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有没有回忆,谈谈感受?
大家对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有没有回忆,谈谈感受?
-----
网友解答: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人书,正名叫连环画,就是我们小伙伴儿的精神食粮,有抗战题材的,有样板戏系列的,还有外国名著比如高尔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时没有几个人能买得起,当时互相传看
-----
网友解答:
-----
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末的连环画的绘画质量非常高。《三国演义》、《东郭先生》、《西游记》、《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传》等等一大批,都是分别由刘继卣、王淑辉等大画家画的作品,堪称绘画范本级的水准。另外还有《连环画报》、《富春江画报》分别有当时的中央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作为月刊出版发行。皆出于名家之手。实属经典。
-----
网友解答:
-----
大家对小时倏看过的小人书有没有回忆,谈谈感受?小人书对五0,六0,七0年代的小孩影响太大了,当时的文化生活缺乏,想看的电影,戏曲和古代故事都靠小人书,也叫小画本,来得到图文并貌的知识,当时虽说两三角钱一本的小人书,那时也真买不起,攒钱买一本小人书特别宝贝,只有同学间特好的朋友才能借看,有时还互相换看,如时奉还,如果谁把小人书弄坏,那可大事,下次,没有下次,再想借书难啦,坚决不借的,本人对小人书情有独钟,包括青年时代,只要有机会,就去新华书店,看到好的画本就买,现在都存有二百多本,收小人书的给一千二百元,我都没舍得卖,有时拿出来看看,好象又活回去了,回忆满满,幸福满满!
-----
网友解答:
-----
三国演义。我家的这套小人书是一本本买的,就是出版了几本就买几本,每回和我爸上街,第一时间去的就是书店。然后第一本就是买的桃园结义。喜欢这套书的原因是里面的人物,场景都是白描的画法,我就要我爸买了水彩去涂色。不比现在的小朋友,涂色有专门的书,还有蜡笔什么的,涂上去方便。我呢,就是小孩子的套路,喜欢什么色就涂什么色,最后这套三国,被我涂了个遍。涂的过程中也渐渐了解了其中的故事。什么桃园结义有哪几个人,叫什么;董卓是个什么样的人;吕布怎么死的;拜访诸葛亮为什么要四顾等等,最重要的就是不知不觉的把贯穿整个三国的主线故事记下来了,以后大了再读相关的内容就能够脱口而出。遗憾的是长大后我参军去了,期间这套三国演义还有其他满满一大箱的小人书被我妈卖废品了,现在想起来好遗憾啊~所以我孩子的书,玩具我都留下来,等他长大,再给他。都是满满的回忆。
图片来自网络
-----
网友解答:
-----
对“小人书”(连环画册)记忆犹新,既使进入成年时期仍深爱有加,爱不釋手。
小人书内容充满了真善美因素,极少不健康、乱七八糟的东西。
幼小年少时期,不好意思张口向承重的父母要钱买自己喜爱的小人书,就拾捡些猪骨头、破绳头等废品戓挖些中草药材或钓鱼有时舍不得吃,用来卖钱买书。
小人书伴我成长,从中获益,汲取了许多知识和思想。
小人书是我人生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回想起来,感慨颇多,犹如就在眼前……
-----
网友解答:
-----
谢邀:我的感受就象猫在被上看地图。
-----
网友解答:
-----
有小人书情结的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小人书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从出版年代来说文革之前的叫老板书,脚本都用的繁体字,那时候也是小人书最火热的时代,各出版社发行了很多优秀作品,比如三国演义,岳飞传,水浒传,渡江侦查记,白毛女,三乡巨变,鸡毛信等等。文革时期由于受政治影响小人书内容大多都是反映文革的,但绘画水平同样很高,比如样板戏就代表了那一时期的最高绘画水平。到了八十年代优秀作品相对少些,八十年代后期小人书逐渐退出舞台,非常可惜。
-----
网友解答:
-----
看小人书是一种精神享受,图文并茂,比上网还有意思。街里有个人开的小图书馆,预备小凳子,看一本根据厚度收2~5分钱,也有摆在室外的。同学间谁有互相借阅。
-----
网友解答:
-----
小人书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产物,是我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记忆。由于当时物质的匮乏,每家经济条件的限制,能有十来本儿小人书都是一种奢侈。
小人书的学名叫连环画,内容来源于电影或小说。那时的小人书基本上都是黑白的、彩色的较少。一本小人书和一个巴掌差不多大小,许多故事都浓缩在几十页的画面上,再配上简单的叙述。小人书因为小,翻的快,基本上半个小时就能看完一本。
上小学时经常把它揣在口袋里,或藏在我们的书包里。老师在台上讲课,我们偷着在下边看小人书,而且经常和同学交换着看。有时有一本新的或者大家都感兴趣的小人书,就跟着拿到书的同学屁股后面,左右不离,穷追不舍,或围坐在一起看。
那时的小人书多以革命题材、抗日故事、样板戏等为主。革命题材的《地道战》、《地雷战》,人物题材的《刘胡兰》、《邱少云》、《董存瑞》、《雷锋》,斗地主的《半夜鸡叫》,还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这些小人书的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读到文字,还可以从画面上欣赏人物的表情、衣着和体态。无数英雄的形象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感染者我们。
现在每每想起那一本本发黄、被翻得破旧、卷边,甚至有些脏兮兮的小儿书,依然感到格外亲切,因为儿时的快乐都在这一本本的小人书中。
-----
网友解答:
-----
小人书伴随着整个童年,记忆中每次大人给我们买回来小人书,我们兄弟们要挑自己喜欢的由家长在封二或者侧面写上名字。买小人书是童年最快乐的事情了。上了小学,小朋友们开始互相借阅了,但相当一部分是有去无回的
-----
网友解答:
-----
我们小时候把小人书叫画画书。看画画书是我们小时候的一种重要的课外活动,是好多男孩女孩的共同爱好。在我刚上一年级,字还没认几个,就巴在一些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的背后,看他们看画画书。受他们的鼓动,也为了得到和他们一起看书的许可,自己也买了些画画书,和他们一起看。由于当时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如果想从家长手里要钱去买画画书,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为了买画画书,我的确想了很多办法。刚开始,采取攒钱的方法。今天买本子,明天买铅笔,父母给钱后若能余个一分二分的,那真比什么都高兴。虽然当时的水果糖是一分钱一颗,但绝不会用这钱去买糖果吃。等攒够能买一本书的钱后,就会毫不犹豫地走进新华书店,换回自己心仪的书籍。当时有一种连环画,就象是用一张纸一折一折地叠起来。一撑开大约有两尺多长,一合拢就是一本两三寸见方的书。一本书四分钱,这个时间段,我大多买这样的书。及至大一点,什么捡破乱、扯草、给建筑工地挑砖,我都干过。记得我第一次给建筑工地挑砖,才八岁。从窑场到工地约有一里多路,挑一口砖半分钱。当时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都在挑,于是我也去了。刚开始我一担挑四口,能挣两分钱。一天挑下来,也挣了两三角钱。这一下子就成了富翁,第二天我就去买了一本描写抗美援朝的画画书,名叫《坚守在无名高地上》,一角五分钱。后来慢慢大,也慢慢能挑到六口,八口,挣的钱慢慢多起来。反正当年我们这街道上各个单位常年都有搞建修的,所以,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去挑两趟。自己能挣钱了,买的书也就多起来。什么《三国演义》,《岳飞传》,《水浒传》,《铁道游击队》这些成套的连环画,我基本上都要凑齐了。特别是《三国演义》,全套六十本,我己有五十八本了。《岳飞传》的连环画的一些单本名我都还记得一些,比如《岳飞出世》,《岳母刺字》,《岳飞枪挑小粱王》,《牛头山》,《黄天荡》,《小商河》,《双枪陆文龙》,《滿江红》,反正记不全了。买连环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全。通常情况是,你有这本书,我有那本书,为了方便,大家就互相交换着看。有一次,我们有几个同学还向老师建议,在班里建个读书会,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只不过后来因书籍的保管问题,互相闹起了意见,读书会自己散了。后来毕业了,同学们散了。再后来,文化大革命来了。我挑砖、扯草、从牙缝里省的钱所买的画画书,我辛辛苦苦出力流汗买的画画书,我视若珍宝的画画书,我每天都不离手的画画书,被付之一炬,成了灰。它们是我童年的快乐,成了我满滿的记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