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姓朱,那明朝猪叫啥?
朱元璋姓朱,那明朝猪叫啥?
-----
网友解答:
-----
就是天王老子来了,明朝那猪还得叫猪!
朱元璋压根儿不会在意,因为避讳只避名不避姓,总不能叫别人不姓朱吗?
朱元璋是穷苦老百姓出身,决不会断百姓活路,杀猪就是杀猪,哪个大臣要与“杀朱”联系起来,制造混乱,估计朱元璋先把大臣当猪宰了。
有故事、野史为证。
01、朱元璋写对联
过年啦!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迎来了第一个春节,苦了这么多年,总算安宁了。
朱元璋寻思,明朝第一年,得热闹,所以吩咐下去,家家贴春联,户户放鞭炮,自己也要溜到人群中去,与民同乐。
朱元璋领着几个大臣就往百姓家里跑,大伙儿见面就喊“恭喜发财”,老百姓也不知道几人身份,笑咧着嘴应和“恭喜发财”,脸上的笑意把南京城装得满满的。
一路上,果然张灯结彩,户户贴上了鲜红的对联,老百姓家的字跟朱元璋有得一拼,所以朱元璋连称好字,这接地气!
走了半天,突然发现一家门口啥都没有,光荡荡的,朱元璋的脸一下子就拉下来了,搞什么名堂嘛?
刘伯温抹了把冷汗,赶紧叫乡正过来,问咋回事。
乡正一听皇上来了,冷汗刷刷地往外冒,哆嗦了半天,才小声说:“皇上,这联没法写!”
朱元璋一下子来了兴趣道:“弄啥里?”
乡正抓了把头发,才挤出几个字:“此人乃是个屠夫……”
“屠夫怎么啦?”朱元璋有点不明白了。
刘伯温一琢磨,回过神来,觉得也挺好笑的。杀猪,杀朱,要说生意兴隆岂不是灭朱发财?往小了说是忌讳,往大了说不定扯出一点谋反味,这对联还真不好写。
刘伯温悄声在朱元璋耳边说了几句,闻言后朱元璋乐了道:“讲究个屁,哪儿跟哪儿啦?”
朱元璋觉得还真不能刮起这风,大手一挥道:“拿笔来,我来写这联。”
也不思索,笔走龙蛇,落下十四字: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刘伯温觉得这联既应景又有草莽气,倒符合朱元璋的风格,风雅之词写得惨不忍睹,反而是老百姓的日常,写得风生水起,情不自禁翘起大拇指,道了个“好”字。
刘伯温说好那是真的好,朱元璋咧开大嘴就开笑,比打了胜仗还高兴。
南京城这一年过得真热闹。
02、明朝无猪不欢
猪牛羊乃是祭祀之品,称为太牢,礼敬天地祭拜祖宗之物,更何况猪油还是当时盛行的食用油,甭管达官贵人还是寻常百姓,不吃心里闷得慌,没法避讳而禁止不食猪肉。
马备战,牛耕田,不吃猪吃啥?
鸡鸭鹅要下蛋,老百姓还靠着这维持生活所需,再说了,这没油水啊,没油人干活哪有劲?
说到底,吃得起龙虾,不见得你能健康,因为猪油能润肠通便、御寒补虚、解毒止咳之效,某些时候还会作为药引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收录了30多个以猪油来做药的方子,并罗列了猪油的种种功效:“甘,微寒,无毒,利肠胃,通小便,除五疸水肿,生毛发;破冷结,散宿血;利血脉,散风热,润肺。”
明朝史书也不避朱姓之讳“猪”,比如《明书·武宗本纪》中载,“
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
。”
但我们发现虽然不讳“猪”,但却发生了一个怪事,明朝真地有禁猪!
这怎么回事?
03、明武宗禁猪
明朝有许多奇葩皇帝,吃祖宗的余粮,自个儿整天做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比如这位明武宗正德皇帝。
正德皇帝额头上写着三个大字:不靠谱。
他给自己封了个官,“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朱寿”,皇帝去做总兵?还好他取了个化名,估计怕朱元璋从棺材里跑出来揍他。
为什么他要禁猪呢?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别的皇帝肯定急得上火,正德皇帝却很高兴,这下有事做了,要带兵去平叛,整天跟宫里的娘娘们玩生孩子的游戏太无聊了。
大臣们都快哭了,拉不住也劝不住。
正德这位威武总兵刚走到半路,王阳明就把叛乱给平了,听到报喜的消息正德憋了一肚子气,一气之下禁猪了。
他啥理由呢?
“照得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本命,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深为未便。为此省谕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将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知若故违,本犯并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
大白话是这样的。养猪吃猪嘛,人之常情,但我姓朱,猪又是我的本命年,加上吃猪又易生疾病,大伙儿也就别吃了。别想瞒着我,私养宰卖偷吃,我会生气的,后果很严重,一家人都得给我充军发配边疆,有效期永远。
大家杀猪吃猪,让本命没有施展的机会,如果禁猪,也许就能打上仗了,这位正德皇帝纯粹是闲得没事找事做呀!
老百姓怕了,赶紧杀猪贱卖,小猪就地埋了,猪肉那价儿低得白送也没人敢要。
3个月!受不了了!
老百姓受得了,官员们受不了,没猪油,北京天气又冷得要死,个个办公没精打釆的,整天打着哆嗦,一天身子就没暖和过,心头没油,跟猫在挠呀挠一样,这日子没法过了。
杨廷和上奏《请免禁杀猪疏》,以祭祀无猪不成礼法为名,对正德皇帝喊话:放开那猪,让我来!
大臣们老百姓都感动得哭了!
正德皇帝不好反悔,还绷着面子只准宫里偷用猪肉,民间还禁止着。
仅过了一年,正德16年正月,朱厚照崩了,估计老祖宗肚里没油发火了,叫正德去地下陪他们去了,试试地下没猪油的日子好不好过……
正德帝一死,这条荒唐无稽的政策马上废除了,老百姓当晚就炒了盘猪肉,连盘子都舔得干干净净。
正德帝禁猪只是个小插曲,明朝没避朱姓而禁猪,史书上也是直接釆用猪字叙文,文雅点会用“豖”,两字通用,没什么避讳。
-----
网友解答:
-----
避名讳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按题主的思路不妨引申一下,
朱元璋
的老婆是母仪天下的马皇后,那么明朝的马改名叫什么?隋朝皇帝姓杨,那么当时羊改名叫什么?
我国古代讲究避名讳,强调“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提及他们的名字时不能直呼,必须加以回避、替代,以示尊重。
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对于皇帝的名字更是如此,否则就是大逆不道的重罪。
例如在刘邦称帝、建立了汉朝,就把“邦”改称“国”;唐太宗李世民时,把“民部”改称“户部”。
在明朝,“朱”是国姓,与猪同音。猪和猪肉是人们平时经常接触的,如何避名讳呢?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例子。
明正德十四年,武宗朱厚照颁布了一道诏令:
“养豕之家,易卖宰杀,固系寻常,但当爵本命,既而又姓,虽然字异,实乃音同。况兼食之随生疮疾。宜当禁革。如若故违,本犯并连当房家小发遣极边卫,永远充军。 ”
这段话的大意是:养猪宰杀、买卖猪肉是正常现象,但是当朝皇帝的属相是猪,而且猪与国姓“朱”同音。而且吃猪肉容易让人患疮疾。因而应当禁止养猪、买卖猪肉。若有违犯者,将其本人连带家属,流放到边疆充军戍边至死。
明武宗发布这个“禁猪令”的原因,已说的很清楚。
其中说吃猪肉容易让人患疮疾也是有根据的。例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猪,吃不择食,卧不择埠,目不观天,行如病夫。其性淫,其肉寒,其形象至丑陋,一切动物莫劣于此,人若食之恐染其性”。
他还进一步记述了吃猪的各部位器官肉类的毒害性。
一句话,李时珍认为人吃猪肉的危害性很大!
为什么当时人们会有这种观点?大致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猪在古代经常是在户外放养的,难免会吃到有毒性的东西,当时也没有猪肉检测、监督管理部门。其二,根据食物相克的原理,猪肉不能和一些食物同吃,而且一些病人也不宜多吃猪肉。但是当时人们在生理健康科学方面还缺乏足够的认知。
因而,人吃了有毒的猪肉或者产生食物相克,身体容易不适、生病,就会对猪肉产生一些不好的评价。
明武宗的“禁猪令”颁布后,全国轰动,人们惊慌失措,纷纷将猪宰杀、贱卖,甚至将小猪仔活埋。
面对这个荒唐事情,内阁大臣杨廷和挺身而出,写了《请免禁杀猪疏》,从关心民生、讲究科学的大局出发,建议停止这道禁令。
不久,礼部上奏说,朝廷举行祭典要用牛、猪、羊“三牲”,如今猪肉绝迹,无法按常例进行。
迫于种种压力,最后明武宗不得不悄悄取消禁令,“内批仍用豕”。这场禁猪闹剧也就推行了三个月而不了了之。
《明实录》、《万历野获编》等都记载了此事。
从这些明朝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有“豕”、“猪”的混用称呼。也即并没有避国姓“朱”的名讳。
“豕”也是古人对猪的传统习惯称呼。
猪是古杂食类哺乳动物,家猪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
中国驯化野猪、养猪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早期。猪也是古老的五畜(牛、犬、羊、猪、鸡)之一,并且在十二生肖里称为亥。
猪在古代被人认为贵重、吉祥的礼物,寓意财富和生育。
猪不但可以满足人们吃肉的需求,还可以宰杀卖钱。而且人们也认识到了猪肉的滋补养生、药用价值。
豕指猪,“家”字的含义就是房子里有猪。
当时家里肥猪满圈、肥猪拱门,就如同现在家里有矿。中国民间也有“狗来贫,猪来富”的谚语。
猪在古代写为瘃、豚,又称彘豚豨、刚鬣、豨、印忠、汤盎、黑面郎、黑爷等。
例如西汉开国将领陈豨,其实就是叫陈猪。汉武帝刘彻的小名叫“彘儿”,意思就是“小猪仔”。
因此,中国古人和猪有亲切的不解之缘,猪肉自古就是人们的重要肉类。
所以,家庭出身贫寒、英明的开国君主朱元璋,没有那么玻璃心,没必要也不可能要求避国姓“朱”的名讳。
其实想想,如果要避国姓“朱”的名讳,那么住、诸、竹、祝、煮、主等常用汉字都得消失!
-----
网友解答:
-----
简答,明代第一的国讳就是“朱元璋”。他老人家又叫“朱重八”(朱八二字应该加着重号)尽管他的名字带有“元”字,他和臣下又特别忌讳 它,臣下把有元一朝的元,叫“鞑靼”“鞑子”“鞑虏”。看看明朝漠北的疆域图,一个叫瓦剌,一个叫鞑靼,就是不叫后元。还把宋代《千字文》里的“天地元黄”又改回到“天地玄黄”。这里有个原因,本来宋代以前就是”天地玄黄“(天玄地黄)。宋代大中祥符年间皇帝说“赵玄朗”是他的远祖,财神赵公明元帅啊,要避讳此二字。到明朝又改回来了。把中药“元参”叫“玄参”,把唐代画家吴道元,叫吴道玄,或吴道子。把“印章”单称为印,或者“玺”。把“奏章”叫做“奏表”。
据故事说,草根出身的朱皇帝,当年作和尚,又是绿林起家,马上得天下,自尊心极强。大臣一不小心说出秃来,便被杀头,连亮,光也不许提。一日有某帮闲文人上书拍马云“天生圣人,光被天下,为万民作则”。不料,惹得朱皇帝龙颜大怒,把鼻子也气歪了!原来老朱想,你骂朕当和尚也就罢了,连朕“做贼”的老底也给揭穿了!那时“则”和“贼”同音(贼音则,贼=则+戈。古音只保留在戏曲里),这是当面“揭疮疤”。杀,杀,杀!老朱杀红了眼,结果这个马屁文人稀里糊涂脑袋就搬了家。
回到正题,明朝人尽管不说猪,他们办法也不少,可以换个说法啊,比如叫猪为亥,为豕,为豚,豚是小猪,那就别管大小了。如果遇到“猪肉”总不该叫“豕肉”吧,那就改叫法为“大肉”,还改读音。这里北方有个语言的“活化石”,把猪叫“者者”,猪原本写作“豕+者”,就是“豬”,者,就是它的读音,不也很合适吗!我对它的声源,没有科考,不知道和朱皇帝到底有没有关系?有时候“者者”(猪猪)也连用,一直到今天农村老太还有这么喊的!关于因避讳改读音的事,历史上秦始皇也这么干过。他是正月所生,名字叫政。正月读什么?谁都知道!可能不知道的还有一个叫“端月”。端是什么意思,也不用说了!咱国人会玩文字游戏,不会玩的,小心脖子上的闷葫芦!
此外,有个活的例子。我同学某,口口民族的,把他的属性叫做“亥”,从来不提一个猪字,口语叫“大耳朵货”,又叫它“黑牲口”,其肉叫“黑牲口肉”,相沿成俗,且不上纸墨。这种叫法渊源有自,因为这个民族是从元朝过来的。元朝以后就是明朝,那么明朝人不应该不知道这个习俗吧!
明朝唯一一个不断提到二师兄的文学名著就是《西游记》。他的名字妇孺皆知,叫“猪八戒”,看看前两个字,是不是与太祖圣讳差不多一样?是作者无意取的名字吗,而且是尊师取的正式学名?这位尊兄又叫猪悟能,猪刚鬣,封神后连他自己也不满意的称呼叫“净坛使者”。把孬性全占了,贪吃,懒惰,无能,砸锅,好色,不洁。曾经“大闹稀屎洞”等……作者敢这么写,居心何在?这不是明摆着给老朱家眼里插萝卜?不是该五马分尸,就是该诛灭九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却安然无恙。原来写出旷世杰作的作者,为避祸而隐姓埋名,一直到距今百年前的那场新文化兴起才确定他是谁!这时候不仅明朝退市,连存国二三百年的大清也挂了。
明末还有一部奇书叫《幼学琼林》作者是程登吉。写猪时说“犬辅与鸡,谓之三物……辅名刚鬣,又曰乌喙将军”辅就是猪。它有辅,刚鬣,乌喙将军三个雅号。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是大吉大利,寿终正寝。
拍马屁的被砍了脑袋,污名化的得以善终,敢署名的不敢出轨!至于明代有个时期禁止养猪,闹了不少笑话,别人已经写过,这里不谈!
-----
网友解答:
-----
在避讳这件事上,一般只避其名而不会避其姓!
唐太宗李世民,他在位时,三省六部中的民部改为了户部。
清朝康熙皇帝,名叫玄烨,所以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
如果连姓也要避讳,那么每当一个新王朝建立,除了王公贵族,得有大量的人得改姓[狗头]
先秦时期,鸡是不叫做鸡的,而是叫做雉。不巧的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叫吕雉。于是雉变成了鸡,并延续到现在!
吕后这一波操作,虽然强行改变了一支动物的族名,但大体还是符合了避讳名而不必避讳姓的惯例。
老朱家,本来也没觉得自己跟猪撞姓有什么大碍。
但无奈嗑瓜子嗑出了一个臭虫!
到了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这里,他忍不住了。跟猪杠上了!并对猪说:你也配姓zhu?
于是下令,全国的猪不允许叫猪,得叫彘或者豕。
上古时期,猪确实叫做豕和彘。但是吧,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就算你是皇帝,也不能倒行逆施啊!搞的现在天怒猪怨的。
对于猪生来说,头可断,血可流,名字不能丢。仅三个月,正德皇帝就屈服于猪的神威之下。
当然正德皇帝只是改猪的名字,那倒无所谓。名字这事,习惯就好了。主要是他颁布了《禁猪令》,不允许百姓养猪,这就过分了。要知道猪自古以来就是百姓最主要的动物脂肪来源。怎么可能不养不吃?
此举只能导致全天下百姓的激烈反对。正德皇帝也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下令废除《禁猪令》。最后这场闹剧,仅维持了三个月就不了了之了。
可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体面人,不甘心就此失败的正德皇帝,最后又下令:王驾所到之处,不允许杀猪。也算是维护了自己最后的倔强吧!
-----
网友解答:
-----
好有趣的人,猪朱同音,叫了几千年,到朱重八这该改名了,
------------------
推荐阅读:
假设核武器能够承受住海底高压,且将其在海底最深处引爆,会发生什么?
上一篇:历史上有哪些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