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自缢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是如何处置崇祯帝的?
崇祯帝自缢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是如何处置崇祯帝的?
-----
网友解答:
-----
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宫内尸横遍野,却不见崇祯。两天后,崇祯的尸体在煤山上被发现,他披头散发,光着一只脚,吊死在树上。素衣上用朱砂笔写着遗书。
衣前书曰:“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又书一行:“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遗书上的最后两句话打动了李自成:
“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崇祯帝已经死了,死前还惦记着百姓,这让平民出身的李自成心有所触。
一、崇祯帝在最后时刻做了些什么?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已经包围北京,并且占领周边广大区域。明朝大多数将领已经投降,崇祯帝手中没有任何筹码。
李自成派投降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秘密谈判,条件只有一个:
敦促崇祯投降,将皇位禅让给李自成。
杜勋硬着头皮进了紫禁城,见到崇祯后,谎称李自成提了三个条件:
要100万两银子的军饷
要崇祯承认起义军占领的地方归李自成所有,封李自成为西北王
李自成的军队不受朝廷调度
没想到这三个条件都被崇祯拒绝,禅让更加不可能。
崇祯仍然希望各地的部队能够前来京城支援,所以他能做的只是拖延时间。
崇祯和杜勋谈来谈去,拉锯战似的谈了一整天,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李自成等不及了,下令攻城。他本意只是想吓唬崇祯,给他施加压力,让崇祯尽快同意禅让皇位。
可是出乎李自成意料的是,明朝的军队已经无心战斗,不少守军主动打开城门,迎接闯王进城。几个小时内,起义军就轻易地夺取了外城。
消息传到宫内,人心惶惶,崇祯帝无论怎么下令,也止不住宫人们的哭声。
大臣张殷劝说崇祯投降,崇祯憋着的一股火都冲他发泄了出来,一剑将张殷砍死。
崇祯亲自动员王公大臣、外戚权贵捐献财产作为军饷,组织抵抗,可是根本没有人响应。
对起义军的恐惧和未来前景的迷茫,让这些养尊处优的人只想着
逃命、投降
。
只有太监王承恩挺身而出,愿意带兵进行抵抗。于是,崇祯帝任命王承恩为京师提督,掌管京城兵马。
王承恩清点了一下兵马,心都凉了,守城兵卒只有6000多名老弱残兵。而且这些兵卒也无心恋战,无论王承恩怎么动员,都无济于事。
眼见李自成军队驾飞梯攻夺城门,王承恩情急之下,只好亲自发炮狙敌,接连击毙数人。
崇祯帝带着一群太监在内城各城门间游走,鼓励守城将士尽忠,可是换来的都是漠然的注视。
大势已去,无路可走。崇祯帝绝望中让
三个儿子化妆出城,下令七位皇妃自杀殉国
。
他又持剑砍杀了两位年幼的公主,五岁的昭平公主当场死亡,十五岁的长平公主断了一臂,留下一条性命。
趁着夜色,崇祯帝来到了煤山,他身边只有太监王承恩跟随。举目四望,北京城里已经尽是举着火把的起义军。
崇祯帝在衣襟上写下绝笔遗书。叮嘱王承恩可以自行离开,找个地方隐姓埋名地生活下去。
可是王承恩却痛哭不止,跪地磕头,发誓要追随崇祯皇帝。
王承恩服侍崇祯帝自缢后,便在崇祯帝旁边的另一棵树上,同样自缢而亡了。
1644年3月19日,崇祯帝驾崩,明朝覆灭。
二、李自成的小家子气,注定长久不了
李自成看到崇祯帝留下的遗书后,颇有触动。
因此,他并没有继续侮辱崇祯帝的尸体,而是让起义军将崇祯帝的尸体用两扇门板抬了出来,和皇后的尸体一起停在东华门外示众。
几个太监为崇祯帝擦身后换上干净的衣服,放置于一口薄皮柳木棺材内。
李自成还命人在东华门外搭建起了一个简陋的灵棚。
崇祯帝的尸体在东华门外停放了三天。在这三天内,很多明朝官员路过此地,
“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可见世态炎凉。
后来,京城内的老百姓实在看不下去,议论纷纷。
于是,李自成为崇祯葬礼定下
“帝礼葬,王礼祭”
的规格。命令官府自行安葬,这个任务落到了昌平州吏赵一桂身上。
可是,崇祯帝生前并未来得及为自己修建陵寝。
大家想到崇祯帝的宠妃田贵妃前几年去世,葬于十三陵,干脆就把崇祯也葬在田贵妃墓地吧。
虽然有了陵址,可是国库空虚,根本没有预算用于崇祯的安葬。
无奈之下,赵一桂只好号召大家募捐,凑了233两银子。
当年田贵妃下葬时,墓道中填充了大量的大石块,以防止盗墓者进入墓室。
搬开这些大石块就花了四天的时间,等到崇祯帝和皇后的棺木运进去后,大家发现崇祯帝和皇后都是有棺无椁,实在有点凄惨。
可是实在没有银钱置办椁了,有人灵机一动,将田贵妃从她的椁中倒出来,把田贵妃的椁盖在了崇祯的棺上。
就这样,崇祯棺椁在中间,两边分别是田贵妃和周皇后的棺,三个人挤在一处下了葬。
墓道封好后,举办完祭拜仪式,募捐来的银子都花光了。在场众人又凑了五两银子,给崇祯的陵寝包了一圈砖。
崇祯帝的后事处理得如此草率,引起明朝旧臣们诸多不满。
明朝的很多旧臣都是归降李自成的。他们眼巴巴地看着李自成如何对待崇祯,这也意味着他们将来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
李自成四处搜刮了很多钱财,又有明朝旧臣可以主持丧礼。有人有钱,本可以把崇祯的丧事办得风光一些。
他口头下令:按照帝王的礼仪进行安葬,可是却一毛不拔,让崇祯帝死后安葬得如此凄凉,大家看着都寒了心。
明朝官员们虽然不敢公然反抗,却并不买他的帐,对他的命令能应付则应付。
李自成入城后,规定不许扰民。可是由于军纪涣散,也由于明朝的官员们捣糨糊,时有违法乱纪的事情无人管理,他本想笼络民心却没有奏效。
此类事情比比皆是。
李自成的政权基于农民起义,
有打江山的经验,却没有管理国家的经验
。这些有经验的老臣都不愿意真心扶持他,他的江山怎么可能长久呢?
三、大清的伎俩
李自成在京城只呆了42天,多尔衮带着清军就打了过来。
满清当时打的旗号就是
“灭流寇,安天下,为君父报仇”
。因此,多尔衮入住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崇祯的遗体。
当然,满清的这个口号就是骗人的。多尔衮一方面摆出豪华安葬崇祯遗体的架势,另一方面在四处寻找明朝宗室子弟,斩尽杀绝。
这一点从多尔衮如何对待崇祯帝的三个儿子就可以看出。
崇祯自缢当天,太子朱慈烺、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四皇子永王朱慈炤化妆逃走,结果被李自成所俘。
李自成在山海关败于清军后,便将三个皇子放走,让他们自谋生路。
摄政王多尔衮对外宣布,要
“善待”和“恩养”明朝宗室
。并且将断了一臂的长平公主好好供养起来。
可是,当太子朱慈烺相信了多尔衮的谎言,找到长平公主相认后,清政府却硬说此人是假冒太子,将他杀害。
四皇子
朱慈炤
在清朝的统治下隐姓埋名六十多年,根本无造反之念。被清政府发现时,他已经75岁高龄,却依然逃不过死亡,全家惨遭杀害!
可见,清政府宣称的“善待”和“恩养”明朝宗室只是欺骗世人而已。
不过无论如何,清政府当时提出的“为君主复仇”的口号确实是蒙蔽了不少人。
清朝对崇祯还算优待,毕竟已经死去的崇祯帝也翻不起什么浪花。皇帝该有的礼遇,清朝都给予了他。
清政府将葬有崇祯帝后的妃子坟命名为
“思陵”
,并开始改葬崇祯帝后,修建了地上园寝建筑。
这样的举动贴合了明朝旧臣的心,笼络了不少人,对清政府顺利进军中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过思陵的修建并不是十分顺利,对负责营建思陵的官员来说,这实在是个不好干的活儿。
干得又快又好,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为明朝效力,有“反清复明”的想法。干得不好,又会让清皇帝不满意。
当时,修建思陵的官员只好一拖再拖,在顺治帝的督促下,崇祯帝的改葬才得以完成。
顺治皇帝览奏朱批:“思陵作速经营,已奉有旨,该监何得玩泄?冉维肇等姑且不究,著即刻期赴工,先开隧道,其余俟来春报竣。如再延诿,定行重治。”
思陵的地上宫殿建设时,又出现银钱短缺的情况。平西王吴三桂捐银千两,思陵才全部完成。
无论清政府是出于什么墓地,崇祯帝死后好歹有了个名正言顺的帝陵。
后来,乾隆又对思陵进行了两次修葺和完善。
可惜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日本人、盗墓贼、国民党军队对思陵多加蹂躏,及至现在,思陵只留有古陵残碑了。
四、结束语
末代皇室的命运往往犹如在地狱。如何对待末代皇室,考验着继任执政者的智慧。
大清王朝将死去的崇祯帝作为工具人,善待他的遗体,给他帝王之尊。于自己无害,却是稳固江山的手段。
李自成目光短浅,格局太小。注定他的江山不会坐得太久。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一代帝王死后终于有了栖身之所,让人欣慰,也让人唏嘘。
~~~~~~
欢迎关注@福小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网友解答:
-----
由李自成处置崇祯的手法,可见其败亡的原因。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1644年三月十九日,走投无路的崇祯,在景山山腰周赏亭下边一颗歪斜的老槐树上自缢而死。
当时,身边只有王承恩一人陪伴在崇祯身边。
随即,王承恩也在旁边的海棠树上自尽了。
由于崇祯是在混乱中临时找了自尽之地,而唯一陪伴的王承恩也自尽了,因此,一时间没有人知道崇祯下落。
李自成入宫后,急切询问崇祯下落,又在宫中大索,但怎么都找不到人。
李自成的尚玺卿黎某表示:崇祯一定藏到了民间,非重赏严诛,不可能找到找到。这可是大事!
李自成遂下令:献出崇祯的,赏万金,封伯爵;藏匿崇祯者夷族!
四处搜索、重赏严诛之下,没有人找到崇祯,但找到了太子和定王。
李自成遂亲自接见太子。
见面时,太子坚决不跪,李自成没有为难他,只是急问:你爹呢?
太子表示:在寿宁宫死了。
宫中早已经搜过了。显然,太子也不知道崇祯具体位置。
随即,李自成询问太子对于大明丢掉天下的看法,太子则要求李自成不要侵犯大明祖宗陵寝,以皇礼安葬崇祯及皇后,不许杀戮百姓。
聊完之后,李自成表示太子无罪,封为宋王,交由刘宗敏收视。
至于崇祯下落?接着找!
找到崇祯尸体
经过反复搜索,终于还是找到了崇祯尸体。
崇祯的尸体,以发覆面,穿着白袷短蓝衣,元色镶边白锦绵紬背心,白紬裤,左脚光着,右脚有绫袜。
崇祯的衣前有御笔血诏:朕登基十七年,敌人四次入内地,逆贼直逼京师,是朕德薄,也是诸臣误朕。朕没有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的尸体,不要伤害百姓一人!
又有墨书一行:百官俱赴东宫行在。算是指定接班人吧···不过,太子已经被李自成控制了。
对于崇祯遗书,还有其他版本,不过意思差不多,大致都是百官误朕,朕没脸见祖宗之类。
处置崇祯尸体
李自成见到崇祯尸体后,先干了一件事:杀朱纯臣。
原来,崇祯遗书,下令百官跟随东宫太子。而在崇祯死前,曾托朱纯臣辅佐太子。
当时的朱纯臣,已经开门迎闯王了。不过,见到崇祯墨诏,李自成还是“立命诛之,籍其家”。
旋即,李自成发钱两贯,让太监去买柳木棺材,以安置崇祯。
随后,李自成让人将崇祯和周皇后的尸棺移到东华们,请了两个和尚念经,安排了老太监四五人陪伴在侧,王承恩的棺材也放在旁边。
当时,旧明百官多不敢去哭拜。
只有襄城伯李国祯、兵部朗成德、主事刘养贞三人大哭。
李国祯等人请求以帝礼安葬崇祯。
李自成决定:以帝礼安葬崇祯,以王礼(类似周朝封殷商遗民宋国)祭崇祯。
随后,依帝王之礼,给崇祯戴上翼善冠,衮玉渗金靴。
又设祭一坛,李自成亲自往祭,四拜垂泪。
至于安葬之处,则选在田贵妃墓。
当时,田贵妃墓的地面建筑尚未完工,又需要合葬崇祯、周皇后,因此需要再修。
经过募捐,共从十人处募得350千文(合银233.6两)。
几乎就靠着就这么点钱,完成崇祯的葬仪···
到安葬时,农民军只安排了二三十人抬柩,以数骑从德胜门送出,将崇祯、周皇后草草安葬到田贵妃墓中。
一些旧明官吏去哭拜,农民军也不制止。
然而,去哭拜者很少。
只有30人哭拜,另有69人拜而不哭,其余人都无视。
满清重新安葬崇祯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失利,旋即退出北京。
清军进入北京后,决定重新安葬崇祯。
入京后第三天,清廷给故明官吏、遗老、兵民下旨:李自成这个流贼,弑主暴尸,酷刑肆虐,天人共愤,法不容诛!我们虽然是敌国,但也看不过去!现在下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礼部、太常寺负责以帝礼安葬!
满清将崇祯帝后、妃子的坟命名为“思陵”,营建陵园建筑,改葬崇祯帝后。
旋即,设崇祯神位于帝王庙,给崇祯庙号“怀宗”,谥号“端”皇帝。
满清此举,赢得了明官吏赞服。“举国感清朝之情,可以垂史书,传不朽矣。”
远在南京的史可法也感激不已,在给多尔衮的信中称“此等举动,震古烁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跪北面,顶礼加额”。
显然,这个举动,使初入关,立足未稳的清廷一定程度上赢得了人心,也蒙蔽了南明君臣,使其得以专心先讨李自成。
闯王之失
对前朝君主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前朝统治者的态度。
所以,如何处置前朝亡国之君(或尸体),对新朝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对前明官吏来说,处置崇祯的态度,其实就是新朝对他们的态度。
当时,李自成虽已攻破北京,但广大地区,仍然由明朝官吏统治,李自成要想“传檄而定”,自然就要获得这些官吏的支持。
李自成的处置思路是:“帝礼葬,王礼祭”。
这个思路没有什么毛病。
然而,在具体作法上,则完全失控。
李自成不制止前明官员拜崇祯,却长时间没有正式表明态度。
李自成要以帝礼安葬崇祯,但却没有拨款做出实质安排,最后甚至只是让人草草安葬。
其实,由于前明官员集体投降,当时的李自成既有现成的人才可以办理此事,又由于追赃获得大批银两,李自成也有足够的金钱去办理此事。
可是,由于确实实际安排,“帝礼葬,王礼祭”成了一句空话,最后只是草草安葬收场。
李自成在北京期间,几乎所有大事都与之类似。
李自成入北京后:安民,但初期尚可,很快就军纪混乱;招抚地方官,试图“传檄而定”,但又因虐待在京官员而失效果;招抚吴三桂,原本已成功,但却偏偏要抄人家的家!
可以说,李自成在北京期间,大部分政策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做起来,却几乎每一件大事都出了问题!
相比之下:当年,武王伐纣后,纣王自杀。周军见纣王尸体欲裂之,周公制止,表示一定要周武王来统一处理!周武王到后,无论是攻击纣王尸,斩纣王头悬于大白旗,还是后续对殷商遗民的安排,都井井有条,环环相扣。
周武王、顺治能坐稳天下,李自成却只有42日退出北京,非惟天时,仰亦人谋也。
-----
网友解答:
-----
李自成攻进北京后,明官们遭受了灭顶之灾,农民军对他们四处抄家逼饷,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据说共搜出白银3700万两,黄金150万两,许多官员被酷刑折磨而死,李自成部下“杀人无虚日”,短短数日死者有1600余人,整个京师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那么,李自成是如何处置崇祯皇帝的呢?
一、李自成破城而入时,崇祯帝并没有坐以待毙等着被羞辱。
1644年4月。
北京城下炮火滚滚震耳欲聋,李自成起义大军的狂呼呐喊声不绝于耳,历经276年,传了16帝的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此时34岁的崇祯帝愁容满面,心如刀绞,在奉先殿坐立不安,他苦苦盼着吴三桂率大军来“勤王”,但都半个月了也没等来吴三桂。内忧外患折磨得他快要疯掉了。十七年来,他披肝沥胆,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勤政之君,但无论如何也无法逃脱亡国之君的命运。
早在一个月前,当他听到李自成攻进北京城的消息时,一剑刺死了来给自己告急得太监王廉。他借酒浇愁,用酒精麻痹着自己极度脆弱的神经,长叹道:“苦我民尔!”,又用剑刺死来劝降的太监张殷。
接着令人带自己的三个儿子:16岁的太子朱慈烺、12岁的永王朱慈炤、13岁的定王朱慈炯逃命,临别之时,他为之解去“常服”,换上敞衣,并告诉他们:“汝今日为太子,明日为平人。在乱离之中,匿形迹,藏名姓,见年老者呼之以翁,年少者呼之以伯叔。万一得全,来报父母仇,勿忘我今日戒也”。
崇祯帝不忍妻女落入贼手,逼周皇后、袁贵妃、懿安张皇后自尽,砍死嫔妃数人;他一边悲哭地喊着“汝何故生我家!”一边用刀劈向长平公主,又用剑刺死6岁的昭仁公主。
逼妻、杀女、让儿逃命后,4月19日,崇祯皇帝易服带佩刀,带着提督太监王承恩“手持三眼枪”,后面跟随着数十名太监,“皆骑而持斧”趁夜突围。他们先跑向东华门,可是这里义军的乱箭如雨,使他们无法前行。
他们又跑到齐化门(朝阳门),可驸马、成国公朱纯臣却在里面紧锁大门,任崇祯等人怎么敲门,怎么喊叫,他也不予理睬。
无奈的崇祯帝又转向安定门,可守门人员早就带着钥匙逃跑了,这里大门深锁,太监们用利斧亦无法劈开大门。崇祯帝心里五味杂陈,绝望透顶,城外灯火通明,喊杀声不断。此时天渐渐亮了,崇祯帝只好转身返回皇宫。
他匆匆来到前殿,向景阳钟奔去,一下又一下地用力敲着钟,这口大钟曾无数次地召唤着文武百官来上朝,200多年来天天如此。
像往常一样,钟声响了54下,可是再也唤不来任何一个大臣。
此时的崇祯帝已经后悔没有答应南迁,就在李自成进军北京前,就有大臣提议南迁。明朝在南方还有百万大军,在陪都南京还有一套完整的备用中央机构,可崇祯帝死要面子,在东林党反对南迁的情况下,他找不到背锅侠,没人愿意承担弃都南下的罪名,自尊心让崇祯帝一直犹豫不决。猜疑心重的崇祯帝又拒绝了大臣提出的“先让太子前往南京”的建议,疑心病的他认为,万一北方形势告急,南方的大臣拥戴太子即位,那自己就完了,而这在历史上不是没有过。因而崇祯帝拒绝了南迁,他说“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哥儿们孩子家,做得甚事!”。
但,悔之晚矣!
此时,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的军队进入,中午,太监王德化引导着李自成,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
天空下着雨,崇祯帝大喊着“诸臣误朕,臣是亡国之臣,朕非亡国之君”,他惊慌失措,失魂落魄地跑向皇家禁苑万寿山(煤山,今景山公园)。这里成了崇祯最后的目的地。
他在蓝色袍服上留下绝命血书:
“朕德薄匪躬,上干天怒。登极十有七年逆贼直逼北京城。虽朕之不明所致,亦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可也,切勿伤百姓一人!”。
这也是崇祯皇帝第六次下罪己诏。
然后在一颗歪脖老槐树下自缢,他以身殉国,死时穿着白夹蓝袍,白细裤,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身边只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就这样崇祯帝结束了自己悲凉的一生。
他死的这天成为大明王朝的亡国祭日,每年的这天,黄宗羲、顾炎武等明末遗民必沐浴更衣、面向北方、焚香叩首、失声恸哭。
崇祯帝身边唯一的陪同王承恩也吊死在旁边的海棠树上。后来被葬入明十三陵,成为历史上唯一被葬入皇陵的太监。
崇祯死后,明朝工部尚书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等40多人本着“生是大明的臣,死是大明的鬼”的信念携家眷自杀殉国;但更多的“识时务”的老臣,着急忙慌地投降了李自成。
李自成是怎样对待崇祯帝的?
李自成进入皇宫后,进行清宫,对崇祯帝“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他令人四处寻找崇祯帝,并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崇祯帝的尸体在树上被吊了2天后,才被大顺军发现。
李自成下令将崇祯“礼葬”,他让大顺军将崇祯帝的尸体用两扇门板抬出,将帝后尸体停在东华门侧,装入柳木棺内,安置在东华门外临时搭建的灵棚内,设厂示众,举行公祭,场景及其简陋凄凉。
在东华门,明朝的大多数官员唯恐避之不及,不敢去看。“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其余皆睥睨过之。”
在崇祯帝和周皇后停灵期间,翰林院庶吉士周钟经过灵柩时,直接策马而过,连一下都没有祭拜,竟屁颠屁颠地去为李自成的登基去起草诏书去了。
那些被崇祯提拔的众多大臣,无视崇祯帝灵柩,奴颜婢膝跪在了紫禁城门外,他们身着青衣小帽,“匍伏听点”,等待新主子的垂怜。
只有京营总督襄城伯李国桢为了善后崇祯帝,尽了最大的努力,他“泥首去帻,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
农民军将他押赴到李自成跟前。他“以头触阶,血流被面”。面对李自成的劝降,李国桢拒绝下跪,提出三个条件:
不能破坏明代帝王陵寝;
用天子礼葬崇祯皇帝;
放过太子及二王。
又加上兵部郎成德、主事刘养贞等齐力请求李自成厚葬崇祯帝,李自成点头答应。
崇祯帝这才被重新改殡,以红漆棺殡帝,黝漆棺殡周后。崇祯帝头戴翼善冠,身着衮玉渗金袍,周后亦依制加袍带。后来移入佛寺。
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准襄城伯李国祯为首的百官请求将崇祯的葬礼以帝礼葬,王礼祭,设祭一坛,自成亦出,四拜垂泪。
崇祯帝活着时非常节俭,并没有为自己建造陵墓,而对崇祯帝,李自成只是口头下令 “礼葬”,他这样做也只是为维护自己的新政权做做样子罢了,并没有真正付诸行动。关于这点,昌平州官吏赵一桂是知情人,他在《状中州》中有说明。
赵一桂曾经参与了埋葬崇祯帝和周皇后。
他说,李自成是下过埋葬崇祯帝的命令,可他只是说说,并没有给任何的丧葬费。
葬崇祯帝时,是赵一桂和一些士子、村民们组织的募捐。他们凑了“三百四十千钱”,最后“督工四昼夜”,至1644年、在农历四月四日,才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草草葬入了当时已经先逝世的崇祯的爱妃、田贵妃墓中。崇祯帝后,在李自成的命令下就这样葬入了田妃墓中。
三个人被潦草合葬在一处,这就是明十三陵中的思陵。清朝入主中原后,为收买人心,笼络汉族地主阶级为清廷效力,才将这座陵墓命名为“思陵”,并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
总结:
李自成当时想着一统天下,他准备利用明朝宗室来拉拢人心,当他发现了皇子朱慈烺时,并没有杀他,而是封他为宋王,并带着他去山海关招降吴三桂。
礼葬崇祯帝有其明显的政治目的,他虽然在起义的过程中和明朝死斗,但建立新政权后,他考虑到既需要承认前朝的正统性,又需要证明自己继承的正统性,故而以天子之礼葬崇祯帝,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但是李自成既想达到自己的这个目的,又不愿花钱,加上明朝遗臣的苦求,才名义上答应以天子之礼安葬崇祯帝,只是下了个空口命令,最后还是昌平小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帝与皇后合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中。
-----
网友解答:
-----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大军破城,崇祯将后宫女子尽数杀死,与贴身太监王承恩在煤山上吊自杀。
由于当时形式非常混乱,李自成占领皇宫后并没有发现崇祯的踪影,因此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后来才发现崇祯已经吊死在煤山上,这个曾经的大明天子头发散乱,衣服沾满了泥浆和血迹,衣服上写着“
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而同样上吊自尽的周皇后,
下身衣服用丝线层层缝死
,令人动容。
农民军将崇祯和周后的尸体抬到东华门外,装入柳木棺内,搭盖了
临时灵棚
,由于崇祯生前没有为自己修建陵寝,只好将崇祯和周皇后共同葬在田贵妃的墓中,整个葬礼办的非常寒酸。
直到清军入关后,为了缓和满汉关系,将田贵妃墓,命名为思陵,并进行了重修,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思陵旁边还有太监王承恩之墓,康熙帝亦曾为王承恩立碑以嘉许其忠贞殉主。
-----
网友解答:
-----
崇祯帝是明朝最后的一个皇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帝逼死周皇后,在煤山自缢。死前他在衣服上留有血书,意思是只要李自成放过其他人,自己的尸体任由处置,可见崇祯帝是一个真爷们,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连累其他人。
明朝传到崇祯帝的时候已是个烂摊子,外有清兵威胁,国库捉襟见肘。崇祯帝十六岁登基,他非常勤政,节俭治国,面对千疮百孔的江山,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贫苦的老百姓横征暴敛,最终官逼民反,李自成的农民军迅速壮大。他生性多疑,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把袁崇焕凌迟处死,北边门户大开。从叛亲离,走投无路的崇祯帝只好选择自杀来谢罪大明江山。
李自成找到了崇祯的遗体,被太监们放在草棚子下面,他的旧臣们一个个避而远之,非常冷漠。李自成买了棺木,设灵堂,还亲自去祭坛凭吊崇祯帝。并以天子之礼安葬他。可到处都找不到崇祯帝帝陵寝,因为他们不知道崇祯帝就没有为自己修过陵寝。于是找到了崇祯帝曾经非常宠幸的田贵妃的陵寝,就把崇祯帝与田贵妃和葬了。李自成也有大仁大义的一面,他恨朱明王朝,但他对崇祯的子女没有搞殊杀,值得敬佩。他对崇祯很仁慈,但对老百姓还是乱杀无辜,因而也失去了民心,最终也导致了他的彻底失败。
崇祯帝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死后还能全身入土,他曾无数次的揣测“逆贼”李自成会将自己鞭尸,或者将自己的头砍下了挂在城门上。他搞不懂仇敌李自成能这般的善待自己。李自成也搞不懂从叛亲离的崇祯死得如此凄凉。他们都应了那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们都遭到报应了。
-----
网友解答:
-----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并没有“侮辱”崇祯皇帝,而是将他草草安葬。作为曾经的明朝子民,李自成算是给足了这位亡国之君面子。
一、1644年3月,李自成大军已经把北京城围的水泄不通,但李自成并没有急着攻城,反而派出使者和崇祯谈判,条件是
“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
虽然这只是一种作秀。即便失去了谈判资本的崇祯依然没有答应李自成的要求,李自成下令攻城。2天之后太监曹化淳从内打开了城门,李自成的部队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明朝的国都北京城。
城破国亡。
鉴于李自成对待福王朱常洵的手段,崇祯帝为了避免家眷受辱,于是把太子、永王和定王分送出宫。同时逼迫周皇后、袁贵妃自尽,砍死了年仅6岁的昭仁公主,砍伤了15岁的长平公主。然后崇祯一路砍杀自己的嫔妃,向煤山奔去。
到煤山后崇祯在一颗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死前,崇祯用血书在袍服上写下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立国277年的明朝正式灭亡。
二、李自成进城后,立即派人搜寻崇祯的下落,但他的部队正忙于搜刮财物和抢占美女田宅,没人愿意去管这份“闲事”,直到三天之后,崇祯的尸体才被发现。
得知崇祯已死,李自成长出了一口气,于是命人将崇祯和周皇后的遗体抬到了东华门旁,又花了20串钱买了棺材殓放,这一放就是三天。这三天之内,有许多明朝官员路过东华门,但只有二三十人哭祭了崇祯,其余官员唯恐避之而不及。李自成看到这些官员的丑恶嘴脸,顿时觉得崇祯非常可怜。
第四天,京城许多百姓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要求将崇祯安葬,李自成同意。但由于崇祯没有修建自己的陵寝,李自成只能下令将崇祯和周皇后的遗体抬到昌平的田贵妃墓中安葬。虽然安葬过程十分简单,但崇祯总算是入土为安了。
三、清军入关后,出于政治需要为崇祯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下葬的田贵妃墓进行了修缮,改名为“思陵”。同时将崇祯自缢的歪脖子树保护起来,让后世子孙引以为戒。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答案很明确: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明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李自成令人安葬崇祯帝和周皇后,而没有暴尸荒野,或不闻不问。
我看其他答主,对李自成安葬崇祯帝的前前后后,已经讲的比较多了。
我这里重点说一说:草莽李自成,为什么会选择安葬崇祯帝?
我们知道,古代不乏有胜利者,会义无反顾的对前朝的统治者或失势者进行报复,甚至连死人都不放过,也要来个挫骨扬灰,掘坟鞭尸,以此来大泄其愤。
我说几个著名人物的例子
伍子胥。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伍子胥,被楚王追杀而狼狈逃到吴国,随后凭借自身才能成为吴国丞相。伍子胥在帮助吴国大败楚国后,对已经死去的楚王的坟墓进行了掘坟鞭尸,以解当年受辱受迫害之愤!
曾国藩。
在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后,清朝湘军的统帅曾国藩,对已死去的天王洪秀全的坟墓,来个掘坟挫骨,并命人将天王洪秀全的尸骨灰渣装进了一门红衣大炮里,随后点燃大炮,来了个冲天一响,魂飞魄散!
顺治帝。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不仅马上列举多尔衮多款大罪,削去多尔衮的爵位和一切封号,还查抄了多尔衮的家,对多尔衮势力进行血洗清算,最后还掘开了多尔衮坟墓,来了鞭尸挫骨,以泄顺治多年之恨!
李自成为何安葬崇祯帝?
草莽英雄李自成,为何偏偏要安葬崇祯帝?让崇祯帝暴尸荒野,不是更解气吗?
难道是李自成有仁爱之心?难道是杀人魔王良心发现要积点德?难道李自成害怕了于心不安?
其实这些可能都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
政 治需要。有人掘坟鞭尸,是当时政 治需要;有人妥善安葬敌人,也是当时政 治需要。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不同方式都为同一目的。
何谓政 治需要?李自成安葬崇祯帝,是为了笼络明朝官员、士大夫以及遗老遗少们的人心,借此以示自己仁德。
胜利者总是有足够宽容的理由,或足够不宽容的理由,连死人也可以作为利用的“道具”。因为统治者知道,无论怎么推崇死人(或黑化死人),死人也不可能再活过来与为敌。
后来,满清入关,打败闯王李自成大顺军后,也是上演了同一戏码。满清打着“替崇祯帝报仇”的旗号,对已死去的崇祯帝也是做足了文章,甚至不惜夸赞之词,和李自成安葬崇祯帝一个套路,都是出于自己的政 治目的。
哭戏,致古代“影帝们”
诸葛亮。
三国里的著名桥段,诸葛亮吊唁周公瑾,哭得“情真意切”,如丧考妣,像真的似的。殊不知周瑜之死,和诸葛亮有着莫大关系。
曹睿。
汉献帝刘协死后,曹魏皇帝曹睿也是带着群臣,哭得稀里哗啦,做足了戏份。
朱元璋。
小明王韩林儿死后,朱元璋带领大臣同样哭得“悲痛欲绝”,说不但小明王的死与朱元璋也脱不了干系。
康熙帝。
清朝康熙帝,多次南下明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还搞三跪九叩大礼,除了康熙可能确实有些敬佩朱元璋之外,更多的还是为了笼络明朝遗民,但戏份每次做得很足。
这就是老道的政 治家们,心理素质过硬,脸皮够厚,超越一般感情之上,一切只是为了需要。所以,千万不要用普通意义上的感情去衡量他们。
崇祯帝上吊自杀前,非常悲壮,写下血书: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故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可是人都死了,被李自成“用”了一回,又被满清“用”了一回,可是没有一个是真心祭奠崇祯帝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猫哭耗子,下一句不言而喻。
【撰文:老朋友峰子哥,欢迎关注加留言】
-----
网友解答:
-----
1644年3月18日夜,李自成命令大顺农民军围攻北京城,不久,明宫太监曹化淳打开城门迎降,农民军将士鱼贯而入,进占了北京外城。
19日凌晨,心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的崇祯帝朱由检由太监王承恩搀扶着出宫登上煤山。煤山上有座寿皇殿,殿旁有棵歪脖子古树 ,崇祯令王承恩在树枝上搭上一根白绫,他自己将白绫套上了脖子。忠心耿耿的王承恩眼睁睁看着崇祯死去,随即也吊死在他的对面。
差不多就在崇祯自缢煤山的同时,农民军打开了北京内城各门。午后,闯王李自成、“权将军”刘宗敏等率大队人马,由德胜门转大明门,浩浩荡荡进入了北京城。至此,历16帝享276年国运的明王朝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史载,农民军进京初期,纪律尚可,本已人心惶惶的京师秩序渐渐得以恢复。不久,大顺军军纪崩坏,以刘宗敏为首的大顺军大小将官纵容士卒将京城女子玉帛劫掠一空,又将擒获、归降的明朝文武官员一个个剖腹挖心,灼肉折胫,用异常毒辣残暴的手段追索藏银。明朝遗老遗少和京城缙绅世家、百姓对其恨之入骨,相率出城逃亡者日众。
李自成和麾下将士进京后,享乐思想滋生,大小将官吃喝嫖赌,李自成则占据紫禁城,在里面做起了帝王美梦。大顺军在城里抢人钱财,占人妻女,忙得不亦乐乎,哪里还有闲心去管崇祯的尸首?
之后,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塞,并在山海关一片石联合清军夹击前来讨伐的李自成大顺军,大破之。李自成领溃兵逃回北京后,在武英殿匆匆举行了登基仪式,然后押着数百车财物,仓惶出京,失魂落魄的往西北方向逃去。李自成在京城里只待了短短42天,只做了42天帝王梦。
多尔衮在吴三桂的引领下杀入京城。史载,为笼络中原人心,多尔衮下令将崇祯帝朱由检和周后的尸骸用柳木棺收敛,寄放在寺庙里。后来又下令以礼安葬他,并允许明朝遗老官绅们哭拜祭祀。祭奠完后,决定将崇祯夫妻殡入田妃的陵墓。清廷从十三陵田租里拨出1500两银子,明归降太监曹化淳和前明文武们自筹1500两,共3000两用于开掘墓道、修筑碑亭。1644年底,朱由检终于入土为安,和他的周后、田妃一起安息在地宫里了。
南明小朝廷建立后,给崇祯谥号“烈皇帝”,庙号思宗。清廷给他谥为“庄烈愍皇帝”,没有庙号,只将他的陵墓赐名“思陵”。从清廷和李自成对待崇祯遗体的态度与手段上看,李自成胸无点墨,毫无远见,其败亡早已注定。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
网友解答:
-----
李自成对崇祯帝的处理办法失当,是导致他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崇祯帝与李自成的恩怨,那真是说来话长,当初崇祯帝派遣及十万大军把李自成往死里整,李自成最惨的时候,老婆孩子全丢了,只带着几十人躲在商洛山中苟延残喘,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对崇祯帝有多恨,后来李自成的报复就有多狠,他第二次创业之后,为了报复崇祯帝,对明朝诸王可以说是相当狠毒的,就拿万历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来说吧,李自成不但将他家给抢了,还搞了个福禄宴,将他给分食了!
以朱常洵之死作为标志,李自成展开了对崇祯帝的全面反击,经过数年征战,有非常多的王爷死在他手上,到崇祯十六年的时候,他就开始攻打崇祯帝的老巢北京了。
再说崇祯帝,李自成风尘仆仆地往北京赶来,一路上很少遇到激烈抵抗,大多数守军都投降了,北京几乎没什么抵抗力了,许多大臣就劝崇祯帝去南方暂避危险,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但崇祯帝不同意,因为这事在明朝历史上没有过,如果连首都北京都丢掉了,还怎么下去见祖先啊。
再者说了,当初永乐帝迁都北京,为的就是“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自尊心极强的崇祯帝宁愿去死,也是不会离开北京的,更不会选择投降。
所以,面对群臣的劝谏,崇祯帝表现得十分果决,结果招致了很多大臣的怨恨,后来李自成入北京之后,他们就选择了投降,这当然是后话了。
崇祯帝有骨气,不代表他就能守住北京,到崇祯十七年三月中旬,李自成起义军已经打到北京城下了,仅仅花了一天时间,起义军就进入北京城了,之所以会这样,一是因为北京防守薄弱,二是因为有人主动投降,打开城门放起义军入城。
崇祯帝见北京沦陷只是时间问题了,便开始安排后事,为了避免宫中女眷落入李自成之手,从而受到羞辱,崇祯帝要么让她们自杀,要么亲手将她们杀死;对于自己几个年幼的儿子,崇祯帝对他们怀有一丝希望,也不忍心杀他们,便派人将他们送出宫交给臣子抚养。
在做完这些事之后,崇祯帝身边就没什么人,只剩下忠心耿耿的太监王承恩了。
三月十九日凌晨,崇祯帝带着王承恩及几十名太监骑着马准备出东华门,但被起义军乱箭射回,他便返回宫中,亲自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但等了半天都没有一个人来,他感到非常生气,便对王承恩说,大明朝二百多年基业之所以亡在我手上,都是因为奸臣们误我啊!
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到了这个时候,崇祯帝最后一丝希望也没有了,便带着王承恩来到了煤山(也就是现在的景山),他在一颗歪脖子树上吊死了,王承恩也在旁边一颗树上吊死了,至此明朝算是彻底灭亡了。
当天中午,李自成在太监王德化的引导下,从德胜门入宫,并由承天门步入内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崇祯帝的下落,但没人能够回答他,他便派人在宫中四处寻找,也没有找到。
李自成非常着急,他对左右说,到处都没找到崇祯,他肯定是逃到民间去了,你们要重金悬赏才能找到他,这是一件大事,你们一定要马上去办!
李自成还不放心,于是下了一道手令,谁抓到崇祯帝,赏万金封万户侯,但谁如果敢藏匿崇祯帝,就灭他全族!
就在李自成心神不安的时候,有人将太子朱慈烺给带来了,他便感到非常高兴。
原来,崇祯帝本来将朱慈烺托付给成国公朱纯臣,但朱纯臣最后投降了起义军,还将朱慈烺给交了出来。
李自成问朱慈烺,你父皇在哪里?朱慈烺说,他已经在死在寿宁宫了。
很显然,朱慈烺也不知道崇祯帝去哪儿了,只是随口敷衍李自成而已。
李自成当然很生气了,就准备羞辱一下朱慈烺,就对他说,你们家为何失天下?
朱慈烺说,我怎么知道,这件事只有百官才知道!他言外之意是百官导致明朝灭亡,这个观点倒是跟崇祯帝如出一辙。
李自成听完很无语,就没再多问,但朱慈烺要求他不要杀掠百姓,不要毁坏皇陵,还要用天子礼仪厚葬父皇和母后。
李自成不置可否,但他还是下诏封朱慈烺为宋王,交给刘宗敏看管。
至于说崇祯帝的尸体,当然是接着找了。
经过两三天寻找,终于有个太监在煤山发现了崇祯帝的尸体,李自成便带着人去看,发现崇祯帝十分狼狈,一只脚没穿鞋,另一只脚则穿着一直红鞋。
李自成让人将崇祯帝从树上抬下来,发现崇祯帝身穿的蓝色袍服上写着字,脱下一看,原来上面是崇祯帝的遗言: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看到这些字,李自成感慨万千,之前他是那么痛恨崇祯帝,但崇祯帝在遗言中阐述了自己的罪过,还说任由李自成分裂他的尸体,也不要伤害百姓一人,李自成便觉得对他的恨少了一些。
不管怎么样,找到崇祯帝的尸体后,李自成悬着的心就放下了,随后他干了几件事,或许多少受到了崇祯帝遗言的影响。
第一件事,李自成派人将朱纯臣给杀掉了,之前崇祯帝将太子朱慈烺托付给他,还让他辅佐朱慈烺,这是对他的极大信任,但朱纯臣却开门投降,还将朱慈烺给交了出来,李自成觉得这样的人着实可恶,留下来迟早是个祸害,所以下令杀之。
第二件事,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因此起义军的军纪还是很不错的,北京城内秩序开始逐渐转好,店铺也都陆续开业。
第三件事,李自成拿出一些钱交给太监,让他们去买了几口棺材,分别将崇祯帝、周皇后和王承恩的尸体安放进去,然后将棺椁运到东华门外举行公祭,还请了几个和尚过去念经超度。
公祭开始后,由于百官大多害怕李自成,所以人虽然都去了,但跪下来哭拜的只有襄城伯李国祯、兵部朗成德、主事刘养贞等三十余人,另有六十余人拜而不哭,其他人连跪都没跪,只是冷漠地看了一眼崇祯帝的尸体。
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对于以何种礼仪将崇祯帝下葬,李国祯等人请求李自成以帝王礼仪葬之,李自成心里当然不愿意了,但为了安抚降臣,所以还是口头答应下来。
随后,李自成让人给崇祯帝戴上翼善冠,穿上衮玉渗金靴,并让人再设一祭坛,他亲自前往祭拜,但祭拜完之后,他就让人将崇祯帝的棺椁转移到紫禁城北面的河边,继而又运到一个寺庙中存放,之后就再也没有过问了。
从李自成的表现来看,他给崇祯帝举行公祭,其实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其目的当然是为了安抚人心了,而他之所以没有以帝王之礼将崇祯帝安葬,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不愿意花那么多钱。
李自成刚进入北京的时候,其实起义军的军饷是很匮乏的,并且他那时候还没有得到崇祯帝内帑中的钱财,也没有开始找百官索要军饷,所以他根本拿不出钱来给崇祯帝举行帝王规格的葬礼。
而且,李自成也没啥心思给崇祯帝搞什么下葬仪式,因为他已经开始过上帝王般的生活了,他不但住进了皇宫,还将宫女窦美仪封为妃子,日子过得十分安逸,不太愿意去操那份闲心了。
再者,起义军多是穷苦百姓出身,他们饱受明王朝的压迫,对崇祯帝极为痛恨,李自成给他举行公祭已经是顶了巨大压力了,再以帝王之礼将其安葬,他的手下还不得造反?
因为种种原因,崇祯帝的尸体被李自成给遗忘了,一些百姓见崇祯帝可怜,便发起了募捐活动,最终募得白银二百三十余两银子,然后将崇祯帝安葬在了田贵妃的墓中。
百姓们之所以会将崇祯帝葬在一所妃子的墓中,是因为崇祯帝生前极为节俭,根本没有为自己建造陵墓,所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尽管田贵妃墓那时候没有完工,尤其是地面建筑大多没有修建完成,但好在地宫是完全建好了的,田贵妃就埋葬在里面,还有空间容得下崇祯帝和周皇后的棺椁。
百姓们将崇祯帝葬入天贵妃墓之后,又将地面建筑简单修缮了一下,这件事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
在安葬崇祯帝的整个过程中,李自成其实都是知道的,但他并没有横加阻止。
李自成在北京只待了一个多月,就在一片石之战中败于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军,他立马返回北京登基称帝,并怒杀吴三桂一家三十四口,随后在北京抢掠了一番,还烧毁了许多宫殿和民房,然后带着军队离开了。
没过多久,清军就入关了,随即进入北京。
与李自成不同的是,清朝统治者更懂得对汉人实施怀柔政策,所以决定为崇祯帝举行盛大葬礼,以此来安抚汉人。
清军进入北京的第三天,清廷给前明遗老下达了一道诏令,大意是说李自成这个逆贼弑君暴尸,不得好死,朝廷决定让全民为崇祯帝举丧三日。
这当然是在演戏了,但清廷演得很逼真,不但满朝文武都为崇祯帝服丧,顺治帝还下令礼部、太常寺要以天子礼仪重新下葬崇祯帝。
这件事其实很为难,因为崇祯帝没有帝陵,田贵妃墓的规格也不够,怎么办呢,总不能重新建造一座皇陵吧,那费用可就大了去了。
最后,清朝官员们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田妃墓改称为思陵,并将陵墓扩建,地面建筑也按照帝王规格修建,然后将崇祯帝和周皇后重新下葬,举行盛大的下葬仪式。
尽管如此,思陵也是明朝皇陵之中规模最小的,但最后取得的效果却非常好,许多前明遗老为此感到欣慰,纷纷夸赞清廷的做法深得人心。
南明小朝廷在得知这件事之后,对清廷也非常感激,史可法甚至给多尔衮写信说,“此等举动,震古烁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跪北面,顶礼加额”。
当然了,史可法并不是为了巴结多尔衮,这只是一种就事论事的做法而已,他内心还是将清廷视为敌人的。
不管怎么说,清廷在处理崇祯帝这件事上,取得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这跟李自成的做法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李自成为何会失败了,尤其是在处理崇祯帝这件事上,李自成显示出了自身的局限性,这注定他最终将会失败,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明朝已经存在了二百七十多年了,朱家人作为统治者虽然过错很多,但依然被广大人民所承认,尤其作为统治阶级的贵族和官绅群体,以及影响力巨大的读书人,他们对朱家人也是极其拥护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崇祯帝的尸体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李自成采取的办法是做做样子,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息事宁人了,其实大错特错。
要知道那时候很多地方还是明朝官员管辖的,李自成虽然派人去进行了劝降,但他如此对待崇祯帝,恐怕是很难让这些地方官投降的吧?
还有,南明小朝廷之所以对李自成的态度一直都不太好,除了李自成是推翻明朝的罪归祸首之外,还跟他没有善待崇祯帝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做法加剧了双方的矛盾,从而无法合力对付清军。
反观清廷的做法,他们作为满人尚且能够做到善待崇祯帝,从而赢得了很大一部分人的人心,李自成这个汉人为什么就无法做到呢?
只能说,李自成的格局还是小了,思想太过于狭隘了,做事情也流于表面,这就导致他无法赢得人心。
还有两件事可以看出李自成的格局。
第一件事是李自成明明下令严肃军纪,但仅仅在他进入北京之后第八天,他就纵容刘宗敏等人勒索统治区的明朝官员,将索要来的几千万两白银融成银块运送到西安,一下子就让起义军的正义性荡然无存;
第二件事是对待吴三桂的态度,李自成知道他的重要性,但在拉拢他的时候诚意不足,还纵容刘宗敏将他的爱妾陈圆圆给霸占了,甚至还出兵攻打他,导致他最终倒向清廷,并合力将李自成击败。
也就是说,因为格局太小,让李自成既无法收获人心,也无法拉拢盟友,甚至还招致了许多人的怨恨,并最终走向灭亡。
如果李自成读过历史,就知道历史上新朝的开创者,对前朝皇帝大多都是尊重的,因为他们懂得一个道理,前朝皇帝拥有大批追随者,如何处理前朝皇帝,两关乎到他的追随者对新朝皇帝的态度!
顺治帝知道这个道理,但李自成一知半解,所以他最后被清军给消灭了。
-----
网友解答:
-----
公元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围困北京城。十八日晚上,崇祯第一次登上煤山,远远看见城外,以及闯军主攻的彰义门烽火连天,喊杀一片,人心惶惶,自知北京破城在即了。
遣散三个儿子,令后妃、公主自杀
回到皇宫后,糊涂了一辈子,这时候脑子也是稍微清醒一点,但是眼光是真的瞎。派人将太子送入成国公朱纯臣家中,希望他能够率领京营军队保护太子朱慈烺。
也是怕被人一锅端了,将另外两个儿子永王、定王送到了周奎、田弘遇府上。没想到这三个全都投降了,最后的这一步也是崇祯这一生的写照,眼瞎得一逼,重用的每一个好货色,好人也是被他早早害死。
处理好了儿子的事情,转身对周皇后说,你是大明的国母,应当殉国,以免被敌人欺辱。周皇后也是贞烈女子,告诉崇祯,这么多年,你没有听过我一次,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但是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我听从你的意思。周皇后回到寝宫后,自缢而死。
皇后死后,崇祯又命令袁贵妃自杀,然后挥剑砍死了15岁的长平公主和6岁的昭仁公主。处理完这些后,又命人催促天启的张皇后自杀。到此,宫中有身份的女眷全部死亡,算是保全了崇祯最后的颜面。
众叛亲离,突围无望,煤山自缢而死
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率军攻克彰义门,杀入北京城。此时周围无人的崇祯不用再装逼了,想突围而出了,手持三眼铳亲率数十名太监企图从东华门逃出。结果可能是闯军已经开始向东移动,也有可能是守军故意不放他走,应该是守军故意的可能性大。
转向齐化门,也就是后来的朝阳门,结果朱纯臣根本不接纳他。最后逃向安定门,结果守军已经逃散,大门被锁住了,开不了,崇祯已经无路可逃了。
等到快天亮的时候,他没有办法,重返皇宫,这时候不知道崇祯是怎么想的,在前殿敲响鸣钟,想要召集群臣。却没有一个人来,脑子装的是屎吧,估计就是,你自己都逃不出去,城内已经一片乱军,群臣就能进得来?
奸臣已经在准备投降了,忠臣也是因为各种阻隔进不了宫了,他最后还憋出了一句“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就这种人,就应该让魏忠贤早早掐死算求了,误国误民啊。就他这变态的心理,召集群臣,目的就是想让大家伙都死他前头罢了,结果没人陪他演这出。
眼看北京彻底陷落,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再次爬上煤山,找了一颗歪脖子树,自缢而死。死时身穿蓝袍,光着左脚,在袍服上写下“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李自成以礼葬崇祯,礼待太子朱慈烺
闯军进入北京后,于三月二十一日发现崇祯的尸体,起初李自成将崇祯和周皇后的尸体和棺椁移出紫禁城,放在东华门外,前来祭拜的大臣寥寥无几。
“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之后又有当地百姓请求李自成安葬崇祯帝后,被李自成找到的太子朱慈烺也要求李自成“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于是李自成以礼将崇祯和周皇后安葬在已故的田贵妃墓中,三人合葬。清军入关后,重新整修命名为思陵。
崇祯期望朱纯臣保护的太子朱慈烺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被献出来,朱慈烺问李自成为什么不杀他,李自成认为朱慈烺无罪。然后将朱慈烺送入刘宗敏的军营中加以保护和看管,此后李自成东出与吴三桂、满清作战,据传朱慈烺也随军出征,到李自成兵败后,朱慈烺至此失踪。
李自成为什么要厚待崇祯和朱慈烺,主要原因是他们还有利用的价值,李自成还需要用他们的名号来逐步占领南方的土地。另一方面虽然李自成已经打败了北方的主要明军,但是南方还有规模庞大的明军,控制着朱慈烺,还能让南方的明朝势力产生分裂,更有利于自己接下来的行动,这也是李自成要厚待崇祯和朱慈烺的原因。
诸臣真的有负崇祯吗?
京师的群臣听到崇祯死难的消息后,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及其妻妾投井而死;户部尚书倪元璐和其一家十三口人,自杀而死;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坚守正阳门,死于城门之下,其妻何氏儿子孟章明,儿媳万氏均自缢而死。
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施邦昭,大理寺卿凌义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左谕德马世奇并其妾朱氏、李氏等共赴国难的大臣有五十余家。御史王章、赵撰城破后,痛骂闯贼,死于乱军之下。
大明朝到最后一刻,还有无数的重臣良将,但是却都未能获得崇祯的信任和重用,他的眼光甚至还不如妇道人家的周皇后。而他重用和信任的却都是高起潜、杨嗣昌、魏德藻、田弘遇、左良玉、朱纯臣这种投降比吃饭都积极的货色。
在所有的选项中,他都能非常巧妙地选择最错误的那一个。大同、宣府失陷后,范景文建议坚守北京,等待后援,又有人建议南撤南京,保存实力,结果他谁也不听,左右摇摆,错失战机,致使北京防御空虚,最终亡国!
-----
网友解答:
-----
1644年,大明朝的首都北京一片火海,这时候城外的喊杀声已经越来越近,焦急的崇祯帝在紫禁城鸣金召唤大臣们,结果无一人前来,崇祯极度失望之余,跌跌撞撞的走向了故宫的后宫,因为他知道,这帮逆臣贼子是不会来了,城外的贼人马上就要攻进来了,他决定保存皇家最后的体面,绝不能让自己的妃子与公主被侮辱,于是他手持利剑把最爱的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砍杀,并命皇后贵妃自尽。在做完这一切后,他走向了煤山,找了一颗歪脖子树,自缢身亡,终年34岁。
后来李自成终于攻入了紫禁城,在叛徒的高密下很快的就发现了崇祯的尸体,根据正史《明史》的记载,李自成命人用门板从煤山抬了下来,并且装入到了棺材里面,放置在了东华门外,结果“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也就是说,那些大臣们大多数成为了看客,并且一度变现的非常厌恶这位大明皇帝,尔后,有一些忠贞之士恳请李自成善待崇祯后事,就这样李自成下令把崇祯葬到十三陵,但崇祯没有建造自己的陵寝,他们便打开了田贵妃的墓,把崇祯和周皇后合葬庄进去。
至此,大明的崇祯皇帝才算有了个安身之地。
------------------
推荐阅读:
上一篇:生化全套总共有多少项检查?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