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潜艇在北极发射导弹,难道不怕几米深的冰层吗?
俄罗斯潜艇在北极发射导弹,难道不怕几米深的冰层吗?
-----
网友解答:
-----
当然怕,但正因为如此,俄罗斯核潜艇进化出了自己的独门绝技:水下破冰。
北冰洋冬季有73%的面积被冰封,冰层的平均厚度达到了3米,就是到了夏季,依旧有57%覆盖着冰层。但北冰洋又对俄罗斯水下核战略有巨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北冰洋厚厚的冰层隔绝了各种信号,美国的反潜飞机和卫星根本找不到隐藏在冰层下的潜艇,这对俄罗斯核潜艇冲破美国在各个海峡的封锁去远洋战备巡航非常有利。
二是俄罗斯弹道导弹核潜艇在北冰洋巡航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从北极中心的极点到美国纽约的直线距离只有5550公里,若能从北冰洋发射弹道导弹,可极大压缩美国的反应时间,提高突防成功率。
北冰洋是俄罗斯水下核打击的捷径
但在冰封海域核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显然是行不通的,只能破冰之后上浮进行水面发射,但核潜艇的隐蔽性决定了不可能与破冰船编队航行,破冰的事只能由核潜艇自己搞定。而且冰层下的潜艇也是无法接收到外部信息的,即使是为了具备冰封海域的通信能力,俄罗斯核潜艇也必须拥有破冰能力。
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俄罗斯核潜艇采用了模仿北极地区弓头鲸破冰的“鲸背式”破冰设计。弓头鲸是一种属于鲸目的海洋哺乳动物,成年个体长度可达21米,体重190000公斤,作为哺乳动物,弓头鲸也是用肺呼吸,就像人类游泳需要憋气一样,它每次入水通常只能待9~18分钟,为了在冰封海域换气,弓头鲸能用长度可达5米的巨大三角形头部撞破60公分厚的极地海冰,俄罗斯核潜艇就是基于这一自然现象进行的仿生学设计。
生活在北极的鲸鱼进化出了水下破冰能力
但核潜艇水下破冰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外形,核潜艇要有坚硬而又向上凸起的“鲸背”顶破冰层,上浮前,需要将雷达天线和潜望镜等各种外置设备收进围壳,将艇艏舵缩回艇内,围壳舵90度偏转呈竖直状态,减小破冰压力增加强度。台风级核潜艇还更进一步,专门还设计了巨大的整流基座。
首先接触冰面的围壳有特殊的外形和材料要求
二是材料及结构。指挥台围壳顶部要用轻而坚硬的钛合金材料,还要有合理的结构设计,使破冰时的冲击力能够均匀的传递至艇身,台风级围壳下巨大的整流基座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台风级核潜艇的指挥台围壳和上层建筑甲板有很强的破冰加强结构,可以凿穿3米厚的冰层上浮,只有专门设计的核潜艇才能具备这样的破冰能力
三是有强大的上浮力量。俄式双壳体核潜艇有巨大的储备浮力,除了主压载水舱,还有“特设压载水舱”,在快速排放所有压载水舱的情况下,俄式核潜艇可获得足够上浮速度和力量用来破冰。
破冰是俄罗斯核潜艇的拿手好戏
而美国核潜艇普遍采用单壳体设计,储备浮力本身就与俄罗斯潜艇有很大差距,这往往意味着上浮破冰力量不足。在北极活动的美国海狼级核潜艇的“康涅狄格”号也曾尝试过破冰,却被卡住了指挥台围壳,既上不来,又下不去,最后不得不用人工凿开冰面才得以脱困。这也从反面证明潜艇破冰并不容易。
被困的康涅狄格号
四是要有相应的传感器和操作技巧。潜艇上浮破冰前要用专门的声呐系统来探测冰层的厚度,还要用特殊设备观察冰层的底部,尽量寻找底部平坦又不太厚的冰层破冰上浮。核潜艇的破冰能力是有限的,俄罗斯的台风级核潜艇可以破3米左右的冰层,这在全球属于最强的了,而美国的潜艇破冰能力不到1米。且当冰层比较厚又需要上浮时,千万不能强冲。需要先用围壳慢慢接触冰层,利用潜艇的浮力来向上一点点挤压。
我国潜艇用的都是围壳舵,为防破冰时损坏,需要90度偏转呈竖直状态
-----
网友解答:
-----
当然怕,所以俄罗斯潜艇不可能直接在冰层以下直接发射导弹,通常先是到达发射阵位的冰层之下,然后潜艇迅速上浮,利用自身巨大的体量,使用潜艇围壳(指挥塔)这个突出部制造出巨大压强顶开冰层,然后发射完导弹后再迅速下潜,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鲸背效应”。
在北极海底几千米生存的鲸鱼通常每隔几个小时就必须上浮至海面进行换气,而在换气过程中,鲸鱼上浮会使用自己坚韧的鲸背挤压冰层,成功破冰而出,在冷战时期,俄罗斯人发现了这一原理,于是受到启发就对潜艇的围壳进行了仿鲸背的设计,并相应的加大了其结构强度,使其大部分战略核潜艇都能够在北极破冰而出,成功发射导弹,其中尤以排水量超过两万吨的“台风级”核潜艇破冰能力最为强悍,三米之下冰层都是秒破!
俄罗斯潜艇之所以如此重视潜艇破冰性能,主要源于北极地区的特殊性,厚厚的冰层可以隔绝潜艇的噪音和雷达以及红外发射信号,让美国反潜力量无从下手。而从北极发射导弹到美国本土又是最近的路线,这样可以减少导弹的滞空时间,增强其突防性能,让美国反导系统来不及反应,有效提高了核潜艇的威慑能力。
当然了,美国人对此自然也不会袖手旁观,所以他们的核潜艇也想去北极一试身手,但是因为体重不够,围壳过小,强度不达标,往往铩羽而归。比如去年美国最先进的海狼级核潜艇在军演时就出现尴尬一幕。
在破冰过程中“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破冰过程中,围壳被卡在了冰层之中,整个核潜艇动弹不得,艇员只能拿着铲子爬出来进行手动铲冰,这一幕又刚好被附近侦查的图142巡逻机拍到,现场气氛极其尴尬,这要是在战时,“康涅狄格”号就成了瓮中之鳖,绝对凉凉了。
-----
网友解答:
-----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近几十年,俄罗斯和美国的潜艇技术一直引领世界潜艇发展潮流。俄罗斯的潜艇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长期让美国海军倍感压力。俄潜艇的众多绝技中就有一项是在北极发射导弹,这让美国的反潜机感到无可奈何。但俄罗斯的潜射导弹并不是直接从冰层下面发射的,而是要利用指挥塔围壳这个凸起物强力冲击冰面,冲出冰层,然后发射导弹。而且俄罗斯潜艇在这方面的能力最强,胜过美国和其他国家。
大家看美国大片的时候,曾经看到过这样的画面。潜艇追杀车队,潜艇直接冲破冰层,发射导弹,场面令人震撼。现实中的潜艇也是如此,在破冰能力上,苏联时期研发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稳居历史最强,至今未被超越。它可以干净利落的冲破3米厚的北极冰层,然后发射战略核导弹,这给美国方面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果没有这个绝技,数量只有六艘的台风级如何能平衡住十四艘俄亥俄级。
而美国潜艇在这方面就不太行。美国的史上最强战术核潜艇海狼级也曾经想秀一把破冰技术,结果破冰失败,指挥塔直接被卡在冰层上。潜艇员无奈,只好带着雪橇出来人工除冰。从根本上讲,俄罗斯潜艇的结构强度胜过美国,所以破冰能力更优异。美俄大部分潜艇的破冰能力在1米左右。
其实突破冰层这种技术的进步,还要感谢一种动物。那就是北极的鲸鱼,北极鲸鱼大多数时候潜伏在水下很深的地方,几个小时会浮出水面换一次气。北极的冰盖率还比较高,基本能保持在50%-70%的范围内,鲸鱼要换气就必须破冰。鲸鱼身体虽然很柔软,但它破冰能力很强。人类观察到这个现象后,就模仿鲸鱼脊背的流线,应用到了潜艇技术上。
现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极的冰山正在消融,冰层也少了。一方面威胁了动物们的生存,另一方面海平面上升,可能造成沿海城市被淹没,引发大规模海啸。因此国家社会急需就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问题达成长久的方案,避免因为个别领导人的看法而前功尽弃。
-----
网友解答:
-----
首先告诉大家的是:任何潜艇在北极地区发射潜射导弹的话,那深达几米厚的冰层都是一种巨大的阻力和障碍。说白了就是:任何潜艇在北极地区发射潜射导弹,都是非常害怕深厚的冰层的。
大家应该经常听到这样的报道:俄罗斯的战略核潜艇、战术核潜艇在北极地区进行演习、在北极地区进行导弹的试射工作等等。北极地区现在已经成为了:美俄两国潜艇主要活动区域和争夺区域了。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的潜艇喜欢在北极地区行动或者演练呢?其实核心原因只有两点:
一是,北冰洋那厚厚的冰层是一种天然的屏障,隔绝了各种信号。这样一来,美国人的反潜飞机、侦察卫星以及各种反潜设备就很难找到隐藏在冰层下的潜艇。这就对俄罗斯核潜艇躲避美国人的侦测创造了良好的天然环境。
二是,俄罗斯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在北冰洋巡航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从北极中心点到美国纽约的直线距离只有5550公里。如果俄罗斯的战略核潜艇在北极发射潜射核导弹打击美国的话,就可极大压缩美国的反应时间,提高突防成功率。
这样就把所谓的核威慑力发挥到了极致了,让美国人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那是防不胜防了起来。
北极地区虽然能够让潜艇的潜伏效果更好,虽然更加有利于俄罗斯对美国人的核威慑力。但是也有一个比较难办的问题,那就是:要想在北极地区发射潜射导弹的话,必须要突破北冰洋那厚达几米的冰层了。
首先还是要跟大家普及一个:潜艇在水下发射潜射导弹原理的事情。潜射导弹的发射方式全部采用了垂直发射,因为打击的是岸上目标,所以导弹必须往上发射才行。
世界上所有的潜艇发射潜射弹道导弹一般都采用了两种方式:湿式发射和干式发射。可是现在所谓的湿式发射已经基本上被淘汰了,绝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干式发射了。
所谓的湿式发射法就是让潜射导弹在水下进行点火发射。可是这样做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熄火。因为首先要给发射筒注水,达到内外压力差、然后就是在水下点火,这样发射熄火的概率大、成功率也就不高了。
干式发射是:在发射前先给导弹发射筒里面增压,再给导弹发射筒外面减压,这样形成内外压力差,才能确保发射井盖比较容易打开。
接下来导弹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通过末端推送装置冲出发射筒,导弹一般冲出水面以后才点火出击。
这种发射方式说白了也就是两步走的模式:
第一步,先在导弹发射筒里面加压,靠着潜射筒里面的高压蒸汽让导弹先潜射出水面;
第二步就很简单了,当导弹射出了水面以后直接点火启动就行了。
但是在北冰洋地区不管怎么发射导弹、不管如何发射导弹,都不得不面临几米厚的冰层。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潜射导弹是在出了水面以后才点火的,要是不突破几米厚的冰层的话,恐怕连导弹都发射不出去。
俄罗斯的潜艇在北极地区的破冰主要模仿了一种生物的破冰术——弓头鲸的“鲸背式”破冰原理。这种体型巨大的鲸鱼,由于是一种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所以定时要到水面上进行换气的。
可既然是换气就必须要突破冰层才行,这样一来,弓头鲸就用其长度可达5米的巨大三角形头部撞破厚厚的冰层——从而达到换气的效果。
那么俄罗斯的潜艇发射潜射导弹又是如何运用这“鲸背式”,来突破北极地区这几米厚的冰层的呢?一般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才行:
第一,在外形设计上面,核潜艇要有坚硬而又向上凸起的“鲸背”顶破冰层,一般在上浮前,需要将雷达天线和潜望镜等各种外置设备收进围壳内部,进行保护起来。
另外将围壳舵90度偏转呈竖直状态,减小破冰压力增加强度。说白了就是靠着坚硬无比的围壳来向上顶破冰层。
第二,用来顶破冰层的围壳,在结构和材料上面要有足够的强度。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既然要顶破几米厚的冰层,那么围壳的硬度不够显然是办不到的。
现在俄罗斯核潜艇的围壳顶部,一般都使用轻而坚硬的钛合金材料。另外还要有合理的结构设计,使破冰时的冲击力能够均匀地传递至艇身,从而减小破冰时对潜艇本身的冲击力。
第三,上浮力还要足够大才行。既然选择要往上顶破厚厚的冰层,那么必须要有足够的浮力才行。目前俄罗斯的核潜艇都采用了双壳体设计,除了主压载水舱,还有“特设压载水舱”。这样一来,俄式核潜艇可获得足够上浮速度和力量用来破冰。
被困的美国康涅狄格号
由于美国的核潜艇往往采用的是单壳体设计,所以导致其浮力有时候就不够强悍。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在北极活动的美国海狼级核潜艇在破冰过程中,却被卡住了指挥台的围壳。
当时的情况那是无比的尴尬,真是叫做:既上不来,又下不去,最后不得不用人工凿开冰面才得以脱困。
第四,核潜艇还要具备探测冰层厚度的功能。这一点也很好理解,既然要破冰那么总要提前知道冰层的厚度才行。
潜艇上浮破冰前要用专门的声呐系统来探测冰层的厚度,还要用特殊设备观察冰层的底部,尽量寻找底部平坦又不太厚的冰层破冰上浮。
在北冰洋各个水域的冰层厚度是不一样的,可是潜艇设计的破冰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找了一个冰层厚度达数十米的地方来破的话,很有可能就会被直接卡住了。
总之一句话,目前俄罗斯的核潜艇在北极地区活动频繁,其破冰发射潜射导弹的能力也是一流的。一般要具备四个能力才能顶破那厚厚的冰层,潜艇的围壳要足够坚硬、上浮力要足够强、材料要足够好、另外就是要具备提前探测冰层厚度的能力。
-----
网友解答:
-----
兔哥哨位谈谈个人观点:潜艇在北极发射导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美国曾经长期试验论证,难度非常大,目前,具备这个能力的依然是俄罗斯。潜艇在北极发射弹道导弹的优劣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突破厚厚的冰层呢?我们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常年覆盖着冰雪,而多数冰层下面是海水,适合潜艇在冰层下面隐蔽航行。潜艇隐蔽在冰层下面的优势是,浮冰能够阻挡反潜手段对冰层下面潜艇的探测,就目前的反潜技术而言,对于隐蔽在北极冰层下面的潜艇的发现非常难,几乎就是盲区。另外,北极地区特殊的气候也限制了反潜武器的使用,反潜飞机无法长时间,广区域进行反潜作业,声呐浮标也无法投放到冰层下面,即便是发现了潜艇,反潜导弹,反潜鱼雷反潜深弹怎么投入冰层下面去,也是一个问题。所以,北极地区的反潜难度不光是体现在难于发现冰层下面的潜艇,还有就是怎么进行反潜,都是难度。正是基于这种天然的保护,让潜艇隐蔽在北极冰层下面,突然上浮突破冰层发射弹道导弹成为一个很具威胁性的手段。那么,潜艇又是怎么突破冰层的?
潜艇在北极并非是瞎溜达,然后接到命令后随便选择一个位置上浮,没这么神奇,潜艇在北极地区冰层下面并不是瞎跑,而是有已知的航道,有预定的发射阵位,这些阵位都是经过长期的海洋调查,科考获得的重要数据。俄罗斯拥有在北极地区广泛的潜艇使用经验,俄罗斯的核动力破冰船,科考船长期在北极去探测冰层厚度,探测冰层变化情况,同时,浮冰下面也不是平坦的,比冰层上面变化还要大,这些早就被俄罗斯利用几十年的时间摸的一清二楚,并且有预定的航道和发射阵位。潜艇在北极冰层下面的几个发射阵位之间隐蔽巡航,接到命令后就采取技术手段突破冰层,发射导弹。潜艇突破冰层并不是加固潜艇围壳强度这么简单,突破冰层时要选择预定的发射阵位,这里通常是薄冰层,保证潜艇突破冰层后不会影响导弹发射筒打开。潜艇突破冰层后,需要露出导弹发射筒,并且快速清理龟背发射筒上的浮冰,保证浮冰快不会进入发射筒里。因此,潜艇并不能从较厚的地方破冰,这样即便是潜艇出来了,发射筒上面也会有大量浮冰,短时间内是无法清除掉的。潜艇需要完全干净的破冰而出,最好是无冰的区域,或者薄冰区域,这是最理想的发射阵位。
虽然如此,但天气变化谁都无法预料,如果没有理想的发射阵位怎么办?还是有办法的,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俄罗斯潜艇在北极地区发射弹道导弹有新方法,在发射弹道导弹前,先发射一枚破坏力很强的特殊导弹爆破冰层,给潜艇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开辟足够的发射空间。这样以来潜艇就可以轻松上浮,并且不会由浮冰影响弹道导弹发射,同时潜艇也可以不用完全上浮,就可以发射弹道导弹。这种方法无疑是一个快速有效,且不会对潜艇安全构成威胁的方法。
北极地区的重要性对于弹道导弹核潜艇而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自然形成的冰层成为潜艇隐蔽的天然屏障,反潜手段被严重制约。同时,北极地区是俄美的后院,这里的核威慑强度超过任何一个地方,谁占领了北极冰层下面的阵地,谁就占得先机利用北极冰层掩护可以抵进对方前沿,使核打击效率大大增加,也降低了拦截难度。但潜艇在北极也不是畅通无阻,而是适应环境生存和战斗,这需要长期的探索研究,未雨绸缪。俄罗斯目前来看是走在美国的前面,美国近些年也开始加大深入北极地区的科考研究,潜艇也开始了适应性的探索,未来北极由俄美两国潜艇的较量会变得热闹起来。
潜艇破冰其实就是所谓的“鲸背效应”,鲸鱼在北极冰层下活动时,每隔几十分钟就需要破冰而出换口气,鲸鱼利用鲸背在利用浮力顶破冰层,而且鲸鱼知道哪里的冰层容易顶破,于是人们利用鲸鱼的鲸背效应把潜艇龟背设计成类似鲸鱼的龟背,强度增加,特别是潜艇围壳的强度要足够硬,当然,浮力也要足够大,否则光围壳出来,艇身出不来也不管用,美国就曾经围壳出来后卡死了,回不去了,多尴尬。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
网友解答:
-----
俄罗斯核潜艇再强也无法从北极水下发射潜射导弹,这个结果完全可以被预料到,因为无论采用干式或者湿式哪种方式来发射导弹,后者都绝对不可能破冰而出,更何况北极的冰层动辄就是几米厚,如果不是想专门找不愉快,可千万别那么做。一般来讲,在北极那种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核潜艇发射导弹前都会上浮,并利用超强壳体迅速撞破冰层。在此过程中,俄罗斯潜艇借鉴了所谓的“鲸背原理”。
鲸属于哺乳类动物,因此它不能永久在水下活动,每隔几小时,鲸都会浮到水面来呼吸,一般海域的鲸类换气自然不费事,可在北极地区生存的鲸类必须具备冲破冰层的能力,因此,像格陵兰鲸这种大块头统统需要靠自己的“背”来破冰,这一原理被冷战时期的苏军发现,后者随之根据鲸背的原理对围壳进行了特殊设计,当然了,俄罗斯人为了确保其核潜艇可以顺利冲破冰层也加强了围壳的整体结构,或许也采用了更加刚硬的特种钢,基于此,俄军大部分战略核潜艇都可以冲破冰层。
以“台风”级核潜艇为例,它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核潜艇,其吨位达两万吨,无论是排水量,还是艇宽,俄军“台风”级核潜艇都达到美军“俄亥俄”级核潜艇的两倍,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再加上它的背部非常硬,撞破一般的冰层根本没有任何问题,即便是遇到三四米厚的冰层,“台风”级都能瞬时冲破。
北极大部分地区虽然无人居住,但资源却非常丰富,再加上该地区战略位置重要,因此成为了美俄争夺的重要区域。而俄罗斯核潜艇无疑是北极地区最强悍的军事存在之一,厚厚的冰层显然不会困扰俄罗斯人,但它们却是俄制核潜艇最好的伪装,核潜艇躲在冰层下,既可以降低噪音水平,同时也会有效隔离雷达和红外信号,这非常不利于其他国家对俄军展开情报侦察。
别看核潜艇撞冰层这项技术不难,如果没有特殊要求的话,谁家的潜艇会动不动就开到北极,因此,大多数国家的核潜艇不会针对冰层对相关部位进行专门加固,放眼全球,经常去北极溜达的核潜艇大都来自美俄两国,俄罗斯不用说,人家不冻港不多,又常年在西伯利亚活动,核潜艇撞击冰层的能力毋庸置疑,可美国人就不一样了。当初,美军想用海狼级核潜艇“康涅狄格”号模仿一下俄军的壮举,无奈自身重量不够,除了围壳破冰而出外,艇身其他部位依旧在冰下,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由于水面速冻,这艘美军核潜艇接下来甚至动弹不得,只能采用人工方式掘开冰窟还其自由。而在北极地区侦察情报的俄军图142巡逻机正好看到了这一幕,你说尴尬不尴尬。
-----
网友解答:
-----
不怕,因为潜艇在发射导弹的时候不是直接在冰层下面发射的,而是需要先破开冰层后才能发射导弹,所以,潜艇想要在北极这个冰雪的世界里把导弹射出去,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破冰能力,其实
对于大部分的潜艇来说,都能直接依靠艇身的撞击突破大约3英尺(即0.9米)厚的冰层,而一些经过了加强处理的潜艇,则是可以突破约9英尺(即2.7米)厚的冰层,
只不过即使是这样,在破冰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非常小心,一旦出现意外,到倒霉的就是几十亿美军的潜艇以及上面的水兵了!
其实
,潜艇在北极活动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上浮的,而是需要到特定的上浮区域,比如冰层之间的裂缝、冰间湖
等,其实
“冰间湖”这个概念最初就是来源于俄罗斯军方的一个专用术语“полынья”,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冰间湖(Polynya)”的意思,而所谓的冰间湖其实就是:一个存在于冰层之间的开阔水域,水面无冰或者仅有薄冰覆盖。
包括冰间湖在内的特殊开放水域通常会有卫星进行图像分析预测,潜艇在出任务前的几天,或者是跟军方的停止通讯之前(即下沉后)就能得到相关的地理资料,从而帮助潜艇找到特定个开阔上浮水域!
当然,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上浮区域,那么就需要直接的暴力破冰了,而在破冰之前需要用到声呐、各种传感器(比如温度、压力传感器)等设备对冰层进行探测,分析数据后得出最佳的破冰位置,当然,确定了破冰位置之后也不是直接撞上去就行的,需要根据冰层的厚度来判断,
如果冰层不是很厚,那么潜艇可以直接快速上浮,通过高速撞击来破冰;而当冰层比较厚时,那么此时就不是直接快速撞上去了,而是先慢慢上浮,让围壳以及上壳体先接触,然后通过压载舱喷射压缩空气,慢慢增大潜艇的浮力,直到顶开上面的冰层,这个过程也叫做“静态加载”,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突破冰层浮出水面!
当然,如果不是战争时期,潜艇的破冰可以得到国家冰上中心的帮助,比如破冰船等,总之,潜艇想要在北极发射导弹,肯定不是直接在冰层下面发射的,需要靠艇身破开冰面后才能发射,也就不用担心导弹会撞到厚厚的冰面了!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怕?当然怕了,您想哇,发射导弹,脑壳上有几米后的冰层,你不把他破开,就这导弹搁水里头这么一放,得咧,到了冰面这块就得炸了。
普通导弹也就算了,这要是来个核导弹,完蛋了,潜艇也得跟着吃挂劳,打着转就得掉海里头去,这都不会有第二种结果。
所以发射导弹之前,首先要干的一件事,就是把脑袋上的冰层给他破开,才能办你的事。
为了破冰,苏联人也是挠了好几层头皮,才把这问题给解决了。
咋说呢?这世界上用潜艇破冰,苏联人算是独门绝技吧,美国人在这方面都没辙。
那么有兴趣的小伙伴就听小编给你唠叨唠叨。
这么说吧?过去潜射型的弹道导弹他这射程不够大,原因也好理解,您这射程要上去了,这发射的时候,他对潜艇的反作用就得大一点。
您想哇,就这潜艇他是悬停在海里头的,这反作用力大了的话,撑不住,这导弹发射不发射的咱就不知道,但这潜艇一准就得给顶翻了,成了大海里头的翻个的铁乌龟了,扳都扳不过来,指不定就直接扣海底去了。
您也别说美国人苏联人的科技咋样咋样的,潜射型弹道导弹刚出来都这德性,射程短。您比如说美国的三叉戟潜射型导弹也就一万两千公里。
那么苏联人和美国人为了威胁到对方的领土,把这导弹他就得往北打,穿过北极,这胳膊就能探到了。
所以潜艇藏在北极那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北极那大冰块,一整就一大片,冰溜子一排一排的,可比那蓝汪汪清澈的海水隐蔽性强多了。
你看,路程近不说,还有着上好的反侦察能力。
但这最要命的就是冰块,您要是发射导弹的时候,不把这冰块给破开,等于白搭。
那么在这块处理最好的就是苏联人,就美国人那破冰能力您别提了,扯的厉害。
那苏联人是咋处理的呢?
苏联专家当初琢磨破冰这事的时候,就发现这海里的鲸鱼干这事最利索。
您要知道鲸鱼他不是鱼,他有一个完整的肺,所以他呼吸的时候不能象鱼那样通过鱼鳃,过滤海水中的空气,所以他就必须搁那么二十来分钟,三十来分钟的,跑海面上换气,不然就得憋死。
而且在北极这块的鲸鱼他也是这么干的,当上头是冰块的,他也不管是几米厚,人家鲸鱼直接上浮,咔嚓一家伙就把冰块破开,这就换气,那气柱直冲云霄,壮观的很。
他这原理其实也简单,通过两部分来实现的,一部分是上浮时候的那种牛哄哄的巨大浮力,跟着就是鲸鱼的脊背他这坚韧度和形状,足够支撑他破冰的。
所以这种现象被人们成为鲸背效应。
现成的东西,苏联人拿过来直接就用了。他们就让苏联的潜艇也这么干,就这么几个动作,上浮,撞开,破冰,完事,发射导弹。
那叫个行云流水啊!
其实也简单,苏联人在潜艇上头那凸起部分,也就是指挥台和上层建筑选用强度比较大的材料制作,整个潜艇的背再和鲸鱼那背一搭,这就把这事给处理的妥妥。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这听着其实挺简单的,谁家不能玩这个啊!”
您这真真的想错了,别的不说,美国人他们就来不了。
当年美国人为了告诉俄罗斯,这个世界上能破冰的除了他们,美国人也行,结果就有了“康涅狄格”号核潜艇跑来破冰的事,结果尴尬了。
因为他们那破冰,就是把他们家潜艇的指挥塔给捅出了冰层,然后卡住了,下下不了,上上不去的。
没法子了,艇员们这就得带着铁锹从里边爬出来,开始破冰,好让他们的核潜艇脱离困境。
结果美国大兵吭哧吭哧正干活的时候,俄国人的两架图142反潜侦察机就跑来看热闹了,这顿大照片咔嚓咔嚓的,顺带把他们附近一个建成五天的基地也拍了回去。
尴尬吧!
那么为什么苏联人的潜艇破冰技术这么好呢?
一个是人家的技术确实牛叉,另外一个就是苏联人的潜艇说真格的,都挺大个的,这个子一大,所带来的浮力就比较大了,那么戳穿冰层他也就不费事了,当然这个不是主因。
至于技术上的事,这是人家的军事秘密,咱作为半拉军迷的小编,可不知道里头的弯弯绕绕。
那么咱就从苏联这体格为什么这么大来说说这事吧。
首先大家伙都知道苏联潜艇被人最为诟病的就是他们家的龟背,您要知道潜艇这蹲在水里头最讲究的就是流线型,您有了流线型跑的快就不说了,这噪音他还小,毕竟水的阻力是空气的八百倍,这数据咋也够苏联人喝一壶的了。
苏联人他就一直没改过来,为嘛呢?
因为您想要把这龟背给取消了,首先这导弹做的个头就要小,但这导弹的个头小了的话,这威力就会相应的减小。
按照苏联人的个性,一款武器你让他们做小了,他们肯定不干啊!他们不仅不想往小了做,还想放个头更大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导弹越造他就越大,这龟背就没法子取消。
龟背没法取消的结果就是,苏联人的潜艇那真叫个大啊!
北风之神啦,台风级啦您走一个看看,个顶个的大个子,而且最要命的是,苏联人的潜艇还是双壳的。
说真格的美国那潜艇挨一下就完蛋了,皮薄吗?而苏联人的潜艇,他至少能撑住一下,双壳啊!
所以苏联人的潜艇这个头你就是想把他压缩了,这都干不了。
除非他们把导弹做的小点,再有就是把双壳给取消了。
所以体积这块苏联人的潜艇占了便宜,当然破冰这块不是说你体积大就能干的了了,这里头的科技含量还是有的。
双管齐下才有了苏联潜艇破冰的效果。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哟!
-----
网友解答:
-----
先说结论:根本不怕。潜艇面对冰层,并不需要瑟瑟发抖,因为它具有对抗的实力!可能有人会问,那么为什么美国、俄罗斯的核潜艇都已经在北极活动几十年将近半个世纪了,还没有人敢发射冰层下导弹呢?
这是因为,潜艇在发射导弹的时候,是先破开冰层后再进行发射,而不是直接“横冲直撞”盲目地和冰层硬刚。所以,潜艇弹道导弹要想在这样一个恶劣的条件下成功发射,只有冲击力和强大性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足够冲出地面的破冰能力。
事实上,如果以固定尺寸、0.5米\u002F秒的速度,大部分的潜艇都能够通过撞击,用自身的质量突破大约3英尺,约1米厚的冰层,而一些经过了加强处理的潜艇则可以突破约9英尺的冰盖。常规潜艇由于需要上浮通气,进行充电,所以缺乏长时间冰下行动的能力,这就促成了核动力潜艇的出现。
然而,常规武器在北极这样的极端自然环境中活动的时候,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它也有“怕”的一面,这就是动力潜艇常常需要寻找特定的适合上浮区域——冰层与冰层之间的裂缝、冰层之间的开阔“冰间湖”等。一旦通过卫星定位、地理地图等方式找到了这种特殊水域,也就意味着潜艇不需要耗费太多时间去破开冰层,从而为战术打击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军事活动中通常是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能够找到合适的上浮水域的,这时候,就要依赖潜艇强大的破冰上浮系统了。这一套操作基本是这样的:首先,利用传感器、探测仪等设备对目标冰层进行探查,分析冰层各个部位的薄厚程度,然后通过计算得出最佳的破冰位置。此时,潜艇就有两个选择:如果目标冰层相对较薄,那么就可以直接快速上浮,用“暴力手段”直接把冰盖撞碎;而当冰层比较厚时,就需要潜艇先缓慢上浮,直到潜艇上壳顶住冰层为止,然后再调节压载舱,慢慢增大潜艇的浮力,喷出空气,最后利用浮力把“头上”的冰层顶开。相比较而言,第一个方法比较简单粗暴,但是容易对潜艇造成影响,如果出现计算分析失误,潜艇一头撞在比预料中厚得多的冰块上,就会对壳体造成损害。而第二种“静态加载”的好处是比较安全,但破冰过程慢,需要提前部署。
这样看来,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潜伏在北极冰盖之下的动力潜艇都能够顺利地破开冰层的阻碍,完成自己的任务。如果是非战争时期,潜艇还可以申请国家破冰船的帮助。总而言之,无论是俄罗斯的潜艇还是美国的潜艇,都是不需要害怕厚厚的冰面的!
-----
网友解答:
-----
当然“怕”了,简直是怕的要死,
不然美俄核潜艇都在北极活动半个多世纪了,还没有人敢在冰层下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的
。目前来说,所有北极地区进行的“战略核潜艇”北极发射弹道导弹试验,都是潜艇破冰而出以后,在冰面以上发射的(看图)。
1995年8月,俄罗斯海军使用“台风”级战略核潜艇在北极地区进行了SS-N-20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2006年,“台风”级核潜艇再次在北极地区破冰而出,随后沿着冰层裂缝破冰航行并进行导弹试射;2006年9月,俄罗斯一艘战略核潜艇在北极地区冰面上发射1枚SS-N-23洲际导弹,导弹飞行2600公里后击中靶场目标;2009年,俄罗斯“德尔塔IV”型战略核潜艇在北极地区成功躲过美国的侦查,破冰上浮发射两枚弹道导弹。你可以看出,俄罗斯核潜艇在北冰洋地区发射导弹,都是冰面以上发射。
以上,了解了战略核潜艇都是破冰而出后才能发射弹道导弹,那么我接下来就需要了解以下潜艇是如何破冰上浮的:
潜艇如何破冰上浮
事实上,潜艇在冰区航行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军事机密,很少公开相关信息,我们所能看到的也都是“竞争方”发布的消息或者是潜艇拥有国有意发布的信息。自二战结束以后,美苏两国对于北极这个“天然潜艇隐蔽场”的争夺就愈发激烈了,1946-1952年,美国就多次派遣常规潜艇前往北极地区侦查和收集资料,但大多以失败告终。常规潜艇因为需要频繁上浮通气充电,不适合长期在北极冰面下活动,这一情况直到艇体结构、材料得到改进、核动力潜艇出现以后才得以改观。
1、关于潜艇破冰上浮的一些计算问题
核潜艇在北极冰盖以下活动,能够躲避水面舰艇和反潜巡逻机的侦查、跟踪和攻击,极地冰层膨胀、破裂以及运行摩擦产生的噪声也能很好的掩盖潜艇本身的声信号。但是如何让潜艇安全破冰上浮进行关键的通信联络、补给维护以及发射弹道导弹,我们就需要研究破冰上浮时的受力情况、结构强度等问题。
▲潜艇破冰上浮数据模型
潜艇在实际破冰过程中,海水对于冰载荷的影响很小,我们可以忽略其干扰作用,所以我们主要分析冰层与潜艇的接触点、壳体变形程度以及海冰破碎过程即可。
由于潜艇破冰上浮的速度不同、潜艇体积不同、不同区域海冰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不同,实际的分析计算很复杂,我们这里忽略具体参数取值和运算过程,以固定尺寸的潜艇、0.5米\u002F秒上浮速度、连续撞破0.9米厚冰层为例简要说下结果:
潜艇上浮时,围壳上部会首先接触冰层并破冰而出,随后垂直尾翼会与海冰接触然后冲破冰层,接着潜艇背部开接触冰层,冰层会出现大面积挤压、弯曲、破碎。围壳破冰而出的时候,顶部会残留冰块随之运动(下图)。
我们分析潜艇围壳破冰过程中艇体结构和冰层受力破坏形式,需要建立相关的模型(如下图):
在我们给定的上浮速度和相关工况条件下,围壳冲破海冰的过程中,其前端部分的海冰主要发生纵向剪切破坏,后端部分海冰则主要以弯曲破坏为主。当然这些也会随着潜艇上浮速度、冰层后度和围壳的形状不同而发生变化。
在分析完整个潜艇破冰过程以后,我们得出上图这个“冰层与潜艇接触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在围壳刚刚接触到冰层,由于围壳的冲击作用,冰载荷有小幅波动,3.5秒之后彬冰载荷的变化趋于平稳,此时围壳对冰层的冲击作用结束,艇背上层和垂直尾翼还没有接触冰层;8秒-9秒的时间里,冰载荷又开始在波动中上升,此时应该是垂直尾翼开始冲破冰层;9秒-10.5秒时,虽然冰载荷迅速上升但是波动不明显,说明此时艇背开始挤压海冰;10.5秒以后,冰载荷曲线开始剧烈震荡变化,说明海冰已经开始承受不住艇背的挤压,不断发生弯曲、破裂而艇体也会在此时发生激烈震荡,艇体结构最容易在此时受损,最大承受冰河约为2800KN。
进行了潜艇破冰上浮过程中的受力分析以后,我们就可以针对围壳、垂直尾翼和壳体进行结构优化、加强。随后根据你想破多厚的冰、以多快的速度上浮、艇身有多大,进行特性化设计就好了。
-----
网友解答:
-----
俄罗斯现役最具威慑的是北风之神-A级
战略核潜艇
,俄罗斯海军装备,属于俄罗斯第四代核潜艇——北风之神级的改进型。
北风之神-A型核潜艇采用新一代核反应堆,拥有26节的最高水下航速,超过了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25节的最高航速。
2020年6月,首艘北风之神-A级改进型潜艇“弗拉基米尔大公”号在俄罗斯北德文斯克正式入列俄罗斯北方舰队。
一般来说俄罗斯核潜艇在北极冰层下潜航是为隐蔽自身不被敌方侦查系统发现。如果真要在冰层下发射导弹,潜艇必须上浮并破开冰层后就可以发射弹道导弹了,如果明知潜艇上方有冰层还发射导弹那是找死!因为发射导弹时,潜艇的潜水深度一般在30米以内,一枚弹道导弹的长度有十几米,一旦导弹被潜艇发射筒弹出发射会在瞬间击中冰层并立即导致导弹大爆炸,势必造成还未离开的核潜艇遭受重创!所以,一定要破开冰层或者没有冰层的位置潜射弹道导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