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备在世时,蜀国人才济济,刘备死后,蜀国人才凋零?
为什么刘备在世时,蜀国人才济济,刘备死后,蜀国人才凋零?
-----
网友解答:
-----
人才被发掘,一定是靠伯乐,所以才会有这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的存在,应该是一种常态,之所以没有人才,只能说你不具备伯乐的眼光,而不能说没有人才,当然这只是人才被发现的其中一个原因。
刘备作为三国蜀汉政权的创始人,他在世的时候发现了很多的人才,最出名的人才应该就是被称为“万人敌”的武将关羽和张飞,一个万人敌被发现都非常不容易了,而且刘备一下子就得到了两个,关羽和张飞任何一个人的价值都抵得上一万军队。
刘备
这绝对不是刘备运气好,而是刘备有伯乐的眼光,刘备早年打天下时,是满世界地跑,当然是被人追得满世界跑,这不是刘备能力不行,是刘备没有实力,伯乐发现人才的过程虽然并不容易,但是人才对于伯乐的选择却是一个双向选择。
比如荀彧投靠袁绍,发现袁绍不具备成为雄主的条件,于是离开了强大的袁绍,投靠了在当时还算弱小的曹操,袁绍想留也留不住,人才与主公是双向选择的,刘备也是如此,他发现并看中的人才,是不是愿意跟随他,这显然是双向选择。
显然有不少人愿意跟随刘备,比如关羽、张飞、糜竺、简雍、孙乾、赵云等人,当然也有人不愿意跟随刘备,比如田豫、陈登、陈群,认为刘备不具备成就大事的能力,人各有志,刘备也不能强求,那么有哪些人才是刘备发现,并愿意跟随刘备的呢?或者说刘备这个伯乐发掘了哪些人才?
刘备、关羽、张飞
跟随刘备的人,并不一定都是人才,称得上人才的人,一定是有一技之长的,比如关
羽、张飞
,武艺超群,军事能力过人,是武将中的杰出人才,比如
赵云
,为人正直忠诚,是难得的正人君子,是刘备可以托付家人的人才,再比如
魏延
,骁勇善战,军事能力突出,所以被刘备破格提拔,成为关羽张飞之后,镇守一方的大将。
还有
黄忠
,是一员老将,勇猛善战,常有先登之功,所以被刘备提拔为四方将军之一,与关羽、张飞、马超同等地位,导致很多人为赵云打抱不平,还有
法正
,擅长计谋,谋略超群,所以成为刘备的随身军师,
而刘备一生做得最正确,寻得最重要的一位人才却是诸葛亮
。
刘备与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让诸葛亮做自己的萧何,最为重要的是刘备在临死前毫无保留地托孤诸葛亮,这应该是他一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了,这也是刘备的伯乐眼光正确的体现,诸葛亮不负刘备重托,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能托孤诸葛亮,是因为他认可了诸葛亮这个人,诸葛亮与赵云在性格上有些相似点,但也有很大的不同点,诸葛亮所起的作用,远大于刘邦时代的萧何,甚至约等于刘邦时代的萧何与张良两个之和。
诸葛亮不仅仅给刘备提供定天下的战略,而且为刘备治理内政,管理后方,为前线提供足额的粮食与兵员,更为重要的是诸葛亮还为刘备的政权提供了很多的人才,但是历来有一种说法,是说诸葛亮导致了蜀汉人才的衰弱,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
我这么说是有证据的:
证据一:刘备提拔的人才数量并不比诸葛亮多。
刘备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就出来创业,直到刘备去世的公元223年,刘备一共创业39年,他真正提拔起来的人才并不多,如果按照时间与人才比来算,甚至比不过诸葛亮提拔的人才,因为诸葛亮真正掌控大权,有能力提拔人才的时间只有11年,从刘备去世的223年到到诸葛亮去世的234年。
刘备提拔的人才:魏延、黄忠、法正、刘巴、伊籍、诸葛亮、李严。
诸葛亮提拔的人才:蒋琬、费祎、姜维、马谡、杨仪、王平、董允。
刘备提拔的人才中,魏延、黄忠、李严算是军事人才,诸葛亮提拔的人才中,姜维、马谡、王平算是军事人才,李严跟马谡不相上下,姜维与王平能力超过了魏延与黄忠。
黄忠、魏延都是刘备提拔的
刘备提拔的人才中,质量最高的是法正,是刘备的首席谋士,是后来的尚书令,而诸葛亮一口气提拔了蜀汉四相中的三个人,也就是蒋琬、费祎、董允,这三个治理的蜀汉可是井井有条,他们军事能力不突出,但是政治能力真不比法正弱。
比起来的话,刘备39年提拔的人才数量及质量,都不比诸葛亮强,所以说两人的伯乐眼光,也是不相上下的,或者诸葛亮略强。有人说刘备能预测马谡不可大用,那刘备提拔李严是不是完全的失败,所以伯乐也会犯错误,不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人无完人嘛。
证据二:刘备与诸葛亮选拔人才的范围完全不同
。
刘备时期人才济济,那是因为刘备一辈子都在到处征战,寻找人才的范围大。刘备最早在北方打天下,后来到荆州一待就是七年,再后来刘备夺取了荆州南四郡,再到刘备夺取益州,拿下汉中,作为蜀汉最高首领,用人权都在刘备手中,所以刘备要是看中谁是人才,可以很轻易地提拔谁。
蜀汉四英中的三个是诸葛亮提拔的
所以刘备选拔人才的地理范围比较广,早期是整个北方和荆州,即使是后来,刘备也可以从荆州、益州、汉中三地来选择人才,但诸葛亮不同,诸葛亮掌控大权的时候,蜀汉已经失去了荆州,只能偏安一隅在益州与汉中,所以诸葛亮选择人才的范围要窄得多。
一般来说,选择范围越大,越有机会遇到更多的人才,从这一点来说,诸葛亮不如刘备,而刘备在世时,蜀汉政权大多数时候是在上升阶段,从赤壁之战到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蜀汉势力达到了顶峰,而诸葛亮掌权期间,蜀汉势力处于衰弱下降时期。
一般人都认为诸葛亮识人用人能力水平不如刘备,其实绝对不是你想的那样,刘备比诸葛亮强得多,其实两人在这方面的能力应该是差不多的。
诸葛亮辅佐刘禅
那么蜀汉人才凋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真正原因是蜀汉是一个偏安的割据政权,地少人稀。蜀汉的统治区域主要就是益州和汉中,地处西南,总人口不过一百万人,而且还是荆州人统治益州人的统治结构,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蜀汉高层官员几乎清一色的荆州人,或者与荆州有关的人,比如像诸葛亮这样的居住在荆州很长时间的人,同时还是荆州人的女婿。
蜀汉四相除诸葛亮外,全是荆州人,蜀汉尚书台的长官尚书令除了刘备任命的法正、李严和后来刘禅任命的陈祇之外,其他全是荆州人,比如刘巴,董厥、樊建,再比如蜀汉镇守边境的将领,镇守永安的罗宪是荆州人,镇守南中的霍戈也是荆州人。
刘备托孤诸葛亮
这是蜀汉的政治结构要求必须以荆州人来管理益州人,所以导致蜀汉选拔人才的范围更窄,高级官员只能是荆州人,而荆州早就被孙权占了,只能从留在益州的荆州人后裔中来选择,这个范围可想而知更窄了。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其实廖化也是荆州人,蜀汉统治者一直对益州人不信任,同时益州人也不愿意为蜀汉效命,所以才会在邓艾兵临城下之时,力主刘禅投降,这些原因都是无法改变的,
蜀汉人才凋零的真正原因就是政治结构导致人才选择的范围非常窄,无人可选,自然也就无人可用了
,这与诸葛亮没有直接关系,跟刘备倒是有间接关系。
-----
网友解答:
-----
刘备讨伐东吴失败,很多后起之秀的年青将领都战死了,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事情的经过:
东吴的大都督吕蒙偷袭了荆州,杀了不肯投降的关羽。刘备在成都称帝的第二年准备率领号称75万大军(正史上不足十万)讨伐东吴,来替关羽报仇。刘备出兵前,张飞又被部将范疆和张达所杀,然后是投奔了东吴。刘备是新仇旧恨一起算,不顾诸葛亮、赵云等有远见的大臣苦谏,出兵讨伐东吴。蜀军的年轻将领吴班、冯刁为前部先锋,他们很快就攻占了巫县(今重庆巫山)、姊归(现在的姊归)。
东吴的君臣吓得是六神无主,孙权急忙派出使臣向刘备求和。刘备正在气头上,拒绝了孙权的求和。这时东吴的大臣阚泽以全家的性命保举陆逊为大都督,来率领大军拒蜀军。孙权同意并赐陆逊上方宝剑,率领五万大军低御蜀军。
陆逊看到蜀军的士气正高而且兵力是自己的几十倍,于是就坚守要塞不出战。刘备在夷陵受阻,从公元222年一月到六月。始终找不到和东吴的军队交战的机会,这时正是酷暑难耐的天气,蜀军们都认为东吴的军队不敢出战,是逐渐的放松了警惕。
在一个风高夜黑的夜里,陆逊命令士兵们偷偷的溜出要塞,每个人都拿着火把冲入了蜀军的大营。那天晚上,风刮的特别的大,蜀军的近百个大营都连在一起。一个大营着火,很快就烧到另一个大营。刹时,蜀军的大营就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陆逊率领大军是乘机猛攻。蜀军是懵头转向、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夷陵之战使蜀国的元气大伤,刘备刚刚建立起来勇猛善战的精锐大军几乎全军覆灭,一大批像吴班、张南、冯刁等等蜀国的年轻优秀的将领在这场大战中,为了保护蜀国的皇帝刘备而战死。从此,蜀国丧失了问鼎中原的能力,成为三国之中最弱的一国。
-----
网友解答:
-----
首先要说一下,刘备在世时也远远算不上人才济济,而在夷陵之战前后,蜀汉又死了大批人才,到诸葛亮时期自然就人才凋零了。
在魏蜀吴三国中,刘备的起点最低,而且创业之路艰辛,一生大半时间不是寄人篱下,就是颠沛流离。直到公元209年,刘备48岁时才夺取了荆州,有了一块相对稳定的根据地。此时不要说曹操,就是孙权都接管江东有9年了。
创业之路如此艰难,愿意跟着刘备的人就不多了。在刘备夺取荆州前,一直追随刘备的只有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糜竺、糜芳、孙乾、简雍、陈到等人。其他人要么不看好刘备,要么像陈登等人虽然也和刘备关系好,不过都有家人、族人拖累,无法跟着刘备浪迹天下,最终弃刘备而去。
所以在刘备打下益州、汉中以后,三分格局形成,此时刘备手下的文臣武将还是最少。比如像曹魏很多人都认为“蜀,小国耳,名将唯羽”,这句话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了蜀汉人才的窘迫。
更糟糕的是此后蜀汉就连遭打击,先是荆州之败关羽兵败身亡,留守荆州的蜀汉大小官员将领大部分非死即降。接着镇守上庸的孟达叛变,刘封也因罪被杀。
在刘备攻打夷陵前,法正、黄忠、马超、许靖等人先后病逝,张飞则被手下暗杀。至此蜀汉军方四大将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全部去世。
在夷陵之战中,蜀汉又遭到惨败,刘备手下大将又有张南、冯习、傅肜等人战死,杜路、刘宁等向东吴投降,黄权则投降了曹魏。
我们可以看到,在汉中之战刘备集团达到巅峰时刻以后,就因为种种原因损失了大量人才。不仅跟着刘备创业的元老级人物大多去世,就是蜀汉第二代新生力量也损失不小。
所以诸葛亮接手时,蜀汉人才才会如此凋零。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的背后,就是诸葛亮与刘备的差距所在。
(诸葛亮更擅长理论和长远规划,也就是俗称的讲空话,而刘备才是真正的实践高手)
刘备,这里司马讲的是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他做平原国相那会,就很会招揽人心,或者说是礼贤下士,当时曾有一个刺客奉命刺杀刘备,刘备不知内情,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结果把伪装成普通人的刺客感动得不得了,于是袒露实情,从容而去。
而稍后孔子的后裔孔融被黄巾军包围,别的郡县都旁观,只有刘备派出三千人,前往救援,结果成功解青州之围,刘大耳朵一举成名——传到徐州陶谦的耳朵里,此后才有了陶谦邀请刘备去徐州抵挡曹操、随后更把徐州让给刘备等一系列事件。
所以可以这么讲,刘备的魅力,是他做出来的,而不是吹出来的。
但是,我们也不否认刘备颇有心计,譬如说打败吕布之后,曹操让他做了一个豫州牧,他便抓住这个机会,举荐袁绍的儿子袁谭做了茂才(即后世的秀才),当然这不算啥,身为大家之子,袁谭压根就不稀罕这个,但问题就是:这是一个很大的善意,待到时机适合,这份善意就会得到回报——而后来的结果,就是后来刘备逃往青州,袁谭恰好驻扎在青州,这就率领军队迎接刘备,因此刘备在河北得到了袁绍很大的善待。
刘备的这种魅力,在关羽、张飞、赵云这些武将的身上,也表现得很明显。我们都知道,桃园结义其实是虚构的,但关张赵这些武将,确实极度忠于刘备。关羽愿意放弃曹操的优厚待遇,在曹方实力远大于刘备的情况之下,依然弃曹投刘——这简直就是华罗庚放弃在美国优厚待遇回归中国的古典版,一方面说明关羽的忠义,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刘备的魅力不是虚的。
当然,光有魅力,不能解决问题。刘备更让人称道的,是擅长将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当然,在这一点上,刘备起初表现并不好,譬如他曾让鲁莽的张飞做徐州留守,结果便被吕布袭夺了城池——但这实际上主要是因为他手下可用的人才实在太少。到了后期,你看,他的任用就很完美,譬如诸葛亮和庞统、法正这几个人,诸葛亮擅长行政,在军事上略输,他就让诸葛只管后勤,而让庞统来做征蜀的总策划——应该说这是很妙的安排,虽然庞统后来死在落凤坡,但毕竟征蜀计划,基本已然实现。
而在拿下益州,谋取汉中之际,刘备依旧没有用诸葛亮做参谋长,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是法正。为什么?因为法正擅长的是奇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拿他与曹操阵营的郭嘉程昱相提并论。
甚至在汉中太守的任命上,刘备也有神来之笔,那就是舍弃张飞,选拔了既有武勇又颇谙智谋的魏延。
(在刘备手下做事,是魏延一生之中最快乐的时光)
会用人、敢用人,尤其是擅长选拔人才、给人才发挥能力的舞台,能做到这些,就是刘备的独到之处——在三国那个时代,只有曹操能做到这一点,孙权稍差一些。其他军阀,则完全不在一个等次,所以最后成功的,是这三人。
但是,诸葛亮就做不到这些。
最关键的就是选拔人才,诸葛亮一辈子,只选拔出一个武将人才,即姜维,但他却荒废了能力远在姜维之上的魏延。还有赵云,其实在诸葛亮手里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诸葛亮选拔了不少文人,如蒋琬、费祎等,都是在他的手里得到大用。但老实讲,他们都是做官的好手,却不是做事的能手,尤其不是军事谋略的好手。
其实完全可以这么讲,蜀国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因为在诸葛亮的眼里,只有符合他的标准的人才,才是人才——这就糟糕了!
结果,就是在刘备这边有千千万万人才可用,到诸葛这边就只剩下了几十个,而且全是蒋琬费祎这一款,武将则只有姜维这种听话款。
魏延,当然是顶级的人才,在刘备手里发挥极大用处,可是在诸葛手里,不听话、有自己的想法,就变成了极大的缺点(在刘备这边是极大的优点),所以即便文武全才,也不能得到诸葛亮真正的器重,最终甚至死在一群官僚手里——这,实在是蜀汉后期最大的悲剧。
反映在真实的历史之上,就是刘备时代,能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而在诸葛亮时代,这个一就永远到不了二。
(谈理想、作报告,这个是诸葛亮的特长,也是后世文人的特长)
当然,诸葛粉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事实总归是事实,文学虚构的三国演义,故事固然精彩,但终究也只能是虚构的故事而已。
-----
网友解答:
-----
蜀汉初期,武有关张马黄,文有诸葛亮法正黄权,人才济济。
因此,尽管基础薄弱,但自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发展迅速,甚至从曹操手中直接抢走了汉中,欣欣向荣。
然而,刘备去世后,蜀汉人才却迅速开始凋零。
到蜀汉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人才极度匮乏。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切,还要从汉中之战后,刘备集团巅峰时期说起。
未来得及完成的“传帮带”
刘备称汉中王,封赏文武,人才鼎盛之时,也是汉末三国的历史开始新老交替之时。
新老交替之际,正是老将要“传帮带”,让年轻一带踊跃崛起之时。
曹操集团的“传帮带”是作得很扎实的。
下辩之战中,曹操以老将曹洪领军,但特别吩咐,曹洪只是发挥其资历、威望,作为名义主帅,而实际要担当大任的是曹真、曹休这样的青年将领,甚至表示曹休为实际主将。
汉中之战时,曹真已经在阳平关开始统领老将徐晃。
同样,汉中之战中,夏侯渊被斩,曹军遭遇失败,但在老将张郃的带领下,郭淮、文钦等年青将领也逐渐涌现,开始成熟。
此后,张辽、徐晃、张郃,依然发挥了5-10年的余热,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
到张郃凋零时,郭淮、邓艾已经成熟,足以接班了。
而在文臣方面,贾诩、刘晔、满宠、司马懿等人,发挥作用的时间就更长了。
可以说,曹操集团的新老交替,是平稳完成的,没有出现断代。
刘备集团呢?
汉中之战后,短短3年之内,关张马黄全部凋零!
如果说曹操集团的新一代将领,是由老将“师傅”带到大学毕业的话,那么,刘备集团的新一代将领,几乎是在初中毕业时,就失去了“师傅”。
文臣方面的情况也基本类似。
刘备去世时,法正已经去世,黄权则被迫归魏,只剩下诸葛亮一人撑局。
如此,老将们在沙场搏杀的出来的经验教训未及传承,新一代们只能在稍显稚嫩的情况下匆匆接班···
提前透支,损耗过半
然而,即便是这些略显稚嫩的接班人,许多“尖子生”也被提前透支了。
关羽“大意失荆州”,遭遇“团灭”。
因此,留在荆州的年青一代人才,如关平、赵累等人一起被“团灭”。
当时名位不显的青年将领廖化,诈死逃了出来的廖化,后来成为蜀汉大将。
此后,刘封、孟达这两位比较突出的新一代将领,一位被刘备诛杀,一位投魏。
而随后的夷陵之战中,冯习、张南、傅彤,全部阵亡,黄权因后路断绝投魏,而马良也在此战中阵亡。
马良是荆州集团的杰出代表;刘封是刘备义子,有文武才;夷陵之战中,冯习是大督,张南是前部,傅彤是前部。
这些人,可谓是刘备集团新一代人才中的佼佼者。
如此,半数新一代将领,未及发挥,就折损过半。
材料“产地”有限
折损了,就要补充。
然而,此时,再作补充,条件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年,刘备的人才鼎盛,与“产地”丰富有关。
早年的刘备虽然一直站不稳脚跟,四处漂泊,但却因此得以接触各地的人才。
河北时,获取了关羽、张飞、赵云;徐州时,获取了糜竺等人;荆州时,获取了诸葛亮、庞统、黄忠及一众“荆州派”···
就地盘而言,刘备混得时间较长的是益州及荆州(含投靠刘表时期)。
偏偏当时,这两地是当时人才汇集之处。
由于天下大乱,许多人迁徙到了相对安稳的荆州、益州。
因此,当时的荆州、益州,云集了大批从各地过去的人才。比如,诸葛亮就是琅琊人士。
可是,随着三国鼎立的局势逐渐稳固,各国的人才也稳定了下来,人才的选拔只能局促到了本国内。
在关羽失荆州部分后,蜀汉的人才选拔,全部局促在益州一州之地及此前已经流入的外来人士。
选材面大为缩水了。
除了单纯的选材面缩水外,蜀汉内部还存在“系统性”问题。
蜀汉的统治集团扎根于益州,也用了许多益州人士,但其统治集团高层,则长期由荆州、凉州的外来人士把持,不敢重用益州本土人士。
退步的伯乐
选材面缩水,就更要求用人者能识别出好材料,并培养成才。
然而,这方面,蜀汉的伯乐却在持续退步。
诸葛亮在识人、用人上,比之刘备还是有一定差距。
诸葛亮曾对马谡寄以很高的希望,常常日夜攀谈,来判断此人。
最后,关键的街亭之战中,在众人都以为会用魏延、吴懿的情况下,诸葛亮“违众拔谡”。
最后···挥泪斩马谡。
马谡,刘备早已看出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以此来看,诸葛亮确实不如刘备。
事实上,这一点上,诸葛亮不仅是不如刘备,也不如对面的司马懿。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他诸葛亮,又四处拜访贤士,求贤若渴。
司马懿则从下层人物中,选拔出邓艾、石苞等人,培养为大将。
相比之下,或许是因为事无巨细都抓,诸葛亮似乎没有求贤、访贤的记录。
当然,即便如此,诸葛亮还是提拔了一批不错的人才。
武将中,降将姜维脱颖而出,王平也从中级将领(投刘备后一直担任稗将军)成长为方面大将。
文臣中,蒋琬、费祎,也都成长为后来的顶梁柱。
诸葛亮之后,“伯乐”的水平进一步下滑。
蒋琬、费祎,尽管在治事上表现颇佳,但却没有提拔出合格的青年领袖。
因此,蒋琬、费祎去世后,蜀汉的人才素质进一步下降,连合格的接班人也没有。
内耗
比选材面缩水、伯乐水平下降更可怕的是内耗。
蜀汉的人才本就缩水严重,而内耗却消耗了许多精华力量。
前面提到的刘封、孟达,就是在内乱中折损的。
此后,诸葛亮时期,原本有相当文武才的李严,也因为内部矛盾而无法充分发挥。
诸葛亮去世后,魏延被自己人杀害,杨仪也获罪退出舞台。
李严是与诸葛亮同为托孤之臣的人物,魏延是蜀汉中期首席大将,杨仪曾是诸葛亮北伐时的幕府的核心人员工,原本有希望成为接班人的人物···
这些人的遭遇,孰是孰非,历有争议,但是,毫无疑问的是,都折损在内耗中。
可以说,这些人都是蜀汉人才中的佼佼者,即便各有各的问题,但都有相当才能,是绝对的可用之材。
然而,他们却折损在内耗中,无法发挥。
蜀汉政权,没有像曹魏、孙吴一样,发生过血雨腥风的宫廷事件,但就折损的人才来说,却胜过其他两国!
未成气候的“二代”
封建时代,决定统治集团能力的,除了选拔的人才外,统治集团的“二代”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曹魏集团的“二代”、“三代”人才辈出。
诸夏侯曹中,曹真、曹休;司马家的司马师、司马昭;钟繇、陈群的“二代”钟会、陈泰,都是不让前辈的杰出人物。
孙吴集团中,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陆逊之子陆抗,都成为不亚其父的顶尖人物。
相比之下,蜀汉统治集团的“二代”们却显得比较平庸。
尽管演义中大力“推出”关兴、张苞,以此彰显“虎父无犬子”,但事实上,蜀汉中后期的著名将领中,几乎没有“二代”的身影。
直到蜀汉的最后关头,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才带着黄权之子黄崇,张飞之孙张遵,李恢之侄李球等一众“二代”出战,结果没有意外地遭遇惨败。
刘备、诸葛亮,在教育子女上都留有名言佳作,但他们却没有培养出合格的“二代”来,这也是一件遗憾之事吧!
三国之中,蜀汉的二代是最弱的。
总的来说,蜀汉政权最后人才匮乏的原因,是全方位的。
选材面过窄,老一代未来得及“传帮带”,夷陵之战前后的惨重折损,都使蜀汉的人才梯队天生不足,而“伯乐”水平下降,内耗过多,“二代”不成器,又使蜀汉不但无法从有限的资源中选拔出优质人才,就连现有的人才都提前折损。
地小国弱,连人才也匮乏,蜀汉也就毫无意外地率先灭亡了。
-----
网友解答:
-----
谢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喜欢三国的朋友,都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说明了蜀汉后期的人才的匮乏。事实上到了蜀汉后期,能征惯战的勇将至少还有十几位,如“姜维、张翼、王平、张嶷、霍弋、廖化、马岱、马忠、罗宪”等,但是相比东吴和曹魏,人才的确要匮乏许多。
那么刘备在世时,为啥人才济济呢?我们先看下刘备的人才构成:
刘备在世时,高举“匡扶汉室”大旗,再加上是汉室宗亲、帝胄之后,本身就是一面金字招牌。
他不仅有原先老班底,到了荆州后,吸引了一批荆州人才,如诸葛亮、黄忠、魏延、马良、马谡、杨仪、蒋琬、费祎等人。
入主益州后,又拉拢一批原来益州刘璋手下,如:法正、李严、吴班、吴懿、黄权、刘巴、孟达、等等。对益州本土的人士也使用,但并没有放到重要的岗位。几个方面的人才一组合,所以看起来刘备在世时,人才济济。那么为何刘备死后,人才就开始凋零了?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1、荆州丢失、夷陵之战,这两次战役让刘备原先老班底掏空了很多。
2、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保持荆州派的统治地位,严厉打压益州派系,所以导致很多益州本地将领到不到重用。
人才是需要历练和磨练的,得不到重用即无法历练,也就很难成长。直到诸葛亮死后,像文官:谯周、周舒、杜琼才被提拔、张翼、张嶷、马忠这样的益州将领才陆续挑大梁。
3、西川远离中原,交通不便,中原的优秀人才也不愿意来到这偏僻的地方。
所以外面人才不愿来,本土人才又很难重用,这就很尴尬了。
4、益州人口基数少,优秀人才的产出和曹魏比起来肯定就缺乏。
人口基数大,优秀人才的比例肯定也多。
综述,刘备在世时,相比下,人才的确很多,但他毕竟是外来户,为了保持他们在西蜀的统治地位,他和诸葛亮也堵死益州人才上升的通道,他死后,原来的人才老本也陆续吃完了,新的人才资源储备缺乏,所以后来出现人才匮乏的尴尬局面了。
-----
网友解答:
-----
前言:
其实,蜀汉的人才凋零期,总体来看,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为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到刘备章武三年(公元223年)这十年的时间。
第二个阶段是为刘禅建兴后期到延熙中后期(公元234年至公元258年),所以,从题主所问来看,刘备集团的人才凋零,恰恰不是从刘备去世开始的,而是从刘备事业逐渐接近巅峰时期,便是开始了。
(一)重才凋零 所剩无几
那么,从建安十八年到章武三年这十年间,刘备集团凋零了那些人才呢?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六月,军师中郎将庞统战死于雒城之下。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初,广汉郡太守、原荆州从事张存因诽谤庞统,被免除官职后抑郁病亡。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蜀汉名将、梓潼郡太守霍峻病逝于任上。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一月末,蜀汉名将,前将军关羽并子关平战殁沙场。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七月,蜀汉副军中郎将刘封因丢失上庸被刘备赐死。
建安二十五年,蜀汉名将、后将军黄忠病逝任上。
建安二十五年中,蜀汉谋主,尚书令法正病逝任上。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六月,蜀汉南中名将,第一任庲降都督安远将军邓方病逝任上。
章武元年六月,蜀汉名将,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张飞遇害。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蜀汉名将,骠骑将军马超病逝府上。同年,第二任尚书令刘巴病逝任上。
以上这些人,无不是刘备集团的文武股肱重臣,每一位都是名动当时的大才,十年之间十大重臣相继调令,对于刘备集团的打击,不亚于晴天霹雳。
(二)后主时期凋零的贤才
而除却在建兴年间相继病逝的诸葛亮、李严、赵云、杨洪、李恢、秦宓等人之外,以及魏延、杨仪这一文一武内斗的损失,蜀汉人才的急剧凋零,则是在后主刘禅的建兴后期至延熙中后期。
由于蜀汉后期史料缺乏,致使很多重要人物生卒年都不可确考,但是,在这二十年间,可知道的蜀汉重臣凋零者,不下十数位。
车骑将军、汉中都督吴懿、骠骑将军吴班、大司马蒋琬、大将军费祎、尚书令董允、尚书令吕乂、尚书令陈祗、镇北大将军王平、车骑将军邓芝、镇南大将军马忠、平北将军马岱、车骑将军夏侯霸、荡寇将军张嶷、左将军句扶等等,都是在这二十年间或战死或病死的。
这些人都是几十年来九州的英才人物,一朝凋零后,蜀汉自然也就人才匮乏,青黄不接了,以至于后期的蜀汉朝堂,当诸葛瞻、张遵、李球、黄崇、诸葛尚等人战死,姜维、廖化、张翼在外之时,竟然已经找不出可以扛起家国大业的有为臣子了。
那么,蜀汉的人才为什么凋零这么快?其实,原因真的很简单。
(三)年岁久远 疾病缠身 战火纷繁 身不由己
蜀汉群臣的凋零,一个就是年岁,刘备时代的攒下来的大臣,要么是灵帝年间出生,要么是建安年间长成,所以,第一批老臣到了建安章武年间,至少也要四五十岁了。
第二批老臣到延熙年间,有的都已经有着六七十岁的年纪了,所以,人才凋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然寿数的死亡。
加之当时建安年间有着疾病流行,使得当时的人普遍寿数不高,大多四十多岁便是饮恨而亡。此外,还存在着战死沙场、被人刺杀等相对来说人数较少的因素影响,因此,这才是刘备集团人才凋零的一些主要原因。
-----
网友解答:
-----
山野老人解读三国,让您明白两百个为什么?
为什么,刘备在世时,蜀国人才济济。刘备死后,蜀国人才凋零?
说刘备在世时,蜀国人才济济,是不能与曹魏相比的,也不能与孙吴相比,只能在蜀国内部与后来的诸葛亮相比。
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权,确实是人才凋零。
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与关羽的襄樊之战与刘备的夷陵之战有关。
关羽的襄樊之战造成关羽、关平父子殒命、张飞的死,也与关羽殒命有一定的关系。
夷陵之战,黄权被迫投降曹魏,还有其他一些年轻战将,战死于沙场。
在这之前,马超、黄忠等正牌将军因病死亡。
这些都是造成蜀国人才凋零的原因。
除此之外,诸葛亮与刘备相比,也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说严重一点,诸葛亮掌权时期,对人才的认识与使用所固有的偏见,是造成蜀国人才凋零的主要原因!
这样说有什么依据呢?
这样说的依据很多,山野老人简单列举三个方面的依据:
一,与刘备相比,诸葛亮格局不够,无法做到有容乃大。
《三国志》记载:“先主兼任益州牧,以诸葛亮为辅佐,法正为谋士,关羽、张飞、马超为武将,许靖、糜竺、简雍为幕僚,其他如董和、黄权、李严等原是刘璋授用的官员,吴壹、费观等又是刘璋的姻亲,彭羕又为刘璋所排挤,刘巴为过去遭忌恨之人,先主均安排在显要的职位上,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于是有志之士,竞相劝勉尽力。”
由此看出,刘备的干部路线就是搞五湖四海。
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是刘备的老班底,自然是要重用的。
黄权是刘璋的亲信,曾建议刘璋阻止刘备入川,也得到重用。
刘备进军益州,许靖看到了机会,翻墙而出,投降刘备。
许靖这样的行为为刘备所不齿,遭到刘备唾弃,由于法正的劝谏,也得到重用。
彭羕是个狂士,刘备也予以重用。
马超来自西凉;董和等人是刘璋的旧部也得到重用
特别是刘巴,是誓死不愿跟着刘备的那种人。
曹操进入荆州,刘表去世,刘备逃亡,荆楚精英都跟着刘备,唯独刘巴跟着曹操去了北方。
后来曹操让刘巴回到长沙等荆州南三郡招募人才,正碰上刘备征服荆州南四郡,截断了刘巴回归北方的道路。
刘巴宁可逃到偏远的交趾,也不愿意归顺刘备。
之后,刘巴从交趾来到了刘璋的益州,碰巧刘备也进入益州。
此时的刘巴却想逃离益州,却被刘备留下来,最后,刘备让刘巴接替法正做了尚书令。
正因为刘备有如此包容的格局,才造成“有志之士,竞相劝勉尽力”的局面。
诸葛亮就没有这样的格局。
诸葛亮使用的人局限于荆州带过来的,对于益州原来的官员,诸葛亮是排斥的。
诸葛亮重用的人都是他的亲信,而且局限于诸葛亮一类的文官人才。
如诸葛亮重用的蒋琬、费祎、姜维等
对于这三个人,陈寿在《三国志》里评论说:蒋琬、费祎二人能继承诸葛亮的陈规,然而却不懂治理国家应该采取的办法,不懂清静无为的道理,姜维粗略懂一些文武之道,但是滥用武力,对时势缺乏认识,导致身亡。
诸葛亮的格局更是无法与刘备相比。
如廖立,仅仅是指出诸葛亮用人不当,说了一些牢骚话,就被诸葛亮找了一个借口,将其流放到偏远的山区。
二,与刘备相比,诸葛亮境界不够,不懂君子用人如器。
西汉的叔孙通说过,打天下时,要任用那些偷鸡摸狗一类不怕死的人;治天下,应该用那些有学识的文化人,得到刘邦的认同。
如陈平,刘邦身边的人指责陈平品质不好,刘邦准备辞退陈平。
推荐陈平的人对刘邦说:“你现在是要用有本事的人,陈平就是这样一个有本事,能帮助你打天下的人。一个道德君子对你现在的困局毫无帮助,如果你只想找一个道德君子,陈平确实不合格。”
刘邦听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之后就重用了陈平。
刘备的用人之道,大有其祖上遗风。
魏延勇敢,刘备就任用魏延为汉中太守,戍守汉中。
老黄忠武艺高超,刘备就任用黄忠为先锋,专门对付夏侯渊。
赵云忠诚,刘备就任用赵云看守后院。
刘备西进益州,赵云就留在荆州对付蛮横不讲理的孙权妹妹;刘备东征孙权,留下赵云在边境线上巡逻。
刘备这种知人善任的智慧,后来的唐太宗总结为“君子用人如器”。
诸葛亮就不具备这种智慧。
正因为诸葛亮不具备刘备这种“君子用人如器”的智慧,所以在用人上十分拘谨,对任何人都不放心。
马谡是诸葛亮的亲信,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却担心其能力,派王平前去协助。
赵云是忠心耿耿的老臣,跟着诸葛亮北伐要当先锋,诸葛亮担心其老迈,折损一世英名,出征时 派邓芝跟着。
魏延英勇善战,诸葛亮担心其忠诚度,将其放在自己鼻子底下看着,这还不算,还专门安排亲信杨仪盯着。
人们一向恭维诸葛亮擅长“陟罚臧否”,赏罚分明。
赵云却偏偏指责诸葛亮奖赏有失公正,不愿接受诸葛亮的奖赏。
诸葛亮如此用人,有几人能尊重诸葛亮的指挥呢?
三,与刘备相比,诸葛亮努力不够,没有做到思贤若渴。
刘备尊重人才,礼贤下士。
刘备在公孙瓒那里发现赵云是人才,千方百计将赵云揽入自己怀中。
司马徽推荐诸葛亮是人才,刘备不惜三顾茅庐。
马超闻名天下,刘备为招揽马超,亲自安排李恢去游说马超。
诸葛亮做过这样的事情吗?
诸葛亮不但做不到礼贤下士,相反对自己不如意的人百般刁难,蓄意陷害。
刘封的死、彭羕的死,都是诸葛亮在刘备面前挑唆造成的悲剧。
综上所述,诸葛亮执政时期,蜀国之所以人才凋零,是诸葛亮自己不能公正、客观地对待身边的官员造成的。
-----
网友解答:
-----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刘备有人格魅力,吸引很多人前来投奔
刘备在世时,蜀国人才济济。这些人才,不是一时一地得到的,而是在长期奋斗中,各地人才前来投奔的。很多人是被刘备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故而前来投奔的。
那么,刘备有什么人格魅力呢?
首先,他有英雄的气质,这种气质甚至也是其对手所承认的。曹操说:“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耳。”把刘备视为惟一可以自己匹敌的对手。我们来看看同时代人对刘备的一些评价。陈登说刘备:“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程昱说刘备“有雄才”,刘晔说“刘备,人杰也”,诸葛亮说刘备“雄才盖世”,周瑜说刘备有“枭雄之姿”等等,从这些评价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身上散发着英雄之气质,为人倾倒。
其次,刘备是比较讲江湖道义的。刘备是黑老大出身,比较重江湖道义,不管对待谁,都没有架子。关羽、张飞作为当世猛将,本来有许多选择,但他们都至死不渝跟随刘备,就是所刘备江湖道义所折服。有一回,刘备的一个政敌派刺客前去暗杀,不想刺客居然被刘备的江湖道义打动,不仅没有行刺,反而把阴谋全盘托出。
许多人投奔刘备时,刘备都很落魄。比如赵云投奔刘备时,刘备正寄人篱下;诸葛亮出山时,“受命于败军之际”。如果不是刘备身上非凡的人格魅力,是不可能把那么多人才吸引到身边的。
第二,刘备比较宽厚仁慈
以诸葛亮之才,无论投靠曹操或孙权,都能混得不错,为什么他偏偏要投靠刘备呢?正是因为刘备宽厚仁慈,有明君之范。论能力论地盘论实力,曹操都在刘备之上,但是曹操比较残暴,一些有正义感的人不愿归附于他,而便愿意跟随刘备。
在军阀并起的汉末,刘备名声是比较好的,可以说好名声就是他的政治资本。陶谦让徐州是刘备生涯的转折点,陶谦看重的,便是刘备的品格。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看出刘备的宽厚:夷陵兵败后,蜀将黄权投降曹魏,许多人便主张杀掉黄权的家以惩罚,刘备答说:“是我负黄权,不是黄权负我。”非但没有置罪,反而对黄权家属优待有加。当时有传言称黄权家人被害,消息传到魏国,黄权说:“这是谣言,不确切。”后来果然如黄权所料。
刘备宽仁的一面,无疑让许多人愿意前来投靠。
第三,刘备有识人用人之才
刘备用人是比较高明的。
首先他有识人之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诸葛亮。其实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并没有多大名气,也没有什么功业。但刘备认定他是自己命中的福星,乃至到去世后,把蜀国交给诸葛亮去治理,足以见刘备识人之明。
还有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刘备识人用人的水平。比如对待马谡,刘备认为马谡这个人只会夸夸其谈,不可重用。后来马谡守街亭,果然才不堪用,最后吃了大败仗还被处处。夺取汉中后,大家都认为汉中太守非张飞莫属,但刘备最后却以魏延为汉中太守,后来魏延果然成了蜀汉第一大将。
在刘备集团中,人才济济,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等,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等,后来马超也前来归附。不过,在刘备去世后,蜀国的人才就有凋零之势,这是为什么呢?
第四,刘备去世后,蜀国人才为什么凋零呢?
在刘备去世前后,庞统、法正、关羽、张飞、马超等人也先后去世,赵云等人也老矣。诸葛亮成为蜀国丞相后,蜀国人才有些青黄不接。尽管诸葛亮是治国大师,但他还是有缺点的,他在识人用人上,水平是不高的,这是导致蜀国人才凋零的一个重要原因。
诸葛亮很有才能,他能文能武,但他性格上有一个大问题:凡事总是亲历亲为,不仅把自己给累死了,也让别人没有锻炼的机会。没有锻炼,哪来成长呢?就比如说打仗吧,诸葛亮是能打仗,但水平是比不上曹操、孙策的,比孙权要强一点。但孙权有自知之明,自己不会打,就交给周瑜、吕蒙、陆逊这些人。所以大家看,孙权打仗水平最低,但吴国帅才最多。诸葛亮五次北伐,每次都亲自指挥,其他将领不用思考什么战略,只要听命令就行了。所以,蜀军将领,没有历练的机机;蜀国的谋士,也没有用武之地,什么事诸葛亮都神机妙算,要谋士干嘛呢?大家看史书,五次北伐,大家看到哪个谋士出谋划策吗?一个也没有。
诸葛亮不会用人,还体现在身后事处置不当。当时蜀军有两套领导班子,一个是以丞相府为首的行政系列,一个是征西大将军魏延为首的军队系统。诸葛亮临死前,把军队交给丞相府长史杨仪,却让军中一哥魏延去断后。这么搞就乱了,最后导致杨仪与魏延内讧,魏延被杀。蜀国人才本来就少,诸葛亮安排不妥,导致严重的后果。
诸葛亮在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上,水平还是远不如刘备。后来继承其衣钵的蒋琬、费祎等,也只能算中规中矩的人才,算不上顶尖,姜维的才能比较全面,但也只能算中上,不能算顶级。
-----
网友解答:
-----
这个话题首先还是在于刘备集团在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的损失太大。
再加上岁月这把杀猪刀。
所以在刘备去世的时候,大量人才或老去、或战死。
即使有损失,但也应该有补充。
那在刘备死后,人才怎么就补充不上去了呢?
这就在于刘备的个人魅力了和诸葛亮的执政手段了(与演义小说完全不同)。
刘备的政治才能和用人能力非常出色,从荆州起家到拿下两川之地。内部虽有派系之分,却不存在阶级矛盾。
刘蜀政权百废待兴,刘备大量启用各派系中的能人异士。一时间,士人争相竞功,达到一个鼎盛时期。
但随着刘备的去世,蜀汉内部架构开始出现不稳定,甚至多起叛乱,各地方政治派系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激化。从而影响了后主时期,诸葛亮的执政。
诸葛亮为稳定国内局势,保证皇权威严和荆州政治派系的地位,所以诸葛亮不得不大力打压东州政治派系和益州政治派系。
也就是说,在刘备死后,东州、益州两大政治派系的人逐渐远离政治权利中心。即使有才,也得不到重用。
这就是蜀汉后期人才续不上的根本原因。
我们也可以看到,刘备伐吴所带的人来自各个派系。而诸葛亮北伐期间所带的大部分来自荆州政治派系。
不是诸葛亮不会用人,而是确实不敢启用其他政治派系的人。不仅如此,原来在仕的人中也遭到了诸葛亮不同程度的打压。
你越打压他,他越不配合,你就越不敢用他,他就越不高兴......
矛盾的雪球就这么滚起来了。
蜀汉政权所依靠从荆州带来的那点人又有限,再加上诸葛亮这人事必躬亲,凡事亲力亲为。
所以,东州、益州政治派系的人得不到重用、荆州政治派系的人得不到历练。
人才的凋零就这么产生了,尤其是诸葛亮死后,这种情况更是严重。
到最后,苦苦支撑蜀汉的竟然是来自魏国的降将姜维。
其实诸葛亮也不容易!
-----
网友解答:
-----
我是小北最光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在小北看来,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有四:
第一,人才来源变少
。
刘备在世的时候,他手下的人才大都是他在转战天下的时候招募的,如关羽是河东人士、张飞简雍是幽州人士、赵云是冀州人士、人数实在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刘备死后,川蜀只剩下了益州之地,蜀汉后期的人才来源便只能依靠益州之地以及曹魏降将了,人才来源实在是太少了。
第二,刘备比诸葛亮更有识人之明,更加知人善任!
人才都是挖掘出来的,刘备的个人能力虽然不如诸葛亮,但是他看人的眼光却是诸葛亮不能媲美的,蜀汉的人才大都是刘备在世的时候挖掘的,诸葛亮挖掘出来的并没有几个;
再举个小例子:刘备托孤的时候,曾经对诸葛亮说过:马谡不足以托付大事。
《三国志》:“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但是诸葛亮却不以为然,在第一次北伐之时,让马谡镇守战略要道街亭,最终马谡因违反军令,被曹魏大将张郃所败,街亭失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
第三: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没有给人才锻炼的机会。
提起诸葛亮大家都能想到这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自然是十分动人的,值得大家去学习。
但也也正是因为诸葛亮事事亲为,也让他人失去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最终诸葛亮死而后已,蜀汉的人才也变得十分稀缺了。
第四,刘禅贪图享乐不是雄主!
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好的人才一定会十分谨慎的来选择自己的君主的,刘禅贪图享乐不辨忠贤远非明主,这样的君主肯定不足以成就大事,‘良臣’便也不会选择他来做自己的君主了。
在小北看来,蜀汉后期人才凋零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以上四点,希望能对您有多帮助。
------------------
推荐阅读:
归化之路已基本告败,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国足未来重返亚洲一流?
最近华为,任正非,陈春花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三者之间是什么情况?
“人老了不能自理,子女越孝顺,老人活得越久就越遭罪”你怎么看?
为何飞度的1.5L发动机被神化,而参数相当的标致1.2T发动机则没有什么影响力?
苏德战争如果德国集中兵力打莫斯科和高加索,不打列宁格勒基辅和斯大林格勒,能赢吗?
为什么袁姗姗笑起来不好看,而面无表情的angelbaby却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