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没有察觉到贾家大厦将倾、早做准备并在抄家后全身而退的人?
红楼梦中,有没有察觉到贾家大厦将倾、早做准备并在抄家后全身而退的人?
-----
网友解答:
-----
确实有一个人逃脱了,而且还是红楼梦里的关键人物。这位一早就提前布局并最终全身而退,逃脱了红楼梦结尾
“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的悲惨命运。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冷子兴话语中就道出了贾府即将衰败。
原文摘录:
......子兴叹道:“老先生休如此说。
如今的这荣、宁二府,也都萧索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
接着冷子兴又道:“......
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不仅如此,秦可卿死后给凤姐托梦,也有
“登高必跌重”、“树倒猢狲散”
的话语。
可见贾府将来的败落,已在不少人的预料之中。
《新红楼梦》秦可卿剧照
坐在冷子兴对面听到这番说辞的,正是贾雨村,
并因此而知晓贾府正在逐步走向衰亡。
不仅如此,贾雨村在听完冷子兴演说后,也讲到“(甄贾宝玉)
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父祖基业、从师友规劝的”
,此时的贾雨村,就已看出偌大贾府,已是后继无人。
贾雨村此人,在书中出场极早,在全书有着提纲挈领般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也是红楼梦中一个谜一般的人物。
而围绕在他身上的众多谜团中,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
贾雨村与贾府究竟是什么关系?
第二回中贾雨村带着林如海的推荐信,到贾府拜见,一是为求官,二是受林如海所托,将林黛玉带到贾府。
林黛玉
贾政对雨村,那是全力相助,
贾政自己才是个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却给贾雨村谋个了四品应天知府的官位。
切不可小看应天知府,明清时期,南京是江南地区当之无愧的中心,应天知府的含金量极高,等同于封疆大吏。
这可是个奇事,
小官居然给别人活动了个大官出来。
秦可卿死时,贾珍为了葬礼风光些,给贾蓉捐了个五品龙禁尉的候补闲官,都花了1200两银子,似应天知府这等实缺大吏官位,活动下来定是代价不菲。
所以,贾政必是动用了整个贾府的力量乃至巨额银两,才能有这般效果。
贾府凭什么要为一个外人花这么大的代价?贾雨村又是用什么打动的贾府,靠才华么?
贾府里男主人们想当官的多了去了,为何这些人反而得不到贾府的支持?
这些问题,都没有合理的解释。
但是,
书中并非没有给我们留下线索,贾雨村先生,他是姓贾的!
红楼梦中人物姓名,均有深意,贾雨村为何不叫张雨村、李雨村(此处绝没有谐音谁),却偏偏要姓贾呢。
这贾府,与贾雨村的关系,恐怕并不简单。
贾雨村,很可能正是贾府远支旁系族人。
因他中了进士有了功名,对贾氏家族有了巨大价值,所以贾府才会如此不遗余力地支持他。
只有这样,才能讲得通这一系列的事件。
贾雨村,因为冷子兴一番话,第一个意识到贾府正在走向衰败之人,并因此进行了一番布置。
在后文中,他虽然帮助贾府,却是在暗中进行,比如助贾赦夺石呆子扇子等事,在明面上,他是与贾府做了切割的,这正是在为将来避祸作准备。
由于红楼梦止步前八十回,所以我们无法确切得知贾雨村的最终结局,全文没有关于他的判词,脂批中也没有透露只言片语,
但从书中布局来看,贾雨村最终应是躲过了贾府的抄家。
原因不复杂,贾雨村与贾府间的关系,是暗中往来居多,表面上双方并没有太多联系,
所以后来贾府获罪,牵连不到贾雨村身上。
风雪中的大观园
贾雨村,应是红楼梦主要人物中,结局最好的一个,即使在目前尚有争议的癸酉本里,他也是到了晚年才被流放。
他早早便看出了贾府大厦将倾,中途与贾府交往中又明哲保身,贾府倒后以其性格也定是见死不救,最终逃脱了
“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的结局。如果用老好人甄士隐的经历和他做对比,正应了那句老话: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这就是红楼梦,
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对应,也在揭露着世界的真相。
(若觉得本文还行,请记得轻轻点个赞)
文章推荐
重磅深度大文:《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不是曹雪芹?
-----
网友解答:
-----
“
怱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最先觉察到贾府这种异象的,是金鸳鸯和老太太。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府败家前,金鸳鸯和老大太已经看出了许多端倪。
贾府入不敷出,甚至有人算计到了老太太的体己。
鸳鸯去凤姐那里探病,正在跟平儿闲聊,不巧贾琏回来了,说正要找鸳鸯呢。贾琏先是问上年老太太生日收到的蜡油冻佛手哪去了,鸳鸯说老太太送给凤姐了。贾琏竟毫不知情,他垂头含笑想了想,自我解嘲说“
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象先了
”。其实贾琏明白,凤姐已经挪用了数次老太太的东西补亏空,鸳鸯在打掩护。
贾琏又求鸳鸯一件事,说是老太太生日用了几千两银子,现在堵不上亏空,委婉地说“
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不上半年的光景,银子来了,我就赎了交还,断不能叫姐姐落不是
”。连贾琏也学起风姐来了,想动用老太太的体己,因为老太太只信鸳鸯一个,鸳鸯在贾府的经济地位非同一般。在潇湘馆,老太太看到黛玉的窗纱颜色旧了,说“
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
”,还说这叫“软烟罗”,有四个颜色。这么精明的老太太,急么会弄不清楚自己的体己?老太太还吩咐凤姐,可以把自己的寿礼给妥善处置了。道理明摆着,老太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吩咐鸳鸯见机行事,随时替贾府的儿孙们挪用这些财物,拆东墙补西墙。
贾府的人势利,安全也有隐患,必不长久。
喜鸾和四姐是穷亲戚,老太太关照大家不要“
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
”,不要慢待她俩。金鸳鸯去晓翠堂传达了指示,回来时只见大观园的角门虚掩,还没上闩。她走到湖山石后的大桂树荫想小解,意外地遇见丫环司棋和表弟潘又安相会,两人吓得磕头如捣蒜。鸳鸯答应为他们保密,“
自此凡晚间便不大往园中来。因思园中尚有这等奇事,何况别处,因此连别处也不大轻走动了
”。鸳鸯明白,贾府园内的老婆子经常留门看道,奸盗相连的事儿免不了。
老太太头脑清醒,支持鸳鸯抗婚,她看透了儿孙们的淫欲无度。
邢夫人愚蠢透顶,贾赦美妾成群,还和凤姐商量跟老太太要鸳鸯给他作妾。凤姐明知要碰钉子,于是借机走开。邢夫人去鸳鸯房中明说要她给贾赦做妾,还许诺安封她做姨娘,鸳鸯没动声色。她真没想到,鸳鸯对她描绘的“姨娘”锦绣前程冷漠万分!
鸳鸯曾跟好朋友袭人和平儿交底儿:“
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证地娶我做大老婆,我也不能去!
”其一,她冷眼旁观,对赵姨娘和周姨娘的辛酸命运已经有清醒的认识。其二,她对当时的下作世风很厌恶。她那位趋炎附势的嫂子来劝她时,她“
下死劲啐了一口
”,骂道“
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王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
这是一针见血地挑明,哥嫂不要仰仗她作威作福,她把眼前的一切都看清楚了!
后来靠老太太的庇护和干预,这个女子逃过了贾赦的魔爪。老太太寿终正寝时,这位刚烈的女奴殉主丧命,真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主仆二人全身而退,不再过丧家之犬的悲惨生活。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除了贾宝玉等少数傻子,几乎整个贾府的人都在准备这一天。
比如最早秦可卿托梦告诉王熙凤的话,就是为了贾府全局考虑的大策略,只是没人听罢了。
就王熙凤自己,他们夫妻都非常贪。王熙凤不但利用手中权力赚钱牟利,害死两条人命就搞到了3000两白银。
而刘姥姥说,20多年银子就够庄户人开销一年,可见这3000两银子是什么概念。
而王熙凤还将每个月应该发下去的月钱放高利贷,每月能够赚几百两。
而贾琏能够将玩女人导致鲍二媳妇自杀的赔偿金,都用公款支付,可见也捞了不少钱。
一说,王熙凤将大量钱财转移到娘家,交给哥哥王仁,没想到自己倒霉后钱都被卑劣的哥哥贪了,连女儿巧姐还被卖到妓院换钱。
即便如此,抄家时也从王熙凤家里抄出几万两银子来。
更倒霉的是,由于抄出了高利贷借据,贾琏为了掩护王熙凤,只得主动承认这种违法行为,导致被关押判刑。
王熙凤他们没能全身而退,其他人就不同了。
最厉害的是赖大、赖二兄弟,也就是贾府的大管家。
赖大贪污多年,也成为大财主,家里甚至有一个仅次于大观园的花园。
而赖大家的后代赖尚荣,都可以做上县官,赖奶奶身边很多丫鬟,还能将小丫鬟请雯孝敬贾母。
最关键的是,在贾府倒霉之前,赖尚荣让父亲赎身离开贾府,他父亲也这么做了。
其实赖大赖二已经捞够了,这个肥缺也很多人盯着,他们赎身离开,是皆大欢喜的,贾府肯定同意。
那么,赖家随后同贾府没有关系,倒霉也倒霉不到赖家,捞成大财主后华丽退场,最好的结局了。
其他人没有赖大老得那么多,但也算捞了不少钱再全身而退。
比如贾兰的母亲李纨。
李纨是王夫人的大儿媳,却因王夫人厌恶她,不让管家。
即便如此,李纨的待遇还是很高的。
原著中叙述道:凤姐笑道:“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足的又添了十两银子,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里的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有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大官中的。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
而贾府倒霉时,贾兰也有12岁了。
按照李纨一年固定收入500两银子算,这么多年光是收入就有6000两。
要知道,这还是固定收入,贾府遇到大事、节日一般都有特殊的待遇和礼物,李纨母子肯定少不了。
而且李纨又是大儿媳,平时王夫人、贾母再不喜欢她,该给的一些礼物还是会给的。
这样12年下来,李纨从贾府捞到的银子最起码上万两。
而李纨又极为小气:李纨在自己一个月有将近40两银子的情况下,还向那些每月只有2两银子的姐妹们点名,让他们凑开诗社的份子钱。
为此,王熙凤都看不下去,出言讥笑了。
而贾府倒霉时,贾兰年幼无知,不会倒霉。李纨是寡妇,在古代是社会怜悯的对象,也是不会被处罚了。
其实,同贾府只要沾边的,大部分都捞了不少钱。
以周瑞家的为例,他专管地租子,同乌进孝一伙人合伙,也不知道坑了贾府多少钱。
这些人狡诈死鬼,肯定早就准备好了贾府倒霉的情况,这些钱应该都转移到安全地方。
-----
网友解答:
-----
我个人认为先察觉到大厦将倾的是叫小红的丫环,八七版红楼梦中,和原著中,小红聪明伶俐,有些主见,她说过千里搭帐棚,没有不散们延席。后来小红通过自身努力工作,又找了个有些能力和爷们的贾芸做老公。完成送巧姐去舅舅家的工作时,躲过劫难。自保后没有忘恩,尽力营救主人。当然这是我一个普通读者,普通网友的回答。大家共鉴。小红有句最经典的预言,看着吧,不过三年五载,就各奔东西。谁能守着谁一辈子。
-----
网友解答:
-----
《红楼梦》中,有许多人发现了贾府大厦将倾,但是只有一个人做了准备,在抄家后全身而退。
发现贾府大厦将倾的人。
1.秦可卿。
秦可卿生活的时代,贾府虽然没有往日的威风,但是依然是金字塔顶层的家族。可是秦可卿没有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享福,她敏锐地意识到盛极必衰,登高必跌的道理。
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她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秦可卿不仅发现了贾府大厦将倾,而且给出了应对措施。
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秦可卿是最清醒,最有远见卓识的人,如果照此留些退路,那么贾府即使被抄家,也不会子孙流散,无家可归,一败涂地!还有可能东山再起。
2.元春。
元春也发现了贾府大厦将倾。在元春的红楼梦曲,《恨无常》中有这样的话: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需要退步抽身早!
元春这是告诉贾政和王夫人,荣华富贵不会永远眷顾,总有败落的一天。她希望贾府早做打算,免得日后一败涂地。
3.探春。
探春改革的原因就是因为看到贾府入不敷出的状况,所以才开源节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增加大观园收入。
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探春直言不讳地说:“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地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地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探春意识到如果家族搞内耗,早晚有被抄家的日子。
4.林黛玉。
林黛玉在宝玉过生日的时候,就跟宝玉说,荣国府进得少,出得多,如果不想办法,就会发生危险。
秦可卿、元春和黛玉,发现了贾府大厦将倾,早逝。
秦可卿、元春和黛玉都在贾府抄家前死了。秦可卿病死,元春被皇帝赐死,林黛玉泪尽而亡。
探春在贾府抄家前被远嫁。
探春在贾府抄家前,远嫁异国。贾府抄家,她不在其中。
李纨在贾府大厦崩塌时,全身而退。
李纨是贾府里的清流,她是寡妇,不管理贾府的事务,每天只是伺候公婆和老太太,然后就和姊妹们做针线,抚养儿子贾兰读书。
李纨很节省,不讲究虚礼,也不好大喜功。即使和姊妹们在一起,她也不会掏钱请客。大观园诗社,不是找王熙凤要经费,就是大家AA制。因此李纨攒下了一大笔财富。
贾府被抄家后,李纨躲过一劫,全身而退。她带着自己的财富和儿子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
网友解答:
-----
在《红楼梦》中,最先察觉贾家大厦将要倾覆的人应该是秦可卿,因为早在第十三回,秦可卿在临死之前便已预先知道贾府将倾,并且为挽救贾府将倾的命运而制定出了一定的应对措施。但是较早察觉贾家大厦将倾,并在贾府被抄后全身而退,保全自我的应该是林之孝。
许多人都以为是小红早早的察觉了贾府将倾的命运,并在佳蕙抱怨怡红院赏钱分配不公时,小红就说出了“千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事儿了。那是谁还管谁呢?”其实不然。当时的小红年仅十七,哪里会有什么远见?她之所以能够说出如此富有哲理的话,也不过是听自己的父母在家中谈论时所说的一言半语而已。而实际上真正清醒的是他的父亲秦之孝。
秦之孝的出场的次数并不多,但是在贾府的地位并不低,他与妻子两个人是王熙凤和贾琏两口子的左膀右臂,负责管理贾府的银库账房。他做事非常低调,被王熙凤戏称为天聋地哑,但是秦之孝说话最少,却很务实,他曾经建议贾连裁剪贾府的人员,并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人口太众了……把这些出过力的老家人用不着的开恩放几家出去……
他也时常关注贾府主子们的动向,及时给贾琏提供一些有效有用的信息:
\"才打听得雨村降了……只是一时难以疏远,如今东府大爷和他更好,老爷有喜欢他时常来往。那个不知?”
林之孝也有一定的正义感,比如他仗义执言,对贾琏说来旺家的儿子吃喝嫖赌配不上彩云等。
为什么说林之孝能全身而退了呢?根据脂批,我们知道小红和贾芸是在狱神庙帮助过宝玉脱难的。试想一下,林之孝是小红的父亲,林之孝是奴才,他的罪过自然比不上主子贾宝玉。但是却没有说小红如何救助林之校,想来当时林之孝应该已经脱难了。不然小红没有放下林之孝的事情不管,先救助贾宝玉的道理。
-----
网友解答:
-----
小说《红楼梦》中,最先察觉贾家的大厦将要倾覆,在贾家被抄家后能全身而退,并保全自我的人,是小红。
早在贾府被抄之前,小红就预见到了贾府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小红是荣国府的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她最初的愿望,是在怡红院里通过自己的努力,由一个三等丫鬟的出身,攀上高枝,变成宝玉的红人,进而成为宝玉的妾。
但是,在小红初次试探的时候,她的伎俩就被宝玉身边有头脸的丫鬟们给识破了,继而又受到了她们进一步的打压,从此小红就冷了这份心思了。
当小丫头佳蕙对怡红院的分配不均有怨言的时候,小红开解她说:
\"也不犯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
小红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好伴侣——贾芸
贾芸是荣国府的旁支,虽然街坊也称他一声“芸二爷”,但也只是个尊称而已,实际上贾芸的生活状况也是不太如意的。
但是,贾芸也有着一颗要强的心,他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改善了自己家庭的生活状况,而且还因此邂逅了情投意合的小红。
小红和贾芸有着相同的价值观,两人都是积极的,务实的,他们将来的结合,应该是他们最好的结局。
在《红楼梦》的续书里,似乎作者很不喜欢贾芸的角色,所以一上来就把他写成了一个“鬼鬼祟祟”的人物,而且也没有交代小红和贾芸的结局。但是,从小说前八十回中脂砚斋的批语中,透露出了以后有小红狱神庙探狱的情节,也就是说,当贾府获罪的时候,小红是不再其列的。
《红楼梦》作者的原意,应该是小红提早就离开了贾府,和贾芸走到了一起,所以说,小说中能够全身而退,并保全自己的人物,非小红莫属。
-----
网友解答:
-----
《红楼梦》中的贾家,历经五代,赫赫扬扬,已近百年,到了书中的时间,已经到了末世,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空了。贾家的人中有没有察觉到大厦将倾、早做准备并在抄家后全身而退的人呢?
对家族的日渐萧索,自有敏锐的人觉察得到,但能不能早做准备、以后全身而退,却身不由己。
贾母预感到家族将败,却不愿面对。
清虚观打醮时,贾珍在神前拈了戏,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
《满床笏》讲的是郭子仪过寿,儿子、女婿来给他贺寿,上朝用的笏板放了一床。这是一出儿孙满堂皆高官的喜庆故事,所以贾母高兴,但在第二本上她又有些不满足,认为是第一本兆头才更好呢!
但贾珍说第三本戏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了。
此时贾母心中袭上不祥的预感。《满床笏》后接着是《南柯梦》,所谓高官厚禄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贾母心中沉吟,说不出话来。
贾母是一个聪明睿智的人,对家族的日渐萧索能不察觉吗?但她满心愿望家族长长久久兴盛下去,对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现状视而不见。
贾赦一大把年纪想纳鸳鸯为妾,贾母大怒,但她生气的是贾赦算计她的丫鬟,而不是他的荒唐胡闹。对儿子的骄奢淫逸,她不仅不阻止,还支持。她传话,说她有银子,想纳妾千儿八百地买去。
家里的日用排场费用,不能将就省俭,贾母吃菜,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
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领导人,本来能够未雨绸缪,为儿孙选好退路,做一些安排,但她却逃避现实,只顾眼前的享乐。
贾母对贾家最后的一败涂地是难辞其咎的。
敏探春痛心大厦将倾,却无能为力。
在贾家姊妹中,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她敏锐地感知到贾家的落败。
探春对家族内部的争斗痛心疾首,她说如果她是一个男子,早就出去立一番事业了。可惜她只是一个弱质女子,有心无力。
探春也做过努力,在大观园实行改革,开源节流,试图挽救一二,但颓势已成,探春也不能扭转乾坤。
脂批曾写: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
事败之后,探春可能有能力帮助贾氏子孙安顿下来,但事败之前却没有权力早做打算,这也是贾家的悲哀。
秦可卿思虑周全,却不能安排。
秦可卿年纪轻轻,眼光却长远。她死后托梦给凤姐,要她为子孙后代做一长远规划:
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竞争,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秦可卿的打算不可谓不周全,但此时的秦可卿已经魂归离恨天,不能亲自实行铺后路的措施。而她托付的凤姐,梦醒之后,在秦可卿丧礼上只想着卖弄才干,后来元春封妃,真的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早把秦可卿的话忘到脑后了。
这个脂粉队里的英雄,只顾自己敛财,为一己私欲挖大家族的墙角。元春省亲后,本来要把小和尚、小道士打发了,也能节约费用,王熙凤却因为贾芹母亲求了她,就劝王夫人留下小和尚和小道士,让贾芹管理。
真正早早做好打算,最后全身而退的是丫鬟小红。
小红作为一个丫鬟,竟然见识非凡。她曾说过一句极富哲理的话。
红玉道:“也不犯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
小红既然明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个道理,她早早地就为将来筹谋。她看中贾芸,遗帕惹相思,就是在找后路。
小红看上贾芸,一是因为贾芸长相俊美。文中描写贾芸的相貌:
宝玉看时,只见这人容长脸,长挑身材,年纪只好十八九岁,生得着实斯文清秀,倒也十分面善。
第二则是因为贾芸的身份。贾芸家虽然落魄,但是出身好,是正经的主子。小红心高,她宁愿嫁给贫寒的主子,也不愿嫁给富裕的奴才。
聪明利落的小红,在贾府大厦将倾之时,肯定会想办法赎出奴籍,和贾芸去过平民百姓的自由生活。
-----
网友解答:
-----
《红楼梦》第五回,作者便通过贾宝玉一个梦境进行了剧透,一开始鼎盛繁华的四大家族,将盛极而衰,急剧败落,而在这四大家族羽翼下生长的男女老少、主子奴才,终将难逃厄运。
同时,在太虚幻境中,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对于许多主要人物命运结局的暗示,很不意外的,这些尊贵女儿大多以悲剧收场。
譬如沉默寡言、行事圆滑的薛宝钗,虽然如愿嫁入贾府,却遭遇贾家败落,丈夫出走;温柔可亲,逆来顺受的贾迎春,被中山狼丈夫活活折磨至死;孤介古怪、明哲保身的贾惜春,最后身批淄衣乞食……
这些女儿,前半生无不是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无非因为贾家大厦倾塌,大厦中的儿孙皆被殃及,化作风流云散。
覆巢之下无完卵,主子小姐都难逃厄运,那下人奴才更无处可逃,贾家被抄时,他们会充军的充军,被卖的被卖,有的会被赏给其他官员做奴才,而所受到的待遇与在贾府必然无法比肩。
可是,有这么一个小丫头,却幸运地逃过了这种下场,这个人就是林红玉。
相对于一众小姐丫头来说,林红玉的级别实在太低,她只是怡红院一位喂鸟、拢炉子的小丫头,连主子贾宝玉都不曾见过她的面。
所以,在第五回的薄命司判词中,林红玉是够不上资格排在册子中的。当然,她的命运也不会属于薄命司中。
虽然没有判词和曲子,但是相对于许多人物,林红玉的命运结局是非常明朗和清晰的。那是因为在前八十回,批书人脂砚斋屡次剧透的缘故。
譬如脂批中屡次提及八十回后林红玉与“狱神庙”有一大段文字,遗憾的是迷失无稿。而根据提示我们知道这狱神庙是后来贾宝玉和王熙凤的落魄之地,是贾芸、林红玉和茜雪等人前来探视相助。
由此可知,在贾府败落后,林红玉和贾芸已经结为连理,并且能够自食其力了。
贾芸非宁荣二府嫡派子孙,在宁荣二府败落时没有被殃及,很正常。可是作为荣国府的丫头,林红玉又怎么能置身事外,逃出生天呢?
一切因为林红玉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嫁给了贾芸。
不得不说,林红玉的命运,是有上天眷顾的成分的。
想当初,因为自持有三分容貌,不过一个喂鸟洒扫的丫头,竟然打起了贾宝玉的主意。可是这怡红院,大小丫头就有十五六人,围在贾宝玉身边的就有五六个,丫头们个个心怀叵测,哪里能容得一个小丫头多看一眼宝玉呢?
不过,她还是找到了一次机会,趁着宝玉上房无人,她进去了,与宝玉才交谈不到两句,外面打水的碧痕和秋纹却回来了。
结果可想而知,她被两位丫头横加指责,挖苦讽刺,秋纹甚至朝她脸上啐了一口……
她彻底被现实敲醒,她意识到要靠贾宝玉争点体面,是不可能的了。就在这时,贾芸出现在了大观园。
她注意到了贾芸。林红玉这个人,具备非常长远的目标,所以在怡红院上位受挫后,一遇到王熙凤抛出来的橄榄枝,便马上接住。
而不仅是在职场中,在爱情上,她也是一个主动积极的经营者。
她向贾芸发出了进攻,但又靠自己的智慧,进行得滴水不漏。在听闻李嬷嬷称有种树的匠人进园子,便巧妙地刺探到了重要消息,不动声色引起贾芸的注意后,又借坠儿成功交换了手帕。在古代,手帕就是定情信物,这一流程操作下来,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胆量。
林红玉就是那个胆大心细的人。
很幸运地,她看中的贾芸,是贾家难得的有出息儿孙。
贾芸其人,伶俐乖觉,却没有虚伪矫饰之感,王熙凤何等聪明之人,却很受用他的奉承,只因为奉承得不露痕迹。他为人果敢有志气,在和舅舅求助被拒还被挖苦时,他不卑不亢、礼貌体面地进行了回击。回来后为了不让母亲伤心,还隐瞒了此事。
他有胆识有口齿,连隔壁的混混倪二都敬他几分。
如此贾芸,引脂砚斋多次拍案,赞不绝口:
“有志气,有果断”
“芸哥亦善谈,好口齿”
“有知识,有果断人自是不同”
“孝子可敬,此人后来荣府失败,必有一番作为”等等
所以,并非如续书中写的,贾芸后来勾结贾环将巧姐卖了。这分明就是对前面八十回文字视而不见,对于那几位书商,多吐槽一句算我输。
贾芸的结局,应该是贾家一众儿孙中很好的,而且因为仗义正直,在贾宝玉等人困难后他还伸出了援助之手。
而林红玉能完美抽身,是因为早早离开了贾府,嫁给了贾芸,幸运地避开了贾府被抄的惨剧。
虽然有运气的成分,但不得不说,林红玉能短时间内改变目标,争取贾芸,是有自己的远见的。
譬如在第二十六回与小丫头佳慧说体己话时,她就说道:
“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
简直是语出惊人,谁能想到这种通达了悟的话竟然出自一个十七岁的小丫头之口?这里特别要提一句,林红玉的父母亲,在荣国府做的是奴才的管理层,而且乃父林之孝也着实有些远见,譬如他就曾建议贾琏要裁减人员,预测贾雨村官做不久之类。林氏夫妇家中交流,林红玉耳濡目染,有点心机见地也不奇怪。
此外,我们非常有理由怀疑不仅是林红玉,就连林氏夫妇也能察觉到贾家要败落。所以当初明明轻而易举就能让女儿大放异彩,成为一位大丫头,可是他们只是安排她在怡红院做一名小丫头。为的是不让女儿出风头,免去了鸳鸯被强娶那样的危机,而一旦等到时机,便早早抽身。
这么一想,林红玉会一眼瞄准贾芸,就非常的合情合理了。
嫁给芸二爷的林红玉,名正言顺被放出,脱离奴籍,做了自由人。夫妇自由恋爱,自食其力,美满的生活,可以想见。这一切,除了运气,更多的是林红玉的见识和努力得来的。
-----
网友解答:
-----
小说《红楼梦》是一场大悲剧。
悲剧是什么?悲剧是无论怎样选择,无论怎么做,结果都是一样。
贾府一定会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这个结局无解!
察觉到贾府大厦将倾,早做准备的人其实有,但是不代表他们有挽救这个大家族的能力,他们更是无法全身而退;在贾府大厦将倾前全身而退的人也有,但那些人并没有那么高的远见,也没有那么大的格局,能察觉到贾府大厦将倾。
这就成了小说中一个无法避免的矛盾。
一.有格局、有能力预见贾府大厦将倾之人,不可能全身而退
小说《红楼梦》中,贾府这个大家族还没有到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就有人预见了这个大家族大厦将倾的结局。
这个人就是贾府中的传奇女子秦可卿。
那个时候的贾元春还未封妃。
秦可卿临死之前对凤姐的一番托梦之言,完整地预见了贾府的未来。
这个传奇的女人不仅预见了贾府大厦将倾,还把贾府的未来做了一番妥当的安排。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是任何一个大家族都逃脱不了的一个结局。
激流勇退,贾府之人主动退出朝廷的漩涡,其实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可是过惯了虚浮繁华日子的贾府中那些纨绔子弟,如何敢轻言退出!
那种朴素的读书、务农的日子,恐怕他们一天也过不下去。
且不必说,贾赦、贾珍、贾琏这些有着皮肤之淫的蠢物,永远无法褪去一身纨绔气息。他们必然会死撑着家族的架子,一直到最后那一天。
就连贾政这个贾府的实际掌舵人,也过不了归园田居的日子。
家族的利益还有亲情的裹挟,使他必然只能向前走,无法往后退,哪怕前面的路是一条万丈深渊。
贾母是贾政的母亲,是四大家族鼎盛时期的见证者,满脑子只会想着重振家族的辉煌,而永远不会选择后退;
王夫人是贾政的妻子,王家与贾家的联姻,必然就是两家利益的整合。王夫人也不会同意激流勇退的建议,那样王家就少了一个支撑点。
贾元春是贾政的亲女儿,那时候她已经入宫。无论如何,贾家都已经无法摆脱朝堂中的波诡云谲。
秦可卿,凭她一介妇人,又能怎样?
她纵有惊世之才,恐怕也无法伸展。
便是有了罪,他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但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而且什么是悲剧?秦可卿的悲剧,就在于她过分理想化的看待生活。
她以为在宁国府,自己行事周到妥帖;对长辈孝敬、对平辈友爱、对晚辈和气;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将宁国府管理妥当,她就会成为一个体面的当家少奶奶,她就可以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秦可卿的能干,还有她的美,换来的不是人人敬重。擅风情、秉月貌,她的才华换来的是公公贾珍的觊觎。
在那样的一个男权社会,秦可卿的才貌都是原罪。一旦事发,所有的毁谤、所有的污水都会指向女人。
她要用生命去承担别人造下的孽,岂不悲哉。
男权社会直接造成了,秦可卿的抱负根本无法施展。
她理想化的以为,自己可以为衰败后的贾找到一个退路。
可这个女人,还是低估了人性的恶。
贾府高光的时刻无人敢动。
可当贾府到了真正衰败的那一天,贾府的对立面;他们曾经得罪过的人;贪官污吏、地痞流氓……不把这个曾经的大家族吃干抹净,榨干他们最后一滴油水,根本不会罢手。
别说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她就是托梦给贾政也不行。
秦可卿是活着的那个时间段,荣国府的姑娘们还小。
当她们慢慢长大后,贾探春同样看出了荣国府大厦将倾。
探春曾说过这样的话:
我们这样的人家,若从外面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只有从里面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①也许此时的探春比秦可卿更通透;也许是因为探春比秦可卿更敢直说,探春对贾家矛盾的根本原因,指出得更为尖锐。
②贾府整体站队失误;贾府中人的胡作非为;内部亲人争权夺利所产生的巨大矛盾;直接加速了百年望族的灭亡。
可是身为女子,探春又能怎么样?
贾府的男人在外面胡作非为,她身为女子,根本无法去管理,也根本无法约束。
长辈们为了权与利二字,相互争夺,成了乌眼的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这些探春也管不了。
才智精明气志高的探春,在男权社会更是无奈。她什么都能看得通透,却什么也改变不了。
作为一个女子,她只能久居深闺。她连离开这个大家族,去开创新局面的可能性都没有。
她的婚姻也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的一切,都掌握在家族的手中。
作为一个女子,她们的命运只能随着家族走。就算眼界高,有能力怎么样?
同样不可能全身而退。
贾府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那一天,所有的主人们都会受到清算,一个都躲不开。
有可能逃掉躲开的,只能是地位卑下的仆人……
二.能全身而退的会是仆人
在荣国府中能全身而退的,唯一的一种可能就是仆人。
任何一位主人不分男女,都会裹挟在其中,无法逃离。
而这些仆人能逃离的原因,却并不是能预感到贾府大厦将倾。
仆人们能做到的会是一种非常朴素的选择,就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①冷子兴与妻子一定能全身而退
冷子兴是一个古董商人,他是荣国府仆人周瑞的女婿。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在荣国府的仆人中非常有体面。所以我有理由认为,王夫人会把周瑞的女儿放出去,给她自由,以平民的身份嫁给冷子兴。
古董商人是一个很奇妙的职业,他们会是达官显贵收受贿赂的一个托,所以古董商人对世家大族都会非常了解。
冷子兴早就看出荣国府内囊已空,只剩下架子不倒。但是贾府会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真的不是他能看出来的。
冷子兴同荣国府一定有联系,但这种联系见不得光,所以谁也不会公开。
那么在贾府被抄家之时,独立于荣国府之外的冷子兴一家,根本不会被牵连。
当冷子兴与周瑞的女儿成亲时,周家会有一大笔钱,会以陪嫁的形式转到冷子兴家中。
虽然周瑞家的其他人都还是贾府仆人,但是他们的地位并不算高,在清算时最多被发卖掉。
既然被发卖,那就极容易解决。
只要冷子兴出钱,把丈人一家赎出来出就可。
此时,周瑞一家做到了全身而退。
②赖大一家也有机会全身而退
赖大是荣国府的大管家,他们家已经做到了仆人的极至,自己家有房、有地、有产业。
可那都不是他们家最大的投资。
他们家最大的投资,都投资到了赖尚荣身上。
赖尚荣身为仆人赖大的儿子,被荣国府放了出去,以平民的身份读书学习。最后还沾荣国府的光,成为了在职官员。
赖大家的大笔财产,也会随着赖尚荣的上任被转移。
当荣国府被抄家的那一天,赖大家的所有财产同样保不住。
可是他们还有赖尚荣。
赖大是荣国府的大管家,他特殊的身份,导致自己很难全身而退。但只要牺牲他一个,就可能保住全家人。
赖家的其他人,极有可能被赖尚荣赎出去。
赖家的大部分人,都有机会全身而退。
③贾芸和小红会全身而退
曾经的小红也想成为宝玉的通房丫头,但她很快发现这条路走不通。
小红这丫头可不是什么痴心之人,宝玉这走不通,她很快就改变方向,开始巴结贾芸。
贾芸虽然只是贾府的旁支,家中也没有多少财产。但是贾芸少爷的地位毕竟摆在那里,值得小红依靠。
贾芸虽然是少爷,但是没有钱;
小红虽然地位卑贱,但父亲林之孝是荣国府的二管家,她的家中绝对不缺钱!
林之孝家的去求一求凤姐,她的面子会让凤姐将小红放出去,以平民的身份出嫁。
这种各取所需的组合,使得小红绝对有机会正式嫁给贾芸为妻。
当然,这少不了林之孝必须给小红一大笔陪嫁。
林之孝家的大笔财产,也会以给小红陪嫁的名义,转移到贾芸家。
当贾府被抄家时,绝对不会牵连到贾芸这种旁支。
所以,已经出嫁的小红不会受到任何牵连。
林之孝是荣国府的二管家,他极有可能有实锤的罪名,他很难做到全身而退。想把他赎出来,贾芸需要经过一番艰苦的运作。
可毕竟还有这样的机会。
林之孝家的呢?她一介妇人,极有可能直接被发卖,而且卖不出什么高价。贾芸只需要找人,将她赎回来即可。
到贾府被抄家时,只要姓贾,任何一个主人都无法做到全身而退。
而仆人们呢?只要做到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其他的地方还保留财产,就有机会被人赎出去,过自己过安定的生活。
而没有财产的仆人,只能被发卖,随风飘摇,最后不知所终。
其实在读者眼中,真正做到全身而退的只有小红一个人。她对自己人生的每一步路,都规划到位。她算得上是真真正正、长长久久地,长在了高枝儿上。
-----
网友解答:
-----
是“作者”!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作者明显把自己融入了著作,洞悉万事万物的命运!上帝视角拥有者,但作者深知自己并非上帝。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作者解剖了自己的时代,也预示了未来的时代。梦中的盛衰即是现实中的盛衰。
作者十年辛苦,五次增删,呕心沥血盘活了文中的每一个人物,完成了人造的天然。
作者痛苦的走进了文中,又超然的走到了现实,把人事盛衰的规律在文中给我们启示。
文中所有人物命运的集合体,就是我们。我们拥有文中每一个人物命运的可能性。所以《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更成为中华百家文化大融合的巅峰。
作者是胜利的预言家。作者困于自己的著作。作者又逃离了自己的著作。我们每个人都在雕琢一部叫《命运》的巨著。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如何评价《红楼梦》中的芳官?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