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地上挖水塘,不放任何鱼苗,也不串水通系,几年后会有鱼吗?
空地上挖水塘,不放任何鱼苗,也不串水通系,几年后会有鱼吗?
-----
网友解答:
-----
几年前,我小叔在村子北面建了一个蔬菜大棚,但是这里离村子最近的水井还很远,为了方便浇灌,它在蔬菜大棚不远处的一个下坡空场上挖了一个水塘,目的是下雨时可以存水,方便浇灌蔬菜。
结果小叔的运气比较好,由于当时选择的空场是在低洼处,所以在挖水塘时竟然挖到了一个泉眼,这使得小叔有了源源不断的水源。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前几天我回老家去小叔家的大棚里摘黄瓜吃,结果发现小叔竟然在水塘那钓鱼,通过交谈我知道了,这里面确实有鱼,但不是小叔自己放生的,用他的话说就是“天生”的。
那么,为何在一个空地上挖个水塘,在不放鱼的情况下,几年后会有鱼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新水塘出现鱼的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下,在空地挖一个水塘,只要水塘不连续的干涸,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后都会有鱼。而这些鱼通常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是“冲来的鱼”
,如果该水塘离其他水体很近,那么其他水体中的鱼就有可能会被冲过去,因为当一场大雨或者暴雨来袭,往往一些有鱼的池塘或者河的水就会泛滥,从而把里面的鱼冲出来。记得小时候,离我们村子很远的一个大水库发大水,公路两旁的沟里都能捡到鱼。
所以,这些鱼很有可能是从其他水体冲过去的,不过,小叔家的水塘不存在这个情况,因为我们这里近几年没有发过大水,而且这个水塘离最近的有鱼的河也有至少2公里以上。
第二是地下水的互通性
。在一些野外水体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泉眼,泉眼其实就是地下水喷涌而出形成的。当然大多数的泉眼流速是很慢的,所以它无法突破上层的土壤,但是一旦被挖开或者是上面积水将土壤浸透,泉眼就会喷出水来,这样形成的水塘是很难干涸的。
泉眼其实是潜水层的水互通形成的,假如新挖的水塘的泉眼与有鱼的水体互通,那么鱼类就可能从原水体的泉眼进入到潜水层,进而从新水塘的泉眼出来,这样也就有了鱼。
新水塘与其他水体不互通,鱼哪里来的?
如果新水塘与其他水体相隔甚远,而且不互通,那么鱼就很难从上面两种情况进入水塘,遇到这种情况,许多人会说“千年草籽,万年鱼籽”,意思就是说鱼籽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当一个水体干涸后,鱼籽会在土壤中一直等到这里再次注满了水,才孵化。
其实这个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在一些潮湿的土壤中,鱼卵最多只能活1-2年,而在相对干燥的土壤中,鱼卵只能存活数个小时,最多几天,之后就会死亡。
既然这样,新水塘里的鱼是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也困扰了科学家们很久,因为许多人工挖的水塘,在没有放鱼的情况下很快就会出现鱼。起初,科学家们认为是两栖动物迁徙时带入的,当一些蛙类离开一些有鱼的水体时,可能会携带一些产在水草附近的鱼卵,这样鱼卵就能跟随蛙类进入到新的水塘中从而孵化生存了。
但是,这并不能解释离其他水体较远的情况,因为蛙类的迁徙是有距离的,而且距离相对较短。之后,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鸟类带入
。
到了2019年,美国的科学家率先印证了这个想法,因为他们在天鹅的粪便中找到了未被消化的鱂鱼卵,通过将这些鱼卵分离并重新的放回水中,科学家们发现竟然有些卵可以正常的孵化。
但是,鱂鱼卵经过鸟类的消化道后能存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鱂鱼卵比较的坚硬,保护层也比其他鱼卵要更加的坚固,所以,其他鱼类是否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新水体的还没有被证实。
之后,匈牙利利多瑙河研究所(DRI)的研究团队对我们最常见的两种鱼-鲤鱼和鲫鱼进行了研究,研究团队收集了4000枚鲤鱼和鲫鱼的卵,然后准备了8只绿头鸭,每一只绿头鸭喂下500枚卵后收集它们的粪便。
结果研究人员在6只绿头鸭的粪便中都找到了未被消化的鱼卵,平均每只粪便中有18个鱼卵,放入水中后有12个能正常的发育,最终有3个卵正常的孵化。
得到实验结果后,研究人员又调查了大量的水鸟的习性发现许多水鸟在鱼类的繁殖期都有食用鱼卵的习性,毕竟鱼卵也是一种高营养的物质,而且对于水鸟来说获取更加的容易,因为鱼卵通常是产在水面上的植物附近,而且像鲤鱼等鱼类一次可以产下数十万,甚至数百万枚卵。
所以,鱼卵虽小,但一团团的鱼卵也能满足水鸟对食物的需求,而且水鸟的活动范围非常的广,飞行速度又比较快,因此,它们能够快速且轻松的从远处有鱼的水体将卵带到新的水体中,这样就产生了鱼。
写在最后
我们常说的“千年草籽、万年鱼籽”其实并不是说草籽和鱼籽的生命力强,而是说这些籽的传播比较的容易,其中草籽主要是通过风力、鸟(吃完之后排出的未消化的草籽)来传播的,所以即使你将一块地里的草完全清理干净(包括草籽),来年这块地依然会有草。
鱼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新挖的水塘只要不干涸,它始终会吸引一些水鸟在此驻足或者从上面飞过,一旦水鸟吃过了鱼卵就会在排便时将未消化的卵排入水中从而产生鱼。
-----
网友解答:
-----
空地上挖水塘,不放任何鱼苗,也不串通水系,几年后会有鱼吗?答案是会有的。而且还有和人一样大的鱼,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事情就发生在七八十年代。一九七六年到一九七七年,公社成立了“三八连”,主要任务是削高填洼,平整农田,挖井抗旱。公社统一从各个村子的生产队里抽调识字班(大姑娘),一个管理区为一个连。生产队里出粮食出菜金,有专人做饭吃大锅饭。
七七年的春天,浩浩荡荡的三八连大军进驻我们村。开始是挖沟抬田(就是在大块农田里每隔十米左右挖一道小沟,把挖出来的土平整到地面上,小沟便于排水),接着是挖大口井,做抗旱备用。大口井都是挖在高处的砂岭地片(比平常地块略有高出),与周围的沟渠水系没有连接。大口井挖得很深,大约有八九米深,泉水很旺,可以用小型水泵抽水浇灌农田。
几年以后,这些大口没有人放养鱼苗,下大雨的时候,大水也流不进大口井里,奇怪的是这些大口井里出现了很多鱼,多数是鲫鱼白鲢和泥鳅,也有鲶鱼和其它鱼种。每年都有人在大口井里钓鱼,有时浇地,把井里的水抽干了,也能捉到很多鱼。
我们村的东北角,挖了一个很大的大口井,大约有一亩地那么大,安装了一台大型水泵。大旱天气,开动水泵抽水,三天三夜也抽不干。后来几年,天气不是多么旱,也不再使用了。因为多年不用,大井里的水也没有干过,村民都知道里面有很多鱼,而且还有很大的鱼。
一九八八年的秋天,有一对年轻夫妻,因家庭琐事晚上闹矛盾。夫妻两个人吵闹了一会,妻子出走了。丈夫以为妻子生气去婶子家玩一会,消消气就回来了,也是赌气,没有去找,自己先睡下了。到了早晨四点多钟,丈夫一觉醒来,发现妻子还没有回来,感觉事情不妙,赶快穿上衣服出去找。在外面寻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心里出现不祥的预感,马上来到村东北角的大口井,站在大口井的岸边,在蒙隆的黎明夜光下,隐隐约约看到不远的水面上,有一具尸体漂浮着,好像还露着白色的肚皮,丈夫被吓得立马瘫坐在地上,放声痛哭。哭了一会儿,又马上爬起来,回家找人来打捞。
丈夫回家找了六七个人,来到大口井,准备打捞尸体。这个时候天有些明亮,大家定睛一看,那根本不是什么尸体,原来是一条大鱼。因为前两天有人在这个大口井里炸鱼,只是捞到一些几斤重的鱼,这条大鱼过了两天才浮出水面,正巧被丈夫看到。大家找来工具,七手八脚地把大鱼捞上来,回家一过秤,好家伙,八十多斤。
丈夫把大鱼先放在家里,又马上骑着自行车,去丈母娘家里找妻子。原来是妻子赌气连夜来到娘家。丈母娘当夜数落一顿闺女,不该半夜三更的来娘家。丈母爹正打算吃完了饭把闺女送回家,看见女婿来了,很是高兴。丈夫向妻子道了歉,赔了不是,又把看到大鱼的事说了一遍,高高兴兴地把妻子带回家。
至于这些大口井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鱼,谁也说不清楚。有老人说:这些鱼都是野生的。鱼卵在没有孵化成小鱼之前,遇到池塘或是河床干枯,鱼卵被保留下来。经过几百几千年的变化,土壤被雨水冲刷到有水的池塘里,把未孵化的鱼卵也带进来,鱼卵遇到适合孵化的条件,又生出了小鱼。小鱼长大后又繁殖,鱼逐渐变多了。这个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没有考证过。
-----
网友解答:
-----
会有鱼的。俗话说: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再加上飞鸟、风雨等对鱼籽的搬运,一个孤立的水塘只要常年不断水、并具备鱼生存的必要条件,用不了几年就会有鱼的。
-----
网友解答:
-----
有水时间长了就会有鱼,普通人并解释不清楚鱼是怎么产生的?万物生命力都很强,有的干固数年,当遇到适合复活条件就会孕育岀命。空地挖水塘,几年后肯定就会有鱼,虾吃,这就是奇妙大自然。
-----
网友解答:
-----
只要水质不是太差,环境不是太恶劣,一般都会有鱼,因为有的鸟会吃鱼,但又消化不了鱼籽,如果它门把带有鱼籽的便便排到池塘里,过不了多久就会有鱼了
-----
网友解答:
-----
2005年新建设单位填平院子挖了一个大坑,院子十几亩大,坑大概是横竖各一百米左右,深大概两米,后来经过夏天下雨就灌满了水,过了两三年还是三四年就有三五只白鹭时不时来吃鱼了,冬天水坑干了,挖了半桶泥鳅有上百条,捡了两条黑鱼,大的那个黑鱼半尺多长。
-----
网友解答:
-----
谢邀:
会有鱼!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老家地处煤矿塌陷区,几处塌陷地久了就会有鱼。就连将要塌陷的地表,有窑厂烧砖的买下取土,后来成了野塘,既无人为放进鱼苗,也不通其他水体,但一夏过后就会有鱼。
我考虑这鱼的来源估计有以下几种:①夏季雷雨暴风从其他水体携带而来。以前看《十万个为什么》说有的地方会随暴雨狂风下鱼。
②其他野生昆虫(如蚂蚱等)的卵被风、雨带进水里,会孵化成小魚,因最先发现有鱼的尽是这些小毛鱼或者小鲫鱼。有人作过试验:把蚕卵放进水缸里会孵出小彩鱼。按照生命进化论,先水生后陆生,这些陆生的虫卵仍然保留着水生的基因,在环境变化了的情况下也会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
③发大水冲带进来的鱼卵,这样久了就会有大型的鱼种,如草、鲤等。
不知对不对,各抒己见吧!
-----
网友解答:
-----
有水就会有鱼。就和有山就有草,有林就有雨一样,这是大自然的法则。但这类鱼当先是泥鳅,沙䰳之类,因这类鱼生存力强,因有了这类鱼,便招来水乌,水鸟又会从别的池塘带来其它鱼类的基因,只要水不断,几年就会繁衍出各共鱼群。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空地上挖的水塘。
1,不放任何鱼苗。
2,底下也不窜通其它水系。
3,无论刮风下雨不会造成洪涝与其它水塘交融。
这些基本问题不存在的情况下,有其它生物(如蜉蝣或水生细菌)但肯定没有鱼的。
-----
网友解答:
-----
小时候,我老家房后面因为地势比较低,村子里面特意挖了一个池塘,但不知什么原因,这座方圆40米的小池塘自从挖好后,就没有人再搭理了。
后来听邻居说几家对池塘的归属有意见,不能用作养鱼等途径,只能当下雨时存水用,于是这座池塘就荒废下来了。没有想到的是,那几年下雨的次数比较多,池塘的面积反而扩大了不少,而且始终没有干涸。
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没过两年时间,池塘里面居然有了鱼,数量还不少
。村里的老人认为肯定不是有人故意放进去的,因为村子周围上百里基本上都没有类似的池塘,也没有谁卖鱼,那个时候家家户户生活条件不太好,不像现代的人们头脑心思灵活,也很少有人舍得投放鱼苗。
当然,随后几年雨天次数减少,干旱的天气增多,池塘渐渐枯竭,但人们清理池塘时,发现鱼的数量真不少,种类也比较多,但这些鱼究竟是大自然的恩赐,还是被人偷偷放进来的,也成为了谜团。
不过空地上挖水塘,不放任何鱼苗,也不串水通系,几年后有鱼并非新鲜事。
说起来还有个真实经历的事情。
我之前在小区里面移植了一颗绿萝,放入准备好的水缸中,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居然在里面发现了游动的鱼苗。当时着实惊讶了我,毕竟水缸除了泥土就是水,这些鱼苗仿佛就是天生的,突然出现的
。
后来求教了种绿萝的大爷后,才明白,这些绿萝就是在水池里养的,鱼卵不仅附着在了绿萝身上,还有绿萝根系扎根的泥土里面,移植后也被带到了我的水缸中。这些鱼卵在适宜的环境中,最终孵化了出来。
看到这些游来游去的鱼苗,
我不禁感慨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只是身处合适的温度,鱼卵就完成了华丽的变身,难怪有了那句老话,千年草籽,万年鱼籽!
这些池塘里面的鱼是从哪里来的呢?
首先肯定不是无中生有的,自然界诞生生命所花费的时间无比的漫长,水是生命起源必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水里面诞生生命需要的时间往往需要上千万乃至上亿年,池塘里面不可能在短短时间就诞生鱼类。
这些鱼类的来源只有一种,就是来自其他地方!
1、有可能来自附近的池塘,暴雨之下,鱼随着溢出的水流漂流到了其他的池塘里面,毕竟城市里面遇到暴雨时,我们偶尔还能捡到大鱼,更别说池塘较多的乡下了。
2、如果池塘周围本身没有其他水塘、河流等水体,本身相对独立,那么这些鱼类很可能就是来自鸟类了。
其实这个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验证,自然界生物都离不开水,从飞翔迁徙距离来看,鸟类数量多,本身也是很多植物种子的传播者。
鸟类喜欢吞食类似葡萄、石榴、柿子、枸杞等植物的果实,成熟的果实吞下后,种子便会随着粪便排出。这样鸟类成为了种子传播的途径,丰富了大自然的生态,其实鸟传播鱼卵也是类似的道理。
其实科学家曾经猜测,鱼类通过鸟的脚掌或者羽毛完成鱼卵的传播,后来一项研究发现,鳉鱼的鱼卵即使被天鹅食用和排出后,依然有机会孵化出后代,其他鱼卵比如鲤鱼、鲫鱼也同样可能保持着活性。
所以
我们得感慨生命的顽强,鲤鱼一轮可产卵150万颗,即使被水鸟食用吞到肚子里,也总有一些漏网之鱼活下来,最终被排出体外,一旦遇到水塘,这些鱼卵就会孵化出来
。
除了被吞食的,还有附着在脚掌、羽毛乃至嘴巴部位的鱼卵,而鸟类普遍爱干净,它们不仅需要饮食,有时候还会洗个澡,水塘无疑提供了这些的条件,鱼卵就被不知不觉间带到了其他池塘中。
当然,也不能排除动物们毛发上附着的鱼卵,只要动物在自由活动,那么总有机会将其他水塘中的鱼卵携带到无鱼的池塘中来,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写在最后
这些鱼类并非凭空产生的,完全是被鸟类或者其他动物,喝水或者洗刷后带来的,所以没必要惊讶。
-----
网友解答:
-----
有鱼,基本都是鲫鱼。十几年前岳父家后面有个坑,下雨能存点水几天也就干了。有年雨水大三天两头下雨坑里水一直挺多。秋天的时候看到挺多小鱼,小舅子用网整出来十几斤小鲫鱼。没吃,又放回去了。附近一公里范围内没有河流鱼池,所以不存在别的地方跑来的鱼。
------------------
推荐阅读:
农民工在干活工地晚上休息时发生脑梗塞,老板有没有责任,老板不管住院费用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