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不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不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
网友解答:
-----
基本是不明智的决定,因为日美二战时,两者实力差太多了,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上的对手。事实上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国力差距,日本人是知道的,比如日本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就和日本天皇上奏:两国实力差距太大,开战后一年内还能扛得住,但是后面就很难说了。之所以如此日本还要开展的原因是日本当时被主战派控制了思想,反战人士和提出反对者都被抓了起来。于是乎,当珍珠港被炸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日本的战败。
日本偷袭珍珠港前日本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美国。虽然美国比日本排名靠前,但是美国海军装备和日本差不多,航母比日本还要略少(日本开战前有10艘航母)。但是日本战争潜力差,战前虽然装备多,但是一旦开战,本土遭到封锁后,工业生产会急剧下降。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成功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当时美国还有三艘航母和一些中小型舰艇。日本这时候实力要明显超过美国不少。但是到了1944年,仅仅3年多的时间,美国航母总数猛增到将近100艘,海军各型战舰超过1000艘。日本则相反,超大型主力舰只有1艘信浓号航母,而且没出港就被美国潜艇击沉。。。其他方面就更不必多说了。所以日本和美国开战,那绝对是自杀的行为,必死无疑。换个角度,看日本当时在华作战,虽然说中国当时有一些英美苏的援助,但是主要能把日本拖入泥潭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是个大国,硬实力在那里。假如美国不援助中国的话,可能战争时间还会更长,但是日本还是赢不了,因为中国太大了,后勤补给根本就不可能全都展开。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偷袭珍珠港这事,您要是单独拿出来聊的话,就这主意何止是蠢,整个就是扛着铁锹给自己挖坑,打算把自己给埋了的节奏。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人为嘛要这么干呢?
简单的回答,就是日本人已经急眼了,他不偷袭珍珠港,已经没活路可以走了。
咱别的不说,中国战场日本人已经被架住了,眼巴巴的瞅着重庆,坑死了都打不进去。
要想让中国人屈服,啥招都用上了,间谍特务跟那蚂蟥似的,往国民党里头钻,玩了命的玩分化。
划拉出很多汉奸,最大个的汉奸汪精卫,给他们摇旗呐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什么曲线救国。
这还到处屠杀烧房子的,威胁中国人,结果啥局势那是一点都没有改观,咱八路军还把沦陷区穿插成了马蜂窝,到处都是根据地。
您就是给日本人一百只手,他们都没法把中国战场上的窟窿眼给堵上,战争越打越大,费用花的是越来越多。
到了1941年的时候,蹲在日本小岛上的美国大使,惊讶的发现,日本人的外汇就剩下两万德国马克了。(《使日十年》)
您就说说吧,美国人做生意是为了赚钱,你都没钱了,还扯什么生意不生意的。这美国人不就开始禁运日本人吗?
这家伙可把日本人给逼急眼了,中国战场上的战争看不到个头,现在连和美国人的贸易都没的做了。
就问您一声,日本人下一步该怎么干?
既然打仗需要资源,可没有钱和美国人购买资源了,而日本人从美国人手里购买的资源几乎都是东南亚生产的。
您自己说说看,日本人该怎么做?您就算是智商达到五百,他都想不出好办法,日本人只能去偷袭珍珠港。
这主意再怎么愚蠢,他至少可以解燃眉之急不是?这就叫饮鸩止渴,没法子的日本人都快被憋死了,他只能有一步走一步,哪里管得着下一步该往那走,没那么多的长远打算。
这么说干巴巴的,接下来咱说一些具体的证据,来给大家伙说道说道这事,您接着往下瞅。
咋说呢?战争这个东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东西。不然老祖宗在《孙子兵法》中也不会提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呢。
事实上,当日本人将枪口对准中国的时候,日本人已经走在了失败的道路上了。
那么咱就来看看,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前和之后,他们家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这很能说明日本人的窘迫。
1937年这应该是一个分界线,咱全面抗战也在这一年开始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启,中国正面战场上,虽然中国军队的颓势依然存在,但变化还是很明显的。
每一场战役,杀死的日本人已经不在是几千,而是上万,以万为单位来计算的。
日本人已经开始真正的失血,以至于武汉战役之后,一场战役下来,日本人的伤亡就达到了二十五万以上,这也让日本人没有了足够的兵员发动起像武汉战役如此巨大的战争了,至此中日在战场的对峙正式形成。
那么中国战场是这样的,我们再回过头来瞅瞅日本人那小岛子又发生了什么?
首先在1937年之前,日本人普通人的生活还是很给力的,虽然吃饭不能说顿顿吃上肉,但管饱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就连娃娃们上个学啥的这都有余钱,一个星期看两次电影,这都是普普通通,这还有中学生研究一些个国际新闻。
您说说这小日子过的,岂止是一个好字可以说的明白。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小编你是咋知道的?”
其实这些个事,您要是翻阅一下,参加过二战的日本老兵的一些个回忆录啥的,都能看到这一点。
小编在《活着回来的男人》看到这些的。
以上这些也就算了,咱在来看看日本人的经济是如何的繁荣,您吧嗒吧嗒这个味道。
1937年之前,日本人东京那街头,繁华程度都不亚于现在的日本东京,什么蔬菜水果店,药店,豆腐店,书店,咖啡馆开的到处都是。
不大个东京能把这些店铺全养活了,根据统计三十年代那会,日本东京十六户居民里头,他就有一家蛋糕店存在。
您说厉害不厉害,当时日本人的工业增速比美国人还来劲,不论是制造业还是工业产品,您要是单单拿出数据和法国比,都能超出一截。
当然了,日本人的这种增速下,基本上还是依靠手工作坊这一类的初级工业来弥补的,毕竟他就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家里头的底蕴不高。
但能做到这一点,还真就不差了。
可这所有的一切,在1937年的时候,戛然而止,日本人的好日子到头了。
日本街头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的倒闭了,以至于后来银行都撑不下去了,1937年之后的小银行不是倒闭了,就是被大银行给吃下去了。
至于其他什么水果店,蛋糕店啥的,也很快就看不到了。
之前满大街溜达的出租车,一辆都看不到了,因为宝贵的汽油,都被日本人拉到了中国战场上消耗去了。
日本人想要上街下个馆子啥的,别想了,你就算是有钱,他也找不到一家饭馆子了。
原本活跃的私人经济,基本上都被掐死了,能活下来的企业,不是完蛋了,就转成了军工企业。
过去,日本人吃饭还能管饱,到了1937年之后,日本的粮食都开始供应不起来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就要问了:“日本人不是侵占中国大量土地,整个朝鲜都被他们侵占了,种点粮食出来,也不是难事?”
种粮食确实不是难事,但问题是,在战争的情况下,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全乎的进行生产。
事实上,日本人也从这些地方掠夺了不少的粮食往日本那小岛上运输,但依然堵不上这个窟窿眼。
日本人开始实行配给制了,事实上到了1939年的时候,日本人靠着海,但在内陆连鱼都难以卖到了。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汽油,造成了运输困难,物品只能在当地流通。
大家伙都知道,日本人特别喜欢吃红豆,什么红豆汤,红豆饭,红豆年糕啥的,那么到了1939年的时候,还红豆呢?连他们习惯吃的大米,都吃不上了。
只能去吃东南亚生产的那种长米,您以为长米就可以敞开了吃嘛?想多了。
这个时间点上的日本已经有了米荒,日本人出去购买米的时候,就只能买两升,多了的话,店铺就不出售了,爱干啥干啥去!
所以日本人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胁,根据《活着回来的男人》这本书的叙述,当年的日本人买点东西都要靠关系。
以至于他们到配给所买米,往往会被这么一句话给顶回来:“我又不认识你,所以就不能把米卖给你!”
好吧,这叫什么逻辑,因为不认识,所以不卖。
您就说说吧,日本人那会的生存环境是咋样的?
关于这一点,大家伙可以参照,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很快就爆发饥荒的事,做印证对比。
好了,咱接着说。
您都不知道,到了1940年的时候,日本就连一盒小小的火柴都要实行配给制了。
翻阅资料,小编还发现在1940年的时候,其实日本人在中国战场上,每一天就要消耗四百万美元。
而日本人为侵华战争,仅仅准备了四十六亿日元,这那够啊!塞牙缝都嫌弃小。
所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人可以说是无路可走了,要么慢慢的在中国战场上耗死,要么开辟新的财路,寻找新的物资来源地。
就这两条路走那条路都得死,区别是活的时间长短而已。
结果北上打苏联人,让朱可夫元帅好一顿收拾,打的日本人鼻青脸肿,他们才知道,苏联人不好惹,整个就是怪物。
日本人敢打半个基数的炮弹,苏联人就敢回敬三个基数的炮弹,管饱!
最后日本人回头就去摸了美国人的珍珠港。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日本人为嘛要侵华呢?他要是不干这事,好好的发展,也不至于被揍成这样啊!”
这叫人心不足蛇吞象,您要是翻阅一下日本人的发展史,咱别的不翻,就看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他是如何发展的。
毕竟看明治维新之前,他也没劲。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那叫个发愤图强,见天的学习欧美,这国力咔咔的往上长。
但他再怎么长,毕竟底子就薄,几千年来日本人就没啥文明可以说道的。
您就说吧,他能积攒下多少东西?
而日本在学习欧洲的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个现象,欧洲的崛起其实是通过血腥的对外战争,掠夺他国的财富,成就了自己的辉煌。
那么这个时候,日本人就将枪口对准了琉球,现在的冲绳。哎,这一次一家伙就吃了个肚子圆。
后来又吞了朝鲜半岛,这底子才厚实一点,最后在甲午海战中,从清朝的身上扒拉走不少的钱财。
那么这一路走过来,日本人发现对外战争的好处,打赢了之后,不仅可以把战争消耗的钱财给全部拿回来,他还能有赢余,这点子赢余可不是忽略不计的,那是他国内财政的几倍。
而从清朝的战争中,日本人逐步发现了当时中国人的虚弱,只要开打就有钱赚,甚至于吓唬一下,都有利益可拿。
日本人膨胀了。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的思潮也开始发生着变化,不算多的理论碰撞之下,就产生了军国主义。
而军国主义的坚定推行者,其实就是天皇。
这个天皇为了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实现,拉拢一些个青年的下级军官,培养起一个个法西斯猎犬,以巴登巴登集团为核心,发展出了昭和军阀。
这些家伙都接受了日本天皇的指导,出来的人说几个,您就明白这个巴登巴登集团是多么可怕,这里头包括岗村宁次,东条英机等等,但凡在二战中崭露头角的日本战犯,您在这里都能扒拉到,而且都是大块头级别的存在。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日本天皇为嘛要拉拢青年军官吗?老年的不更加成熟吗?”
是更加成熟,但老年的已经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日本天皇有着冲突,青年军官日本天皇就好指挥了。
于是您在日本的历史上,就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以下克上,很多青年军官不惜对上级发动刺杀,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以下克上?这纯属滑天下之大稽,没有日本天皇的默许,他们试一试?天天说日本人的上下尊卑都印到了骨子里的说法,这又是怎么回事?
所以军国主义的推行和实现,其实都是日本天皇一手造成的,而这样的结果,我们就看到了日本侵华在一步步的推行,一步步的实现。
咱具体说一点例子,您感觉一下。
大家伙都知道,九一八事变,明面上日本政府同意没有?没有,但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他就能发动,而发动了之后,按理说这俩家伙就算不被枪毙,也得把牢底坐穿。
结果呢?这二位一路加官进爵,石原莞尔更是冲进了日本军部,成为了事实上的二把手。
石原莞尔很得意,或者说是很兴奋。
以下克上,居然还能得到褒奖,这似乎让那些个有心机的家伙闻到了味道。
当石原莞尔想要按照自己的意图,对华侵略。他的想法很简单,对华侵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采用慢慢侵蚀的法子进行,他这一派被叫做不扩大派,与之相对的就是扩大派。
但他这套理论,被日本绝大多数人所反对。军人没有战争哪里的军功,没有军功,怎么能爬上高位,很简单的道理。
所以石原莞尔被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以下克上,让手下也来了一次。
当然针对他的不是刺杀,而是拒绝,石原莞尔的手下,跑到了对手的阵营当中,为对手摇旗呐喊。
看这样子,是日本军界混乱了吗?你可拉倒吧!什么日本军界不军界的,您还得瞧瞧,他们的上边还有一个天皇。
所以的一切只不过是按照这个天皇的想法在推行而已,天皇在日本人中的权威,您可以参照美国人李梅火攻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把燃烧弹投放到日本天皇的家里来论证。
美国人都想要依靠日本天皇的权威,来征服整个日本,可想而知日本天皇在军界里头的话语权。
最终的结果就是,石原莞尔被踢出了军部,毕竟石原莞尔的价值,在九一八之后,就已经不符合日本天皇的想法了。
那么这种想法,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日本的军国主义更加的昌盛。
结果说好的三个月打中国,硬生生的打了十四年。
日本人彻底的傻了,他们按照和清朝的打法和逻辑,就不该是这样的,他们完全不理解中国人为嘛这次这么强硬。
而一头依靠战争来喂养自己的军国主义,试想一下在中国战场上,已经发挥不出太多的热度。
您感觉他会不会发动下一场战争呢?用战争去解决问题,是军国主义的特色,所以偷袭珍珠港那是早早晚晚的事。
按照他们的自己的逻辑,说不定我打其他地方开打,国军这里就能投降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哟!
-----
网友解答:
-----
日本先在甲午战争中赌国运赢得了崛起的资本,后来在日俄战争中扩大了殖民地,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
二战爆发后,日本主力力量集中在征服中国,但“三个月”并没能灭亡中国,反而陷入了长期持久战的泥潭之中,这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是相当不利的局面。
此时不愿卷入战争的美国想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但也并没有什么事情都不做 ,美国政府以经济制裁试图使日本恢复理智,然而,陷入对华战争泥潭的日本,早已经停不下来了侵略扩张的脚步。
经济危机带来的大萧条,侵华战争的泥潭,国内经济矛盾,这些都促使日本必须获取更多的资源来解决危机,特别是对石油和橡胶的需求,更是战争进行下去的保障。
而属于英美势力范围的东南亚地区,有着相对东亚成熟的战争资源开发进度,日本南下攻略东南亚,能够更快攫取军事资源,解决战场刚需。
南下是日本缓和矛盾的必然之路,但这条路上却有着一个强大的拦路虎,这便是美国。因为英国在欧洲只能自保,东南亚的利益难以保障,不足为虑。
想要将东南亚纳入囊中,就必然直面美国,美国不可能坐视日本吞并整个东南亚 ,二者之间的战争已然避无可避。
所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从战略和战术上讲,都无可厚非。日本的根本目的是东南亚,而非美国本土,它也没有这个能力入侵美国,其战略意图是打垮美国海军,使其没有能力干涉东南亚战场。
而一旦日本消灭了美国海军,东南亚乃至整个太平洋便是囊中之物,其中丰富石油橡胶等资源取之不竭。如此一来,便能依托源源不断的资源保障军事供给,从而征服整个东亚。
不得不说,于当时而言,日本的南下以及对美作战战略,偷袭珍珠港的战术是成熟的,并非脑袋一热的冲动行为。轰炸珍珠港也基本完成了预定目标,倘若不是中途岛之战的失败,或许,美国将短暂失去太平洋以及东南亚的控制权。
-----
网友解答:
-----
有网友问: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不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其实实事求是说,这是当时的旧日本帝国唯一的选择。美国已经在8月宣布对日本进行彻底的石油禁运和经济封锁。日本除了开战别无选择。
日本只有2年的石油储备,如果不开战,最后也是石油耗尽,举手投降。如果遵守美国的条件,日本也做不到,美国的条件是日本必须无条件的从法属印度支那北部,中国等地撤军。
日本人不甘心承认失败,但是没有了石油,就一天都过不下去。那个时候,苏联的西伯利亚大油田还没有被发现,发现西伯利亚大油田那是60年代的事情了。苏联库页岛的石油是此时日本唯一的石油来源,但是当时库页岛的石油产量很有限,无法满足日本的需要。
日本如果想获得石油,只有4个地方,1个是苏联的高加索地区,1个是阿拉伯地区,1个是美国本土,还有1个就是南洋。日军不可能打到高加索,德军都没占领高加索。日本也没本事进攻中东地区。
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南洋,进攻美英法荷的殖民地。那么,第一个就是要与美国开战,硬着头皮也要开战。日本海军认为:要击败象美国这样的强敌,必须采取尽早迫使对方进行决战的方式。
杉山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美之间的军备对比将对我们越来越不利。同时,他表示他对战争初期能取胜这点是信心百倍的。并且杉山元帅称:“尽管如此,我们仍须面对打一场长期战争这个现实。”即使这样,他认为日本能“建立自己坚不可摧的战略地区,并能把敌人挫败。”
1941年11月26日,美国的最后通牒再次送到日本,表示:要求日本“从中国(含东北)和印度支那撤出全部陆、海、空和警察部队”,以及,在实际上,废除三国同盟条约。
同时,美国还指出了日本接受这方案后在经济上能得到的好处:日本的资产将被解冻;在互相实行最惠国待遇的基础上签订贸易协定,稳定美日元之间的兑换率;和在经济上给予其它较大让步等等。
这份电报送到日本,电报送到时,刚好日本御前会议休会,大家在进午餐。东条朗读了电报内容。一片死寂。正是在这个时候,日本下定决心开战,正是在11月26日,收到最后通牒以后,日本联合舰队开出港口,目标珍珠港。
-----
网友解答:
-----
我们看来是愚蠢的,但是日本内部是有苦衷的。日本军部是有内部矛盾的,制定战略时也有两条主线,一是北进,二是南进。日本陆军被苏联打怕、加上严寒和广袤的土地让日军陆军望而却步。如果全面与苏联开战,虽然能使苏联陷入两线作战,但同样需要日本抽调大量有生力量进入西伯利亚,因为苏联的主要城市都在西部。一旦这么做,很可能使中国战区的成果付之东流,正面战场直接进入守势,让自己陷入对苏对华的两线作战。如果日军在中国做不到速战速决并停下战争脚步,那么等于提前给国军喘息的机会、给共军壮大的机会。而对于苏联,无论是天时、地利、装备水平日本都是被碾压的。“北进”计划直接搁浅,摆在日军眼中的只有南进。
也是美国对日本禁运,使日本的战争资源捉襟见肘。美国人当然不单单是所谓的同情,而是德国的狼群计划让美国商船损失惨重,美国不得不站边。所以说日本坑了德国这种说法也不全对,也是德国的见船就炸计划让日本进入一个很尴尬的状态。偷袭珍珠港或多或少都是有感情因素在里面的,第一是对美国偏离绥靖政策的不满,第二是对资源匮乏的捉急,第三是对陆军进程的担忧。而南进也有两条支线,一条是打澳大利亚、一条就是珍珠港。个人觉得打澳大利亚只是暂缓恶化程度,对大的进程并没有太大影响。第一,澳大利亚是容易征服,但是并不容易占领,且资源都在中部和南部,开采和运输成本过大。第二,澳大利亚并不适合殖民,殖民条件比不上中国大陆。第三就是易攻难守,打下来了拖到后期也守不住。因为日本人早就把美国海军当做了对手,这个假想敌早就存在。如果说太平洋的小岛可以相互依托、互为屏障,那么澳大利亚无险可守。浅层分析的话偷袭珍珠港是很蠢,深挖一下也就发现了日本人不得不做的囧境。
-----
网友解答:
-----
不要总以上帝视角看这些问题,很多网友总是站在已知整个战争过程和结果的角度去看所谓的“蠢与不蠢”,但是对于1941年已经出现了战争资源紧张和经济制裁的日本来说他有的选吗?要么屈服于美英等国,要么赌一把,以当时的日本可能选择屈服于美英撤出中国吗?所以北上还是南下必须要选一个,也就是说招惹苏联或美国是免不了的,只是时间问题。而为什么不对苏还有为什么在珍珠港不炸油库这个我们后面再具体说。下图为亚利桑纳号纪念馆,该舰1941年12月7日被击沉
为什么说日本没得选?对于日本这种岛国来说资源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从1937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开始就注定整个国家要为日本的战争机器埋单。有这么几段话:
从昭和13年(1938年)开始,东京等城市街头就开始渐渐看看不到出租车了。他们一家是开日本饭店-----炸“天妇罗”(日式炸鱼)维生的,可是很快就难买到汽油以生火了,只能用焦炭。到1939年,连炸天妇罗的食用油与鱼都很难买到了。
1939年11月
全国开始强制配给制,连衣服、稻米、木炭都配给。1940年更从日本首都开始,连火柴都要配给!
《大东亚补给战》哀叹:“基础国力还在不断下降,国家计划没到日中战争第三年(1939年)就开始破产”。
虽然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初期进展还比较的顺利,但是从194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军队已经开始呈现胶着和相峙状态,短时间内全面占领中国已经无法实现。此时日军装备的损耗和资源的消耗量都十分惊人,甚至超过其产量。在整个对中国战争中日本付出了严重的代价,经济全部投入到整个战争当中,国内包括石油、粮食在内的战争物资消耗到几近枯竭。这个时候必须要把目光放到国外那些盛产资源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东南亚。下图为东南地区的资源分布图,可看到石油、橡胶、铁、铜等重要战争资源应有尽有,这是日本选择这里的根本原因
虽然美国等国家一直因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进行所谓的“制裁”,但是这些制裁说白了都是表面上的事情,美国仍然向日本出口大量的石油等战争物资。1940年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在欧洲战场的失利使得日本坚定了进攻东南亚夺取资源的想法。当年9月24日,日军进入印度支那北部,26日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废铁禁运”,但是这只是日本触碰美英利益的警告性制裁,2个月后恢复。1941年7月24日,日本出兵占领印度支那南部,但这次就没有上次那么好运,美国于7月26日冻结日本资产,7月28日对日本石油禁运。这次制裁几乎是全面性的,日本此时已经没有选择,面临日益的资源消耗和经济崩溃,他只能赌上国运先下手为强,打掉美英等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全面占领东南亚。这就是空袭珍珠港的原因,所以无所谓是否愚蠢,哪怕日本对一些结果有预见性也必须要赌,只能说这个办法虽然“愚蠢”,但这是唯一选择。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
如果说日本“愚蠢”,那是因为低估了美国的战争潜力,低估了美国战争机器恢复的时间。按照日本的估计,空袭珍珠港打掉美国在太平洋的海上势力之后,美国需要大概2-3年的时间恢复,日本利用这段空隙继续发展达到与美国抗衡的能力,进而逼迫美国进行谈判,强迫美国默许日本在太平洋一系列行动和占领。但是仅仅在几个月后的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日本就遭受到了重大挫折,之后的事情大家想必都知道了,日本的进攻势头开始遭到遏制,再就是太平洋战争的全面失败和投降。
主要的说完了,我看到有朋友还认为日本应该进攻苏联,和德国一起逼死苏联的观点。这么说吧,下面张图是各时期苏联远东地区的兵力,1941年6月苏德战争刚爆发时时苏联在远东地区总兵力达到70.3万人,坦克3188辆,飞机4140架。而同期日本关东军兵力只有40万。即便日本在1941年7月以关东军特别演习的名义进行增兵,最终兵力也只扩充到75万人和1025架飞机。1941年10月莫斯科战役爆发,苏联开始由远东地区向莫斯科方向调遣技术装备,坦克下降至2124辆,飞机下降至3193架,但是兵力却从70.3万人增长到134.3万人,此时日本关东军的坦克数量只有414辆。无论是兵力还是技术装备仍然全面压制日本关东军。而且经历了之前张鼓峰和诺门坎的2次交锋,虽然日本对苏联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是日本深知全面战争根本不是苏联的对手,或者说根本不是苏联远东方面的对手。
除了技术兵器和兵力上的技术差距问题之外,当时日本的后勤能力根本不支持全面进攻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日本关东军在1941年7月以关东军特别演习时所储备的弹药仅供30个师团2-3个月,食物15个师团2个月,汽油15个师团5个月。而且如果日本无法进“速战速决”,一旦战争拖延至11月,那么严寒会让入侵的日本军队有来无回。其实当时的西伯利亚地区并没有让日本值得进攻的诱惑,因为1941年的日本需要的是资源!而西伯利亚地区并不能向日本提供橡胶、粮食、石油这类战争物资(很多矿藏当时并没有被探明),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日本并不想去干,不如全力进攻东南亚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下图为日本关东军进攻苏联的方案之一,但是前提是苏联远东地区兵力下调到15个师、坦克下调至900辆、飞机则下降至1000架,但是事与愿违
再就是日本为什么取消第三波次攻击油罐的问题,并且把锅甩给南云。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日本的第三波次攻击本来也没打算炸油库。下图为珍珠港的美军油库,油罐本体为混凝土油罐,中间还筑有防火墙,当时储量大概60万吨重油。但是这60万吨说白了真不能像网上说的那样全面瘫痪美国在太平洋的势力,美国的T3快速油轮大概二十到三十艘船就能全补回这些损失,要知道当时仅“约克城”号自己加满就要4400吨,这点损失根本不会撼动战争解决。
而且日本当时能对这些油罐构成致命威胁的就是用战列舰改造的800公斤航空炸弹,然而这些航弹在第一波攻击中已经对珍珠港内的战列舰用的差不多了。剩下的250公斤航弹及60公斤航弹根本难以短时间内摧毁这些油库,60公斤级甚至连对战列舰补刀都够呛,对半地下要塞化结构根本无动于衷。就算有那个能力打击油库,就那点弹药根本无法完全摧毁。所以油库压根就不是日本打击的重点,不是什么放弃炸油库是日本的战略失败。
第二波空袭中日本飞机的损失随着美国的空中和地面防空力量恢复开始变多,第一波空袭日本损失零战3架、97舰攻5架、99舰爆1架共9架,但是第二波攻击中却损失了零战6架、99舰爆14架共20架,如果此时发动第三波攻击,那么出击的日本舰载机能回去多少?当时对于美国航空母舰的位置日本也没有多大把握,去掉第三波次攻击本身就没有问题,让南云背所以所谓的“取消第三波次攻击让美国保留了油库”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
-----
网友解答:
-----
现如今,无论是谁,针对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件事情都可以事后诸葛亮的说,日本人为什么惹了一个自己惹不起的敌人呢?这不是找死?这是干什么呢?
但是事实上把当时的日本放在一个大的战略里面思考的话,日本人也确实别无选择。偷袭珍珠港,玩的还比较漂亮,至少来说,美国没想到,美国人的战略设想里面是日本人偷袭菲律宾或者是马里亚纳群岛,而不是绕过这一系列重重的防御。跑到珍珠港给美国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如果继续选择北上进攻前苏联能够拿到什么啥东西都拿不到,而且还要面临着被前苏联军队峰哥包围歼灭的危险。
从战术的角度来看偷袭珍珠港这一点,玩得确实是漂亮,偷袭珍珠港是给世界对于航空母舰真正战斗力的一次重新的书写,这之前有英国人偷袭塔兰托的这种辉煌战绩,但是大家对于航空母舰确实没有太大的感触,老一代的航空母舰,它上面的舰载机鱼雷机速度太慢,鱼雷够不上,敌人的舰艇,轰炸机所携带的炸弹炸不穿敌人舰艇的装甲,但是日本人去用偷袭珍珠港告诉全世界航空母舰是未来战斗的王者,虽然在后面。日本人也走入了歪路……但战绩却摆在那里,并且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前半年的时间里,根本就不敢踏足太平洋西部海域,护送杜立特去空袭日本东京,美国海军都是小心翼翼的策划在遇到日本的巡逻艇以后直接选择后撤。丢下杜立特在空中飞着。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所要达成的前期战略是已经成功了,但是日本人错误的预估了后期美国人的战备能力。
从大的战略上来讲,日本人在北上和南下这两个战略里面,毅然决然的选择南下再偷袭珍珠港前几个小时日本的陆军从中国的广西境内发兵至越南进行陆上作战,目的很明确,即便奇袭珍珠港,这一点已经失败了,日本人仍然还是要拿下东南亚,在东南亚抢下一系列橡胶和石油资源,保证日本的战争机器能够进一步的运转。这东西日本人才有面对美国人的勇气法则,日本根本就不用打仗,直接投降算了。
看来其实珍珠港,这一点本身意义上并没有错,美国人迟早要跟你开战,这一点是日本人,无可回避的事实,只有更早地积攒下实力才能够与美国人开战拥有足够的勇气,最大的错误的是日本人对于美国能力的估计不足,整体战略上的狂妄自大,导致后期一系列军事攻击上的失误,比如说进攻中途岛的时候让南云忠一指挥,日本联合第一机动编队,且让庞大的舰队分散开来,使得局部战场上的兵力优势荡然无存,在瓜岛之战里面日本人更是兵家大忌的时候能添油战术,白白损耗了大量的兵力,包括一开始,日本高层认为赢了珍珠港,美国人就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了,是山本五十六顶着自己乌纱帽要被摘掉的这一个风险。强行执行了中途岛作战行动。
军事,存在的任何的可能性,在战争之中储存自己的实力消耗敌人的资源消耗敌人的实力,这是军事上面最要做的事情,但事情本身的对与错,就如同一个事物的两面性一样,没有办法完全的区分开来,只能说人的处理,在这其中扮演的重要地位。在装备决定作战能力的20世纪,人还是战争能够胜利的主要因素。
所以日本人南下进攻东南亚这一点本身没有错误,只是说日本人在这其中的运营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兵者,诡道也,不能针对眼前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纸上谈兵的人,只能够带着自己的失误进棺材,就如同,赵括一样,有关于这位军事上的小白,我已经写过很多篇文章,我也不希望有人在我的问答里面在给我吵这件事情。
-----
网友解答:
-----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吗?日本偷袭珍珠港对于日本军帝国主义是正确的和对其海空两军是极大的鼓舞,还有对长期漂泊外侵略的日军。山本五十六这样做是能让日本帝国海军地位显赫,因为日本海军和其陆军是冤家,谁也不想输给谁,就凭这点,山本五十六丝毫不放过个机会。
二战时期的日本和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说实话,当时日本侵占别国的时候,没有美国所提供需要的军需品、武器、矿物资源、橡胶等等,日本不可能维持这么宽阔的战线和维持这么长的时间。
日本偷袭珍珠港可以说是美国的报应,当初美国和日本做贸易,主要你有钱美国什么东西可以向其出售。还有大英帝国也向日本提供军事物资,日本舰母技术也是英国佬提供的,美国航母技术是三者排最后发展的。
珍珠港是美国在夏威夷的重要的海军基地,离日本直线有3500公里,当时的飞机技术不可能一步就能飞到夏威夷,唯有航母载运飞机到了路程三分之二,就可以起飞到其本土。
山本五十六在1941年初春,就写过一封信给海军大臣,将其个人的观点和想法说出来,信的内容讲述,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将其重创之后,形成对美国军队和民众的思想上的冲击,让其趴下之后就无法撑起来的意思,美军精神受创就无法继续战斗。
由于初步计划得到肯定之后,山本五十六联合几个能话事的参谋一起研究作战计如何走向,并且将此计划代号为“Z”。
6月,山本五十六急于将计划书面正式往军部管理层提出,此后,引起日本军部管理层争论不休,有些人怀疑,庞大的舰母编织队横跨2000海里怎么做到不被美军发现,山本面对这班整天指手画脚的高层人员,表示愤恼,就接着说:如果日本有天保佑的,偷袭珍珠港肯定会成功,如果中途失败就没有所说的天保佑,就当演练放弃就可以了。
山本坚持自己的计划,高层在他面前就是渣渣,并且以辞职或降职相要挟。军部总长永野修身大将说:既然山本有信心完成计划,按照他说的去做。10月军部对此计划着手批。
山本计划中早拟定好和珍珠岛相似的海港,实行模拟攻击珍珠岛演习,不得不说日军的作战思想是比被侵占国军队已经超前许多。经过山本亲自监督演练,偶然发现不规定演练的飞行员,在休整的时候在众人面前训导并且还要刮耳光,被刮完耳光的军官“系”“系”。
1941年12月7日凌晨,在日本海军将领南云忠的指挥中,六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第一次攻击183架,7点50分左右,在战的日空军发回暗号,报喜,代表偷袭成功,第二梯队168架飞机继续将美军港的舰船和美军人员往地狱里送。闪电偷袭中,重创美军港,3艘战列舰被打成重伤,4艘战列舰被击沉,1艘搁浅。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中度打伤,188架飞机被摧毁,2000左右的官兵伤亡,日军损失29飞机。
奇怪,怎么没有美国航空母舰在珍珠港口?日本军击毁小部分舰船,对于美国海军舰队资源不值得一提。
-----
网友解答:
-----
这个其实就和赌博一样,当一个人一晚上都在大把赢钱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拿着非常大把的钱要和他梭哈,你说他会不会继续赌下去呢?如果他赌赢了,你一定会说他是赌神;如果他赌输了,你就会说他愚蠢。可惜他已经不会想这么多了,因为他已经根本控制不住了,只有本能在告诉他先把钱推下去再说。日本其实就是这个赌徒,希特勒也是这样一个赌徒。
-----
网友解答:
-----
不愚蠢。战略上是不错的选择,只可惜运气差点,正巧几艘航母都出去玩了,没被炸。如果几艘航母都停靠在珍珠港,海上的霸主地位和后续的战争走向真的耐人寻味~
-----
网友解答:
-----
谢邀。日本偷袭珍珠港不是一个愚蠢的决定,是当时日本政府急迫的决策。
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一个被利益充彻,依靠一战,二战军火等战略物资出口,起家的大国。
在一战二战中,美国向交战双方大量高价出售战略物资,做生意赚的盆满钚满。
但是,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一方面是美国眼看着日本从中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大量掠夺的黄金珠宝等大量财富,心热眼瞭的,就对出口日本战略物资,大幅度提价,变相均分——日本从东南亚和中国的掠夺。
日美双方讨价还价不成,一拍两散。
二方面是日本前方战火,陷入战略平衡期,战事十分焦灼,战略物资的补给,尤其是能源供给,到了紧要关头。没有能源,战事将寸步难行。
三方面是日本只有偷袭珍珠港,才可以得到战争必备的能源。
总之,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当时日本政府,深思熟虑的决策。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你觉得宜昌最经典的景点是哪里?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