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到底写的是什么?
《西游记》到底写的是什么?
-----
网友解答:
-----
《西游记》境界极高
可惜大多数人都没看懂
吴承恩在《西游记》开篇写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谛,那就必须看西游记”。
可惜,看懂《西游记》的人实在太少!
有人说,当你有一天真正读懂了《西游记》,你也就懂得了世间所有苦难的真谛,也就懂得了整个人生的真谛!小孩子是根本读不懂西游记的。个人认为,《西游记》可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还是世间最伟大的一部成功学!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实是告诉人们如何战胜心魔的成功学。吴承恩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
《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只是一个人!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
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个心字(斜月不就是那一勾吗?三星不就是那三点吗?),所以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这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
《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72变,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黄帝八十一难经》上说“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气。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大能通天,小之则如绣花针呢?不就是人的气度吗?
炼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炉烧不死反而能让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着心眼明亮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压住悟空,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样强大地压住了那颗上天入地的心。
五行山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佛祖说这五个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孙悟空,依旧逃不出这五个字。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正是被这五毒所困。现实中,又有多少佛门弟子,自以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头来依旧不离“贪、嗔、痴”,只因不了解“贪、嗔、痴”的本质。五行山后为两界山,过了这一山,曾经那颗骚动不安的心终于跳出三界了。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这也就是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还有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传授他一部《心经》,并且也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但是唐僧听不懂啥意思,最后直到抵达灵山,由孙悟空点醒了他之后,他才明白。因为要靠心来点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时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领悟了。
“定心真言”紧箍咒能定心、约束心,让心疼了又疼。收伏悟空之后,也就归正了那颗七十二变的心。孙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个强盗,在原著中,六个强盗的名字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这就是六根。孙悟空打死了六根,说明六根清净乃取经之本。
白龙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马,只有确定了前进的目标,才能专心专意的取得真经。收伏小白龙,达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坚定,没有到不了的西天。后来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这个最完美的团队就组成了。
西天路上,悟空化斋前经常在地上划一个圈,这是心给人定的界限,但人的身体(唐僧)总是会被欲望(猪八戒)牵着走!于是人(师徒几个)就容易离开内心(悟空)设定的界限(划的圈),于是一出界限便遇上种种心魔(妖怪)。
心(悟空)引领着人(师徒几个)不断前进,一路上悟空降妖,说的就是心去降心魔。西天路上的每一个妖怪都是有含义的!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个比喻!全都是心魔的幻化。每一个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世间那些牵绊人的东西,都是一个人自己的心魔!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去除心魔的过程。师徒五人在取经路上不断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不断的战胜心魔!
例如,黑熊怪是心魔,悟空的嗔念使他催火烧了观音禅院,于是出现了阻碍他成佛的心魔,于是黑熊怪就来了。
牛魔王也是悟空心魔所变,红孩儿、牛魔王、火焰山都是心头上的火焰。牛魔王与悟空为结拜兄弟,又势均力敌,所以发火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火焰山形成原因是早年孙悟空踢下一块火砖,火焰山大火正是悟空出八卦炉后为出一口恶气而放的,到头来却烧伤了自己。火焰山这一难是由孙悟空早年顽空之心所生,所以说“牛王本是心猿变”,要“打破顽空参佛面”,在这里孙悟空剪除了顽空之心。
红孩儿象征着仇恨之火,一个人活在仇恨中,到头来只会烧伤自己的心(红孩儿烧伤了悟空)。此外,红孩儿还象征着“赤子”,我们要保住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在人生路上保住赤子之心,不要被自己的“三昧真火”烧毁了,要保住那份童心(赤子被菩萨保住了)。
黄风怪会吹三昧神风,他代表社会风气,社会风气能使人心(悟空)迷失方向。
白骨精的三个形象分别代表了一个人的情、爱、欲,心将它们全部打死,说明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爱、欲,不要让其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此外,白骨精也象征人皮面具,人皮面具(白骨精)能引出人的本能欲望(所以猪八戒开始挑拨离间),使人迷失了自己的内心(所以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人总是会被世间种种美丽表象所迷。
金钱(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能把人心捆住、封住,难以逃脱。作者将这个道理比喻成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用幌金绳把孙悟空捆住了,用紫金葫芦把孙悟空封住了。后面在小西天,冒充佛祖的那个黄眉怪用金铙把孙悟空封住了,金铙这个法宝也象征金钱,金钱能把心困住。
七个蜘蛛精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七情六欲就像蜘蛛结的网一样,能把人困住。世人因思(丝)生情,被情丝缠绕。蜈蚣精身上有千只眼睛,乃是人眼所见的各种物质欲望的象征。
蝎子精代表美色,美色就像蝎子一样会勾人,所以师徒几个都敌不过她。
真假美猴王,一个真心向佛的悟空击败了一个不真心向佛的悟空,其实是自己的两种意志互斗,是一个人的两颗心。书中很明确的说到这一难是由师徒四人的心魔所生,孙悟空的“神狂之心”,唐僧不辨真假的“道昧之心”,猪八戒沙僧不肯说情的“嫉妒之心”,师徒师兄弟之间的“猜忌之心”。生出了“二心”,就必须除掉第二颗心,只有打消二心,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假孙悟空被打死了,师徒几人才得以继续上路。
在比丘国,鹿精要吃一千个小孩的心,象征“多心”。孙悟空变做假唐僧,比喻这时的唐僧和悟空合二为一,他剖开自己的肚皮滚出了一堆心来,也是象征“多心”。我们常说“心头鹿撞”,人有“二心”就会生出灾祸,更何况这多心。收服了这个鹿精,心头也就没有鹿撞,“多心”就会变成“一心”,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悟空三兄弟好为人师,在玉华州收了国王的三个儿子为徒弟,教他们习武。好为人师,不谦虚,因此惹出一窝狮子精。狮者,师也。
九灵元圣是西天路上最厉害的妖怪之一,是一只九头狮子,可妙擒孙悟空。九头狮子象征“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一个人如果做到了九思就可以成圣,九思成圣,所以叫九灵元圣。
九思分别指的是:
1)视思明:当我们看事物时,要看清事物的真相,不要被事物的假像所蒙蔽。
2)耳思聪:如果我们能管住我们的耳朵,辨别出真假是非,那我们将不再被外物所伤。
3)色思温:色代表情绪,温代表喜怒哀乐皆不发。成大事,情绪控制要达到喜怒哀乐皆不发。
4)貌思恭:貌代表形为,恭代表恭敬心,做任何事都应有一份恭敬心去对待。
5)言思忠:言代表言语,此句意为不说谎话。
6)事思敬:敬代表全力以赴,做任何事都应全心全意的去做。
7)疑思问:“君子不耻下问”就为此理。
8)忿思难:忿代表忿忿不平,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当我们遇到别人对自己发火时,也应该换位思考一下他的难处,可能就不再生气了。
9)见得思义:君子看到的都是义,小人看到的都是利。无论别人给予了我们多少,我们都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到了这九思,就可成圣了。孙悟空代表的只是世人之心,怎么可能打得过已成圣的九灵元圣?
师徒在寇员外家里借宿,遭遇打劫,寇员外被强盗打死,唐僧被冤枉入狱。寇员外姓寇而被寇,唐僧求道而得盗,因为善恶不过是一念间。
最后的玉兔精,真假公主,求真去假之后,离真理也就不远了。
对唐僧师徒而言,历经磨难,去除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终于到达灵山了,也就成佛了。对一个人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种种习气,魔障消灭,即见灵山。
最后心(孙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只要懂得约束自己的内心,终可成功。身体(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做人要心身合一,才能得真经。情欲(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情欲是戒不掉的,所以最终只被封为使者。本性(沙和尚)被封为金身罗汉,因为本性像金一样珍贵。意志力(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护法,我们要时刻捍卫自己的意念,所以被封为护法。
至于书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国家里所发生的荒诞怪事则是对当时社会的辛辣讽刺。狮驼城是一个巨大的妖精王国,也是黑暗时代的一个巨大折射。
最后佛祖之所以给师徒无字经,是因为无字经才是真经,无字经的“经”是“经历”的意思,这一路上的“经历”才是更重要的“经”,远远胜过那些个文字。一个人,若在经历世间一切事之后,依然能保持一颗真心,即使未到西天,而心中早已成佛。坚定不移,寓为金刚,既然心已成金刚,那么心头(悟空的头)上的金刚箍便不必存在了。佛之经典,正为《金刚经》。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读同一段文字,他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比如《西游记》,同一个人在几岁时读和二十几岁读,他的体会是完全不同的!再过二十年再读,体会又会不同!
作者吴承恩在开篇写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谛,那就必须看西游记!”。
可惜,看懂《西游记》的人实在太少。
——延伸阅读——
《西游记》中
你未必知道的18个细节
1
混世猴王孙悟空,身高只有一米三
孙悟空在《西游记》原著里的长相实在不好,身高不满四尺,明代的一市尺大约是32cm,也就是说悟空身高在1.3m左右。混世魔王曾嘲笑孙悟空:\"你身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手内又无兵器,怎么大胆猖狂,要寻我见甚么上下?\"
2
唐僧肉的正确吃法
最早要吃唐僧肉的是第十三回里的寅将军,剖腹剜心,剁碎其尸,首级心肝献客,四肢自食,骨肉分与各妖。
然后是黄风怪,他提出了新的吃法,先绑在定风柱上三五天,也就是风干了之后或煎或炒;进一步发展是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他们选择蒸着吃,并使得这种吃法在妖界流行起来,以至于日后的红孩儿、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盘丝洞蜘蛛精以及狮驼岭三兄弟都选择这种吃法。
最后那些更讲究的犀牛精避寒避暑避尘三大王,他们要细切细锉,配着酥合着香油煎着吃。
3
沙僧戴的9个骷髅都是唐僧前世
第八回,沙和尚被观音菩萨降伏后,情愿皈依正果,主动讲道:“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玩耍。”
沙和尚的是原型深沙神,而他脖子上那串骷髅是三藏法师的前身,在元人《西游记》杂剧中,深沙已变成沙和尚,他脖项上挂着九个骷髅头,据说唐僧“九世为僧”,被沙和尚“吃他九遭”。
4
龙的地位低到难以想象
龙王在《西游记》里的地位低到难以想象。在中国民间神话中地位崇高的龙,在《西游记》里却地位低下,四海龙王胆小怕事,泾河龙王为了一点小事就被告死罪,小白龙更是变成坐骑踏上取经赎罪之路。
“龙王”这个概念,其实是随着佛教经典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在印度的动物崇拜中,金翅大鹏受是很高等级的神物,而龙经常是金翅大鹏的猎物。大鹏每天以龙为食,一天需要一条大龙王,五百条小龙。所以,从佛教经典传入的“龙王”形象,地位不高,也不难理解。
5
六道众生之外的灵物不止孙悟空一个
《西游记》中如来明确说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
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孙悟空就是灵明石猴,他护唐僧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后皈依佛门,在佛祖座下修行,他十分灵通,得三十六路心法,赐“闻达侍者”;因由树生,取木姓,法号尚智。
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在《封神演义》中,曾修行千年,以化身为人,是梅山七怪之首,名叫袁洪,为纣王领兵征战,是商朝一大猛将。
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假悟空,无姓名,神通与孙悟空一般无二,变化成孙悟空、观音等,照妖镜皆不能识。后被如来说破原身,被悟空一棍打死。
6
孙悟空的恩师菩提老祖到底是谁?
菩提老祖,即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是《金刚经》的当机者。菩提老祖居住的地方有一副对联“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其实这副对联是个字谜,谜底是“心”字。动念即乖、心行处灭,有禅宗意味。
7
四大部洲90%的人都念错
一开篇,吴承恩写道:“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很多人不知道,四大洲的正确念法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四大部洲是梵文的意译,是佛教名词,分别表法四类社会阶层里的人道众生。
8
牛魔王的人物设定是在向鸠摩罗王致敬
牛魔王的名字是从“鸠摩”演化来的,从古至今印度都以牛为神物,是当地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鸠摩罗是印度神话中大神湿婆与雪山神女帕尔瓦蒂之长子,为神话中战神,在南印度广受崇拜。
9
金箍、紧箍、禁箍傻傻分不清楚
《西游记》第八回,如来让观音去东土寻找取经人,除了锦阑袈裟和九环锡杖之外,如来还给了观音三个箍儿。三个箍儿的顺序是:金、紧、禁。孙悟空戴的是紧箍;禁箍收了黑熊精做守山大神;金箍最后收伏了红孩儿。
10
最强兵器并不是金箍棒
孙悟空的金箍棒原是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后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后遗下的定海神针,放在东海,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测量工具。而猪八戒的九齿钉耙全名为上宝沁金耙,是太上老君用神冰铁亲自锤炼,借五方谒谛、六丁六甲之力锻造而成,乃道家至宝。
11
弼马温是正四品的大官
中国历史上并无“弼马温”一职。民间传说,是将母猴子的尿与马尿混合在一起喂马,可以避免马生病。“弼马温”的谐音就是“避马瘟”。弼马温这个官职,在《西游记》是御马监的“正堂管事”,是给玉帝养马的,是借用的明朝的“御马监”来的。而明朝的御马监一把手,是正四品的官,和地方知府是同一等级。
12
玉帝吃龙肝,如来喝凤髓
《西游记》里神佛满天,他们吃什么?蟠桃盛会的菜品自然上上乘,绝非人间可比。“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佳肴色色新。” 八字四菜——龙肝凤髓,熊掌猩唇,玉帝和如来就入口这样的菜品,神仙的世界也一样奢华浮夸。
13
悟空、悟能、悟净的法号玄机
唐僧三位徒弟的法名,正巧合了佛教中“空能静”三字的含意,空能净,空,四大皆空,尘世一切抛下舍去放下,活的自在,活的洒脱,一心向自在。能,能爱一切众生,能接受一切众生,能容一切众生,能度一切众生,能舍得、能放下,能容宇宙万物,容者乃大。净,首先自身干净,六根清净。心里无任何邪念,内心纯净,净乃静,修自己修内心修清净。
14
红孩儿不是小屁孩而是小鲜肉
各种影视剧版本里的红孩儿都是小孩形象,其实原著里写他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他的外貌是这么描写的: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所以,红孩儿这位圣婴大王不是小屁孩,而是小鲜肉。
15
牛魔王是唯一一个有坐骑的妖怪
《西游记》里有各式妖魔,其中不少是神仙坐骑变的,但是唯有一个有坐骑的妖怪是牛魔王。牛魔王的坐骑是避水金睛兽,避水金睛兽只能辨识容貌,不识气味,貌似麒麟,龙口、狮头、鱼鳞、牛尾、虎爪、鹿角,全身赤红,能腾云驾雾,会浮水,性情通灵,疑似龙族。
16
两界山下孙悟空杀六贼的寓意
孙悟空被唐僧救出了五行山后,有一段打死强盗的故事,1986版《西游记》里虽有表现,但做了大量删减。有意思的是六贼的名字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和身本忧。孙悟空所杀的六贼,其寓意就是孙悟空到达了六根清净的境界,是谓无欲是真心,有欲是凡心。
17
嫦娥不是一个人而是指一大群人
关于嫦娥,西游记中的说法跟民间传说中很不一样,当然也跟影视作品里说的不太一样。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嫦娥一直是一个具体的人,她是三皇五帝之一帝喾的女儿,后羿的妻子。而在《西游记》里,嫦娥却指的是月宫里的一群宫娥,猪八戒调戏的那个,有一个专属的名字叫做霓裳仙子。
18
妖怪最多的地方是狮驼岭
狮驼岭为狮、象、鹏三魔王占据,要抓唐僧来吃。狮驼岭上的妖怪南岭五千,北岭五千,东路口一万,西路口一万,巡哨的四五千,把门的一万,烧火的无数,打柴的无数,共计四万七八千。
-----
网友解答:
-----
大家好,欢迎来到晨曦小荷文化草堂,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专门写了一个专栏介绍不一样的《西游记》,名字叫做《晨曦小荷大话西游第一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观看。
西游记是一部什么书?西游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话玄幻小说的登峰问鼎之作,它凝聚了中华的众多传统文化在里面,兼具儒释道三家。有人说其实西游记是扬佛抑道的作品,其实那就太狭隘了,哪里是只扬佛抑道呢?其实西游是赞美一切真善的东西,比如真的儒释道,而贬斥一切假的儒释道,这才真相。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原文。哪里就只贬低了道教呢?比如祸起观音院,那个观音禅寺难道就被赞扬了?再比如小雷音寺那节,难道就是赞美了?所以不论儒释道三家,哪家也不必要着急地急赤白脸地去辩解,如果是真的,那它就假不了,如果是假的,那它就也真不了。在真的眼界下,任何真假都将原形毕现,就如同那些妖怪一样,显出了原形。
《西游记》其实包含着内外两个游记。在内游记里。唐僧是唐唯识,是整体,孙悟空是心;白龙马是意,所谓心猿意马;欲是猪八戒,肾水,沙和尚是肝火旺盛。也就是嗔怒。而许多妖怪和洞府就代表着人体的经络、穴位等等,而西游记的内游记其实就是人体经络的内循环周天。西游记的整个写作过程以打坐参禅贯穿始终,没有禅定经验的朋友没法分辨这里的秘密。类同我们小说里看到的“实相”又或者是《大唐西域记》里的景象。内游记是虚,外游记是实。这样,在内游记里,虚者实之;在外游记里,实者虚之,内外游记,浑然一体。
抛开文学成就或者造诣来说,西游记的门道一点儿不比红楼梦少,某些方面甚至远超红楼梦,如果感觉少,那也许是没看透,或者是侧重点不同吧。红楼梦之类的书籍最大的高度就是人情世故,不管它描写的是不是皇帝不皇帝或者贵族不贵族,还是平头百姓,但它讲的就是人情世故,而西游记呢,它不仅仅如此,它更有魏晋之间的玄学之风,兼且儒释道三家的真义,乃至医道等自然科学的精髓,说它是儒家的修圣或者道家的修仙、释家的修佛的经典,一点也不为过。它把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互为补充和依靠,这个就是它高人一等的地方,西游记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儒家没什么不好,比如陈光蕊寒窗苦读,为官一方,入世为民;道家没什么不好比如菩提祖师,兼达天下,造福天地;佛家也很给力,比如西方佛国,普度众生,不计名利。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分别到底是儒释道哪个门派好,反而要把这门派的藩篱打破,美的、真的、善的东西,哪里是需要区别心来对待呢?那些顶着好的名头,实则在做丑的、假的、恶的事情,挂着羊头卖狗肉的,才是我们应该批判的情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里的精华,并发展它,使它与时俱进,剔除其中的糟粕,和不合时宜的部分,才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我们的世界一直在发展和变化,但追求美好的东西的主旋律不改变。
因此西游记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好书,我们应该把它读懂、读透,而不能只停留在肤浅的认知层面,才不辜负前辈们的辛苦创作。再有,孙悟空是一只石猴,一只公猴,石头这个概念非常好,土壤经过淬炼才能称为石头,石头就是地精,所谓地精就是大地的精华,石头经过锤炼才孕育出来孙悟空,这里有一个类似的东西,就是舍利子,舍利子据说是佛陀遗体焚化后的残留物,色彩斑斓,坚硬无比,也可以说是一种“石头”吧,从这个意义上讲,孙悟空也是舍利子,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网友解答:
-----
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美猴王”。
如果让小朋友看《西游记》的话,那就是一部动画片,大家打来打去,飞来飞去的十分好玩。
如果让土鳖君看《西游记》的话,那就是一部职场片,玉帝老儿、如来佛祖尔虞我诈,相爱相杀。
如果让比土鳖君更加成熟、更加高深的人去看《西游记》,那么他们肯定能从文字中读出更加深刻的意味。
那么话说回来了,《西游记》到底是写什么?到底有没有个中心思想?
其实,人家吴承恩先生在小说的开篇词中已经说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下面,就由土鳖君给诸位看官盘一盘《西游记》到底想说点啥?
壹丨意味深长的开篇词
与其他三大名著不同的是,《西游记》并不是孤本。据专家考证,《西游记》的历史版本有十几部之多,仅与吴承恩先生相距不远的版本还有杨致和《西游记传》、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两部。而这三部《西游记》的开篇词,统统选用的是下面这首: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如果看官仔细读读这首诗就会发现,这首糅合了上古神话、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的七律,先将镜头放的极远、极虚,慢慢的又把镜头拉的极近、极实,最后定格在案头翻开的书本之上,简直就是一个绝妙无比的“广告”。
这首诗到底在说什么呢?土鳖君尝试着给大家翻译一下:
想当年混沌未开之时,天和地都是混杂在一起的,四处渺茫一片,啥也看不见。
创世大神盘古苏醒之后,用一把大斧子破开了鸿蒙,这才有了阴和阳、清和浊、善和恶的对立统一。
天覆地载、造化万物是上苍的好生之仁,我们要懂得感谢上苍的恩典。
如果您想了解“天地运行的玄机”,去修持“道的大智慧”,去领悟“人生的真谛”,那不妨看看《西游释厄传》。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这首诗的前三句都是讲虚无缥缈的大道理,最后一句才是点明了主旨,就是所谓的“造化会元功”。
贰丨造化会元功到底是什么“功”?
肯定不是“成就一个高考状元”的功法。(会元,也可以指古代科举会试中的第一名)
如果想理解这“玄之又玄”的五个字,我们不妨让训诂学出来帮帮忙。
造化,这个词相对比较好理解,通过翻阅书本我们可以发现,《西游记》中的造化除了有道家“
创造化育
”的意思之外,还有佛家“
果报
”的意思。
比如,在孙悟空在发现了水帘洞之后,兴奋地高呼“
大造化、大造化
”。就是“
大福报、大幸福
”的意思。
那么“会元”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吴承恩老先生在《西游记》中说过“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
”这样一句话。
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所谓的会就是“一万八百年”的时间单位,所谓的元就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的时间单位。会元其实就是指一条很长的“时间轴”。
综合看来“造化会元”,字面意思其实就是“
时间轴上的因为和所以
”,用佛家的说法其实就是“
轮回、因果
”这四个字。
很明显《西游记》通篇就是围绕这四个字展开。
叁丨西游记中的因果
如果我们仔细读一读《西游记》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整本书就是一个“大轮回中套小轮回,大因果中套小因果”的框架。
首先我们先看大因果,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动因是啥?
书中的皇帝,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在唐朝的建国之战和玄武门事变之中杀虐太重,梦中去阴曹地府体验了一把“六道轮回”,从下面回来之后,李世民决定要举办一场水陆大会超度一下冤死的鬼魂。无奈,整个大唐无人懂得“超度”的大乘,只能派出唐僧去西天弄一本回来。如此这般之后,李世民能够得到一个“睡安稳觉”的果。书中的小因果更是多如牛毛,比如:
唐僧在还是“金蝉子”的时候,在课堂上打瞌睡,轻慢了佛法,因此需要接受“十世的修行和八十一难”的历练。孙悟空因大闹天宫,猪八戒因调戏嫦娥,沙僧因失手打碎琉璃盏,白龙马因玩火烧了玉帝的明珠才被迫取经,所有的西游人员在因果之中。
乌鸡国国王曾将文殊菩萨捆了,让他在御水河中呆了三天,结果换来自己在水底呆了三年。
凤仙郡的郡守因为将斋天的贡品推倒了喂狗,惹来了三年大旱。
等等等等……。
总而言之吧,《西游记》就是用通俗的故事给大家讲的“福祸无门,惟人自召”的大道理,是一本劝人向善的书。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您。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用文字带您领略中华之美。
-----
网友解答:
-----
吴承恩在《西游记》开篇写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谛,那就必须看西游记”
可惜,看懂《西游记》的人实在太少
有人说,当你有一天真正读懂了《西游记》,你也就懂得了世间所有苦难的真谛,也就懂得了整个人生的真谛!小孩子是根本读不懂西游记的。个人认为,《西游记》可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还是世间最伟大的一部成功学!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实是告诉人们如何战胜心魔的成功学。吴承恩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这也就是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还有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传授他一部《心经》,并且也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但是唐僧听不懂啥意思,最后直到抵达灵山,由孙悟空点醒了他之后,他才明白。因为要靠心来点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时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领悟了。
-----
网友解答:
-----
我们常说:“佛修心,道修身,儒修人”,《西游记》就是一部佛修心的神话小说。从孙悟空的出生到历经九九八十一一难,完成西天取经使命,成为斗战胜佛,其实就是以代表心的孙悟空修佛成佛的心路历程。孙悟空作为人心的代表,大概可概括为生心、修心、放心、炼心、定心、渡心和成心这几个阶段。通过孙悟空修心的历程,展现了天地人三界中的基本构成框架,也论证了佛道的微妙关系。佛道本一体,道为佛之基,佛为道之功。
一、孙悟空成佛的心路历程。
生心
就是指孙悟空的出生,他产自东胜神州花果山一仙石,该石受天地之灵秀,采日月之精华,天长日久,遂有了灵通。内育仙胞,一日崩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高天玉皇大帝。这预示着石猴将来要大闹天宫,惊天动地。玉帝赶忙让千里眼、顺风耳前去打探,方知是天产石猴,如服饵水食,金光也就潜息了。正是人之初,性本善。石猴行走跳跃,饮食果木,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朝游峰洞,为猴类找到一个好去处,花果山水帘洞,竟成了美猴王。正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美猴王与众猴类欢快生活,不觉过了三五百载。眼见得老猴一个个离自己而去,想到终有一天自己也将老去,不觉凄然。于是心生更高欲望,那就是访道求仙,以求获得长生不老,这就需要修心了。
修心
就是学本领,求长生。无奈生老病死,天之所常,逆天而行,求取长生,自然要能躲得过天劫。猴子漂洋过海,八九年,历南赡部洲,至西牛贺洲,来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经过七年打水砍柴,方得菩提祖师真传,又用了三年时间,学会了地煞七十二变和一筋斗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真正有了躲避三灾五难之术。正因为有了本领,正所谓艺高人胆大,才开启了放任欲望之心。
放心
就是放任自己的欲望。正因为自己有了强大的本领,就重整山寨,整练猴兵,入东海龙宫夺宝,闹地府勾除猴类生死薄,正是四海千山皆拱状,九幽十类尽除名;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为宁。与天地对立,自然要为天地所不容。这就要受天地的征剿讨伐,就进入了炼心。
炼心
就是受天庭惩罚,煅造熔炼欲壑难填之心,以期醒悟息心。经过天兵天将讨伐,二郎真君的捉拿,花果山妖魔猴兵尽除,孙悟空也被押到斩妖台,刀砍斧剁,雷打电击,依然消除不掉孙猴子的欲心仇心。不得已,太上老君让将其放入八卦炉,进行煅烧,直烧了七七四十九日,不但没烧炼成功,反而烧成了火眼金睛,更为疯狂。因为孙悟空为人心的代表,心为火,火趁火势,是烧不毁,煅不掉的,只会愈燃愈烈。没办法,就只能定心了。
定心
即是约束收拢孙悟空的无边欲心,让其自我反省。万般无奈之下,玉帝请来了西天如来佛祖。孙猴子与如来打赌,如果他一筋斗能翻出如来手掌,如来就将玉皇大帝的位置让给孙悟空。孙悟空自信满满,结果还是没能翻出如来手心。无边的欲望,让心魔受阻,急纵身要逃,早被如来翻掌一扑,把猴子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为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轻轻把猴子压在山下。过后,孙悟空头钻出来,如来就以“唵、嘛、呢、叭、咪、吽”六字金贴,贴在山顶四方石上,那山立即生根合缝,稳稳地将孙猴子定在山下。按说孙悟空神通广大,一个手掌能有多大,但如来手掌正代表俗世人心的贪、嗔、痴、慢、疑,代表俗世五行,因此孙悟空只要有贪欲,就很难跳出如来手掌心。同理,一座山是万难压住孙猴子的,但这五行山相当于五行,与六字金贴正是约束人心性的贪嗔痴各种欲望的,只要猴子有欲望,就难逃五行山的镇压。这一压就是五百年,正是让孙悟空好好反省,自我觉悟,力戒各种欲望,回归清心寡欲的平常心态,以便得佛家渡脱苦海。
渡心
就是加入佛道,修行功德,以达大彻大悟,成就正果。唐僧西天取经,到达五行山,也就是两界山,揭下六字金贴,救出了孙悟空。代表孙悟空已正式投身佛门,超脱五行,超脱世俗,开启了佛门修行。后来取经团队组成,正好五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正好代表五行:唐僧为土,孙悟空为火,猪八戒为木,沙和尚为金,白龙马为水。同时这五个人也正好代表一个人需要修行的五个方面:唐僧为身,孙悟空为心,猪八戒为欲,沙和尚为性,白龙马为意。心随身走,身为心宿,因此以后孙悟空不论怎样折腾打斗,都离不开唐僧,而且唐僧的紧箍咒也紧紧地套住了心猿孙悟空。猪八戒为情欲,因此猪八戒到哪里都是色迷迷的,好吃懒做,正是人之常情;沙和尚是初心本性,因此沙和尚到哪里都是本性不改,专心一意保唐僧,助悟空。白龙马为意志力的表现,人的意志只有确定了目标,才能专心一意地走下去。西天取经,就是确定的目标,因此白龙马一直走,从无懒惰反复之意。唐僧、孙悟空刚离五行山,正好就碰上了五个强盗:一个唤作眼看喜,一个唤作耳听怒,一个唤作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体优。这喜、怒、爱、思、欲、忧,正是人之修行需要清除的六根,只有六根清净,方能修行功德。孙悟空打死了这六个强盗,表明孙悟空坚定了取经之心。在取经路上,只有定心,正身,戒欲,守性,坚意,才能同心一意,奋力向前。但是心为物役,身为欲使,孙悟空为降妖除怪尽心尽力,不免有时候不为八戒受用,畏惧、恼恨和嫉妒之下,往往在唐僧面前献谗,挑拨唐僧来管教约束孙悟空,孙悟空出力不讨好,自然心生怨恨,取经路上就会一波三折,为妖魔所阻,为心魔所误。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代表将情爱欲斩断了,代表情欲的猪八戒就不乐意了,就在唐僧前挑拨谗言,让唐僧念紧箍咒,并赶走了孙悟空,最终却遇到了黄袍怪,不得已沙和尚又请回了孙悟空。真假美猴王,正是一个真心向佛与一个假心向佛的两种心态,表明取经不能有二心,只有除去假心,才能西天取经。还有七个蜘蛛精,正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七情六欲正像蜘蛛网一样能把人困住,只有烧掉蜘蛛网,除掉七情六欲,才能到达西天。总之,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是正邪相争所致,都有其取经拜佛要正心诚意的佛理。正是在经历了各种凶残狠毒的妖魔,让代表心的孙悟空逐渐成熟坚定起来,最终锻炼成了身心同一的取经团队,完成了取经任务。
成心
就是成为佛心,得了正果。圣僧努力取经篇,西宇周流十四年;苦历程途多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正因为唐僧师徒历经千难万险,完成了取经任务,功德圆满,如来佛祖封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净坮使者,沙和尚被封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八部天龙马。
由此可见,修佛也是一个正心诚意的过程,要不断克服各种心魔,清除各种干扰,经得住各种形形色色的考验,方能大彻大悟,成佛成道。这与我们正确把握人生,成就一翻事业,又是何等的相似。
二、佛道的微妙关系。
道修身,佛修心,身为心之宿,心为身之导,心离不开身,身又离不开心的指引。因此修身还需先修心,只有心意坚定了,身体才能朝目标发展。因此,在《西游记》中,吴承恩通过孙悟空修仙成佛的心路历程,告诉人们,佛中有道,道中有佛,佛道本为一体;道为佛之基,佛为道之功。孙悟空先一心学本领学能耐,却疏于修心,致使心欲任意纵横,不加控制,最终大闹龙宫,大闹地府,大闹天宫,犯下累累大错,最终被压五行山五百年受难。佛家有好生之德,佛祖将其纳入佛门,开启了他的心路修行历程,先做到六根清净,再斩杀一切贪嗔痴慢疑,逐渐向戒定慧迈进,最终终成正果,成了西天的斗战胜佛。由此吴承恩认为,修身与修心要同时进行,二者缺一不可。心为身之导,修心必修身;不能只修身,不修心,那样修炼的结果就有可能走火入魔,成为三界大害。因此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多有扬佛抑道之嫌。这与儒家欲修身,先诚意,不谋而合。诚意也就是修心,身心双修,既学技能又正人品,才是当今做人做事成就人生事业的正道。
三、佛道究竟谁更胜一筹?
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中,一直让人有着这样的疑问,可能就连吴承恩本人也在疑惑矛盾中。《西游记》中承认老子化胡为佛,这从老子两次拿金钢琢说,以前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多亏此琢,可知佛教的先师鼻祖应该是老子。不过身为佛教鼻祖的老子,又为何会在安天大会上,向佛前送礼献拜呢?身为三清之一的最高神,为何就不能拿得孙悟空,有效控制孙悟空,致使以后为孙猴子所轻视,弃道成佛?如来佛用一只手掌就能压制孙悟空,难道道家就只凭一只圈子威震三界?这也太让人不可思议了吧。圈子可水火不侵,可套取万物,可打跌人,正是诸法宝之尊。看来代表道教的太上老君,身为混元大罗金仙,封神过后,不再提升精修法力,只醉心于炼丹煅宝,制酿蕴酒了。难怪后来孙猴子大闹天宫,以道家为主的天庭竟束手无策,太上老君也只能拿金钢琢炫耀,拿炼丹的八卦炉说事,最终只能越摆布越糟,只好请西天出面来摆平了。就这样,又一强力的战神被西天所收,佛教经典也得以在东方广泛传播。看来孙猴子大闹天宫的结果,最后最受益的,莫过于西天佛门了。
-----
网友解答:
-----
【将进酒.观《西游记》畅想】
君不见,日躲西山抽大烟,
滚滚浓烟冲天星。
君不见,月藏深海弄汐潮,
夜夜汹潮振东瀛。
江山无日百草黄,人间从此闹市清。
长夜无月万鸟恨,红尘哪有新欢庆。
半载若不东海红,孰能大闹天空门。
猪八戒,孙悟空,
将进酒,明启程。
唐僧陪同行,腾云驾雾上天廷。
玉帝问清人和事,传旨安抚三僧静。
三餐玉液醉倒僧,八戒夜里还偷腥。
天廷怎会不知情,棒打鸳鸯难解恨。
唐僧醒闻念咒语,错让悟空痛一顿。
二师兄,别出丑,
此来是为祈佛神,期望下界日月明。
《中华新韵》
-----
网友解答:
-----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以自己独创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形成的作品。其主要描绘社会生活和原来意义上的历史小说有了分歧,也就是说已开始从原来那种历史小说的框架中挣脱出来,成了历史小说与非历史小说之间的一个过渡性品类。在《西游记》中,玄奘取经的史实只成了一点因由,完全从历史小说(早期长篇小说的唯一品类)中分裂出来,独立而成为神魔小说的新品类。这在中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开拓意义。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社会宗教性观念和风俗的基础之上,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独创性艺术品,演述了超人间故事的神魔小说,这正是它的艺术价值和魅力的根本所在。
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构思了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迦如来,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与诸多的妖魔等众多形象,对猴精孙悟空寄以了可亲可爱、有人情味的同情形象。孙悟空具有个性放纵、不愿受紧箍咒约束的特点,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唐僧师徒四人的关系可浓缩为当时时代背景下,人间家庭或某种社会组织的人际关系;西天路上的许多国王、道士、佛道斗争以及诸种社会关系的戏剧性的内容,可翻释为作家所感所受的明朝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色相;甚至故事中的某人某事可以折兑为明代现实中的某人某事。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以降妖伏怪歌赞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小说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拟人化的动物为形象,正是童话中的人物,于是《西游记》自然而然着上了童话的色彩,也就成为未成年的读者最喜爱的古典小说。
-----
网友解答:
-----
西游记写的是神仙圈里的事,出了圈就没饭吃,想入圈很难,但想出圈更难!
-----
网友解答:
-----
首先感谢悟空问答开展本次非常有意义的探讨!要全面阐明并得出明析的结论须大费笔墨,限于篇幅只能简要作答。〇〇首先指出,凡探讨或研究某些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必须首先明了作者所处的年代和时代背景!!!因为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虽说是此类回答属于见仁见智,但总不能抛开作者及时代背景去漫无边际的凭空没想。OO①,作者吴承恩(1504~1582年),江苏省淮安市山阳县人。吴自幼聪明好学,虽早已考取了秀才,但后来屡屡落第,到44~50岁期间补得一个岁贡生(保送生)。后来仍未中选而回归故里。此后在明朝嘉靖30年时,吴承恩补官缺当上河南省新野县令。他勤奋工作业绩突出,但由于他耿直不善于阿谀奉承拍马屁走后门,又逢大贪官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因而吴被罢官!此后流浪一年靠卖字画为生计。后来,在长兴县谋得县丞(秘书)之职,又因公正无私得罪人而丢职!此后又浪迹天涯以卖字画度日。50~60岁后开始创作《西游记》。OO②,吴承恩一生经历过三代皇帝:从明世宗(嘉靖喜欢炼丹修道)1522年~明穆宗(隆庆)1567年~明神宗(万历)1573年。而吴承恩所处的时代是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中后期时代。吴一生饱经风霜颠沛流离,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当县令只两年终因被诬告拂袖而归故里!官场失意,生活困顿,他虽忠诚正直却屡遭挫折,因而对社会的黑暗产生强烈反感!因而以神话小说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怒。OO③,孙悟空大闹天宫,闹的是上方的不公平不公正。这说明天庭(朝庭)中也有黑暗的一面。但这样闹也不行,小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被压在五行山下…后来帮助唐僧取经~其实就是从大闹朝纲~到正大光明地去同邪恶势力作斗争!!〈一路降妖除怪,与羊力大仙,鹿力大仙,虎力大仙斗法~就是讽刺皇帝老儿信烧丹炼汞求长生不老…到了西天,不送礼就求不到真经…无耐只好把紫金钵盂当礼物…周书不能列细!总之,一部《西游记》讲的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史~最终真善美终于战胜了假丑恶!所以说,《西游记》是一部宏扬正义反对邪恶的神话小说!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必须剝去!毛主席说:“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要之!今天探讨西游的主旨,对反腐打黑都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才疏学浅,难免管窥蠡测之偏,不妥处欢迎斧正!
-----
网友解答:
-----
有人说,西游记是写实性很强的神话小说,作者不是简单在讲取经,更不是崇佛。也不是讲修行。利用神话小说揭露统治阶层的虚伪,人民被统治被洗脑的悲惨故事。西游记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一切的活动都是为了一个利字。这个世界没有信仰,信仰只是牟利的外衣。
其实,读完西游记小说,合卷细细品来,我感到,小说的主旨,讲的是“约束”。
作者借取经故事在写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他通过神话小说的形式告诉后人,面对林林总总的大千社会,人是需要约束的。
-----
网友解答:
-----
神秘江湖耍猴人和我聊《西游记》,说四师徒和修行的关系。也不知道对不对,分享出来。
以前我小时候,时不时都会看到耍猴戏的人,后来越来越少了。
有一年忽然看到一个,带着三个猴子在街头卖艺。那三个猴子非常灵活聪明,也听话,也没有看到他打它们,训练地还行。
我看了一阵,很多观众都给了零钱。
他收摊后,就坐在公园旁边休息,我过去找他聊天。
我问:你这是从小学的吗?
他说:年纪轻轻出来讨饭,有个师父可怜我,给我口饭吃,教我的。
我说:那你训练这些猴子,难吗?
他说:猴子如果是小时候刚生出来你就带着,就很容易。他也听你的。如果中途捉回来的,基本上就很难,以前很多耍猴人靠砍掉猴子尾巴驯服野性,但都不太灵光。真正驯服它,必须是尊重它,让它舒服,它有需求也有享受,和你还有感情,这样才能真正驯服。
我说:你这路子,比唐僧紧箍咒还厉害啊!
他说:紧箍咒是没办法的办法了,唐僧是半路救下的孙悟空,和他不熟,一天两天,不可能控制他也不可能让孙悟空和他有感情,心服口服,前期用这种强制办法,是无奈之举,但是也是必要的。
观世音菩萨给他传这个咒,是个双向的,表面上看是唐僧制服孙悟空,制服心猿的。可是这咒也是考验自己的功夫,你啥时候该念,啥时候不该念,自己要修要悟的。
你看在白骨精那块,他就不该念这个咒,一开始唐僧也不懂这咒语的时机,念的时机是错的很多。后来心猿老实了,自然了,有感情了纯熟了。他也不需要念咒了。
孙悟空自从回了趟花果山再回来,和师父处好了关系后,唐僧也再不念这个咒了。
这说明啊,心猿是自然而然地自在了。不需要强加控制了。他们每次去一个地方,唐僧不用自己说,孙悟空就得飞上云头去打探一番,他怎么飞,飞到南天门,飞到哪都让唐僧知道。
一路上降妖除怪,其实就靠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和勇猛。这
是
心的力量啊。
心的力量很灵活,很巨大,有神变,并且能降服妖魔。而且你要是认取它、尊重它相信它顺随它,让它为你所用,并且不违逆你。就像我这三只猴子一般。
我说:你这猴子确实挺不一样,《西游记》到底是写什么呢?
他说:西游记写的其实就是佛法修行。
唐僧师徒4人再加上一匹白龙马,这其实就是一个人修行需要注意的5个方面。
他们每一个人都代表着一些东西。
唐僧代表着戒行圆满,慈悲执着、笃定不乱的修行精神。
小说里的唐僧,是个修行功夫很不错的老和尚,戒行非常圆满,不会随便破戒,他有几个特点,一是慈悲心没有分别,对谁都一样,妖魔鬼怪在他那里,都是需要可怜救助的对象。
他虽然欠缺火眼金睛去分辨妖怪,导致常被拿下,但是他需要去分辨吗?不需要,他看到可怜的人和事,不管对方是不是妖怪是不是要吃他,他都马上出手相助。这种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啊。不求回报的付出,当然现实上他遇到了困难,可是困难并不阻碍他的慈悲心。
其实妖怪到底是什么?是孙悟空火眼金睛看的准,还是唐僧看得准呢?当然,火眼金睛看的是妖怪,但妖怪,不也是众生吗?在老和尚那里,妖怪,更加可怜。
你看他死活不吃人参果,哪怕知道不是真人,但因为这个婴孩样子,也不能吃。这是真正的慈悲啊。起这个念头都不行啊。比如有些人吃素,但给素菜取名也是素鸡啊素肉啊,做的样子也是肉菜样子,那其实和吃肉是一样的,内心已经把它当肉吃了,念头动机就不是素了。
老和尚另外一个特点即是守戒,女儿国国王这么美,赤裸裸地引诱他,他也绝对不入坑,江山给他他也不贪,任你是国王也好,老鼠精也罢,琵琶精、蜘蛛精、杏仙子,好几次在绝色女色面前,他也不上当。
这种坐怀不乱的修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们总是觉得唐三藏笨笨的,蠢蠢的,啥也不懂,气死人。其实他稳得很,定得很,我们要向他学习。
老和尚骑着马,驾驭着猴,这是啥,心猿意马都把控地非常好,定的很强大。
你看他是一路颠簸坎坷,但是却安然无恙,从长安两届山到西天大雷音寺,一路初心不改,慈悲不变、取经之心不退,这老和尚,值得我们给他顶礼吧。
我说:对对对,给唐三藏顶礼。
他说:说到这孙猴子呢,我是
耍猴
的,非常有感触。
孙悟空是心猿,确实是。这心猿啊,其实是最难把控的,为啥,因为它对境反应太灵敏,看到妖怪,马上就要举棒子打杀,看到啥,他都第一时间起反应,然后跟着跑。唐僧是叫都叫不住。
这种对境生心的习性,是猴子的劣性,你没有办法强制,用紧箍咒也不灵。你唯一的办法,就是像唐长老这般,做好自己,唐长老是自己做表率,自己先稳了,观照着孙猴子,孙悟空自然时间久了就跟着也稳了自如了。
怎么稳了,打妖怪还是照打,神通还是照施展,但是心态已经不一样了。干什么都不是早期趁着自己的性子乱来了,一切都会围绕着唐僧来展开了,这就是内敛,心神内收的定力。
到最后,一直到了雷音寺,孙悟空都能保持和唐僧一条心,保持不二,保持同步。最后啊,孙悟空和唐僧经过了无字经书的灾难,
才真正悟到了空性,无可得,才是真谛。这才是终极悟空。
我说:猪八戒呢?
他说:这头猪啊,是欲望,也是至情至性。欲看起来不对,是阻碍,但是它如影随形同样无法控制,猪八戒贪吃贪色,但真诚纯粹。
这个东西如何在修行中处理,是个大学问。
大部分修行人,对于情欲食欲各种欲望,都很害怕,觉得应该好好控制,它一冒出来,就无法接受,内心觉得惭愧,好像犯了错误。
可是人这个动物,天生就带着这个力量,这本是个生命的力量,只不过这个力量,攀附外缘,形成了过度的欲望。
这个东西能灭吗?不能,你不能把猪八戒赶走,赶回高老庄,观世音菩萨给了任务给唐僧,要带他去西天。什么意思,就是说,要带着欲望去成就。
这听起来很像带业往生极乐的说法。带着欲望还能去成就吗?
欲望本身是不是菩提?当然也是嘛。欲望,是生命的功能产生的现象而已。我们把它定义为欲望,如果回溯,它不过是生机。
也是生命的神妙啊。
一个人没有了欲望,等于没有了生机,是不成立的。
不过,欲望要有度,要有戒,八戒一路跟随,经受各种考验,慢慢地也随了,欲望随心了。
这个随心,就是观照。唐僧观照着孙悟空,也观照着猪八戒。他只需要说一句:八戒。
八戒就会意了,不出幺蛾子了。
八戒的升华,就是欲望的升华,升华成什么?纯粹的生命动力。可以说,这四师徒,一路上没有了八戒,便是一潭死水,毫无趣味可言。他是活力,是活生生的,趣味盎然的,这才是生命的样子,不是死气沉沉的。
所以你看最后,猪八戒做了净坛使者,享受天下供品。这是个啥意思,就是你放开肚皮吃,为啥最后要这样放任,因为他已经自控了自如了嘛,天下供品随意享用,就是自如自在,随意了,也没有了刻意的贪婪了,不再需要贪婪了。
回归生命功能的初衷了。什么是悟能,这就是悟能,悟到了生命之所以能为之的原因和源泉。猪悟能是也。
我问:那沙和尚呢?
他说:沙和尚是个苦头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好汉。从流沙河里吃人而来,忽然皈依了,一心取经,不怕苦不怕累,老老实实憨厚本分,灵性是少点,但是肯用功。肯挑责任。
沙和尚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天资不怎么样,不怕,悟性不够,不怕,老实就好,重在不胡思乱想,只做好当下。
这就是清净法门
,低头挑担子、不作乱思想。
古往今来,许多沙僧似的修行人,得道成功,靠的即是不多想,就是干。
释迦牟尼有个弟子是个文盲傻子只会扫地,看不懂文字不会念咒念经,讲经讲法他也不懂,释迦没有放弃他,叫他念扫把两个字,就是傻傻地念就好。念到一心不乱。他肯老实念扫把,结果也成就了。
为什么,因为他不多想,不怀疑,不头上安头,不扫把上装扫把。这就是清净,沙悟净是也。
我说:那白龙马呢?
他说:心猿意马,意识之马,带着唐僧,去能去的地方,它能去任何地方,妖魔怪的山野,大唐的都城,西天的雷音寺,这是啥,这是意识的功能。
但是你要坐稳了,别翻下来,并且要走得出去回得来。其实这个马同时也是个护法神,他是龙太子变的嘛,来保护帮助唐僧修行的。
照这个逻辑啊,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是护法神。真正的护法是啥,就是自己的心性,自己稳妥了,就妥妥的了。
我听完,很是赞同这位耍猴人。他起身向我告别,往远处走去,那三只猴子也乖乖地跟着他走了。
(文章虽然写到耍猴人,其实耍猴是很残忍的虐待动物行为,我们要反对才行。)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吉林省延吉市怎么样?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