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薛仁贵一生如何?
唐朝名将薛仁贵一生如何?
-----
网友解答:
-----
薛仁贵的名声在民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薛家将的故事与杨家将的故事一样经过无数的艺术加工,早以深入人心。但是,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个怎样的人呢?他真的和小说评书中讲的那样厉害么?
一,为光宗耀祖而参军。
薛仁贵本名薛礼,仁贵是他的字。出生在隋朝末期,祖上一直都是做官的,河东薛氏也算是当时很有名的望族。但薛仁贵的父亲很早就去世,所以家道中落了。小薛同志没享受过祖先的荣华富贵,为了生活,干起了修地球的伟大事业,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夫。转眼就到了三十岁,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而他从军的原因完全是由于妻子柳氏的劝告。话说这一年他想迁祖坟,或许是希望改一下风水格局转转运吧。但这遭到了妻子的阻止,柳氏对他说:“如今皇帝正在亲征辽东,你为何不去投军干出一番事业呢?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你再迁祖坟,那祖宗也觉得光荣啊。”薛仁贵一听,还真是这个道理,于是便投奔了正在招募士兵的唐朝名将张士贵的麾下,来到了辽东。
历史上的张士贵可是个很厉害的将军,但是到了后世的演义里,就成了陷害薛仁贵的小人和奸臣了。然而在正真的历史上,他并没有刁难薛仁贵,二人是正常的上下级关系。
在公元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在妻子的鼓励下呢,薛仁贵怀揣着改变命运的希望应征入伍,成为征东唐军中普通的一个士兵。而这个三十岁的小兵在征伐辽东的战役中靠着两次战斗彻底的翻身,实现了自己从士兵到将军的梦想。
二,画戟白袍薛仁贵。
在唐军攻打安地城的时候,当时唐军的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的军队围困,没有办法脱身危急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个将领的人头,还把这个人头就悬挂在他的马头之上,这样的操作让高句丽的士兵们看的心惊胆战,敌人士气减弱,在唐军的冲杀下只得撤军,刘君邛也因此获救。一个普通的士兵在战场上吓的敌人退军,还救了军官的性命,这是多么牛的事情啊。通过此战,薛仁贵的名声传遍了大唐的军营。然而这并不能让薛仁贵满足,他要的是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好光宗耀祖。他还在等待更大的机会去展现自己的实力。
三个月之后,薛仁贵的机会来了。当时高句丽结集了二十五万军队前来与唐军对阵,作为最高统帅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亲自站在高处指挥战斗。薛仁贵再次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和威猛。
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 《旧唐书~薛仁贵传》
李世民正在高处观战,只见唐军阵中冲出一个造型与众不同的白袍小将。他一边冲杀一边大声呼喊,远远看上去就好像是天兵降世一样,除了造型与众不同外这个小将杀敌也特别生猛,高句丽的士兵们纷纷被他的画戟刺倒在地,敌军一阵混乱。唐军主力立刻跟上大破敌军,高句丽的军队很快就溃散而去。这个与众不同的白袍小将就是薛仁贵,而他的造型和杀敌时的英勇表现,早被李世民看的一清二楚。没想到自己的军队里还有这样厉害的角色,一定要提拔重用。
战斗结束后,他就特意召见了当时还是普通士兵的薛仁贵。赏赐了两匹马,40匹绢以及俘虏的十个高句丽人,让他们作为薛仁贵的奴隶。并且当时就升他为游击将军等官职。
后来李世民班师回朝,他对薛仁贵说:“以前辅佐我的人都已经老了,我每次都想提拔一批新人,我今天我终于发现你了啊,辽东能不能打下来这我都不怎么在乎,我特别高兴的是得到了你啊!”李世民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真的很欣赏自己发现的这个猛将。薛仁贵通过自己的才智和英勇,终于获得了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和赏识。他总算翻身了,从此他就是天子最信任的将领,再也不用过着农夫的艰苦生活了。
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负责镇守玄武门。虽然这只是一个门卫性质的岗位,但玄武门作为李世民当年发动政变夺权的重要地方能交给薛仁贵驻守,可见对他的信任程度是很高的。薛仁贵于是在玄武门当了十二年的门卫,再次赢来了人生的另一个机遇。
三,新的机遇与传奇。
十二年的光阴过去了,唐太宗也早就死了。如今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是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薛仁贵任然驻守在玄武门,平静的当一个门卫大叔。永徽五年五月份的一天,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一下就冲到了玄武门。汹涌的洪水把守门的士兵们全吓跑了,薛仁贵很生气,他怒吼说:“皇帝还在玄武门内的万年宫里呢,你们这些负责守卫的人怎么能自己先跑,撂下皇帝不管?”但是士兵们哪里搭理他,纷纷逃命去了。此时洪水已经很大,淹没了玄武门。薛仁贵登上了玄武门上的横梁,大声呼喊,向宫内告警。唐高宗李治听到了薛仁贵的警报,忙从床上跳起来,爬上高处。
不一会功夫大水就灌进了寝殿,李治因为爬到高处没有被冲走。水退后的统计显示这一次大水造成了皇宫侍卫以及当地居民三千多人死亡,是一次很严重的山洪爆发。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李治对薛仁贵十分感激,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忠臣啊,自己要是没薛仁贵的警报的话早就喂鱼了。于是赏赐薛仁贵御马一匹,李治心里也在盘算:对于这样难得的人才该好好重用,守大门太屈才了,该派他做点什么呢?
四,薛仁贵征东。
当时,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仍然是大唐的一个边境威胁。虽然唐太宗曾经御驾亲征,但并没有彻底消灭高句丽。当时呢,在高句丽的南面还有百济和新罗两个小国。
新罗国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和韩国的祖先,他是臣服于唐朝的
。公元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
公元658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和苏定方率兵攻打高句丽;薛仁贵也作为副将参与东征。唐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斩首无算。
薛仁贵在横山与高句丽军大战。当时敌军中有一个神箭手,一连射杀十多名唐军士兵。
薛仁贵大怒,单枪匹马冲进敌阵,把那名神箭手吓得目瞪口呆,最后被生擒。唐军也趁机冲杀,高句丽军大败,被斩首三千余人。
在攻打高句丽的用时,薛仁贵也顺手把当时与高句丽结盟的契丹王给活捉了。
这样的功劳让李治很是开心,自己果然有一员福将阿。等到战事结束后,薛仁贵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公元660年,新罗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而作为征东将领的薛仁贵却被调回,因为另一场战争等着他去指挥。
五,三箭定天山。
公元661年的时候,和大唐关系不错的回纥首领去世了,而新继位的首领开始不把大唐放在眼睛里了。李治就命令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今蒙古杭爱山)攻打铁勒九姓部落。
临行之前,李智在内殿赐宴。吃饭的时候,他就问薛仁贵说:“古代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让我看一看。”薛仁贵答应后弯弓搭箭,一箭穿透了五层铠甲。李治大吃一惊,当命人取来非常坚硬的一套铠甲赐给薛仁贵。
唐代的明光铠是十分坚硬的,能够一箭射穿五层,可以想见薛仁贵的箭术与臂力是多么的惊人!
郑仁泰和薛仁贵率军赴天山之后,九姓铁勒联军集结了十万余人。并挑选数十名骁勇的战士出阵挑战,
薛仁贵连射三箭击毙三人,铁勒军队大为惊恐,被薛仁贵的神威所震慑,全都下马来请求投降。
薛仁贵趁着敌军魂飞胆丧之际迅速剿灭残余部众,生擒亲王兄弟三人凯旋回城。薛仁贵收兵之后,军中就传唱出这样的歌曲:“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而三箭定天山的传奇也被天下人所传颂。但是在这场战役中,薛仁贵也透露出残忍嗜杀的性格,他将投降的九姓铁勒坑杀了二十余万人。并且在战胜后大肆搜刮金银美女,被人上报给唐高宗。由于功过相抵,并未受到处罚。
薛仁贵天山一战,成就了自己战神威名,也使得九姓铁勒从此衰败,无力威胁边疆。但唐代人因其坑杀降兵过于残忍,所以没有让薛仁贵进入武庙。
六,平灭高句丽。
解决了不听话的铁勒九姓后,薛仁贵也没闲着,因为东边的高句丽还没有彻底解决呢。
在公元666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病死,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继承而大打出手,内乱爆发。被哥哥们夺权的泉男生投靠了唐朝。并且与唐军一起出征高句丽。这真是灭亡高句丽的天赐良机,唐高宗命薛仁贵率部众跟随李世绩攻打高句丽,唐军到一路节节胜利,但到了金山的时候,受到了一些小挫折,高句丽趁胜进攻,满以为可以转败为胜,但他们忘了,唐军里有薛仁贵这样开挂一般的牛人存在。正当他们反扑唐军时,薛仁贵忽然率军杀出,把高句丽军前后截断。一场混战下来,被杀了五万多人。薛仁贵乘胜追击,一举攻下三座城池,与泉男生的军队会师成功。
李治亲自写信给他说:“金山的故事,你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力杀敌,不顾自己的性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各部军队都非常的有勇气才,使得这一次战役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第二年,薛仁贵带领两千精锐突袭高句丽军事重镇扶余城。有人说他带这么少的兵会不会太冒险,老薛很牛逼的说:
“士兵的多少并不重要,关键看会不会运用!”事实证明,薛仁贵确实很牛,他用两千人奇袭,硬是攻破了扶余城。并且杀死和俘虏一万多高句丽军。
这真是开挂一般的存在了,面对这样没战必胜的神人,高句丽有什么办法呢?大小城池一听到薛仁贵来了,纷纷望风归降。
终于,李世绩与薛仁贵最终会师于高句丽都城平壤城下。
公元668年九月,有人打开城门迎接唐军。唐军入城后擒拿了夺权的泉男建等人,高句丽灭亡。唐朝设置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故地
,并任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
同时唐朝还在朝鲜半岛南部设置了熊津都督府管辖百济故地。而向大唐臣服的新罗则被设置为鸡林州都督府,都督由新罗国王担任。经过多年的东征,大唐王朝将整个朝鲜半岛纳入了自己的控制范围。这也为后来的唐罗战争埋下了导火索。
在治理高句丽遗民的时候,薛仁贵能够任用当地的贤能之士,并且以仁爱为治理的基本原则。他帮助高句丽恢复了生产和治安,让高句丽遗民们很是感激。这也就是后人所说的“薛仁贵仁政高句丽”的故事。然而,
自从平灭高句丽以后,老薛开始走背运了。不久以后,他离开高句丽,再次被派去征西。
七,大非川惨败。
公元670年,李治为了争夺吐谷浑而命56岁的薛仁贵领军五万征讨吐蕃,
他安排副将郭待封将辎重粮草驻扎在地势险要的青海大非川。
自己亲自率领精锐突袭敌人的重镇乌海城,驻守在这里的吐蕃军大败而逃,薛仁贵占领乌海城,并打算下一步就直接突击吐蕃都城逻娑城(今拉萨)。如此一来,可以彻底解决吐蕃给西域带来的威胁。然而就在胜利即将到来之际,后方却出问题了。
原来这个郭待封也是出身将门,身份尊贵。之前一直与薛仁贵是平级的将领,但此时却作为副将管理辎重粮草,这让他心里很不平衡。他不愿意功劳被薛仁贵独占,于是违背了薛仁贵的安排,擅自带领军队离开大非川缓缓前进。结果,离开了有利地形,唐军的粮草辎重部队被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围困,死伤惨重。
断了粮草补给的薛仁贵无奈只得从乌海城撤军救援,唐军退回到大非川。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四十万进攻大非川,唐军惨败。
战败后薛仁贵与吐蕃鉴定了停战条款而得以回国。
大非川惨败后,朝臣纷纷请求严惩战败将领。薛仁贵对唐高宗做出了自己的辩白:“
根据天象显示,不宜西征,出师不利失败,是注定的事
。”唐高宗听后大为恼火,直接将薛仁贵贬为庶人,这算是从轻发落了,因为要按照当时造成了严重后果来说,是该直接被处死的。这说明李治给他留了一条后路。
八,再次启用与流放象州
。
薛仁贵被贬为庶民的这些年到底干了什么,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后世也不知道。但是就在他被贬谪以后没多久,朝鲜半岛又开始叛乱了。于是唐朝再次启用薛仁贵,这次他被任命为鸡林道总管。关于薛仁贵任鸡林道总管时发生了什么,国内的史书没有记载。只是说老薛这次又因为惹事情被流放到广西象州去了。但是在朝鲜古代的《三国史记》中,到是可以梳理出薛仁贵在鸡林州时发生的事情,原来他又打败仗了。
当时,由于大唐的势力已经囊括了整个朝鲜半岛,这让新罗很不满。他联合一部分反唐的高句丽和百济国的遗民,趁着唐朝与西方的吐蕃用兵时,不断侵蚀唐朝设置的熊津都督府。战争最终爆发,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十一月,薛仁贵率军与新罗军在伎伐浦(熊津江下游入海口处)展开激战,结果是唐军惨败。
由于这次失败,有损国威。所以老薛就被大臣弹劾,再加上自己平时有贪污受贿,喜欢金银珠宝的污点。于是唐高宗很生气,直接把他贬谪到象州去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因为国内的史书中对于薛仁贵被贬的原因只有一句话:
“复坐事,贬象州
。”《三国史记》中虽然写了薛仁贵指挥与新罗交战并且大败。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疑点。所以,老薛为啥被贬的象州,其实还是一个历史悬案。传说薛仁贵被贬谪但象州以后,又帮助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好事,受到了百姓的热爱。所以今天的广西一带也有许多薛仁贵的塑像。这个也不见于史书记载,《唐书》说:“薛仁贵被贬谪象州后不久就遇到了朝廷特赦,又回到了京城。”
九,脱帽退万敌。
公元681年的时候,李治召见见当时已经68岁的薛仁贵对他说:“以前在万年宫,要是没有你,朕就葬身鱼腹了。你曾经上阵消灭过九姓突厥,平定高勾丽,使漠北辽东都俯首称臣,这都是你的功劳,我又怎么会忘记呢?现在辽西不安宁,瓜州沙州的路都不能通了。你怎么就能安稳的睡在家里不给朕指挥打仗呢?”
薛仁贵虽然已经年老,但这么多年来,他的威名早就传遍了四方。在那些蛮夷的心中,薛仁贵是个战无不胜的神话。派薛仁贵出征,可以从心理上就压倒敌人。
公元682年69岁的薛仁贵奉命征讨入侵云州的突厥。两军阵前,突厥人就问唐军:“你们这次打仗,将领是谁呀?”唐军回答说:“薛仁贵。”突厥人说:“我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能死而复生呢?”
这时候,薛仁贵脱掉头盔。突厥人仔细一看,大惊失色,都下马行礼,向后缓缓撤退。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俘虏上万人,夺取粮草辎重无数,取得了云州大捷。
这是薛仁贵最后的一战,也是接近于神话的一战。第二年,七十岁的薛仁贵在长安病亡。唐高宗很伤心,追封其为左骁尉大将军,幽州都督。并派车马送薛仁贵骨灰回家乡埋葬。
一代战神的人生就此落幕。
而他的儿子薛讷也成长为唐代战功赫赫的将军,继续书写着薛家的传奇。
小说中说薛仁贵的儿子叫薛丁山,这是子虚乌有的。
总结:
薛仁贵的一生跌宕起伏,十分富于传奇色彩。这就让民间产生了许多关于薛仁贵的传说故事。随着这些故事的不断演化,在
宋末元初时出现了《薛仁贵征东事略》的话本小说,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薛仁贵的小说。
以后薛仁贵的形象出现于各种杂剧和平话中,艺术形象越发饱满,故事也越来越离奇。到了明清时代,关于薛仁贵及其子孙的故事开始出现。
在明代的《唐书志传》和清代的《说唐传》等作品中,薛家的故事被越拉越长,于是就形成了现今我们所熟知的薛家将的规模。
有趣的是,薛仁贵在文学作品中还衍生出另一个形象“薛平贵”。
这个薛平贵是以薛仁贵为蓝本,重新虚构的一个文学人物。
这也让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二人的关系,其实他们就是原型人物和虚构人物的关系。
民间文学中的薛仁贵是天神下凡
,但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个很普通的人,他也贪财,也好色,也有人生的污点。但他却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因为他这辈子所创造的传奇事件实在是太多了。而正因为这些传奇,所以他也成为了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的角色,永远被后世传颂和演绎。
-----
网友解答:
-----
唐朝的武将薛仁贵在民间是一个传奇人物。在民间传说里,他幼时师从李靖,习得一身本领,后从军征讨高句丽,却被奸臣张士贵一再抢功陷害,历经磨难,终成名将,而最终却死于儿子薛丁山箭下。那么,正史上的薛仁贵一生是怎样的?他真的死于儿子之手吗?
河东薛氏是我国汉唐时的名门望族,薛仁贵就出身于此豪门。他的高祖薛安都是刘宋、北魏朝的名将。薛仁贵的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分别在北魏、北周身居高官,薛荣曾任太守、都督,授澄城县公;薛衍曾官至北周御伯中大夫。到了薛仁贵的父亲薛轨这一辈,家世也还不错,薛轨曾任隋朝襄城郡的赞治,也就是襄城行政长官的助理。不过,薛轨年纪轻轻就早逝了,薛家从此家道中落,薛仁贵以耕田聊以糊口。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位贤明智慧的女子。薛仁贵从身居寒窑穷困潦倒的农汉到叱咤沙场的一代战神,也多亏了他的妻子柳氏背后的鼓励和鞭策。薛仁贵穷得都三餐难继,成天想迁移祖坟占个好风水,以图时来运转。这时柳氏就鼓励他要自强,不如去参军,在战场建功立业,以求光宗耀祖。在妻子柳氏的鼓动下,薛仁贵应征投奔到将军张士贵麾下。
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大头兵薛仁贵崭露头角。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在辽东安地,唐军陷于高句丽军的重重包围。身陷重围的薛仁贵临危不惧,持枪策马直取高句丽一将领的人头,挂在战马上。此壮举大大激发了唐军的斗志,也令高句丽军望而生畏,士气大减,遂仓惶撤军。唐军遂解围,差一点丢了命的唐军郎将刘君邛也得救了,薛仁贵因此战在军中声名大振。
在安市城之战中,白袍小兵薛仁贵引起李世民的注意。当时渊盖苏文任高句丽的莫离支(官职名,实权超出宰相),他派出高延寿、高惠真两将率25万大军在安市城东南依山布阵。薛仁贵在此战中,身披白色战袍,在敌阵中冲锋陷阵,骁勇善战,这名英勇小将引起了亲自督战的李世民的瞩目。战后,李世民亲自召见了这名普通小兵,并给予他大量赏赐,又提拔他为游击将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薛仁贵凭借自己过硬的军事素质,从一名普通士兵跃升为从五品的武官。
由于唐军久攻安市城不克,只得班师回撤。撤军途中,李世民又对薛仁贵寄予厚望。他告诉薛仁贵,跟随他的开国武将们都已英雄迟暮,未来还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比起得到辽东,我更高兴得到你啊!李世民的这一番言谈,欣逢薛仁贵这一良将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回到长安后,薛仁贵被委以重任,升为右领军中郎将,驻守玄武门,玄武门可是个非同小可的要地,想当年李世民就是在此扳倒了李建成,夺取了太子之位。李世民把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了薛仁贵,可见对薛仁贵非常之信任。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薛仁贵因玄武门水灾事件再获李治信任。永徽五年(654年)五月,玄武门发生水灾,守卫将士争相逃命。唯有薛仁贵愤怒疾呼要坚守本职,同时冒着生命危险登上门框向皇宫大声疾呼示警,李治等才得以逃过这场水灾。事后,李治对薛仁贵的忠心耿耿大加褒扬,并赏赐给薛仁贵一匹御马。
薛仁贵智勇双全,不仅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在战术上也善用智谋。显庆二年(657年)的时候,李治遣苏定方征讨阿史那贺鲁。由于泥孰部被贺鲁部击溃,泥孰部首领的家眷也被贺鲁部俘虏。唐军在贺鲁部的败军中发现了泥孰部的家眷。这时薛仁贵建议将家眷送还泥孰部,以争取泥孰部的人心。这招果然奏效,泥孰部对唐军非常感激,并跟随唐军一同攻打贺鲁部。
此后,薛仁贵又分别随程名振、梁建方等两度征讨高句丽,屡建军功,拜左武卫将军。
龙朔元年(661年)的时候,薛仁贵为副将随主将郑仁泰赴天山征讨九姓铁勒部落。薛仁贵著名的“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次征战中。九姓铁勒以十万之众对抗唐军,并挑选了十名骑士单挑唐军。薛仁贵再发神威,连发三箭,敌骑士连毙三人。其余骑士被薛仁贵的神箭吓得慌忙下马求饶,唐军趁势痛击九姓铁勒,追击铁勒军队,并活捉了叶护兄弟三人。从此,铁勒败落,天山边患平定,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美名在民间流传。
乾封元年(666年)十二月,薛仁贵随李勣再度征讨高句丽,并在一年之后,占领平壤。薛仁贵因军功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军旅生涯达到鼎盛。
但在二年之后,常胜将军薛仁贵却兵败大非川,遭遇人生滑铁卢。
咸亨元年(670年),薛仁贵任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奉命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副总管郭待封不甘于居薛仁贵之下,时常违抗薛仁贵的军令。唐军行至大非川后,薛仁贵命郭待封把全部军资留在大非川,由郭率一万名将士护卫,而薛仁贵亲率一路军队先行。薛部至河口时,大败遭遇的吐蕃军,随后驻扎乌海,命郭待封率部会合。
自负的郭待封不听薛仁贵节制,带领全部辎重缓慢行军。在部队就要至乌海时,被吐蕃军队击溃,全部辎重落于敌手。薛仁贵只得退守大非川,在大非川唐军又败于吐蕃军,薛仁贵只好与吐蕃议和。此次征战,薛仁贵以惨败而告终。因为这次败北,56岁的薛仁贵被开除公职,成了一个平头百姓。此后,薛仁贵仕途就极为不顺,虽然不久被起复为鸡林道总管,但不久又获罪,被发配至象州,后来因为赦免才得以回家。
在薛仁贵67岁的时候,唐高宗李治又想起了这位救命老将。当年薛仁贵在镇守玄武门时,要不是他忠于职守,在洪水来临时,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拼命向皇宫示警,李治恐怕也早喂鱼了。于是,薛仁贵再次被李治派上战场,奉命征讨突厥。突厥人一听是薛仁贵亲临战场,不战自逃。唐军趁机追击,痛歼敌人万余人,俘敌数万人,取得云州大捷。
永淳二年(683年),一代名将薛仁贵辞世,终年70岁。高宗李治册赠这位老将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薛仁贵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后人将他的故事不断演绎为小说、戏剧等,这其中也添加了许多虚构的情节。比如民间传说张士贵陷害薛仁贵,这一点和正史截然相反。薛仁贵从投军至镇守玄武门,一直在张士贵麾下,不断受到张士贵的器重。张士贵致仕后,由张举荐,薛仁贵这才接替张士贵的职务,执掌玄武门。另外,薛仁贵共有五子,分别为薛讷、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薛楚玉,可见薛丁山这个儿子也是虚构的。事实上薛仁贵也是正常死亡,并不是被儿子一箭致死,只是民间将薛仁贵演绎地更加传奇。
-----
网友解答:
-----
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镇西东。
这是电视剧《薛仁贵传奇》中所李世民在梦中所梦到的一首诗,诗中所讲的就是唐初名将薛仁贵。当然电视剧中所出现的薛仁贵是李世民“应梦贤臣”一事乃是戏说当不得真,不过在真正的历史中薛仁贵的确如同电视剧中所述是一位战功赫赫的举世名将,正如贾言忠所言
“薛仁贵勇冠三军,名可振敌”
。
单枪匹马取敌首级,名扬军中
薛仁贵出生于名门世家,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裔,其祖父薛衍、父亲薛轨都曾经在北周、隋朝任官。不过薛仁贵出生不久,薛家因其父薛轨的早逝而家道中落。所以少时的薛仁贵并没有享受到名门世家为其带来的光环,反而经常都要为“五斗米而折腰”。
就这样,薛仁贵一直都在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着,直到李世民因征讨辽东的需要在河东招募士兵的时候,薛仁贵的生活才开始发生变化。这一年,薛仁贵在妻子的建议下加入到了张士贵的军中。
644年3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郎将刘君邛此时被高句丽军重重包围,无法脱身。在这危急关头时,薛仁贵挺身而出,他单枪匹马的冲入敌营,并斩杀了一名高句丽的将领。而此举极大的震慑出了此时在围攻刘君邛的军队,他们纷纷四散逃亡,因此刘君邛得以解脱。此役过后,薛仁贵名扬军中。
此后已在军中展露头角的薛仁贵开始变的越发的勇武。4月,安市城一战薛仁贵身先士卒,手持戟枪,在敌人的阵中是来回突袭,可谓是所向无敌。正在冲杀的唐中也深受薛仁贵的影响,变得越发的勇武,此战高句丽大败,唐军斩首敌军两万余人。
因为这一战,薛仁贵开始名扬唐、高两国的军中。也因为这一战,薛仁贵被李世民召见,并被晋升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府兵军官)。而后在唐军回师的途中,薛仁贵又再一次因军功被李世民下令晋升为右领军中郎将,负责镇守玄武门。自此薛仁贵开始了传奇的一生。
忠心无比战功卓著,“俘获”新帝
649年李世民驾崩,李治登基为帝,是为唐高宗。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按理说新帝登基,作为玄武门这个重中之重的皇宫要地,理应让更为信赖的臣子所掌控。但是薛仁贵却一直都牢牢占据着这个镇守玄武门的要职,而究其原因在于薛仁贵的“忠诚”。
654年,长安城暴雨连连,山洪爆发,大水冲到了玄武门之下,这个时候守城的士兵早已逃之夭夭,但薛仁贵却并没有立刻逃下城楼,而是大声向四散逃窜的士兵斥责到“安有天子有急,辄敢惧死?”,后他不顾洪水已快蔓延至城墙至少,向后方的内宫大声呼喊到洪水将至。也正是因为薛仁贵的提醒,最终李治逃过一劫,也因为薛仁贵的如此的举动,李治更是连呼“始知有忠臣也”。
就这样在得到新帝李治的信任后,薛仁贵的仕途是越发的顺利。658年,征高句丽,薛仁贵为副将,斩首三千余人。659年,薛仁贵与高句丽名将温沙门战于横山,最终生擒温沙门。同年12月,薛仁贵于黑山击败契丹,生擒契丹王。后薛仁贵因功升至左武卫大将军,爵河东县男。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661年,九姓铁勒攻打大唐,薛仁贵为副将,领兵出战。天山一战,薛仁贵连发三箭射死敌军派来挑战的骑士三人,剩余骑士全部下马投降,威震铁勒军。后薛仁贵趁敌军阵脚大乱,率军突杀,铁勒军十余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数万大军被薛仁贵坑杀。
紧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兄弟三人,经次一战,九姓铁勒衰败,自此不再成为唐朝的威胁。而民间也开始流传着薛仁贵“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这样的传说。
协助李勣平定高句丽,名震天下
666年12月,李勣率领大军再次攻入高句丽,薛仁贵亦跟随之。667年9月,薛仁贵先是在新城及时救援危在旦夕的庞同善、高侃部。后在高侃失利于金山一战时,薛仁贵又再次挽救其于危难之际,大破高句丽军,斩首五万余人,并乘胜攻陷南苏、木底、苍岩三城。
668年2月,薛仁贵乘胜追击,率三千余将士攻破高句丽重镇扶余城,敌军死伤一万余人。此战让薛仁贵威名大噪,此后扶余川四十臣皆望风而降。同年薛仁贵与李勣会师于高句丽都城平壤,9月平壤城破,高句丽灭亡。薛仁贵因功被授予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一职,爵位升至平阳郡公,并率兵二万人镇守平壤。
首为统帅无奈小人作祟,兵败革职为民
670年,唐朝为打击吐蕃的嚣张气焰,并助其属国吐谷浑复国,唐皇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命其率五万大军前往青海与吐蕃作战。这一战是薛仁贵第一次以主帅的身份领兵作战,按理说以薛仁贵的谋略,再加唐军的军力,此战胜利的机会很大。
但是最终大非川一战,唐军大败,后薛仁贵只得于吐蕃大将论钦陵议和,才得以安然撤退。此战对于唐朝来说绝对是奇耻大辱,但之所以会失败,原因不在薛仁贵,而是在于当时大军的副总管郭待封。
当时的郭待封仗着自己是唐初名将之后,一直都不甘心居于薛仁贵这位落魄子弟的后面,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时常忤逆薛仁贵。也就是如此,当薛仁贵率军在河口大败匈奴,并在乌海城等待郭待封的后军到来后,然后一起乘胜追击的时候,郭待封却不听将领,始终慢慢悠悠的前行。最终唐军失去了击败吐蕃最有利的时机,而因郭待封的不听军令,唐军最终被赶来的吐蕃二十万大军击溃,唐军大败。
此战可以说是不可一世的唐朝这数年以来遭受的最为耻辱的失败,而虽然此战大败的原因不在于薛仁贵,但是作为主帅的他依然被革职除名为平民。
边境战事频发被再次起用,终功成名就
薛仁贵被夺职的不久,高句丽出现反叛行为,他被再次起用,后叛乱得以平定。但是在上元年间,薛仁贵又因事被夺职。681年,因唐朝边境战事又起,李治召回薛仁贵,并任命他为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一职。
682年,单于都护府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反叛。薛仁贵领兵讨伐,后在云州大败叛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万余人,史称“云州大捷”。
次年,薛仁贵因病去世,终年七十岁。李治追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自此薛仁贵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薛仁贵从军一生深受太宗、高宗两代唐皇的恩宠,如太宗所说“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虽他曾几次因事被贬为平民,但每次都能被再次起用,究其原因在于薛仁贵的才能与忠诚,正如后唐宰相刘昫所说
“仁贵骁悍壮勇,为一时之杰,至忠大略,勃然有立”
,因薛仁贵的忠诚他得以被两代唐皇所重用,并最终得以功成名就。
-----
网友解答:
-----
要说唐初名将薛仁贵,他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神一样的存在,从一开始的穷困潦倒,到之后的封官授爵。他的传奇人生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逆转了当时的战争局势,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王朝,百姓以及众多将士的命运。
薛仁贵是山西绛州龙门人,据说天生就有神力,早年以农耕来维持生计,因此到了30岁左右,薛仁贵任然穷困潦倒。而当时的百姓就非常迷信,他认为生活上不尽人意是自家祖坟风水不好的原因。所以就想了个办法,打算通过迁移祖坟来转运。可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的妻子柳氏看出了其中原由。于是便劝薛仁贵,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懂得抓住政策时机,当前是天子在辽东御驾亲征,你有一身本事,况且身手不凡,为何不从军立功,等你功成名就之时再来迁徙祖坟,岂不是更加光宗耀祖。薛仁贵听完柳氏一番言论后,感觉颇有道理。
于是薛仁贵报名来到了战场,很快,他就脱颖而出。当时正是贞观19年,恰逢战场上唐军的统帅刘君被敌人重重包围,眼看刘君要束手就擒,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薛仁贵单枪匹马的杀进重围,将周围敌军逐个斩杀,成功救出唐军统帅。还凭借他身高马大的优势斩杀敌军高句丽军的将领,将首级悬挂于马上,吓得敌军纷纷败退。
战事结束一月有余,高句丽军大将率20万敌军抗拒唐军,此时薛仁贵终于等来了天子亲征的时刻,唐太宗亲临前线,居高指挥。诸军知道天子掠阵都倾力表现,薛仁贵也不列外。他为了博得天子的眼球,特意穿了一件与其他战士不一样的白色战袍,并手持方天画戟,腰挎弓箭,单骑冲阵,毫无畏惧的杀入20万敌军大阵中,看的唐太宗神色大喜,高声喝彩,随其率军杀入,最终击溃大军。从此薛仁贵得到天子的重用,封官授爵,改变命运,走上为官为将的生涯。
-----
网友解答:
-----
我来回答这一问题。
薛仁贵一生只有四个字:大起大落。
说到这,咱们先了解一下他的身世。薛仁贵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于世。薛家是河东望族,薛仁贵的曾祖、祖父、父亲都做过官,可以说是官宦世家。不料,因父亲早逝家道中落。
早年他就是种地,虽然说苦点,但是日子安稳。这时,他的妻子柳氏劝他说:大丈夫应当建功立业,现在当今皇帝东征辽东,这就是时机,你为什么不去试试?
薛仁贵觉得有道理,再想想祖辈的辉煌,于是投军入伍。
说到这,说的题外话。人们常说“妻贤夫祸少”,或曰“家有贤妻,夫不做横事”“好女人富三代”等等,这话正应了一个好妻子的重要性,您看那些事业有成者,哪一个背后都有一个贤内助。
接着,薛仁贵随李世民大军远征辽东,在一次战斗中,他单枪匹马救了郎将刘君邛,此战使他在军中声威远播。
在驻跸山大战中,薛仁贵身着白衣,手持戟枪,腰挎双弓,所向无敌,高句丽军望之皆逃。都知道唐军中有这样一位能人,太厉害了,以后攻城一听说白袍来了,没打就吓跑了。李世民应该说特别得意,特意召见了当时还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贵,并升其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要不怎么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薛仁贵在李世民面前大显身手,就这份能耐和胆识,当时的众将帅谁都佩服。
唐军回师途中李世民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您看一个来回当将军了。所以说该出手就出手,能力不能荒废了。
李世民死后,李治继续征高句丽。在今辽宁浑河一带,击败高句丽军,斩首3000多人。接着在石城大败高句丽军,在黑山又击败契丹,生擒契丹王,一时间薛仁贵风光无限。
接着就是薛仁贵的高光时刻。
原来天山一带的回纥首领比粟与唐为敌。李治又想到了薛仁贵,对他说古代的射手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看看。薛仁贵当场置甲射去,弓弦响过,箭穿五甲而过。众人皆惊。
所以咱们听书,觉得有点夸张,其实不然,薛仁贵那是真有能耐。薛仁贵率军到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叫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人等吓傻了,都下马请降,他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生擒其首领兄弟三人,时军中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再往后就是薛仁贵与李勣平灭高句丽了,这时候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这也是评书中“平辽王”的由来。但是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大唐如此,薛仁贵亦是如此。
唐朝为了打击吐藩和光复吐谷浑,又向西南用兵,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事情本来挺好,岂料副总管郭待封不听调遣,行军缓慢,致使粮草辎重被劫,薛仁贵只好屯兵大非川。
要知道孤军作战,深入敌境,利在速战。但是,由于郭待封的消极怠工,薛仁贵兵败。因为战败,薛仁贵被革职为民。
可是,当年大唐四处征战,薛仁贵这样的人才是闲不着的,不久被起用为鸡林道总管,但是仅过了三五年,他又被流放象州。
人生只是戏剧,跌宕起伏,不断地变化。
不过,李治还是知道薛仁贵的军事才干的,当西北突厥又一次崛起,薛仁贵再次被重新起用。突厥人知道薛仁贵,更知道他不好惹,当年突厥人听说他流放象州死了,不想此人还在。
突厥人大惊失色,都下马排队拜揖,慢慢逃走。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取得云州大捷。
薛仁贵是唐初名将,被评书电视剧演绎了太多,但是其实他的一生也的确这样,一点不夸张。
-----
网友解答:
-----
唐朝名将薛仁贵一生的经历尤其具有传奇色彩,从一个贫贱的庄稼汉,一跃成为纵横疆场的战神,书写了大唐盛世中令人惊叹的篇章。
薛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市)人。年少时贫贱,以种田为生。薛仁贵打算改葬先人,他的妻子柳氏说:“夫君你有非凡的才能,需要遇到合适的机会才能施展。现在天子亲征辽东,渴求猛将,这是百年难遇的机会,夫君何不去建立功名得到显贵?富贵还乡,再改葬祖先也不晚。”薛仁贵觉得有道理,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打算投军。
当时中国辽东地区有一个叫高句丽(新旧唐书编撰时,高句丽故地已经建立了高丽政权,故两书都称其为“高丽”)的国家,不肯臣服中原王朝。隋朝时,隋炀帝曾经三征高句丽,劳民伤财,民怨沸腾,以致亡国。唐朝建立后,高句丽依旧不肯臣服,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
薛仁贵来到了安地,遇见郎将刘君邛被敌人围攻,于是骑马飞驰,将刘君邛救出。然后薛仁贵冲入阵中,斩杀敌将,将头颅系在马鞍上,敌人看见后,都恐惧不已。薛仁贵由此知名。
唐军攻打安市城,高句丽莫离支(高句丽一种官职,相当于日本幕府首领,国王是其的傀儡)派将军高延寿等人率兵二十万来战,倚借山势扎营,李世民命令诸将分别攻击他们。
薛仁贵仗着自己武勇强悍,想立奇功,于是身披白袍彰显自己,他手持长戟,腰里别着2副弓箭,骑马大呼狂奔,所向披靡。唐军将士趁机跟着进攻,击溃了高句丽军队。
李世民在远处望见军中有一人白袍翻飞,杀敌如切菜,于是派使者前去问:“先锋中穿白衣的是谁?”有人回答说:“薛仁贵”。
事后,李世民召见薛仁贵,看到他英武不凡,感叹不已,于是重重赏赐,任命他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唐朝军队围攻安市城,高句丽顽强抵抗,战争相持很久。唐军久攻不克,天气逐渐转凉,粮草即将吃完,李世民无奈班师回朝。此次征讨辽东,唐朝取得绝对胜利,虽然没有灭掉高句丽,但狠狠地重创了它,使高句丽一蹶不振。
回来路上,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的旧将都已经老了,朕想提拔骁勇善战的猛将对外作战,其他人都不如你。朕不高兴得到辽东,而高兴得到你。”于是任命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看来,在李世民眼中,辽东千里都不如薛仁贵。
这是薛仁贵的首秀,一登场,便惊艳了战场,让李世民感叹不已。可惜这时李世民年事已高,没几年便逝世了,要不然肯定能传出更多的君臣佳话。
李世民逝世后,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某日李治驾临万年宫,晚上突然山洪暴发,席卷而至,冲到了玄武门。值班守夜的卫兵都四散逃命,没人管还在寝殿中沉睡的李治。
薛仁贵说:“怎么能因为怕死而不救陛下呢?”于是来到李治寝宫门前大喊大叫,向里面的人告警。于是李治惊醒,出来逃到高地。不一会儿,洪水漫进李治的寝宫,李治感到后怕,对薛仁贵说:“多亏了爱卿,朕才能安然无恙,现在朕才知道还有忠臣啊。”于是赐薛仁贵御马。
古代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和部落众多,组成成分很复杂。人数较少的突厥王族阿史那氏统治着人数较多的草原民族铁勒,建立了部落联盟突厥汗国。
早在隋朝时,突厥汗国已经分裂为两个国家,东突厥侵袭中原,西突厥为祸西域。李世民派李靖和徐茂公等人灭了东突厥,接着派苏定方等人灭了西突厥,开疆万里。突厥虽灭,但各部落时常反叛唐朝。
铁勒是回纥、仆固、同罗、拔野古、思结、契苾、浑等多个部落的统称,一般称为九姓铁勒。突厥灭亡后,铁勒反叛唐朝。李治任命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总管,作为郑仁泰的副将,攻打铁勒。
大军出征前,李治在宫中设宴为诸将饯行。李治对薛仁贵说:“古代有些擅于射箭的人可以射穿七层铠甲,爱卿射五层铠甲试试。”薛仁贵领命,开弓拉弦,一箭射穿五层铠甲,李治大惊,当即赏赐薛仁贵更坚固的铠甲。
反叛的九姓铁勒有十几万,派出几十个骁勇善战的骑兵来挑战唐军。薛仁连射三箭,射死三人,敌人看见后都胆怯惊慌。薛仁贵趁机冲杀,铁勒大军投降。薛仁贵考虑铁勒反复无常,担心成为后患,于是将他们全部坑杀。接着薛仁贵去攻打碛北剩余的铁勒叛军,活捉了铁勒首领三兄弟。唐军士兵为此歌颂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由此九姓铁勒衰落下去。
其后唐军主帅郑仁泰赶来,铁勒思结、多览葛等部落恐惧而请求投降,但郑仁泰不接受,掳掠他们的家人赏给军士,铁勒兵只好逃走。郑仁泰率军追击,没有见到敌人,反而损失不少士兵。薛仁贵也将自己俘虏的铁勒部美女纳为小妾,又收受贿赂,被有关部门弹劾,因为他功过相抵,所以没有被追究。
唐高宗李治在位时,高句丽执政权臣泉男生被弟弟驱逐,派儿子去唐朝求助。李治派薛仁贵等诸将先行,讨伐高句丽,其后任命73岁的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为诸军总指挥。
薛仁贵率领二千人进攻扶余城,以寡击众,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斩杀一万多人。薛仁贵攻破扶余城后,其他40城相继投降,威震辽海。其后薛仁贵奉命率兵二万与名将刘仁轨镇守平壤,被封为平阳郡公,检校安东都护。
唐朝和西方吐蕃中间夹着一个国家叫吐谷浑,早前不肯臣服,一度被唐朝名将李靖灭掉,其后归降唐朝,作为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军事缓冲区。吐蕃逐渐发展壮大,国力强盛,侵略吐谷浑。吐谷浑不敌,便向唐朝求援。李治决定帮助吐谷浑复国,抵挡吐蕃入侵。
咸亨元年(670年),李治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攻打吐蕃,以援救吐谷浑。郭待封耻居薛仁贵之下,常常违背命令。
唐军赶到大非川,在此安营,准备进击乌海城。薛仁贵召集诸将商议军事,对郭待封说:“乌海险固难攻,只有迅速行军才能取胜,迟缓就会失败。我们先将辎重放在大非岭,留一万人看守。我迅速出击,攻其不备,就能消灭敌人了。”
薛仁贵先行出击,在河口击败吐蕃兵,来到乌海城,等待后援。郭待封傲慢,没听进薛仁贵的话,带着辎重部队缓慢行走。吐蕃20万大军赶来,阻击郭待封,抢了唐军辎重。
薛仁贵率领的先锋部队得不到援助,只好退到大非川。吐蕃增兵到40万来战,唐军大败。薛仁贵无奈与吐蕃将军求和,才得以班师回国,而吐谷浑由此被吐蕃吞并。薛仁贵得到宽赦,免了死罪,贬为平民。
不久,高句丽叛党作乱,薛仁贵被启用,担任鸡林道总管,前去平叛。接着薛仁贵又获罪被贬到象州,正好赶到天下大赦,得以回来。
李治想到薛仁贵以前的功劳,于是召见他说:“当年万年宫发洪水,如果没有爱卿,朕就成了一条死鱼了。前些年你攻破九姓突厥,高句丽,功劳甚多。有人对朕说,当年你在乌海城故意放跑了敌人,以至于失利,这是朕所痛恨而怀疑你的地方。如今辽西不太平,瓜州、沙州的路不通畅,爱卿哪能高枕而眠不为朕打仗呢?”于是李治任命薛仁贵为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代理代州都督。
突厥王族阿史那骨笃禄自称突厥可汗,突厥贵族阿史德元珍投奔了他。阿史德元珍进犯云州,薛仁贵奉命率前去讨伐。
两军阵前,突厥兵问:“唐军的将军是谁?”有人回答:“薛仁贵。”突厥兵不相信地说:“我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死了,哪里能复生?”于是薛仁贵脱下头盔上前见他们。突厥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惊失色,一起下马列队作揖行礼,渐渐逃去。薛仁贵趁机攻击,大胜而回,斩首万人,俘虏三万,夺得牛马也是三万。
永淳二年(683),薛仁贵逝世,终年七十岁。在古代,能活七十岁就算是长寿了。李治追赠薛仁贵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史书参考:《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六·郭二张三王苏薛程唐》
流年檐下雨,浮世阶上苔。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欢迎关注。
-----
网友解答:
-----
薛仁贵是大唐时代伟大的军事将领,他戎马一生,为帝国立下赫赫战功。
第一,辽东一战成名
薛仁贵出生于隋大业十年(614年),他名薛礼,仁贵是他的字。早年生活贫贱,相当艰辛,以种田为业,但他勤于练武,箭术高超。唐太宗准备征辽东时,薛仁贵已经三十岁了,空有一身本领,却一事无成。他的妻子对他说:“天才也需要机遇,如今天子亲征辽东,正需要猛将勇士,这就是难得的时机,夫君你应该前去图个功名,衣锦还乡。”薛仁贵在妻子的劝导下,下决心要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便应募投军到将军张士贵的麾下。
在安市城之中战,唐军郎将刘君昂被敌军所围,当时情形非常危急,薛仁贵单枪匹马勇闯敌营,手刃敌将,将敌将的头砍下来,挂在马鞍上,敌军见主将被杀,大惊失色,纷纷逃掉。
薛仁贵凭此勇猛一击,一战成名。
在名将云集的贞观时代,薛仁贵作为一名初次参加战争的后起之秀,想要引起皇帝的注意是很难的。薛仁贵想了一个能够引起皇帝注意的方法,于是把铠甲换作白袍,这样一来,即使在混乱的战场上,他也显得非常显眼。他的伎俩果然取得成功,唐太宗在千军万马之中,发现了这个特殊的人物。
唐太宗非常欣赏薛仁贵的勇猛,当即赏赐给他两匹战马,四十匹绢,升任游击将军,并慨叹道:“跟随我南征北战的将领们大多都老了,我一直想挑选擢升骁勇的战将,现在看来,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了征辽东最大的收获,便是得到你这位良将。”
第二,平定高丽的名将
薛仁贵参加多次参加对高丽的战争,立功颇多。
公元658年,薛仁贵与程名振出征高丽,率军进攻高丽的堡垒赤峰城,歼敌三千余人。公元659年,薛仁贵与梁建方、契苾何力等再征高丽。在横山之战中,薛仁贵再显悍将本色,单枪匹马率先闯入敌阵,作为将军,其勇气可谓冠于三军。
公元667年,唐朝廷以李世勣为总司令,下辖薛仁贵等将领,大举进攻高丽。在新城之战中,薛仁贵挫败高丽泉盖男建兵团,紧接着与高侃联合,在金山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围歼高丽五万人马,这也是高丽之役最大的胜仗之一。薛仁贵挟胜利之威,连下南苏、木底、苍岩数城,辽东局势,一片大好。
次年,即公元668年,薛仁贵将进攻的目标锁定在辽东的扶余城。这次,他只带了三千人马。扶余城守军见薛仁贵兵力不多,便杀出城外,列阵相迎。两军大战的结果,足以令人跌破眼镜,三千人的薛仁贵骑兵,在战场上杀死及俘虏对手达一万余人。
无敌的军队,首先要有无畏的将领。主力丧失殆尽的扶余城没有躲过失陷的命运。扶余的陷落,很快激起多米诺效应,附近四十余座城池,望风而降,薛仁贵兵不血刃,夺下扶余川。
扶余城的陷落,对高丽是一大沉重打击。
为了夺回扶余城,高丽政府派出五万人马,倾巢而出。李世勣与薛仁贵等将领讨论研究后,决心在薛贺水一带迎战高丽主力兵团。薛贺水战役,高丽的五万大军,战死与被俘人数超过三万人。
此后,唐军长驱直入,跨过鸭绿江,最后攻下朝鲜,高丽政权灭亡。
第三,平定铁勒之战
公元661年,薛仁贵以副司令的身份,参加北征,平定铁勒九姓之乱。此役,薛仁贵又一次光芒四射。
远征军进抵天山(此天山非西北之天山,乃是现蒙古杭爱山),铁勒九部十万大军严阵以待,准备与唐军一决死战。
铁勒人还是采取比较传统的作战方式,他们派出几十名勇士,前来叫阵,向唐军挑战。这次,铁勒勇士这次将看到真正的高手。
薛仁贵面对铁勒数十名勇士的挑战,他翻身上马,驰出军营外,与铁勒勇士交手。薛仁贵所使用的强弓,射程远,加上他天生神力,具有一箭射穿七层铠甲的实力,于是他拉箭瞄准其中一名铁勒勇士,“嗖——”的一箭,不偏不倚,正中其胸,铁勒勇士当即落马身亡。
铁勒勇士们目瞪口呆,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第二支箭又飞袭过来,第二名勇士应声倒下;紧接着,又是一支箭,速度太快,力道太强,铁勒勇士刚想躲避时,无奈箭速太快了,又是一箭贯穿胸背。
连续三箭,射杀三名铁勒勇士!太令人不可思议了,铁勒勇士们惊呆了。在拜服强者的时代,铁勒其余勇士不由不得翻身下拜,向薛仁贵请降。但是薛仁贵所作所为,实在有失一名武士之风范,在数十名铁勒勇士投降后,薛仁贵竟然下令全体坑杀。
铁勒各部派出的勇士挑战团被薛仁贵射死三人,其余坑杀,这对铁勒人来说,真是当头一棒,士气为之一馁。铁勒各部,有的退入天山,凭借天险据守,有的则向北撤退,逃往漠北。
唐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薛仁贵统率,追击北度大漠的铁勒兵团;另一路由统帅郑元泰指挥,围攻据守天山各部。
薛仁贵越过沙漠,与铁勒诸军相遇,在漠北打了一战,大破铁勒部落联军,生擒叶护三人。薛仁贵在此役中以勇猛震憾了铁勒诸部,作为薛仁贵的手下,士兵们也情绪激昂,于是编了一首赞美薛仁贵的歌,歌中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真是豪气冲天。
第四,兵败大非川
薛仁贵是大唐帝国常胜将军,然而他有过一次大败仗,这便是与吐蕃的大非川之战。
唐与吐蕃战争爆发后,薛仁贵被任命为西征兵团总令,阿史那道真与郭待封为副司令,下辖十余万人马,挺进青藏高原。
然而,唐军内部有一极大的隐患,副司令郭待封与薛仁贵不和,每每与之唱对台戏,这些矛盾为唐军的大败埋下伏笔。
吐蕃大将论钦陵深知薛仁贵勇猛善战,不敢轻敌,引军后撤,以避唐军的锋芒。薛仁贵兵团抵达青海湖后,折向南下,进入大非川。薛仁贵兵分两路,一路是自己率轻装骑兵为先锋兵团,突进到乌海一带;另一路由郭待封率领,作为后续兵团,与薛仁贵在乌海实现会师。
分别之前,薛仁贵特别嘱咐郭待封,由于庞大的辎重车队行动迟缓,应当要留下两万大军,在大非岭构筑两道栅栏防线,将辎重屯放在防线内。
薛仁贵出发了,他带着数万精兵,携数日口粮,以急行军的速度直奔乌海。在乌海以东的积石河口处,大败吐蕃军队。
可是就在这时,郭待封兵团出了问题。郭待封不听薛仁贵嘱咐,带着辎重部队上路,严重影响行军速度。行至大非川时,遭到吐蕃军队二十万大军的包围。此役,唐军伤亡惨重,辎重车队全部落入吐蕃之手。
辎重被夺,后路被截,薛仁贵兵团陷入绝境。他马上下令撤退,可是
迟了。吐蕃集中四十万大军,与薛仁贵决战。面对吐蕃人如此明显的优势,即便是唐军第一勇将薛仁贵,也回天乏力了。
大非川之战,以吐蕃的完胜而告终。大唐精锐之师在吐蕃绝对优势的打击下,数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只有薛仁贵、阿史那道真率少数人马突出重围,与郭待封的残部会合。这一战,是唐朝贞观以来,唐军的第一次惨败。
第五,最后的辉煌
公元682年,北方的突厥复国。
自大非川战败后,薛仁贵被解职免官。后来,由于高丽人不断地反叛,薛仁贵又重新被起用为行军总管,经略高丽,不久后被罢官解职,流放到象州。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薛仁贵消失在世人的视野之中。
直到北边突厥事起后,大唐朝廷这才想起了这位还在流放中的名将,薛仁贵第二次复出,担任右领军卫将军兼检校代州都督。
突厥大军在阿史德元珍的率领下,逼近云州城。薛仁贵率军出城迎战,当突厥骑兵得知是薛仁贵前来,竟然转身便逃。当年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威震北方,突厥人对他怀有巨大的畏惧心理。
突厥人转身一走,薛仁贵讨得大便宜,纵兵出击,这下子突厥军队更乱了。这一战,突厥遭遇到复国以来第一场惨败,在薛仁贵兵团的掩杀下,阵亡一万余人,被俘二万余人,损失牛马羊驼三万余头。
这一战胜利大大鼓舞了唐军的士气。
唐朝廷在北线战场上,对薛仁贵寄予厚望。可惜的是,这次辉煌的胜利成薛仁贵戎马生涯的收官之作,不久,这位大唐传奇名将撒手人寰。
薛仁贵的去世,对危机中的大唐帝国,不啻又是一个重大打击。薛仁贵三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为大唐帝国建下赫赫功勋,从一个普通平民,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将军,他富于谋略,意志坚强,善于以少胜多,虽然在大非川一役中遭到大挫折,但他还是以最后一战的完美表演,为其漫长的军事生涯画上句号。他的故事被后人改编成为许多小说、戏曲与传奇,流传至今。
-----
网友解答:
-----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道教传其为白虎星君下凡随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
薛仁贵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年幼丧父,从小家里贫穷,但是薛仁贵并不感到自卑,他积极刻苦的习文练武,努力钻研军事作战技能,武艺高强,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由于生在乱世,加之地位卑微,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以种田为业,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遂娶了妻子柳氏。到30岁的时候依然穷困潦倒不得志,希望迁移祖坟,以希望带来好运,他的妻子就跟他说:“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如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在各地广征骁勇善战之人,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薛仁贵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告别妻子,去新绛城里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开始了他驰骋沙场40年的传奇经历。
公元645年,唐太宗于洛阳出发出征高句丽。三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唐朝将领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无人能救,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将头悬挂于马上,高句丽军观之胆寒,于是撤军,刘君邛被救。薛仁贵此时还是唐军的一个小兵,但敢为大将之事,勇气甚甲,本领更佳,此战过后,薛仁贵在军中的声望借机远扬。随后不久,薛仁贵在安市之战中把自己的武艺发挥的淋漓尽致,凭此一战,完全可以说他是唐朝武力第一猛将。一个月后,唐军不断进军高句丽,此战薛仁贵身着白衣,手持戟枪,腰挎双弓,单骑冲阵,唐军大举跟进,大败高句丽军。战后李世民得知身穿白袍的战士是薛仁贵,遂立即召见他,给予他丰厚的奖赏,并提拔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一个身无任何官职的小兵被皇帝亲自召见,可见实力非同小可。
唐朝军队班师回朝后,薛仁贵被委以重任,唐太宗任命薛仁贵驻守玄武门,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那是守卫皇帝的安全工作,是很拉风,很酷,而且很重要的职位,一个农民出身的士兵而且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的人,可以被皇帝这样信任,足可见其忠义与实力。守了十二年半玄武门的薛仁贵,并没有在这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磨平了棱角,而是专心做好本职工作,途中千古一帝唐太宗也去世了,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唐高宗永徽五年,长安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冲至玄武门,在众人都奔相逃命的时候,薛仁贵在危难之际拯救了唐高宗,从此薛仁贵的人生上了一个新台阶。
公元657年,随苏定方进军西突厥,征讨反叛的阿史那贺鲁,并大获全胜;公元658年,唐高宗李治任命薛仁贵为副将,跟随程名振征讨高句丽,薛仁贵率众一举攻克赤烽镇,英勇无敌,斩杀敌军三千人;此后一年薛仁贵又活捉了高句丽军中大将,并在与契丹一战中,生擒了契丹王,马上薛仁贵要开始进行他那下一段奇幻传奇了。
薛仁贵一生最传奇的部分莫过于三箭定天山。公元661年,,一向与唐交好的回纥前首领去世后,新继位的首领转而与唐为敌,开始进犯唐朝边境。唐高宗诏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敌军听闻唐军将至,便集结全部军力十万人,凭借天山有利地形,阻击唐军。当时敌军将领派出几十员大将前来挑战,薛仁贵应声出战,独挑几十人,连发三箭,敌军三员大将都坠马而亡,敌大军见之,立即混乱溃不成军,薛仁贵乘机大举进攻,没多久敌军卸甲投降,唐朝军队获得大胜。
此后年月,薛仁贵大败高句丽,高句丽归降后,唐朝专门在此设立都护府和郡县,高宗命薛仁贵率兵留守平壤,在平壤期间,薛仁贵做为地方长官,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立即投身于恢复和平,恢复生产,医治战争创伤的工作中,他的这些行为让高句丽人都非常喜悦,甚至忘却亡国之痛,人们也对薛仁贵十分的敬佩。人生总有低落时,花甲饮恨青海湖 要说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败仗,那就是青海大非川之败了,没过多久,高丽留下的军队叛乱,又因事获罪流放到象州,碰上朝廷大赦才回家,到了60多岁不得安宁。
在被贬象州期间,薛仁贵协助州官,治政安民,首先平息了匪患,又动员富户救济灾民,当久旱逢雨之时,又率领农民拦水浇田,其它打抱不平、调解纠纷、敬老爱幼等仁风义举枚不胜举,州民感之不尽,公元682年,已经69岁高龄的薛仁贵开始了自己人生最后的一场光辉战争。时年东突厥不断侵扰唐北境,薛仁贵奉命征讨,薛仁贵带病冒雪率军抵御东突厥的进犯,因敌军威慑薛仁贵的战斗力,导致全军战士都提心吊胆,薛仁贵乘机打了一个翻身仗,斩首一万多,俘虏三万多,还缴获了许多牛马。班师回朝的薛仁贵因年老不敌伤病之痛,于公元683年去世享年享年七十岁,唐高宗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薛帅的传奇的一生结束了。
从这些说法中,我们能够知道,薛仁贵的死亡应该是正常的,而并非是像影视剧所演绎的那样是被他的儿子薛丁山给射死的。但是,对于现在来说,不管是哪种原因,都已经是无法考证了。
-----
网友解答:
-----
薛仁贵作为唐朝著名的大将,他的一生战功赫赫,为唐朝南征北战立下过无数汗马功劳。那么名将薛仁贵的的人生历程究竟是什么样的 呢?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薛仁贵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名将家族,在父亲去世后,家道衰落的薛仁贵沦为一介农民。幸运的是薛仁贵的妻子堪称一个非常精明而又高瞻远瞩的女人,在她的劝说下,有着一身绝技的薛仁贵投身到了军队中。
当时薛仁贵已经30岁,投军之后的薛仁贵刚好赶上了唐朝和高句丽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薛仁贵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天赋,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薛仁贵就完成了临阵斩将,多次率兵击败敌军,此举一度让薛仁贵成为军中的风云人物。
唐朝和高句丽决战的时候,薛仁贵带着两把弓箭,拿着长戟冲锋在队伍的最前面。士兵都被他身先士卒的勇猛所打动,跟在薛仁贵的后面奋勇冲杀。
这一战过后,李世民接见了刚刚从军不久的薛仁贵,直接将他从小将提升到了大将军的位置。当时李世民激动地说:“我不庆幸攻占了辽东地区,但我庆幸得到了你这个年轻大将。”
当时唐朝的将军们都比较老迈了,只有薛仁贵相对年轻有为,李世民将薛仁贵提拔做了玄武门的守将。玄武门是唐朝皇室最重要的门牙,每次唐朝内部斗争的时候,玄武门都是焦点。薛仁贵被任命为玄武门的守卫将领,也从侧面体现了李世民对他的信任和期望。
薛仁贵早期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的勇猛善战,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用在早期的薛仁贵身上非常的适用。
薛仁贵镇守玄武门期间,长安突降暴雨引发洪水。水势来势汹汹直冲玄武门,守兵吓得赶紧四处逃窜,只有薛仁贵奔向皇宫寝室内大声呼叫,把皇帝从睡梦中喊醒,保住了皇帝的性命。从这以后薛仁贵更加受到皇帝信任,也获得更多机会开始了东征西讨的将军生涯。
薛仁贵打仗的时候非常勇猛,有些类似项羽的作战风格,喜欢亲自与敌人搏杀。
在征讨高句丽的时候,敌人有一个擅长射箭的将领,连接射杀了十几个人。薛仁贵单枪匹马冲入敌军阵营,将这个人活捉回来。在唐高宗的庆功宴上,薛仁贵又射穿了5层铠甲,展示了自己强大的射箭技术。
薛仁贵的巅峰之战是三箭定天山,当时铁勒派遣了几十个勇士挑战薛仁贵。薛仁贵三箭射死了三个人,铁勒恐惧他的威猛,最终选择了投降。
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败绩是兵败大非川,这一战之后薛仁贵被免职回家,到了晚年的时候,薛仁贵再一次被启用。敌人以为薛仁贵已经去世,薛仁贵到了阵前脱下了帽子,敌人看到他之后非常畏惧,没有开战就纷纷溃逃了。
纵观薛仁贵的一生,打的胜仗并不是依靠着精妙的指挥,而是薛仁贵自身的武艺高强。游牧民族向来敬仰勇士,薛仁贵凭借着勇武被游牧民族崇拜,在战争中往往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薛仁贵的一生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正如李治评价薛仁贵的时候说的:漠北、辽东臣服大唐,都是薛仁贵的功劳。在薛仁贵去世的时候,李治给了薛仁贵极高的荣誉,追封他为幽州都督,并且派遣车子将薛仁贵运回故乡安葬。
-----
网友解答:
-----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跟武则天算半个老乡,从小家里很穷,靠种地为生。小薛看看发不了财,于是动了歪心思,请了一个风水大师给看了块地,准备把祖宗们改葬了,顺顺风水,结果被老婆柳氏拦住了。老婆说,看你个怂色,大丈夫当建功立业,在战场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你却在死人身上下功夫,丢人不丢人。现在国家正征兵呢,你赶紧去,混出个人模狗样的回来捣腾死人不迟。薛仁贵于是入伍参军了。临走老婆给他缝了一件白战袍。
薛仁贵少贫贱,以田为业。将改葬其先,妻柳曰:\"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仁贵乃往见将军张士贵应募。薛仁贵老婆为啥这么牛逼,因为人家就是名门望族出身,河东柳氏,杠杠的门阀,可是家道衰落,加了个农民,心里本身很不爽,再加上薛仁贵不争气,怒了。柳氏为啥不信风水,因为柳家的风水好的不能再好,依然穷困潦倒,所以风水这回事也就是说说而已。孔子说,是人弘道,非道弘人。是你要努力给家族争光争气,不要梦想家族给你带来贵气。
薛贵人初出茅庐第一功就是单枪匹马救了一个名叫刘君邛的将领。刘将军正被围困,小薛上去把贼头砍了,挂在马前耀武扬威,一下子声名大振。李世民帅军攻打安市城,自己带一支队伍固守,另一支主力分兵给徐懋公。没想到战斗刚开始,高丽的友军靺鞨人蜂拥而上,好几次差点冲到李世民阵前,众军失色。当此危急关头,薛仁贵身穿白袍手持长戟腰鞬两弓呼啸而来所向披靡,众人跟着一起鼓噪,方才给李世民解了围。此战李世民被流箭射中,攻下安市之后把俘虏的七千靺鞨人全杀了。这是李世民生平第一次杀降,可见此战的确凶险。
功高不过救主,评书薛仁贵征东里面就有薛仁贵单骑救唐王的生动描述,虽然情节离奇,却非空穴来风。薛仁贵问了名字,赏赐了金钱战马,还给了个将军当,让他担任玄武门禁军统领。还说,我的老战友们全老了,以后打打杀杀的事还是要靠你们年轻人来干。我这次东征别无所获,最高兴得到一员悍将。
李世民死后,李治即位,有一年半夜突然发大水,玄武门眼看被淹,禁军们一窝蜂全跑了,只有薛仁贵说,皇帝现在正在危险之中,咱们怎么能撒丫子呢,谁的命值钱拎不清吗。于是爬到玄武门城楼上大声呼喊,万年宫内的侍卫们听见,赶紧带着李治一行往高处跑。不大一会儿洪水冲进万年宫,把李治的寝宫淹了。李治说,要是没有你,我这八百十斤可就撂这儿了。我今天才知道啥叫忠臣。赏了一匹马。
接下来的故事也就没啥说的了,将军百战身名裂,博得封妻荫子归。永淳二年薛仁贵病死,享年七十岁。官府给弄了口棺材,送回老家埋在祖坟里。也没用风水先生再给看地改葬了。可见还是老婆说的对,是你要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祖上的风水,而不是单靠祖上的风水成就你。
-----
网友解答:
-----
对于薛仁贵这位唐朝的绝世名将,大家更多是通过各种演义和电视剧了解到的,因为演义和电视剧经常过于戏剧夸张化,所以很多人就对薛仁贵在演义中的种种事迹以及能力产生了质疑,觉得现实历史中的薛仁贵是没有那么强悍、传奇的。
而虽然在某些事情上戏剧和历史有着不小的出入,但是从薛仁贵个人的传奇经历来说,历史中的他还是非常传奇的。
薛仁贵的出身与崛起
薛仁贵的出身非常不同反响,他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等人都曾在南北朝或者隋朝时期担任过重要官职,可谓是豪门大家出身,不过他这份出身却并没能给他的前半生带来太多的好处。
因为他父亲去世过早的原因,所以薛仁贵从很小时候开始,生活就非常的穷苦。
他后来之所以能获得那么高的成就,完全是靠他自身的能力一步步打拼而来的。
而要说薛仁贵人生的崛起,他的妻子是不得不提的,正是因为有着他妻子的劝说,他在后来才产生了从军的想法、才有了后来的人生崛起。
薛仁贵从军之后,他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和其他的士兵相比没有太高的起点。
与演义传说中所说的差不多,薛仁贵有着很强悍的战斗能力,在他还只是一名士兵的时候就凭借着在战阵中冲杀无敌的战绩,而获得了自己上头的赞赏。
并在最终,得到了整个唐帝国权力最巅峰者的唐太宗赞赏。
薛仁贵在高句丽战争中的光芒闪耀
在隋唐时期,我们的东北存在着一个非常强悍的地方政权,这个地方政权就是高句丽。
而在说到高句丽的时候,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那就是高句丽并不是属于韩国人或者朝鲜人的历史政权。
高句丽最早发源于我们的东北地区,他们是在实力壮大起来才逐步控制了韩朝部分地区的,因此自然称不上是韩朝历史中的政权。
在高句丽存在的时候,其曾经给隋朝和唐朝带来了最大的威胁,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隋朝之所以灭亡就跟其有着莫大的关系。
要不是隋炀帝为了讨伐高句丽耗费了太多的国力,从而引发了农民起义,隋朝可能并不会只持续那么短的时间。
在唐太宗李世民执掌了大权之后,作为如此一名拥有着雄心壮志的人物,他自然是不能容忍高句丽这等小国在自己的东北边猖狂的,于是就重踏起了隋炀帝的步伐,对高句丽展开了战争。
在高句丽的战争中,已经小有官职的薛仁贵穿着一身闪亮的白袍,跟随着军中的其他将士杀入了高句丽的敌阵中。
在这一场大战里,薛仁贵表现得非常勇猛,携带着万夫莫开之势,只杀得周身的高句丽士兵片甲不留。
这一幕正好被当时正在前线压阵的李世民给看到了,因此在此战结束后,李世民才会带着极为欣赏的心情给他授予了游击将军的职位,这是薛仁贵人生中的第一次闪亮发光。
薛仁贵人生的巅峰
后来随着薛仁贵又屡创战绩以及李世民对薛仁贵的欣赏越发加重,李世民就再度找到了这名年轻人,跟他进行了一番深刻的交流。
在二人的交流中,李世民甚至说出了薛仁贵将可以替代老去的开国将领之类的话语,这对于当时还只是一个小人物的薛仁贵来说,简直就是一件荣耀无比的事情。
战争结束后,薛仁贵再度被李世民提拔了军中郎将、安排在了自己的皇城中,让其率军镇守起了有着重中之重意义的玄武门。
正因为这一次的委任,才有了薛仁贵人生的第二度发光。
在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成为皇帝后,薛仁贵凭借着在洪水冲击时临危不惧地救了李治一命,从而获得了李治的高度欣赏。
正是因为这一份欣赏,薛仁贵后来才得以离开了玄武门,参与到了狼烟渐起的战场中,去施展起了他的军事才华。
在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薛仁贵先后参与了对突厥、对高句丽、对九姓铁勒等重要的作战中,最终他凭借着巨大无比的功劳被授予了公爵爵位,被封为了右威卫大将军。
薛仁贵人生的起起伏伏
要不是后来受到一个小人的连累,可能薛仁贵的人生将会是非常辉煌的。
在征讨吐蕃时,军中的副手因为非常看不起薛仁贵,所以就在战争中从中作梗了起来。
原本这个副手如果按照薛仁贵的命令带领着军中粮食前进的话,那将会是什么事情都没有的,但是因为他故意拖延时间从而导致这些粮草被敌军给抢夺了过去。
在失去了最为重要的粮草之后,原本已经取得对吐蕃军非常巨大胜利的薛仁贵就遭遇到了巨大危机,最终不仅没有获得想象中的胜利,反而在吐蕃军的逼迫下节节败退,最终只能败军而归。
这次的失败是薛仁贵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不过我觉得我们只能说是这次失败是一次非战之败,跟薛仁贵的能力没关系,最主要的责任还是在那名猪队友身上。
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失败,导致薛仁贵被撤掉了所有官职,被李治流放到了广西,直到他已经垂垂老矣的时候,这才因为军中实在无人而重新任用起了他。
薛仁贵复出之后的第一仗是打突厥,虽然薛仁贵出战的时候沉寂已久,但是薛仁贵在早些年的时候显然给突厥人留下了太过于恐怖的回忆,所以在突厥人听闻倒是薛仁贵挂帅的时候,他们当即被吓得慌乱不已,赶紧撤兵想避开薛仁贵的锋芒。
而就在这个时候,薛仁贵乘胜追击连斩了许多突厥人,最终取得了大胜。
这些事情说起来或许有点像演义编撰出来的情节,但这些事情在历史中都是真实发生的。
从这方面,我们就可以知道薛仁贵在现实历史中有多么威猛无比了。
薛仁贵后代的辉煌
以上就是薛仁贵的大概人生,而在说到薛仁贵的时候,他的子孙后代们是不得不提的。
薛仁贵一共有5个儿子,其中成就最高的是他的大儿子薛讷,在薛仁贵死后,薛讷先后被提拔为了幽州太守以及羽林大将军,权势一度煊赫无比。
除了大儿子薛讷之外,薛仁贵的儿子中只有二儿子踏入官场,只不过他的成就不高,只是一介小小的司礼主簿。
不过要说到薛仁贵子孙后代中最为辉煌的人物,还得说到他的孙子薛嵩。
薛嵩是薛讷的儿子,在安史之乱刚开始爆发的时候,曾经被卷入乱军之中成为了一名叛军。
后来在他拥有了一定的权势之后,他就带着重兵投靠回了唐王朝,凭借着巨大无匹的实力得到了唐王朝的看重,在安史之乱之后成为了唐王朝的节度使、被封予了郡王爵位。
所谓的节度使,在唐王朝后期其实就等同于军阀,藩镇里的所有事务全由他们自主掌握,虽然在名义上归属于唐王朝,但实际上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独立成了一个小王国。
而也就在薛嵩死后,薛仁贵的另一位孙子薛平继承了薛嵩的节度使位置,同样拥有了很大的权势。
所以说这就是唐朝一代名将薛仁贵的一生,从薛仁贵的一生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他的家族世代是人才济济的,从他高祖父一代开始祖上世代为官到他铸就一世之威名,最终再到他孙子的辉煌,就可以知道他的家族是是多么的辉煌了。
------------------
推荐阅读:
三菱首款MPV即将国产,外观大气空间超大,9万出头上市能火吗?
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他们四个人到底谁最厉害?
上一篇:什么股票可以持有一辈子?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