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一直给大伯子家看孩子,老了要求两家平分养老,这合理吗?
婆婆一直给大伯子家看孩子,老了要求两家平分养老,这合理吗?
-----
网友解答:
-----
这个带孩子没关系,和把你老公养大了有关系!
-----
网友解答:
-----
不合理,没给你看孩子,也是你最苦最累最难熬的时候。如果她病了,也是最需要人的时候,你也可以不管不问,前边有车后面有辙,她咋对你,你就咋对她!
不要给我说善良,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既然你在苦的时候她没看到你,以后的日子也没啥情份可说了。谁不欠谁的,拉开距离,谁离了谁都能过。
-----
网友解答:
-----
看到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外人,我没有资格指责你在对待老人问题上过于计较,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那么,我就讲述一下我们家兄妹五人,在父亲去世后,是如何孝顺我母亲的点点滴滴。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启发。
我们家兄妹五人,大哥出生于1945年,二哥1949年,小哥1954年,姐姐1963年,我1968年。
自打大嫂嫁进门后,除了二哥当年参军不在家外,我们一大家一直生活在一起有二十多年之久,当初9口人一口锅里吃饭,主要劳动力只有大嫂一个人。
为啥是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当年父亲是大队会计,不挣工分;母亲照看孙子们、做家务,早就脱离劳动生产;大哥是民办教师,小哥初中毕业做了大队放映员,也不挣工分,我、姐姐和侄子侄女都还是孩子,每年大队年终分红,我们家是“超支户”,那只写着父亲名字的红纸袋子里,装的全是白纸条,打我记事起,就没见过里面有钱。
所谓的“超支”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给年轻朋友“科普”一下:
就是这个家庭全年所挣的工分,和所分得的粮、油、草的差价。
如果挣的工分多,那到年就可以分到几十块甚至上百块钱,反之,一分钱都分不到,所欠的钱下一年接着还大队,就像滚雪球似的,慢慢往下计算。
综上原因,现在大家就知道过去那个年代,为啥许多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中途辍学了吧?他们回来就是为了给家里挣工分,不做“超支户”。
我们家“整劳动力”只有大嫂一个,像父亲、大哥和小哥只能算“半劳动力”,母亲连同我们一帮孩子,不但啥都没有,分粮油只能算“口粮”,也没有父亲、大哥、小哥分的多,更没有大嫂多。
我们这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当时的标签叫“闲人”。
这就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也是分几个档次的。
直到二哥退伍回来,翌年二嫂进门,我们家劳动力壮大了,不过,随着二哥两个儿子出生,“闲人”又多了两个。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起码,粮食问题解决了,许多农村家庭不再为接不上口粮而发愁。
与此同时,我们这个大家庭也发生一次“树大分叉”的演变:大嫂和二嫂妯娌俩经常为琐事闹矛盾,不得已~分家。
当年分家的时候,最难过的人是父亲。当二哥拎着锅碗瓢盆出门的那一刻,父亲落泪了!这是我第一次见父亲掉眼泪。
第二次见他落泪,是姐姐出嫁的那一天。
父亲性格温文尔雅,一辈子跟人没犯过红脸,当年和母亲成亲时,他们一个18岁,一个20岁,可以说从一穷二白的开始,如燕子衔泥般一点点将这个家垒起来,开枝散叶。
可“分根”时,他还是心痛难忍。
母亲则不然,她似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我能体会到她老人家的辛苦,实在是被繁重的家务活和两边的“夹棍气”累的身心疲惫。分开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牙齿和舌头还有打架的时候呢,何况是来自不同家庭环境的两个人?
就这样,二哥二嫂分出去后,住当初父亲为小哥买的两小间土墙瓦顶的老房;大哥一家四口和父母、姐姐和我,住1975年盖的三间带“披厦”(侧厢房)的瓦房。
其实当年分家时二哥大儿子刚一周,老二还没出生。父母看二哥孩子小,准备带他们一家三口过的,准备把大哥四口人分出去,毕竟他孩子大了。
但二嫂“狡猾”,心眼多,她眼看还有一个小叔子虽然考出去了,还没成家;我和姐姐只有十几岁,一双公婆加起来100多岁,她害怕负担太重,因此自己提出来单过。
大哥大嫂人厚道,他们听从父母安排。看着弟弟一家出去住旧屋,大哥于心不忍,他主动跟二哥承诺:你们俩只管出去挣钱盖房,一双父母生由我养、死由我葬,两个妹妹读书出嫁都由我负责!
就这样,父母带着我和姐姐,跟大哥一家又过了十几年,直到父亲1987年去世,在母亲的一再要求下,我和母亲住进当年拆老房时,留下来堆柴禾的两间老屋。
这两间老屋被大哥修葺一新,也成了母亲这辈子度过最安逸的十几年,对我来说小屋也是承载着许多母爱点滴的安宁港湾,时不时勾起我深深的回忆。
1991年我出嫁后,母亲一直自己一个人住在那两间老屋,直到84岁那场重病,才又回到儿子们身边。
自打父亲去世后,母亲的粮油由大哥给,日常开销小哥负责,当年分家时大哥说过话,父母不用二弟管,但只要新粮上市,二哥也给母亲送些过来。
我和姐姐就是负责“常回家看看”,做母亲“心理辅导员”,母亲有病了我们姐妹俩负责贴身伺候。
这里,就要写到关于我母亲养老、生病时,我们兄妹五人各自的表现。
母亲虽然体质不好,但没有大毛病,一辈子没进过医院。头疼脑热的小毛病由大哥负责找医生,姐姐和我回去轮流伺候两天,基本很快就康复了。
但84岁那年,是母亲的一道坎。
母亲在快80岁的时候才检查出来有高血压,其实之前应该就血压高,只可惜农村人没有那么娇贵,基本不做体检。
虽然后来一直吃了几年的降压药,母亲在她84岁那年的秋天,有一天还是中风了,乃至7天一直昏迷不醒。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我的侄女阿红(大哥女儿),那一次如果不是她竭力想方设法救治,估计母亲熬不过去。
担心母亲年事已高,经不起折腾,阿红把我母亲娘家侄孙方杰(当地非常有名的医生)接到家,一对一救治。
母亲病危时,姐姐、我和侄女衣不解带围着床前守护,大哥大嫂负责后勤保障,二哥替补,小哥人没来得及及时赶回来,钱先到位。
当时给母亲治病时候,谁都没把握说母亲能醒过来,就是“死马当活马医”,毕竟是80多岁的老人了!所以在小哥第三天赶回来时,他把丧葬费都带回来了!
侄女一直把母亲顽强的生命力比喻成田埂上的“爬根草”,有一丝丝土壤,就能活过来。确实是这样,都在认为她闯不过去84岁这一关时,她奇迹般地苏醒了!
就在她还口齿不清、脑子迷迷糊糊时,一听到小儿子站在床前喊她时,她用浑浊的目光望着我小哥,说道:儿啊,这辈子我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你!没给你一片瓦,孩子也没帮你照看,你这么多年却对我这么孝顺……
没等母亲说完,小哥拉着母亲的手,说道:妈,你这话就说错了!世上只有做儿女的对不起父母,没有父母对不起儿女!您这次好了以后,要更加好好保重身体,争取活到100岁!儿子照样孝顺您!
(写到这时,我不争气的眼泪又下来了!当初的情景再现。)
就这样,母亲在一大家人的悉心照顾下,又多陪了我们两年。那次所有的医药费总共花了7000多块钱,都是小哥拿的,他认为他工作在外地,不能长时间床前伺候,理应在经济上多承担些。
一直到2007年7月3日,母亲悄无声息的去天堂寻找父亲去了。
这次葬礼费用全部也是小哥拿的,在他看来,母亲在世时他照顾的最少,大哥、二哥在农村,家庭负担重,他更不让我和姐姐花钱。
写在结尾:
对于父母养老问题,我特别为我们家自豪!虽然一家人也有穷争饿吵的时候,但在母亲晚年养老问题上,我们兄妹五人各负其责,让母亲平安舒心度过幸福的晚年。
一个家庭也崇尚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小哥似乎是这个家的“领军人物”,是他的豁达和感恩,二十年如一日,给母亲提供经济保障,更让大哥二哥以他为榜样,不相互推诿,悉心照顾着母亲。
红花还需绿叶衬。大哥、二哥、姐姐和我,都是母亲的守护者。
大家好!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关注
@白鹭湖姑娘
!谢谢您的支持!
-----
网友解答:
-----
谢謝邀請回答。这个问題是老人的儿媳妇提问得对吗?你们家两兄弟,一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