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诸葛亮死后,刘禅查其遗产时被气得直拍桌子,对此你怎么看?
有人说诸葛亮死后,刘禅查其遗产时被气得直拍桌子,对此你怎么看?
-----
网友解答:
-----
诸葛亮一死,刘婵彻查他的遗产结果气得翻桌子,这是为何?
三国时期,蜀魏吴三分天下,可是诸葛亮仍然居安思危,他担心如果不先弄倒魏国,对方迟早要派兵灭掉蜀国,于是就舟车劳顿几番北伐,可惜天数已定连续失败,导致诸葛亮也病死于途中。后来蜀人按其遗嘱将他的尸骨埋于定军山某处,从而与世长眠,那么身为一朝蜀相的诸葛亮,死后的遗产到底是充公还是留给子孙享用呢?蜀主刘婵面对这个问题时,却突然大发雷霆,直接就揭翻了桌子,这究竟是何缘故呢?
刘婵又称阿斗,该名是形容他窝囊废材的意思。在亮生前,刘婵均是对其百般依附唯命是从,然而当诸葛亮死后,这刘婵就对检查他的遗产时却大发脾气,可见该遗产是非常气人,不然昏庸的刘婵怎么死成如此,无能之主都如此动气。
至于他生气的原因,我们得从刘婵对诸葛亮的感情与印象说起,当初诸葛亮受刘备临终托孤,叫他以后辅佐刘婵,若能扶起就扶起,若是烂泥扶不上墙,军师就废除他的帝位,自己任蜀国皇帝,另外刘备命刘婵对诸葛军师如父一样对待不得违背,所以刘婵从小就受到诸葛丞相的严格管束,难免就有点逆反心理。
诸葛亮贵为一国丞相,威望盛高,对蜀主刘婵更是分外严格,让他受训高等教育努力成为一代明军,而且不准他有三座以上的宫殿、6个庭院跟70多妃子,甚至强令刘婵不得每天游玩偷闲,为此刘婵虽为蜀主但在诸葛亮的监控之下成长,缺乏了很多帝王级的高等享受以及乐趣,但他本性如此,对诸葛丞相更是不敢违抗,一肚子的委屈都收藏在心窝里。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路上死在五丈原,此消息传回蜀地,刘婵掩面而哭,也不知道他是真哭还是心里暗高兴,反正以后就没有人管制他了,可以任性的游玩了。
当刘婵按传统处理好诸葛丞相的丧事之后,不久就有人站出来状告诸葛亮贪污腐败,而且说得条条有理,吐槽诸葛丞相在活着的时候利用职权谋私,贪了巨额财物。此事一出,诸葛亮在刘婵心里至高无上的地位逐开始动摇,刘婵可能是累积了多年的怨气遇到了引火索,先不管真假,既然有百姓举报就得派人去查,为此刘婵亲自就下令去彻查诸葛亮的所有财产。
然而孔明生前早料到有这么一天,他早就准备好一份私人财物申报表,其简单点讲就是诸葛亮临死前写的情感文章,名为《亮·自表后主》,其中内容大概为,亮于成都种植有桑三百余株,薄田有十五顷,所以子孙们的衣食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剩出来的。
这时,刘婵看完这篇自表后主的情感文之后,三观震撼仍然不肯信诸葛亮那么清贫,于是再命人查抄诸葛府,里里外外一切都仔细翻找,结果真如文中所说仅有300桑树跟15顷田而已,听完汇报刘婵可能三观已毁,他万万想不到一朝蜀相竟能如此清廉,掌权这么多年都在在全心效力朝廷,从不以公谋私榨取百姓一分钱财,为此刘婵的情绪波动很大,一改往日的窝囊庸才形象,一下就暴怒起来还气得把台桌揭翻了。
关于刘婵暴怒的原因,坊间有两个说法,第一个是刘婵可能常年质疑诸葛亮的人品,不信他真的那么清廉,一切都是装出来的。第二个就是得知诸葛丞相真乃两袖清风一心为蜀国之后,刘婵就气自己竟听信他人馋言,从而怪罪自己太过昏庸了。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
网友解答:
-----
223年2月,刘备病情十分严重,并把诸葛亮召到四川奉节。
看见主公,诸葛亮流着眼泪对刘备发誓:我一定竭尽全力辅助少主,直到不能动弹为止。
刘备把刘禅叫到床前,指着诸葛亮说:从今往后,你尊敬丞相为父亲。
16岁的刘禅点头答应,并当着刘备的面叫了一声:相父。
这一幕深深印在刘禅的脑海中,一辈子没有忘记。诸葛亮也没有忘记,并且把自己的下半辈子全都奉献给了刘禅。
刘禅继位后,大小政事都依靠诸葛亮。宫廷内外、朝野上下,所有的人事安排都由诸葛亮决定。
为了刘备的嘱托、为了蜀汉的大业、为了刘禅的江山,诸葛亮辛辛苦苦、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准备北出祁山之前,诸葛亮上表给刘禅,详细列出自己所有财产:800株桑树、15顷土地、朝廷分发的衣服;没有给儿子留下任何财产。
诸葛亮立下遗嘱:葬在汉中定军山,一身正常服装,不要任何陪葬品,一口普通棺材,这些足够了。
诸葛亮死后,曾经受其压制的、现在刘禅亲信的官员纷纷向刘禅上奏:当了几十年的丞相,权力无所不及,一定积累了很多家产。
经不住多次上奏请求,刘禅同意由黄皓负责清查诸葛亮的家产。
经过对丞相府所有资产进行严格清点,黄皓把结果报告刘禅。刘禅对照诸葛亮生前上表,两者完全一致。诸葛亮没有对刘禅隐瞒资产。
刘禅看完黄皓上报的清单后,大拍桌子,然后很长时间没有说话,像一尊雕像、陷入深深的沉思。
此时,刘禅内心一定十分复杂、百感交集,至少有3种思绪在脑海中翻腾。
第一、惭愧
想起当年父亲临终之时,将自己托付给诸葛亮,父亲看着自己的那双眼神、满是期盼,期盼自己能够有所作为、期盼自己能够信任相父。刘禅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惭愧;
回想10多年来,相父为了刘家的江山废寝忘食、披星戴月、孜孜不倦、宵衣旰食,终于积劳成疾,累死在为刘家开疆拓土的战场上,把性命都无偿奉献给自己了,可是,刚死不久,竟然被怀疑贪赃敛财,被人清查家产,自己真的对不起相父啊!
直拍桌子,就是刘禅在发泄惭愧、就是在自我排解心痛的隐痛。
第二、懊悔
惭愧之情必然带来懊悔,父亲告诫自己要听相父的话;相父教导自己“亲贤臣、远小人”,可是自己没有远小人。
知道黄皓是小人,可还是亲近他、相信他、听从他,做了对不起相父、辱没相父名声的事情。
真不该采纳黄皓等小人的上奏,派人去清查相父的家产。已经做过的事情,只能留下无法抹平的懊悔了。
刘禅举起拳头,直拍桌子,因为后悔,所以对自己恼恨不已。
第三、担心
想起听信小人黄皓的话,酿成这样大的丑事,想想真是十分可怕。
以后小人们一定还会给自己制造麻烦、还会想法设法让自己陷于尴尬境地,刘禅从内心里涌出一股寒意;
听信了小人的上奏,自然伤害了一批忠臣,以后自己手下还能有忠臣良将吗?忠臣良将还会为自己效力吗?
担心到害怕的刘禅,直拍桌子,为自己打气、为自己壮胆、为自己前行激发力量!
痛定思痛,经过反思,刘禅后来为人处世明智很多。
262年,姜维与黄皓互相倾轧。刘禅劝导姜维:黄皓只是一个小人,不必对他太在意。
然后,刘禅命令黄皓去向姜维谢罪。
刘禅处理事情是不是挺圆满的?
我对刘禅的看法,与你一致的吗?请多多指导。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所描述的内容属于子虚乌有。如果有人说是真的有,我真希望他能拿出史料出处来,而不是信口雌黄。
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种种故事可谓流芳千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他担任蜀汉丞相时的真实写照。
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率汉军进驻武功五丈原,与魏军主帅司马懿对峙。长期的军旅生活,加上超负荷的工作,年过五十的诸葛亮身体大不如前,一度在军中得了重病。
刘禅对诸葛亮非常信任
在《益部耆旧杂记》记载:诸葛亮病重之时,刘禅还派李福担任使者,前去向诸葛亮咨询国家大事。诸葛亮对李福交待了身后事,让他传达给刘禅。
诸葛亮于武功病笃,后主遣福省侍,遂因咨以国家大计。(李)福往具宣圣旨,听亮所言,至别去数日,忽驰思未尽其意,遂却骑驰还见亮。亮语福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一决耳。君所问者,公琰(蒋琬)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咨请公,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费祎)可以继之。”又复问其次,亮不答。福还,奉使称旨。
按照《三国志·蒋琬传》的记载,诸葛亮也确实曾给刘禅递交密表:
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蒋)琬
。”
由此可见:
刘禅和诸葛亮之间的交流是通畅、信任的。
诸葛亮病故之后,刘禅还下诏褒奖诸葛亮,诏文中可谓字字悲伤,句句垂泪。
惟君体资文武,明叡笃诚,受遗讬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刘禅杀掉抨击诸葛亮的小人
当时有个官员李邈站出来弹劾诸葛亮,痛斥诸葛亮是个逼迫天子的权臣:
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诸葛)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这个人明显是个大喷子。多年前,他差点因为口出狂言被刘备杀掉,还是诸葛亮替他求情,救了他一命。他在诸葛亮逝世的时候去诋毁诸葛亮,大概率是他揣摩圣意,以为刘禅早就对诸葛亮不满,自己在此时发声抨击诸葛亮,好证明自己是大忠臣,刘禅会对自己刮目相看,重用自己。
可是他打错算盘了,刘禅在看完李邈的奏章后,把他免官定罪,最后朝廷法律部门把李邈判了死刑。
诸葛亮曾经向刘禅公开财产
诸葛亮生前向刘禅递交过奏章,公开了自己家的财产情况: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以刘禅对诸葛亮的信任,怎么会怀疑这文中的内容有虚假呢?
诸葛亮长期在外工作,成都城又不大,如果刘禅有心,派人去查一下诸葛亮的家庭也不是难事吧,何必非要等到诸葛亮死后才去查?
黄皓干政是姜维时期故事
网文说是“宦官黄皓从中唆使刘禅去查诸葛亮的财产”,只能说这位历史发明家根本没仔细看过《三国志》,觉得黄皓有点恶名,就认定是他了。
翻下史书,《三国志·后主传》明确写了:
景耀元年(258)……宦人黄皓始专政。
诸葛亮是234年死,黄皓是258年才开始专政,诸葛亮都死了24年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都已经三十多岁了。
大家要知道,诸葛瞻在十七岁时,就娶了公主(刘禅的女儿)为妻,然后一直官运亨通,大家都对诸葛瞻的期望很高。
在258年后,黄皓是与姜维关系不和,互相诋毁,诸葛亮和诸葛瞻在蜀中的名望很高,黄皓绝无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污蔑诸葛亮的。
综上
网上总是流传着各种历史发明文,有的是出自电视剧、游戏,甚至是小说,这些创作终究是编出来的故事,可笑的是,却被一些不学无术之人当成史料,到处宣传。这个“刘禅抄诸葛亮家”故事就是其一。
实际在《三国志》中:
诸葛亮家财公开,刘禅对诸葛亮的是非常信任,还诛杀了抨击诸葛亮的小人;网文中所谓的小人黄皓在正史上却是诸葛亮逝世24年后才得宠的,根本没可能去对诸葛亮及其家人使坏。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从我的文章中学习到真实的历史知识,不要被那些哗众取宠的历史发明文所蒙蔽。
感谢关注!
-----
网友解答:
-----
刘禅把诸葛军师当成了义父,一切国事、军务都交给了诸葛亮,他自己过着悠哉悠哉的生活,这些还不多亏了“义父”的鼎力相助他才能如此享受,所以他感恩还都感恩不过来,他又怎能在诸葛死后去查家底?就算查出点什么毛病,以刘禅的性格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刘禅也不傻,既便发现诸葛有问题、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原因是诸葛军师多智多谋、有鬼神不测之机,如果他特意“设计”来这一招,我如果去查一旦中计便悔之晚矣!著名的武侯遗计斩魏延设计的多么深、多么妙、又是多么的可怕啊!
-----
网友解答:
-----
诸葛亮临死前给刘禅上了一份财产表,上面写着他家里有桑麻800株,薄田15倾,除此之外,再无余财。刘禅当时就怀疑,这份表格的财产说少了。堂堂一个蜀国的丞相怎么可能只有这点家财。当刘禅听说诸葛亮有贪污后,他就命令手下去查。查的结果是,正如诸葛亮上表的一模一样,桑树800棵,土地15倾。这份调查表交给刘禅的时候,刘禅拍了桌子。
注意,这里说的是刘禅拍了桌子,但实际上到底是什么原因拍桌子呢?我估计是以下几个原因:
1、自己本来是想抱着找诸葛亮麻烦去的,但却被现实狠狠的打了脸!
2、气自己为什么不信任自己的相父,忠心耿耿一心为了自己努力的诸葛亮却被自己这么怀疑,阿斗心中的内疚是不言而喻的!
3、气那些诬告诸葛亮的人!想到之前诸葛亮六出祁山,有一次把曹魏打的丢盔弃甲,差点就成功了,却因为别人诬告把诸葛亮召回,不然或许早就完成统一大业了!
-----
网友解答:
-----
我只是看到《三国志》的记载的一个小事情:诸葛亮当年向刘禅上表的时候,说过自己的情况:我诸葛亮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田亩十五顷,这些东西供给我们一家所有人衣食已经十分充足,而且还有一点剩余的钱财。至于我在外出行打仗,也没有其他的调度,随身的所有都是仰赖自己的官禄,没有其他的门路去赚钱。假如有天我不幸去世,也不会出现家里一堆钱财,家外也是一堆钱财的情况,以免辜负陛下的信任。诸葛亮去世之后,果然家里就像他说的一样。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个十足的好人。对于刘禅,诸葛亮没有辜负对于刘备的话,刘禅怎么会气的拍桌子。
我们也可以看看诸葛亮去世以后的事情,当时诸葛亮去世以后,《三国志》说蜀汉很多百姓都偷偷的祭祀诸葛亮,当时的朝廷因为礼仪不允许,但是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一起上表诉说诸葛亮的为人和功绩,朝廷才答应。
连后来在蜀汉当官的陈寿自己都称赞诸葛亮:
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一代良相。
-----
网友解答:
-----
我们大家熟知的一条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的就是为了蜀国操劳一生的诸葛亮。
刘禅继位的时候,只有十七岁。他称诸葛亮为相父。
刘备死后,刘禅太年轻,蜀国的一切权利基本上都是诸葛亮掌控。当然,有重大决策他也经过刘禅同意。
由于诸葛亮权利太大,有好多嫉妒诸葛亮的人早就对诸葛亮怀恨在心。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说话,诸葛亮一死,他们就开始向刘禅说他的坏话。
这要先从诸葛亮的遗书说起。
诸葛亮临死的时候,给刘禅留下了一份家产清单,说他在成都老家有桑树800棵,薄田15頃。他的孩子们就靠这些树和地,就可以很好的生活了。
当时的法令规定,一品官员应该有50頃田地,八品官员是15頃田地。
诸葛亮堂堂一品大员,说自己只有区区15頃田地,那些对诸葛亮怀恨的人纷纷表示怀疑。
尤其是有一个叫李邈的官员,人品差到了极点,诸葛亮曾经救过他的命,他不但不感恩,反而极力造谣诋毁诸葛亮。
在这些人的强烈要求下,刘禅也产生了怀疑,同时也为了强化自己的权利,就下令彻查诸葛亮的家产。
他们彻查的结果,就如诸葛亮留下的清单一样,诸葛亮家除了800棵桑树和15頃田地,没有任何多余的财产。
刘禅看到彻查结果,感到太对不起诸葛亮、太心疼诸葛亮了。他说:“丞相,委屈你了。”
诸葛亮如此清廉,如此高风亮节,还有人造谣诋毁他,所以刘禅气得拍了桌子。
虽然诸葛亮没有为后代谋取任何利益,但是,他去世后,刘禅对他的后代还是很照顾的。
后来,刘禅也把那个忘恩负义的李邈下令处死了。
-----
网友解答:
-----
刘禅查诸葛亮遗产,为何气的拍案而起?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一生戎马,只为匡扶汉室,拯救天下。诸葛亮受刘备白帝城托孤,成为蜀汉辅政大臣,又受刘备的知遇之恩,因此刘备死后,诸葛亮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事无大小,亲力亲为,可以说为蜀汉政权操碎了心。刘备死后,诸葛亮践行“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策略,先后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与司马懿对阵,坚持了十余年的战争。
由于操劳过度,年事已高,诸葛亮在五丈原病入膏肓,死前诸葛亮曾上书刘禅,称要简单下葬,穿平时衣物,冢足容官即可,又称自己没有余才,唯有成都桑树八百余朱,薄田十五亩顷。在当时很多贪官的年代,甚为丞相的诸葛亮居然如此廉洁,因此有些官员就不相信,说诸葛亮贪污受贿,要求刘禅一查究竟。
刘禅派人核实后,果不其然,诸葛亮没有任何余才,刘禅不禁拍案而起,极为愤怒,这是为何,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诸葛亮清正廉洁,却遭小人诬陷。
诸葛亮一生为官公正廉洁,克己守法,为蜀汉兢兢业业,刘禅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清正廉明的人。诸葛亮死后,刘禅出城几十里迎接诸葛亮“回归”,也是哭天抢地,悲痛欲绝。诸葛亮死不久,就有人诬告他贪污受贿,而经过查验却没有发现诸葛亮贪污的财产,因此刘禅大为震怒,痛恨那些诬告诸葛亮的小人。蜀汉如果多几个像诸葛亮这样的清廉之官,会更快的扫平中原,因此刘禅拍案而起,是对那些小人和贪官污吏的震慑和警告。
其次刘禅误听谗言,前去调查诸葛亮,更是深深的自责。
刘备一再告诫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而诸葛亮也多次劝刘禅,不要相信谗言。诸葛亮刚死不就,刘禅就听信了他人的谗言,前去派人调查诸葛亮的财产,因此刘禅为自己不相信诸葛亮,而深深的自责。因此刘禅拍案而起,是为诸葛亮鸣冤,为自己草率的决定内疚。毕竟诸葛亮为蜀汉操劳一生,凡事恪尽职守,最终还死在战场之上,因此没有诸葛亮,也就没有蜀汉天下。想诸葛亮这样首屈一指的大清官,刘禅居然还去调查,这种深深的自责无法言表。
再次诸葛亮在时曾运筹帷幄,事必躬亲,刘禅都要听从,诸葛亮不在,刘禅拍案而起即有庆幸也有担忧。
诸葛亮对蜀汉有绝对的领导权,可以说整个蜀汉都要听从诸葛亮的调度,刘禅虽然贵为皇帝,却也难免身不由己。诸葛亮病逝后,刘禅终于有了实权,终于有了自由,这种被管束很久的释放,更是无比的畅快。而刘禅在高兴之余,更多的是担忧,他更担心以后蜀汉还有谁像诸葛亮一样可以庇护蜀汉,可以辅助刘禅。故而刘禅拍案而起,即是对自由的欣喜,也是对蜀汉前途的担忧。
你是如何看待刘禅调查诸葛亮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
网友解答:
-----
确实如此,刘禅演戏而已。刘禅查完不仅拍了桌子,还怒摔了一个杯子,然后说了一句话,\"丞相,您受委屈了\"
刘婵看似愚蠢其实非常的聪明因为他有自知之明。他知道他没有统军打战,理政治国的才能,所以他把苟且偷生自保的本事发挥到极致。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大权独揽却忠心耿耿,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为后代争半点好处。刘婵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视为相父,让诸葛亮放心省心甘心。
投降魏国后也能说出乐不思蜀这样屈辱的话,虽然窝囊但对于自己和一大群蜀汉大臣能善终功不可没。纵观整个历史,有几个亡国之君能善终的?
-----
网友解答:
-----
诸葛亮在生前颇受后主刘禅的器重。刘禅同学对诸葛亮奉若神明,尊称诸葛亮为“相父”,就是说以对待父亲之礼对待诸葛亮。刘禅同学的确也是言行一致的。凡是诸葛提出的军政要策,刘禅无不言听计从。这其实也是刘禅的自知之明。
刘禅给别人留下了昏庸糊涂的印象,又贪图享乐,因此治国理政是远远不如诸葛亮的。在那个烽火连天狼烟四起的大动乱时期,刘禅不会武功、不懂兵法、资历浅薄,所以治理国家必须依靠诸葛亮。诸葛亮就以刘禅监护人的潜在身份和大汉丞相的公开身份,顺理成章地掌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
诸葛亮临终时,竟然有指定继承人的权力。由此可见刘禅对诸葛亮的敬重和服从。诸葛亮也不辱使命,努力维持着蜀汉的运转,使得弱小的蜀汉能够在强大的曹魏和东吴的夹缝中生存下去。
诸葛亮一方面对刘备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一方面对刘禅同学的尊重心满意足,再加上他忠君报国、勤政爱民的儒学思想,使得他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六出祁山,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改变兴复汉室的初衷。由于曹魏的强大和蜀汉集团的内部消耗造成经常后勤保障不利而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
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地区孟获的叛乱时,采用了马谡的建议,对孟获七擒七纵,终于彻底征服了南方少数民族的人心,而使得南方地区人心归化,几十年再无战事。充分证明了诸葛亮的政治才干和军事指挥能力。
诸葛亮掌握蜀汉军政、民政、财政、人事大权几十年。诸葛亮几乎就算是蜀汉的一个独裁者。然而诸葛亮却清正廉洁,克勤克俭。诸葛亮作为一国之相,遗产只有田地几十亩,桑树八百棵,完全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诸葛亮和后主刘禅的相处和谐、配合默契,创造了历史上少有的权臣和幼主之间善始善终的典型。诸葛亮每逢大事都要先上表请示刘禅,刘禅同意以后再决定实施。在朝廷上,诸葛亮对刘禅礼数周全,也完全符合君臣之间的礼仪,正常维持了刘禅同学帝王的尊严。诸葛亮从来也不专横跋扈,对刘禅毕恭毕敬。任免赏罚也都通过刘禅。曾有人建议刘禅给诸葛亮加“九锡”而遭到诸葛亮的痛斥。诸葛亮努力维护刘禅作为一个皇帝应有的权威。在礼法上,诸葛亮做到了从不越雷池一步。
刘禅也注意维护诸葛亮的权威和地位,保持诸葛亮的最高领导权毫不动摇。李严因为供应粮草不利,就传播谣言说东吴要兴兵犯蜀,使得诸葛亮二次北伐无功而返。
诸葛亮因为和李严同为托孤大臣而不好处分李严。刘禅得知以后,立刻把李严贬为庶人,并迁出成都。《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回《出陇上诸葛妆神、奔剑阁张郃中计》中这样写的:
后主览表,勃然大怒,叱武士推出李严斩之。参军蒋琬叩首奏曰:“李严乃先帝托孤之臣,乞圣恩宽恕。”后主从之,即谪为庶人,徙于梓潼郡闲住。
刘禅的做法可以说的上是富有智慧了。
刘禅这样做就是告诉诸葛亮:你一心一意北伐,我全力支持,得罪人的事我来做。刘禅同时也在告诉其他大臣:想敷衍诸葛丞相的下场就是这样;我刘禅虽然年幼,但也不是好糊弄的。
刘禅处分了李严,使得诸葛亮减少了很多的牵制和内耗。果然,诸葛亮从此以后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而把司马懿打得龟缩回去不敢迎战。司马懿为了避战,竟然违背军事常识,千里迢迢向皇帝请旨是否出战。曹睿也对司马懿心领神会,立即下旨众将不得出战。司马懿和曹睿一唱一和,高挂免战牌而苦苦熬死了诸葛亮。
诸葛亮和刘禅和谐相处,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同心同德相得益彰使得蜀汉达到空前鼎盛,以至于强大的曹魏也不敢与之争锋。那么,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为什么要对诸葛亮抄家呢?
这件事情是道听途说的,史书上没有正式记载。抄家之后,刘禅又为什么勃然大怒?对此,我们只能假设。因为此事我确实没有发现什么记载。所以只能假设一下了。假设真是这样,那么原因无非就是:
第一、刘禅查抄诸葛亮是受了个别大臣的蛊惑。
个别大臣自己怀疑诸葛亮以权谋私,敛财不少,因此就造谣生事建议刘禅对诸葛亮抄家。这位大臣觉得一旦抄出诸葛亮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自己就大功告成了,以后可以获得刘禅的赏识和重用。
第二、不排除刘禅自己怀疑诸葛亮有巨额财富。
一旦查出诸葛亮有巨大财富,那么就可以有效诋毁诸葛亮的光辉形象。而刘禅却因为反腐倡廉而塑造了自己一代明君的形象,从而摆脱诸葛亮的巨大阴影而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结果,事与愿违,查来查去,查出了一个大清官,反而使诸葛亮在蜀汉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伟岸。因此刘禅追悔莫及以致恼羞成怒。
第三、刘禅对自己听信谗言的懊悔不已。
刘禅因为听信了谗言才对诸葛亮产生怀疑的。事实证明,诸葛亮没有任何贪腐劣迹,刘禅心中羞愧不已。因此才深恨自己意志不坚定而被小人利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诸葛亮自己效忠蜀汉以身作则。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也是做到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双双为国捐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能创造出这样流芳百世的理论来,他就不可能贪图荣华富贵。大家觉得怎么样?
-----
网友解答:
-----
很多人都说刘禅昏庸无道,不学无术,是“扶不起的阿斗”,可我想说的是,如果刘禅是如此脓包的皇帝的话,他也不会在诸葛亮死后,继续安稳的统治蜀国四十余年吧?就算还有诸葛亮培养起来的姜维扶持刘禅,刘禅也绝不会如诸葛亮般的遵从姜维,这也说明刘禅自己也是一个善于倾听忠言的好皇帝。诸葛亮在世时,他尊其为“相父”,听其谆谆教诲,看诸葛亮为蜀国日夜操劳,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叹自己的无能,不能为相父分担。
在诸葛亮出兵伐魏期间,有人借机向刘禅进谗言,说其拥兵自重,污蔑诸葛亮借多次北伐,而搜刮民财,这种谗言,起初刘禅态度是坚决向着诸葛亮的,可听的多了,自然而然心里也有些嘀咕了。然而在诸葛亮最后死于伐魏归途中后,刘禅派人清查其家产时,见诸葛亮身为一国之相,竟然只有薄田几亩,桑树几株,清贫如此,比起自己的奢靡生活,一时忍不住嚎啕大哭,拍案痛骂奸臣,后悔自己听信谗言,差点误会了诸葛亮。
------------------
推荐阅读:
如何看待中国女排世联赛输泰国女排而中国小将亚洲杯赢泰国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