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知府、道台、封疆大吏、提督、总督、巡抚分别是什么官?
清朝知府、道台、封疆大吏、提督、总督、巡抚分别是什么官?
-----
网友解答:
-----
这个就涉及到清朝的官制了,很多人看《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的时候,如果不太了解里面人物的官名,那么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那这里就简单的来介绍一下清朝的官制。
清朝设行省、府、县三个级别,对应着现在的省、市、县三个级别。我们先来说一下总督,总督是指管辖一省或者多省的民政,军事的长官,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其中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比较特殊,是管理具体某一项事务的官员。
总督一般为正二品,但是如果加兵部尚书,或者加都察院右都御史,那么就是从一品了,因为六部尚书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就是从一品的。那么哪些人会是正一品呢,就是三殿三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就是正一品的,而六个大学士就是我们俗称的宰相了。
另外值得一说的,九门提督也叫步军统领也是从一品,隆科多担任的就是步军统领。那我们继续来讲巡抚。巡抚也叫抚台,主管着一省的军政与民政,一般为从二品,总督是要比巡抚大的,巡抚一般也兼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这个相代于古代的御史中丞,所以巡抚有时候也被叫中丞。
巡抚有两个属官,分别是承宣布政使和按察使,而承宣布政使简称为布政使,俗称为藩台,主管民政,一般为从二品,按察使俗称为臬台,主管刑名,一般为正三品。那道台又是什么呢?
道台是在省与府之间的官员,专管某一种具体的政务,比如粮道,负责管粮食的,河道,专门管河流的,还有茶马道,盐道,驿传道,管辖的范围不一,有的是管一省的,有的是管几个府的,开始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一概定为正四品。
知府就是府的最高行政长官了,一般为从四品。提督是武官名,全称叫做提督军务总兵官,是各省绿营最高的军事长官,从一品,下面有正二品的总兵,从二品的副将,正三品的参将,正五品的千户。
总督,巡抚,提督都可以称之为封疆大吏。如果您有什么疑问,欢迎评论,我们共同讨论。
-----
网友解答:
-----
按照清朝的官制,清朝的官员级别和现在的官员级别似乎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而且都有特殊的情况存在,所以,我们只能根据他们的职权管辖范围大概来推测一下。
清朝的核心级别,以乾隆时期为准,一共有九品十八级。也就是说,总共分为九品,每品又分为正品和从品,共十八个等级。
当然,皇帝、太上皇、亲王、郡王、贝子、贝勒,还有被赐封公侯伯爵位的功臣,以及公主额附(驸马)的级别,都属于超品,也就是说,他们的级别都高于正一品,不过大多属于荣誉头衔,俸禄都较高,但好多并没有实际职务。另外还有一类,就是不入流,是从九品以下的官府雇佣人员。故此,如果全部算起来,共有二十一级。
既然题主说的都是地方官,那我们就说一下题主给出的这几个官员职务。
一,知府
,从四品,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长、州长、地区行政公署专员。在封建社会各时代有不同叫法,比如“州牧”、“刺史”、“太守”、“知州”等。
知府一般尊称“太守”、“太尊”、“五马”、“黄堂”。
二,道台
,正四品。按照清朝官制,道台衙门,是知府衙门和巡抚衙门中间设立的一个政府机构。道台,大于知府,又小于巡抚。我们现在没有设置这样的对应机构。
一般尊称“
道台”、“观察
”。
三,封疆大吏
,一般是指管辖一省或数省的长官。比如总督,负责某一个大区域的军政事务,职权最重;巡抚,掌一省财政、民政、司法,乡试,地位略次于总督;或执掌关防大印的统帅、八旗驻防将军以及品级相当高的官员。都可以称为封疆大吏。
在和平时期,封疆大吏的品级不等,看你具体的官阶。比如总督、巡抚、提督,都可以称为“封疆大吏”,但他们品级各有不同。
假如是战争年代,或者偏远地区的封疆大吏,为了统一指挥、配合协调,不至于战时出现混乱,朝廷很可能委派一位信得过的人专门坐镇一方,这种封疆大吏很可能赋予钦差大臣使命,不管原有的地方官品级多高,职位多大,都得听“钦差大臣”一人指挥。比如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就是这样。
四,提督
:清朝时候的提督,属于武职官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卫戍区司令兼公安局局长。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提督通常为清朝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说他是封疆大吏,也行。因为在清朝官制里,提督、巡抚是分开的,各有各的职责范围。一般情况下,提督掌管地方军事、警务。
另外,除了地方上各省的提督以外,清朝还有一个九门提督。
九门提督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驻京武官,正式官衔为“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京师卫戎部队的统领,品秩为“
从一品
”。步军统领掌京城守卫、稽查、门禁、巡夜、禁令、保甲、缉捕、审理案件、监禁人犯、发信号炮等要职。
提督由于属于维护地方安全、保卫的重大责任,他的品级很高,和地方上最高长官总督的品级相同,也是
从一品,
比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巡抚的品级还大一级。提督一般被人尊称为
“军门
”。
五,总督
:清朝一省或数省的最高长官,负责所辖范围内所有军、政、民事务,在地方官员里,职权最大,品级也最高。通常挂兵部尚书衔。有人说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其实,现在根本没有完全对应的设置,倒有点像各大军区的司令,但又不完全像。
总督,通常被人尊称为“
制台
”、
“制军”、“总制”、“部堂”、“大帅”、“老帅”
。
总督一般是从一品到正二品。如果是加兵部尚书衔,便是从一品。事实上,总督兼兵部尚书及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已成清朝定例。故此,总督都是
从一品
。
在清朝地方长官里,总督(制台)是最大的官职,而且全国只有九个总督。比如清朝的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两湖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东三省总督。
六,巡抚
:清朝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负责省级行政、司法、法院、检察院等事务。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同时兼任很多部门的长官。另外,还有参与管理军事的职责,通常挂兵部侍郎衔。
清代的巡抚,一般为从二品。若加兵部侍郎衔,则为
正二品
。不过,加兵部侍郎衔已成惯例。巡抚,一般尊称为“
抚台
”、
“抚军”、“中丞”、“部院”、“抚院”、“抚宪”、“大帅”
。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要好好掰扯掰扯,弄明白这个,以后穿越回到清朝至少知道出事找哪个当官的。
首先来说,封疆大吏并不是具体的职务,提督、总督、巡抚都能称得上是封疆大吏,道台和知府是省一级以下的职务,因此称不上封疆大吏,纵横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清朝的官职都是怎么回事。
提督
提督跟其他的官职都不一样,提督是武职,全称是提督军务总兵官,是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者水路的提督,陆路的一般就是提督,而水路的会称为水师提督。
是掌管清朝各省绿营的最高军事主官,官阶是从一品,在清朝不同时期各地的数量有所变化,总体上保持在不到二十人左右。
从根本上来说,提督是一个军事职务,是中央派驻在地方的军事单位,提督可以由巡抚兼任,但是不由巡抚兼任的职务不能干预地方的事物。
总督、巡抚
总督和巡抚也能掌管一定的军权,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地方的政务官员,总督和巡抚之间的差别是,总督一般管理某一个片区,是一省或者数省的最高行政掌管,官阶为正二品。
巡抚只掌管一省事务,掌管地域范围比总督要小一些。
但是两者的关系却是很微妙的,两者都是直接对中央负责,并不存在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因此不具体到实际当中,说不准是总督大,还是巡抚大。
尤其是清朝前期,地方军事事务大部分集中在提督手中,总督和巡抚在军事上的影响力有限,然而太平天国运动后,全国的绿营都遭到一定程度的打压,反而是湘军、淮军这样的地方团练成为抵抗的最重要的力量,湘军、淮军中走出的将领被封为总督、巡抚后,也掌握了军权以及地方事权,到这个时候,总督和巡抚的实际权力是大于提督的。
而总督在前期应该是远高于巡抚的,但是后来巡抚可以直接掌控兵权,反而成为削弱总督的工具,中央为了避免某个总督大权独揽,就逐渐增加巡抚的权力,一个省份有总督就没有巡抚,有巡抚就不能有总督,所以,总督一直都是那几个,但是总督的权力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以两江总督来说,正常来说是兼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到清朝后期,安徽巡抚、江西巡抚已不再听命于两江总督,两江总督实际上跟原来的江苏巡抚没有什么区别,而直隶总督是管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的,到最后直隶总督只管河北地区了。
道台(道员)
按照清朝的地方机构设置,是“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本来是没有道台什么事的,清朝初期道员也并不是固定的职务,官阶也不一定,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是正四品的官员,实际可以达到二品、三品。
是介于省级的总督、巡抚至府级中间的官员,因此,理解起来有些复杂,其实就是一个处理地方专门事物而设置的一个官职,比如这个省有河运,因此就设立一个河道,专门负责河工的,除了河道还有粮道、海关道、茶盐道等等。
但是,道台不完全具备地方政府性质,是清朝省级行政机构职能的补充,只不过在某一时期有可能权力过大,乾隆、嘉庆年间准许道员密奏朝廷,使得权势日益加重。
知府
知府就比较好理解了,掌管一府的政令,是州府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以前的太守,现在的地级市最高行政长官,一般来说属于从四品。
比如清朝古装剧中经常提到的扬州知府、苏州知府就是他了。
-----
网友解答:
-----
谢邀。知府大约相当于如今的地级市市长;道台大体上相当于如今的副省长;提督是军方大员,大体上相当于如今的军长或省军区司令;总督为分管两到三省军政事务的方面大员,大约相当于建国初期华东局、东北局的一把手;巡抚为一省主官,大约相当于如今的省长。从总督、巡抚到提督,总的可以被称为封疆大吏……
值得一提的是,总督和巡抚并无相互隶属关系,如果是没有挂兵部尚书衔的总督,级别应该也是正二品,跟巡抚同级……
-----
网友解答:
-----
一,太守——知府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边地置郡,其长官称守,尊称为太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每郡置郡守,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治理全郡,其权力甚大,除各县令长由朝廷任命外,其余郡内属吏都可由郡守从本郡辟举,其治郡方略,朝廷也不干预。
汉代沿置,于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更名太守,其职权与秦代相似,上与天子剖符(虎符、竹使符,各执其半),下得刑赏和任命除县令长以外的官吏,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汉代郡守因俸禄为二千石,故亦称二千石,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讼检奸,巡历属县,守卫边疆,察举人才。
南北朝时设州渐多,郡的辖境不断缩小,州郡区别不大。
隋代统一后,废郡守之名而以州刺史代之。隋炀帝与唐玄宗时一度改州为郡,不久复旧。
宋代改设知州,而习惯上仍以太守为别称。
明、清时则专以称知府。
二,道员,别称为道台。
明代省级最高机构有都指挥使司、布政司、按察司。布、按司的佐贰本与长官同在省城,后将一省划为数个小监察区,称为道,由布政司佐官参政、参议分理各道钱谷,称为分守道,按察司佐官副使、佥事分理各道刑名,称为分巡道。此外又有一种无地盘的专职道员如督粮道、提学道等。这是道员称谓之初。明代道员是差使,本身无品级,其品级视所带衔而定。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裁省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专设分守、分巡道,一律定为正四品官,多兼兵备衔,管辖府州,成为省以下、府州以上的高级行政长官。此外又设督粮、盐法等道。清未在各省置巡警、劝业二道,各司其专制。
【清】道员别称为道台。
三,总督:
明代始置。先是战时用兵,派京官到地方去总督军务,时毕即罢,并非常设官职。明宪宗成化年间,为加强对瑶、汉等族农民起义的镇压,专设两广总督,后各地陆续增置,成为明一代定制。明代总督在任命前都先受命为兵部尚书、侍郎或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
【清】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统辖一省或几省的军事和民政。
总督例带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等衔称。此外有专管河道和漕运总督,也是明代始置,清代沿设。
明、清时都以制军、制台为总督别称,以制宪为尊称。
四,巡抚:
始于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派遣皇太子巡抚陕西,但是这时巡抚还是临时派遣,并非正式的地方专职官。
洪熙元年(1425年)以后,‘在关中、江南等地设置巡抚专职,和总督同是地方的最高长官。
清代巡抚演变为省级最高长官,总统一省军事、民政、吏治、刑狱等事。巡抚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和兵部侍郎衔,所以又别称均部院。
五,九门提督——“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的别称。
清初设步军统领,专管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步兵,康熙十三年(1674年)兼提督京城九门事务,三十年又兼管巡捕三营事务,当时叫做“提督九门巡捕三营步军统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巡捕增兵额为五营,随之改称“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掌京师正阳、崇文、宣武、安定、德胜、东直、西直、朝阳、阜成九门内外守卫巡警等事。九门提督由亲信的满族大臣兼任。其官署步军统领衙门除掌防守、稽查、门禁、缉捕等事务外,还掌断狱、编查保甲等事。其所属番役往往以缉捕侦查为名,滥施淫威,为害甚深,是镇压人民反抗的特殊机构。
六,封疆大吏
明,清巡抚与总督同为封疆大吏,只是巡抚品级稍低,仍属平行。(抚台、抚军是巡抚的别称)
-----
网友解答:
-----
问这个问题基本反映题主对
清代地方职官制度
不怎么熟悉。那我就来浅浅谈一下吧。
1、清代省一级划分与几套班子
清朝是一个多民族政权,为了维持大一统,在各地因俗而治自然是题中之义。
省一级单位就有了郡县省区、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等。题主问的是汉地省去。
清朝的行省有十八个。分别是直隶、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四川。
(汉地十八省)
各省的省级官员一般有
将军(都统)、总督、巡抚、提督
。
将军是各地八旗驻防部队的最高统领,负责旗内一切事务,其部是各地的战略打击力量。
总督一般加有兵部尚书、都御使衔(一度加过工部尚书衔),和部院大臣一个级别,负责一省或数省军务及大的行政事务,“厘治军民,综制文武”。
(两江总督府)
巡抚一般加有兵部侍郎、副都御使衔(一度加过工部侍郎衔),也属于中央派出官员,负责一省的民政,“抚安齐民,修明政刑”。
提督是各省绿营最高军事长官,统管一省绿营,有自己直属标兵,有维持地方治安、防汛等任务。
如果遇到大事,需要联名奏事,将军、总督、巡抚、提督大体就是这个排序。
布政使、按察使也是省级官员,主要负责各自领域的具体事务。
2、清代地方层级
在省之下就是省级各部门的外派机构:道。道主要分管具体事务,诸如河工、盐法、驿传、海关、屯田、茶马等道。
在地方就是府县,知府、知县,负责地方具体行政事务。
(知府衙门)
在古代皇权不下县,所以在基层就缺乏专门的派出机构,当然这都随形势而定。
总结:
在清代省一级主要有四套班子,将军、总督、巡抚、提督。各省会有区别,比如山西就没有将军与总督,福建就四个全有。
同样省级行政官员布政使、按察使主要负责行政、司法等具体事务。道台主要是这两个部门的派出机构。
在地方上主要就是府县,在县之下基本没有行政机构。
(很重要的命题)
参考文献:
鞠枭磊. 清代州县佐贰杂职官员惩戒研究[D].西南大学,2017.
陆悦.县以下代表皇权的人员?——胡恒《皇权不下县?》读后[J].法律史评论,2016,9(00):324-335.
邹建达. 清前期云南的督抚、道制与边疆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1.
张理想.
清季西北督抚研究
(1862-1911)[D].兰州大学,2010.
张新光.质疑古代中国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之说[J].学习与实践,2007(04):87-97.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
网友解答:
-----
封疆大吏不是具体的官,是指一省及其以上的官吏。本题中的提督、巡抚、总督就是封疆大吏,而知府、道台则是封疆大吏手下的小官。福垊先从最小的知府说起。
【知府】
全称为知某府事,宋朝始置。清朝先是正四品,后改为从四品。
相当于今天的厅级市委书记兼市长。其副职为同知,相当于常务副市长。下级为知县即县委书记兼县长。
需要说明的是自雍正开始,府、县分为冲(要道)、繁(事多)、疲(贫弊)、难(案多)。占一字或无字是简缺,两字为中缺,三字为要缺,四字为最要缺。差别是在于升职尤其是养廉银上,上下之别四倍之多。督抚们很高兴,因为
最要缺、要缺
由督抚任命,熟悉环境,工作需要嘛。
1678年于成龙任湖广下江陆道道员
【道台】
抢知府级别的是道台,也叫道员。他是正四品。一开始为布政使(常务副省长)、按察使(监察委、纪委、政法委书记)副职,
负责全省一府或多府的河道、粮道、海关、屯田、茶马等工作,类似于厅长。
后来成为省、府之间的派出临时地方机构。布政使的的几个副职管几个府的叫守道,按察使的几个副职辖几个府的叫训道。清朝中后期道员还有密奏督抚的权利是皇帝的眼线,因为督抚的权利后期太大了,不过这一密奏督抚就不高兴了。
直隶总督李鸿章
【督抚】
即总督和巡抚
。
总督有两种一是专务,二是地方。专务比如河道(南河、北河)、漕运总督,类似部长但有自己的亲兵,河道是河标、漕运是漕标。
地方总督分三种情况:①辖一省的,如四川总督、直隶总督②辖两省如闽浙总督、湖广总督③辖三省的,如两江总督、陕甘总督(后期)。总督大于巡抚但他们相互制衡是级别有差的关系同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有各自的亲兵,总督有督标,巡抚有抚标,但调兵权在兵部,加兵部尚书衔的总督也不能直接调兵。福垊给您透露个秘密,他们也不总是相互监督的,因为直隶总督、四川总督、湖广总督等都是兼任巡抚的,湖广总督兼任湖北巡抚。
专务总督相当于部长,地方总督相当于一省或兼任两到三省的省委书记兼武警总队队长,或等同五十年代的大行政区的书记。
巡抚相当于省长兼公安厅厅长(其实不用兼也为其所属,这里是强调)。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
【提督】
全称是提督军务总兵官,简称军门,其亲兵为提标。福垊强调的是无论是河道、漕运、总督、巡抚、提督等其亲兵都统归绿( lu)营。其级别如下:提督(省\u002F标)、总兵(镇)、副将(协)、参将(营)、游击、都司、守备(地方)、千总(驻点)、把总。提督是武官,统兵最多但受总督节制,而总督统兵较少,但级别比提督低,提督又是一省绿营的长官,总之就是相互牵制。提督分为水师提督(广东、福建、长江)和陆路提督。此外河南、山东、安徽、山西、江西的巡抚兼任提督。需要说明的是广东、福建也有陆路提督。最厉害的提督还是我们所熟知的九门提督全称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即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
九门提督相当于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公安局局长。
陆路提督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兼政委。
水师提督相当于海军舰队司令兼政委。
-----
网友解答:
-----
本文简单带你了解知府、道台等分别是什么官。
1、知府
品级:
初制正四品。乾隆十八年(1753年)改从四品。
属性:
地方官,文官,一府长官。
职责:
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吏,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升职:
可升道台(正四品)与盐运使(从三品),也有越级提拔的。
俸禄:
正禄为105两,恩禄为105两,俸米105斛。养廉银1000--4000两不等,山西山东的养廉银最高有3000-4000两,而贵州的最低,只有1200两--1500两。
官服:
补子是“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顶戴。
其他:
清代设置的“省”、“府”、“县”三级政权,“府”一级的政权基本类似于如今“市”一级的政权组织。
清代,省与州县一般相距很远,上下与各地信息,如靠“驿递”,则比较缓慢。而知府之设,则相对缩短了督抚与州县之间的距离。
清代官服中是主要的一种服饰是补服,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能表示官职差别的补子,即是二块绣有文禽和猛兽的纹饰。
2、道台
品级:
正四品。
属性:
地方官,文官,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
职责:
负责管理专项事务,道员各掌分守、分巡,及河、粮、盐、茶,或兼水利、驿传,或兼关务、屯田等,比如专管粮务的督粮道、专管海关的海关道、管理盐场的盐法道。
其中分守道作为布政使副使,分巡道是按察使下副使,守道主管钱谷,巡道侧重刑名。
密折上奏,可直接给皇帝上奏折。
升职:
可升按察使。
俸禄:
正禄为105两,恩禄为105两,俸米为105斛,还有养廉银3000-4000两。
官服: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顶戴,补子是“雁”,同从四品一样。
其他
员所从事的职务并不固定,有的道员会被任命成为布政使、按察使得副使。有的则会被任命负责管理专项事务。
3、封疆大吏
驻防将军、布政使、按察使、总督、巡抚,亦作疆臣、疆吏,因皆系皇帝亲自任命,总揽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镇抚一方的要员,所以把他们与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相比拟,故称封疆大吏。其中布政使、按察使又称方面大员。
封疆大吏是对一方要员的别称,不是正式官员名,主要指省一级的官员。
4、提督
品级:
从一品
属性:
武官
职责:
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负责统辖一省或数省陆路或水路官兵,绿营最高主管官。掌巩护疆陲,典领甲卒,节制镇、协、营、汛,课第殿最,以听于总督。
俸禄:
年俸609两,蔬菜烛炭银180两,灯红纸张银200两,养廉银2000两。
官服:
麒麟补子,准乘八人抬绿呢大轿。
其他:
清朝共在中国各地设置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
影视剧中常见的九门提督是驻京武官,正式官衔为“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京师卫戎部队的统领,品秩为“从一品”。
5、总督
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制军”等。
品级:
正二品,通常兼兵部尚书衔、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高配至从一品。
属性:
文官,地方最高长官,比巡抚大。
职责:
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以文臣钳制武臣,协调各省、各镇关系,统一事权,防止各省、各镇互不相属,互相推诿。
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与经济。
俸禄:
年俸180两,禄米180斛,养廉银16000两。
官服:
红宝石顶戴,九蟒五爪蟒袍,补服仙鹤。
其他:
总督(包括巡抚)只需要给皇帝上奏后,就可以对地方官职进行人事上的转任、任命、降黜。不过,如果是武将的话,需要跟提督共同联名上书。
各省武职,凡由总督驻扎者,向由总督专项,巡抚不与闻。
提督是一品官,基本跟总督同等官阶,甚至比总督高。但是,它要接受总督的节制。提督相当于军区司令,总督就是大军区司令。
清朝九大总督分别是湖广总督、陕甘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东三省总督。
6、巡抚
品级:
从二品,凡加兵部待郎衔者为正二品。
属性:
地方文官,一省长官。
职责:
掌管本省军政、民政、吏治、刑狱、关税、漕政等。
俸禄:
俸银155两,俸米155斛。养廉银10000--15000两。
官服:
红起花珊瑚顶戴,九蟒五爪蟒袍,补服锦鸡。
其他:
不设总督的省的巡抚,多加提督军务衔,以节制本省各镇总兵以下武职,并兼理粮饷事务。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中,
知府、道台、提督、总督、巡抚是官职,封疆大吏则是一种称谓。
一般而言可称封疆大吏者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加军区司令员。
清代的总督、巡抚,提督都可称为封疆大吏。
清代知府为从四品,明、清两代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被称作“府”。一般的府长官都称做“知府”,即“知(即主持)某府事”,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其地位可类比现在地级市的首长。
道台又称道员,正四品(乾隆十八年规定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或以上,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由此很多人以为道为省与府之见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实则不然,道不完全具备地方政府性质,不过是省级系统的派出机构
(清代地方行政机构就是“省、府、县”三级。省的最高官员为正二品的总督和从二品的巡抚;知府最初为正四品,后改为从四品;知县为正七品)
。
道员有是作为布政使
(又称藩台,掌管一省行政、财政、人事安排,可类比现在常务副省长,总督或巡抚的文职副手)
或按察使
(又称臬台,掌管一省的司法和武装力量,可类比政法委书记,总督或巡抚的武职副手)
的副职
,
由此又分守道和巡道。
守道可理解为分管某个府或者几个府的临时责任人,主要侧重管理钱谷事宜;巡道可理解为监察巡视某府或者几个府的首长,主要侧重刑名。后来守、巡二道由原来临时性差使变为固定的地方长官。后来两者均加兵备衔,执掌基本一样。
有是负有专责的道员,如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负责河道和河工的河道。
另有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则一般由当地同品级官兼任。
提督又称军门,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是各省绿营(清朝国家常备军)最高驻防首长,品级为从一品。提督是单纯的军事首长,可以类比以前的大军区司令员。提督一般由汉人或出身汉军旗的人担任。
提督虽品级较高,但在实际职权上多受总督节制,甚至有时还会受巡抚节制。清代长期设置十多名陆路提督,三名水师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长江水师提督)。
总督又称制台,制军,大帅。光听名字就非常尊贵。是清代地方最高一级的首长,总督负责一省或多省的军事行政经济民政,侧重管军,是真正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封疆大吏,品级为正二品。
但多挂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为从一品;而有大学士兼总督者为正一品。有清一代长期设置八位总督。到清晚期,总督的兼职越来越多,权力也越来越大。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更是权势煊赫。
另还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职务。
巡抚又称抚台。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者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者为正二品。可类比现在的省长。巡抚与总督合称督抚,总督官衔略高于巡抚,甚至有些省份是总督兼巡抚事,比如直隶总督、闽浙总督都是兼巡抚。
补充下:
清代地方省级官制总体是以相互牵制。比如巡抚,虽然比总督略低,但并不意味着巡抚完全听命于总督,巡抚有事可直接向皇帝汇报,提督虽是高级武官,却要受比自己级别低的文官节制。同样,布政使,按察使号称方面大员,也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
-----
网友解答:
-----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认真学习明朝的政治制度,在官制上总体继承明制,仅作了一些枝叶上的修改。在中央,设立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各部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在地方行省、道、府、县衙门的建置,同时一省或几省设立巡抚和总督。
清代的最高地方行政大员是总督,是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和民政长官,为正二品,如加兵部尚书衔或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则为从一品,如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正二品。清朝全国共为九大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东三省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
总督之下是巡抚。清朝巡抚是从二品文官,又称抚台,是皇帝派出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的大臣,是主管一省军政、民政的最高长官,“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得名。有些省份的巡抚,加兵部侍郎衔,则为正二品。
巡抚之下是道台。清代的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道员一般为正四品。道台的官职是根据道员所从事的工作而设定,因此并不固定,有的道员被任命为布政使、按察使得副使,有的则会被任命为负责管理专项事务的主官,比如管理粮储的粮道、有管理河工的河道、管理海关的海关道、管理盐场的盐法道等。
道台之下是知府。知府是一府的行政最高长官,一般为从四品,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书记兼市长,管理一府的一切民事和行政事务。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知府之下就是知县。知县自然就是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管理全县的行政,有的还兼管军事。知县的助手有县丞、主簿等,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理全县的钱粮、户籍等。
清朝独立文官体系之外,还有一套武官的体系。领侍卫内大臣 ,为正一品。将军为从一品,清朝共设五个将军,分别为:盛京(奉天)将军、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这五个辖区不设督、抚,驻防将军为本区最高的军政长官。督统和提督为正二品,副督统和总兵为从二品副。将为正三品,参将为从三品,游击为正四品,都司为从四品,城门领为正五品,守备为从五品,守御所千总为正六品,门千总和营千总为从六品,卫千总为正七品,把总为从七品。
其中武官中的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提督为清朝各省绿营最高军事主管官。提督一般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掌管区域达一至两省。清代共设置十六名陆路提督,其中专职陆路提督十一名,即:直隶、福建、湖北、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各一名;巡抚兼陆路提督五名,即: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西各一名。另外还有三名水师提督,即: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及长江水师提督。
文官中的总督和巡抚,武官中的将军和提督,都可以称之为封疆大吏。
-----
网友解答:
-----
本人对清史领域比较熟悉,我来回答这道题吧,希望能让大家满意,同时纠正一些错误答案。
我想,除了上面出现的词汇外
大家
还会看到臬司、学政、厅等词汇,所以我的答案不限于上述称呼。
清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一般实行省、道、府州、县四级。
道这一级有争论,不过学界大多主张算上这一级的。
先说省级,
封疆大吏就是指的省总督或巡抚,晚清还有军功大吏的称呼
(比如曾国藩、李鸿章)。省制创于元朝,明代开始设巡抚,不过这个不是常设编制,到了清代巡抚成了常设编制,一省的最高长官就有巡抚和总督。怎么区分?
简单来说总督比巡抚级别要高(总督一般是正二品,巡抚一般是从二品),总督比巡抚管的区域大且更侧重与军事(清代的总督一般只有八九个,巡抚却是一大堆,比如云贵总督下就有云南和贵州两个省),
我举一个比喻吧,云贵总督是云南贵州军区的司令员,贵州巡抚却只能调动贵州的驻军。也有例外,如四川,
乾隆朝开始
只有总督没有巡抚,还要注意的是直隶总督管不了京师。并不是总督就可以管巡抚,在清代同城
督抚
之间经常闹矛盾呢,总督和巡抚同处一个城市的比如云贵总督与云南巡抚、两广总督与广东巡抚。
总督和巡抚也被下级称为“督宪”,总督也叫“制台”,
巡抚也叫“
抚台
”。
提督是武官,全称是提督军务总兵官,是一个省绿营最高长官,之下是总兵。
那么八旗呢?在地方设有
驻防八旗,最高长官是将军
,比如成都将军,有的地方设都统、副都统。诸如成都将军这些内地的将军要和吉林将军、伊犁将军等不要混为一谈,东北地区和新疆地区等都在光绪朝之前没有设省制,所以没有巡抚或总督,最高军政长官就是将军。
此外,
省一级的还有专管刑狱案件的提刑按察使司,也称“臬司”、“臬台”,专管民事钱粮的承宣布政使司,也成“藩司”“藩台”,还有专管教育考试的提学使,也称“学政”、“学台”。这三个也都是省级大官。
道这一级虽有争论,有人认为道是省级机构的派出物(类似于公安局在乡镇上的派出所),但从地方档案来看(比如《南部县衙档案》),道是可以算作地方一级行政单位的。
道的种类多,通俗点告诉大家,有两种,一种是专管某项事物的,如督粮道、盐茶道。一种是管府州县的,比如川东道台。
道下面还有两级,一个是府和直隶州以及直隶厅,
注意是直隶州、厅(
以区别于散州、散厅
)。简单说明一下,直隶厅归布政使管,散厅归知府管。
下一级主要就是县了,还有散州,散厅等同于县
,当然,厅这个行政单位不多见,比较出名的有凤凰厅。
曾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很复杂,尤其是到了清末做了较大改动,比如出现了巡警道、咨议局等。在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编制不用于内地,京师和陪都也不同于内地。
------------------
推荐阅读:
指鹿为马的赵高,明明已完全掌握朝廷,为何还能被子婴轻松除掉?
如今糖尿病治疗的最新成果进行到哪一步了?距离彻底治愈还有多远?
上一篇:清朝的绿营兵是如何编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