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称为“无夏之年”的1816年,夏天结了冰霜,具体是什么情况?
历史上被称为“无夏之年”的1816年,夏天结了冰霜,具体是什么情况?
-----
网友解答:
-----
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印象中,夏天就是炎热高温的象征,即便是部分高原山区,夏天也至少是十来度的温度,基本上是不会出现结冰或者下雪的情况。
但是,历史上却出现过这样的一个夏天,它不仅结冰下雪,甚至还冻死人,而且波及整个全球。
这个夏天,是在1816年,这是人类历史最难以忘怀的一年,也是历史上温度最低的一年,整个北半球在夏季均出现霜冻和降雪,由此它又被称之为“无夏之年。”
在咱们中国,又将它称之为“冻死人的1816年”。
当时的天气有多冷?我们可以分别从美国、欧洲和中国来看。
首先据美国民间的历史资料记载,1816年的春天还算正常,农民们忙于耕种农作物,但从5月开始,天气突然变得寒冷起来,晚春的积雪也随之而来,大多数牲畜冻死在草场上,人们从没经历过这么寒冷的春天。
然而这种寒冷天气才刚刚开始,从6月份开始,美国大地上就开始飘起雪花和冰屑,水塘和河里也结了半英寸的冰,当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有一位88岁的医生叫爱德华,他还是一位天文爱好者,曾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
“6月17日早晨气温就开始下降到零度以下;7月伴随着冰雪而来,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部分地方覆盖上一层厚玻璃似的冰雪。等到8月,几乎所有绿色的植物都冰封在霜降之下。天气极其寒冷,土地冻得坚硬,风雪呼啸了一天,在中午的暗影处,冰柱有12英寸那么长。”
在欧洲大陆,当时他们刚结束对拿破仑的战争,本来都在迎接春暖花开的日子到来,结果从六月份开始,欧洲最主要的河流都出现大规模的结冰,这寒冷的天气还造成大量的农作物和家畜被冻死,越来越多的人们填不饱肚子,据估计欧洲约有20万人饿死或冻死于这个夏天。
在中国,当时正值嘉庆二十一年,据史书上记载,农历八月时“天气忽然寒如冬”。
昆明及滇西等地连续三年冬天降雪。东北黑龙江在农历七月出现严重霜冻;安徽、江西等地亦有农历六、七月出现降雪的纪录。在台湾新竹、苗栗等地,都纪录到罕有的霜冻。
那么,很多人肯定会很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天气反常现象呢?
根据历史记载的文献来看,
主要原因是因为受到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影响。
在1815年4月份,沉睡了两个多世纪的坦博拉火山突然爆发,大面积的岩浆喷薄而出。
这次坦博拉火山的爆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威力为火山爆发指数的7级,所喷出的火山灰总体积多达150立方公里,而且抵达高至44公里之平流层,远至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都可以清洗看到因火山灰而出现的日落彩霞。
也正因为这次火上爆发的力度实在太大,其爆发的火山灰将地球整个大气层覆盖,加上坦博拉火山喷出到高空中的近1000万吨到1.2亿吨二氧化硫,这些硫酸盐气溶液弥漫于空气中,遇冷会逐渐形成干雾,严重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光照,这种危害等到1816年夏天时,就被集中爆发出来,最终酿成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
-----
网友解答:
-----
无夏之年是近乎全球同步的气候巨变,但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巨变的源头,是一座位于印度洋的火山睡醒了,它向人类宣告它的名字:
坦博拉
。
坦博拉从属于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的北部,在1815年的4月份之前,这里的海水澄澈,在17世纪的时候,伊斯兰教进入松巴哇岛,有了信仰的人们,生活过得十分充实,他们并不相信灾难。
可一切美好幻想,终结于1815年4月5日。
这一天坦博拉山情绪躁动,整个印度洋世界都在酝酿着一股暴虐的气息,而在松巴哇岛的居民们却知道,那座高达4100米的坦博拉它爆发了,山顶被崩裂,熔浆四溢,不是流淌,而是喷射,火山灰遮天蔽日,信仰也无法救人。
自然之怒袭击了群岛,碎石和边喷发边冷却的火山灰覆盖了天空,这场灾难以松巴哇岛为中心点,播撒了厄运,对当地居民造成的直接影响是:高达六万人的死亡数量,火山灰占领天穹,隔绝了日光。
可这只是表象,真正的灾难才刚刚开始。
坦博拉爆发对当地的直接伤害不需多说了,最起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的环境接近人类的极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火山灰隔绝了日光,没有日光照射,会陷入冰冷之中。
更可怕的是,巨量的火山灰跟随着地球运动,散落到四周,这个四周,就是指全世界。
据说在坦博拉火山爆发最剧烈的四月里,在欧洲都能看到印度洋方向天空的“黄金晚霞”,但这种黄金晚霞又有些暗淡异常,实际上,那不是晚霞,而是随风疾驰而来的火山灰。
这些火山灰的“份量”到底有多少呢?
坦博拉火山爆发的等级为“7级”,是人类历史上的最高,它喷射到空中的物质,高达1300亿吨,注意,是1300
亿!
即便这些火山灰不能覆盖全球,但因为气候和气温差距,火山灰会在部分地区形成“堆积”,譬如巨量火山灰经过某地区的温湿的天气系统,就会减缓速度,形成堆积。
堆积之后,就会产生
“火山灰效应”。
已经高达“7级”的火山爆发,对于人类的生存而言的确造成了事实上的明显影响了,在坦博拉火山,这场喷发持续了将近三个月之久,三个月的时间里,坦博拉的高度从4100米变成了2850米,消失的高度,就是天空的灰霾。
在1815年,坦博拉的爆发其实已经导致印度洋的大部分地区气温降低了,但因为在七月份之后,迎来了秋天,随后便是冬季,在冬天的时候,地球也处在了“远日点”,所以这里面的综合因素让人们暂时还看不出变化。
等到来年夏天,欧美亚州大部分地区,才真正知道了这场火山爆发后遗症的可怕。
1816年夏天,欧洲首先发出哀嚎。
在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同时期,欧洲反法联军讨伐拿破仑的百日王朝,反法联盟虽然最后取得胜利,但这场联动性、影响范围极高的战争,造成了欧洲的粮食紧张,本以为等到来年可以丰收弥补,却没让人想到,夏天的欧洲下了雪。
比如德国,大夏天出现霜冻,让人不寒而栗,而英国则是大量的牲口死亡,这里面有粮食的产量降低导致的,也有天气的原因造成的,欧洲人最早喊出
“夏天消失了”
的口号,整个欧洲陷入了未知的恐慌。
这场火山爆发的余波还不仅于此,因为一系列的因素作用,欧洲的大部分河流在这个夏天却异常泛滥,背后的根源与火山灰遮掩了太阳活动有关。
1816年冰火两重天的美洲
欧洲不好过,美洲也跟着同步。
坦博拉所在位置制造出来的“隔山打牛”,让美国人也不好过,1816年,美国的
“火山灰效应”
反应迟钝,在四月份的时候,美国天气处在25摄氏度的平均值,他们嘲笑欧洲被“天罚”,殊不知,到了五月份,他们也要倒霉。
美国的五月份,气温忽然骤降,在东北部地区,作物竟然被冷死,而大农场模式的美国人对此连哀嚎的机会都没有,就算是想救都救不了,只能乖乖等死。
到了六月份,火山灰迟到的作用终于来了,大风和霜冻笼罩大部分地区,很多人在大夏天被冻坏甚至冻死,比欧洲人好不到哪里去。
而这个时候,美国的部分地区更是“邪恶”,气温有时候升到35度之高,不久后,又立即降到了五度以下,有些地方的河流都结冰了,关于作物已经没有讨论的意义了,美国人更在意消失的夏天,会不会灭绝掉他们这个自由的国度。
这场危机不仅仅是在1816年让欧美悲呼,据统计,影响长达了三年之久,只是在1816年最明显罢了。
1816年的亚洲中国
欧洲受灾,距离坦博拉最近的亚洲自然是避免不了,当时是大清的嘉庆年间,中国受灾最严重的是西南地区,最典型的是和东南亚紧紧连接的云南。
这场火山连锁反应给中国制造出最典型的名词是:
“云南大饥荒”。
其实关于“云南大饥荒”,在1815年已经开始了,所谓1816年无夏之年,这是和欧美地区同步的说法,要单独去探究中国云南,1815年的火山爆发在同年就已经波及到了云南。
根据清朝的《大姚县志》记载,在嘉庆二十年(1815年),云南的大理、昆明、云州等等地区已经开始了饥荒,人均食粮骤减的情况:
“大饥,斗米三两,饥者食草根树皮土粉”。
但因为清朝同时期的天文机构根本无法判断千里之外的火山爆发造成的连锁反应,对于云南饥荒,也就一如既往地认为是“天罚”,在朝廷上,无非就是要求嘉庆检讨自己,该认错就要认错,祈求上天原谅。
而当时有文人的诗句,便把这种离奇的天气状况描述了下来:
“春风不遣湿云散,淫雨连绵及半夏”
。
春季的雨没有被晚春带走,反而一直延绵到了夏天,而这种诗句还是往好的意境描述的,在楚雄,已经有人老老实实地写下,就是“冰雹”,根本不是“淫雨”那么简单,如果光是淫雨,也不至于作物大面积受伤了。
饥荒的蔓延让人冬季也难熬,夏季没有积累,冬季自然是更加可怕,朝廷除了满足最大功率的赈灾以外,也只能是听天由命。
到了1816年,倒霉的就不止是云南了,中国的南北,“夏天”都消失了。
首先是属于南方的江西、安徽地区,这两个地区有明确记载的大夏天霜冻现象,也有作物凋零的现象,因为当地的官员积极上报,这才被及时知晓,而其他的地区到底是没有还是瞒报,一言难尽。
而长江流域则是出现了“六月飞雪”的可怕现象,在一百多年前,也只有可怕的“小冰河期”能让六月飞雪出现,嘉庆二十一年的六月飞雪再现,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地区都紧靠当时的“中枢”城市,江西可以通过广东和湖南迅速赈灾,安徽可以通过江南赈灾,对这些地方的百姓造不成致命影响,比如在地方县志记载,七月份的安徽,都有百姓烤火度日,日子是剧变了,但最起码还能应对。
最糟糕的,还是云南地区,当时的“食观音土”现象,让朝野震动。
观音土又叫做“膨润土”,看起来很粘稠,长得跟“面团”非常像,实际上这种土质是人体不能消化的,但因为连续两年的歉收,百姓已经无法忍受了,与其等死,不如“撑死”:
“州西观音箐有黄土,细腻如豆面,民称观音土,争取食之。土性重滞不化,有胀死者”
。
很显然,极端的天气把云南百姓逼得没有办法了,吃土吃到撑死,也是十分无奈的下场。
而云南大饥荒,一直持续到了1818年才基本度过,这个过程中因为饥荒而死亡的百姓十分之多,他们不是坦博拉的直接受害者,却是火山灰效应的间接受害者。
因为世界的封闭性,清朝习惯性把这几年的“无夏”看成了清初时期的“小冰河期”反常现象,出现的反常天气,也就是正常。
而欧美地区的学者,则是不死心地对无夏之年进行研究,比如他们发现无夏之年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温度普遍在三年的时间里下降了0.7度,直到了1818年,这细小的降幅才消失,欧美地区又恢复了正常。
那么这0.7度的降幅,最直接的事件就是坦博拉火山制造出来出来的火山灰,这不仅是逻辑推测的,还有人看到过天边火山灰席卷而来的现象,这意味着这种变化也是肉眼可见的,而没有人,能对这件事情负责。
人类也无法向地球、向火山寻求答案,很多人把火山爆发看作是天罚,也有人在猜测,人类或许未来会被灭亡在大自然的手段下,而最简单,最让人无法避免的方式,就是大型的火山爆发。
而在不久前,南太平洋的汤加王国境内的海底火山爆发,已经被预警为“2022年极端天气”出现的可能源头之一,也不负众望,汤加火山的火山灰已经到过了澳大利亚的上空,接下来最直接影响的国家,首先就是澳大利亚。
因为汤加火山的规模和能量不及坦博拉火山,或许这一年等不来无夏之年,可也是要做好准备,预防连锁性的天气灾害,如果靠北一些的地区,根据坦博拉火山灰的蝴蝶效应,说不定可以在夏季看到飞雪。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
网友解答:
-----
1816年,是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年,也是历史上最冷年份之一,欧洲、北美和亚洲地区的夏季均出现了霜冻和降雪,全球陷入饥荒,被称为“无夏之年”。
那么1816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具体情况呢?
1、全球大部分地区变冷原因。
1815年,位于南半球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发生喷发,其规模之大,堪称历史之最。
坦博拉火山的爆发指数达到次高级的7级,喷出高达16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到达了44公里的平流层,火山高度也从喷发前的4300米,降到喷发后的2851米,造成了92000人的死亡。
根据科研部门对数据的研究分析,这次规模最大的火山爆发,将会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冷,人类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将面临着灾难性的天气影响。
这次火山喷发向地球平流层释放了约1000万吨到1.2亿吨硫,遮挡了阳光,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约0.4至0.7°C,全球气候出现异常。
火山爆发后释放的硫酸盐气溶液弥漫于空气中,遇冷形成干雾,大部分的太阳光照被遮挡住了,人类只能看到干雾颗粒里折射的暗红色阳光,甚至更是直接导致了欧洲许多城市下起了红色、黄色、肉色的雪花。
2、“无夏之年”导致的影响
。
这次历史性的天气灾害,更是直接造成了全球性的灾荒。
美国夏季7、8月间,河水还是冰冻状态,一天里昼夜温差极大;德国8月,全国范围内出现霜冻,而在中国,浙江全年几乎看不到太阳,云南、江西、安徽等地更是下起了大雪。
这样的天气,低温加上没有充足阳光,农作物根本就不适宜生长。饥荒促成了大量的人群背井离乡,大量欧洲人移民美国,而美国本土人士很多则是由西部搬到东部,单是英国就有10万人左右遣往美国,德国也有2万人左右。
以至于1816年以后的短短几年里,人口的增加,美国由四个州变成了六个州,纽约这座国际化城市也是应运而生。
天气恶劣,寒流侵袭,人们有的饿死,有的冻死,单是整个欧洲就有约20万人死亡。甚至连树上的鸟儿,也是被冻的直接掉下来。
这次在南半球印度尼西亚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直接影响了全球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无夏之年”也是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年。
-----
网友解答:
-----
1816年地球发生了一场特大规模灾难,很多人以为地球要毁灭了,各地尽是人间炼狱,反而美国得了便宜。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816年的“无夏之年”
从世界多国史料来看,1812年到1814年,这三年间地质运动变得异常活跃,加勒比海以及菲律宾地区大量小规模火山陆续爆发。
无夏之年的爆发点是1815年的4月,南半球印尼小岛上一座名为坦博拉的火山突然爆发,相比于其他火山爆发,坦博拉火山爆发显得尤为不同,可以说是非常“恐怖”。
坦博拉火山爆发指数竟然高达了7级,不仅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就连天空都出现了异象,多地下起了五颜六色的大雪,就连欧美国家都能看到异常绝美的日落彩霞,殊不知,诸多自然异象的背后,宛如地球母亲在“哀叹”。
7级火山爆发是什么等级?
火山爆发但凡超过4级,就属于特别严重级别,1902年,加勒比海马提尼克岛上的培雷火山4级爆发,不仅毁灭了整个岛屿,还有约4.2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等级高达5级,这次火山喷发直接毁灭了庞贝古城和斯塔比亚古城,数千人死亡。
1991年,菲律宾吕宋岛的皮纳图博火山喷发等级高达6级,2000万吨二氧化硫被喷上平流层,厚厚的气溶胶层削弱了10%的太阳光,导致全球平均温度下降了0.5℃。
7级火山爆发更加恐怖,在整个人类文明历史上也就爆发过两次,根据科学家推测,在公元前16世纪爆发的7级火山喷发,直接摧毁了希腊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
另外一次7级火山爆发,就是1815年的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此次火山喷发的能量,相当于62000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总计喷出了约1000万吨到1.2亿吨二氧化硫、16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导致92000人丧生,超过3.5万户房屋被毁。
不仅如此,大气平流层中存在大量二氧化硫和水蒸气结合的硫酸盐气溶胶,这些物质在数月内就飘散至整个北半球,由于高度在降雨云带之上,所以并不会受到雨水的影响,这些物质可以阻挡太阳光,导致北半球的夏季,温度大幅度降低,这也是1816年无夏之年的主要原因。
无夏之年的形成次要原因,也跟太阳周期相关,1810年到1823年期间,地球正处于道尔顿极小期,而1816年5月太阳黑子数量非常低,导致那一年太阳辐射本身就不强,刚好坦博拉火山爆发处于小冰河时期末期,北半球降温现象更加明显,两相结合之下,就形成了无夏之年。
“无夏之年”对北半球国家的影响
“无夏之年”对清朝的影响
1816年是清朝嘉庆二十一年,根据史书记载,1816年夏季,本该炎热的酷暑,却诡异的变成了寒冬,多地竟然持续性下起了雨雪。
低温导致很多地区的水稻大面积死亡,农民颗粒无收,很多老百姓被动迁徙逃荒,清朝整体粮食产量呈断崖式下跌。
数不清的老百姓饥肠辘辘,他们恳请官府开仓救济,但清朝面对全国性的自然灾害,同样束手无策,少许存粮根本不够看,所以没过多久,老百姓只能自行解决饥荒问题。
米价一天一个价,一天比一天高,诗人李于阳是这样描述的:
“三百钱买一升粟,一升粟饱三日腹。”
普通老百姓没钱买米,那怎么办呢?
刚开始,他们会吃掉家中的牲畜,即便有巨大作用的牛也没能幸免于难,后来开始吃树叶、树根、观音土等等,很多人不幸“吃死”,甚至有些人开始典当孩子,那场面,怎一个“惨”字了得。
真的是“路有冻死骨”,老百姓只能在饱受饥饿中祈求天气快点恢复正常。
“无夏之年”对欧洲的影响
1816年,欧洲春季要比往常冷上许多,农作物播种时间自然也要延后不少,原本欧洲人已经认为今年的气候很倒霉,结果怪异的还在后头,到了夏季,更是飘起了鹅毛大雪,农作物全部被冻死。
此时的欧洲,还处于战后恢复阶段,急需粮食牲畜的补充,结果恶劣天气导致欧洲饥荒问题更加严重。
受低温天气影响,爱尔兰的小麦、燕麦、土豆等农作物几乎全被冻死,很多家庭都只能全家出去要饭。
瑞士山区大量河坝结冰,导致大量村庄不得不举村迁徙,意大利部分地区更是多次降下红雪奇观,德国因粮食价格暴涨,还出现了大规模暴乱,总之欧洲各国在1816年都乱成了一团。
据史料统计,大约有20万人因1816无夏之年死亡,街头到处都是饿死或冻死的老百姓,比尸体更多的是乞丐,老弱妇孺都有,他们的眼神中充满着绝望,无一例外,很多国家的社会秩序都差点崩坏。
“无夏之年”对美国的影响
1816年6月份,加拿大出现了两次大规模降雪,7~8月份,大量河水结冰,部分区域温度从35℃直接降到0℃,数不清的老百姓上街乞讨。
除了加拿大之外,美国东北部的情况也差不多,曾经有个美国人在日志中写道,1816年6月17日,温度就降到了零度以下,7月份开始频繁大规模降雪,8月份基本上所有绿植都被冰封在霜降之下。
于此同时,美国东部多个地区,还出现了诡异的红色“干雾”,里面几乎没有水气,当抬头看太阳,不仅会发现太阳光没以前那么刺眼,而且太阳光还会呈现淡红色,很多美国人都以为地球末日即将来袭。
美国受创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美国东海岸马萨诸塞、新罕布什尔、佛蒙特和纽约等州高海拔地区农作物几乎“全军覆没”,阿尔马尼、纽约和丹尼斯维尔等多座重要城市遭受暴风雪袭击,积雪最后的地方高达50公分,新英格兰州的玉米产量断崖式下滑75%,导致其他食物价格暴涨,跟欧洲一样,美国东北部同样出现了抢劫暴乱,但得益于美国领土面积大,总体受无夏之年影响的创伤没那么严重,还处于可控范围内。
而且大量欧洲中高产阶级,在这次自然灾害的影响下,纷纷迁徙到美国,仅英国,就有约10万人迁徙到美国,可想而知,整个欧洲国家有多少精英、资产流入美国。
在1816~1821这5年间,美国在外来力量的资助下,新成立了6个大洲,而且开始大量快速修建基础设施,例如公路、铁路、堤坝、工厂等等,大幅度且快速的促进了美国的发展脚步,纽约就是很好的例子。
此外,在北半球经历过这次灾害后,大量科学家纷纷研究新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替马匹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很多工农业的发展,都脱胎于这次无夏之年。
——END——
-----
网友解答:
-----
历史上的1816年没有夏天。
在这一年中出现了6月下雪,7月结冰,8月霜冻的现象。因此,1816年,也被人们称作“无夏之年”,甚至有人把这一年称作“冻死人的1816年”。
这一年夏天,低温席卷了全球。最为严重的是欧洲、北美和亚洲,整个地球北半球的年平均气温因此下降了近3℃。
当时处于嘉庆年间的中国同样未能幸免,云南因此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
(1816年的夏天)
在美国东北部,1816年的初春还相对正常,虽然春寒料峭,但大部分人家已经移除了取暖设施,熄灭了房间内的炉火,期待着一个春暖花开的五彩季节如期而至。2月的时候,虽也遭遇了长时间的倒春寒天气,但相较往年也还算正常。3月间,气温逐渐回升,树木变绿,春花竞相开放,但大风天气明显多于往年。
到了4月份,本该春意盎然的天气突然变冷,甚至下起了冻雨,天空中居然飘下了雪花。5月的天气更加诡异,就像进入了冬天,不但天上继续纷纷扬扬地飘下了雪花,池塘和河里在低温中也结上了一层薄冰,庄稼被冻雨和霜雪蹂躏,大部分农作物被直接冻死。
6月份的时候,加拿大和美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风雪,农民们不得不穿上冬装在田间地头忙碌,尽量让残存的庄稼能活下去,很多地方冻死了人畜。更为奇怪的是,气温有时候会高达35℃,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急剧下降到0℃。
夏日寒流席卷了整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并且向南蔓延到了美国的弗吉尼亚。据当地的地方志记载:“在6月的数场大雪后,人们需要坐雪橇出行。7月4日,正值美国独立日,这一天大雪纷飞,水塘里的水结了冰,参加独立日庆典的人们不得已拥入教堂,因为那里的火炉能够让大家得到一丝温暖。”
8月的加拿大情况急剧恶化,地面上几乎看不到绿色植物的影子,全都被冰雪覆盖,一位市民用僵硬的手记载了当时的情况:“霜冻和冰雪冻死了地里所有的豆类和谷物,田里空空如也,像12月一样一片雪白。”
(异常气候下的灾民)
在欧洲,1816 年夏天的雨量,比往年要高出许多,大雨在爱尔兰无休无止地下了整整8 个星期,农作物全部毁于一旦。低温和多雨的天气导致英格兰的农作物遭受了灭顶之灾,大片的草场和苜蓿被毁于一旦。
在中国,也有广大地区出现了极端的低温天气。例如,在江西彭泽县的县志里就有如下记载:“六月下旬北风寒,二十九日夜尤甚,次早九都、浩山见雪,木棉多冻伤。”
在东北黑龙江,双城在农历七月出现严重霜冻。作物失收,垦丁逃亡。在台湾新竹、苗栗等地发生了罕有的冬天霜冻,新竹出现“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
极端低温天气带来的后果就是庄稼大面积冻死,粮食减产严重,引发饥荒。
史料中记载了1816年云南的饥荒“是岁大饥,路死枕籍”,百姓饥肠辘辘,饿殍千里,甚至为了生存卖儿卖女。
在美国,因饥荒导致数万人死去。研究此次低温气候的科学家韦伯说:“人们被迫以田鼠为食,甚至为了一块植物的根茎不惜大打出手。”紧随饥荒而来的就是瘟疫流行,“大多数人都因罹患伤寒等流行病,以及和饥荒有关的病症死去”。
(坦博拉火山喷发)
那么,造成此次“无夏之年”低温天气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这是因为前一年的印尼松巴哇岛坦博拉火山喷发造成的。
这座并不著名的火山海拔有2851米,位于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北部。在1815年4月5日,坦博拉火山开始隆隆发作。驻扎在数百公里外爪哇岛上的士兵,以为发生了战争,立即全副武装集合,等待着上战场的命令。
这座火山强势喷发时,把多达150立方千米的尘埃和岩石抛到空中。喷涌而出的火山灰和火山渣覆盖了巴哇岛方圆一百英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约3.7米。
炽热的岩浆以每小时上百公里的速度,顺着山势倾泻而下。所过之处万物俱焚,山脚的森林和草场,都被焚烧殆尽。
这次坦博拉火山喷发和其后引发的海啸,是有记载以来损失最为严重的,共造成超过10万人死亡。喷发的火山灰,冲上平流层,形成了一个大约4亿吨的巨大气体,将地球层层包裹。
这些气体中,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氟和氯等,它们在大气层中经过反应后形成溶胶,阻挡和反射了太阳光,使得太阳的热量难以抵达地面,从而导致极端低温天气,最终形成1816年的“无夏之年”。
(参考资料:《坦博拉火山爆发带来的影响》)
-----
网友解答:
-----
1816年的夏天并没有如约而至,节气直接从春天迈入了冬初。这一年在我国是清嘉庆二十一年。4年后,嘉庆皇帝驾崩。
自此,经历了康乾盛世的大清国开始走下坡路。
极端天气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此消彼长,成就了美国
1816年6月的一天,北京突然下起冻雨,起了霜降。随后一天比一天冷。到了7,8月份,河流结冰。人们都穿起了棉衣。
我国温暖的南方地区也未能幸免。寒流从北方继续南下。7月下旬,安徽、江西出现了罕见的大雪天气。
8月,四季如春的云南也开始入冬。此后,昆明、滇西等地连续三年天降大雪。南方大量农作物被冻死。
反常的气候还导致了南方干旱,粮食减产,出现大面积饥荒。
进入9月份,北方已经被千里冰封。在这一年,全国直接冻死的人口就有5万之巨(当时中国人口只有3亿多人)。
除了中国所在的亚洲,欧洲的受灾情况更加严重。刚刚结束同拿破仑的斗争,本想休养生息的欧洲各国又赶上极端严寒。
大批牲畜被冻死,粮食减产。一直温暖湿润的中南欧的人民哪遭受过这样的寒流。仅在这一年,就有20万欧洲人被冻死。
地少人多的欧洲人实在走投无路,开始大批量地向北美移民。据统计,在这一时期,有几十万人从欧洲移民北美。
但是他们不知道,此时北美大陆的高纬度地区也在遭受到寒流的侵袭。
不过美国幅员辽阔,南北纵深长,再加上地广人稀,土地肥沃。随便在地里刨点,在树林里打点野味,就不会饿死。
刚到美国的欧洲移民和早先到达的美国人开始穿越大陆,向东部,南部的温暖地区迁移。
大量的移民来到美国,使得美国开始焕发生机,短短几年间,美国开发建立了6个新的地区(州)。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当这些移民到达东海岸时,他们发现纽约是个好地方。这里航运交通发达,而且紧靠大西洋,温暖的海风有效地抵御了北方的严寒。
移民从此在纽约安营扎寨,定居下来。纽约人口也在1816年之后,迎来了爆炸性增长。直到今天,纽约还是美国第一大城市,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
极端天气的原因是什么?
说了这么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1816年的极端天气呢?为此嘉庆皇帝专门到太庙,向列祖列宗求教,显然得不到任何结果。
后来,经过科学家们分析,原来在
1815年4月,位于印度尼西亚森巴瓦岛上一座叫坦博拉火山发生了喷发。
这次喷发是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
坦博拉火山爆发产生的16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直冲44公里高的大气平流层。就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覆盖了地球大片地区。
太阳热辐射无法有效到达地球,使得全球温度骤降,削弱了暖湿空气的势力,而南北两极的冷空气却趁机肆虐全球。
1816年也称为继小冰河期后,最寒冷的一年。
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有限,西方鼓吹的“温室效应”是一个骗局
通过历史文献中关于天气的记载、分析,气候冷暖交替的周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但是这样的气候演变却可以影响世界格局,甚至加剧国家政坛震荡。
我国明末就经历过小冰河期。那个时候,冬天下雪对于广东人来说司空见惯。更何况天寒地冻的东北地区。
被冻得没办法的满清官民这才大举南下,侵扰大明王朝。在关内,常年寒冷的极端天气导致老百姓饥寒交迫,内忧外患,加速了明朝灭亡。
往前看,唐朝杨贵妃吃的荔枝不是从广东,而是从四川运到西安的。再往前看,古代的河南大象成群。
这些都说明古气候从暖到寒,再到今天的暖,是不断变化的。
人类活动只能延缓,并不能实质性地改变气候演变的趋势。
之所以西方有些人鼓吹“温室效应”,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止发展中国家前进的脚步,保持欧美的绝对优势。他们的如意算盘就是可以继续剥削发展中国家,直到永远。
结尾
气候可以改变历史,就像对我国古代史意义重大的400毫米年降水线一样。它的每次剧烈摆动,都会引发一场血雨腥风。
风水轮流转。这些年,气温升高,西北区降水量迅速增加,是否预示着我国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呢?
-----
网友解答:
-----
夏天会冻死人?是的你没看错,历史上的1816年,就造成了数万人被冻死在夏天。
众所周知,夏天是个炎热的季节,高温是这个季节的主旋律,在这个季节中,经常会出现因高温而引发的“中暑”、“热射病”等症状,严重点甚至能导致死亡。
但如果有人告诉你,夏季也会冻死人的话,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嗤之以鼻。
不过,在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个夏天,气温大幅度下降,一度低至零度以下,并且随处可见的都是大雪纷飞、河流结冰。
甚至,当时还有大量的牲畜以及人类被冻死在那个夏天。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无夏之年”,一个在七八月份穿大棉袄二棉裤都觉得冷的特殊年份。
1816年的无夏之年具体有多冷呢?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地的相关记载。
首先受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东北部和加拿大的大部分区域,按照这些区域所处的位置来讲,这些地区的气候,大部分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湿润大陆性气候。
简单来说,这里四季相对分明,虽说夏季的时间并不长,但一般也在平均20°C至25°C左右,最低也得有个5°C上下。
不过,在1816年,情况却大不一样。
比如在美国的东北部,到了当年五月暮春、初夏交接之际,本应出现的气候宜人现象不仅没有出现,反而出现了大面积的霜冻。
众所周知,霜冻是指气温骤然下降至零度以下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而每年的五月,通常是刚刚播种不久,农作物刚发芽的时间,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霜冻,直接导致了大量的农作物被冻死。
如果这只是偶然现象,那倒也无可厚非,顶多当年的收成减少,但问题是,这场异常的霜冻,还仅仅只是“无夏之年”的开胃菜。
到了当年六月时,更加异常的气候现象出现了。
先是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风雪,之后在加拿大也同样如此,甚至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积雪深度达到数尺。
而气温的骤然下降,除了导致大量农作物被冻死外,当时已经出现了有人类被冻毙的事件。
这还不算完,六月的大风雪暂时结束后,本应略感炎热的七月和八月,该地区的大部分河流,随处可见都是冰冻极厚。
而根据记载,在当时的部分区域,还出现了另一种要命的气候现象。
比如在某个时间段,气温会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升高至35度左右,而就在人们感到十分炎热时,气温又会马上开始下降,在数小时内,降低至零度甚至更低。
这种急速升温、降温的气候现象,对当地的生物,都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农作物歉收绝产,体质弱的人类生病死亡,在当时随处可见。
当时有名居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医生爱德华,就在笔记里记录了这一异常的气候现象。
他记录道,当年从进入6月后,气温连续下降,在6月中旬之后,气温就一直在零度以下,并且大风雪时常出现,而整个七月,基本上就和严冬季节一模一样,河流、土地均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雪,甚至在有些阴影处,冰柱子能达到十几英尺高。
也正是因为气温骤然进入寒冬模式,导致了粮食歉收绝产,而这也给当时的人们造成了严重的危机。
没有新的粮食收成,原来的存粮就显得更加珍贵,价格自然也随之上升,比如,当时的燕麦,在1815年时的价格,为每桶12美分,但到了1816年,却瀑涨至每桶92美分。
高昂的粮食价格,让不少经济贫困的人消费不起,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寒冷,很多扛不住的人就死在了这个夏天。
除了美国东北部和加大拿之外,还有欧洲大陆,同样也受到了“无夏之年”的较大影响。
当时的欧洲大陆,刚刚在1815年结束了对拿破仑的战争,战争的结束,标志着人们可以稳定生产和安居乐业,因此,在1816年的春天,无数满怀期待的人们,纷纷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不过,无夏之年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当时人们所有的希望。
由于突如其来的寒冷,欧洲大陆和加拿大等地一样,除了出现牲畜被冻死之外,也面临了粮食歉收绝产等现象,而为此也引发了大面积的饥荒。
并且,因为没有粮食,一些实在无法忍受的人结为一伙,开始进行抢粮活动,这就更加剧了当地的混乱。
根据统计,当时的欧洲,约有20万人死于这次极端天气。
那么,在西方遭受无夏之年的巨大影响的同时,当时的中国,有没有受此影响呢?答案是有,并且影响也十分严重。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的嘉庆二十一年,根据史料记载,在当年的六七月份,包括河南、河北以及山东、山西等地,都出现了严重的霜冻。
并且,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在夏天还飘起了鹅毛大雪,比如安徽部分地区,仅在七月份,降雪就达到了一寸多厚。
另外还有四季如春的云南,在当年八月,一度“寒冷如冬”,像昆明、滇西等地,不仅在当年出现降雪,并且在此后两三年,都有降雪的出现。
还有当时的台湾新竹,也出现了罕见的霜冻现象,史料记载,新竹“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
同样是受异常气候现象的影响,大量农作物的生长都被影响,以云南为例,根据云南《邓川县志》的记载,在嘉庆二十一年,
“是岁大饥,路死枕籍”。
通过上述的记载就可以看出,公元1816年的这个无夏之年,波及范围极大,美洲、欧洲以及亚洲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是什么因素形成了这个无夏之年呢?其根源又在哪里呢?这就要从公元1812年说起了。
公元1812年,加勒比海附近的一座小火山爆发,之后,这座已爆发的小火山附近的几座火山,以及菲律宾的几座火山接连爆发,整个时间段,从1812年,持续到1814年。
当然,这些小火山的爆发,并不是形成无夏之年的主要原因,但它们的爆发,确实诱因之一。
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火山在爆发后,会出现大量的火山灰,所谓火山灰,说白了就是直径小于2毫米的碎石和矿物质粒子。
由于火山爆发时冲击力极大,因此,除了一部分质量较重的火山灰掉落至地面外,其余的火山灰,则随着气流,被冲到的大气层中。
而加勒比海以及菲律宾附近的几座小火山,在连续爆发的过程中,就在大气层中积攒了大量的火山灰。
而到了1815年,另一座大型火山坦博拉火山(今印尼境内)爆发了。
坦博拉火山在此次爆发前,高度约为4100米,火山口的宽度,长达10公里上下,而如此巨大的火山,在1815年的4月5日的爆发,让人类见识到了惊人的威力。
根据记载,坦博拉火山爆发时,方圆1000公里的居民,都听到了火山爆发的巨响,而短短三天之内,坦博拉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就将附近480千米范围内的天空完全遮黑。
同时,坦博拉火山的爆发是持续性的,到了4月12日,距离火山六百多公里的瓜哇岛,天空黑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
并且,在火山爆发的同时,倾泻下来的熔岩流淹没了周边的一切,那些来不及逃走的人类和动物,全都葬身在火山熔岩之中。
最终,这些火山熔岩流入大海,在遭遇海水后,又形成了冲天的高温水蒸气。
直到当年的7月15日,坦博拉火山才逐渐停止了喷射气体和火山灰,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火山爆发,也就此结束。
根据后来的相关测算,1815年坦博拉火山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二战时期,美国投向日本的那颗“小男孩”的6.2万倍,约等同于8亿吨TNT。
而如此巨大的能量,也让坦博拉火山从原有的4100米高度,削减为2851米。
并且根据记载,仅在火山爆发期间,火山周边就有多达5万人因为丧生,至于房屋建筑,更是被烧毁无数。
而这还只是5万人丧生坦博拉火山的直接影响,其爆发所带来的间接影响,就是1816年的无夏之年。
为什么这么说呢?前文讲到,加勒比海以及菲律宾附近几座小火山的爆发,已经在大气层中积攒了大量的火山灰,而坦博拉火山爆发后喷出到高空中的二氧化硫,直接导致了整个大气层都被覆盖。
而大气层被覆盖之后,太阳光就无法直射到地面,没有了光照,地球的温度自然就会下降。
不仅如此,那些火山喷射出的火山灰,在高空中遇到冷空气后,又形成了干雾,更加剧了地球的地面无法获取太阳光照的现象。
正是因为这些现象的发生,因此,导致了在第二年,也就是1816年,地球的整体温度下降,据考证,当时地球的平均温度,下降了大约摄氏0.4至0.7度。
可不要小看这0.4至0.7度,要知道这是平均温度,如果具体到某个地区,那温度就是几十度的下降了。
因此,我们就看到了在美洲部分地区,以及欧洲大陆,还有亚洲等地,受到了此次降温的影响,出现了“六月飞雪、七月结冰”的特殊的自然现象。
归根结底,1816年的无夏之年,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火山爆发带来的连锁反应,其中加勒比海以及菲律宾附近几座小火山的爆发属于是诱因,而坦博拉火山的爆发,则起到了催化作用,这几项因素综合下来,最终形成了无夏之年的出现。
-----
网友解答:
-----
劣史上的记载‘无夏之年′,夏季给冰霜奇,当今考古史上极端天气少有,也是天意造化安排吧。人生现看到前世闻,预防跨越才知天赐之恩!劣改历。
-----
网友解答:
-----
公元1816年,当时我们国家正处于大清朝嘉庆时期,也就是嘉庆二十一年。
历史上的那一年被称为无夏之年,各种灾情频发,在欧洲,北美洲甚至都有着六月飞雪的事件发生,亚洲也是深受其影响。大清当时在云南等地区出现了饥荒。
这一年是英国在乾隆五十八年之后,再一次来到了大清,嘉庆皇帝依据旧时典礼招待了他们,结果他们不遵循理解最后被嘉庆一怒之下赶了回去。可以看出不仅仅是气候上的寒冷,其实就外交其实也是到了一个冰点的地步。
无夏之年其实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北美洲以及欧洲地区,还有亚洲地区。他们那里的气候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是在本该炎热的季节,结果甚至飘起了大雪,罕见的低温,给那里的国家的生产,政事等等各个方面都影响甚大。
就大清国而言,在这一次的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受到了灾难的打击,历史记载中也出现了八月飞雪的事件,但是大清国总体还是比较稳定的,虽然逃荒的人还是不少的,相对于欧洲,他们由于食物缺乏,抢夺粮食的时候情况十分严重,北美也是冻死了不少人。
对于这一场灾难呢,现在许多人都认为和前一年的一次火山爆发有关。
-----
网友解答:
-----
六月飞雪窦娥冤,人们习惯如此形容冲天冤情,却不知六月飞雪极端天气并非戏剧虚幻,而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1816年,我国浙江几乎全年未见阳光,长江流域六月飘起鹅毛大雪,四季如春的云南连续三年突降大雪,真真的黑暗可怕的无夏灾荒之年。
人们在生死线挣扎,却不知夺走夏天的竟是前一年远隔重洋的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的蝴蝶效应。灾难波及全球,亚、欧、北美等多个国家,皆突现极端气候,并藉此改变了世界格局以及历史进程。
坦博拉火山之怒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处于两个板块交界的环太平洋地震带,逃不开火山、地震以及海啸频发宿命。1815年4月5日,印尼松巴哇岛上,已沉睡5000年的坦博拉火山突然苏醒,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大量岩浆喷涌而出。
当日,距离松巴哇1200多公里的印尼首府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士兵,听到隆隆巨响,还以为有外敌入侵紧急防御。可直到5天后,士兵看到东边松巴哇方向腾起的冲天烟柱,才知巨响并非有敌来犯,而是坦博拉火山开启全面喷发模式,刚达到最高潮,喷出的烟柱估计已高达45公里,属于超级普林尼式喷发,整个火山已化为一团烈火。
坦博拉火山此次苏醒闹腾到7月15日才逐渐平息下来,其爆发指数达到罕见的7级。衡量火山爆发的指数共分8级,次高级7级已是近代有科学观察以来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
短短3个多月时间,坦博拉火山共喷出近170立方公里(约1300亿吨)火山灰与碎石,释放的能量相当于6.2万颗美国投放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坦博拉火山高度也由4100米直接削到2851米,同时留下深700米,直径6000米的巨大火山口。
当时从坦博拉火山口喷涌出的熔岩流,淹没山脚下大量农田后奔涌入海。地震与火山爆发如影随形,又引发海啸直接将火山旁的坦博拉镇吞没。
坦博拉火山喷出的火山灰遮天蔽日,附近方圆480千米范围内的天空,3天内黑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而飘落到地的火山灰,方圆200公里内的累积厚度足有1米,甚至就连1000公里外的婆罗洲岛都覆盖了厚达1厘米的火山灰。
危害如此巨大的坦博拉火山爆发灾难,直接造成7.1万人死亡,本该是震惊世界的新闻,可当时并未传播开来。
直到1个月后,只有伦敦报纸边栏语焉不详轻描淡写的提及此事。也许没有人能猜到坦博拉火山爆发像蝴蝶煽动的翅膀,会引发全世界一连串连锁灾难。
坦博拉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大部分降落到了地面,可还有近亿吨细小火山灰碎屑,以及二氧化硫气溶胶,冲到44公里高空的平流层,随着气流扩散到整个地球上空。
这些微粒就像雾霾一样遮挡反射了大部分太阳光,不仅使天空变得昏暗,同时也减弱了地面接受的热量,使全球平均气温下降了0.4~0.7℃。
微粒扩散需要过程,1815年夏天尚算正常,可接下来的1816年,从亚洲到欧洲再到北美洲,人们惊恐的发现熬过6、7、8月,炎热的夏天竟没有到来,欧洲阴雨连绵,美国东北部甚至下雪河水结冰,亚洲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妥妥的无夏之年。
坦博拉火山爆发成为大清由盛转衰的节点
坦博拉火山喷发对我国气候影响,主要发生在嘉庆二十一年与二十二年,也就是1816至1817两年时间,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云南,其次则是长江流域江南地区。
云南昆明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冬季很少降雪四季如春,植物种类繁多,历史上很少出现饥荒。可1816~1819年,昆明竟连续三年突降大雪,导致其春夏持续低温,秋冬持续霜冻,云南粮食产量锐减造成嘉庆大灾荒,甚至出现吃观音土现象。
不仅云南《邓川县志》记载1816年“是岁大饥,路死枕籍”,就连昆明诗人李于阳亦赋诗《卖儿叹》记录饿殍遍野的惨况。
“三百钱买一升粟,一升粟饱三日腹。穷民赤手钱何来,携男提女街头卖。明知卖儿难救饥,忍被鬼伯同时录……”
这不止是云南一地惨况,全国多地也相继出现极端天气。1815年,台湾新竹、苗粟皆十二月降雨雪,坚冰厚达寸余。1817年,安徽东流(今安徽东至县)农历七月初二,突降一寸厚大雪;江西彭泽六月下旬北风呼啸,很快就天空飘雪,木棉等树木皆被冻死。
东流、彭泽皆依傍长江属于长江流域江南地区,虽未像云南那样损失惨重,可江南地区粮食亦减产两三成,随后年年减产,原本一亩好地价值十余千,却递减至一二千不等,富庶江南渐入萧条。
灾难依旧延续,道光癸末年(1823年)又发生全国范围大水,几乎耗尽了大清全部元气。龚自珍曾记录下当时富人变穷人,穷人变饥饿之人,流民四处游走的真实情况,也许其诗句“万马齐喑究可哀”就是当时社会最真实写照。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曾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近代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GDP,发现1700~1820年间,中国GDP年增长速度超过欧洲,可1820年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国成为世界六大经济体中唯一人均GDP下降的国家。可见1816年已成以农业为主的大清经济拐点。
坦博拉火山爆发余威肆虐波及欧美多国
1816年夏季,我们的邻居印度阴雨连绵,加剧了霍乱扩散,从恒哥流域的班加罗尔一直扩散至莫斯科。
欧洲同样被低温困扰。1816年,欧洲暴雨河流泛滥,粮田大面积减产,多国出现粮食骚乱。
1816年7月,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天气寒冷潮湿,英格兰的草场与苜蓿遭到毁灭性打击,许多人丧失了生活希望。
法国勃艮第的旅行者见到成群的妇女、儿童以及老人,聚集在马车周围乞讨,目光中充满绝望,脸上泛着死者的苍白。
1816~1819年,爱尔兰爆发斑疹伤寒瘟疫,大约10万人丧命。英国BBC根据瑞士档案资料估算,1816年欧洲死亡率增加一倍多,大约20万人丧命,欧洲陷入了最糟糕的一次生存危机。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不好过,即便进入夏季,美国东北部仍然一片死气沉沉。
新罕布什尔州的爱德华医生,曾在1816年6月日记写道:风雪呼啸,天气极度寒冷,不仅土地冻的坚硬,就连暗影中的冰柱都有12英寸长。他又在8月日记中写道:田野一片荒芜,霜冻与冰霜冻死了所有的谷物与豆类。
就在这年冬天,美国气温降至零下32℃,农民因粮价上涨而陷于饥寒交迫中。
坦博拉火山之蝶煽动一下翅膀,世界跟着哭泣,可是它对世界的影响又何止于此,世界格局都为之重建。
结语
1818年,英国画家透纳创作的《滑铁卢战场》中天空昏暗,被认为是坦博拉火山喷发造成的欧洲雾霾天。而导致拿破仑失败的滑铁卢战役,就发生在坦博拉火山喷发中的6月份,拿破仑失败改变了欧洲历史。
随之而来的极端天气引发欧洲粮食骚乱,继而激发了席卷欧洲大地的革命激情。同时欧洲资本家为转嫁危机,在世界范围逐步扩张,许多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其中英国就瞄准了两个主要目标,一个是美国,另一个则是闭关锁国的大清。
当时美国农民正加速向西部迁移,寻找更多肥沃土地,有利促进了美国西部大开发,使其成为美国主要粮食产地。
而英国此时也掀起移民美国风潮。1820年美国人口963.8万,1850年就变成了2319.2万,30年时间,美国人口锐增2倍多。
众多欧洲移民的涌入美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还有其西部大开发浪潮,皆加快了美国发展进程,美国开始变得强大。
1816年,英国人阿美士德想敲开中国大门失败,却因其偷窥了中国国情以及沿海地形,而使英国心生歹意加速鸦片输出,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打下伏笔,致使大清由强盛直接走向衰落,开始了近100年的屈辱史。
当然灾难也激发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化学肥料、自行车应运而生。同时人类也改变了饮食结构与习惯,譬如我国北方自1816年开始主要种植耐寒湿的农作物,玉米、红薯以及花生走上了北方人的餐桌。
坦博拉火山喷发产生长达15年全球气候波动,导致北半球出现极端干旱,以及毁灭性的雨雪天气,随之引发社会动荡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真的渺如微尘,坦博拉火山1913年再次小型喷发后,一直处于休眠,不知是否在为下一次爆发积蓄力量。还有美国休眠的黄石火山如果苏醒,其对人类的破坏威力是否远超坦博拉火山呢?
-----
网友解答:
-----
民间俗语“
六月飞雪,必有大冤
”。这句话,可不是古人吃饱饭没事瞎编的段子,因为在
1816年,真的经历了一次“六月飞雪”,也真的是有一次大冤,1万多人,瞬间死亡
。并且,“飞雪”不是偶然的一次,而是持续了几个月的低温天气,6月下雪,7月结冰,8月霜冻。所以,1816年也被人称为“
无夏之年
”。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不仅仅是中国,整个北半球的欧洲,美洲,亚洲都经历了这次“无夏之年”。
首先,先说一下1816年,世界各地都发生了那些奇怪的事情
在美国
,7、8月份本应该是最热的时候,但是却经历了一天中气温从35度降到0度,河流开始结冰,宾夕法尼亚州西部下起了2-3寸厚的大雪。一名记者在报道中说:“持续几周的霜冻,使这一地区的庄稼全部绝收,玉米全部被冻死,伊利湖也结了冰”。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有一位88岁的医生爱德华,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天气极其寒冷,土地冻得坚硬,风雪呼啸了一天,在中午的暗影处,冰柱有12英寸那么长。 6月17日早晨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佛蒙特市附近的一个农夫有很大一块玉米田,这几天晚上他都在田里燃起篝火,和家人轮流看守不让火熄灭,以免玉米冻死。
在欧洲
,很多河流洪水泛滥,德国在八月的时候出现了霜冻,欧洲受影响是最深的,当时的欧洲有20多万人因为极端天气失去了性命。在英国,出现了多彩的日落,在匈牙利,暴雪不是白色的,而是红色和黄色。
在中国
,当时正处在嘉庆年间,从上一年的冬天开始,人们就发现,冬天迟迟没有离去,一直到了4月份还是没有转暖。浙江地区,从1月份到11月份,基本就没有见过太阳。
极端异常的天气,导致农作物全部绝收,特别是中国云南地区,受灾最严重,根据记载,当时大量的灾民饱受饥荒之苦,一些人家为了糊口,最后只能靠卖儿女勉强换一点口粮。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1816年全球的极端异常天气?
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仰天长跪,高呼:“老天爷,你为什么要这样”的,朴素的农民伯伯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让他们粮食绝收,卖儿卖女的
罪魁祸首
,竟然是地球南半球
印度尼西亚一个叫做坦博拉的火山大爆发引起的。
1815年4月5日,印尼松巴哇岛上沉寂了200多年的坦博拉火山突然爆发,喷出了高达16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1000多度的液态熔岩以每小时百公里的速度,迅速覆盖了周围百里,熔岩所到之处,无论是人畜还是树木、建筑,统统被瞬间融化。
当时,在坦博拉火山附近有1.2万居民在居住,只有100人幸存了下来,其他人都来不及反应,全部被吞噬在了熔岩之下,最终的死亡人数高达92000人。
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大爆发,爆发级数达到了7级。
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爆炸威力的8000万倍
,是人类目前所知道的最猛烈的火山爆发。
火山爆发喷出来的火山火直上云霄,一直达到了离地球44公里处的平流层。火山灰中大量的二氧化碳、硫等物质与空气凝结成了溶胶,
遮天蔽日,阻挡了太阳光的照射。这才有了全球气温的骤降和浙江地区连续11个月不见太阳的天气。
除了天气异常,火山爆发还带来了哪些影响
地球是一个大的生态链,一环扣一环。
道家曰:万物相生相克,此消彼长
。坦博拉火山爆发,带来的不仅仅是全球气温骤降,人类也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个夏天这么简单的事情,
他带来的是连锁反应
。
首先,因为贫穷、饥饿,大量的人口开始迁移,欧洲人开始往美洲迁移,美洲东部的人开始往西部迁移。其中英国有10万人迁入美国,德国有2万人迁入美国。之后,伊利运河开始修建,
更多的人涌入美国纽约,使纽约发展成了美国第一大城市。
其次,寒冷的天气,冻死了很多鸟类,这些鸟类本来以老鼠为食物,这下,老鼠没有了天敌,很快迅速繁衍,
在人类中又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鼠疫。
人类,看似强大,但是在自然界面前,又显得那么的弱小。在地球46亿年的岁月里,人类也许只是匆匆过客。希望人人都能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
推荐阅读:
现在农村的贫困户,低保户很多,这一类人在村里是不是该干义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