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在班里排第几名家长才比较放心?
小学在班里排第几名家长才比较放心?
-----
网友解答:
-----
作为一名初中老师兼班主任,每次迎来小学升上来的学生,看着分数,心里大致有一个判断。
以我的经验来看一句话总结:
小学成绩不好,初中肯定好不了。小学成绩好,初中差不到哪里去。
所以我个人觉得,好点的小学,名次在班级前十五名,次点的小学,名次在班级前十名,到初中问题不大。
为什么这么说?
按现在学校和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来说,如果在小学名次排在中下,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孩子在学习能力方面是存在缺陷的。当然不排除个别现象。
有些家长认为小学就应该快乐学习,不注重成绩!这是完全错误的。
现在的教育不是因材施教,孩子个体差异无法兼顾到,如果孩子的进度跟不上别人,只能渐行渐远。
为什么说:小学成绩好,初中差不到哪里去?
因为小学基础打好了,加上初中老师三年的打磨,现在的中考难度系数不大,考上重点高中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以我上届毕业生为例,进班时成绩在前十五名的都考上了示范高中,其中有的学生成绩在初二、初三有起伏,但最终还是考上了。
这是小升初阶段的情况。
高中学习,看个人的天赋和适应能力。
我上届学生中有两个学生,在初中和中考成绩都不是特别拔尖,班级五到十名。高一成绩年级前三十名。这两个都是个性比较强的孩子,初中就开始了叛逆期,进入高中时基本过了叛逆期。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另外选对文理科也很重要。
-----
网友解答:
-----
纵观整个学龄期来说,小学在班级的排名不是那么重要,也不能完全决定未来,我有一个同学,从小学到初中的成绩都很一般,当年考高中都没考上,还是花了高费才读了高中,他高中三年变化可大了,成绩一个劲地往前窜,不仅考上了重点大学,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注册会计师,人生好像从高中开始就开挂了一般。
我认为小学不能光看成绩,要明白在小学阶段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儿子暑假过后即将读三年级,他的成绩一直排在年级比较靠前的位置,但我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习上不太踏实,有时学习态度也不是很端正,每次考试不管他考多少分,我都不太关注,我关注的是他试卷中因为不仔细审题或者漏做的题目,还有做作业时的认真态度,这是我非常看重的。
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看成绩有些本末倒置,孩子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习惯逐渐养成了,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太差,相反,家长只盯着成绩看,而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随着年级的增高,只会越来越差。
学习如同跑马拉松,开始跑得快,并不一定会第一个冲过终点,学习的后劲得足,而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非常重要的。
-----
网友解答:
-----
作为一名重点高中的老师,我可以告诉你,小学的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家长的关注,所以小学考班里第几名,家长都不能完全放心。
高一时有个女孩,非常内向,每天就知道低着头学习,但是成绩一再下滑,令人非常头疼。但是,有一天,另外一个学生家长告诉我,这个孩子是小学时的尖子生,也是小学班主任认为班里唯一一个有可能考北大清华的学生,我愕然。
其实,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因为我在重点高中教学,所以很多亲戚朋友,都会提前“预订”一个名额,而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小学成绩都很不错,但是到了中考,几乎没有能考入重点高中的,唯一一个考入的,现在还在班级里倒数第一呢,这可是小学阶段一直排名班级前几名的学生。
由此看来,小学阶段的排名,并不是很重要;当然也不是很重要。我的看法是要重视排名,但是不要过度重视排名。
一、小学阶段,为什么要重视排名?
小学阶段成绩好,到了初中和高中成绩也许会下滑,但是多数也会很不错。但是,那些小学阶段成绩倒数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可能到初中逆袭。
我孩子所在的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有些孩子从一年级就是倒数,之后一直在班里垫底,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太多的办法。
小学阶段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往往有两点优势:
一个是学习习惯较好,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考试内容,决定了学习习惯特别重要,那些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成绩往往都很优秀,而这些学习习惯,是以后学习的基础;
另外一个就是有比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如果从小学一直就是班级前几名,这样的孩子往往更加积极上进,总比后几名老是被老师和学习打击要好,也比中间默默无闻被忽略的那些学生要好。
二、小学阶段,不要过度重视排名!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非常用功,就能考班级10名左右,一个孩子非常用功,考班级前3名,而两个孩子总成绩差距不过几分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你很难说哪个孩子在初中和高中或者以后发展的更好。
在我看来,小学成绩很重要,但是并不能决定未来,不掉队是最基本的要求。这就好比长跑比赛,一开始并不一定要领跑,只要能保持在第一集团中,最后都有夺冠的可能。
如果过度重视成绩,不仅会影响孩子拓展能力,还可能形成错误的成绩观,影响孩子心理发展,一旦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和更多优秀的对手进行竞争时败下阵来,就可能会一蹶不振了。
上五年级的儿子告诉我,他班里两个成绩最好的学生,一个是心理很脆弱,一旦考不好就会哭闹,还不让老师批评自己;另外一个就是其实两个女生都不喜欢对方,私下里有一些不正当竞争。儿子能告诉我这些,我觉着他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要更高一些。
三、小学阶段,更要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比成绩,我觉着小学阶段要更加注重还在学习潜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不一定在成绩上体现出来。哪些学习能力更重要呢?
1、学习兴趣:
我觉着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那些数学很好的学生,比如今年高考数学满分的山东考生“大胡子哥”,就是那种对于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在初中可能就自学高中甚至大学的课程,有这种兴趣的学生,谁也阻止不了他学习。
而很多小学阶段成绩很好的学生,实际上都是“填鸭式”教学培养出来的,那些作业多一辈的班级,成绩肯定更好,但是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小就被扼杀了。
朋友家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前一段时间换了班主任,朋友跟我抱怨了多次,以前的班主任鼓励阅读,现在的班主任禁止阅读,谁带课外书就会被撕掉;以前班主任比较佛性,作业不多,现在的班主任,作业加了一倍,做错的题目,不管是字词还是阅读理解,都要抄在本子上,而且对字体大小还有严格要求,这样孩子在学校上完课后服务,作业还剩很多,一般都要做到晚上九点,那些做得慢的学生,要做到晚上十一点,要知道这才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和家长都叫苦不迭。
这样的高压式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一种摧残!
2、阅读能力:
谁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是读书对学习的作用,显现的太慢了,远不如做题刷题来的快,所以在应试教育下,孩子读书越来越少,如果家长重视,还好一些,如果不重视,孩子上学期间根本读不了几本书。
但是到了高中,各科的阅读量都越来越大,那些阅读量小的学生,不仅语文考不好,甚至连数理化也考不好,就是因为阅读能力的欠缺,而到了高中,更没有时间给你去弥补阅读上的问题了。
另外,学生和家长阅读,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只读文学和史学著作,而没有科学著作,前一段时间学校组织了捐书活动,学生捐上来的书,基本上都是四大名著和《文化苦旅》这类的文学作品,而且基本上都是全新的,几乎没见到科学类著作,学生缺乏科学素养,到了高中,数理化成绩就会急转直下。
3、思维能力:
有人这么形容小学、初中和高中学习的不同:
小学老师上课教学生擀皮,课后作业就是擀皮,考试就考如何擀皮;
初中老师上课教学生擀皮,课后作业是拌馅子,考试就考如何包饺子;
高中老师上课教学生包饺子,课后作业是包包子,考试就考如何烙馅饼。
所以,小学和初中,如果不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只是一味地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进行训练,学生成绩一样会不错,但是如果忽略了思维的培养,到了高中成绩就会出现断崖式下降。所以,从小学开始,就要让孩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题目错了,不仅要知道错了,还要知道怎么错的。
希望能够给你提供帮助,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 欢迎关注!
-----
网友解答:
-----
朋友的孩子现在某重点中学高二,他孩子的同学,小升初考试总分接近满分300分,全区第一。到了初中,这个孩子的学习优势还能勉强维持,但已大不如从前。现在这个孩子即将升高三,学习很难跟上趟了,最近准备出国读大学。
我自己的孩子,小学5年级之前,仅以排名而言,一直徘徊在他们班10-15名之间。到了6年级,我开始在他的教育上上心,他期末期中两次考试成绩都考到了他们班的前3名,一次为第一。
小升初,他们班的前6名分别去了私立和优质公立。
以这6个孩子为例,说一下这几个孩子升入初一后的学习情形。
以升入初一后几次大型全区统考的成绩为例,有三个孩子目前依然能比较稳定的在新学校维持成绩和排名优势,但另外3名孩子在学习上几乎完全没有了优势。
以前曾经有一个网友形象地形容过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和考核的特点:
小学:这节课教你和面,作业也是和面,下节课教你擀皮,作业
也是擀皮,直到教会你包饺子,考试就考包饺子。 初中:上课教你的是包饺子,回家作业是蒸包子,考试的时候却是烤馅饼。 高中:上课给你个锅,考试让你做满汉全席……
仅以初中和小学的区别而言,的确是这样。小学阶段的考核,语文英语纯粹意义上“裸考”的东西很少,考试内容的80%以上都是老师在考试前反复强调要求孩子们死记硬背的内容,包括语文作文。孩子们只需要细心认真,亦步亦趋遵循着老师的教导“照猫画虎”、“有样学样”即可。
初中则不同,初中的考核开始要求孩子们有灵活转换的思维,考试题“死”题变少,“活”题变多,除了学习习惯上的差异,孩子自身的天赋秉性(智力因素,活学活用的学习能力)开始发挥作用。
也就是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是从一个学习习惯考核(认真细心)重心到能力考核重心缓慢变化的过程。
小学的成绩和排名重不重要?重要也不重要。之所以重要是:通过考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好的学习习惯会伴随孩子终生。而且,孩子从小“优等生”的经历也会大大提升他在学习上的自尊心和好胜心。
之所以不重要是:如果人生是25000里长征,小学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充满很多变数,身边不乏学霸变学渣,学渣逆袭成学霸的案例,就像开头的那个案例。
回到这个问题,小学在班里排第几名家长才会放心?如果你以25000里长征第一步的标准来看,排到第几名家长都无法放心。如果你以短时期内的标准来看,那家长可以稍微轻松一下。
这种人生的不确定性也提醒我们家长:“风物长宜放眼量”,放眼长远,小学只要监督孩子树立好学习习惯,成绩结果和排名看淡一点。家长也不要因阶段性成绩的好坏患得患失,并轻易臧否孩子。从容一点,给孩子信心,孩子在不经意之间可能就会给你带来惊喜。
以上,供参考。
-----
网友解答:
-----
这么看:
一是排第几名也不放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考个99,还会嫌怎么没考100呢?考个100,下次别下来了啊!家长心里没有放心的时候……
二是客观分析,三年级以下,90至100分,是一个水平,只是简单识记,孩子难免丢三落四,缺胳膊少腿……故90以上就行了。三年级以上,已经开始考查孩子的思维能力了,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需要90分以上,但是,比90分多的,就比90分的强,即使1分也很难获得……
三是家长应当给孩子树立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心态。重点培训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成绩。学习习惯:背诵,书写,思考,演练,认真,规范……生活习惯,勤俭节约,温文尔雅,文质彬彬……这是根本。有了这个根本,成绩能很快提高,且具有持久性……
四是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是老师,要胜于老师……
总之,既要客观分析,又要自强不息,讲究方法,培养习惯,孩子就会很优秀!
-----
网友解答:
-----
前五名才能比较放心啊。
像我们家,小学阶段,长期给闺女说:不要在乎分数,你考上290分就可以了。不要去和学霸比,我们永远争第二……等等。
但实际上,家长心里是有数的,我家孩子,只要在班上前五名。那我们就要把其它多余的精力,用在发展自己的爱好,多阅读,学英语,学编程……为了孩子中学甚至大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为什么前五名是比较放心?
第一,在前五名,孩子比较自信。能培养比较大气的性格。
第二,小学就这点知识量,语文90分左右,数学和英语95分以上。就可以了。为了争夺所谓的第一名,让孩子过早过多刷题,容易觉得学习没什么意思,失去了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在初中高中后劲不足,这种案例我们也看到了好多。
第三,前五名保证孩子的各种可能性。学习是一个长跑,如果以高考为目标,是一个12年的马拉松。小学保持在第一梯队,初中力争上游,高中开始提速,高三冲刺跑,是比较好的长跑策略安排。前五名,就是保持在第一梯队。跑过马拉松的都知道,第一梯队的人,都有夺冠的可能。你在轻松保持第一梯队的基础上,为未来储备足够的技能,不怕将来冲刺不到前面。我一个小侄女就是这样,上了中学,每年一个台阶,考入一中,最后一年进入A班,一直在冲刺,最后高考成绩比二模三模成绩还好,上了复旦,这后劲十足,让人吃惊。——一般人二模三模成绩和名次就稳定了,不会变了。
当然,也不要僵化啊,如果你家孩子能轻松次次满分,哪就顺其自然享受第一呗。
我家孩子,英语次次满分,我们就让她实验各种考前不复习,平时申请不做有些作业,把时间用在外版图书阅读和自己创作图文并茂的英语绘本上,结果她还是次次满分。那我们也不能故意让她少做几道题目吧。
稳定在前五名了。
你自然而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安排复习和应考,根据自己情况查漏补缺,不怕丢分,自己琢磨着实验各种复习和应试技巧,尽早完成自己的学习体系。我闺女每学期期末总结,如果发现自己学得不错,就开始实验一些考试方法,虽然偶尔会考不满意,但是没关系啊,我平时考试次次满分或者接近满分呢,看来我这次的应考方法不行,那我下次改。中学知识量大,学习压力大,哪有机会做实验啊?很多家长追求孩子次次满分,我也是很诧异的。
-----
网友解答:
-----
我是一名初中老师,目前我儿子读初中二年级,一直是班级前5名,而他小学时的成绩,一直都是班级20-30名之间。作为老师、家长,对于儿子小学时的成绩,保证在30名之前我就很安心。
30名之前就放心?没错!因为他班级一共有56名学生,如果儿子能排在30名之前,那么说明他则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这样就是可以了。
小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偏基础,一般而言(尤其在小学三年级之前),班级排名相差很多的两个学生,其实分数仅差一两分,甚至0.5分。而孩子对该知识点并不一定是不会,也可能会是马虎,或其他原因。我儿子有次在班级排21名,一点不夸张地说,他和班级排第一的,仅差3分,并列第二名的有13个。
作为家长,何苦因为那一两分“锱铢必较”,让孩子不高兴,自己不开心呢?小学时,基础打牢了,中学成绩仍旧能很好。
-----
网友解答:
-----
我认为,小学只要进入前二分之一将来都有逆袭的可能,进入前四分之一,将来高考升入一本的可能性很大,进入前八分之一,非常有希望考上985大学。
小学的名次并不是十分重要,起码不像初中那么重要,更不如高中重要。一个原因是小学知识简单,只要努力,都可以学得比较好,很难看出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差距;另一个原因是小学到高考有挺长的时间,孩子的智力、能力、心理等因素都在不断变化,有些在小学特别优秀的同学到了高考时可能已经不是最优秀的,有些小学不是特别突出的同学反而成了最厉害的。当然,这种变化一般也只是在一定的名次范围内波动,班里最差的变成最好的这种情况是十分罕见的。
将来孩子高考能否成功,我认为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1.孩子自身的智力是基础
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我始终认为智力因素还是第一位的。平缓的路再远,凭借毅力和时间都能到达终点,陡峭的山崖可能只有少数人能够攀登上去,有的人再怎么努力锻炼也练不出那个能力。北航计算机学院收的几乎都是各省前五百名的学生,可以说都是学霸,但是大一学离散数学的时候,有的同学一看就会,有的同学看多少遍也弄不懂,儿子说根本不是看多少遍的问题,不懂的就是不懂,似乎是面前有一道十分陡峭的山崖,能力不行的只能望崖兴叹。
爱因斯坦说:“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但往往最终起作用的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这也说明了天赋的作用不可替代。
当然说天赋并不是不要努力,同样的天赋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还是要看努力的,否则空有天赋也只能变成伤仲永了。而且,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自己,甚至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小学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思维方法特别重要
我认为小学阶段的智力开发和习惯养成特别特别重要,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使孩子的终生都受益。
记得我们学校学区片内的一个小学升入我校的学生的中考情况以往非常不好,每年升入重点高中也就三五个人,以至于分班时该小学的学生要单独分。但是有一年该小学升上来一拨学生,学习态度好、学习习惯好、字写得都十分工整漂亮,最后中考该小学的学生有十九人升入重点高中,而且全校前十名中有八人来自这个小学。
这个事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通过了解知道原来这一拨学生遇到了两位非常优秀的老师,一个教数学,一个教语文,而且这两位老师都是从一年级一直跟到学生毕业,数学老师特别善于开发学生智力,经他手出来的学生能力都十分强,语文老师特别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经过这两位老师不懈的努力,造就了这么一拨出类拔萃的好学生。当然这里面也有学校校长的贡献,这位年长的校长到了这个小学以后,特别重视教育教育工作。
可见,小学阶段能力和习惯的养成有多么的重要。
3.持之以恒的毅力很关键
这一点的重要性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没有积累就没有成功,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孩子的意志品质是需要培养的,要养成孩子耐心、细致、执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不光靠老师,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家长。习惯一日曝十日寒的孩子肯定成不了材,起码成不了大材,这一点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4.稳定的心理素质是保障
有的学生平日学生非常好,但到了大考,特别是关系前途命运的大考的时候往往让人大跌眼镜,这就是心理素质不过硬、大考怯场的缘故。相反,有的学生平日不是十分突出,但每当大考都有令人惊奇的表现,这就是心理素质好的表现。研究表明,班级五到十名的学生往往更有出息,这与他们不卑不亢的心理可能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也需要老师和家长引导孩子逐步养成,不可忽视。
总的来说,小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是基础,尤其要注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思维方式、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稳定过硬的心理素质,这对孩子的中考、高考乃至一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
网友解答:
-----
一般说来,家长对孩子上小学时的成绩是非学中注重的,因为学习之初,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块学习的料儿,因为对孩子的成绩也比较关心。
在我们本地的小学,一般孩子的成绩排在前五名,家长是最放心的,对于对孩子较宽容的家长,则会认为小学成绩只重基础,并不那么重要,因此排到前十名就比较放心了。
小徐老师既是家长又是老师,对于孩子在小学期间,班上排名第几名家长才比较放心这个问题,小徐老师是这样分析的:
一、语文在小学比较注重基础,多是字、词、句和简单的阅读理解和写人记事的作文考查。特别是一二年级基础字、词、句的考查占80%左右,虽然打好基础是必然选择,但基础知识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大,因此,如果孩子能考90分左右就不必担心。只要保证孩子的阅读量和学习兴趣,语文就一定有后劲。
因为,三年级以上,孩子的基础知识部分就慢慢弱化,阅读理解和作文的分数就会慢慢提高,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阅读理解和作文的分数就越过60%了,此时如果孩子的语文成绩依然能保证在90分以上,特别是阅读理解和作文答得很好的话就更不用担心孩子以后的能力了。
二、小学数学多考查基础运算能力和应用解题能力,特别是近年来小学数学中增添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因此没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联系实际的能力,恐怕数学会出问题。
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家长们要看孩子失分的题型是什么样的题型,如果是计算能力不行的话,就要让孩子多练习、多计算,久而久之计算能力自然提高。
如果是应用解题能力差,要联系实际生活让孩子真正明白题意,能利用题目的已知条件去推断出未知答案。如果孩子是因为理解题意有困难,家长完全可以通过不断的讲解让孩子彻底明白题意,有空间和数与物的联系的想象能力。如果孩子通过几遍练习就可以掌握应用解题能力的话,家长也不必担心孩子的学习能力。因为“一看就会”的孩子毕竟少之又少,能学会就是好孩子。
至于数学成绩最好不要低于90分。且同样需要分析错题的原因,如果平常做题并不费劲,考试却没考好,小徐老师认为还是多鼓励孩子为好,不要过分打击。
综上所述,小学孩子的成绩家长最好不要仅盯在排名上,也要分析错题原因,但总的来说,如果孩子的成绩能稳定在前七八名左右,家长就应该放心了,在学习过程中,只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学习兴趣,不断拓宽知识面,孩子的学习才不会出现问题。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的“小学”一词分量太重了。小学成绩好坏的重要性都知道的,“放心”的标准是什么呢?这就要看“分数”的获取的依据是怎样的,这是问题的答案所在。学生的学习有多种类型,有刻苦的,有会学习的,有不会学的……前两种成绩好,但能力有质的区别。“放心”的依据应该是会学习!
-----
网友解答:
-----
我想跟这位题主聊聊这话题。大概题主就是位小学生的家长吧。
你问孩子在小学排第几就放心了,你指的是哪个阶段的放心?小学阶段还是孩子整个学业过程呢?直到孩子高考那年,我可以这么给你说,你都没有放心的时候。我为啥这么说,请看看一个网友朋友跟我交流沟通的留言。
这位家长跟我交流时说,他老大孩子小学、初中成绩在他的帮助下非常好,可是到了高中后成绩刷刷的往下降。家长着急的不行,可是孩子住校了也爱莫能助了。那你说小学成绩好,排多少名能让家长放心呢。根本就没有个标准完美的答案告诉你呀。
不过我要和家有小学生的家长们聊一聊关于孩子教育的细节问题。
一个孩子要能够在学业上取得成绩,和这两个方面分不开。
其一是天赋问题,就是孩子的智商问题。我们既不要夸大孩子由于智力的差别造成的学习上的差异,也不能抹杀智力因素在学习上起到的巨大作用。天赋这玩意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脑子好使的孩子,我见过几个,可以不客气的说,到了高中,那些题目很难的题,老师都未必能解答上来,人家可以给你讲的头头是道,我对于这样的孩子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不过话又说回来,高智商的孩子才有几个,凤毛麟角。连5%的比例大约都占不到,普通孩子还是占的比例多。大家水平差不多为啥越来越去就有了很大差别了。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方面:个人努力问题。它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一
在小学阶段分数和排名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的孩子在小学,有家长的陪伴和帮助能取得比较好的或者很好的成绩,可是他学习没有自主性,依赖性很强,不能形成好的习惯,那么等到像上面友友那样,家长不能帮助孩子了,孩子要自主学习时,可是他不会安排,他依赖家长,学习不主动,会被迫,家长又没有在身边所以会出现成绩刷刷下降的情况。
这才是家长放心不下的的吧。
所以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要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他不能依靠任何人。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感兴趣了,你还用督促他吗?他自己就去主动学习了。
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小学阶段要多阅读,提高理解能力,不然到了初高中后学业更紧了,相对来说阅读时间就会大大减少了。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上进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望。
这些方面的培养都比孩子取得好成绩和不错的排名更重要。做到这些你的孩子才会越来越好,家长才可以稍稍放一点点心。也不能全然放开,因为孩子是鲜活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的麻烦事,转角就会遇到新麻烦,所以家长要时刻谨慎,处处留心,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顶上去,不需要我们的时候默默关注就好。
这是我的浅薄认识,如有不当之处或者有补充欢迎友友们留言讨论!
------------------
推荐阅读:
城里人初到农村难免会闹出一些笑话,你能分享一个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经典笑话吗?
老人八十多了,不愿意去养老院不愿意雇人伺候,只愿意自己的儿子伺候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