深得成吉思汗的欢心。
当然,成吉思汗对忽必烈的看重,对他有一些影响,不过忽必烈十来岁的时候,成吉思汗就去世了,他没有从成吉思汗那里得到直接的利益,后来这个忽必烈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建立元朝,成为开国皇帝。
主要还是这么三个原因:
其一、忽必烈非常讲究武器的作用,他真的不是一介武夫,还采纳了
刘整
平定南宋的计策
公元1268年,忽必烈决定攻打南宋,他派手下的杰出将领阿术围攻襄阳和樊城,这是两个非常重要城市。
两城守将均能英勇抵抗,这样就使这场围攻战持续了5年之久。
后来,忽必烈从美索不达米亚带来了两位著名的穆斯林工程师,依靠他们研制的攻城武器,终于将樊城攻破。
刘整是当时宋军中难得的将才,无奈之下投降了蒙古。
刘整的北降是南宋军事人才的重大损失,也让忽必烈得到了帮助他平定南宋的大将。
刘整向蒙古人阐明了襄阳、樊城在南宋长江防线中的重要意义。
此前襄、樊虽然被蒙军所攻占,但是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即放弃。
不仅如此,刘整还向忽必烈透露了平定南宋的计策,成功地帮助蒙古人训练出了水军,以弥补水战的不足。
襄阳守将无奈之下,也于同年投降了蒙古人。
因此,忽必烈已经认识到:他不能像蒙哥所主张的那样“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
其二、忽必烈是拖雷的嫡次子,拖雷在当时具有崇高的地位!
唆鲁禾帖尼是拖雷的正妻,她生了四个儿子,蒙哥是她的嫡长子,忽必烈是嫡次子,旭烈兀是嫡三子,阿里不哥是嫡四子。
拖雷作为有法定继承权的成吉思汗的幼子,以及成吉思汗去世后的监国,生前有很高的地位。
后来,蒙哥为把汗权牢牢掌握在拖雷家族,他派三弟旭烈兀统领西征、幼弟阿里不哥驻守草原。
为了加强对汉地的控制,大汉命皇弟忽必烈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他凭借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率领军队,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动荡了300多年的社会,又一次建立起统一的王朝。
这一王朝与以往不同,蒙古族建立的。
事实上,忽必烈从小就受汉文化的影响,喜爱询问前代帝王旧事,欣赏李世民统一天下。
其三、忽必烈善于使用汉族人才,他自己也学习汉语文,在
蒙哥汗时代,成吉思汗一系的诸亲王中,只有忽
必烈,对中原文化采取吸纳学习的姿态
汉族大才子刘秉忠,当时向忽必烈建议说:“以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
后来,许衡也上书指出:自古以来,立国都要有规模,凡是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都必须行汉法才能长久,否则必定很快就会乱亡了,一些有眼光的蒙古人,这时也都主张采用汉法。
忽必烈于是采纳这些建议。
他为了取得汉族的支持和便于控制中原地区,把国都也从开平迁到了中都。
事实上,他早在未登基之时就久居汉地,延揽拜用了很多汉族儒士。
想当年,汉人所草之诏完全用深奥的古汉语写成,忽必烈完全看得懂,并心有所会,可见他对汉语文之精通。
忽必烈对汉文化的吸纳,还表现在他请海云法师给他的二儿子取了个汉名,唤作“真金”,真金后来被立为太子。
1260年,忽必烈在自行召开了忽里勒台之后,在诸王众臣的拥戴下,正式即位为大汗,成为蒙古帝国第五位大汗。
在草原游牧民族“汉化”的历程上,蒙古人的步履要艰难、犹豫得多。
蒙古在历史上是北亚游牧民族之一,无论是血缘、语言还是生活方式都和其他活动在北亚、中亚草原的民族一脉相通。
成吉思汗时代,耶律楚材就曾经竭力反对以西域法治理汉地,然而,他力薄势单,最终“愤悒以死”。
当蒙哥汗时代,成吉思汗一系的诸亲王中,其远在俄罗斯、波斯和中亚细亚者因远离中原,不可能对中原文化生爱慕之心。
其在蒙古本土的人,因西域文化浸润甚久,对中原文化态度比较暧昧。只有忽必烈一人,对中原文化采取欣然受容的姿态。
因此,在他身边迅速集结了大批儒生士大夫,其中许衡、郝经等人,都是名重一时的理学之士,他们无不力主“行汉法”来治理国家。
其实,原游牧制生硬移植中原,已经造成汉地不治的结果。
此时,大蒙古国进入中原已经四十多年。一些蒙古宗王、贵戚逐渐开始起用当地儒士协助治理封地。
随着忽必烈势力和声望的提高,尤其是忽必烈采用汉法,使那些习惯于随意勒索的蒙古、色目贵族很不高兴,这样会堵塞了他们的财路,因此,他们对忽必烈极度仇视。
1256年,有人在蒙哥汗面前告发忽必烈及其幕府人员。
说他广交汉地名士,有不臣之心。
说的人多了,蒙哥汗不得不引起重视。
最初,蒙哥没太在意,后来听到这些人说忽必烈声望日高,会夺去他的汗位时,心已被震动,又听说忽必烈及其幕府人员随便截留他的税赋,愤怒之情再也按捺不住了。
他立即叫来亲信大臣阿兰答儿、刘太平、囊加台等人,让他们前往陕西、河南等处调查。
忽必烈自请唯掌军事,使蒙哥汗与忽必烈的权力冲突未能过早发生
事实上,后来阿兰答儿等人秉承蒙哥旨意,设钩考局的主要目的是夺回忽必烈控制的河南、陕西地区的民政和财赋大权,迫害幕府人员,打击忽必烈的势力。
当时,幕府人员都看到了这一点,心知凶多吉少。
幸亏谋士姚枢见阿兰答儿拷打忽必烈派出去的幕府官员,并分别予以治罪,进而知道蒙哥对忽必烈不放心。
害怕忽必烈夺去他的帝位!
他就向忽必烈建议说:“大王长期居住漠南,远离蒙古本土,与蒙古本土的亲人见面时间方少,难免疏远,有人离间就会引起大汗疑忌。
大汗是君、也是你的大哥,您不妨以进为退,请求把地方上的事务交给朝廷管理。
这个时候,忽必烈顿时大悟,深知虑所未及,马上派人以姚枢的意见上奏大汗,并获得蒙哥汗的批准。
于是,忽必烈的权限和使命,就由军民兼领,缩小为“唯掌军事”了。
自请唯掌军事,使蒙哥汗与忽必烈的权力冲突未能过早发生。给忽必烈在总领漠南期间干一番事业带来了宝贵的机会。
蒙哥大汗死后。
阿里不哥的举动非常清楚,他要借忽必烈南征之机在和林称汗,鄂州破城在即,究竟战与不战,忽必烈始终对攻克鄂州信心十足。
商挺对忽必烈说:“国不可一日无主。如今蒙哥汗驾崩,新汗未立,殿下滞留江南,一旦国中生变,鞭长莫及”,商挺是金莲川幕府的重要成员。
于是,忽必烈就马上北上争夺汉位了。
真巧,忽必烈受到邀请,请他赶赴和林为蒙哥汗举办葬礼。
送走阿里不哥的信使,忽必烈召集幕僚商议。
“蒙哥汗行大丧之礼,去还是不去?”忽必烈询问众幕僚。这是一道难题。
既是蒙哥汗的葬礼,忽必烈就必须得去,而去,则凶险莫测。
廉希宪第一个表达意见:“臣以为不能去。”
“为什么?”
“他虽为殿下母弟,但久镇和林,专制多年。加上身边有奸人谗佞,殿下若去,定然凶多吉少。”
廉希宪的建议得到了姚枢、窦默、商挺、赵璧等汉人幕僚的肯定。
阿里不哥一心想窃取汗位,他会放虎归山吗?
于是,忽必烈将目光投向刘秉忠,刘秉忠却支持忽必烈前往和林,这样忽必烈有利于争取更多的支持。
总而言之,在汉族谋士的帮助下,忽必烈意识到汉地雄厚富庶的经济力量,在整个蒙古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他及时改革蒙古旧俗,学习汉法,把自己的统治中心移到汉地,用汉法治理汉地,不但保证了自己的经济实力,也赢得了汉人的广泛支持,声望越来越高。最后才能脱颖而出,建立元朝。
一起谈谈忽必烈建立元朝,欢迎关注我!
-----
网友解答:
-----
忽必烈能够脱颖而出还是因为他大哥蒙哥坐上合罕的位置,他才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如果蒙哥没有上位,忽必烈的地位在宗室中也高不到哪里去,只能是一个普通的诸王。因为蒙哥成了大汗,拖雷系就成了帝国最尊贵的一支,作为大汗的母弟,只要不发昏作死,尊贵的地位是跑不了的。更何况忽必烈也是能力极强的人,给他一方天地就能做出成绩来。
蒙哥的骨子里是好战的,喜欢亲临战场,所以,他在位期间的基本模式就是,幼弟阿里不哥守灶看家,大弟忽必烈经略汉地,小弟旭烈兀继续西征,蒙哥筹谋攻宋。
在当时,汉地不治的局面已经十分严重,到处都是无限制的苛政盘剥,百姓逃亡,人民疲敝已到极点,忽必烈开始掌管漠南汉地,对这种情况果断采取招抚流亡、禁止妄杀、屯田积粮、整顿财政等一系列措施,而之前聚集在他周围的汉儒士大夫都纷纷起了大作用,在他们的努力下,金国旧地得到初步治理,人口增加经济恢复,忽必烈在中原的威望也日益提高。
从铁木真到窝阔台贵由甚至蒙哥,他们都是习惯任用西域人理财理政,反对用汉人汉法,忽必烈的行为引起西域人以及利益受损的蒙古贵族的反对,他们纷纷向蒙哥进谗,离间他们兄弟关系。
因此,蒙哥派阿蓝答儿去调查忽必烈,忽必烈也听从姚枢的建议把妻儿送到汗廷,又亲自去朝见蒙哥,兄弟俩相对泣下,握手言和。
接下来的对宋战争,蒙哥亲率大军从四川北部一路披靡,忽必烈从河南直扑江淮进入鄂州,这时,蒙哥突然去世。
阿里不哥此时就在和林,忽必烈连续接到庶弟木哥和妻子察必的消息,当即放弃胜利在望的战事讲和北上,1260年三月,在开平召开忽里勒台登上汗位,次月,阿里不哥在和林自称奉遗诏登位,兄弟俩的内战一触即发,也为日后蒙古分裂埋下伏笔。
几年内战,把蒙古国的凝聚力彻底打散。窝阔台系的海都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术赤系的别儿哥和旭烈兀口头表示支持忽必烈,但没有实际的援助,旭烈兀的儿子药木忽儿还在阿里不哥身边效力呢;察合台系以及蒙哥的皇后皇子们都支持阿里不哥,阿里不哥还接受了蒙哥死后的军队。
相比较,阿里不哥手中的牌比忽必烈好太多,但是,好好的牌也被阿里不哥打烂掉,自己把自己整的众叛亲离,狼狈的向忽必烈投降。
忽必烈打赢了内战,却输掉了蒙古帝国,帝国彻底分裂,四大汗国各自独立,忽必烈剩下中原汉地,不晓得他觉得遗憾不。
-----
网友解答:
-----
谢谢提问。
我是@诗心隽永。我认为忽必烈成就大业是因为他抓住了游牧民族向汉化过渡的机遇,政治上团结士族,吸取汉族文明成果,军事上征服南宋,威震各部落。
一、血缘优势:
作为托雷的次子,忽必烈有着其他嫡系所没有的优势。
托雷本应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成吉思汗出征时,幼子驻守大本营。托雷的军事才能极为突出。蒙古军西征时托雷率军进攻呼罗珊、7万人打赢马鲁70万人的事迹广为流传。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时,托雷留在父母身边,继承父亲在斡难和怯绿连的斡朵儿、牧地和军队,在成吉思汗去世时,12万大军中由托雷掌握的军队有10万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托雷继承汗位呼之欲出。但成吉思汗生前安排长子窝阔台为继承人,要求兄弟们服从窝阔台的领导。成吉思汗去世后的2年内窝阔台暂时无法继承汗位,由托雷监国。托雷在尽歼金军主力后病死。
窝阔台继位后,托雷的遗孀唆鲁合贴尼忍辱负重,带领拖雷家族四处征战,积累了强大的实力,并在拔都的支持下,联合蒙古贵族立托雷长子蒙哥为汗。托雷的后代前仆后继,在征战中积累实力,终于完成了蒙古帝位由窝阔台系向托雷系的转变。
二、经略汉地,积累了强大的实力:忽必烈深得蒙哥汗信任,在占据汉地后,实行汉法,重视汉人知识分子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蒙哥即位后,任命忽必烈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 忽必烈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姚枢、郝经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儒士们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高兴地答应了。忽必烈尊崇儒学,史书说他“圣度优宏,开白炳烺,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忽必烈明白:蒙古马上得天下,治理天下就不能再用游牧的办法。他尊重汉族习惯,吸取汉地社会治理的优势和长处,保持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也为他在争夺帝位时拥有强大的实力奠定基础。
三、争夺汗位:蒙哥去世,忽必烈帅主力北上,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1260年忽必烈到达北京,解散了阿里不哥强征的民工,在旭烈兀和伊利汗等诸王的支持下,忽必烈在开平召开忽里勒台大会登基。可是,窝阔台系诸王并不承认忽必烈的位子,他们反对这样一个融入汉地的新汗,拥戴恪守蒙古旧法的阿里不哥。忽必烈凭借巨大的实力击败了阿里不哥草原联军,并于1264年囚禁了阿里不哥。
这次纷争确立了忽必烈的大汗之位,但也埋下了蒙古分裂的种子,从此,蒙古统治中心移向南边汉地,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等保持独立,蒙古在财政上分裂了。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北京,称大都 。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