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省出的科学家比较多?有何依据?
哪个省出的科学家比较多?有何依据?
-----
网友解答:
-----
我来抢答一发。
要论“家”的话,我觉得看院士的数量,应该是个比较靠谱的标准了吧。
2017年,曾经有人对中国出身(出生地)的院士级别的自然科学学科的科学家做过统计,这其中包括在外国当选院士的科学家,这包括各类学科的科学家大约2600多名,下面是统计的结果,一起来看看,哪个省份最容易出“最强大脑”吧?
从如上表格中你会发现,苏浙地区最容易出科学家,此外,华南地区,两湖、华北地区,也出了不少院士。
并不是因为这些地区的人们更聪明,而是另有原因:
首先,沿海开放程度越是时间久,人们的验光越开阔,思想越开放,文化氛围好。
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有钱,可以让孩子享受更好更全面的教育。反观大西北地区,正所谓吃饱了才有力气有精力考虑别的,经济本来就落后,以前吃饱了就感天动地了,孩子有学上就感激涕零了,就甭谈教育质量了。
这其中并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穷的叮当响的地方可能飞出一两个凤凰,但整体教育质量绝对跟富裕的城市是没法比的。
其次,苏浙鲁湘鄂,这些都是绝对的人口大省,人口大省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当一个西藏学生考300分就能进北大,放在山东这个分数可能就得到600分以上,人口基数越大,竞争越激烈,结果就很明显,选出来的苗子就更优秀。
第三,在中国,除了应试教育的代表:高考,没有另外一个普世的好办法去选拔人才,所以高考考得好的地方,自然高校就越愿意去招生。以北大为例,北大在苏浙鲁豫湘鄂这几个地区招生是最多的,远超西北部的省份。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可能还有其它的原因,欢迎补充。另外,我个人的印象中,中国最为杰出科学家中,江西人是最多的省份之一。
-----
网友解答:
-----
关于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但浙江省的科学家还是比较多的,最著名的有:
△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浙江绍兴人 。
△气象之父:竺可桢,浙江绍兴人。
△克隆之父:童第周,浙江宁波人。
△导弹之父:钱学森,浙江杭州人。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浙江绍兴人。
△中国博客之父:方兴东,浙江金华人。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浙江绍兴人。
△中国苹果之父:李善祥,浙江宁波人。
△中国洲际导弹之父:屠守锷,浙江湖州人。
△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浙江金华人。
△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浙江湖州人。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浙江杭州人。
仅两弹一星23位功勋科学家中,浙江就有5人,他们是:
△钱学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钱三强(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
△陈芳允(1916.04.03~2000.04.29)无线电电子学家,浙江黄岩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参与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并为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
△屠守锷(1917.12.05~2012.12.15)浙江湖州人,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曾任 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远程 洲际导弹和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吴自良(1917.12.25~2008.05.24)材料学家,生于浙江浦江县。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分离铀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我们需要这样的科学家,为他们点赞,向他们致敬!
-----
网友解答:
-----
浙江省的科学家比较多!浙江古来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灿若繁星,熠熠生辉!三言两语、直接了当地概述其中的一些科学家,共同敬仰!他(她)们是:
——屠呦呦——
屠呦呦,女,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诺贝尔医药学奖获得者。获“共和国功勋”国家荣誉称号。
——“两弹一星功勋”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浙江省有5位科学家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国家荣誉称号,他们是:钱三强、钱学森、陈芳允、屠守锷、吳自良。
——陈微——
陈微,女,1966年生于浙江兰溪。生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
——林微因——
林微因(1904—1955)女,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第一位著名的女性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主要设计人。
——严济慈——
严济慈(1901—1996),浙江东阳人。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研究水晶压电效应第一人。
——金善宝——
金善宝(1895—1997),浙江诸暨人。农业教育家,小麦育种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之一。
——赵忠尧——
赵忠尧(1902—1998),浙江诸暨人。物理学家,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谈家桢——
谈家桢(1909—2008),浙江宁波人。中国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黄昆——
黄昆(1919—2005),浙江嘉兴人。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童第周——
童第周(1902—1979),浙江鄞县人。生物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创始人之一,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徐光宪——
徐光宪(1920—2015),浙江绍兴人。物理学家,无机化学家。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
-----
网友解答:
-----
首先我国的科学家分布也基本符合“胡焕庸人口分界线”,西部比较少,而大部分集中在东部,这与东部的人口基数有关,基数大更容易出科学家这个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们主要分析下东部省份,目前各省份科学家数量与省份经济发展情况有很大的相似性,即经济发展越好,科学家数量也越多,或许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但是从中还是能分析一二的。
我国出科学家最多的省份是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湖南,这几个省份的经济发展都不错,尤其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的经济总量最为拔尖,所以这三个省份出的科学家也最多。而这其中,相比于浙江、江苏两个省份,山东、广东人口基数最多,科学家数量却并没有胜过江浙,难道说江浙地区的人更聪明吗,肯定也不是。
原因就是江浙地区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类的先天智商都相差不大,而后天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加重要。江浙地区自古属于富庶之地,人们在满足了温饱以后,对其他事物的研究更加用心,这不但表现在科学研究上,经商意识上江浙地区也很活跃。另外广东地区科学家多应该也是因为思想开阔,毕竟当年广州是我国唯一的开放口岸,接受发达思想的程度更胜过内陆。
而山东这个孔孟之乡论学习能力不亚于国内任何省份,但是科学家数量仅排名第五,原因应该是山东的学习更加偏重于专业型,而不是学术型吧。而且有了专业学识以后山东人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从政。山东人好面子,自古对考取功名十分看重,或许感觉从政以后脸上更有光彩,而成为科学家相对低调,是少有人走的路,所以山东的科学家数量靠前但是不拔尖。
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
网友解答:
-----
中国自古以来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水土的灵秀和向海的宽阔胸怀及眼光,孕育了江浙沪这片土地上最鼎盛的人文气息和商业气息!便易的灌溉,肥沃的平原让这片土地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是水给了他们灵气,是富裕安逸的生活给了他们进行科学文艺的物质基础,是海给了他们宽阔的胸襟和长远的目光,于是和平年代这片土地往往成了人文荟萃之地!也是这样的地理环境,富裕安逸的生活,科学文艺的气息,水一般细腻软弱的性格让这片土地上的人少了争勇斗狠的狠劲,倔劲,(因为大家都过这好日子没必要拼死拼活嘛,穷山恶水出刁民)因此这片土地在乱世自古以来也缺少扭转乾坤的决定性人物!
湘楚之地湖南,有三湘四水的灵气,有八百里洞庭湖的波澜壮阔(现在估计百里都没有了),更有南方山脉跌宕起伏纵横捭阖的雄浑气势,自古多孕育扭转乾坤的大人物,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自古流传!湖南人有着山区人普遍的一股子倔劲,还有像山峰起伏般大起大落的性格担当,同时三湘四水的灵气赋予他们变通的性格。湖南人有倔劲,有担当,有变通,但是只有八百里的洞庭湖既给了湖南人眼光和胸襟也限制了湖南人的眼光和胸襟!其实湖北人很多方面和湖南人很像,但是九曲十八弯的荆江给了湖北人太多弯弯绕绕的花花肠子。“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的湖北人聪明的有点过头了,有点聪明反被聪明误!
中国的西北,东北,华北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缺水,同时他们又都身处在茫茫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高原)。缺水让他们少了水的灵气,少了水软弱细腻的性格,少了水万千形状的变通,同时壮阔的平原高原又给了他们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因此北方人性格不像南方人的软弱细腻和变通,大多都是粗犷,憨厚,又心胸开阔,为人大方不计较,性格大大咧咧的。但是缺少如水般软弱细腻和变通的性格,也让北方人普遍刚毅顽强,比南方人更容易争勇斗狠!在和平年代北方人缺少南方人的灵气聪敏,缺少南方人的圆滑变通,也缺少南方人文艺气息,因此在仕途,经商,科教文艺等等方面北方落后南方,但是在乱世刚毅顽强,争勇斗狠的性格又让他们有着比较大的优势,哪怕南方经济发达北方也一直占据中国的中心!
-----
网友解答:
-----
科学、文学方面的成就,江苏、浙江最厉害,排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应该是安徽、湖南、福建、广东、湖北、山东。经商方面,排第一梯队:浙江、福建、广东;第二梯队:湖南、江苏、安徽。思想前卫,包容性最好的是广东;文艺方面我觉得北方要比南方出色一些,特别是东北。语言很有特色也好听的语言是北京话、广东话,四川话、重庆话;比较好懂的语言是北京话、东北话、西南官话;比较有幽默风趣的地方人是东北人、广西人、四川人。大脑灵活,变通能力很强而且又勤奋的是浙江人、福建人;比较低调的是广东人;比较好说话比较好处的是广西人;控制欲强,爱说大话,热衷当领导当大哥的是北方人;体育方面南、北各有千秋。综合评比,南方胜于北方。
-----
网友解答:
-----
特意进来看评论,遗憾认识到关键原因的不多: 西晋末与北宋末两次“衣冠南渡”,国家几乎所有士族和官员举家护驾南迁,精英们安家于临安,以及会稽等周边,逐渐再东迁宁波、再福建、再扩散等,其中尤以会稽因为离杭州近、非首都相对安定,而开枝发叶的士族最多。……
-----
网友解答:
-----
中国走入近代化以来,中国出现了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某一地区适应这种教育方式,而许多地区的人们不适应这种教育方式。江浙一带的人适应这种语言和思维方式,而其他地区的人不适应这种语言和思维方式,因为清朝政府学习洋人往往把远离中国核心地带的地区,作为西方国家染指的地方,比如广东,这样蛮夷作乱,也只能在海疆边线地区,而对中国的核心地区影响不大,可以调兵遣将有一个准备的时间。所以中国的沿海地区首先最早的洋化,最早的接触西方文化,而这些地区的人翻译的西洋文化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语言和思维方式,而由于知识学习的不彻底,翻译的版本往往残缺不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许多根本性的原理性的问题没有解决。比如物质的基本概念和构造就没有搞清楚,数学的分析和运用繁琐而混乱,这样学问直接阻碍了中国人的思维,而不得不跟着西方人后面爬行。而使中国人超越不了和突破不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这就是今天我们看见的,中国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多的学校和这么多的院士专家,而获得若贝尔世界大奖的人寥寥无几。运用和劳动的脱节,没有到实践中去体会和运用知识和深化了解知识的来源。而正是从理论到实践才能从实践中深化了解证实这些知识的真理性,而消除误解,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
网友解答:
-----
我是安徽桐城人 桐城人口不到80w出了12位两院院士 名副其实的中国文都
文章甲天下 冠盖满京华!
-----
网友解答:
-----
江苏浙江的科学家比较多,因为之前那边就是富裕之地,以前有钱才能读书,有了经济基础才能诞生更多各方面的人才!!!另外江浙一代也比较注重教育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好像没有人专门做过统计。不过有一些类似的统计可以用来间接反映这个问题。
第1个是院士的籍贯。当然关于院士统计的口径也是有不同说法的,比如说有些统计是只包含建国以后,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不包含其他的院士。也有些统计包含了民国时期设立的中央研究院的院士。还有一些统计了,在海外获得其他国家院士地位的华侨华人。前者只包含科学技术领域的人才,后两者还包括人文领域,所以前者可能更反映科学家的分布情况,但是后者能更好的反映近代以来的人才变化情况。
但不管如何统计,有一个基本的结论,那就是江浙两省在这个方面表现的遥遥领先。除了江浙两省以外,广东山东福建,湖南四川的表现也是比较好的。总体来说南方省份比较强势,北方除了山东以外表现的不是很好。
第2个统计是中国当代大学教授的籍贯分布问题。大学教授其实不仅仅限于科技领域,人文领域也有不少,但是由于不同地域在不同领域内分布的差异不大,换句话说可以间接反映科技人才的分布情况。根据上世纪末所做的相关统计,当时中国大学正教授的数量分布当中,江苏省的数量达到了将近3000人,浙江省突破2000人,其余省份都在2000人以下。
由此可见,江浙两省依然非常强势。除了这两个省份以外,还有部分省份突破了1000人。比如广东湖南山东。比较令人意外的是,辽宁也列入了其中。这实际上反映了建国以后,由于在辽宁为代表的东北地区大力发展重工业,而重工业又是极为依赖技术研究投入的,所以东北地区在解放以后的长一段时间内,在人员配置上是领先于其他地区的,这也就导致了东北地区在此后人才涌现的比较多,一直到本世纪初辽宁,吉林都是中国各省当中大学生占比最高的,超过了传统的文化大省,江浙两省。
综合这两个调查不难发现,目前还是以江浙两省的人才较多,涌现出来的科学家数量多,而且影响大。至于原因,除了这两个省在隋唐以后就成为了中国的经济重心,从而文化长期繁荣之外,就是在近代的时候,上海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也使得江浙两省在近代转型的时候取得了先机。
除了这两个省以外,也有少部分省份在近代实现了快速的提升。比较典型的是广东和湖南两省。这两个省份原来在中国的人才地图分布当中,地位偏低,排名靠后。不过在近代以后却迅速提升成为了中国人才地图当中的第2集团。广东依托的是最早对外开放得风气之先。湖南依托的是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引领下所产生的大批量的政治人才带来的,对于本地的强有力的提振作用。
解放以后,辽宁脱颖而出成为人才领域上升最快的省份,这和国家的大规模投入以及苏联项目援助有密切关系。
有上升的也就有下降的。北方省份在近代以来普遍表现的不尽如人意,除山东依然保持了人才第2集团的身份以外,另外两个长期以来重要的人才基地,河南和陕西的表现就差强人意。相对来说,河南的沦落更为严重一些。两宋以前河南为主的中原地区是中国第一人才重地。但两宋以后随着政治中心的外移以及经济中心的外迁,河南的人才培养状况就开始进入了下坡路。不过依然保持在第2集团的水准。近代以来,河南在经济转型方面表现不佳。经济持续落后,在人才培养方面迅速沦落。再加上近代以来河南地区的灾荒和战争频繁,也很大的影响了人才培养。陕西在宋代以后就快速沦落,实际上在清代的时候,人才培养方面就已经乏善可陈。在隋唐以前可以和中原地区分庭抗礼的人才产出局面早就已经不复存在。
山东能够在近代维持人才第2集团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山东具有沿海优势。在近代以前山东的经济优势地区,实际上在运河沿岸。近代以后随着海运兴起,胶东半岛成为了山东的经济重心,使得山东在近代转型的过程当中,没有被落下,也就给了培养人才比较好的经济基础。凭借着人口规模优势,山东成为了北方人才第一重镇,保住了北方的颜面。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