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1000发子弹的机枪战场上能打多久?
装备1000发子弹的机枪战场上能打多久?
-----
网友解答:
-----
这个数字,对于轻机枪来说,一场战斗都能撑下来。而其他机枪就不够了!
轻机枪在战场上主要就是点射,点射,点射!你看到的打连发的,都是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是瞎整。
只有重机枪,通用机枪这些机枪,才会在战场上有机会开启连发模式,一口气突突一个250发弹链。
轻机枪的设计,是依靠两脚架和射手的肩部支撑,形成一个稳定结构,然后通过射手瞄准,建立瞄准基线,然后扣扳机,发射。虽然可以打连发,但是精度根本无法保证。
轻机枪打连发,机枪射击产生的的后座力完全靠机枪射手的肩部抵住。可想而知,越到后来,散布越大,以至于没有射击意义了,因为命中概率无限接近于零。
所以每每我看到,电视剧里面,主角端起轻机枪,在腰间射击,打出一梭子子弹,反派身上就冒出至少9个弹孔,不由笑出声来。
重机枪的战场使用我就不说了。简单说说轻机枪的战场使用。
轻机枪射手和副射手两人一组,副射手背着备用枪管,子弹包,和射手一起移动。副射手兼具战场观察职责,帮助机枪射手寻找敌人有价值目标。然后机枪射手只管瞄准打就是了。
在机枪射手负伤不能战斗的情况下,副射手接替射手射击。
为了防止被敌人迫击炮,狙击手盯上,轻机枪阵地一般打两三个弹匣,就要换个地方。
进攻敌军阵地的时候,轻机枪小组一般位于进攻小组的后方一百米到一百五十米的地方,听从班长或者排长的指示,提供火力支援。你要问为啥打不到前面的自己人?很简单,战斗队形都是错开的,不是随便摆的。漫山遍野的那种冲锋,其实已经不需要机枪火力支援啦。
万一进攻不利,要撤退的时候,一般是两挺轻机枪交替掩护,然后前头的士兵投几个手榴弹,假装要大打,就撤下来了。
同时代的轻机枪枪管一般都比步枪枪管重,瞄准基线长,所以,发射同样的子弹,轻机枪的准确性比步枪要高一个数量级。以当年的56三剑客为例,准确性最高的是56班机,然后是56半,最后才是56冲。
所以轻机枪在战场使用,那就是依靠其射击的准确性,以及可以轻松打点射的优势,不断打出点射,瞄准敌人的有生目标,进行射击。1000发子弹,打两发点射,可以打500次。打3发点射,足够333次。对于步兵打一场战斗,足够了。
所以以前我军班用机枪的一个基数就是1000发,连用机枪的一个基数1600发,通用机枪(重机枪)的一个弹药基数是4500发。
而轻机枪的重量轻,可以由一个士兵很方便携带的优势,又让它可以出现在战场的任意角落。所以轻机枪也就成为了步兵班装备的威力最大的枪支。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
网友解答:
-----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1000发子弹能打多久,看着这个题目,突然想起一部电视剧《东方战场》。
电视剧里头一位将军将一百挺捷克式装备给了一个编制一百二十人的连队,一百个人一人一挺机枪,足足五万发子弹,去埋伏日本人。
好家伙,三分钟的时间,五万发子弹,就消灭了日军大半个联队。
被消灭的日军每一具尸体,都有好些弹孔。
说实话,一开始还真就不相信,毕竟这两年抗日神剧太多了,什么裤子里头藏手榴弹啦,包子雷啦等等。
而且这事听起来,怎么听怎么玄乎,尤其是电视剧里头日军军官夸奖这位将军,还说了一句:“没有上过军校,居然会如此高明的使用机关枪!”
后来查了一下相关资料,您还别说,这事是真的,出自抗战时期的江桥战役,将军叫马占山。
这部分机枪是张学良拨给马占山使用的。
当然了,机枪不是一百挺,而是九十九挺,至于原因是因为马占山将军,想要仿照一下机枪,所以就拆开一挺进行研究,最后没有装回去,所以参战的只有九十九挺。
当时搞了一个伏击,确实把日本人打了一个人仰马翻的。
如果按照这场伏击战来算的话,五万发子弹平均分给一百挺机枪,一挺也能落下五百发,结果三分钟就给突突了,当然战斗也结束了。
一千发子弹打一场战斗,这么浪费地去打,十分钟之内就能给你突突干净了。
但前提是,像这种富裕的都要冒油的战斗,太少了,一般情况下,不会这么下血本去打的。
事情先说道这里,然后从数据上说说,战场上携带一千发机枪子弹的可行性。
不说重机枪,就说轻重两用机枪。
美军一款广泛使用的轻重机枪—M60型轻重两用机枪,这东西特别的沉重,不说枪的重量,就光子弹的重量也受不了,一百发子弹就重大十四公斤,要是按照这个标准去算的话,一千发子弹,一百四十公斤。
这种子弹的口径是7.62×51毫米的子弹。
所以后来美军感觉这也太费体力了,于是为了提高步兵的机动性,对轻机枪提出了要求,不说轻机枪的重量,就说子弹的要求是,二百发子弹不超过十公斤,射程在八百米。
于是在1970年七月份的时候,美国批准了一个进一步发展计划,前前后后折腾了很长时间,不说这个机枪的研制,就说最终美国人采用的弹种是5.56×45毫米的枪弹。
弹药的重量这才大幅度的减轻,达到了二百发子弹不超过9.6公斤的样子。
这还是七十年代美国人折腾了十年搞定的事,按照这个标准,一千发子弹的分量也有四十八公斤的分量。
我们在抗日战场上,经常看到的捷克式他的弹药是,7.92×57毫米的毛瑟步枪弹。
就这口径比美国的M60型轻重两用机枪的7.62×51毫米的子弹都大,要知道M60型轻重两用机枪的子弹一百发就已经是十四公斤了。
捷克式机枪的子弹只会被M60型轻重两用机枪的子弹更重,这也是为什么,捷克式使用的是二十发弹匣的要给原因。
当然二十发弹匣的要命之处就是火力的持续性太差,捷克式机枪的射手不得不在弹匣只有两三发的情况下,就更换弹匣。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重量和火力持续性两个只能选一个,要知道英国人根据捷克式轻机枪设计出来的布伦轻机枪,就是采用的三十发弹匣供弹,火力的持续性确实上去了,与之而来的就是机枪的重量上去了。
要知道轻机枪是一款跟随部队冲锋的机枪,太重的话可不合适的。
那么话说道这里,其实已经很明了了,一千发子弹的携带量,我们感觉冒失不多,其实他的重量很恐怖的。
这要是作为防守方的话,还成,可要是作为进攻一方,一名士兵是不可能携带一千发子弹的,代价太大了,这就相当于驮着两个人再冲锋,谁也没有这么大力气。
所以通常情况下,一场战斗一千发子弹是打不完的。
而且我们要注意的是,机枪设计的时候,可不是扣着扳机不放使劲突突,而是两发,三发进行点射的样子。
连续性射击,机枪可没有一点准头,子弹只会飞到天上,啥也打不着的。
这种射击手法一点意义都没有,毕竟结果啥也打不着吗?
如果你感觉机枪是连发,扣动扳机不放使劲突突的,那绝对是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现实战场上,没有那个人会这么干。
他要是敢这么干,保不齐班长过去就得踹他两脚。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认为,轻机枪是这样,那么重机枪就不存在这个原因了,他就可以死扣住扳机,可劲地突突了,毕竟重机枪吗?枪体本就重,能压得住这种后坐力。
其实吧,真心想多了,也不是那么回事!
美国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也是拿重机枪做的实验,进行连续扫射不停歇,出现的结果就是,十分钟之后,枪管融化了。
有意思吧!居然化了!如果是在战场上,这机枪也就废了。
二战当中最为著名的MG42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什么沙漠,什么严寒都不惧怕。
但在战场上证实,这种枪再怎么好,如果进行二十秒的连续射击,不好意思,这就得更换枪管了,当然不是报废了,而是太热了,得丢到一边凉快一会才成。
所以千万别相信电视剧里头,他们拿机枪,不管是轻重机枪连续突突个一两天都不带冒烟的,而且这些影视剧里头的枪械,弄个弹匣就自带弹药库的,这能相信吗?
那么重机枪使用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也都是进行点射的,重机枪就算是想要进行连射,撑死了也就是一个连发打十来发子弹而已,绝对不会比这个数更多。
所以射击的时候特别的有讲究。
那么有了以上的知识,我们就来看看,一千发子弹到底能打多久呢?
以重机枪为例。
我们可以算一下,如果是两发点射,也就打五百次就没了,如果是三发连射,有就三百三十三次,剩下一颗子弹。
按照两发连射计算,扣动一下扳机按照两秒来算,那就是一千秒可以射击十六分钟四十秒。
如果达到三连发的话,这个时间会更加的短。
但问题来了,在真实的战场上,是不可能连续不断的这么突突,枪管他也受不了。
所以一千发子弹,在很激烈的战场对抗,差不多也就半个小时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一挺通用机枪的弹药基数,也就是四五千发的样子(各个国家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就拿四千发的基数来算的话,他可以提供通用机枪两个小时的攻击时间。
说道这里必须提醒一下,像这种高强度作战两个小时的机枪很少的,毕竟一根枪管的射击寿命一般也就在一万,到一万五千发的样子。
当然也有突出的最好合金钢枪管可以达到两万发的样子。
要是一场战斗能打出一个基数的弹药,估计这机枪的枪管撑不了几场战斗的。
总之一句话,激烈的战场对抗不多,通常情况下一千发子弹足够一场战斗消耗的了。
除非碰上了诺曼底登陆那样的大场面,遇到这种情况多少子弹,多少枪管都不够用的、
那么换成轻机枪会怎么样呢?
如果是轻机枪的话,这个时间会更加的长,毕竟轻机枪手携带的子弹就有限,不可能带一千发上去。
别说一千发子弹了,就算是砍一半,再砍一半,二百五十发子弹,足够打一两个小时的时间。
当然要是使用澳大利亚人迈克。奥德怀尔发明的金属风暴进行射击,不好意思这枪一分钟就可以发射十三万五千发子弹,所以一千发子弹在这种武器面前压根就不够看的。
咋说呢?进入到现代化战争中,步枪机枪用的并不多。
比如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军第一天五十三分钟的火力急袭就消耗掉了三千吨弹药,以色列日消耗弹药更加的惊人达到了九千吨,以至于他们的战前储备弹药只能维持十天的。
这么大的弹药消耗,其实更多的是炮弹,炸弹和导弹。
比如美国一个航母战斗群,根据数据显示,在海湾战争中,一天战斗下来平均要消耗两万吨弹药。
所以如今战场上的消耗,大多都是炮弹,弹道这类东西,步兵使用枪械的机会不多,消耗量也不大。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
网友解答:
-----
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人技战术水平、文化素质的过招,也是双方将领军事才华和组织能力的较量,更是武器装备的大比拼。
武器不是万能的,伟人说过,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人不是物;但是武器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可以说,一部人类战争史,就是武器的更新换代史,也是各国军备竞赛史。
比如冷兵器时代是骑兵作战时代,赵国正是由于实行了胡服骑射而迅速崛起,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在骑兵时代,如果没有优良的战马,任凭这支军队政治思想多么过硬,士兵身体素质多高,想打胜仗都非常困难。
游牧民族正是因为有了天然牧场和优良战马,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主宰了战争,得以横冲直闯、摧枯拉朽,所向无敌。
明军在明朝末期之所以能让后金兵忌惮一时,让努尔哈赤一筹莫展,也是因为他们有了红衣大炮这个利器。
后来皇太极得到了孔有德这个制炮专家,掌握了关键技术,制造出红衣大炮,清兵才如虎添翼,明清的力量对比此消彼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直到19世纪中期,骑兵依旧是战争主宰;哪怕是火枪诞生后,在平原开阔地带,骑兵依旧让步兵恐惧。
直到机枪诞生后,骑兵才告别历史舞台。
因此有网友调侃说,机枪出现之后,游牧民族开始爱好和平了,喜欢载歌载舞了。
机枪(英文:Machine gun)中国人喜欢叫它机关枪,它是一种可以连续射击的武器。
为了连续射击的稳定需要,通常备有两脚架及可安装在三脚架或固定枪座上。
一般来说,机枪主要发射步枪弹;但是也可以发射更大口径,比如12.7mm、14.5mm的子弹。
机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在战场上,快速连续对目标进行射击,扫射是机枪的主要攻击方式,透过绵密弹雨杀伤对方步兵和骑兵等有生力量。
不仅如此,对于战场上的无装甲车辆或轻装甲车辆以及飞机、船艇等技术兵器,机枪同样也可以造成杀伤。
所以有人说,机枪是上大天,下打地,水上也能占先机。
在战场上机枪可以说无处不在,不仅阵地上有机枪,工事堡垒有机枪,坦克上安装机枪,舰艇上也有机枪,甚至早期的飞机上也有机枪。
按照自动原理机枪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加特林为代表的外部能源机枪,一类是以马克沁、勃朗宁为代表的,以枪弹火药燃气为动力的机枪,后者又可以划分为管退式、导气式、自由枪机式、混合式等多种。
1884年,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诞生,发明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人(出生在美国)马克沁。
他是利用步枪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即枪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完成机枪的连续射击。
机枪的诞生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标志着武器进入自动时代,作战方式也随之改变,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那种以人海战术、阵地战为主的作战方式受到严重挑战,以骑兵攻城拔寨、摧枯拉朽的作战方式直接成为历史。
在机枪问世之前,战场上的火力,主要依靠单发步枪。
步枪虽然比弓弩杀伤力射程远,精确度高,发射频率高,但是射速很低,持续火力不强,甚至在疾如风、快如闪电的骑兵面前,步枪也无能为力处于下风;不得不靠士兵列队、多排射击来阻挡骑兵。
而机枪的问世,彻底改变了历史,能够持续将弹雨倾斜到战场的马克沁机枪,让曾经有战争之神的骑兵没有了任何优势。
马克沁机枪的问世,引起了一场枪械革命,各国发明家趋之若鹜,各种机枪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机枪的性能也渐渐完善。
机枪刚刚问世的时候,面临一个短板,即散热问题。
机枪连续射击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无处扩散。如果长时间连续射击,枪管就会发热、烧红进而变软,无法再继续射击。
有时候还会出现子弹自燃,不但枪械报废还会造成士兵伤亡等严重后果。
如何解决机枪的散热问题,成为各国枪械研究者的心病和处心积虑突破的技术难关。
在此背景下,水冷机枪问世了。
水冷机枪顾名思义就是用冷水来达到给枪管降温的目的,准确地说,就是在枪管的外围做了一个大水桶,里面装满冷水。
射击的时候,枪管泡在冷水里,枪管连续射击产生的热量转移到了水里。
那么要是水温升高了怎么办?
非常简单,身边有士兵在一旁给它换水,把热水倒掉,续入冷水。
水冷机枪的问世,解决了散热问题,保证了机枪的连续射击,彻底改变了战争的格局。
但是水桶移动不方便,影响了机动性;所以有人又想到了水冷套套在枪管上,来降低枪管温度。
理论上说,只要冷却水不中断,枪管就不会发生过热现象,机枪就能够实现持续射击。
早期的机枪容易发热,归根结底还是枪械材料不过关。
由于这种枪械很笨重,加之后期金属工艺的提高,水冷机枪被迅速地淘汰,气冷机枪闪亮登场。
气冷机枪是美国枪械设计师本杰明·哈奇开斯发明的,时间是1897年,因此这款机枪被命名为哈奇开斯1897式机。
气冷机枪的原理是利用空气自然冷却,为此在枪管后部加装了五个铜制环形散热片,增加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早期的机枪为了达到速射目的,采用一条容弹量为333发的6.5米长的帆布弹来完成供弹,而且每条弹带可以进行接续,所以机枪理论的持续射速可达600发\u002F分左右。
散热和供弹问题解决后,机枪完全具备了连续射击能力,让栓动式步枪为主的各国军队面临巨大危险。
在此情况下,如果谁拥有更多的机枪,谁就能够那么对敌方进行火力压制。
谁的机枪数量越多,胜利的天平就会向谁那边倾斜。
在一战的非洲战役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2800多人。
一句话,真理在机枪射程之内,因为它的射速高。
一挺机枪的射速是600发每分钟到1200发每分钟之间,射速是手动步枪300 到600倍。
那么到了战场上,如果给你1000发子弹,你用机枪能够打多久呢?
我们知道,战争题材的电视剧中,机枪手都是看都不看目标,几乎是咬着牙闭着眼睛扫射的。
如果按照电影中的作战方式,1000发子弹大不了多久,只能用分钟计算。
二战中,被称为希特勒电锯的看MG42通用机枪,杀伤威力极大,碗口粗的大树都能打断,其射速高达每分钟1500发,就像电锯一样,达到了二战时期单管机枪的巅峰状态。
MG42通用机枪每秒钟可以打出25发子弹,扣一次扳机,几十发子弹射出去了。
按照这样的速度来计算,40秒就能打完一千发子弹。
不同国家的军队,使用的机枪款式不同,机枪射速也不尽相同。
二战中美军使用的是美国M-1919A4重机枪,该枪采用250发帆布弹链供弹,发射0.30英寸(7.62毫米)M-1式重尖弹和M-2式尖弹,理论射速为450~600发\u002F分钟。
按照它的最高射速,1000发子弹可以打100秒;按照最低射速,也就坚持射击两分钟多一点。
侵华日军使用的92式重机枪,它是二战中最有名的重机枪,它是以哈奇开斯机枪为蓝图研制的。
该枪身和枪管布满散热片,使用精度更高的7.7mm枪弹,射速每分钟500发,战场上威力极大。
如果按照92式重机枪的射速进行扫射,1000发子弹可以射击两分钟。
但电影是艺术,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要高于生活。
影视作品为了完成对观众感官上的冲击,产生视觉上和心理上的震撼效果,为了渲染剧情,里面的机枪手都是连续扫射。
但是实战中,机枪射击频率受很多因素制约,不能那么任性,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综合来讲,一是要根据战场上自己子弹存放量;二是根据战场上敌人分布密度;三是敌人进攻的方式和环境;四是机枪本身的工作状态。
因此说,在战场上这挺机枪的射击时间不是恒定的。
如果敌人展开的兵力很多,漫山遍野、密密麻麻都是敌人,作战的环境是开阔地;那就是随便扫射,因为情况紧急,不能节约子弹。
如果后勤供应充足,子弹源源不断,就像二战时的美军一样;机枪手也可以怎么过瘾怎么打,只要能压制住敌人,取得胜利;只要不误伤自己人,尽情扫射。
假如敌人兵力分散,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不是集团冲锋,那就使用点射。
点射一次打出三发子弹,瞄准后重新射击。
因为通常只有前两三发比较接近想射击的目标,前三发之后因为枪口上扬的关系,通常都不会击中目标,有点浪费子弹。
所以打过三发,要调整枪口角度,瞄准目标进行射击。
其中的间隔时间不固定,一般在五秒钟左右完成两次点射;一分钟完成24次点射,消耗子弹144发。1000发子弹,可以射击7分钟左右。
有的机枪模式可调,有的干脆就提供一种射击模式,限制每次扣扳机只能发射数发,而有时间重新控制枪身调整瞄准。
如美军的 M16A2 步枪,根本就取消了全自动模式,改以三发点射模式代替。
这就说明,机枪在实战中,不顾一切扫射的情况很少出现。
如果战场环境复杂,子弹不能充足供应,更不能扫射,要合理安排子弹。
一名优秀的机枪射手一般会采用长短点射并列的方式,来目标进行打击,短点射3秒,长点射5~8秒。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对敌人进行有效威慑和杀伤。
即使子弹足够多,敌人足够多,也不能不顾一切连续扫射,那样会造成严重后果,那就是枪管发热,散热不充分,将枪管报废。
一般来说,机枪在射击150~250发子弹后,就应该有短暂的停歇,以防上述情况发生。
现代战争人海战术慢慢淘汰,机枪进行扫射的情况更难出现。
总而言之,机枪射击频率要灵活运用,看情况而定,如此才能保证高效杀伤敌人。
-----
网友解答:
-----
红四团二营六连,原先是红四方面军的部队,1935年7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由四方面军调给一方面军,归在了红四团建制里。众所周知,红四方面军是长征时期三大主力红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不仅人多,而且武器装备也好。两大主力红军会师时,红四方面军每个连都有10挺以上的机枪,平均下来每个班至少有1挺。
红军装备的MG80马克沁重机枪
六连划归红四团后,参加的第一场战斗就是攻取天险腊子口,为中央红军北上抗日打开通道。
1935年9月15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的命令,限三天拿下腊子口。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带着部队出发了,一天一夜行军150里,于16日下午6时抵达腊子口。
从地形上看,腊子口的是两道峭壁之间的一道峡口,宽度只有30多米,中间只有一座木桥可以通过,木桥对面是国民党军鲁大昌部新编14师2个营防守,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势构筑了碉堡,木桥正好在机枪射程以内。
黄开湘和杨成武经过研究,决定由黄开湘带一连、二连攀登峭壁从侧翼迂回,杨成武带六连从正面强攻,夺取木桥。
从这个部署来看,两面都是主攻方向,因为作战时间太短,天亮前必须拿下。
此时的红四团必然加强了火力配置,而且这个团本身就是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飞夺泸定桥时,全团火力掩护22个勇士前进,硬是打得川军抬不起头。按照1个连10挺机枪的标配,参加战斗的3个连至少有30—50挺机枪。
红军装备的ZB-26轻机枪
在这里普及一下知识,红军装备的机枪有三种:ZB-26轻机枪、MG80马克沁重机枪、MP18冲锋枪(红军称它为“花机关”)。轻机枪和重机枪质量分别是19.6公斤、65公斤,所以不可能跟着一连、二连的战士攀崖,所以这个时候全团的轻重机枪应该都集中在正面进攻的六连。但是迂回部队火力也不能太弱,他们携带的是“花机关”。
红军装备的MP18冲锋枪
六连最先发起攻击,时间长达4个小时,4个小时内数十挺机枪猛烈开火,掩护连长杨信义和指导员胡炳云带领的突击队冲锋。午夜4点,黄开湘的部队迂回成功,敌军便全线溃退了下去,整个战斗持续了7个小时。
四个小时的正面攻击,应该是红四团消耗子弹最多的时候,根据红一军团战后的统计,进攻腊子口作战7个小时一共消耗了3万多发子弹,大部分用在了夺桥战斗上,这也是红军时期单次战斗消耗子弹最多的一次。ZB-26轻机枪、MG80马克沁重机枪的射速是400—500发\u002F分钟,重机枪不用换弹夹,但是数量少,而且因为质量过重不大可能随大部队冲锋。正面进攻按30挺机枪进行火力掩护,每挺机枪平均发射子弹正好1000发,也就是说,在攻打腊子口战斗中,每挺机枪配1000发子弹,持续了7个小时。
7个小时的战斗,红军3个连打垮凭险而守的国民党军两个营,成功打开北上通道,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得参考不同级别、种类、性能的机枪,还得考虑作战环境。
比如马克沁重机枪,采用水冷散热,帆布弹链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600发,如果调整射速到最慢档,每分钟射速为100发。
理论上的射速通常要比实际的快不少,马克沁机枪在射击中会出现许多干扰因素,影响整体射速的发挥。
(注:理论射速只考虑机件在工作循环所需要的时间,不考虑装弹、瞄准时间)
比如在面对散兵线时,机枪手需要不停地重复确定射界和目标,需要面对一个个分隔很远的敌人,需要跟手忙脚乱的副射手配合,还需要应对那可靠性说不清的帆布弹带。
场面小了,机枪根本打不了几下。场面大了,机枪会迅速成为被优先清除的目标,还是打不了几下。这是最考验战斗组织和机枪手的地方。
不过,苏联红军仍然在二战中打出了许多不间断的连射,称“不需要短点,直接泼就完了”。这是水冷机枪的特点,德国MG08机枪就曾经在某个测试中打完了2.2万发子弹,加水17箱。
马克沁机枪按每分钟500发的平均理论射速来看,1000发子弹也就连续扫2分钟。前提是不卡壳不换弹不出幺蛾子;原版马克沁的弹链一条是333发,德国MG08、英国维克斯、苏联M1910都有250发弹链。
如果现实战场中,一挺马克沁机枪面对一个比较能发挥火力的高强度进攻,1000发子弹能支持10分钟就很可以了,甚至5分钟就可以干光。
气冷机枪散热方面要差很多,比如法国的哈奇开斯,法军曾在1916年的凡尔登战场上,用2挺哈奇开斯困守孤阵,10天打出了15万发子弹。
哈奇开斯1914型的射速是每分钟400-450发,但这个速度是按照30发射击的情况算出来的理论速度,且使用建议不要在一次连续不断的射击中打出超过300发子弹,否则散热会出问题。
实际上,按照美国陆军部1917年的手册,他们进口的哈奇开斯通常过热更换枪管时间为1000发,这时候枪管呈深红色,温度约400°C;如果维持每分钟120发的射速的话,则基本可以无限制地打下去。
以此我们可以推断,哈奇开斯M1914一分钟至少打出120发子弹,1000发子弹按这个射速至少可以维持8分钟。如果要来个猛烈的扫射,2分钟出头1000发子弹就能飚光。
二战时期的德国MG42通用机枪就更猛了,虽然它更轻,但却以泼水闻名。MG42的射速高达1200发,1000发子弹连着抠的话也就堪堪够1分钟打的。
实际上,这1200发也是平均测算数值,有军事爱好者拿MG42测试,打出了1550发\u002F分钟的速度,相当于每秒25发。另一个资料里,德国1944年制造的MG 45\u002F42V机枪,连续发射120000发子弹,发射速度约为每分钟1350发。
不过MG42毕竟是通用机枪,散热能力在高射速下也比较捉急,所以实际使用中德军原则上要求不要拿来连射,而是换成更好掌握的长点,过于急促的短点也不要使用。且建议每发射250发子弹更换一个枪管,以防止其过热。
MG42携带的也不过是250、300发的弹链,为了给这种机枪维持火力,德军算是操碎了心,步兵必须携带大量的枪管和弹药。
当代美军装备的M240B机枪每分钟射速为650-950发子弹,但需要在发射900至1200发后进行清洁;M249班用机枪射速为每分钟100-200发,理论射速可达每分钟650-850发。
包括M249班用机枪一起,美军允许士兵以每分钟400至600发的速度向敌人快速发射子弹。网上有人拿M249打过700发子弹,消音器融化,枪管通红,整个视频刚好1分钟收工。
当然,正如前面所说,还得考虑作战环境,很多轻机枪的作战环境与其它自动步枪差异不大,几乎没有卯起劲横扫的情况,有时候一场小战斗打下来都耗不完100发子弹,甚至耗弹量仅几十发,1000发真够打一阵子了。
军队风格因素也比较重要,如美国那样崇尚“火力基地”的,蹲战壕里不见人都能扫出去几个弹箱。
-----
网友解答:
-----
装备1000发子弹的机枪战场上能打多久?
我当年在部队服役期间,当过班用轻机枪手,每挺机枪配两名士兵,分主手和副手。
机枪的主手平时军训时扛机枪,副手军训和军演时光管背子弹匣,每次背四、五个弹匣,带上五百发子弹。
一旦打起仗来,主手首先用机枪压制敌人的火力,使敌人在工事里抬不起头,这个时候副手边往弹匣里装子弹,还边观察战场上的周围环境,发现敌人有迫击炮后,立即提醒机枪的主射手,不断的变换机枪的位置,确保机枪手的安全。万一机枪的主射手牺牲,副手立即顶上,决不能让机枪哑巴。
题主所问装备1000发子弹的机枪战场上能打多久?机枪连续不停的扫射,容易造成枪管发红,导致炸膛。我们不断看到影视剧里,在战场上没有水了,就用尿浇机枪管让其降温,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情况下,机枪多是采取不断点射的方法进行射击。这样的射击枪管不容易发热。如果按题主所问机枪连续射击1000发子弹,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像1000头的爆竹一样,五分钟之内准能射完1000发子弹。
-----
网友解答:
-----
1000发子弹可以打多久要看是轻机枪还重机枪,前者是班排小队的核心装备,后者是营连分队的装备,并且枪和子弹重量很大,如果没有车辆还带不了1000发子弹。
通常来说轻机枪这种武器理论上的射速在600~1000发\u002F分钟,但在实际的战斗当中不可能打的这么快,子弹被击发之后发射药所产生的高温膨胀气体和弹丸与枪管膛线的高速摩擦,都会产生很高的热量,虽然现代机枪的枪管都是用高强度高韧性钢制造的,但在不间断发射100发后枪管的温度明显提高,继续发射有可能使枪管出现红热状态,甚至有“炸管”的危险,所以机枪都有战斗射速,也就是打打停停,每扣动一次扳机5~8发为短点射、8发以上为长点射,这样既可以对敌起到压制作用又能让枪管不至于过热。
轻机枪手不是谁都可以当的,图片里采用的就是点射火力压制,这需要机枪射手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目标的观察能力,什么目标关键就先打哪一个,而不是看到人就开火,先敌火箭筒、轻机枪、狙击手…这类目标,最后才是敌人集群冲锋。
过去像RPD轻机枪或者M60通用机枪都配有正副射手,射手携带机枪和3个100发弹鼓或者3条100发弹带,副射手携带500发子弹(极限700发)合计800~1000发子弹。
有看官会问这些子弹够用吗?这要看战斗的激烈程度,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足以打满一次正规战斗的时间,那么为什么不多携带一些?因为子弹太重了,就拿RPD子弹来说,它发射7.62×39中间威力子弹,每一颗子弹重16.4克,副射手携带700×16.4=11.480公斤,这仅是子弹的重量还有弹鼓本身重量和可散式弹链重量,加一块儿最少15公斤,并且他还要携带机枪维修工具箱、自己个儿的单兵携行具…总重量25公斤左右,不能再多了否则体力透支严重,跟不上徒步行军速度。
而7.62×51子弹更重,为25.47克,副射手只能携带500发就已经是极限了。
所以,体能有限携带不了更多的机枪子弹,问题是轻机枪是班排小队的核心,它若是没有子弹班排里的步枪手就会被对方的轻机枪压制…为了,提高轻机枪的火力持续性,班里的其他人必要的时候都要背一条100发轻机枪子弹带,提高到1500发以上的水平,这样也许会支持到战斗结束。
驻阿富汗美军徒步巡逻的时候班里的每个弟兄都有携带一条M240通用机枪的7.62×51子弹带,谁也别嫌累,这关系到每一个弟兄们的安危。
-----
网友解答:
-----
以我军部队装备时间最长的五六式班用轻机枪为例子,它发射子弹的理论速度是每分钟600发左右。这种枪采用弹鼓供弹,每个弹鼓弹容量为一百发。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弹链供弹,弹链可以无限加长,想多少就多少发。按照这两种供弹方式计算,不考虑其他因素,单纯去说打完一千发子弹的时间,打完十个弹鼓包括换弹鼓时间也不会超过10分钟。用弹链供弹三分钟足够。
在真正的战争中,还是拿我军的七九年开始到八九年结束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和持续十年之久的中越边境战争来说吧,这场战争已经是现代战争模式。据我了解,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这种机枪很少有打完一千发子弹的机会,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防御作战,阵地上有大量的弹药敞开供应。
我作为一名侦察兵在84年参加了老山轮战。我们侦察班也配备有一挺五六式班用轻机枪,它配备正副射手,战时弹药基数就是五个弹鼓,再多了就影响执行任务了。
因此说,战时1000发子弹能打多久是没有意义,士兵们会根据敌情和战争烈度的程度综合考虑自己手中的弹药量控制开枪速度,有经验的士兵子弹再多也不会一口气把一个弹鼓打完,而是有节奏控制连发射击速度。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让手里的枪变成没有子弹的烧火棍。
对于专门作为重火力的重机枪,其实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道理基本相同。
-----
网友解答:
-----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整明白所说的“战场”是什么情况。对于军人来说,只要对方有对你生命构成威胁的武器,你所处的环境都是战场。在城市反恐作战中,如果真能用上机枪,1千发子弹有点多,估计打上几十发子弹几个点射,战斗可能就结束了。因为反恐特警的突击步枪(突击步枪火力与机枪差不了多少)足以打得恐怖分子抬不起头,机枪派不上太大用场。这种属于小规模战斗,也是一种特定的战场。最能发挥机枪火力压制作用的是正面战场。假设像二战时的人海战术一样,乌泱泱一堆人往前涌(这种打法现代战争不会有了),如果架着一挺机枪外加1千发子弹,让你对着潮水般涌过来的敌人扫射,扣动扳机不放手(人太多不用放手)一般的班用机枪1分钟之内1千发子弹肯定是干光了。如果是加特林,10秒内应该可以打完1千发子弹。进攻方如果是分散队形向你进攻,机枪只能打点射,每次3至5发子弹。这种打法消秏子弹会比扫射慢了许多,1千发子弹没准能打一上午或一天,甚至更长时间。因为进攻方不急于攻下你固守的阵地,采取打打停停,完了再躲一会儿的战术,1千发子弹不会很快消耗掉。
-----
网友解答:
-----
很多看过好莱坞军事电影的朋友,肯定对以下画面印象深刻,一个身材彪悍的特种兵,端着一挺机枪疯狂扫射,子弹就好像无穷无尽一样,将敌人打得片甲不留,这种感官体验固然很爽,但回归现实的话,就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在战场上子弹就好像永远都打不完一样,那么在真实的战斗中,装备1000发子弹的机枪到底能打多久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看完后才知道。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轻机枪在战场上一般都是点射为主,根本不会像电影里演得那样疯狂扫射,而且如果你端着机枪进行扫射的话,肯定会被战友从战场上拉下来,因为这根本就是自杀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也只有重机枪才会采用连发模式,一口气直接突突个250发子弹,但这也只存在于二战期间,这也是因为当时的战场一般都是大规模的兵团作战,如今已经很少见到了。
像轻机枪在设计之初,都需要依靠两脚架以及肩部和手部的支撑才能够使用,通过稳定机枪来进行瞄准才能够达成精准射击,而想要打连发的话,精度根本就保证不了,而且轻机枪的后坐力也比较大,在射击的过程中完全需要射手依靠肩膀来稳定,如果射手直接突突突的话,那么肩膀不仅会受伤,同时命中率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根本就达不到人。
轻机枪的作用是形成交叉火力进行火力网的输出,如果机枪手端着机枪疯狂扫射的话,首先会被狙击手首先击杀,而且轻机枪的精准度压根就无法保障,再加上要想连发输出的话,就只能在腰间射击,这一梭子下去,能打到人估计难度有点大。
虽然影视剧中经常有这样的桥段,但在现实中根本不会出现,除非是那个机枪手不想活了,故意站出来让狙击手杀死自己。
而像重机枪就更不用提了,一般射击都需要机枪射手和副射手两个人完成,机枪手负责射击,而副射手则负责背着备用枪管和子弹包,跟着机枪射手一起移动,别看副射手就是一个搬运工,但在战场上,人家还需要不断地观察敌情以及战场动向,帮助机枪手寻找有价值的目标进行引导攻击,而机枪射手只需要瞄准射击,达成稳定输出就可以了。
如果机枪手被负伤无法射击的话,那么副射手则会顶替他的位置对敌射击,一般情况下,机枪阵地只会携带两到三个弹匣,这是因为战场上机枪阵地随时会遭遇迫击炮或狙击手的攻击,如果携带太多的装备很容易拖累行动速度,也就是说就算机枪手想要一直突突,子弹数量也不够他挥霍的。
一般情况下,机枪手一般会部署在进攻小组不到一百五十米的地方,然后必须听从班长的指挥,为战友提供火力支援,而且必须以扇形攻势进行射击,以此来帮助战友清理前面的敌军。
如果进攻失败需要撤退的话,一般情况下,两挺机枪进行交替掩护,并通过投掷手雷等行动帮助战友脱困。
其实像轻机枪枪管比步枪枪管要重得多,而且瞄准基线也比较长,所以机枪在射击时的精准度要远远高于步枪,所以机枪如果一阵突突突的话,明显是在浪费子弹,所以要进行点射。
在战争期间,点射其实是机枪最好的射击方式,只有不断打出点射,才可以发挥出机枪的优势,如果机枪装备了1000发子弹,那么一般情况下一次点射打出两枚子弹,那么只要点射五百次的话,1000发子弹也就打光了,而这1000发足够完成一次步兵战斗。
而像我军目前的班用机枪子弹基数就是1000发,连用机枪的基数为1600发,通用机枪的弹药基数则更大一些,有4500发左右。
目前机枪正在进行轻量化处理,为士兵未来的便携性提升一个档次,同时机枪也会成为日后战场上随处可见的武器,同时也是步兵班未来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1000发子弹到底能打多久,如果一阵突突突的话,可能不到两分钟1000发子弹就打没了,所以像电影里演的那种疯狂扫射,估计怎么的也得装备一万发子弹才够用。
-----
网友解答:
-----
如果扣死扳机,1000发子弹,1分钟多一点儿就打没了!这是班用轻机枪的射速。
实际在战场上,机枪射击分长点射和短点射两种射击方式,短点射一般2—5发,长点射一般是5—8发,1000发子弹是一个“基数”弹药,作为轻机枪而言,在战场上已经基本够用了。但是这也要看机枪的型号和种类。
提到机枪,就要说一下机枪的种类,
机枪分;重机枪、轻机枪、通用机枪和班用轻机枪等。
1、重机枪:
所谓重机枪是相对于轻机枪而言的。重机枪枪身重量一般超过10公斤、射程大于500米、口径大于9毫米,有固定三脚架的机枪。
二战时期改进型“马克沁机枪”
世界上最早一款重机枪首发在1883年,由英籍美国人马克沁发明,子弹口径为11.43毫米、全重27.2公斤、最大射速600\u002F分钟,采用水式冷却。马克沁重机枪的发明,使人类战争首次使用上了重型自动武器,它的出现几乎改变了热兵器时代以来的战场态势。谁拥有了马克沁机枪,在进攻的火力压制上、在阵地防御的火力支撑上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变,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谁拥有了马克沁机枪,谁就拥有了巨大的优势,谁就会掌控支撑的主动权。这是当时在一战和二战前期马克沁重机枪在战场上的巨大作用。真正让马克沁机枪大出风头的是一次大战的索姆河战役中,德国人用改进型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在一天当中就打死打伤英军6万人。可见马克沁重机枪的威力了吧。
2、轻机枪:
轻机枪一般枪身重量小于10公斤,子弹口径小于9毫米的轻型机枪。在供弹方式上,轻机枪一般采用弹鼓或弹匣供弹,相对于重机枪的弹链供弹方式要轻便的多,轻机枪弹鼓一般在70发左右,而弹匣一般在30发左右,重机枪的弹链一般在200—300发之间。
美军目前主要配备的班用“M249通用机枪”
M249通用机枪,它使用与美军普遍装备的轻武器M16突击步枪一样口径的子弹(5.56毫米),配备有两脚支架和三角支架、弹鼓和弹链两种供弹方式。使用两脚支架、弹鼓供弹,就是轻机枪,使用三角支架、弹链供弹,就变成了重机枪。M249采用三种不同的射速,一个是5分钟700发射速、另一个是2分钟200、再有就是3分钟100发,这种射速方式,可以根据战场情况,使用不同的射速,既可以有效的节约子弹又可以达到火力压制目的。是面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通用机枪。
现在全世界各国军队装备的轻机枪一般都采用通用机枪,它与轻武器使用共同口径子弹,这样就大大的减轻了后勤补给的压力,使机枪在战场上的机动性更强,由于射速快、携带轻便等特点,在冲锋时,其效果要优于重机枪。所有,被众多国军队所采纳。
3、我军88式通用机枪:
QJY88式通用机枪,采用5.8毫米口径重弹,轻机枪状态下可使用5.8毫米普通弹(与95枪族一样口径普通弹)、战斗全重14.3公斤、有效射程1000米、射速为300发\u002F分钟。88式通用机枪有重量轻、通用行强、火力密集等特点,但是,在装备部队后,也暴露出许多缺点,致使“88式”始终没有被现役部队认可,它的缺点有;首发上膛难,拉开枪栓非常费力气,简直拉不开!使用5.8毫米“重弹”,由于子弹表面的镀铜较厚,致使残留于膛线上的镀铜较多,难以清除掉,损失枪的寿命,再有一个就是,由于使用5.8毫米口径子弹,在有效射程内的创伤威力要比大口径机枪小得多。比如在500米射程内,7.62毫米口径机枪可以穿透15厘米混凝土墙,而5.8毫米的88式只能穿透一半的混凝土墙体、“侵侧力”不足,显而易见,而这也是88式的最大缺点。1997年装备一线部队,而只装备了2万多挺。一直被部队诟病,不伦不类使“88式通用机枪”地位非常尴尬。
QJY88通用机枪
------------------
推荐阅读:
家里亲戚的厂要招工,让我开个劳务公司,完全不懂,有大神懂里边弯弯道道的吗?或者间接了解的,说几句好吗?
上一篇:西藏的牛粪有什么用?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