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看不出韩信有才能,如果韩信一直追随项羽,他会有出头之日吗?
项羽为什么看不出韩信有才能,如果韩信一直追随项羽,他会有出头之日吗?
-----
网友解答:
-----
韩信如果一直跟随项羽,绝无出头之日。因为项羽看不出韩信的才能,跟刘邦不清楚韩信的才能不一回事。
韩信离开项羽投奔刘邦以后,一开始刘邦也没有认识到韩信的军事才能,只是安排他做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也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之处,依然不被人知。
后来坐法当斩,幸亏夏侯婴发现韩信不同凡响,就私下放了韩信,并向刘邦举荐他,但依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
直到萧何月下追韩信后,刘邦才重视起来,经过一番交流,刘邦认识到韩信的确是非同一般的人才。于是,委以大将军的重要职位。
从这个过程看来,一开始刘邦并不清楚韩信的才能。一旦得知了其才能,就果断重用韩信。这也是刘邦非同常人之处,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反观项羽对待韩信,就不是如此啦。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带着宝剑就投奔了项梁。但在项梁的部队里,一直默默无闻,没有任何崭露头角的机会。
项梁败战死后,韩信就归属了项羽。项羽让他做了郎中,虽说是个小官,但可以近距离的与项羽交流。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都不予采纳。
这就充分说明,项羽到不了韩信那个境界,对于韩信的计谋吃不透,消化不了,也就认为韩信没有啥高明的地方。
这就好比是袁绍听不进沮授、田丰的意见,荀彧、郭嘉认为袁绍成不了大事一样,主意再高明,也需要决策者听得懂才行。
项羽不重视韩信,就是这个情况。在此情况下,韩信再呆下去毫无意义,甚至会有沮授、田丰的命运。项羽也不是具有非凡气度的人,如果韩信一味地唠叨,一旦项羽战事不利,就可能会迁怒于韩信,韩信恐怕就在劫难逃。
项羽听不懂韩信的话,但刘邦听得懂。一旦刘邦听到了韩信说啥,其命运就不一样啦。
之所以费了许多周折,韩信才得以见到刘邦,也说明刘邦是很有主见的主,不是别人说啥就是啥。夏侯婴说了,刘邦不听;萧何反复唠叨,刘邦也不听。直到韩信跑了,萧何也跑了,这才引起刘邦的重视。没有萧何就没有韩信,也就没有刘邦。
但幸运的是刘邦有萧何,韩信遇到了萧何。这也是千古可遇不可求的事,这就是命运。
由此看来,项羽看不出韩信的才能,是因为项羽没有那个高度。这与刘邦一开始不重视韩信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韩信永无出头之日。
如果项羽是一个知错能改、善于汲取教训的人,那么韩信还有机会。但从垓下之战来看,项羽是一个刚愎自用、不善于总结、经不起挫折的人。他不会发现韩信的非凡才能,韩信也就没有出头的机会。
-----
网友解答:
-----
项羽是什么人?
一个楚国的世袭军事贵族。
他能看见韩信就不错了,要看出韩信有没有才能,这个真的有点难为西楚霸王了。
他推翻秦朝的主要目的是报仇,替他的爷爷项燕雪耻,是要恢复六国贵族的既得利益。
项羽推翻秦朝后,就完成了自个的心愿。
事实上,韩信跟着项羽,已经有些年头,没有了捞个将军当,更加谈不上封侯拜相。
在项羽那里,他顶多也就是一个衙役罢了。
眼睁睁地看着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
西楚霸王把老谋深算的刘邦封为汉中王,这个时候的韩信,如果继续跟着项羽,准确地说是跟着项羽的部下,他还没有跟着项羽的资格。
以他的身份地位,一年到头也很难见到项羽一次,即使偶尔看见项羽,也是作为“群众演员”在远处抬头,把自个的脚趾顶痛了,才能多看项羽一眼。
如果他继续跟着项羽的部下,继续成为项羽附庸的附庸,不要说有出头之日,恐怕说不准那一天,他就要死于内讧了。
韩信跟着项羽,无非有两个出路,当个刀笔吏,或者像范增一样当个参谋,然后和范增一样被怀疑,被抛弃!
项羽是一个能人,能人治国往往凭借自个的本事,很少信任参谋,也不知参谋的巨大作用。
“打仗靠冲锋陷阵,靠勇敢不怕死!”
这个念头,让项羽对那些靠耍嘴皮子的人没有多少好感。
一个老头范增都不想继续“雇佣”了,早早打发他回老家去了。
这个时候,有人说:韩信也许有机会出来出谋划策。
可是,项羽能信任他吗?
如果项羽不信任他,作为参谋,他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
总感觉项羽不可能信任他,他和项羽不是一路人,又不是一个圈子的人。
前面咱也说到了,他项羽是显赫的贵族出身,趾高气扬的样子,那是含着金勺子来到人间。
即使项羽家族,在秦始皇时代已经没落了,但是贵族的气质和气派依然故我。
作为有点穷苦的平民,这个还不是战神的韩信,他如何能够较好地与项羽打交道都有困难,就算项羽有一天觉得韩信有点才能,那也是不能相处融洽的。
以项羽的性格和气味,他对参谋们不是很重视,迟早要裁撤“多余的人”,裁军也罢,裁员也罢,韩信都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想在项羽那里出人头地,期盼有“出头之日”,简直有点白日做梦的感觉。
那个时代谋士有两条出路,通过当参谋获得主公的信任,然后成为一方诸侯或者将军,通过当刀笔吏,替主公勤勤恳恳管理钱粮杂务,然后成为封疆大吏,韩信也可以继续当刀笔吏,结果会怎样?
前面咱们说,韩信当参谋的路子走不通,那么,他给项羽当刀笔吏,有没有前途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
为什么?
即使韩信继续给项羽当刀笔吏,韩信能够成为项羽的“萧何”吗?
项羽不重视谋士,所以身边没有“张良式”的人物,事实上项羽也不重视文治,所以他身边也没有“萧何式”的人物。
总之,项羽就是一个能打仗的将军,武功盖世,文治不足,智谋也不在行,他不可能看出韩信的才能,也不可能真正利用韩信的才能。
说白了,项羽就不是一统天下的人,韩信跟随他,已经绝望透了,才决定弃暗投明,才去追随明主刘邦的。
起码,韩信自个觉得跟随项羽没有出头之日,所以,在项羽自以为大功告成之时,六国贵族各就各位,志得意满,洋洋得意的时候,小人物韩信静悄悄的选择离开了他。
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有趣的历史故事!
作者|龚柳辉
-----
网友解答:
-----
不但项羽没有看出来,韩信有帅才。早期韩信投靠刘邦时,也没看出来韩信有帅才。只给一个小官当。
恰恰韩信的才能,是被萧何看出来的。而刘邦又是很信任萧何的,所以才敢以重用韩信。也才有了韩信功成名就的机会。
那么,为什么韩信只有在刘邦的重用下,才能做出一番功绩?而在项羽那里却不行呢?
这就要从刘邦与项羽,二人的个人魅力说起。或者说二人的人生格局不同,亦或者二人的优点不同。
项羽本人出身,名门贵族。用现在的话说,是标准的公子哥。
从小受过各种严格的教育,应该能文能武。由其是在他们那种环境下,用武方面更是他们重点学习的。
所以,项羽本身就具备了能征善战的本领。是一个标准的帅才。在韩信成名前,项羽鲜有失败的时候。
这也越发地,使项羽本人更加地自负、自大。他本身就是带兵打仗的,怎么可能再容许有人指挥他打仗。
所以,既使韩信给他提出好的建议,他也不会采纳。自然也不会重用韩信,可以这么说韩信在项羽那里,永远也不会有出头之日。
而刘邦就不同了,刘邦本人出身于普通市井之家。成长过程应该是艰辛的,也不会受到什么很好的教育。
平时结交的也都是,普通的市井之人。很重视江湖义气,并且还当上了一个亭长。也是应该有经世之才。
所以,像刘邦这种出身也争夺天下。应该说,本来就没有什么机会的。
但就是由于自已本身,没有什么具体的专业才能。而他自己就不得不,利用他人的专业上的才能为他所用。
所以,这也是刘邦能成功的地方。文用萧何,谋用张良,武用韩信。
韩信能在刘邦这里,做出一番成就。应该说是相互成就对方。
如果韩信离开刘邦可能就不会有人,在他无名时敢启用他做领兵之帅。同理,刘邦若不用韩信,也不一定能战胜项羽,夺取天下。
-----
网友解答:
-----
凡是任何江湖社会,当自己是个有能力的大哥,他们都狂妄,而且喜欢亲自冲锋陷阵。这类人永远只相信自己的实力和智慧,所以投奔他帐下的人,基本得不到重用,或是他们默默一生无闻,或就如韩信一祥的人,跳槽到对手那里去了。
凡事自己没有本事的人,都喜欢人才,管你是三教九流的人,只要你能为我所用,将他们收留了,不被对手用,就算赢了一局,为什么呢?多了一个朋友,就少了一个敌人。他们就是活广告,所以那些自己没有本事的大哥,因为那些怀才不遇的人,都想找个舞台来表演,所以投奔他帐下的人才很多。
项羽这类人只信自己的武功和智慧,绝对不会信别人,所以就算韩信跟着项羽混,不跳槽,项羽还是必会败,历史也就没有韩信了,为什么呢?韩信得不到项羽的重用,也就没有机会表演他的才能了,同祥项羽不重用韩信这样的战略大师,同祥也会必败,为什么呢?他身边以没有谋略大师了,除非项羽杀了韩信,刘帮就没有韩信这个战略大师了,项羽他就才可能与刘帮争夺天下不败,可能历史将会重写。
-----
网友解答:
-----
1:项羽高傲自负,看不起出身贫贱的韩信,自然无法识出他的才华。
2:话又说回来,项羽毕竟是一代霸王,说他完全看不出韩信的才干,那也不可能,所以也许他嫉贤妒能才挤走的韩信。
3:须知韩信不但才华横溢,同时也是个骄傲的人,不然也不会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了。所以一个高傲自负的人和一个骄傲的人在一起,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难有出头之日。
4:当时项羽麾下将星云集,龙且、季布、英布、钟离昧、虞子期等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所以即使韩信追随项羽恐怕也得不到重用。
5:当然如果项羽真的重用韩信,以项羽和韩信的才能强强联合,那打败刘邦的可能性非常大。
-----
网友解答:
-----
不是项羽没看出韩信有没有才能的问题,而是他根本就不在乎韩信有没有才能。
即使韩信真有才能,项羽也不会过多关注他。他的忠实谋士、视之为父的范增又怎么样?就因为别人的几句不当言论,就把范增“赶”走了!何况当时的尚未发迹的韩信?
为什么?项羽为什么会这样?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项羽的眼里、心里,只有他自己,只有他自己是正确的,只有他自己是最优秀的!
如果,韩信得到了项羽的赏识,也不会长久,其结局不会好于范增。
从史料来看,项羽身边除了几个他认为还可以的龙居等武将,没见几个参谋之士!
因此说,不管韩信有没有才能,都很难得到项羽的重用。即使得到了,也不会有将来。
-----
网友解答:
-----
华夏历史上秦朝之前一直是贵族政治,以出身论英雄与成败,没有一个贵族出身,基本上连参政议政的权力都没有,这种贵族政治连同分封制,一起被千古一帝秦始皇终结,但是秦朝仅仅统治天下15年天下便再次大乱,这一次涌现出来的反秦起义,绝大部分是原六国贵族领导的反秦起义,而作为楚国贵族后裔的项梁和项羽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之所以提到项羽的出身,是因为出身决定了性格与命运,《史记》记载项羽既不爱读书,也不爱学剑,项羽想学的是万人敌,这个万人敌可以理解为武力过人的兵法,对于项羽来说一是武力过人,二是精通兵法谋略。
项羽
项羽的个人武力在冷兵器时代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排名第一的,所以有“羽之神通,千古无二”的说法,总有人认为项羽是一介武夫,只有过人的武力,而没有谋略,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项羽在历次大战中,都是凭借武力与谋略相结合的办法获得胜利的,比如巨鹿之战,采用的是破釜沉舟+断其粮道的谋略,5万楚军对40万秦军,就算项羽再能打,一个人最多杀一百多人,他手下的士兵可不是万人敌啊,能最终战胜秦军就是谋略+武力。
还有彭城之战更是经典,项羽用3万精锐大破刘邦56万大军,这是避其锋芒+快速突袭+迂回战略+打击刘邦指挥中枢,最终锁定胜利,这可不是只靠匹夫之勇能够换来的,同样是谋略+武力。
项羽
说了项羽这么多,就是想说明项羽的打仗的特点,而且在项羽一生中除垓下之战外,所有的战役都算是胜利的,从来没有失败过,既然项羽所有的战役都是胜利的,那么就说明项羽对于打仗是完全精通并且有能力打赢的,那么你觉得项羽会重用一个韩信吗?
一个领导太强的团队,是不会存在个人能力突出的骨干,人们看到的只有领导的能力,领导的能干,和领导的成功,同时,项羽的成功也让项羽目空一切,要知道27岁的项羽就已经是天下诸侯共主了,一个27岁的年轻人能有如此重大的成功,这在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项羽的确有他骄傲的资本。
执戟郎中韩信
项羽的成功也让他看不到韩信这种千里马的存在,首先,项羽的贵族出身让他看不起韩信,越是贵族越是计较出身,这在历史上是一直存在的现象,况且韩信还有胯下之辱,项羽可是非常重名声的,要是用了韩信,项羽会认为别人看不起他,沐猴而冠这个成语就是形容项羽的,是说项羽虚有其表,而且容不下别人的批评,有个儒生讽刺了项羽,就被项羽所杀。
其次,项羽是完全用不到韩信这样的人才,项羽在所有军事战略上都能自己解决,干嘛要多任用一个韩信出来,韩信的才能也是体现在军事上,而且必须要有千里马识别出韩信,还要有平台、信任、支持,以用独立的指挥权,一般来说,自视极高的项羽是根本看不上韩信的,即使韩信有提出谋略,项羽也不会采用,因为这样会让项羽感觉失了面子,自己才是打仗最厉害,哪里轮到韩信这样的无名小卒来教我如何打仗呢?
韩信与萧何
最后,韩信在项羽手下的官职只是个执戟郎中,说得好听点叫郎中,好歹算个郎官,虽然郎官按汉制来说虽然有比三百石的俸禄,但是郎官这种职务在军中可以说满地都有,说得不好听就是个警卫士卒,一个站岗的小卒,从韩信的官职上就已经看出了项羽对于韩信的态度了,根本不会重视。
别说项羽了,就连刘邦之前也不准备重用韩信,虽然有夏侯婴力荐韩信,但要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又大力推荐韩信,恐怕刘邦也不会重用韩信,重用一个人才都是经过重重考核的,至少刘邦有考核的愿望,而项羽恐怕是连考核的愿望也没有。
项羽与韩信
如果韩信一直跟着项羽,差不多就一直就是执戟郎中,不可能会得到特别提拔,能得到项羽特别提拔的一定是像英布这样能在战场上善于打仗,能征贯战的将领,因为项羽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人才,看看项羽手下的将领就会明白,比如龙且,同样是能征贯战的将领,再比如季布、钟离昧、蒲将军等人,都是勇猛善战得到项羽的赏识。
项羽打仗根本就不需要谋士,因为他自己就是谋士,而项羽身边唯一的谋士范增,提给项羽的意见,大多都不会接受,比如范增劝项羽在鸿门宴杀刘邦,项羽不听,连唯一谋士的话都不听,项羽又怎么会重用韩信这样的以谋略见长,却非勇猛善战的人呢?
韩信
韩信若一直追随项羽,会有出头之日吗?
如果韩信一直跟随项羽,他是不会得到重用的,也不可能有出头之日,正因为项羽不会重用韩信,这同时也是韩信要离开项羽的原因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正因为项羽不会重用韩信,所以韩信也不可能建立不世功业,更不可能封侯晋王,也就不可能被功高盖主,同时也不会被诛灭三族落得个悲惨结局,如果韩信最终跟随项羽,那么中国历史上将不会有兵仙韩信,这可能就是历史不一样的一面。
-----
网友解答: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项羽、刘邦当初都没有看出韩信的才能。
当然也不会重用。
项羽让他做执戟郎。
刘邦让他做粮官。
韩信都不满意,撂挑子跑了。
刘邦幸运的是,他身边有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愣是把韩信给截了回来。
刘邦、项羽都是天下豪杰,阅人无数,为啥就发现不了韩信这块金子呢?
道理也简单,你虽然叫韩信,但我信不过你!
按照常规逻辑静下心来想想,他们不重用韩信是合情合理的。
假如你是老板,某天有个年轻人闯进你的办公室,说,老板,我有才,请给我个总经理干干。你接过他的工作简历一看,我的GOD,上面一空白,这种人你敢用吗?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邦和项羽能给韩信一个小官做做,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刘邦和项羽重用韩信的理由没找到,但是不用韩信的理由倒很充分。
韩信家庭背景不强大。虽然说英雄不问出处,但很多时候人们偏偏信这个。韩信也算贵族出身,但是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已经没落到不能再没落了,除了背把宝剑晃来晃去,吃饭都成了问题。你说一个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人,能干得了大将军?打死也不相信!
韩信的名声也不咋地。韩信在淮阴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蹭吃蹭喝的二混子,受胯下之辱的软蛋孬种,这些都是他的标签,不用扫二维码全知道。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估计项羽、刘邦也有所耳闻。对韩信这种人委以重任,难道自己疯了么?!
当然,韩信最终还是做了刘邦的大将军,这首先归功于萧何的极力推荐,再是刘邦超出常人的洞察力。重用韩信这样的人,没有敏锐的眼光和超强的魄力,是根本办不到的。
-----
网友解答:
-----
项羽只是最终败给了刘邦,这并不能说明项羽就是无能之辈。不是项羽有没有发现韩信有才能的问题,而是谁能够看出韩信的才能?刘邦也没有发现韩信的才能!
张良能够受到刘邦的重用,陈平也能受到刘邦的重用。为什么刘邦就没有重用韩信呢?所以韩信在项羽那里不被重用,就不能全赖到项羽的头上,只能从韩信自己身上去找原因!
其实韩信在项羽那里还是有一定的资历的,韩信可是跟随过项羽的叔叔项梁的老人了!
当年韩信拎着自己祖传的大宝剑到项梁那里从军,可是直接就到了项梁的麾下。如果韩信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未必就能划到项梁的麾下。
在项梁的麾下只要稍有表现就会被项梁发现,结果韩信依然还是默默无名。
是项梁也没有眼光,还是韩信不懂得如何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
也可能韩信虽然是在项梁麾下,但是没有机会向项梁表现自己。
后来的韩信有了向项羽展示自己的机会了!可是为什么项羽还是不肯重用韩信呢?
我们很多刚进职场的年轻人经常犯的错误,韩信在此也犯了这种错误!
韩信这次近距离接触到了老板,但是却只不过是个前台而已。我们试着想一下,一个站前台的大学生,一见到老板就开始提建议,指出公司决策的不足。老板可能会表扬一下这个大学生,但是会重视这个大学生吗?
再试着想一下,当公司老板和经理们正在开会时,一个前台闯进去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这时候的老板和那些经理们会如何处理此事?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会导致韩信“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不是项羽能不能看出韩信才能的问题,而是韩信自己展示的方法有问题。
这时候再回到另一个问题,如果韩信一直追随项羽,他会有出头之日吗?
还是那个职场问题,动不动就干预老板决策的那个前台大学生,在那个公司会有出头之日吗?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
@寄暇学宫
】
-----
网友解答:
-----
一个是个人英雄主义(太自信),一个看重团队精神(战略思想),两人不同道、就算走在一起都不会有结果。
-----
网友解答:
-----
项羽“天生骄傲”“眼高于顶”对于项羽来说,韩信只不过是一介草夫,他没有背景,更不是项羽的嫡系亲属,所以他根本不信任韩信,这也就使得韩信的才能无处施展,韩信跟着项羽是那没有出头之日的。
项羽的人生经历太过简单,接触的人才很有限,并没锻炼出识人的能力。
项羽初起时,不过二十四岁,在项羽二十四岁之前的人生中,项羽并没有复杂的从政经历,项羽在那二十四年里,所见的人不过是项氏一族的族人和吴中的同龄人。
这些人中,项羽不必刻意去了解项氏族人,因为他们同根同种,有着天然的信任,项羽没必要去琢磨他们。
当韩信还在受胯下之辱,然后奔波于各路诸侯求饭碗时,少年成名的项羽,已经跟随叔父项梁舞枪弄棒了。当韩信只是项羽军中的扛枪小兵时,少年成名的项羽,更是上演了破釜沉舟的巨鹿经典,把二十万虎狼精锐杀得崩盘。其发挥机动优势雷霆一击的能力,早已是炉火纯青的境界。
可是,恰是项羽这样身经百战,且早已战场封神的名将,只要翻开菜鸟韩信的简历,必然各种不靠谱的感觉涌来:什么?你说你懂兵法,可从没拜过哪个名师,正经教育都没受过!什么?你来投奔我之前,从来没有参加过实战?什么?你跟人动手都不敢,还钻过人裤裆?什么?你说你是军事天才,能助我一统天下……
这就像一个职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突然遇到一个简历不靠谱,满嘴远大理想的年轻人,看不上眼的.。
所以在韩信悲催的早年坎坷里,对他看不上眼的,可不止一个项羽。后来他刚投奔刘邦时,刘邦麾下的樊哙等老将们,也都对他看不上眼。哪怕韩信已登坛拜将,对他也曾各种不服。甚至,对韩信有知遇之恩的刘邦,以《史记》的形容,最早也是“上未之奇也”——没觉得韩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照样也是看不上眼。
对于韩信来说,人生中最大的伯乐就是萧何了。因为萧何的强烈推荐,韩信最终成了一名大将。众所周知,萧何是很受刘邦信重的,正因为这一点,韩信也是竭尽全力的把自己推荐给萧何,但萧何也未尽全力来帮助自己达成所愿,这就不得不令人产生一些不好的猜想,那就是萧何嫉贤妒能,明明惊叹于自己的才能,却没有尽力举荐自己,那么这种可能也许就是真实的,这种环境同样不适于自己生存发展,所以便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美谈。
但最终,萧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打消了这种疑虑,他为了留住韩信,坚持不懈的向刘邦推荐,最终,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半信半疑的刘邦还是将韩信拜为了大将
------------------
推荐阅读:
火工头陀事件后,少林为什么不靠七十二绝技重新崛起,难道练不成?
上一篇:一个人对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关心甚至厌恶他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