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如果没走错路杀进中国,当时的中国能抵挡住马其顿方阵吗?
亚历山大如果没走错路杀进中国,当时的中国能抵挡住马其顿方阵吗?
-----
网友解答:
-----
亚历山大如果能够杀到中国,那么秦惠文王嬴驷就会教他如何做人,至于马其顿方阵,在大秦面前就是一个笑话。
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王国的第三位国王,他是西方历史上四大军事统帅之首(其他三位是汉尼拔·巴卡,恺撒大帝,拿破仑),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欧洲君主。
统一希腊,横扫中东,消灭波斯帝国,并占领埃及全境,四大文明古国被其灭掉三个,此等丰功伟绩,都是在亚历山大所率领的部队下完成的。
能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他所向披靡的马其顿方阵,这种以长矛步兵为主的方阵,在当时的战场上,成为一个恐怖的杀人机器,无论再强大的对手,都会被马其顿方阵碾压成粉末。
亚历山大的征战足迹,最远处达到了印度河流域,这里距离古老的中国,仅仅隔着一个帕米尔高原,如果亚历山大继续东进,杀进中国,当时的中国能抵挡的所向披靡的马其顿方阵吗?
答案是古老的中国会让亚历山大的不败神话破灭,并且当时的秦国会让他知道,马其顿方阵,在秦国的多兵种部队面前就是一个笑话,而当时正值图谋霸业的秦孝惠文王会好好的给亚历山大上一堂军事教育课,顺便教他如何做人。
按照亚历山大在印度河击败印度国王波拉斯的时间推算,如果他一切顺利,就会在大约公元前325年前后,进入秦国的西部边境,遇到正在猛捶魏国的秦惠文王嬴驷。
嬴驷是秦孝公之子,此时的嬴驷,刚刚车裂了商鞅不久,之后,为继承秦孝公遗志,嬴驷发兵攻打魏国,在秦国的猛烈攻势下,魏国节节败退,被迫割让了黄河以西的地盘。
亚历山大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秦国。
当然,亚历山大可能并不畏惧嬴驷,毕竟他也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士兵也是勇猛至极,并且,他还有所向披靡的马其顿方阵。
在统一希腊、消灭波斯以及踏平印度的过程中,亚历山大正是靠着马其顿方阵,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失败对他来说,已经是非常陌生遥远的事情,因此,在来到古老的东方后,他还是很有信心再次上演不败的神话。
那么,这个让亚历山大信心满满的马其顿方阵,究竟是什么呢?
所谓马其顿方阵,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步兵和骑兵配合的战法,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由手持6米长矛的16人纵队构成,大量的纵队组成了一个大型方阵。
战斗时,方阵的第一排士兵采用半蹲姿势,将长矛对准正前方,而第二排的士兵则将长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膀上,以此类推,越往后,长矛举的越高。
一旦在对敌时,第一排士兵倒下,那么第二排士兵就会马上补上空缺,这种方阵的精髓,就在于所有人都要齐头并进,同心协力,才能顶住敌军的冲击。
并且,在步兵前进的同时,还有少量的骑兵以及轻步兵,就会在侧面进行配合和掩护,从而让主力步兵不受干扰地投入战斗。
靠着这种方阵,亚历山大横扫了中东、波斯以及印度,毕竟这种整齐划一的方阵作战,在对上普遍采用一窝蜂的打法时,是具有碾压性优势的,拥有严格并且行动一致的方阵,非常轻易的,就能够击败数量上占优势但却杂乱无章的敌人。
因此,在正面攻击时,马其顿方阵威力相当巨大,并且,当时的马其顿人纪律性很强,一旦发动攻击,就没有退后的道理,因此才会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但马其顿方阵也不是没有弱点。
首先,它的机动性很差,手持长矛的重装步兵,让整个方阵移动非常缓慢;
其次,它的侧翼是很大的缺陷,长矛制约了步兵不可能兼顾侧翼,因此全依仗骑兵的保护;
最后,就是它受地形限制,只能在开阔的平原上,才会完美地发挥方阵的作用,如果换成崎岖的山路,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最致命的一点,马其顿方阵在防御密集的远程打击上相当弱,除了硬抗之外,别无他法。
不过,这些在亚历山大看来,应该都不成问题,毕竟打了这么多年了,还没碰到过能扛得住马其顿方阵的部队,任你再勇猛,还是会被碾成灰。
而当时的秦国,在面对马其顿方阵时,会用什么兵种来应对呢?
第一个大杀器,就是战车兵。
这是一种采用一乘战车和附属的士兵,来作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的作战方式,战车的历史十分悠久,据相关史料记载,最早在夏朝,就有小型的战车对战的出现。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车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成熟的作战方式,并且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战车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各个诸侯国拥有的战车数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比如楚国,就拥有战车高达五千多辆。
不过,由于战车数量太多,加上战车过于依赖地势,也让其在作战中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到了秦惠文王嬴驷时期,战争正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
虽说战争在灵活性上有一定的不足,但如果对上更不灵活的马其顿方阵,还是绰绰有余的,并且好巧不巧的是,秦国也有的部队,也配备有大量的长矛兵,只不过与马其顿方阵不同额是,秦国的长矛兵,是站在战车上的。
在开阔地带,战车开始冲锋,高速撞击下,加上战车上的长矛兵左刺右突,马其顿方阵根本就来不及反应,就会被冲散。
第二个大杀器,就是弓弩。
弓弩就不用细说了,这是一种远程攻击的方式,作为古代战争的重要武装力量,秦国自然也配备了大量的弓弩兵,同时,还配备有数量不等的骑弩兵。
根据兵马俑坑中出土的秦弩部件,经过专家复原和测算,秦国的弓弩可以达到45公斤,也就是接近100磅的拉力,这个拉力,足足可以射出120到150米之远。
秦国的弓弩手,分为轻装弩手和重装弩手,两者均在上阵前,携带百余支箭镞,一声令下,一排排的弩手就会不断的分批拉弦、上箭、射击,组成了漫天箭雨。
这种全覆盖、无偏差的密集打击方式,正是马其顿方阵最害怕的地方,如果正面硬刚,它还有可能会靠着长矛挺近,但如果有弓弩加入,就是马其顿方阵的噩梦,每前进一步,都会迎接漫天的箭雨,从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还有一个大杀器,就是秦军的铁骑。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之所以有秦国,是因为秦国的秦非子,因为给周天子养马有功,才会被封为附属国,养马养得好,自然骑马就更好。
秦国的铁骑,素来闻名于天下,在无数场的兼并战中,也是秦国的铁骑立下了赫赫战功,古代冷兵器时代,骑兵可以说是终极兵种,任你再厉害的步兵,也架不住骑兵来回的冲锋。
根据史料记载,秦国在选择骑兵上,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包括年龄、身高以及胆色等,均有具体的要求,在秦始皇陵二号俑坑出土的骑兵俑,体态匀称,平均身高都在一米八以上。
“选骑士之法,取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已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六韬·武骑士》
这种标准选出来的骑兵,配合秦国优良的战马,就组成了所向无敌的秦国铁骑,同时,秦国的骑兵,随身不仅佩戴有近战武器,还配备有弓箭这样的中远程武器,以方便对敌军形成袭扰。
行动缓慢的马其顿方阵,在高速机动的骑兵冲击下,就是一个活靶子,长矛再长,也够不着打一下就走的骑兵,一旦从侧翼打开一个缺口,那么骑兵来回几个冲锋,方阵很快就会乱掉。
当然,再强的军事力量,如果没有一定的战术和谋略,有可能就会出现另一种结果,但华夏文明几千年,打仗从来不是单纯的依靠蛮力,谋略是最为擅长的。
亚历山大不是擅长正面作战吗?那就先用强弩兵组成的方阵进行第一轮齐射,待到对方出现伤亡后,战车兵开始冲锋,骑兵配合侧翼攻击,将方阵冲乱后,那就是一面倒的屠杀了。
甚至,可以利用地形,让马其顿方阵施展不开,单用弓弩兵轮射就能让亚历山大头大。至于谋略,像什么声东击西、暗度陈仓、调虎离山等等,随便拿出来几个,都不是亚历山大能理解的。
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亚历山大的兵力和秦国的兵力对等的情况下,实际上,兵力对等也不可能存在,根据亚历山大东征的作战记录来看,他能够动用的兵力,保持在4-5万之间,这其中,骑兵大约有五千,剩余的均是步兵。
而他将面对的秦国,兵力可能远远高于他以往的战争,秦惠文王时期,秦国的兵力大约在30-40万之间,这种数量上的悬殊,根本不值得让秦军花太多心思,就能击败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
还有一点,亚历山大如果想和秦国作战,那么他必须是在解决了长城以西的游牧民族之后,才会和秦国碰面,这里面,有出产汗血宝马的大宛,还有骑兵十分强悍的大月氏,还有神秘的楼兰等等西域国家,每一个都不是吃素的。
这一路,可是相当不太平啊。
综上所述,如果亚历山大当年没有走错路,并且成功的击败了沿途的西域各国,并进入中国,在面对秦惠文王嬴驷以及大秦部队时,他想要继续上演不败神话的梦想就会破灭,马其顿方阵在秦军多兵种的作战方式之下,基本上是不堪一击,至于战争的结果,不言而喻。
-----
网友解答:
-----
如果亚历山大来到中国,恐怕史书都不会记载,只在地方志上或许留有记载:昔穆公时,有寇西来,离关下马,方阵俨然,长枪阔剑,边将骇然,强弩射之,寇阵不乱,唯方阵渐小,两阵组一阵,强弩复射,其阵减半复减半,未及弩尽,边将启关出轻骑,使弓箭往来复射,寇尽殁。检视战阵,得伤者五百余,皆金发碧眼,将士相顾,不识其源,尽坑之,恐骇视听,竟未奏闻。
-----
网友解答:
-----
一点都不夸张地说:
如果当时亚历山大杀进了中国,那就好比几只猎狗冒冒失失的闯进了狮子老虎们厮杀的战场,其结果一定是不言而喻的!
那
亚历山大
到底是谁?他是怎么打下一个
横跨亚欧非
三洲的庞大帝国的?
马其顿方阵
为何战无不胜?
如果当时亚历山大杀进了中国,到底会发生什么
?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跟随这个
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统帅
亚历山大大帝,一起去看看那场波澜壮阔的
亚历山大东征
。
亚历山大东征
亚历山大到底是谁?他究竟做过什么?
在西方历史上,有四大著名军事统帅,他们分别是
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大帝、拿破仑
,其中尤以亚历山大最负盛名,人们通常也称之为
亚历山大大帝
。
亚历山大出生于
公元前356年
,他的父亲是当时古希腊西北部的
马其顿王国
的国王。在亚历山大出生的这一年,中国也发生着一件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叫做
商鞅变法
。
亚历山大大帝
1、少年军事天才。
亚历山大从小就兴趣广泛、聪明勇敢,
12岁时
就能驯服别的骑手都不能驯服的烈马。
13岁时
,亚历山大便师从当时希腊“最博学的人”
亚里士多德
进行各种学习,年纪轻轻就博学多闻,雄才伟略。
在亚历山大
16岁
时,他的父亲出外征战,于是他便代父亲统治整个马其顿王国,其间还亲率部队平息了当时王国内部的武装起义。
亚历山大
18岁
时,由于他的父亲
征战失利
,导致诸城邦联盟一起联兵攻打马其顿王国。此役中,亚历山大亲率一路大军,寻机突入全歼敌军,使王国获得了极为关键的胜利,其军事天才也在此役中展露无疑。
率军进攻的亚历山大
2、率领40000大军征服世界。
公元前336年
,亚历山大的父亲遇刺身亡,于是年方
20岁
的亚历山大继承了马其顿王国的王位。即位后的亚历山大立即在国内发动清洗,将王国内部的敌人一一铲除。
随后又连消带打地解决了王国周边的不稳定因素。王国政权稳定后,亚历山大认为好男儿就应当建立不世伟绩,才不枉此生。为了实现征服世界的野心,便开始了一场远征。
亚历山大的远征军以
马其顿军
为主,以雇佣军及一些城邦盟军为辅。一共有
30000步兵
,
5000骑兵
,还有
160艘舰船
,这也基本算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
海陆配合作战
吧。
公元前334年
,亚历山大亲率这支近4万人的远征军出发了,踏上了那段波澜壮阔的东征之路。
亚历山大检阅东征军
3、不可战胜的亚历山大大帝。
靠着这支
4万人
的军队,亚历山大硬是在外征战了十年,并且先后征服了
波斯、埃及
,以及
今天的土耳其、叙利亚、西亚、中亚
等地区,一直打到印度,打下了一个横跨
亚非欧
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为什么亚历山大的这4万大军竟能有
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呢?说到这里就要说远征军的主力
马其顿军
,而说到马其顿军,就不得不说那个让人闻风丧胆,谈虎色变的
马其顿方阵
。
马其顿方阵
具体是怎么回事,这点我们在下文会详说。总之很大程度上,亚历山大就是靠着这个方阵在东征战场上战无不胜,被人称作
不可战胜的亚历山大大帝
。
当亚历山大东征到了印度河流域的时候,由于出门太久,打仗辛苦,军队里面士兵的厌战情绪蔓延,不得已只能撤军了。而当时,东征军离中国仅
一山之隔
。
亚历山大当时离中国到底有多远?
东征军最终到达的地点是
印度河流域
,也就是今天印度及巴基斯坦的境内,与我国中间仅隔着一座
帕米尔高原。
而这也庞大的
亚历山大帝国的终界
。
帕米尔高原古称
葱岭
,地跨我国新疆西南部,也是中国
古代丝绸之路
的必经之地。如果当时亚历山大的东征军翻越帕米尔高原,再穿过后来的阳关地界,那就到了中国当时的
秦国
了。
而亚历山大永远不会想到,就在那与他一山之隔的地方,就有着当时
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
。而中国国内那些正四方征战的诸侯同样也不会想到,就在隔壁竟然有着一个如此庞大的超级帝国。
当然,亚历山大如果后来有知,那他一定会庆幸当时没有带兵杀进中国,否则等待的他无疑会是
一场碾压、一场蹂躏,一场屠杀。
亚历山大帝国与中国的地域关系
如果亚历山大杀进了中国,那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
1、亚历山大首先会遇见谁?
亚历山大打到印度河流域的时候是
公元前326年
,正值中国的
战国七雄争霸
时期。如果此时亚历山大杀进中国,首当其冲要遇见的便是已称霸西北达300多年的战国霸主
秦国
。
当时秦国的国君便是东伐义渠,西平巴蜀的
秦惠文王
。而秦惠文王的手下则是雄才汇聚,文有
张仪
合纵连横,武有
司马错
南攻北伐,可谓雄才汇聚,虎啸龙吟。
如果亚
历山大对上秦惠文王
,
马其顿军对上秦军
,双方胜算如何呢?请看下文。
2、马其顿军VS秦军。
●
先来看马其顿军
马其顿军令人闻风丧胆的马其顿方阵,其实就是一个步兵冲锋时整齐划一的冲击方阵。
以前,西方世界的步兵打仗都是比较松散的,一窝蜂式的向前冲锋,杂乱无章。甚至古希腊文明早期的战斗模式还是贵族士兵单对单进行单挑。
后来随着战争的频繁和剧烈,才衍生出了方阵战术。为了让方阵士兵行进更整齐,
斯巴达人
还发明了用笛子控制节奏的方法。
到了
亚历山大
和他父亲这里,又用过一系列的改进,
把方阵战术真正的发展到了顶峰
!也就是马其顿方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见识一下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
方阵的布置:
士兵全部手持
六七米长
的
马其顿长矛
,排成横队,纵深16人,士兵与士兵之间有较大间隔,第一排士兵半蹲,第二排士兵将长矛搭在第一排士兵肩上以能更好发力,前几排的士兵矛头都是直对前方,后排的士兵有的将长矛倾斜,有的垂直于地面握紧。
作战的方式:
听号令整齐划一的向前冲击,像一面带刺的墙一样猛烈撞向敌人。而骑兵也有长矛,骑兵冲锋时将长矛顺势刺向敌人,然后再拔出刀剑继续战斗。
整个方阵作战的精髓就在于全体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如有不遵号令或者临阵脱逃者,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亚历山大之所以在东征战场上战无不胜,很大程度上便是靠着这个马其顿方阵。但这个方阵也有
弱点,
首先它要受地域限制,其次它发起冲锋时最刚的地方就只有正面,如果
几面夹攻
,对它来说就是很致命的。
马其顿方阵冲锋时
● 再来看秦军。
秦军主军的前军和后军都各布置有三排
弩兵
,除此外,两侧还各有一个
弩兵方阵
,他们的
弩箭
在两百多米范围内可射穿古代的任何盔甲。
每名弩兵都背着两个负矢环,每个负矢环里放着100支弩箭,也就是说每名弩兵都携带着
200枚弩箭
。而以当时秦军军队的配置,大约每部军队配置
弩兵5000人
,也就是每部秦军携带
100万支
弩箭。
这些弩兵在作战时每三排为一个小组,前排弩兵负责发射,后两排负责装箭和上弦,大约两秒就能发射一支弩箭。也就是说这100万支箭足够秦军连续射击
20分钟
。
所以,我们在
电视里看到的秦军万箭齐发,箭如雨下的场面绝对不是虚的
!
万箭齐发
除此外,秦军的弩上都有瞄准装置,也就是说在保证数量覆盖的同时,还能尽可能的保证射击的准确性。并且当时的秦军还拥有不少
射程近千米的重型武器
。
除此外,秦军的主军阵中也同样装备有长度和马其顿长矛差不多的武器,但不同的是,秦军是用这些武器与戈、戟等装备出了许多不同的兵种,和
战车、骑兵
等组成了更为复杂的军阵。
除此外,自古以来中国人打仗都讲究的是
上兵伐谋
,讲究的是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战国群雄争霸的时候,几乎每次大战都是要
靠谋略
来打的。而这些东西,岂是从西方来的马其顿军能懂?
秦军军阵
3、所以,当亚历山大对上秦军会发生什么?
当时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有多少人?刚出发的时候才4万,经过十年征战还能再剩下3万就很不错了。而人家秦军在赵国打个长平之战时,双方投入的总兵力都是以
100万起步
的。
而你亚历山大这区区三万人马,甚至都还不如一个最小诸侯国发起一次战役动用的军队。所以可以预见,当马其顿军对上秦军,情况大致会是这样:
当马其顿军迈着无坚不摧的步伐向秦军发起猛烈冲锋的时候,秦军弩兵连续不断的使用
万箭齐发
技,就连秦军面容都还没看清,马其顿军已经损失了大半。
这时,秦军两支骑兵从左右两侧出动,对马其顿军实施左右夹击,只能闷头往前冲的马其顿军左右两侧基本没有办法能抵挡骑兵的冲击,于是马其顿方阵被冲的七零八落。
此时,秦军前军弩兵向后退去,露出了中间的步军阵,步军成一个个的战斗阵型踏步冲向马其顿军,迅速的将凌乱的马其顿军全数歼灭,
亚历山大被生擒
。
并且,秦军大可以不照样和马其顿军硬刚,只需从三十六计随便拿两计来用了,便大可能使得马其顿军全军覆没,东方智慧一定能让亚历山大目瞪口呆!
并且,
当时的中国可并不止秦国一个诸侯国,和秦国差不多量级的国家还有六个!
亚历山大:我很忧虑
所以,亚历山大应该感到庆幸!如果他当初真的冒冒失失闯入了中国,那这种和一群绵羊闯进了狮子老虎们战场何其类似!
而那样的话,
西方历史上也就再没有四大著名军事统帅了
,而中国历史也可能会多一个曾经俘虏西方帝国国王的记载吧!
-----
网友解答:
-----
如果亚历山大大帝带着他的马其顿方阵杀到中国,不是当时的中国能不能抵挡的问题,而是亚历山大大帝能不能全身而退的问题。
那到底会不会这样呢?我们只能依据当时的历史脉络,去演绎一番这个并不存在的碰撞。
那么,这个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大帝是何许人呢?让人闻之胆丧的马其顿方阵是个什么鬼,有什么优劣势,凭借这些优势?亚历山大大帝的取得了哪些胜利?因为这些劣势,马其顿方阵又打了哪些败仗?
当时的中国,是哪个朝代,亚历山大大帝进入中国,首先会遇到谁?中国是否有克敌制胜的绝招?
亚历山大大帝,
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是公元前四世纪的马其顿国王,同样也是西方四大军事统帅(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凯撒、拿破仑)里排在第一位置的存在,可见其军事能力的出类拔萃
。
马其顿方阵,一个听起来就很吓人的名字,它也确实吓人,我们看看它的配置。
马其顿方阵的前身,就是古希腊重装步兵,一手持盾一手执矛的智慧女神和战争女神雅典娜,头戴高冠、手持盾牌战争之神的阿瑞斯,其艺术形象都脱胎于古希腊重装步兵。
在古希腊重装步兵败于波斯人手下之后,马其顿人观察到了其致命的缺陷,从而加以改进,形成了在那个时期几乎无敌的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分为联合方阵和初级方阵,联合方阵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型军级编制,初级方阵相当于一个小型师的编制,每个联合方阵包含四个初级方阵,一个初级方阵的人员由四个团4096名甲兵组成,64名一个排,128名一个连,256人一个营,1024人一个团。
除此之外,满编的初级方阵还包括2048名的轻装盾兵、1024名的辅助兵和1024名的骑兵团,合计8192人,很符合现在的比特率。
这样下来,一个联合方阵大约32000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就是这样的编制。
作战时,以16乘16共256名手持长矛及盾牌的步兵构成的正方形阵形,马其顿方阵就是由这些正方形的兵盾构成。
马其顿方阵的武器配置,阵中的甲兵手持手持约六米长的萨里沙长矛,比古希腊重装步兵的配置大了一倍。盾牌为直径60公分的圆盾,并用皮带挂在脖子上,只保护自己的左侧,同时配备近战的小型短剑。
作战时,前排士兵半蹲长矛向前,后排士兵的长矛架在前排的肩上,如果前排的士兵倒下,就由后排的随时补上。
轻装兵则部署在甲兵的后排,两侧主要是由贵族组成的骑兵和部分轻装兵,负责保护方阵的安全,使其免受敌方的冲击。
马其顿方阵的优势就是协同作战,就在于行动的整体一致性
,先是骑兵冲击敌方阵营,被打乱以后,再护着方阵一直向前,可以说是所向披靡。面对方阵里面的长矛兵,那些被骑兵冲垮的敌人,基本上没有招架之力,只能被无情的长矛洞穿,收割生命。
在亚历山大大帝开始启用马其顿方阵的时候,他的敌人基本上还处于一窝蜂似地杂乱无章的人海战术里,面对这种组织严密的方阵,就如同后世的钢铁洪流碾压敌方的步兵一样。
凭借方阵的优势,在被攻击的敌人醒悟过来、找到破解之法前,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就像一部无情的战争机器,碾碎了敌人的阵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亚历山大大帝为什么可能会和中国人相遇呢?这就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有关。
公元
前336年,马其顿王国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他年仅20岁的儿子继位,这就是亚历山大大帝。
在平定了希腊以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率领他的马其顿方阵开始东征。
先是以参与刺杀父亲为借口,向波斯发动进攻。通过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及高加米拉战役,大破波斯军队,打败了大流士三世,灭亡了波斯。
其后,亚历山大大帝又相继征服了中亚地区,一路跋涉,来到了南亚次大陆,开始征服印度。
公元前327年,在征服了印度的一部分以后,由于常年在外作战,亚历山大大帝的将士们已经十分疲沓,加上不适应印度的气候,生病的人越来越多,强烈要求撤军回国,甚至因此发生哗变。
在这种情况下,亚历山大大帝不得不顺从民意,开始撤军,到公元前324年初撤军完成,十年东征宣告结束。
此时,随亚历山大大帝出征的35000名将士们,因为战死、疾病等等减员,实际上已经所剩无几。
有人说,当年亚历山大大帝本来是打算穿越帕米尔高原征服中国的,但是因为走错了路,才来到了印度,以至于错过了和当时的中国交锋的机会。
我们且不管这个说法是否属实和科学,只分析一下,假设当年亚历山大大帝带着他的马其顿方阵,顺利杀到了中国,那么会发生什么呢?
是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一样的所向披靡呢,还是被中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我们就看看马其顿方阵的缺点,和它曾经的败绩。
再锋利的长矛,也有缺陷,马其顿方阵一样避免不了,它的缺陷就是方阵的侧翼。
一旦对方突破马其顿方阵两侧的骑兵和轻装兵的防护,进入方阵内部,这些手持六米长矛的甲兵,很难灵活地转身,而其配备的短剑,对上敌人的长剑或者大刀,基本上也是死路一条。
另外,马其顿方阵对地形也有要求,一般都是便于施展队伍的地方。如果被地方引诱到不利地形,同样很容易被破局。
我们看看马其顿方阵曾经遭遇的败绩。
所向无敌的马其顿方阵,在后来与罗马帝国的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被采用小步兵战术的罗马军团狂虐了。
罗马军团之所以能够打败马其顿方阵,就是利用了它的缺陷,在不利于方阵展开的地形上,破了骑兵之后,从侧翼攻入了方阵之中,然后,就如入无人之境。
实际上,当年亚历山大大帝用方阵对付波斯大流士的时候,它的侧翼就已经暴露在波斯人的枪口之下,但可惜的是,几次这样的机会都因为波斯的判断出问题而被错失,否则,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历史有可能重写。
而导致马其顿方阵消亡的直接原因,则是投射类武器如弓箭和投掷枪的大量使用,这样不用和方阵近距离接触,就可以有效杀伤方阵中的士兵,从而导致方阵的溃败。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中国,是怎么样的情况。
公元前327年前后的中国,正是战国七雄争霸的阶段,各国之间合纵连横,不亦乐乎。
这个时候,最有可能率先和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交战的,就是秦国。
此时的秦国,是秦惠文王嬴驷执政时期,文有张仪,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等人,加上商鞅变法已经把曾经羸弱的秦国打造成了七国之中的最强者,可以说当时的秦国正处于高潮阶段。
秦国的军队拥有20万常备军,其中有车兵、步兵、骑兵和水军。车兵配备战车千乘,主要用于平原作战,采用全木战车,配两套三米的矛、钺和弓箭,有的还有盾和弩等,可进攻可防守。
步兵同样是军队的主体,分为重步兵和轻步兵,配备长戟、长盾和弓弩等等。
秦国的2万骑兵,配备非常精良,武器为弓箭之类,主要是支持车兵、步兵,射杀远距离的敌人。
秦军的护甲,主要就是金属扎叶制成的合甲,防护效果很好。
此时秦国作战,最擅长使用的就是弓箭阵,相当于那个时代的远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
而且,秦军的弓箭射程要比马其顿的远,更重要的是,主场作战,弓箭供应可以做到源源不断,而马其顿方阵的弓箭,那是用一支少一支,人是死一个少一个,而秦军这里可以不断补充。
公元前53年罗马克拉苏军团和安息帝国的卡莱战役,安息帝国就是依靠充足的弓箭供应,从而打败罗马军团的重装方阵的。
因此,当亚历山大大帝带着他的35000人的马其顿方阵,劳师远征来到了中国时,而实际上,算上数年征战的战损,这个时候的马其顿方阵已经不那么完善了,攻击力也打了折扣。
当他们和全国动员、以逸待劳的秦国虎狼之师相遇以后,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秦国的战车、步兵和骑兵,居高临下,俯视着这一群高鼻深目的黄头发色目人;而亚历山大大帝望着眼前的中国军队,肯定感觉和他这一路上交手过的军队都不一样,因为秦军早已经是在连年的战争中锻造出了铁血的气质。
双方经过一番观察,都在估算对方的实力和作战方式。
而作为远道而来的亚历山大大帝,很有可能是率先发动进攻的一方,毕竟是侵略者嘛,想要征服,当然得先下手为强了。
亚历山大大帝一声令下,马其顿骑兵冲了出来,向着秦军而去。
这边的秦军,自然不是吃素的,先是用弓箭对着气势汹汹的马其顿骑兵就是一顿猛射,在箭雨下的马其顿骑兵纷纷中招,待双方距离接近,秦军的弩骑兵即拍马而上,此时已经在箭雨下伤亡过半的马其顿骑兵不得不选择败退。
见秦军占了先机,正面的战车、步兵随着骑兵的节奏跟上,并使用弓箭和投枪向马其顿方阵里猛砸。
同时,只见令旗一摆,埋伏在周围的秦军一拥而上,把马其顿方阵包围了起来,使其成为瓮中之鳖。
虽然马其顿方阵也配备了弓箭和投掷武器,但因为射程和地形的问题,远没有秦军对其造成的杀伤大。
被秦军远程武器打得乱了阵脚的马其顿方阵,它的长矛阵根本起不到作用,大量的伤亡,已经使方阵出现了溃败的迹象。
此时,亚历山大大帝看形势不利,欲收拢骑兵再次冲锋,试图干扰秦军的攻击,但经过一番努力,他发现根本组织不起来了。
被秦军牵制以后,正面进攻一向所向无敌的马其顿长矛兵,显得是那么的笨拙,在秦军的三面围攻下,侧翼缺陷完全暴露的马其顿方阵,等待它的,只能是死亡。
有人会问,如果秦军选择和马其顿骑兵先硬刚呢?呵呵,如果秦军的统帅不傻,他就不会这样做。事实上,当时秦军的几大统帅,都是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打出来的,面对马其顿方阵这样的结构,自然会扬长避短,不会给亚历山大大帝机会的。
我们可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就是双方的骑兵直接对撞,如果秦军骑兵失利的话,注意,是失利,并不是溃败,秦军就不会选择与马其顿方阵近距离搏杀,而是在己方骑兵撤出后,利用箭阵远距离对马其顿人进行大规模的杀伤。
秦军的弓箭应该是不缺的,对付这样气势汹汹的外来侵略者,秦惠文王和他的文武大臣们,不会不考虑准备周全的。
战斗的结果,会让亚历山大大帝明白,这个在其他地方屡试不爽的马其顿方阵,在中国人的面前,其实就是个笑话,他会后悔的。
即便秦军失利,战国七雄们,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他们能不一直对外吗?数十万上百万的军队,对付仅数万的外来者,结果不想就知道,冷兵器时代双方的力量对比,可不是大刀长矛对热兵器的后世。
所以,如果亚历山大大帝顺着河套平原南下和秦军相遇,失败是唯一结果。
-----
网友解答:
-----
真摸过来了,史书也许会这样写:寇西来,方阵。区区数万。以弩覆之,尽没。因其貌异,坑之。收察其兵,不利甚也。收察其盾,不坚甚也。
-----
网友解答:
-----
不吹不黑,亚历山大要是敢通过印度进入我国,那么他将遇到秦国,秦惠文王定叫他有来无回,这是为什么呢,且听我道来。
亚历山大都有啥战绩?
亚历山大帝,也就是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王国的第三位君主。不可否认,亚历山大确实很优秀,他有雄才大略,指挥大军统一希腊,进军中东,荡平波斯帝国,然后杀到印度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他占其三,可谓战功赫赫。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很卓越的贡献。但是亚历山大与很多欧洲君主一样,他的战绩当中吹嘘的成分也很高,只能说它自己能力还不错,但是运气也很好,所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亚历山大大帝在二十岁的时候成为国王,他手段十分残忍,把其他拥有王位继承权的人全部杀掉了,只剩下他成为唯一一个拥有继承权的人,这样倒是巩固了他的政权,让他后来四处征伐没有后顾之忧,只不过手段有点太卑鄙。
亚历山大算是一个天生的战争狂,早在腓力二世还在位的时候,亚历山大就经常抱怨他的父亲,说他没有给自己一些出征的机会。所以在亚历山大上台之后,他先是通过一些措施来偿还了父亲欠下的债务,然后在国库还空虚的时候就出征了。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带着40000名士兵和5000名骑兵,带着仅仅三十天的口粮就越过了达达尼尔海峡,准备对希腊发起进攻。希腊当时被已经被波斯占领,所以波斯在希腊的总督出兵40000(波斯、希腊各2000),与亚历山大展开正面对决。这时候腓力二世留给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波斯希腊联军很快被打败,这是亚历山大的成名作,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声誉。
在占领希腊之后,亚历山大自信心爆棚,决定继续征服波斯帝国。亚历山大首先攻占了小细亚细的少量波斯不对,紧接着向叙利亚北部挺进。波斯帝国的大流士很生气,决定御驾亲征,亲率大军与亚历山大展开决战,不过最终战败。有人说波斯帝国的军队由多达六十万人,但这被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是夸大了的,人数也许在十万左右。
亚历山大带着部队南进攻打埃及,埃及一支箭都没有发就投降了。在征服埃及之后,亚历山大又重返亚洲,对波斯帝国展开攻击。有一些西方书籍中说,波斯帝国出动了100万大军,最终被亚历山大打败。但现在史学界普遍认为,波斯帝国的军队人数大约只有10万步兵和5万骑兵,百万大军只是为了夸大亚历山大的功绩而已。
在征服波斯之后,亚历山大大概又入侵了印度。印度那时候还是小国林立的年代,十分羸弱,面对亚历山大的攻击完全无法抵抗,所以亚历山大就一路打到了印度河东边。由于士兵们已经十分厌战了,所以亚历山大就退兵回到马其顿了。
我们假设亚历山大没有回马其顿,而是继续东进入侵我国,那么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亚历山大如果想要入侵我国,走帕米尔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必须选择走古丝绸之路。从方位上来判断,亚历山大第一个遇到的国家,将会是我国战国时期的秦国。
那么秦国能打败亚历山大吗?我觉得完全不在话下。
当时的秦国君主是秦惠文王,他与自己的父亲秦孝公一样,都是秦国后来统一天下的奠基人。秦孝公时期进行了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成为了战国时期一个强大的国家。秦惠文王则继承自己父亲的许多国策,而且他还通过一些列新的政策,使秦国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在军事方面,当时的秦国军队人数保守估计也有六十万人,而且武器装备先进,钱粮也还比较充足。
在不考虑损失的情况下,亚历山大也只有40000步兵和5000骑兵,这样来看,除非是亚历山大的部队确实太厉害,才有可能打得赢秦军。
那么亚历山大的军队厉害在哪里,跟秦军相比究竟如何?
亚历山大之所以能够所向披靡一路打到印度,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不对素质普遍高于同时期的欧洲的中东军队;第二是亚历山大有马其顿方阵;第三是亚历山大还算是个卓越的指挥官。
所谓的马其顿方阵,其实就是纵横16人一共256人组成的方阵,士兵手持6米长矛,左臂上绑着圆形盾牌。这种战阵必须配合骑兵和弓箭手,就可以达到攻防一体的作用。不过这种战阵的缺点是,太过于死板,灵活性不够,一但骑兵和弓箭手无法提供支援,敌人又打迂回包围的战术,那么马其顿方阵其实除了防守,也没什么可怕的。
秦国在进行变法之后,秦国的军队就成了各诸侯国的噩梦,秦法严厉,奖罚分明,胜了升爵位,死了有抚恤金;士兵打仗只能向前不能退后,一旦逃跑就会被处决,哪怕是战死也是面朝敌军的;秦国的军械钱粮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在军械这一块,武器得到了换代升级,战法也是多种多样,连魏武卒都不是对手,确实是很强大的。
如果亚历山大利用马其顿方阵对秦军发起进攻,秦军首先不会发起冲锋,而是选择使用射程达到二百多米的弓弩,再配合弓箭手,万箭齐发,马其顿士兵大半都会倒下;紧接着,秦军会利用自己擅长的战车冲锋,用骑兵对马其顿大军左右两侧发起冲锋,然后再派出机动部队,从后方偷袭,马其顿的骑兵和弓箭手首先会失去作用;最后在侧后翼接近马其顿方阵,在近距离战斗中它是没有任何优势的,马其顿军队就会被逐渐蚕食,最后全军覆没,亚历山大被俘。
假如亚历山大赢了秦国,他继续向中国腹地挺近,各个诸侯国还有很多办法对付他,我国的山川险组都是亚历山大的强大敌人,老祖宗的各种兵法和阴谋诡计都会让亚历山大防不胜防。纵然不与亚历山大直面对决,强大的战略纵深也是小小的欧洲比不了的,拖也把亚历山大给拖死。
所以说,亚历山大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他在欧洲的中东遇到的敌人,要么太弱,要么就是处于帝国崩溃的边缘,根本就不是亚历山大的对手。亚历山大是没有遇到过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那样的敌人,特别是秦国这样好战的国家,都是他无法想象的那种强大。
而且很重要一点,春秋战国时期的世界文明中心,其实还真不是欧洲,而是中国。虽然处在封建社会,但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军事,中国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春秋战国时期随便打个仗都是几十万上百万人的,欧洲那时候几万人打仗就已经不得了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所以从这方面来说,亚历山大也只不过是领先于欧洲的军事,与我国春秋战国其实是没法相比的。
个人观点,多有疏漏,烦请斧正。感谢阅读,多多评论,欢迎关注!
-----
网友解答:
-----
先说答案:不能。
理由:秦军无论从军事体系还是武器,兵略都远高于亚历山大时期,大兵团作战经验丰富,几万人的领军水平能力在秦朝真是看不上眼。
马其顿方阵完全就是笑话,遇到秦军只能躺着被按在地上摩擦。先不说正面能不能干过秦军,即使正面秦军一趟冲锋,马其顿方阵也不一定扛得住,秦国的武器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长,重。再来一趟侧翼穿插迂回切割,基本上一战就给灭了。匈奴战马跑的够快吧,跟秦军打一场试试?
另外秦军还有大杀器,弩,秦军的作战方式是强弩在前,兵阵在后。说白了,我一波弩你都干不过我,你也就别跟我打了。战国时代混战几百年,能存活的都是强国,制造上虽然劲弩多出韩国,但是秦军弩是六国中最强的,标准化制造,数量和质量远超六国。秦国能够一统六国,兵器中弩的作用发挥巨大,相当于现代化武器中导弹,精准打击,远距离覆盖。
秦军的弩有单兵弩和大型连弩,单兵弩弓射程600米,看清楚,是单兵,在冷兵器时代,弓弩兵秦军占总人数三分之一,秦军单兵弩装配率达到80%,这个装配率已经十分恐怖了,相当于弓弩兵人手一个巴雷特。再说,大型连弩,一次能发射10杆长矛粗箭簇,杀伤力比投石车还猛,马其顿方阵能保证第一波不乱就算祖坟冒青烟,烧高香了。匈奴跟秦始皇时期秦军对垒,那时候秦军战力有所下滑,抢河套平原,20万来犯,蒙恬直接一通大型连弩教他做人,20万人阵型直接打散,前排盾阵匈奴兵根本攻不进来,侧翼骑兵穿插,正面步兵在盾兵防御下追击掩杀,直接干没10万匈奴兵,直接把匈奴元气打伤打残。
几千年过去了,现代战争虽然在形式上更加复杂和立体,但是军事思想依然没有跳出两千年前军事家的兵法理论体系范畴。
影响:秦朝可能不会二世而亡,亚历山大来中国,等于明明白白给秦始皇送地球仪,更早的体会一下上帝之鞭支配的恐惧
-----
网友解答:
-----
6000千年后,兵马俑发现了一个新的坑,考古学家研究后,这坑里的陶俑竟然身高和服饰都跟正常的秦兵不一样,非常的迥异,整个坑清理完毕,才发现是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
这就是亚历山大误打误撞杀进中国的后果。
时空回去春秋战国,秦王嬴驷正在起兵攻打魏国。
突然西部谨防匈奴的探子来报,说西边出现不明军队,目测有30万之众,来势汹汹,领头的是一个30岁左右的黄毛小子,衣着单薄,风尘仆仆,红色的披风随风飘逸,一幅盛气凌人的样子。
嬴驷顿了顿,问旁边合纵连横的张仪:“这西部有哪些国家?怎么突然出现这么庞大的军队,现在秦国有百万之师,又要分兵东扩,如此一来,前后夹击,秦国危矣!”
张仪回道:“吾王莫要慌乱,吾有一计可解危局,只是需要司马错大将军去边关一趟,一探虚实,了解敌情,再做定夺。”
秦国西部起兵,司马错率领20万大军,浩浩荡荡去往西羌。
此时的西羌早已派人前往咸阳宫,请求秦惠文王赢驷发兵营救,毕竟马其顿方队人多势众,打得西羌人措手不及,月氏早已被灭,亚历山大的军队势如破竹。
司马错大军开拔不久,经过狄道,进入青海,路上遇见很多惊慌失措,逃难的西羌人,其中不乏有贵族王室。
芈月听到情人的部落遭到来历不明的军队袭击,心中忐忑不安,日夜思念旧情人义渠王,劝说秦惠文王发兵救援。
秦国西部发生兵乱的消息,秦惠文王下令必须封锁。
于是张仪主张出使赵巍两国,以安定东方,芈八子也主动提出回到楚国,与楚国交好,稳住楚王,让秦国腾出全部国力,对付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
嬴驷头疼欲裂,只好吩咐下去,照做。他看了看芈八子,一副难以割舍的样子,一想到那个楚王胖子,就心里冒火,但是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不知道敌情的情况下,只好出此下策。
十天后,司马错的骑兵部队已经过了西宁,饮马西海,碰巧遇到亚历山大的骑兵,双方在西海两边排开冲刺队形,秦兵不敢轻举妄动,毕竟不知己知彼,很难首战必胜。
亚历山大的骑兵占据了西侧高地,居高临下,也没有轻举妄动,因为他们之前遇到的西羌人,不堪一击,而面前的秦兵却完全不一样。
秦兵队形不乱,武器更是前所未见,个个精神饱满,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一看就是一支主力部队。
对峙接近两个小时,双方的主帅都已经知道了先头部队产生接触。
司马错命令步兵加快行军速度,亚历山大也命令马其顿方阵,快速前进,此时谁的援兵先到,谁就掌握主动权。
但亚历山大的骑兵早已按耐不住,以为秦兵也是不堪一击的军队,故而还没有等亚历山大的命令,就发起了冲锋。
秦兵看对方人高马大,冲刺力强,须避其锋芒,于是主动开了一口子,佯装撤退,同时派人报告司马错将军,准备接敌。
亚历山大的骑兵就这样孤军深入,追赶着看似仓皇逃跑的秦军骑兵。
追击了一个上午,除了一些走丢的战马,丢弃的盔甲之外,,毫无所获,直到碰见黑压压的一片秦军步兵方阵。
领头的亚历山大骑兵主将,示意停止追击,他定眼一看,好家伙,投石器、弓弩手、马战车、长矛兵、数不尽的锦旗,上面写着迎风招展的象形文字“秦”。
不禁用英文感叹道:“想不到这神秘的东方,竟然有像天国一样的部队,对方的军队声势浩大,绝非等闲之辈,我们亚历山大马其顿方阵,终于遇到对手了。”
被黑压压的一片秦军震惊之后,他举起手臂,示意骑兵往后退,不能再追击了,必须等到马其顿方阵到场。
可是司马错不会错过这个良机,趁着对方追击一个上午之后,人马困乏,立足不稳。
主动出击,命令弓弩手,用脚发射弓箭,远程打击敌人,同时刚停下来的秦军骑兵调头准备配合弓箭手,来一波让对手措手不及的反冲锋。
由于缺少对秦军弓弩的认知,亚历山大的骑兵团,误认为已经安全撤出了弓箭的攻击范围,故而没有再后撤,而是一字型排开,准备对峙。
可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秦军的弓弩竟然比世界上任何军队的都远,大大超出了安全范围,只见那黑压压一片的箭矢,像狂风暴雨般的乌云,把太阳都给挡住了,骑兵团的上方,瞬间暗无天日。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穿透力极强的箭雨已经落下,顷刻间,就损失过半,很多骑兵都被打成透明,全身窟窿,血流成河,人仰马翻。
亚历山大骑兵团的主将,左臂被射断,头顶的盔甲也被射下,捡了一条命,痛苦地嘶吼着,撤退、撤退。
所以骑兵都调转了马头,准备后撤,但是箭雨过后,刚刚还被追赶的秦国骑兵已经风驰电掣般,猛扑了过来。
很快亚历山大骑兵团仓皇逃窜,被秦军一一击杀,甚至跟着亚历山大南征北战的骑兵团主将也被斩于马下。
司马错一鼓作气,命令步兵往前推进,紧跟骑兵后面,追杀亚历山大的剩余骑兵。
嬴华其实早已经混入骑兵之中,突然出现,被司马错的亲信看见,慌忙之下,只好围了一小队的骑兵,保护嬴华。
秦骑兵又追到两军刚对峙不久的西海边上。
此时的马其顿方阵已经匆忙赶到,并且摆好了接敌的阵型,30岁的亚历山大骑着马,在太阳的反射下,傲娇地俯视着剩余不多的骑兵。
此时一个骑兵冲到了前头,翻身倒下马,用罗马语说道:“尊敬的亚历山大殿下,我们的骑兵团没了,主将也被敌人斩首,对方使用一种远超射程的弓箭,威力极大,恳求殿下,火速撤兵,我们赢不了这场战争,让我们回家吧!”
亚历山大掏了掏耳朵,仿佛是想洗耳恭听,不过他接着拔出了明晃晃的佩剑,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穿了前来报告的骑兵喉咙,可怜的士兵瞬间毙命,倒地不起。
亚历山大挥舞着佩剑举手向前,扬起马蹄,大喊一声:“马其顿方阵,准备进攻。”
嬴华远远地看着这个阳关下耀眼的白人男子,心生一计,擒贼先擒王,于是示意保护他的骑兵队,一百多人,躲开了马其顿方阵,直接就冲向了亚历山大。
说时迟那时快,司马错的步兵方阵也来到了战场,5000架两驱的马战车,上面站满了挥戈的士兵,准备进行第一波冲锋。
可是司马错眼前一亮,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敌人的步兵方阵怎么像个铁桶一般,亮晃晃的一片,都举着长长的矛,在等待自杀吗?这阵容真是奇怪。
司马错领着秦军,征战年年,还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军队阵型,他命令旗手,示意前面的军队先停下来,让投石器先发挥它的作用,探个究竟。
“弓弩手准备,投石器准备,先发射投石,接着发射弓弩,两发装填,预备,放。”口令刚下,原本晴空万里的战场,顿时遮天蔽日。
无数的巨石和箭矢,飞向马其顿方阵。
亚历山大还没来得及反应,吓得目瞪口呆,被眼前的战场惊到了,以至于木讷地来不及躲闪,箭雨就飞了过来,几个卫队冲到前面,拿着盾牌,誓死保护亚历山大。
箭雨过后,哀嚎遍野,惨不忍睹,马其顿方阵溃不成军,一泻千里,竟然失去了重新组织的能力。
只见数不胜数的士兵丢盔弃甲,往罗马的方向逃跑。
亚历山大的卫队瞬间被嬴华率领的骑兵击杀殆尽,只剩下魂飞魄散的亚历山大,被赶来的秦军,围在中央。
嬴华很好奇地看着这个黄色卷毛,白皙白皙的小鲜肉,他根本想象不到,这就是所谓的亚历山大大帝,一路向东扩张到秦国的出色军事家。
今天之前,没有败绩。
司马错打扫战场,花费了一天,一共俘虏了马其顿方阵士兵16万,嬴华的战利品,则是亚历山大。
此时押送粮草的军需官,禀告粮食紧缺,司马错马上点起了狼烟,飞鸽传书,还派出斥候,向在咸阳宫忧心忡忡的秦惠文王报告喜讯。
嬴华提议,将16万马其顿士兵坑杀,司马错却反对,他说:“这些士兵,虽然是败军之将,但是身体素质很好,肥头大耳,虎背熊腰,只是没有一个精明的统帅,不懂兵法,瞎指挥,才这样惨败,我们不是要修长城吗?这些身强力壮的俘虏,就是最好的劳动力。”
“粮草怎么办?”嬴华反问道。
“无妨,西羌人会给我们筹粮。”
果然,班师回朝之际,义渠王派亲信带着30万担粮食前来道喜,还带了八箱金银珠宝,50个婢女,以谢秦军救命之恩。
嬴华押着亚历山大,感叹司马错果然是秦国的栋梁之材,料事如神。
半个月后,司马错领着秦军,回到咸阳宫,秦惠文王带着文武百官迎接股肱之臣。
亚历山大一路走来,四处张望,感叹这个天堂般的国度,竟然如此富庶,军队强大,宫殿气势恢宏,比罗马更加气派,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景象,心里却嘀咕着,如果我的马其顿方阵再给力点就好了,只要阵型不乱,现在这座皇城就是我的。
大殿上,秦惠文王好奇地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围着亚历山大仔细地盯看:“这是哪一个国家的人种,为何如此的细皮嫩肉,竟敢率军攻打我秦国,我秦国可是那么好欺负的吗?如实招来,还能保你一条狗命。”
张仪听到司马错大获全胜的时候,就已经回到了秦国,故而在大殿上迈步而出,学着嬴驷的样子,端详了一下亚历山大,说道:“王上,此人并非中原人种,肯定是从西域而来,使用的语言也跟我们不同,待我慢慢研究之后,方能互通有无。”
嬴驷示意张仪赶紧去办。
至此亚历山大成为了秦国的俘虏,他的马其顿方阵全都被派去修建长城。
秦国在西部大胜不明军队,俘虏16万敌军的消息,传遍了六国。
秦国由此国力大增,并且提前统一了六国。
张仪研究透彻亚历山大的语言之后,就劝降了亚历山大,让亚历山大永远臣服于秦国,并且让他答应将亚欧大陆的帝国双手奉上,为秦统一六国,出人出力。
得到加持的秦惠文王赢驷,大展宏图,一举灭了六国,以至于最后把马其顿方阵搬进了兵马俑,也成为了地下秦军的一部分。
6000年后,考古队挖出了马其顿方阵,还有亚历山大的兵马俑。
至此故事完。
(图片源于网络)
-----
网友解答:
-----
无非就是陕北的黄土下面多了四万具白骨!这两年被挖出来了,根据骨骼判断应该是白种人!正好印证了陕西省博物馆馆藏秦代竹简所记载:秦X公某年,自西方来众四万余,高鼻深目,发似秋草。善结阵,使二丈余长枪,配二尺阔剑。边将急报咸阳,国君派军围剿!劲弩兵车破阵,杀伤三万余,余卒不降,领国君命坑之!
-----
网友解答:
-----
亚历山大如果真来到了中国,那今天全球的文字和货币早就一统了,汉语就是全球官方语言,英语,法语那些都是方言。
据史学家研究发现,亚历山大当初的目的地其实是中国,他的老师,古希腊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给了他一副标有中国的地图,最后地图出了问题,走偏了方向,打到印度恒河流域去了。
如果没有走偏方向,亚历山大就不会是欧洲人的骄傲,也不会是西方公认的四大军事天才之一,西方国家的人应该庆幸,亚历山大走偏了方向,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军由里海以南地区继续东进,经安息(帕提亚)、阿里亚、德兰古亚那,北上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前325年侵入印度波拉伐斯王国。
公元前325年,此时是中国的战国时期,这个时候的中国都在干嘛,一个整天都在打架的年代,一个吃饭睡觉都在想着灭国的时代,一个你打不过别人,就会被别人掐着玩的时代,各种阴谋阳谋齐飞,每个诸侯国都是采用的国家动员模式,规模和专业性上更强,时间和烈度都要更大,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学派,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我们先不用说补给,人员这些问题,从亚历山大的行军路上来看,一路打败义渠、郁郅、乌氏、朐衍、彭卢,林胡,最后不是遇到秦,就是遇到赵。
这一年的秦国,秦惠文君自称为王,史称秦惠文王,当时的秦国有多强大我不知道,但是我只能说,公元前319年,公孙衍为了对抗秦国,提出了合纵战略,也就是说6年后的秦国可以一打五,合纵连横就是出自当时。
公元前325年,秦国在魏国手里拿下了大片土地,别以为当时的魏国很弱,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稍有不慎就有亡国的危险。强烈的忧患意识,促使魏国国君魏文侯成为最早变法图强的君主当时的魏国,最厉害的兵种就是魏武卒,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重甲步兵。
“武卒”的选拔条件相当苛刻,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也就是说,士兵身上必须头戴盔甲,身着保护上身、髀部、胫部的铠甲,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背着强弩和50支弩矢,携带三天军粮,在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有资格成为武卒。
其战斗力在战国群雄中鹤立鸡群。在鼎盛时期,魏武卒约有5万人。吴起率领魏武卒创造了“大战七十二场,全胜六十四,战平八场”的惊人战绩。
在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中,5万魏武卒对阵50万秦军,以一当十,杀敌无数,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秦国在阴晋之战后,知耻而后勇,国尉司马错在魏武卒的基础上,创立了“锐士”,在魏武卒负重的基础上,外加全副甲胄、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和一面牛皮盾牌,总计约八十余斤。除此以外,还要进行技能测试,一方面考核个人使用各种兵器的搏斗能力,另一方面考验各种阵式结阵的团队作战能力,通过测试的士兵,成为“锐士”的一员。
在战国末期,荀况所著《荀子》中,对秦锐士有这样的评价:“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说明当时秦锐士的战斗力冠绝天下,得到了有识之士的认可。
公元前325年的秦国,军队战斗力强的夸张,就是虎狼之师。
当时的亚历山大远征军仅有步兵三万,骑兵五千,攻打波斯,后来又收编了不少人,队伍变成了四万步兵,一万骑兵,军队使用的武器是长矛,甚至还不比魏武卒使用的武器长戟,长戟除了刺还有砍,长矛只能刺,并且戟比矛训练难度要大。
当时的亚历山大要是碰见了秦国的锐士,你觉得能打得过嘛,负重80斤,半天能步行一百里的军队,而且当时的道路可没有现在这么好走,估计现在全世界能够做到这样的步兵也不多吧。
不过亚历山大要是遇到赵国说不定还有点希望,公元前325年的赵国非常弱,建国之初,实力弱小,经常受到东胡、楼烦、林胡等游牧民族的骚扰,而“国中之国”中山国时常出来“打闷棍”,在与其他国家交战中,赵国屡屡败北,丧城失地。
在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下令实行军事改革,将原本以步战和车战为主的赵军,改造成“骑射”、“骑战”为主的机动力量,赵军装备长弓短刀,长距离射击兼顾短距离拼杀,加上奔跑速度快、耐力持久的蒙古马,使得赵军能够长途奔袭,无往不利,在公元前307年之后赵国的军队实力才开始提升。
当时的亚历山大碰见赵国,说不定还有希望打赢,但是别忘记了,赵国是有盟友的,韩,魏等国当时和赵国可是盟友,亚历山大根本不可能打的过。
只能说欧洲人应该庆幸当时的亚历山大没有打到中国来,不然当时的战国诸侯国可以分分钟教他做人。
-----
网友解答:
-----
亚历山大如果东征到中国,绝无半分胜算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7年东征到达印度,用了两年的时间征服了半个印度。但长时间的远征使得士兵们开始厌战,亚历山大不得不返回西方。
如果亚历山大继续东征,那么他应该会在公元前324年到达正处在战国时期的秦国。此时的秦国刚刚经历的商鞅变法,正是强盛之时,亚历山大的军队无论是从人数、武器装备、还是士气都无法和秦军相比。如果两方开战,亚历山大绝无半分胜算。
军功制下的秦军无敌于天下
商鞅变法设立了秦军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
秦国的士兵只要在战场上斩杀敌军军官,并将其首级带回,就能够获得一级爵位“公士”,外加良田一顷,住宅一处,仆人一名。然而,这还不是最能提高秦军士兵战斗力的。
如果秦军士兵能够带回两个敌方军官的首级,那么他做“囚犯”的父母,可以立即得到释放,做奴隶的家人可以转为平民。这对家人是囚犯或者是奴隶的秦兵来说,是最好的奖赏了。
秦国的军功制极大地提高了将士们的士气,据史书记载,秦军将士在听到要打仗时,就会感到兴奋。原因无他,只有打仗他们才有可能翻身,他们的家人能过得更好。
所以,军功制下的秦军绝无懦夫。
二十级爵位从低到高如下:
1 公士 2 上造 3 簪袅 4 不更
5 大夫 6 官大夫 7 公大夫 8 公乘
9 五大夫 10 左庶长 11 右庶长
12 左更 13中更 14 右更 15 少上造
16 大上造 17 驷车庶长 18 大庶长
19 关内侯 20 彻侯(通侯)
而亚历山大的军队来自亚历山大统治下的不同联盟,本身对亚历山大的忠诚度就不高,他们之所以跟随亚历山大东征,就是为了掠夺财富。
如果两方交战,秦国的士兵是为了保家卫国,保护身后的至亲,斩杀敌人还可以升官加爵;而亚历山大只是为了征服四方,扩大自己的疆域,其士兵则是为了掠夺财富。
所以,双方将士作战的原因直接决定了士气,秦军是为了身后的至亲而战,亚历山大的士兵是为了金钱,那么秦军的士气就远不是西方士兵能比的。
标准化生产的武器装备
秦国武器装备的提升还是因为商鞅变法。变法中,商鞅统一了度量衡,并根据新颁布的度量衡设定了武器的标准。
秦军的每一把武器上都标注着铸造者的名字,一旦武器出现问题,铸造者就会被依照秦律处罚。所以,秦军的兵器在当时质量极高。
秦军还有一种武器,可以说是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的天敌。
春秋时期,作为应对骑兵和战阵的弩应运而生。弩比普通的弓箭更加精准,而且伤害更高。秦国的强弩射程可达数百米,如果亚历山大用马其顿方阵作战,可能还没看清秦军的样子就被威力巨大的弩箭射的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所以,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在拥有强弩的秦军面前根本发挥不出来。
天时、地利、人和皆无,没有胜算
亚历山大帝国巅峰时期,人口数量达到4940万人,领土面积比战国七雄的总和还大。但亚历山大带出来的士兵只有不到5万人,面对秦国数十万将士,不可能打赢的。
就算是亚历山大能够打赢秦国,其他六国绝对会放下彼此之间的恩怨,联手对付外来之敌。故亚历山大无人和。
天时、地利同样掌握在秦军手中。一支外来的军队,对战场的地形,周边环境的了解是无法和土生土长的秦军相比的。
所以,尽管亚历山大的远征军能够征服波斯,兵不血刃拿下埃及,打下半个印度,但亚历山大绝无征服战国七雄的可能。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李世民儿子李恪真的很强吗?为何千百年来,后人一直很怀念他?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