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很多总督像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都有兵部尚书衔,那么专职的兵部尚书有权利吗?
清朝时期很多总督像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都有兵部尚书衔,那么专职的兵部尚书有权利吗?
-----
网友解答:
-----
首先清朝总督所加的兵部尚书衔是虚职,而非虚职,
它的目的就只是为了提高总督的地位,及给予总督在地方上一定的军事权而已。况且清朝的总督并不只是加授兵部尚书衔,还会再授予都察院右都御史衔,
即同时兼任兵部尚书及都察院右都御史。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总督都会加授尚书衔,有些总督会加授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职。
满清时期在全国设立了八个总督,
即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和陕甘总督,
而后在光绪三十二年又在龙兴之地东北设立了东三省总督一职,这九位总督代帝管理着全国数十省之地,或辖一省或辖数省,他们总领这些省的军政事务,几乎一省的军务和政务都有总督说了算。
但是实际上拥有如此大权利的总督在清朝的品级中只是正二品,
地位仅仅只是比地方上从二品的巡抚高了一点,与地方上绿营的总兵平级,更是低于从一品的绿营提督。
可以说如果不加授任何职务,清朝的总督权利决不能达到它所要求的那种程度。
那么为什么清朝的总督基本都要加授兵部和都察院的职务呢?其实很简单熟悉兵部和都察院职能的人肯定知道总督为什么要加授这两个部门长官的虚衔,而不是吏部、户部亦或刑部长官的虚衔。
首先兵部我们都知道是掌全国武官的选用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
而在清朝总督的职责就有一项,那就是节制一省的提督和全省的绿营兵,但是我们都知道清朝的提督是从一品衔,
可以说如果清朝的总督不加授兵部尚书衔亦或兵部侍郎衔,他完全就没有资格去节制提督和绿营兵,
而一旦加授兵部尚书衔或侍郎衔,那么就有了提督军务的权利,而借此他就完全有资格去节制提督、总兵等武官职和全省的绿营兵啦。
而都察院就是监察百官的机构,它拥有稽察各级衙门、官吏办事的优劣,监察乡试、会试、殿试,巡视各营等权利,
并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
而都察院的最高长官就是左右都御史。在清朝总督不但有提督军务的权利,还有监督、监察及处理数省官员的权利,
那么同样如果以他单独总督的身份他自然没有那么大的权利,毕竟提督、巡抚和总兵等官阶都不比总督小,尤其是巡抚作为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他的权利和地位可不比总督小,
如果没有给予总督足够的地位显然是不能很好的去监督巡抚的。而这也是为什么清朝一般会给总督加授兵部或都察院最高长官衔的主要原因。
同样这个时候就有人问清朝的数位总督都会加授兵部尚书衔,那么专职的兵部尚书还有实权吗?
答案当然是有。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清朝
给各地总督加授的兵部尚书只是虚衔,
他只是给了这个总督相应的能够处理和管理治下的权利,而并非是实职,也就是说总督并不是专职兵部尚书的,他的权利仅限于所管理的省份,
而不似专职的兵部尚书管理的是全国的军务。
所以说即使清朝加封的兵部尚书再多,真正拥有管理全国军务的兵部尚书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北京朝堂上的专职兵部尚书。
-----
网友解答:
-----
清代对于总督和巡抚经常加衔,其实主要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品级。根据制度,总督是文正二品,巡抚是文从二品,并不能达到“一品大员”的等级。而兵部侍郎是正二品,兵部尚书是从一品,加了这个衔总督就达到了从一品,巡抚就达到了正二品,加了一级,在行政上也就方便了不少。
另外,总督和巡抚的这个加衔,和实际兵部的职掌并没有任何的关系,他只是一个衔名而已,是虚的。
至于朝廷的兵部,清代兵部位于天安门外靠东,宗人府衙门的东侧,古称“夏官”。主要负责武官的任免、升迁以及全国军事。兵部设有四个清吏司:负责武官品级升调的武选清吏司,负责武官奖励处罚考核的职方清吏司,负责全国马政及文书传递工作的车驾清吏司,负责全国军队户籍、军器以及武科举的武库清吏司。
从唐宋以来,就没有单独的衙门可以“调兵遣将”的情况了,清代兵部尚书主要负责的是军队行政的事务,而不是“调兵遣将”。真正有“调兵遣将”职能的,在清代是军机处,但是也只是秉承皇帝的旨意而已。
-----
网友解答:
-----
清朝时很多总督加有兵部尚书衔,这个职衔有没有权利?以及与专职的兵部尚书是什么关系?这么多大臣领“兵部尚书衔”,专职的兵部尚书还有权利吗?
作者看到有的回答认为是虚职,有的认为是提高待遇,这是不全面的,清朝将地方设8一11个总督,一些总督职务上还加上兵部尚书等职位。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曾参与一些清宫剧剧本创作,当时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请教过一些文史专家,对清朝的官吏制度进行了解。下面,我就按照掌握的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清朝兵部尚书是什么官职?
我国古代的官职自隋朝之后设三省六部制,之后唐宋元明清进一步完善,有增有减,基本上沿用了三省六部制。
兵部尚书是兵部的主官,俗称“大司马”。相当于当代的国防部部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总装备部部长、总参谋部总长(明清前兵部负责兵籍管理、战马的繁育、军需物资的转发,明清兵部还负责作战计划,按皇帝的旨意调兵遣将等)。
清朝兵部尚书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从一品,权力是相当大的,相当于现在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如果兵部尚书由大学士(正一品、相当于宰相)兼任,则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常务副主席、副总理以上职位。清朝共有122名满大臣先后担任兵部尚书这一职位,清前期兵部尚书基本上由皇宗宗室成员(王爷、贝勒)及满洲八旗的首领担任,此外还有115名汉大臣获得兵部汉尚书职位。于成龙、明珠、姚启圣、纪晓岚、和珅、明珠等人都担任过兵部尚书。
清朝入关前,皇太极效仿明朝制度,设立六部。不过,当时的六部,更多保留很多过去的体制,主管六部的并非尚书,而是贝勒。贝勒以下设立承政、参政、启心郎、笔帖式等官职。当时主管兵部的则是贝勒岳托。清朝入关后,在编制、官职、职能上,不断完善。六部的职位,从贝勒改为尚书,尚书以下改为侍郎、郎中、员外郎等职位。尚书人数,也由最初的多人,逐渐定为满、汉各一人。
由此可见兵部尚书位高权重,因为权力大,大贪官和坤能权倾天下,富可敌国。
但封建王朝是皇权天下,皇帝一方面任用自己的亲信担任兵部尚书,同时还采取各种手段来约束、制衡兵部尚书的权力,比如安排自已的亲儿子来分管六部(包括兵部),成立军机处作为军事决策机构,削略兵部的部分职权。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清朝的皇权是建立在满八旗基础之上的,满八旗王公为议政王大臣,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朝廷的重大决策,朝廷的政令系统包括南书房、军机处。
八旗兵马在清朝早期是朝廷的精锐,而八旗兵马由八旗将军掌握。如果没有皇帝的旨令,兵部是不可以大规模成建制调兵的。
二、有的总督职位为何加兵部尚书衔?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元朝之后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清朝吸取元朝仅80年就灭亡的教训,在入关以后,清朝廷使用两种文字,满文与汉文,为了更好地拉拢汉人势力,清在六部设置了复职,也就是说有一个满尚书的话,必有一个汉尚书,以这种方式来拉拢汉人,平衡朝局。
当然,满人尚书拥有大权,汉人尚书权力很小,荣誉的象征多一点。到了清末,随着太平天国被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以后,汉人势力开始崛起。在地方上总督和巡抚开始大部分由汉人担任,而在中央朝廷上,汉人官员也开始拥有实权,比如说李鸿章就以文华殿大学士跃居于武英殿大学士满人宝鋆的班列之上,相应的六部尚书中汉员尚书自然话语权更大,掌握的实权更多。
清朝兵部尚书只有两个,一个满尚书,一个汉尚书,但为了增加某些官职的权力,就令其挂一个兵部尚书衔。雍正年间,地方总督兼任兵部尚书衔或左都御史衔成为常例。雍正元年颁布定制: 凡总督加尚书衔者,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不加尚书衔者,俱加兵部右侍郎衔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
总督是明清朝廷设的地方官,总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和民政的封疆大吏,官职为正二品,并非“一品大员”,而六部官职为从一品,为“一品大员”,若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或左都御史衔,则为从一品。也就是官职提高了一级,成为“一品大员”。
乾隆十三年,督抚制度再一次完善,形成了八督十五抚的定制。在加衔上也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加兵部侍郎,有的加兵部尚书,至于总督是否要加兵部尚书衔,需要吏部请旨定夺。
嘉庆时期又规定,若总督系二品顶戴,则兼侍郎衔;而授予头品顶戴者,则兼兵部尚书衔。这就说明,一直到嘉庆时期,总督的加衔都是不固定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清朝官员的等级制度是非常明确的,品级不一样,其顶戴、官服、俸禄、待遇明显不一样,比如清朝一品官员所佩顶帽镶嵌红宝石,价值百万,文官官服上绣的是仙鹤,武官官服上绣的是麒麟,二品官员顶戴为珊瑚,文官官服上绣的是锦鸡,武官官服上绣的是狻猊。一品官员在京可乘4台大轿,出京可乘8台大轿。
此外,总督加衔是有实际用意的,主要是为了节制兵权和监察地方文武。有的总督加衔后,皇帝圣旨上还加一笔“节制xx(两广)兵马”,意思是可以管理地方军队。总督若加兵部尚书衔,赴任时由兵部派员一路护送,由于全国的驿站系统由兵部管理,兵部的文牒及接待事项似乎更有权威。在任上,兵部的各种文书也定期由快马送达尚书参阅,可见其有资格参与一些军事活动,如果总督的区域发生战乱、匪患等,总督可以请旨或按职权调动军队进行处置,如果没有兵部尚书衔,可能困难要多些。
康熙年间,于成龙深得康熙赏识,曾任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成为清朝九位最高的封疆大吏之一。于成龙拥有一定的兵权,所以他敢于同江宁将军(为清朝统领江南驻防八旗军兵的最高统帅,为正一品)斗争。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署理两江总督并兼领兵部尚书衔,曾国藩可以节制两省军事、财政、民政、人事、外交等,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两江总督所辖高级将领,基本上都是曾国藩的门生故吏,他的军权大得吓人。
三、专职的兵部尚书还有权利吗?
清朝时,全国总督有10个左右,少的时候有8个,多的时候有11个,那么加挂兵部尚书衔的官员也就多起来。
为防止职权混淆,一般情况下总督只领虚衔,便于处理地方军务。全国军务仍由中枢的兵部尚书处理。地方督抚想要调动军队,仍需要得到兵部调令。特殊情况下,比如战乱、匪患严重时,皇帝会授权总督(兼兵部尚书)节制部分兵马。
清初中期,总督若加兵部尚书衔者即为高配,加侍郎衔者为低配。当然还有一些总督有加大学士衔,但这不是常态。
总督与兵部尚书,一个是封疆大吏,一个是兵部长官。历朝历代皇权高度集中的时期,地方官员都不可能与中央抗衡。咸丰以前,朝廷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各部的地位是明显高于地方督抚的。即便是加尚书衔的总督,也不能认定他们之间是平级,而是总督可以享受尚书的待遇。
咸丰以前,全国的总督虽然都主管军政,但仅仅局限于一省或数省,且没有被赋予直接调动八旗或绿营军队的权力,需要皇帝和兵部的授权。关键是,朝廷有规定总督不能直接干预地方八旗事务。从品级来说,总督为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为从一品,而八旗将军清初为正一品官,乾隆时期改为从一品,也就是说,八旗将军品级是高于或平于总督的,总督管不了八旗将军。电视剧《于成龙》中,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于成龙杀掉江宁驻防八旗将军显然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逻辑,纯属戏说。
在清朝,总督是无法管理八旗军队的。不管是在京八旗还是驻防八旗,都在一定程度上只受到兵部的制约。
在国家用兵时,皇帝往往以心腹大将出任大将军或总督统兵征战,但同时这些大将军或总督都是正式的兵部尚书。比如乾隆的福康安,以四川总督擢升兵部尚书率军平定甘肃民变;明瑞以云贵总督擢升兵部尚书,领兵征战缅甸;阿桂以伊犁将军第四次出征缅甸,德胜后晋兵部尚书。道光皇帝曾任命湖广总督兼兵部尚书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处理海口事件(禁烟),圣旨上还加了一句“节制广东水师和绿营兵马,”也因是“钦差”和皇授权,林则徐才有权调动广东兵马参与“禁烟”。
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就有了双重身份,总督得以以兵部的名义调动部分军队,同时又能以总督的名义节制战区文官,筹办粮草,配合军队执行任务,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人事安排。这也说明咸丰之前,兵部尚书的地位还是略高于各省总督的,而且总督晋升兵部尚书专业也很对口,一般皇帝若是要提拔总督,都会以兵部尚书为过渡,进而入阁拜相。
自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中央的权威日减,以曾国藩为首的地方督抚,军政、财权、人事权日重。这一时期总督不仅仅是封疆大吏了,而是深度参与国家的政治,和军机大臣、大学士地位等同。要分清总督与兵部尚书之间的权力和地位,一定是要在不同时期进行对比的,不能一概而论。
-----
网友解答:
-----
清朝时期的兵部尚书已经没有了什么权力,正所谓吏、户、礼、兵、刑、工。兵部排名在吏部、户部、礼部三部之后,仅仅高于刑部和工部。由此可以看出兵部尚书权力不高。
自从明朝胡惟庸党案之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六部由皇帝直接领导。而清承明制也是如此。对于帝王而言,国家的军队就是自己的命脉,所以兵部尚书根本没有军队的调动指挥权力。
兵部尚书没有掌管军队的权力
以上军队最重要的两项权力兵部尚书都没有掌管。军队的统领权力由八旗将领或者是本地督抚掌管,而这些人直接由皇帝统领,确立了军机处之后兵部对于军队更是没有了任何管理权。
调动权直接由皇帝掌管,兵部尚书更是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兵部尚书的实际职责
兵部从设立之初就只是作为一个辅助部门出现,到了清朝高度集权的状态下,皇权至上,兵部更是成为了辅助中的辅助。
兵部之下设四司
武选清吏司;
主要负责考核武职官员的品级与选补、升调、承袭、封赠诸事,名义上并管理土司。
车驾清吏司;
掌全国马政及驿传等事,也就是管理各地的驿站,还有地方情报的发送。
职方清吏司;
掌武职官员的叙功、核过、抚恤、军旅之简阅、考察、巡防等事,并管理关禁与海禁。给军人核计功勋,发放奖励。
武库清吏司;
掌全国的兵籍、军器及武科考举之事。
综合来看;兵部尚书根本没有对于军队的决策权力,清朝军队的大部分权力都在皇帝手中,所以在战时兵部尚书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平时有一些辅助职能。
-----
网友解答:
-----
古代的兵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防部,既没有统兵权,也没有调兵权。
关于兵部尚书,我举两个人,就知道清朝的兵部尚书都是什么货色了。
王掞,康熙四十九年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王掞就是康熙时期,废太子胤
------------------
推荐阅读:
现在农村的贫困户,低保户很多,这一类人在村里是不是该干义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