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绿营兵是如何编制的?
清朝的绿营兵是如何编制的?
-----
网友解答:
-----
绿营兵是清朝的常备国防力量,自京师到地方各省,都有大量绿营兵驻守,其总兵力大体保持在60万。
驻守京师的绿营兵是巡捕营,由步军统领衙门节制,分驻京师各地。
而驻守地方各省的绿营兵,则分为四级编制,即镇、协、营、汛。
具体来说,各省绿营的最高军事主官为提督,官阶从一品。提督虽为从一品高官,但要受双重领导。一方面,提督的任免和辖下军队的调动权归兵部;另一方面,对提督日常的领导、监督和考绩则完全听命于总督。即便在本省范围内,由于巡抚一般都会加兵部侍郎衔,所以对提督也有一定的督促之责。
提督以下设镇,统归其节制。所谓镇,就是各省依照其战略特点所划分的若干军区,每一军区即为一镇,设最高军事长官为总兵,业务上受提督领导,行政上受督抚管辖,官阶正二品。
镇以下设协,由副将节制,官阶从二品。协以下设营,为绿营兵的基本军事单位,依战略地位不同,有大有小,规模较大的营下辖千余人马,规模较小的营也就几十人,军事主官为参将,官阶正三品,下辖游击、都司、守备等武职。
营以下设汛,负责扼守重要战略据点或要冲,人数不多,每汛数人至数十人不等。
绿营兵这种分散驻扎的模式,其优点是有利于维护地方治安,迅速平定小规模的叛乱,而且也有助于地方驻防八旗兵对其形成局部兵力优势。但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不容易完成兵力的集结,一方面耽误战局,另一方面劳民伤财,因为调动部队的过程需要由地方提供军需和粮草。虽然战后可以到户部申请报销,但走流程旷日持久,还要给堂官们各种孝敬,最后也未必能足额报销。
除了分散驻防的绿营兵,还有一类绿营兵是家中驻扎的直属亲兵,统称为本标。总督、巡抚、河督、提督、总兵等官都有数营亲兵供其节制,如总督所辖绿营兵为督标,巡抚所辖绿营兵为抚标,河督所辖绿营兵为河标,提督所辖绿营兵为提标,总兵所辖绿营兵为镇标。
以上是陆路绿营兵,此外还有水师,亦是绿营兵。清前期共有三个水师,即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及长江水师。
-----
网友解答:
-----
“绿营兵”,绿营之名缘二,一以绿旗为标志,二以营为建制单位,也叫绿旗兵。
绿营兵创始于明代。清军入军,招募汉人和收编汉族地主武装,建立了清朝的绿营兵。绿营兵有四个兵种:马兵、战兵、守兵、水师。兵额常数60万,驻扎在京师和全国各地。
绿营的各级长官,提督为最高者,下设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驻扎京师的绿营总长官是步军统领(也叫九门提督)。
——摘自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个应该知道的军事常识
------------------
推荐阅读:
母亲肺癌晚期,用尽了所有治疗方案,还是救不了她,只能看着她受罪,谁能明白我的心情?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