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实的关羽有多厉害?
正史上真实的关羽有多厉害?
-----
网友解答:
-----
答:对于正史上真实的关羽,我左看右看,横看竖看,怎么看都是一尊威风凛凛的战神,不负“武圣”之誉。
现在有很多人质疑关羽的能力,质疑关羽的“武圣”的资格,一方面是发现《三国演义》里关于关羽的许多战绩是不存在的,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斩文丑等等。另一方面是关羽走麦城、失荆州,致使蜀汉局促于益州一地,最终困蹙而亡。
应该说,这两方面质疑都是合理的。
毕竟,能被称为“武圣”,其能力就应该与“武”字相贴切:一、个人武力指数超常,有万夫不当之勇;二、有过人武略,具备将帅之才。
我们先来说第一点。
论个人武力指数,中国有一句古话,是专门用来形容一个人单兵作战能力牛逼屌炸天的:“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这句话所描绘的情景,出现在演义小说中,屡见不鲜。
但在正史中出现,仅《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关羽斩颜良”一例,可谓空前绝后、绝无仅有。
书中写:“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阵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关羽趁人不备,搞偷袭。
但是,认真想一下,颜良上战场是干嘛来的?绝不可能是观光看风景或者读书打瞌睡,为的就是打仗!而且,颜良端坐于“万阵之中”,手下有成千上万名将士兵卒护卫着,竟然被关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斩其首还”,在阵中将之秒杀,并从容割下首级,提在手里,“诸将莫能当者”,来去自如,予取予求,犹如无人之境,简直是天神一般的存在。
一句话,关羽的“万人敌”之名,绝非《三国演义》的夸大和虚构。
《三国志》作者陈寿也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自三国以降,历朝历代,每有凶悍勇猛之士出现,人们都喜欢以关羽作为标杆来比较,却始终无人能复制关羽“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好戏。
再说第二点。
蜀汉集团前期经营荆、益二州,关羽独掌一州,可谓方面大将,举足轻重,国之大梁。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胜利夺取汉中,出师秦川的条件已经具备。上庸申耽已经投降,后顾之忧也已经解除。
关羽已经年近六旬,油然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认为已到出宛、洛之机,于是独领一军北伐。
许多持“事后诸葛亮”观点的人认为关羽这是轻举妄动、盲动,没有大局观,没有意识到来自东吴方面的威胁。
其实,关羽也不是没有防备东吴人的狼子野心。他专门做了精心的准备:修筑江陵城、建造烽火台预警系统、训练水军。
可以说,关羽如果不在这个时候举行北伐,而坐等樊城的曹仁打过来,一旦惦记着荆州的东吴配合曹军做出从旁协战之事,形势会更加窘迫。
所以,关羽主动出击,反而占据了先机。
北伐战争打响,关羽大败曹仁,自江陵突进五六百里,围困襄阳,又把曹仁锁死樊城。于禁、庞德引军来救,结果七军被淹,于禁跪降,庞德就死。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心胆俱寒,只好驻军原地等待张辽。曹操在许昌都坐不住,一度想迁都以避关羽锋芒。
彼时,陈寿用了“威震华夏”四个字来形容关羽的赫赫威势。
仔细算算,从北伐开始,到败走麦城,关羽所牵制和交战的对手有曹魏方面的曹仁、于禁、庞德、徐晃、满宠、张辽;孙吴方面的吕蒙、陆逊、朱然、蒋钦、潘璋;自己一方的叛将糜芳、士仁等等。即关羽是以一己之力对抗孙、曹两大集团,虽败犹荣。
遥想当年霸王项羽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刘邦逆袭,在垓下做了逃兵,尚且成为光照千古的大英雄。
关羽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审时度势,强挑横梁,气吞山河,搅得中原天翻地覆,几乎就要成功,且纵观整个三国时期的大规模战事,以一人挑大梁独唱主角的,也仅此一出,关羽被尊为“武圣”,乃是实至名归;刘晔赞 “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绝非虚言。
-----
网友解答:
-----
演义和历史总是有一定差别的,在演义传说中,张飞是一个又黑又壮又丑的彪形大汉,但在现实历史中,他却是一个长相英俊、气质儒雅的将领。
还有清朝的大贪官和珅,他在很多演义中呈现出来的形象就是一个滑稽猥琐的矮子,但现实历史中的他,却也是一个高大英俊、有能力的人物。
而关羽和他们不同,虽然现实历史中的关羽和演义中的关羽也有着一定区别,但区别却并不是特别大,在很多方面,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和现实历史中的关羽还是比较贴切的。
关羽的武器不是青龙偃月刀
在我们所熟悉的演义中,有一点是违背了历史现实的,那就是关羽使用的武器青龙偃月刀。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拿着一柄青龙偃月刀纵横于天下群雄之间,很少能遇得到抵抗他的对手。
但是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三国时期根本就没有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最早出现还是在宋朝的时候,是不可能穿越到三国时期供关羽使用的。
在历史记载中,并没有确切表明出关羽使用的到底是哪种武器,不过人们根据关羽在战场中的一些表现,推测出关羽使用的应该是一些长柄型的武器,诸如长矛或者类似于长柄陌刀之类的长刀。
关羽阵斩敌军主将的辉煌
一般了解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演义中双方将领通过单打独斗决定战争走向的事情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
在三国时期,战争的进行与其他时期没有什么不同,主将们的职责也与其他时期没有什么不同,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关羽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关羽被曹操给俘虏了之后,曹操因为欣赏关羽的武猛,就给他封赏了一个偏将军的职务,对他非常优待,想把他留在自己的手下。
面对着曹操的优待,关羽显得非常的感动,但是他对他大哥刘备的忠义却使得他压下了心中这份感动、打消了留下来的念头。
不过关羽还是非常懂得知恩图报的,于是在曹操派遣他出战袁绍的军队时,他就使出了自己浑身解数为曹操打了一仗。
在那场战斗中,关羽率领着大军杀向了袁绍军队,与很多人想象中的不同,关羽并没有留在阵后操控军队,而是跟着军队冲到了前面,直接就凭借着自己武勇无匹的气势把袁绍军队的主将颜良给斩落马下,取走了他的头颅。
在事情发生后,关羽的战绩和武勇很快就震惊住了众人,曹操对于关羽的欣赏之情就更加浓烈了起来,并因此而给关羽封了一个汉寿亭侯的爵位。
从当时人们的震惊与曹操的欣赏加重来看,我们可以得知关羽阵斩敌将这样的战绩在当时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甚至我怀疑罗贯中之所以在三国演义中描写那么将领互斗的战斗场面,就是受到关羽这份战绩的影响。
关羽差点逼迫曹操迁都
在刘备定鼎了江山之后,关羽被刘备安排在了“得荆州者得天下”的荆州镇守。
与现如今的荆州不同,当时的荆州面积非常庞大,几乎跟现如今的省份一般无二。
因为三方势力激烈争夺的原因,关羽当时是没能全部占领荆州的。
不过从当时荆州七个郡中有五个半的郡受到关羽统辖的状况,我们就可以知道关羽在当时的天下大势中扮演了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以及占据了多么巨大的话语权。
关羽人生最辉煌的时候是在他水淹了曹操的七军之后,在水淹七军的战绩发生后,三国势力中实力最强悍的曹操当即被关羽给震慑住了,因为生怕关羽下一步会威慑到自己的核心,他当时甚至产生出了要把都城迁走的想法,可见关羽在历史中的地位并不单纯是演义传说追捧上来的,而是有真材实料的。
关羽的性格缺陷
而我们要知道,历史中的关羽虽然忠义无双,但却也是一个性格非常刚愎的人。
刚愎是他生命中的最大一个性格缺陷,他最终之所以会兵败身死,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他这个性格缺陷导致的。
关于他的性格,看不起黄忠的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从这件事情,我们就可以初步看出他的性格缺陷。
而说完了关羽生前的厉害程度,接下来,我们就继续了解一下关羽死后的厉害程度。
关羽在历史中的成帝过程
在最开始的时候,关羽是没有现如今那么崇高地位的。
他地位的提高,还要从唐朝时期开始说起。
在唐朝中期,唐朝廷增设了对武之一道的供奉。
在唐朝的供奉中,武之一道的地位最高者是姜太公姜子牙,排在了金字塔的顶端,是为武圣。
排在金字塔第二阶梯的则是历史中的十大名将,分别是白起、诸葛亮、韩信、吴起、李靖、孙武、张良等人。
而关羽当时排在了第三阶梯,和霍去病、张飞、廉颇、周瑜、卫青、孙膑等人并列。
这是关羽被奉上庙堂的第一步,不过那时的地位并不是多么崇高。
在历史中,关羽的地位大幅度提高是从北宋时期开始的,在北宋时期经过人们的神话之后,关羽被宋朝皇帝先后封予了公爵和王爵。
关公的称号就首次来源于那个时期。
后来历史发展又到了明朝时期,在明朝开国的时候,朱元璋废除了前朝皇帝封给关羽的爵位。
不过明朝中后期随着关羽的影响力越发庞大,关羽的爵位慢慢得到了恢复,最后在万历年间,关羽被万历皇帝封为了“协天护国忠义大帝”。
这是关羽首次在历史中获得帝级身份的封赏,而这就是后来人们把关羽称之为关帝的来源。
在明朝出征朝鲜的时候,甚至还发生了明朝将领胁迫朝鲜国王向关羽下跪祭拜的事情,可见关羽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
在明朝结束之后,清朝因为自努尔哈赤时期开始就崇拜关羽的原因,所以也延续了这种对关羽的崇拜,在他们的热捧下,关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武圣,受尽了世人的景仰。
一直到光绪时期为止,清朝历代皇帝一共给关羽封赏了许多名目繁复的大帝称号。
在最后,甚至连关羽的父亲、祖父都被清朝皇帝封予了王爵。
从这里面的种种,我们就可以知道关羽在历史的末期,地位崇高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
所以说这就是正史中关羽的厉害程度,在关羽生前,他厉害到能阵前取敌将首级、厉害到了差点把曹操逼得迁都,在他死后多年,他厉害到了被封为大帝、厉害到了能连带着父祖被授予王爵。
-----
网友解答:
-----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是汉末时期第一流的猛将。
现代人了解关羽,第一信息来源通常是三国演义及相关产品。而在三国演义体系中,关羽被称为“武将之首”。所以在随后接触三国志正史,或者接触一些网上二手、三手文章时,发现原来演义中给关羽虚构了那么多故事时,不由自主地想通过贬损正史上的关羽,嘲笑演义的荒谬,来展现自己“不光知道演义”的牛逼之处。
然而实际上,正史上的关羽本来也是很厉害的,因为他的厉害之处,才能在随后的两晋、南北朝、宋元一路被民间传说和文人墨客不断渲染。之所以演义罗贯中最后在三国演义中将关羽塑造成神,主要原因并非罗贯中和关羽是山西老乡(毕竟张辽也是),而是罗贯中迎合了之前早已存在的“关羽是神”的民间舆论和士林舆论而已。
正史上的关羽有多厉害呢?由于蜀国史官方面欠缺,关张这些大人物早期战绩留下来的不是很多。但即使从这寥寥的几笔里面,我们都能看出关羽确实非常厉害。这里只讨论其军事和武艺才能,关羽的道德同样不错,但我们不多讨论。
先看地位和评价。毕竟关羽到底厉害不厉害,当时的古人比我们更清楚,因为他们的信息更多。
关羽早期的事迹功劳记录并不多。但在200年下邳之战被曹操俘虏后,曹操立刻任命他为偏将军。这个官看上去不大,但我们可以对比下曹操手下“五子良将”的同期官职:当时曹操手下,已经带兵投降2年,很早就做过鲁相的张辽是裨将军;从一开始就跟随曹操的乐进是讨虏校尉;魏五子中前期地位综合最高的于禁是平虏校尉;徐晃是裨将军;而张郃,同年冬天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起到很大作用,也是偏将军。换言之,作为一个刚刚被曹操俘虏的降将,关羽的军职在魏五子之上。曹操不是疯子,他的人事任免有其道理,一定是觉得关羽的才能值这个价。
同时代其他人的评价也能看出来:
周瑜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刘晔说:刘备,人杰也……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
程昱等魏国谋士: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
三国志作者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这些评价关羽的,都是非蜀汉势力的人,他们的评价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再看关羽的具体战绩。
先论勇武,三国志有记载:
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三国演义中动辄两军对阵大将单挑,一人落马,这是文学渲染,真实历史上阵前斩将是极少的。但是关羽偏偏就有这么一例,而且杀得比演义中的“纯偷袭”要牛得多,是硬生生从万军之中冲进去砍了颜良。这一点,已经足以坐实关羽超级猛将的地位,比吕布什么的强多了。
三国志作者评价,关羽张飞都是当世猛将的典范,而张飞则比关羽有些差距(演义中两人并列,甚至张飞还要略勇猛一点)。这反过来又说明关羽的地位确实超然大众之上。
说到带兵打仗的谋略,关羽最拿得出手的当然是水淹七军。现在一堆人在这里说关羽只是运气好,遇上山洪暴发淹了于禁云云。我想说就算那水不是关羽决堤放的,人家知道利用暴雨洪水发动进攻歼灭魏军,为将识天文地理,咋就不是本事呢?同样的暴雨洪水,于禁是全军覆没,关羽是俘虏三万人,你说这不叫军事才能叫运气?国足咋下雨天晴都不能运气一次伊朗呢?实际上于禁并非庸将。魏国最出色的是五子良将,而于禁则是五子之首,当时唯一一个假节钺的。关羽对于禁,是魏蜀两家巅峰战将的对决,关羽完胜。
水淹七军之后的格局是: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原也。
注意这里的“威震华夏”四个字,全书仅此一例。能逼得曹操想迁都,这可是连官渡之战都不曾有过的。
除了这一战,关羽还有一次战役,就是209年的南郡之战。当时周瑜在与曹仁交锋,而关羽则负责绝北道,切断中原对曹仁的增援。这一战具体如何,三国志关羽传没有正面描写,但在魏国将领们的传记中,我们可以发现,满宠、乐进、徐晃、文聘等人纷纷在抵抗关羽的战役中立下很大的功劳。而最后结局是,曹仁撤退,把江陵丢给了周瑜;汝南太守李通在接应曹仁撤退的战役中不幸殉国(传记说是半路得病死了,反正曹操信了)。最后说“刘备得南郡”。
历史上对关羽的评价一直都很高,绝不是三国演义的独创。从南北朝开始,关羽张飞就被作为猛将的代名词。唐朝的武庙72贤中,三国时代除诸葛亮是十哲外,其余有邓艾、张辽、张飞、关羽、吕蒙、周瑜、陆抗、陆逊、杜预 、羊祜、王浚。宋朝陆游有诗“颜良文丑知何益,关羽张飞死可伤”,并且认为颜良文丑比关羽张飞来说就像毫芒比泰山一样。关羽在宋元封王,明清封帝。明太祖朱元璋更将关羽提升为武庙之首。
因此,如果要在三国时代选一员最具有代表性的武将,的的确确关羽是最有资格的,虽然他从学术意义上根本不是三国人——关羽建安二十四年末(220年初)被杀。在他死后大半年,曹丕才篡汉自立,东汉才灭亡。
-----
网友解答:
-----
正史里记载关羽的,最权威的莫过于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在《三国志》的“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中,对于关羽有如下记载:
出生入死,亲如兄弟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是河东郡解县人。刘备在家乡招集兵马,关羽和张飞共同为他抵御外来欺侮。刘备任平原相,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头统领军队。刘备和他们两人睡则同床,情谊好像亲兄弟一样儿。
而在大庭广众的时候,他们两个都在刘备身边整天侍卫站立,追随刘备到各地去,不怕艰难险阻。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之后,命关羽镇守下邳县城,代理下邳太守职务,而自己则回到小沛。
义不降曹,各为其主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活捉了关羽回去,拜关羽为偏将军,给了他特别优厚的礼遇。袁绍派遣大将颜良在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派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进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旗帜和伞盖,扬鞭催马冲入万军之中,将颜良斩杀,割下他的首级回来,袁绍手下的众将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他,从而消解了敌军对白马的包围。曹操立即上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起初,曹操认为关羽气概雄壮,而通过观察他的神态,发现他没有长久留下来的意思,便对张辽说:“您试试通过私情了解他的想法。”于是张辽来问关羽,关羽感叹的说道:“我深切感到曹公对我的优厚礼遇,然而我已经接受了刘将军的大恩,发誓同生共死,不能违背此誓言。我终究不会留在这里,但我一定要立功报效曹公以后再走。”
张辽把关羽的话告诉了曹操,曹操认为羽很有义气。等到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道关羽必定要离开,对他重加赏赐。关羽把这些赏赐品全都封存留下,写信告辞,然后投奔了袁绍军中的刘备。曹操的左右想去追击关羽,曹操说:“他也是各为其主,不要追了。”
左膀右臂,蜀汉柱石
关羽跟刘备到刘表那里。刘表去世,曹操平定荆州,刘备从樊城准备向南渡过长江,另外派关羽乘坐数百艘战船与他在江陵相会。曹操追到当阳长坂,刘备斜插逃奔汉津,正好与关羽的船队相遇,便一起到了夏口。
孙权派兵帮助刘备抗拒曹操,曹操撤军退回。刘备收复荆州长江以南各郡,便封拜立头功者,任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扎在长江北。刘备向西平定益州,任关羽董督荆州事务。
争强斗狠,美髯之名
关羽听说马超前来投奔刘备,因为和他不是老相识,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以和谁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便回答他说:“马孟起文武兼备,气概雄伟壮烈超过常人,是一代豪杰,是彭越一类的人物,可以和张翼德并驾齐驱,然而赶不上你美髯公那样的超逸绝伦。”
关羽的须髯很漂亮,其一直以此为荣,所以诸葛亮这样称呼他。关羽看了信之后非常高兴,把这封信给宾客看,并说还是诸葛军师最了解我。
刮骨疗毒,并非虚言
关羽曾经被流箭所射,正中其左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每到阴雨的时候,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这是因为箭头有毒,毒已经进入骨头,要在臂上破开个口,刮去骨头上的毒,然后疼痛才能消除。”
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当时关羽正请部将门宴饮对坐,臂上鲜血淋漓,接血的盘子都装满了,而关羽却仍然割肉烤肉倒酒饮酒,谈笑自若。
水淹七军,物极必反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任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一年,关羽率领部队进攻樊城的曹仁,曹操派遣于禁帮助曹仁。秋天,大雨不停,汉水泛滥,于禁所统领的七军全都被淹。于禁投降关羽,关羽斩杀了曹魏将军庞德,关羽的声威震动中原。
曹操与众人商议把都城从许县迁走以避开关羽的锋芒,司马懿、蒋济认为关羽得志,孙权必定不愿意。可以派人去鼓励孙权去偷袭关羽的后方,答应割让出江南之地封给孙权,这样樊城之围自然会解除。
内忧外患,孤立无援
曹操接受了这个建议。在此之前,孙权曾经派遣使节为儿子求娶关羽的女儿,关羽辱骂来使不答应婚事,孙权非常愤怒。另外南郡太守糜芳和士仁和关羽不和,关羽曾说:“回来再整治你们”,二人全都心怀恐惧不安。孙权暗地里引诱糜芳和士仁人投降,二人派人接应孙权。
而在这时曹操派遣徐晃救援曹仁,关羽不能攻克樊城,领兵撤退。孙权已经占领江陵,把关羽将士的妻子儿女全都俘虏,关羽的军队因此溃散。孙权派遣将领迎击关羽,在临沮把关羽及其儿子关平斩杀。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
网友解答:
-----
正史中的关羽,那是厉害得很。“万人敌”的称谓绝非浪得虚名,但更是悲情英雄,他理该有更大的辉煌。
阅读关羽的故事,感觉酣畅淋漓的同时,也深深感到了悲哀。豹眼体会到了灵魂深处的呐喊,沧海横流的悲壮,人生无奈的惆怅。
历史给与了千年一遇的机会,但总有一些羁绊,让你无法完美谢幕!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酣畅淋漓的“万人敌”
豹眼改变一下写作习惯,首先说一下时人及后世如何说关羽厉害的吧。
赤壁之战前夕,刘备投奔孙权,都以为孙权将会杀掉刘备,但曹操的谋士程昱却说:刘备有英雄之名,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孙权必定借助他们的实力来抵御我们。
郭嘉也在凑热闹,说:“张飞、关羽,都是万人敌,在为刘备效死力。”
刘晔也在敲边鼓,说:“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关羽与刘备,义同君臣,恩同父子。”就是说,很铁很铁,铁得不得了。
曹操的参军傅干也说:“张飞、关羽,勇而有义,都是万人敌,而为之将。”提醒曹操不可等闲视之。
曹操整个的核心人物都是如此评价,孙权方面也更不敢小嘘。
孙权的大都督周瑜说:“刘备具备枭雄的风姿,同时有关羽、张飞为熊虎之将,必然不会久居人下为人所用。”
吕蒙则认为:“孙刘联盟虽说是一家,而关羽实乃熊虎,怎能不提早定计预防着他呢?关羽之所以没有东向入侵,是因为君主您至尊圣明,我们才赖以生存。如不趁机除掉他,将来就无法再控制他。”
这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吕蒙力主夺回荆州对孙权的建议。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肯定了程昱等人的说法,将关羽、张飞看作是万人敌,其后世许多史家也基本秉承了这一观点。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
由此看来,关羽的威猛雄壮绝非浪得虚名,当然也是凭借实力在战场上实实在在拼出来的。
建安五年,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的前奏,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率领步骑数万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把守的白马。曹操派遣张辽与关羽为先锋,攻击颜良。
关羽在张辽的策应下,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长驱直奔颜良,在万人阵中将其斩杀,枭了首级而还。袁绍诸将没有一人敢于阻拦,白马之围为之解除。
尽管此战,陈寿仅仅用了几十个字来描述,但这是何等的精彩,堪称经典之战。比传说中的“温酒斩华雄”更加酣畅淋漓。
关羽一战,奠定了其历史地位,被赐汉寿亭侯。
关羽终身以汉寿亭侯自居,并非仅仅是因为汉献帝所封,更是其一生最高光的时刻。一提汉寿亭侯,就会回忆起斩杀颜良的快感,无肴也可以喝上三大杯,岂不快哉?!
另一场经典之战,那就是襄樊之战,虽然此战是关羽人生的谢幕战,但也是值得称赞的。
二十四年,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军进攻曹仁驻守的樊城,曹操不敢掉以轻心,派遣大将于禁率领三万大军火速驰援。
关羽利用汉水暴涨的机会,水淹于禁七军,俘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
梁、郏、陆浑等地的反叛势力,闻风与之遥相呼应,逼迫曹操商议迁徙许都,以避其锋锐。
这个桥段,也是大快朵颐,给人一种横扫秋叶、荡气回肠的快感。
堪称绝版的两次战事,成就了关羽一生的威名。
但关羽的人设爆棚,还不仅仅是来自于武力值,更在于藐视一切的骄狂与高傲。关羽的底气那是杠杠的,这来自于非凡的、与众不同的个性。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刮骨疗毒那是关羽精彩的人生体验。
关羽伸出左臂,让医者把伤口刨开。此时,关羽正请一些将领喝酒,手臂上献血淋漓,把接血的盘子都装满了,而关羽依然割肉喝酒,谈笑自若。
不得不佩服关公真乃神人也。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关羽得知马超来降,听说马超在西凉如神人一般的存在,就想去成都跟他比划比划。
诸葛亮作书说:“马孟起的确很厉害,雄烈过人,一世之杰,犹如黥布、彭越一样。不过呢,也就是能与孟德并驾齐驱,哪里能与您的美髯绝伦逸群相提并论。”
诸葛亮绝不是仅仅夸赞关羽的胡子漂亮,不仅马超不行,就是张飞也不能与关羽相比,这马屁拍得爽哦。关羽听了自然受用,心境大好,把诸葛亮的信展示宾客,得意洋洋。
这些故事,把一个有血有肉、洒脱纵横的关羽,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吗?
这就是说,关羽不仅仅武力值厉害,一行一动展示出来的人格魅力,更是令人望洋兴叹,高山仰止,鲜有能及的。
沧海横流的悲壮
刘备集团的重臣、诸葛亮比之与庞统相当的楚之良才廖立,很不以为然的说:“关羽倚恃勇猛,征战毫无阵法,率性而为,致使失败,多次丧失大批的兵马。”
南宋的思想家、文学家陈亮也认为:“关羽好勇而无谋,恃气而骄功,这势必很容易被诡诈所蒙骗。”
廖立、陈亮等人的观点以为关羽只是勇而无谋,藐视一切,很容易上当受骗,招致失败在所难免。
其实,豹眼却不以为这么简单。
关羽斩杀颜良,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做支撑,而败走麦城,是因为关羽在孤军奋战。
臣松之以为荆、吴虽外睦,而内相猜防,故权之袭羽,潜师密发。
裴松之认为,荆州与孙吴表面看来很和睦,内心却相互猜忌,孙权偷袭关羽,是秘密遣师而发。
这一切,关羽岂能不知?如果关羽想不到会有这个后果,那关羽也就是浪得虚名,其谋略又从何来?
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于禁投降、庞德战死后,曹操继续派遣徐晃救援曹仁。曹操认为徐晃兵力不足,难以与关羽抗衡。于是再派徐商、吕建等将领以及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马增援徐晃。
援救曹仁的大军源源不断的到来,曹操甚至将抵抗孙吴前线的张辽等诸将全部召回,准备参与对关羽的群殴,而且打算亲自到一线指挥作战。
可以说,曹操是集全国之力对付关羽。
而关羽呢?依然是自己一人在苦苦支撑,没有一兵一卒来增援。
不仅没有援兵,而且后院还起了火。
关羽见不能取胜,就想撤军返还。
此时,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江陵,守将糜芳、傅士仁投降,关羽将士的眷属全部被虏获。关羽军心大乱,随之溃散,孙权派兵袭击关羽,斩杀关羽父子于临沮。
这就是战争,找不得借口,败了就是败了,但关羽父子死得悲壮。
因为这本身不是一场公平的较量,是在绝对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的决战。
增援曹仁的第一梯队于禁败了,上来了第二梯队徐晃。即便徐晃再败了,还有第三梯队的张辽。
不仅在兵力上,关羽无法与曹操整个集团对抗,而且在后勤保障方面也无法与之抗衡。
豹眼没有更多的语言可说,只能用“悲壮”二字来说明关羽以这种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惆怅无奈的人生
经过惨烈悲壮的战斗,关羽退出了历史舞台,结束了其惆怅无奈的一生。
其惆怅无奈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难以割舍与刘备的恩义
亡命奔涿郡。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杀了人就是朝廷钦犯,亡命天涯,有谁敢于收留?
但刘备不仅收留了关羽,而且“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羽不但有了落脚点,还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这份恩义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关羽如何能够割舍得了?
第二,难以舍弃与曹操的情谊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刘备被击败投奔了袁绍。关羽驻守下邳,不清楚刘备的状况,无奈之下投降了曹操。曹操拜为偏将军,礼遇很厚。
当初,曹操非常器重关羽的为人,但察觉他没有久留之意,就让张辽凭借私人之间的感情去了解一下。
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很厚,然而我得到过刘将军的厚恩,曾经发誓生死与共,我不能背叛他啊。我终究不会留下来,等我报答了曹公之后就会离去。”
张辽如实回报曹操,曹操认为关羽是“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
曹操仍不死心,重加赏赐以期感化关羽,但关羽尽封所赐,拜书告辞。
左右想追杀关羽,但曹操阻止,说:“各为其主,不必追了。”
裴松之禁不住赞叹曹操道:“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
关羽应该也清楚,如果是自己一人逃走,曹操想追恐怕也追不上。但保护着刘备的家眷,如果曹操想追,关羽岂能走得了?
曹操英雄相惜,送了一个天大的人情,关羽岂能不知?
但与刘备的恩义在前,关羽不得不放弃与曹操的情谊!
第三,难以放弃自己一生的信仰。
蜀记曰:及在夏口,飘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
当初,关羽跟随刘备在许都,与曹操一起打猎。打猎结束,众人散去,关羽劝说刘备杀掉曹操,但刘备不听。
等到刘备长坂坡战败,逃亡夏口,关羽愤怒地说:“以前打猎时,如果听从我的话,就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刘备却说:“当时是为了国家考虑,珍惜他的生命哦。如果天道在于匡扶汉室,哪能知道不是福报呢?”
此话看似很有道理,关羽无言以对,但裴松之看不下去了,说:
“刘备后来与董承等结谋,假借衣带诏想除掉曹操,但事情泄密不能成功,如果是为了国家珍惜曹公的话,岂能如此呢?如果关羽真的劝说过刘备的话,一定是因为曹公心腹亲戚很多,刘备不敢冒然造次而已。曹操可杀,就不能身免,哪里有可惜之说?刘备只是担心计谋不周,怕自己难以脱身,故意假托此言,说好听的罢了。”
关羽岂能不知,但能直接说出来吗?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已经走上了与曹操一样的道路。
关羽绝望之余,独自承担起匡扶汉室的责任,知不可为而为之,以身殉道,忠诚于自己的人生信仰。
关羽建议杀掉曹操及最终与刘备分道扬镳,都是出于自己的信仰。无论是恩义还是情谊,在大忠面前,都必须放弃。
只有无条件的愚忠才是真正的忠心,如果以为是扶不起的阿斗就不去扶的话,那还叫忠臣吗?
许多人把襄樊之战的失败,归结于关羽的骄狂、缺乏谋略,其实是不准确的。
汉中之战已经结束,关羽完全没有必要再孤军奋战,发动襄樊之战。
关羽孤注一掷发动此战的唯一原因,是因为对刘备集团匡扶汉室的志向失去了希望。
这个问题,豹眼曾经详细的说明过,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第四,难以承受人格的羞辱。
蜀记曰:曹公与刘备围吕布於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於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曹操与刘备一起围攻下邳,吕布求降,请求关羽替他说话。关羽请求曹操城破之后,求娶秦宜禄之妻杜氏为妻。
曹操答应得好好的,但看到杜氏时,惊若天人,就自纳了,放了关羽的鸽子。
关羽忍气吞声,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哦。
但到了孙权以政治利益为目的,为其子求娶关羽之女为妻时,关羽就不干了。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关羽视江东如鼠辈,特别是对于孙权为了政治利益,毫无底线可言的行为,十分不齿。
鉴于政治利益考虑,关羽对于孙刘联盟还能够容忍,但要与孙权联姻,实在是天方夜谭。“虎女焉得嫁犬子”不只是一种气话,实际上是关羽不屑于跟孙权同伍,否则就是有辱自己的人格,这是关羽无法接受的。
凡事都有个度,曹操强娶杜氏,那仅仅是夺人所爱;而与孙权联姻,那就是人格的羞辱。
可以说关羽缺乏政治智慧,但关羽绝不会为了利益以人格做交易。
第五,难以左右他人的行为
蜀记曰: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
关羽与徐晃交情很深,目中无人的关羽能称呼徐晃一句“大兄”,难能可贵。
徐晃下令“得关羽首级者赏金千斤”,关羽十分吃惊,徐晃说:“此乃国家大事也。”
既然以国家大事为重,那就不该助纣为虐,替曹操出力哦。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前程,并非真心匡扶汉室。徐晃就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代表。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关羽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但不能阻止他人追名逐利。对于糜芳、傅士仁这样的人,并不能苛责,毕竟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关羽没有权力让所有人与你一道,去寻求人生的价值。
刘封、孟达不同意一起出兵进攻襄樊,也是同样的道理。
此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天下人都在追逐名利,关羽要匡扶汉室,注定要成为孤家寡人,做一个孤独的行者。
并非任何时候,都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反而,任何时候都是“无利不起早。”
第六,难以改变历史的趋势。
汉室已经名存实亡,历史已经抛弃了汉室,任何人已经无力回天,这是大势所趋。
魏、蜀、吴三方势力,没有任何一方是真心要匡扶汉室的,汉室退出历史舞台,已经不可避免。
仅凭关羽一己之力,是无法挽救汉室这一命运的。
毕竟当时的关羽还只是人而不是神,关羽也无能为力。
但关羽不想放弃自己的信仰,知不可为而为之。其结局只能是做一个悲情英雄,孤独求败中,悲壮的谢幕,退出历史的舞台。
灵魂深处的呐喊
蜀记曰: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关羽父子被俘获以后,孙权想留下他们来对抗曹操、刘备。左右的人说:“狼子野心不可养,否则,必为其害。曹操不除掉他,致使自取其祸,几乎到了要迁都的地步。”
于是孙权就把关羽杀掉了。
上面说了,关羽离开曹操、与刘备决裂,那是出于忠义。
在大义面前,情要让位于义;在大忠面前,义要让位于忠。
孟子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人生有许多的选择,有时候往往又出于无奈,不得不为之。
但最无奈的是,有几人能够理解?
站在利益的立场上,无法理解情感的选择;站在情感的立场上,无法理解恩义的选择;站在恩义的立场上,无法理解忠义的选择。
但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能有几人明白、理解?
蜀记曰:羽初出军围樊,梦猪啮其足,语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
关羽出兵襄樊之前,做了个梦,梦见猪咬他的脚。关羽对其子关平说:“我今年已经衰老了,这次出征可能就回不来了。”
英雄迟暮,其言可悲可叹!
豹眼总在想,关羽为何要冒然发动襄樊之战,总希望得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理由。
没有找到更合理的理由,但时时能够感知关羽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那种无言的悲愤,千年孤独的无奈。
豹眼认为,一个人有多么厉害,不仅仅要看他杀了多少敌将,立下多少战功,得到多少封赏,取得多高的爵位,而且也要看他给后世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故事,能够多大程度上震撼世人的心灵。
最后以唐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做一个结束吧: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网友解答:
-----
关羽,字云长,他原名长生,是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临晋县)人。生于东汉桓帝延熹三年(152年),卒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他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骁将之一。他不仅武艺绝伦,勇冠三军,而且忠肝义胆,是蜀汉政权不可多得的忠臣良将。他被后世的历代统治者推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丘并驾齐驱。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黄巾蜂起,天下大乱。刘备在家乡涿郡(河北涿州)招兵买马,关羽和张飞先后投效,成了他的御敌武臣。刘备和他二人亲如手足,关系如同兄弟一般。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关、张则整天侍立不倦,还追随刘备东征西讨,且不避艰险。后来,刘备袭杀了徐州刺史车胄,便派关羽率兵驻扎下邳城,自己则返回小沛。
建安五年(200年)春正月,曹操率大军东征,刘备大败,只得投奔袁绍。关羽被曹军围困,力战仍不得脱身,被生擒,爱才心切的曹操待之甚厚,封其为偏将军。袁绍派麾下最悍勇的大将颜良率部攻打东郡太守刘延,曹操遣张辽和关羽作先锋,率军增援刘延。在一个叫白马的地方,关羽远远地看见了颜良的大将军旗帜,他二话不说,快马加鞭,横冲直撞突入千军万马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了颜良,并将他的首级割下带回。袁军目瞪口呆,魂飞魄散,无一人阻挡得了他,于是,白马之围解除。曹操立刻上表东汉朝廷,封其为汉寿亭侯。起初,曹操很赞赏关羽的为人,给他很高的礼遇,但他看出关羽的心思很重,似乎无意久留,于是让其挚友张辽去试探并规劝一番。关羽对张辽说:“我很感激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和刘将军誓同生死,断无违背这誓言的道理!我是不会在此地久留的,但不管怎样,关某一定会立功以报曹公后才会离去”。张辽知不可劝,于是将关羽的原话汇报给曹操听,曹操听后很感慨,对关羽义薄云天的风范唏嘘不已,心知强留不住他,便特地给他厚加赏赐,但关羽却一文不取,把所有的厚赏都封存起来(挂印封金),还写了一封亲笔信向曹操辞谢,然后义无反顾地离开曹营,取路向袁绍的地盘奔去。当时曹操的部将有人不服,想去追赶拦截他,曹操说:“关羽投奔旧主去了,不必追赶了”。
后来,袁绍惨败官渡,关羽跟着刘备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刘表死后,曹操南征讨平了荆州,刘备自樊城(今湖北襄阳南)渡长江时,另派关羽率数百艘大船到江陵会合。曹操率虎豹骑追到当阳长阪时,刘备仓惶扔下家眷逃奔汉水遥津渡,正好遇见了关羽的船队,一同抵达夏口(今汉口)。
江东孙权派大将周瑜、程普率数万水军前来帮助刘备抵御曹操,赤壁之战爆发,曹操不谙水战,被周瑜施以火攻,大败亏输,被迫引残部退回北方,终其一生再也无力南侵。
刘备乘机将荆州以南的几个郡占据,还封赏有功人员,任关羽为襄阳太守、封荡寇将军,领军驻守江北。刘备取西川后,又命关羽总督荆州事务。关羽本事大,为人也很傲慢,性格有些刚愎自用,他听说威震西北的悍将马超前来投靠刘备,因素昧平生,心里又有些不服气,于是写信给诸葛亮说:“马超何人?他的才能可以跟谁相提并论”?诸葛亮深知关羽傲世轻物、且一向袒护以前犯过的错误、不肯从善如流的性格弱点,立即修书一封回道:“马超文武双全,剽悍刚烈远胜一般人,他算得上一代豪杰,但也只能和英布、彭越等人为伍,应该可以和张飞并驾齐驱,但远不如美髯公您这般超群绝伦、出类拔萃呢”!关羽看信后高兴异常,也就不再和马超计较了,还将信拿出来给部属、宾客们传阅。
关羽征战时曾被流矢击中,箭簇贯穿了左臂,后来伤口痊愈,但每逢阴雨天,臂骨常疼痛不已。一位名医给他诊断后说:“箭头有毒,已直透入骨,必须割开皮肉,用刀刮去附在骨头上箭毒,才能彻底止痛”。关羽听后,拒用麻沸散(华佗发明的中药麻醉剂,已失传),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医治。彼时关羽正和左右宴饮,他手臂上血流如注,却不为所动,依然开怀畅饮,谈笑自若。左右瞠目结舌,以为神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加符节和斧钺。这年,关羽乘曹军主力调往合肥,突然率军攻打驻守樊城的魏将曹仁。曹操派于禁前来支援曹仁。入秋后,大雨如注,没有停歇,汉水猛涨,泛滥成灾,于禁所率的七军都被淹没了。于禁被迫领数万人投降关羽,关羽在水战时又斩了魏将庞德。一时间,他所向披靡,威震华夏,唬得曹操几欲迁都以避其锋芒。
当时,好多驻守荆州附近的魏将都和关羽暗通曲款,想归降于他;啸聚梁、郏、陆浑这一带的盗匪团伙,都打起了关羽的旗号,纷纷表示愿意服从其指挥。关羽咄咄逼人,似乎锐不可当,司马懿、蒋济却另有看法。司马懿认为:关羽连战连捷,再打下去就会夺取整个荆州,一定会让孙权不高兴。现在可以派人赴江东,对孙权晓以厉害,说服他派兵偷袭关羽身后,答应事成后把荆州以南让给他,那么,樊城之围就会不攻自破。
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原来,孙权为了巩固吴蜀联盟,曾经派人替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提亲,关羽缺乏大局观,他出言不逊,辱骂来使,还断然拒绝了孙权的好意,为此,孙权勃然大怒。加上关羽平时为人傲慢,对部下极度严苛,受其命留守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留守公安的将军傅士仁都对他有怨气,一直心怀不满。所以,关羽大举挥兵进攻樊城时,糜芳、傅士仁负责保障后勤,供给军资,关羽被吴将吕蒙偷袭后,二人却拒不发兵增援。关羽发狠道:“待我回去后一定要严办这两人”!糜芳、傅士仁听后惶恐不安。孙权乘机暗中招揽、引诱他倆,结果两人真的投降了东吴,并派人迎接孙权到江陵。
曹操又派名将徐晃率军前来救援曹仁,关羽两面受敌,无法取胜,被迫率溃兵回撤。可这时孙权已经占领了江陵,关羽部下的眷属大都被其俘虏,关羽的部队闻讯顿时士气瓦解,溃不成军。孙权派将军潘璋率部追赶身边只剩十余从者的关羽父子,终于在漳乡(今湖北荆门以西)设伏擒获了关羽父子,关羽拒降,遂被孙权部将杀害。
关羽失掉荆州后结束了自己的戎马生涯,虽有其性格上的缺陷,但人们并未因此而否认他精湛的武艺和能征善战。东吴都督周瑜称赞他和张飞是“熊虎之将”。陈寿也夸他可挡万人之敌,是当世的虎臣。刘禅继位后,追谥关羽为壮繆侯。由其子关兴承袭其爵。关羽虽然心胸不够坦荡,还有点刚愎自用,很难与人相合,但他在中国历史上仍然堪称一代名将,他的行为品德、绝世武功,都足以令后人崇敬、仰慕。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
网友解答:
-----
关羽这个人物,属于争议极大的那种。喜欢他的人,把他奉若神明。讨厌他的人,则把他狠狠摁在地上用力摩擦,试图证明他是名不副实的“伪名将”。要评价关羽,恐怕一篇论文的长度都说不完啊。所以呢,既然这个问题是“正史上真实的关羽有多厉害?”。我们就从《三国志》原文中几个关键的点来说一说吧。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对关羽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评价。其中之一,是与张飞并列,称他们为“万人之敌,为世虎臣。”另外一个,是在樊城战役之后,关羽“水淹七军”,被《三国志》赞誉为“威震华夏”。整部《三国志》里,被说成“威震华夏”的,也只有关羽一个人而已。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生活在西晋时期。虽然父亲曾经是蜀国的旧臣,但他实在没有必要因此就对关羽做“过多美化”。因为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陈寿在对诸葛亮不吝惜赞美的同时,也指出“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算是对诸葛亮指挥作战能力进行了隐晦的批评。而与关羽的“威震华夏”相比,显然是对关羽的军事能力评价最高的。
当然,关羽最大的污点,可能就是樊城之战的胜利之后,他被吴国偷袭成功,最后突围失败,败走麦城,遭到擒杀。虽然结局不够好,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简单的就否定关羽的一切。之前,关羽确实很少指挥大规模战役,不过这一次高光表现,也就可以树立他三国名将的威名了。
除此之外,关羽还是三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真正上阵单挑的将军之一。大家《三国演义》看得多了,会觉得真实历史上,双方打仗也是大将出来单挑的。但那不是事实,因为作为军队的指挥官,自己亲自上阵杀敌,危险性太大。一旦不幸被杀或者重伤,军队的指挥就失灵了。所以,三国时期的实际战争中,并没有多少单挑记录。
不过,关羽杀颜良确实是真的。不过,不是斩,而是“刺”。在《三国志》原文有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可见,关羽除了指挥战斗,本人还确实是一位相当能“打”的武将。上阵杀敌,亲自斩杀颜良这个级别的大将,是一项很了不起的记录。
所以,尽管关羽并不像民间传说和小说里面写的那么“神”。但实际上,真实历史上的关羽,也是相当厉害的呢。
-----
网友解答:
-----
看到一些回答,将关羽视作普通的武将,简直呵呵。我们研究历史人物,还是应当建立在可靠史料的基础之上。从专业的角度讲,像民间传说或者小说《三国演义》那样神话关羽,固然不够客观,模糊了关羽的真实面貌;但是像某些人那样凭借想象来贬低关羽,将关羽的历史地位完全视作后人的吹捧,则更不可取,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鲜活例证。
关羽的勇武,是其同时代人所公认的
清代学者赵翼写过一部《廿二史札记》,是其读史心得,很有意思,对历史感兴趣而又无暇遍阅史书的朋友值得去看看。
在这部书中,赵翼专门写了一条“
关张之勇
”,即关羽张飞的勇武。他选取了正史《三国志》中有关关羽战绩的记录以及同时代人对关羽的评价。其中很多评价在@北门猿的回答中已经提及,不再重复。
简单归纳一下就是:
关羽曾
策马刺良于万人之中,斩其首还,绍将莫能当者
。
曹魏的程昱、刘晔,东吴的周瑜、吕蒙等人,对关羽的评价都非常高。
此外,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提一旅孤军北伐,围攻襄樊,斩杀曹操麾下将领庞德,并且擒获名将于禁,一时“威震华夏”,曹操都想要迁都以躲避锋芒。这也是《三国志》中明确记载的。
尽管《三国演义》中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记载是罗贯中编造出来的,但斩颜良却是千真万确的历史记载。
要知道,作为袁绍手下名将,颜良也是以勇武著称的,孔融曾说:
颜良、文丑,勇冠三军
。其个人武艺不可小觑。此外,在当时的战争中,以集体阵列战斗为主要的作战方式,并不像小说中那样动不动双方大将先跑出来打个几百回合。
我们阅读《史记》、《汉书》、《后汉书》这类早期的历史文献,会发现里面关于武将单挑的记载非常非常少,除非像霸王项羽这样的,能够以一敌多,否则普通武将突然冲进入敌人的军阵中,只会凶多吉少。
而关羽能够单骑冲入袁绍的军阵之中斩杀颜良,其武力值以及勇气都是普通武将远远不能及的。
关羽的武勇,也是后世所推崇效仿的
在汉末三国之后,很多勇敢的武将都曾以关张之勇来自比,或者被别人这样夸赞。
比如,东晋时期,河北籍的将领
刘遐
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当地人把他比作张飞关羽。
再比如,南北朝刘宋时期,豫州刺史
鲁爽
、荆州刺史刘义宣、江州刺史臧质等人一起造反,名将
薛安都
讨伐他,鲁爽本身也是号称“万人敌”的,但他临阵醉酒,
安都单骑直入,斩之而反,时人皆云关羽之斩颜良,不是过也
。
面对一个历史人物,假如说当时人不认可而后人夸赞,我们自然会怀疑其中有附会、夸张的成分。假如说当时人夸赞而后人不认可,我们也会觉得其人言过其实。然而关羽的勇武不仅是当时人,也是三国之后的人们所公认的,这在历史上非常难得。他固然有着性格方面的缺陷,最终也归于失败,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其闪光点。
-----
网友解答:
-----
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很多,诸如春秋战国、五胡十六国、春秋战国。但是,纵观中国的历史,却没有乱世的知名度比得上三国时代。
也许是得益于《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三国时代可谓是精彩纷呈,有诸侯争霸、谋士斗智、武将比勇,真的个顶个的精彩。《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重点塑造了两个人物,其一是智绝诸葛亮,其二是义绝关云长。
《演义》中关羽,义薄云天,为保护两位嫂子不得已而投降的情况下,降汉而不降曹;在得知刘备的下落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在华容道时为报当年之恩而义释曹孟德。此外,《演义》中关羽还是万人敌,震慑曹营诸将的颜良文丑被关羽秒杀;镇守荆州时孤军北伐,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吓得曹操要迁都。
当然,《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可全信,《演义》中的关羽,明显是被罗贯中所神话了人物。那么,真实关羽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战斗力又如何?
真实的关羽,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出色的将领之一,是蜀国第一名将。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敌对阵容的人是怎么评价关羽的。
程昱:
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也, 权必资之以御我
。
周瑜: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关羽死后,魏国群臣如此讨论:
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
可以看出,敌对阵容之人对于关羽也是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甚至认为关羽是蜀汉中唯一的名将。放眼三国时期,关羽确实算得上顶级名将。
荆州作为蜀汉集团战略要地,刘备选择派遣关羽镇守荆州,并且赐予关羽假节钺(可以独自发动战争的权力)的特权,可见刘备对于关羽的信任。刘备一代枭雄,其野心是一统天下,自然不会因为什么兄弟之情而让关羽镇守荆州,唯一的原因就是关羽有这个实力。
关羽镇守荆州多年,孙曹两方都不敢轻易的攻打荆州,可见孙曹两家对于关羽都是相当忌惮的。而关羽的北伐,也是充分展现了关羽的能力。于禁何等人也,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是曹营中顶级的武将。然而,关羽北伐时,水淹七军,把于禁给抓了,关羽的军事能力可见一斑。就能当时的大枭雄曹操,也想通过迁都来避其锋芒。
此外,关羽还具有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的本领。
虽然《三国演义》中经常会描写两军主帅相互厮杀的场面,但实际是真实的历史中是很难出现的。主帅是军队的灵魂,肯定是重点保护的,但是三国时代有此仅有这么一个例子:关羽于万军丛中击杀了袁绍手下的大将颜良。
颜良是袁绍手下的头号战将,而袁绍又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可见颜良并不是水货,同时代的孔融曾说:“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可是,关羽却真正做到了刺杀颜良于万军丛中,由此可见关羽的胆识与本事。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三国志·关羽传》
当然,关羽这个人,能力确实了得,但是也存在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过于自信,或者说是自负了。孙权经营江东多年,关羽竟然毫不放在心上,把主力全部北上,导致后方空虚,这才有了后来的败走麦城。
-----
网友解答:
-----
一提起关羽,人们就会想到“红脸关公。的确,他一直是忠义、厚道、仗义的代名词。
而作为东汉末年蜀国将领,他的打仗能力似乎显得平庸一些。
在和黄巾军打仗的时候,关羽和张飞对刘备一心一意,不离左右,三个人结下了一段忠义佳话。建安元年(196年),袁术、吕布合围刘备。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刘备领着关羽投靠了曹操。
在曹操的麾下,关羽心里过得多少有些憋屈。他曾经规劝刘备干掉曹操,但刘备并没有采纳这个意见。作为汉室之后,那时候刘备认为曹操干的是光复刘家天下的大事情。
建安三年,刘备在与袁术徐州交手后,安排关羽镇守徐州。
而三国的舞台上,各种力量既合又分、相互消耗。建安五年,曹操和刘备开战,关羽被抓了个活的。对关羽,曹操封赏利诱。关羽回报曹操的是,在白马一战,阵斩颜良。可关羽心在刘备身上,坚决辞别了曹操。在镇守荆州期间,关羽虽然尽力而为,但是面对孙权的强攻,他表现平平。
公元219年的樊城一战,曹操和孙权用技巧弄垮了关羽。江陵失陷,关羽败走麦城后,身陷重围。在突围时,被马忠的队伍杀死在临沮。
为了争取主动,孙权把关羽的人头送给了曹操。
尽管有人说关羽“勇冠三军”,是“熊虎之将”。但在那样一个各路人物粉墨登场、争相表演的时代,关羽打仗算不上一流的。而历史传颂的却是萦绕在他身上的“忠义”品格。
-----
网友解答:
-----
关羽的厉害在武艺、将略、忠义。
一:能在万军之中斩颜良。其之勇武,三千年少有,冠绝古今。
二:以荆州一军之力抗二国,实施两线作战,并能抓住气候地利,水淹七军。其之将略,堪称上等。
下面分別讨论一下,为何斩颜良为千年罕见之勇,为何水淹七军之役为将略之上等?
斩颜良有多难?
史书上能在战斗时阵斩敌名将的,很多!但能直入敌军重兵之中,击杀敌一军主将,还割下首级回来的,整部三国史上,唯有关羽一人做到了!
《二十四史》上也极为罕见。
下面说,斩杀敌军主将有多难。
一军主将,份量比名将更重。因有好多名将,他却做不了一军的主将。
古代军法规定:一军主将阵亡,首级被敌军割去的,各级直属队长等,都是要按军法处斩的,亲兵卫士,则是要全体杀头的!
如此,关羽直向颜良军的帅旗位置突击时,会遇上多激烈的拦阻战斗?
待突破拦阻,逼近颜良,刺颜良于马下,斩首而还时,颜良的亲兵卫士,为了避免自己战后让军法问斩还要连累及家人之祸,会不会拼了死命来与关羽抢首级?
所以,战斗之惨烈,那是可想而知的,只是,史官陈寿没写,因为在史官眼中,战斗激烈,那是小事,不详述了。而在演义中,又变成了荒唐的单挑!
真实战斗过程:绝不是单挑!
而是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先登攻击颜良的大军。先登,就是突击队。关羽张辽,就是临时担任突击队长。
然后,关羽在激战中望见了颜良的大将旗帜,而后在万军阵中,直突过去,刺颜良于马下,并斩其首还。这岂不是惊世之勇?
接下来再讨论:
水淹七军有多难?
古兵法云:为将者,须知天时地利人和。
人和暂时不谈。天时地利这二者,就不是那么好掌握的。
关羽能抓住汉水暴涨的天时,善用地利,一下就摧垮了曹操的七路军马,擒斩天下名将于禁、庞德,俘获步骑三万佘人。这样的战绩,三国史上,能做到的也没有几个!
再分析一下,俘虏三万人马是什么概念?
刘备倾国伐吴,东吴也尽发国中精锐拒刘备。东吴的倾国之精兵,兵力数额是五万人。
诸葛亮逝世,魏国西境边防压力缓解,立即发重兵,由司马懿统率伐辽东,兵力是步骑四万。
所以,別信小说中动辄大军二十万。真打仗,三万步骑,是可以灭国擒王的力量。
而关羽能一役俘曹军三万佘步骑,再加上阵斩杀伤的,曹军兵力损失在四万上了,相当魏国野战机动作战部队大部覆灭,所以曹操才起了迁都以避关羽军锋的念头。
由此看关羽之将略,大将之才,“万人敌”之称,名符其实!
除此之外,曹操对关羽恩遇极隆,而关羽却能舍弃已得到的荣华富贵,重新去寻找刘备,已实现结义承诺,这是五千年来也难得的大忠大勇。
(图来自网络)
------------------
推荐阅读:
2022年,农村60岁老人一次性补缴4.5万元,次月起可领1623元吗?
现在农村的贫困户,低保户很多,这一类人在村里是不是该干义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