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国打赢了一战、二战,可还是衰落了?
为什么英国打赢了一战、二战,可还是衰落了?
-----
网友解答:
-----
一战和二战,英国是理论上的赢家,其实都输得裤衩快掉下来了,为啥呢?主要是因为被人抽了太多血,并且让英国真正的竞争对手美国崛起了。所以一战和二战,英国和美国看起来是队友,其实他们才是对手。
(1)英国在一战中被抽了多少血?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英国人来说实在太过于残酷了,虽然这场战争的头前是法国人在挨揍,虽然法国人和德国人不和,不过法国人也被这场战争下破了胆子,于是后来修了马奇诺防线,并且在被物理破防之后,在德国人攻占巴黎之前抢先投降了。
不过尽管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佬的损失要比前线当血肉磨坊的法国人少得多,然而还是有90万之众的英国人变成了一战战场上的炮灰,并且还有22万人成了可怜的残疾人。不过死人不要紧,要紧的是英国人花掉的军费高达多达100亿英镑,当时的英镑可值钱多了,基本上是掏空英国的国库。这就让英国人很难受。
然而跟英国恰恰相反的是,美国人靠着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反复横跳,四处卖军火挣到了很多钱,要知道在一战之前,英国原本是美国的债权国,美国人靠找英国人借钱过活,现在时代变了,英国人倒变成了美国的债务国。对于这个当初离家出走的逆子,英国人很火大,所以在巴黎和会跟着法国人一起挤兑美国人,而法国人也是傻,真的给英国人打工,帮忙赶走美国。总而言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面子还在,底子没了,真就感觉身体被掏空。
(2)面子和底子都没了的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为一开始的绥靖政策和后来的法国拉胯,导致英国人不得不遭遇德国人围住英国的事实,而英国本土是金融世界,没有多少生产力,所以它需要来自美国的帮助。而这个当初的不孝子就等着趁火打劫,于是在美国人的抬价下,英国人找美国借钱,然后从美国那里购入了几十艘驱逐舰和最需要的战斗机。
不过这些远远不够,于是当时的大英帝国的首相丘吉尔又不得不将英国海军的几处基地“租借”给了美国,为的就是50艘驱逐舰。除此之外,明里暗里,英国还把自己的很多资源廉价卖给了美国,使得美国声威渐隆,而大英的名声越来越差。
除此之外,英国还是成为了战场,本土受伤也惨重,虽然没有沦为大兵团搏杀的地面战场,但是战争还是有30多万英军血洒沙场和10万平民在德国人的轰炸机下被炸死炸伤,整场战争开支多达1200多亿美元,英国的黄金储备基本全部用光,海外的资产变卖了1\u002F4。而且国内经济凋敝,英国老百姓生活也非常困难,他们要靠食物配给制才能活下去。
(3)结语
总而言之,在这场战争,英国人只赢了一个结果,但是过程中把很多东西都输光了,比如说金融霸权,英镑不好使了,世界成为了美元的天下。
这是蓝白旗帜2022年第40篇问答,写作不易,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麻烦点个赞吧!谢谢大家了!
-----
网友解答:
-----
众所周知,19世纪的英国是全球第一殖民大国,统治面积达到3400万公里,是列强中的巨无霸。
可是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被美国超越,失去了全球军事、金融霸权,彻底沦为二流国家。
对此,很多人感到不解,两次世界大战英国和美国一样是战胜国,为什么英国衰落了?原因何在?
一战前英国已经有了衰落的迹象
说到英国衰落的原因,很多人归咎于两次世界大战战争对英国的破坏;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一战前英国已经开始衰落,已经落在了美国的后面。
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欧洲乃至世界第一个迈进资本主义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曾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经济领头羊,但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就现出颓废之势,被美国甚至德国赶超。
1859 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只有18.8亿美元,到 1900年则达13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
到1900 年,美国已经赶超英国,工业产值达到跃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英国则占全世界的六分之一。
这一年,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英国的1.89倍。
一战爆发前的1913年,美国工业总产值继续增长,占全世界的比重增加到38%,比英、德、法、日四国的总和还多。
与此同时,英国的工业总产值则呈下降趋势,占比只有14%。
在此期间,美国的农业也欣欣向荣,发展迅速。
1870年美国的农业总产值为24.5 亿美元,1900 年上升为 47.17 亿美元,增加了几乎两倍。
一战爆发前,美国生产的小麦占世界产量的 四分之一。
英国不但被美国超越,也被德国迎头赶上。
1913年,德国工业总产值涨幅达到4.8,比英国高3.2%;德国工业总产值世界占比达到16%,比英国还高2%。
在对外贸易方面,1870 年英国世界占比首位,份额是五分之一,到了1913年虽然还是世界第一,已经下降到六分之一。
美国则由原来的十二分之一,增长到十分之一。
与此同时,英国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也走下坡路,在拉丁美洲、中东和远东受到美国和德国的挑战。
总之,在一战爆发前,英国的世界贸易依旧是全球第一,伦敦仍是世界金融中心,但英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已经被美国取代,国力日渐式微,失去了大英帝国的光辉。
而一战的爆发,让英国元气大伤,其世界大国地位岌岌可危。
一战让英国风光不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4日全面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拉上帷幕,前后持续了4年之久。
英国虽然不是一战的主战场,但是它也没有能置身事外,作为协约国主要成员参加了这场大战。
英、法虽然是战胜国,却在这场战争打得精疲力尽、焦头烂额。
一战给英国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打击是沉重的。
首先是人员伤亡,让英国失去大量人才。
在一战中,英国付出了90万的人员伤亡,占到英国总人口的五十分之一,占成年青壮年的八分之一,而且其中贵族和知识分子占了三分之一。
人是第一宝贵的资源,人才匮乏的话,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振兴就没有动力,这对英国经济的打击是致命的。
而美国在一战中只损失了12万人,对于上亿人口的美国来说,影响不大。
其次是政治上的影响,英国的大国地位受到挑战。
从表面上看,英帝国的疆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扩大;可是经过一战之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斗争如火如荼,各自治领的离心力越来越大,不再认可伦敦的老大地位,英国的控制力大大下降。
为挽救颓势,英国不得不在1926年,允许各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获得独立,而组成互不隶属的只有名义的英联邦。
而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也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让英国经济雪上加霜。
再就是战争让英国经济遭遇重创,背负上沉重的债务。
在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就开始厉兵秣马,进行疯狂的军备竞赛,英国同样不得不加大国防预算,进行扩军备战。
让英国1913年,英国的军费开支约为6.8亿美元,1914年一战爆发后,欧洲各交战国军费激增,作为交战国英国军费也水涨船高,在1915年,英国军费达到167.9亿美元,战争结束前军费更是高达810.4亿美元,占到了国民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为交战国之最。
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军费只占不到三分之一。
不管如此,美国由于远离战火,经济非但没有受影响,反而突飞猛进发展。
战争初期,美国保持中立,大量接受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军事订单。
整个一战期间欧洲大陆硝烟弥漫,工业能力大大下降,给了美国商品出口带来良机。
从1914年6月到1917年6月,美国共输出了69亿美元的商品,美国的贸易顺差从1914年的4.3亿美元猛涨到1917年的35.6亿美元,增幅接近9倍。
二战结束后,欧洲到处断壁残垣,百废待兴,更给美国带来发展契机,经济迎来了长达5年的“战争繁荣”周期。
以制造业为例,1913年至 1920 年的 7 年间,欧洲各国制造业总产量下降了23%,美国却增长了22%。
至1920年,美国的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百分之五十,石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 百分之六十。
参战前的1916 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313 亿美元,1918年上升到 1518 亿美元。农业总收入从1914年的78亿美元,激增至1915年的100亿美元的空前未有的水平,再猛增至1919年的177亿美元(以上均按1958年的美元价格计算)。
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美国的国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 20亿美元增加到 1930年 150亿美元,增幅达到7倍,其中 三分之一投放在欧洲。
反观英国,由于一战中巨大的军费开支,在战争中债台高筑。
这些债务有的是内债,面向国内发行公债;有的是外债,主要是向美国借债。
一战爆发前,英国对内发行了7亿英镑公债;一战期间,这个数据增加至少10倍,达到70亿英镑。
战争期间发行债券,老百姓肯定不愿意买,政府只能以高利率吸引百姓购买。
所以一战期间,英国国债利率高达5%,光是支付利息就让政府难以承受。
一战和二战对内发行的公债,政府还了一百年,到2014年才基本还清,仅利息就支出55亿英镑。
但是光是发行公债是不够的,只能是杯水车薪,还要对外举债。
英国和美国关系最亲密,只能向美国伸手,美国也来者不拒、慷慨解囊。
其实英国在一战结束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惨,毕竟曾经是世界老大,经济强国,家大业大。
确切地说,当时的英国是债权国,不仅美国欠着英国4亿英镑债务,俄罗斯、法国、意大利也欠英国大量债务。
可是一战之后沙俄灭亡,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来了个死不认账:要账的话去找死去的沙皇吧。
法国则被战争打得只剩下一口气,更没有能力还账。
意大利也是如此,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如此一来,英国只能拉下脸向美国借钱。
这样下来,美国成为债主,战前所欠英国债务被抹平之后,还倒欠美国8.5亿英镑。
沙俄、法国、意大利共欠了英国多少钱?不多不少,15亿英镑。
如果三国偿还的话,英国还不至于那么惨,因为他们还不了,英国成为叫花子,处境凄惨,连隔夜粮都没有,经济复兴举步维艰。
一战过后,美国成了当时最大债权国,外面的债权103.4亿美元,其中英国占了将近一半,为43亿,法国为34亿,意大利为16.5亿美元。
虽然《凡尔赛和约》规定英、法等可以从德国得到战争赔偿,但美国坚持要他们同时要偿还美国的债务。
德国虽然要向英法赔偿113亿英镑,但是一下子拿不出,要分期来还,根本指望不上,所以英法提出一个方案:美国把我们的欠账一笔勾销,我们也不要德国的赔偿,但是美国不答应,英国只能咬着牙偿还,每年要偿还的债务高达4 000万英镑。
由于巨额债务影响,一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缓慢,居民购买力的下降,英国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直线下挫了49%,其中支柱类产业如煤产量下降了29%,生铁产量下降了67%,钢产量下降了59%,造船吨位下降了68%,棉花消费量下降了43%,前景不妙。
二战让英国经济雪上加霜,彻底“衰落”
一战的创伤还没有医治,二战又爆发了。
这场战争让英国耗去600亿英镑的军费,除了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免费提供的那部分,还支出250亿英镑经费。
为了支付军火费用,英国变卖了战前海外投资的四分之一,但是还不远远够。
因此剩余的军费还是两个渠道,对内发行国债,对外借款。
国债较战前增加了两倍,外债高达37亿英镑。
内债还了100年,外债还了将近七十年,到2006年才还清。
二战中英国的黄金储备基本用光,而美国反而拥有了全世界75%的黄金储备。
在此情况下,英镑含金量大大降低,1949年贬值30%,其国际货币的地位已经名存实亡,逐渐被美元取代,伦敦也丧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一战之后,英国还有海外殖民地,还能薅羊毛割韭菜,获取资源;但是在二战之后,英国放弃了海外殖民地,这让英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也一落千丈。
两次世界大战重创了英国,虽然获胜但元气大伤,逐渐走上衰落之路。
而美国因为远离战火,经济飞速发展,使其成为超级大国。
其实英国不是衰落了,而是因为美国,苏联、中国、德国、日本的先后崛起,让英国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
目前,无论政治、军事,还是经济,英国虽然不再是超级大国,但依然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回归到了他应有的位置上。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让英国非常尴尬。
明明是打赢了一战,却因大量失去海外殖民地而元气大伤;明明打赢了二战,却连一流强国的地位给丢了。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如今却越来越边缘,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天道好轮回。
那么,明明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英国怎么就说不行就不行了呢?要知道,美苏这样的二战战胜国在战后都成为超级大国,就连战败国日本和德国都甩英国几条街,英国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让人意外,英国之所以打了赢了世界大战还衰落,根本原因就在于:
英国从来不是真正的赢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除了得到一个战胜国的头衔,免于像德日意这样被战胜国清算,剩下的几乎就是一无所获。
而且,加速英国衰落的原因还不止这些:
1、英国的衰落早已开始
二战后,英国彻底沦为二流强国,而它的衰落,从一战之前的布尔战争就开始了。
爆发于1899年的布尔战争,虽然持续时间不长,却成为大英帝国衰落的多米诺骨牌。此战英国先后投入40万军队,阵亡22000余人,耗费资金2亿英镑,相当于27亿两白银。而最让英国尴尬的是如此巨大的投入依然没有取胜,尽管它的对手只是总人口不过50万的布尔人。
英国之所以对南非这样的殖民地如此上心,是因为英国是典型的殖民帝国。在19世纪70年代美德等国争相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逐渐成为增长原动力的背景下。英国高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逐渐成为英国的累赘,一方面,来自殖民地的收益完全可以养活本土,这使得英国没有主动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另一方面,殖民地多在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维持这样的殖民地耗费了英国大量的资金,这使得英国即使想要技术革新也是力不从心。
所以,成也殖民地,败也殖民地的英国,终归还是因殖民地而走向衰落。一战后,英国瓜分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殖民扩张达到顶峰,随即开始盛极而衰。不得不在1933年推出《威斯敏斯特法案》,同意各自治领独立,加入英联邦;
而意在成为全球霸主的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反殖民主义的先锋,二战期间更是将其写入《联合国宪章》,这是对大英帝国的釜底抽薪。
所以经历了二战,连不善反抗的印度也不得不被英国承认独立后,英国几乎失去了所有殖民地,衰落不可避免。
2、世界大战的深度参与
战争,是毁灭一个国家最快的手段,尤其是世界大战。而很不幸,和德国相似,英国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度参与者。
一战期间,英国漂洋过海和法军并肩作战,在西线和德军展开惨烈厮杀,在凡尔登战役中更是创造了一天阵亡6万人的记录。
超高的伤亡率使得英国国内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稀缺,直接影响了一战后英国的持续发展,而且造成英国国内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直到二战前也没有恢复。
由于一战的惨重伤亡,二战前的英国和难兄难弟法国一样高唱绥靖政策,企图避免与德国的硬碰硬。
不过在希特勒横扫西欧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开始对德强硬,不仅在本土和德国进行了惨烈的不列颠之战,还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和法西斯展开惨烈厮杀。
二战期间,英国共动员700万人参战,虽然不及美苏德等国且包含了大量殖民地军队,比如印度,但英国本土军队损失同样惊人。
过早加入战争使得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虽然发挥了巨大作用,却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战争对英国的冲击直接加速了英国的衰落。
相比之下,苏联参战时间较晚,虽然伤亡同样惨重,但疯狂的劫掠帮助苏联迅速完成了战后重建;
而美国就更狡猾了,因为无论一战还是二战,美国都是在漫长的等待后才加入战争的,而美国的加入往往使得战争的天平出现一边倒态势,这使得美国以较小代价取得最大收益。
3、自身条件的极度劣势
两次世界大战作为迄今为止最惨烈的战争,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的面貌,在英国彻底掉出一线强国序列后,美苏成为超级大国。
而之所以是美苏而不是英国继续做世界的老大,除了殖民地的丧失,最重要的是英国从一开始,就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中。
虽然大英帝国的殖民地鼎盛时期高达3300多万平方公里,但本土始终只有24.41万平方公里,这是英国保持强国地位最大的障碍。
因为没有巨大的本土,除了没有广阔的战略纵深,在资源储备和人口数量上都占不到优势。
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英国才在欧洲大陆大玩“离岸平衡手”,企图从各国相争的局面中浑水摸鱼。不过很可惜,当出现德国这样依靠科技迅速突破天花板的国家,或者欧洲大陆来了美国这样的所谓“仲裁者”,英国的光荣孤立就会变成真的孤立。
相比之下,虽然美国和苏联也在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美国本土没事,苏联虽然本土有事但很快在对德国的反攻中找补了回来,只有英国夹在美苏两国之间,做着重回大英帝国时代的美梦。
所以说,自身条件严重不足的英国,注定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这一点英国和日本非常相似。在加上殖民地的严重掣肘,英国虽然在发展,但相比于美德这样的国家还是太慢,这让英国越来越被甩在身后,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所以,英国的衰落绝对不是偶然的,而两次世界大战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
网友解答:
-----
英国人察觉到自身开始衰落,并非是从二战后才发觉的。事实上,英国人早在一战后就已经发觉,自己已经开始逐渐落后于同为欧洲老牌强国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为主的欧洲强国胜利而告终。但德国在失败后却并没有遭到致命的打击。从一战后的凡尔赛和约就可以看出,凡尔赛和约虽然制裁了德国。但并没有伤及德国的根本。一战后法国确实对德国进行了致命的打击。甚至包括法国还侵吞了德国的主要工业区。但英国却并没有那么做。相反,一战后英国一直致力于扶持德国的再次崛起。
英国之所以会在一战胜利后大力扶持德国,一方面因为当时欧洲资本主义世界受到了苏联颜色革命的影响,当时的颜色革命在欧洲令资本主义国家闻而色变。英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哥,也自然要担负起对抗苏联的旗帜。而德国一方面和苏联有着历史恩怨纠葛,另一方面英国也需要一把刀子对付苏联,自身坐收渔翁之利。因此英国才会大力的支持德国富强。
更关键的因素那就是,英国在一战后发现,欧洲的平衡被打破了。原本欧洲是法国和英国两者互相称霸实现了欧洲的权力平衡。但一战后这个平衡被打破了。法国方面虽然在一战中损失巨大。但在战后法国也获得了无尽的好处。这使得法国在一战后实力快速恢复,甚至还有所进步。而此时的英国虽然在战争中并没有经历太大的创伤。在战后也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利益,毕竟和德国接壤的是法国,而并非英国。因此获得一手利益的还是法国人。这也就导致一战后法国实力强过了英国。欧洲的权力平衡出现了失衡。
英国人不甘愿法国人称霸欧洲,这对于英国是极为不利的。毕竟欧洲是英国的根本所在。所以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英国决心扶持德国制衡法国,以此来实现欧洲的权力平衡。此时的英国就已经认识到自身实力开始出现衰退了。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虽然表面上是因为美国经济崩溃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所导致。但根本上还是由于英美的放纵,导致德国的崛起而引发的战争。一战并没有伤及德国根本,反而给德国人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希特勒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有了后来德国再次引发的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本土虽然没有遭受德国的登陆进攻。从某种程度讲英国本土并没有遭受战争的冲击。但德国无休止的轰炸还是让英伦三岛一片千疮百孔。此时的英国无力对抗德国,只能选择和苏联以及美国结盟。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英国人主导的世界秩序以及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强的苏联和远离战争的美国。虽然英国当时仍旧是世界三巨头之一,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英国已经是昨日黄花了。
二战对英国的影响所造成的影响还远不止如此。如果只是单纯的战争创伤,英国人还挺的过来,真正意义上英国人被赶下世界霸主的宝座,还是美国和苏联下的手。在二战期间,斯大林和罗斯福也都不会凭白无故的给英国人卖命,他们知道英国赖以强的根本就是广袤的殖民地。他们很清楚想要废掉英国,就必须要剥离英国广袤的殖民地。因此开罗宣言中,苏联和美国“绑架”了英国,大力鼓吹战后允许英国殖民地实现独立。英国由于需要美国和苏联对抗德国,丘吉尔也只能无奈接受事实。这时的英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凋零。丘吉尔也曾感概的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开罗宣言的公布标志着同盟国势力的进一步增强,也标志着战后英国沦为配角的宿命。
这也不难解释为何而战后英国要紧抱着美国大腿了。战后马歇尔的欧洲经济复兴计划是英国快速恢复实力的契机,另一方面受到苏联的影响,英国人很清楚光凭欧洲的力量无法对抗苏联对欧洲的“侵略”。因此只能抱紧美国大腿对抗苏联,此后也就有了冷战对峙和北约军事组织的建立。英国也彻底沦为了美国的马前卒。日不落帝国也永远的拉下了最终的落幕。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
网友解答:
-----
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从来就没有长盛不衰的帝国,更没有什么日不落的帝国。到了气数已尽的时候一定要走下坡路。
-----
网友解答:
-----
其实,英国的衰落并非是因为一战和二战,一战,尤其是二战,不过是让大英帝国的表象彻底崩塌,英国的衰落要早的很,除了专业学者,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大英帝国的衰落是从布尔战争开始的,虽然帝国打赢了这场战争,却也结束了其海湾扩张历史,帝国的精英更是意识到,英国已经无法依靠实力保持足够优势,能维持现有的殖民地就已经很困难了,这也是其后英国外交政策转变的根本因素。
在四年的布尔战争中,英国总共动员了45万人,其中大部分是从英国本土出发跨越半个地球前来的英军,其余还包括殖民地军队等,还通过海运向南非输送了35万匹马、10万匹骡子, 134万吨军事装备和其他物资,先后动用了1027艘舰船,在布尔战争中,英国一共花费了2.2亿英镑,超过了地球上所有列强在19世纪的总和。2.2亿英镑是多少钱?按照当年的汇率,一英镑等于6.66两白银,2.2亿英镑就是约14.65亿两白银,要知道,大清国从南京条约赔款开始算起,一直到辛丑条约的4.5亿两,林林总总加起来才不过7.3亿两白银,英国在布尔战争的花费有多大,各位心里有数了吧?
布尔战争实际上把大英帝国几个世纪来的积累差不多掏空了,而且债台高筑,英国在一战和二战根本无力对付自己的对手,如果没有美国表弟的强力帮忙,一战后果都不好说,更别说二战了,二战结束后,英国意识到,自己根本没实力控制所有的殖民地,采用和平方式允许殖民地独立,但同时又与其保持特殊关系,具有较强影响力。相比之下,战后的法国就愚蠢多了,不管是越多还是阿尔及利亚,都试图用武力阻止其独立,结果呢?现在对这些国家,法国根本没影响力。
-----
网友解答:
-----
主要就在于英国虽然打赢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英国这个老牌殖民帝国的元气已经大伤,其已经无力面对二战之后的新格局了,连英国本土都民怨四起,境地凋敝,再加上战争的创伤,英国世界霸主的位置还是丢了。
其实一战中英国虽然参战了,但是战争主要是在欧洲大陆进行的,对英国本土没有多大影响,但是英国的大量年轻人死于这场战争,这对英国的冲击可以说是很大的,英国的贵族社会甚至因此直接瓦解。不过此时英国依然牢牢控制着其殖民地,其依然是一个十足的霸主。
而二战中,英国遭受了更大的打击,本土遭到了德军的攻击,很多地方已经化为一片瓦砾。更关键的是,英国为了战争,已经欠下大量外债,二战后的英国经济十分依赖美国的帮助,可以说是完全不复当年的强大,而英镑也已退位,美元成了世界货币。同时,战后英国已经无力控制其殖民地了,很多地方走向纷纷独立,最终留下的只有一个松散的英联邦。
同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崛起,而此时西方阵营中仅有美国能够对抗,英国也必须在美国的帮助下才能走出二战的创伤。最终,英国彻底失去了其世界霸主的宝座,最终衰落,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今的英国在国际社会还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
-----
网友解答:
-----
盛极必衰,这是自然的一般规律。英国自然也避免不了,英国的衰落,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
一、自身原因
英国的统治精英阶层毫无疑问地坚信英国的制度是世界历史上最完美的社会组织形式,它不仅应该在现有的英帝国版图之内被实施,而且应该在全世界的所有国家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其核心利益在于巩固和强化大英帝国的全球霸权体系。此时的大英帝国,已达到历史上前历未有的势力范围。在欧洲大陆,最大的战略挑战者德国已经被彻底打垮,在凡尔赛体系之下,其经济潜力和军事潜力已受到根本性的压制。德国西边的世仇法国已被英国牢牢地栓在了自己的战车上,战争的巨大损失和德国的潜在威胁,使法国必须依赖英国才能生存。
在海外殖民地,大量原材料和自然资源任英国取用,遍布全球的英联邦附属国为英国提供了从海军基地到自然资源无穷无尽的战略补给。
英国还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军霸权力量,控制着世界所有重要水道。20世纪30年代初的大英帝国,环顾全球,志得意满。
英国最大的强项也正是英国最大的死穴。英国的全球生产、资源、市场的大分工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英国本土的工业空心化,而英国沾沾自喜的金融中心如果离开了扎扎实实的实体经济,仅仅附着在全球分工的松散利益共同体上,一旦天下有变,就将立刻变得脆弱不堪而土崩瓦解。
二战中,德国打败法国,占领大半欧洲之后,希特勒知道登陆英国的难度巨大。也有过和英国和谈的想法,纳粹德国副元首赫斯只身飞往英国的事件很可能就是为了执行这一想法,赫斯到去世(1987年)前一直未供述此行细节。而德国之所以在敦刻尔克手下留情,希特勒的政治幼稚,是为了给谈判留下余地。丘吉尔拒绝了,丘吉尔惧怕苏联,也仇恨法西斯,他深知这是希特勒的缓兵之计。后来才有了不列颠空战,英国本土遭受大轰炸。
二、幕后黑手
在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二战前,美国的整体国力已大大超越了英国。
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美国既能够从中大获战争红利,又能极大地削弱英国的统治地位,为取而代之创造机会。处于这一目的,美国大力扶持德国,从经济、科技上给予德国大量帮助,使其有能力在欧洲向英国发起挑战。而英国出于对苏联的恐惧,也希望一个强力的德国能抵挡苏联的挑战。
二战爆发后,美国看到了契机,所以在双方打的白热化的时候突然露出了獠牙,一举干掉了所有有威胁的欧洲国家。战争一开始美国人从不认为德、意、日轴心国能成大事,美国一国的GDP总额就比三国之和还高50%。战争打的是物资的比拼,轴心国都是后期的工业国,缺乏海外殖民地所提供的军事基地和原材料补充,仅英、法、苏、中这几个大国,就足以耗尽轴心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储备,而英帝国的庞大海外资源,将源源不断提提供战争补给,战争拖下去将对盟国越来越有利,最终美国参战则必然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美国就如同一个精明的商人,拨打着实力对比的算盘,计算着何时参加战争对美国最为有利。1938年,英国拥有高达40亿美元的黄金和美元储备了,但战争爆发仅仅一年时间,到1940年9月,英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就急剧下滑到10亿美元。到了11月,丘吉尔不得不私下告诉罗斯福,“英国现金流断裂的时间已经不远了”。罗斯福虽然暗暗吃惊战争消耗的速度,却也不会轻信英国的说法,毕竟英帝国的家底子还厚实得很。罗斯福一面宣称“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巨大军火库”,一面暗示买军火还是要掏钱的。面对丘吉尔的哭穷,罗斯福不急不慢地建议,要说服国会,英国人的确耗尽了一切资源,美国必须马上伸手相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英国情况真的紧急,倒是有个快捷的法子,那就是将英国人持有的美国主要工业公司的股份卖掉。银行家们对此心领神会,英国在海外还有数百亿美元的“闲置资产”,此时正是英国用钱的时候,迫使英国跳楼大甩
1941年3月,就在国会讨论《租界法案》的关键时刻,罗斯福通知英国,必须立刻将一些最重要的企业股份卖给美国人。在英国被迫出售的企业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人造纤维公司”,这是英国科特奥兹纺织帝国在美国的超级赚钱机器,该公司在美国拥有1.8万名雇员,7家工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人造丝企业。美国人只给英国政府72小时的时间宣布企业出售的消息。当英国政府代表怀着沉痛的心情、向科特奥兹宣布这一决定时,这位老牌英国绅士只问了一句:“这个决定是基于国家利益,而不管对我和我的公司会造成什么样的痛苦吗?”当听到肯定的答复后,老绅士瘫倒在座椅上他只有36个小时召开董事会,宣布企业出售的计划。这可算是世界公司并购史上最短的记录了。这笔生意由摩根公司出面打理,摩根给了英国人5400万美元,转手就在市场上卖了6200万美元。战后,丘吉尔在其《回忆录》中声称,这家公司仅有形资产价值就超过了1.28亿美元。这仅仅是英国资产被美国讹诈的冰山一角。
“驱逐舰换基地”,美国向英国提供50艘超龄的驱逐舰,英国则把巴哈马群岛、牙买加、安提瓜、圣卢西亚、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等地的军事基地租给美国使用99年,同时将纽芬兰的阿根夏和百慕大岛基地无偿提供给美国使用。美国获得英国的全球军事基地,为战后美国取代英国全球霸权打下了基础。
《租借法案》,肢解英帝国经济体系。美国国会从一开始就在考虑的核心问题,就是租借的对价!美国人要的就是英国和其他受援国,在战后多边贸易重建中进行合作的承诺。这个承诺,说白了就是废除“帝国特惠制”,解散英镑区。美国人不忘多边贸易,那是因为英镑区的割据势力太强大了,如果不趁着英国被德国逼得走投无路,英国人岂肯轻易就范,美国人连打仗时都不会忘记生意,或者更准确地说,美国是为了生意才去打仗的。
在《租借法案》通过之前,丘吉尔就对罗斯福虎视眈眈地盯着英镑区感到如芒在背,他深知以“帝国特惠制”为基石的英镑割据,对于英镑抵抗美元未来的侵略将是何等的重要。但丘吉尔毕竟是战略家,他不可能选择同时与两个强敌在不同的战场上作战,希特勒在军事战场上的压力几乎压垮了英国,如果这时还要同罗斯福在经济战场上厮杀,英国就完了。因此,他刻意保持了对美国的模糊承诺。丘吉尔强调:对所有盟国开放欧洲殖民地的原材料市场,停止进口市场的歧视性条款,并“充分尊重我们现在所享有的优惠”。这是丘吉尔留的一条后路,即保留“帝国特惠制”和英国对殖民地原材料资源的垄断。罗斯福也不好糊弄,偏偏把这句话漏在了《租借法案》之外。
除了美国政府在前面卡住英国的脖子,美国国会也没闲着,它从背后向英国人再狠狠地踹上一脚。参议院战争调查委员会的头头,正是后来的总统杜鲁门,他宣称“租借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作为盟国将战争的成本转嫁给美国的手段。如果受益国无法以美元进行偿还,它们可以将其国际上所持有的资产,如石油储备和金属储备,部分地转移到这个国家。英国碰上了美国这样的经济对手,也是活该倒霉。希特勒再生猛,但毕竟没有这么多贼心眼儿。
战争到了最后阶段,英国越来越不安,因为一旦战争结束,《租借法案》将立刻终止,那时将进入清算阶段。清算对于英国人将是一枚经济炸弹,战争的巨大消耗迫使英国在最终胜利之前,必须大量储备作战物资,而战争一旦结束,这些剩余物资将折算成英国欠美国的债务。在外汇储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英国还要面对巨大的战后重建工作,到处都需要花钱。更为严峻的是,英国欠美国的债.同时还欠着殖民地属国为战争所付出的成本,这两者相加,必是一个灾难性的数字。英国将再次从战争的胜利者沦为债务的失败者。
英国本来指望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能够再拖上一年,英国政府相信“日本人不会让我们失望的”,这段时间还能够容英国在财政金融上留下一块闪转腾挪的空间。不幸的是,在欧洲战事结束后,日本只坚持了三个月就投降了。
英国立刻掉入了无底的债务深渊。
-----
网友解答:
-----
先上结论,那就是个人觉得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是英国衰落的原因,而是英国衰落过程中的节点
。
处于巅峰时期的大英帝国
英国的衰落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从1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了。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英国的衰落,是一个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的衰落过程,
是相对衰落
。英国作为当时全球性的生产、技术、商业、殖民和海外优势的拥有者,实际上处在,随着工业化的扩散和新兴强国崛起而来的各种国际冲击的汇集点上,
它是美国权势兴起首当其冲的国家,因为在西半球英国的利益(加拿大、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军基地、在拉丁美洲的贸易和投资)比任何其他欧洲国家的利益突出的多;它是受俄国边界及其战略铁路在土耳其斯坦扩展的影响最甚的国家,因为这对英国在近东和波斯湾的势力、甚至最终对其印度次大陆控制构成的威胁人人皆可见;它是商业利益,很可能由于瓜分天朝或在那一区域兴起的新力量而遭到最严重损害的国家,因为它享有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份额;与此相似,它是在非洲和太平洋的相对地位,受1880年后抢占殖民地影响最大的国家,因为它……“用支配绝大部分发达世界的非正式帝国,换取了占其1\u002F4的正式帝国”——这不是一桩合算的交易。(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第226-227页)
英国的这种相对衰落
是与美国、德国的崛起紧密相连的
。首先,德国统一之后,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快和最大的受惠国之一实力突飞猛进,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在工业经济总量及技术先进程度方面,已经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二。可以说,短短40多年的时间,原本列强中最弱的普鲁士现在成为德国,甚至比列强之首的英国更有实力,这种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结果构成了英德敌意,甚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
英国与美国国旗
(英美霸权交接可以说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进程)
而美国经济相比德国而言既有首屈一指的规模,还有首屈一指的效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已经在钢铁、煤炭、石油以及汽车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成倍的,超过了任何其他强国,其中有些产量比其他所有强国的全体产量加起来还多。经济的这种绝对和相对的跨越式增长和在美国盛行的各类帝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再加上传统的美国例外论和使命意识,导致了美国“世界强国”政策的开始推行。美国的这种实力的突飞猛进及其崛起最大的沼气项目之一,就是英国在美洲问题上已对美国退让的方式,努力取悦于后来居上的美国,而美国则通过在欧洲的外交等问题上,给予英国支持予以回报。可以说所谓
盎格鲁-萨克逊“世界领导权”“禅让”过程
由此开始了。
19世纪末列强瓜分非洲
(从图中就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瓜分非洲英国面临着众多的对手)
英国相对衰落的表现主要体现在
制造业、国际贸易和殖民地问题
上。英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全球优势,获得霸权地位,在于它在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和生产方面的遥遥领先地位,而到了19世纪末这种优势的显著衰减,甚至最终消散失在于工业化扩散和新技术革命中英国愈益严重的相对颓势。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已经从1880年的22.9%下降到13.6%。更不要说因为技术竞争力的减弱和后发工业国家采取保护性关税政策,使得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大幅跌落。英国殖民优势的衰减同样引人注目。尽管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主义大潮中攫取了一系列新领土,但是与之前近70年的时光中,除了俄国没有任何其他敌手的状况截然相反,这时英国不得不与几乎所有的新老强国竞争,并且抵御他们在殖民扩张中对大英帝国产生的压力。
冷战时局图
(
在美苏两大超级大国面前
欧洲传统中等强国已经相形见拙
)
英国的相对衰落也
是传统欧洲中心的衰落的一个组成部分
。可以说,在20世纪以前,欧洲一直是现代国际体系的中心,甚至也可以说是现代世界的中心。欧洲拥有和其他地区相比,远为优越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权势。欧洲列强联合起来,左右了世界政治基本格局。然而到了是20世纪后半叶开始,欧洲已经无可争辩地失去了它的传统中心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两大侧翼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国际政治结构由多极变成了两极。欧洲中心的相对衰落与侧翼超级大国的崛起可以说是现代国际关系史的最大的必然性之一。欧洲之所以被美国和苏联先后赶超,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美国和苏联所支配,彻底丧失中心地位,除了工业化的扩散这原因外,还是由于欧洲包括英国在内的中等强国在规模上的劣势。
布尔战争形势图
但在布尔战争前,英国的这种相对衰落并没有彻底的展现在世人面前。是
布尔战争
将大英帝国的这种
相对衰落的窘境彻底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布尔战争中除了一个美国,出于利益交换,半心半意的支持英国外,英国面临的几乎所有西方国家的抗议声。再加上战争的艰难和旷日持久,却无法彻底征服布尔人,反映了英国的武力的拮据和低效。更让英国人难以接受的是海上优势的动摇。法国和俄国的海军力量增强已经让英国颇为挠头。而德国从1898年掀起的造舰狂潮在英国引发了巨大的恐慌。所以在20世纪开始后不久,英国政府就认定德国为头号敌人,其具体体现就是克劳备忘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形势
在面对英国的相对衰落的过程中,英国也不是完全束手无策。实际上,从19世纪末开始,
英国
就开始了所谓的
“调控衰落”
的过程。那么这种调控衰落实际上分为两方面。一方面,英国努力的使大英帝国成为“真正的”大英帝国。也就是说要将英国及其海外领地真正的整合为一个国家,建立一个
大大英帝国
(Greater Great Britain )。但我们众所周知的是英国的这一努力,实际上最后失败了。所以在1926年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的独立,1931年,英联邦正式成立,大英帝国名存实亡,英国构建大大英帝国的设想彻底破灭。另一方面,英国从布尔战争以后,开始了
战略收缩
,开始缓和与其次要的竞争对手之间的矛盾,进行“绥靖”,减少海外敌手;同时
确定
并开始对付
对其优势威胁最大的国家
。因此正如前述英国在20世纪开始后不久,认定德国为头号敌人。也正是英德矛盾发展,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从这个角度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
并不是英国衰落的原因,而是英国在衰落过程中,调控衰落导致的一个结果。当然,虽然英国取得了胜利,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事实上
加速了英国的衰落
。
罗斯福与丘吉尔:英美特殊关系
而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事实上单独面对德国的威胁已经力不从心,法国沦陷后,英国坚持对德作战的一项根本原因,就在于英国指望美国最终会与英国并肩作战。珍珠港事件,可以说对英国是一个喜讯。美国参战后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压过了英国,已经体现出未来的超级大国的巨大潜力,而英国在所有方面与美国相比都已经相形见拙。例如1940年美国参战时,武器生产量不到英国的一半,但到了1944年美国的武器生产已经增加到英国的近乎四倍。所以在战争中几乎所有人都已经看到战后头等强国将只剩下美苏两家。因此,在二战中的盟国战略问题上,战时盟国外交上,盟国战争目的等各个方面,英国的劣势已经是显而易见。而英国的战时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重视的工作就是亲自起草上千份他发给罗斯福的电函,这就是
实力巨大差异的英美关系
的写照。
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
两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严重削弱
的英国,和其他欧洲中等强国一起已经
决定性的衰落
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虽然说英国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但是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这种削弱加速了英国的衰落过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英国已经无法维持它的首要大国地位
,只能是依靠英美特殊关系,利用其特殊的地缘位置,实行所谓的
三环外交
。
-----
网友解答:
-----
大英帝国的崛起,是因为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和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这两个帝国,一个主要靠贸易强国,一个主要靠剥削殖民地强国。大英帝国先是通过海盗劫掠的方式充实自己,等实力增加后与西班牙帝国和荷兰进行着海上霸权的争夺。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争,终于将他们打败,成为新一代帝国主义扛把子。
大英帝国吸取了荷兰和西班牙帝国的长处,对贸易和殖民掠夺都非常重视。以殖民剥削为例,据说最高峰的时候大英帝国对印度的剥削,每年就达到了数百万英镑,这在十八世纪的时候是一个天文数字。
贸易方面,英国此后几乎垄断了对中国的贸易,大量的瓷器、丝绸、茶叶,通过英国商船源源不断运到了西欧各国,赚取了巨大的利润。
所以,这段时间英国打仗是赚钱的,每打下一个殖民地,证明他们又多了一个剥削的对象,每造一条军舰,就会增加他们航线的安全性,保证贸易优势。
(大英日不落帝国)
所以,此时的大英帝国会随着战争的持续而越来越强大。但是,一战二战时期却不是这样,英国的投入产出比完全不成比例,甚至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举个例子,在整个一战期间,英国伤亡将近300万人,超过了近代以来历次战争带来的人口损失。而同时,为了支援战争,英国将绝大部分国内资源用来生产武器,导致国内大量人口饿死。到最后,英国已经入不敷出,只能向美国借款。战争结束后,英国没有得到回报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所以,一战打完英国就已经大伤元气。最糟糕的是,作为战胜国,英国却没有在战争后得到相应的补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国就更惨了,不仅在战争中损失巨大,二战结束后还失去了大量的殖民地。一场战争不仅没有增加剥削对象,反而减少了很多剥削对象。属于典型的赔本赚吆喝!
两次世界大战不仅让英国失去了殖民地,也让英国失去了贸易主导地位,便宜了大洋另一头的美国人!
但是不管怎么说,今天的英国仍然是五常之一,英联邦的宗主国。虽然在中国人看来他们已经衰落,但是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看来,大英帝国仍然是世界五巨头之一,不可小窥!
-----
网友解答:
-----
其实,之所以爆发一战、二战,本身就是因为英国衰落了的缘故,如果英国没有衰落,一战、二战,根本就不会发生。
之所以爆发了一战,本身就是后发的德国挑战英国霸权的过程。英国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这个趋势并没有被终止。到今天,虽然英国仍然是一个先进的国家,但是显然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英国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要说英国衰落的标志性事件,根本不是什么一战,二战,英国衰落的标志是美国独立。美国的独立就相当于当时的大英帝国的第一次小范围的崩溃,从那时英国就开始走坡路了,并且,英国就算打赢了一战、二战,那也不能表明他仍然是国际体系中的最强者,一战、二战的胜利,英国都借助了美国人的力量,因此,可以说英国是跟着美国打赢的战争,将战争的胜利说成是英国的胜利是很勉强的,二战真正的胜利者,只能算美国和苏联。
将英国的衰落看成一个趋势,就比将一场战争决定一个国家兴衰更有说服力。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是战争的失败者,战争后的德国和日本都有过一段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反而是失败者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让人觉得这个趋势并不会轻易地中断。战败国的表现好于战胜国的状态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有某些共有的历史规律。
英国的崛起得益于大航海时代的岛国优势和工业革命,岛屿地形可以让英国不用整么担心本土的安全,在没有远程轰炸机和洲际导弹的时代,一个岛国就是一座无法攻克的堡垒。全力发展海军的好处就是在远离本土的战争中更容易取得优势。但在毗邻的地区进行战争时就居于弱势的地位。
这样英国虽然有最广阔的殖民地,但实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当德国占据发达的欧洲西部,那些殖民地并没有发兵勤王解救英国的实力,英国也就只能龟缩岛上自求多福。
英国虽然在全世界殖民和征服,但是从来没有在欧洲居于霸主的地位,英国也没有控制过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欧洲地区,这也可能称之为英国的岛国劣势吧,他的基本盘总不能壮大,同样的日本也有这个问题,很难将侵略的土地并入版图。像俄国那样占领北方的出海口之后不惜迁都这样的操作,只有大陆国家才做得到。
作为岛国的另一个好处是,英国在殖民时期抢夺的财富可以给本土的国民以极高的生活水准,因为帝国内部的人口并没有随着征服而增加,这也是英国能实行民主制度的关键,如果像俄国那样摊大饼似地扩张,将一大堆落后地区并入英国,印度会不会凭借人数的优势投票给甘地让他当英国的首相?这样英国不用一战、二战后才衰落,直接亡国。
最后再说一战和二战之所以爆发,可以看成是在世界上殖民地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后发的德国意大利日本都进入了工业国家的行列,产生了对殖民地的需求。而世界殖民地已经是一个存量市场,要获得新的殖民地就成了一场零和博弈,一战、二战就是国家间的内卷。
更要命的是,英国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不仅没有获得新的殖民地,也没有保住曾经的殖民地,当殖民地纷纷独立时,支撑英国全球霸权的基础已经不存在,大英帝国变成了英联邦,也就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