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国时期关羽没有失荆州、败走麦城,蜀国的命运会怎样?
如果三国时期关羽没有失荆州、败走麦城,蜀国的命运会怎样?
-----
网友解答:
-----
应答,如关羽没走麦城,一样亡国,其理由是,刘备不冷静,关羽走了就举大半兵力报仇,忘了强大的魏国随时消灭他们,孙,吴联盟才有唯一生存的机会,这应该是诸葛亮隆中对的基本意思,也就是基本国策,但事实上已蜀,吴争守荆州,相互削弱,还伐魏,有意拿鸡蛋砸石头,嫌自己死得慢了,魏鱼翁得利,后有诸葛又重新修复孙,刘,两家关系但太晚了,吴国已超出蜀国许多,蜀国内部混乱,将相不和,君臣不和,无人可用,最起码缺少治国之能人,哪有不败之理,因刘禅当时已失去自由,也无权,基本有诸葛说了算,(这里说一下,这个阿斗是聪明之人,不是扶不起来),三国之间的事,谁也说不清楚,要看站在历史的角度,还是演义角度去看,去分析,探讨探讨没有谁能去统一认识,也没有谁有这个能力,也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这必竞是历史,没有谁亲自看过见过,再见!
-----
网友解答:
-----
可能很多人会想,如果关羽没有失荆州和败麦城,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可能会问鼎中原。但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诚然,关云长大意失荆州,是蜀汉国力的一个转折点,再加上后来败走麦城,更是对蜀汉的重大打击。一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刘备是最后起家的,其国力放在三个国家里是最弱的,而且国土贫脊,人民普遍不富裕。再加上孔明的严于律人,事必躬亲,使得蜀汉人才严重凋零。如此国度,固守尚且艰难,又何以问鼎天下。窃以为,关二不败,只能使蜀汉更加强大,但绝不可能使刘备争得了天下。
-----
网友解答:
-----
三国会更长时间的延续一段日子。但终将会归为一统。但花落谁家不得而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已经明确道出了天下大势。以曹操、孙权和刘备的实力三分天下,已经是他们一生的终极。穷他们一生再前进每一步都是非常艰难的。只能看对手谁先出错,给敌方以可乘之机!于是,关羽关云长成了倒下的第一个多米诺骨牌。谢谢邀请!
-----
网友解答:
-----
一本《三国演义》,把关羽神化到无以复加的战神地位,其实正史上关羽并不具有左右蜀国兴衰的能力。到是他的失误,导致蜀国失去荆州,让刘备不得不亲自东征,直接导致了兵败身死,也开启了蜀汉政权的衰亡。
关羽不是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先是辱慢吴使,轻辱吴国,在荆州这些时日,把吴国君臣得罪个遍。然后又因收降于禁所部数万人,导致粮食不足,居然去抢吴国的粮食,导致孙权怒而攻之。同时,他对部下寡恩薄义,最后搞得众叛亲离,使得吴国大军几乎未遇抵抗,长驱直入,没多长时间就使荆州易主。这所有一切,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
当然,《三国演义》中说是曹操用计成功离间了吴蜀两家,其实不尽然,孙权之所以致书曹操,不过是以汉臣身份向朝庭告状,以取得伐蜀的正当性。
我们看看史书上记载的他都干了什么吧:
《资治通鉴》
“
遣益州前部司马犍为费诗即授关羽印绶,羽闻黄忠位与已并,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自视甚高,老子天下第一。无礼
“
权尝为其子求昏于羽,羽骂其使,不许昏;权由是怒。
”——自我膨胀到爆棚。不智
“
羽得于禁等人马数万,粮食乏绝,擅取权湘关
米。
权闻之,遂发兵袭羽。
”——授人以柄,自取灭亡。不信
“
关羽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乃扬声当攻围头屯面密攻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羽围堑鹿角十重,晃追羽,与俱入围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不勇
“
麋芳、士仁素皆嫌羽轻已,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及,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惧。于是蒙令故骑都尉虞翻为书说仁,为陈成败,仁得书即降。翻谓蒙曰:“此谲兵也,当将仁行,留兵备城。”遂将仁至南郡。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芳遂开门出降。
”——恐吓部下,自食恶果。不仁
“
会权至江陵,荆州将吏悉皆归附
”,——人心向背,败局已定。
“
关羽闻南郡破,即走南还
”,“关羽数使人与吕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军心涣散,斗志已失。不仁
“
关羽自知孤穷,乃西保麦城。孙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才十余骑。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获羽及其子平于章乡,斩之,遂定荆州
”——人缘真好,有十余骑。不义
这些作为,集不仁不义无礼不智不信无勇之大成。安得不败?!胜羽者,非人也,实乃羽自败之。
《三国志》
“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
“
典略曰: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铬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
”
“
蜀记曰: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
“
陈寿
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
不难看出,历史上关羽武功或许了得,但并非可托付之臣,谋略统筹均无可圈点,一勇之夫而已。相反,被《三国演义》说成是莾夫的张飞却是家学渊源,一表人才,有勇有谋。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查史料。因此,让关羽守荆州实属无奈之举,估计是他跟谁都尿不到一个壶里,只能远远地派他去守荆州。但这是刘备犯下的致命错误,汉中这种易守难攻的地方,堆积了蜀汉太多的人才,除了关羽之外,几乎全在汉中,浪费啊。即使是关羽跟别人无法相处,也得派个大将在汉中东部接应,孟达刘封显然太弱了。
结论是:关羽虽然不可小觑,但绝非无可替代,其实诸葛亮也一样,都被罗贯中神化了。甚至,如果没这两个人,蜀汉说不定可能会更好些。这从诸葛亮死后数年的结果或许能看出些端倪。
刘禅亲政后,蜀汉的经济政治军事在蒋宛费祎董允杨仪等一帮算不上优秀的人才管理下才逐渐走上正轨,人口,财富才开始积累,毕竟,从根本上说,战争拼的是国力。
如果不是前期的穷兵黩武,蜀国不致于如此穷困潦倒;如果不是诸葛掌权时的把持朝政,排斥异已,阻塞言路,蜀汉的人才也不致于如此凋敝。蜀中出才子啊,蜀汉后期竟然无人可用。李严,魏延,刘封,廖立等一大批异己被先后铲除,廖立只是分析了一下诸葛亮自我感觉良好,五战五败的北伐,就被罗织莫须有的谤圣罪名给拿下,可惜。
当然,时也命也,历史已经成为历史,谁也改变不了,所以,关羽可以继续神勇无敌,诸葛不妨保持算无遗策,不过是个偶像而已。蜀汉,已经消失了。
历史上,蜀地的割据政权都是神一样的存在,刘邦甚至据此得了天下。天府之国啊,在诸葛后期竟然“田野之民,皆有菜色”,五十多年,就完蛋了,可悲。
以上仅是根据本人掌握的有限史料分析得出的结论,纯属个人见解。无意冒犯任何“圣人”的粉丝。水平有限,如有缺漏错失,敬请担待。
-----
网友解答:
-----
谢邀。由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差异很大,咱们这里单说按三国志吧。
没有败走麦城,也可以理解为两重。一是关羽因为谨慎,没有丢失荆州。二是关羽虽然丢了荆州,但是突围回到了西川,保住一条性命。
如果是前者,那么对蜀汉来说当然是极大的利好。关羽在水淹七军之后,得以退回荆州,保全荆州的至少大部分土地。那么就算东吴方面确实发动了一次偷袭,未能得手,这个事件的恶劣性质也不会超过215年吴军夺取三郡。
这种情况下,保全了主力部队的蜀汉,只要再等待半年,就面临曹操去世,曹丕称帝的格局。诸葛亮当初说天下有变,则两路出兵。曹操之死,正是天下有变的最好时机。青州军敲着鼓离开,曹彰争位,曹魏内部焦头烂额。这时候,诸葛亮隆中对的两路出兵策略就可以实现了。关羽带着荆州之众向宛洛,留赵云守后方。刘备自率张飞、马超、黄忠大众出秦川,诸葛亮负责后勤。孙权到了这一步,也会趁机打秋风。那么蜀汉不说一举定鼎中原,至少把战线推进到宛洛一带,而趁机拿下关中的希望相当大了。
如果说荆州还是丢了,但是关羽逃回了西川。这样的格局当然比上一种要差很多。但还是会比历史上好。至少,蜀汉方面保留了一员大将。而关羽不死,刘备对东吴的仇恨没那么强烈,东征时候也可能留一点力道。如果东征时候关羽还在,凭借他多年镇守荆州的熟悉程度,刘备遭到伏击大败的风险也会多少小一点点。总之,不能说有大的改变,至少不会比历史上更坏了。
-----
网友解答:
-----
如果三国时期关羽没有失荆州、败走麦城,我认为三国的大结局可能并不会改变,但是三国相持、对峙的时间会大幅度拉长。
建安24年(219年),被刘备派驻留守荆州的关羽率军进攻襄阳、樊城。接着就是围襄阳,困樊城,又有天时相助,连绵暴雨导致汉水水位暴涨。
“于禁等七军皆没”。
曹操的大军全都是不识水战的北兵,而关羽带领的却是几万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水军,此消彼长下,关羽大军利用水势大获全胜,庞德战死,于禁投降,俘虏曹军三万余人。
经此一战,关羽更是蜚声内外,“羽威震华夏”。
曹操甚至一度有了把此时身在许都的汉献帝迁到邺城的打算。
关羽的作战目标是什么?
是占据能够直指中原的战略要地襄阳,樊城,顺流(汉水)而上,威逼到曹操的中心许昌,与夺取汉中后,又占据上庸的刘备主力形成倚角之势。
总的来说,战略目标还是清晰的,但是过分高估了自身的武力,低估了曹魏的实力,更不要说后面还有一个黄雀在后的孙吴。
实际上,即便没有孙吴在背后的偷袭,关羽也不能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甚至因为其轻率躁动,能不能保住现有的荆州地盘也未可知。
因为到了襄樊之战的后期,关羽已经有了败相。
曹操对襄樊之战极其重视,做了四重准备:
1、先是派了于禁过去解围,结果为天时所败;
2、在派遣于禁解围的同时,还派了徐晃驻扎宛城以呼应于禁;
3、在征调了于禁、徐晃大军的同时,还召集了正屯驻居巢的张辽驰援;
4、曹操已经打算亲自领军从洛阳南下解襄阳之围,大军屯驻摩陂,同时又派朱盖等十二营大军赶赴襄樊增援徐晃。
而实际上,这四重准备仅到了第二重,关羽就已经被打败了。
关羽战线拉得太长,围头、四冢等都分兵驻扎,又有几万俘虏粮草供应已经紧张,此时徐晃几次疑兵,伪攻围头实打四冢,让关羽大军疲于奔命,之后就是樊城之围被解,关羽麾下的将领傅方、胡修都曹军斩杀。
关羽只能撤掉了包围樊城的大军,继续屯兵据守汉水,围困襄阳,最终,迎来的是孙吴大军的抄后。
而此时,张辽的大军也已经赶到,与曹操会和于摩陂,观望着孙吴与蜀汉的这一场战争。
至此,关羽发起襄樊之战的战略目标已经无法实现。
如果此前樊城之围被解时,关羽能够清醒一点,立刻回军固守,荆州不会失,有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蜀汉这盘棋就有了更多的活子。就给了诸葛亮更大的发挥余地。
诸葛亮的《隆中对》开篇就说了要据有荆、益两州,“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而失荆州则使得《隆中对》的战略谋划全然成空。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此后诸葛亮的一生都在与八百里秦川较劲,终其一生不得其志,归根结底也就是荆州一败,荆州不败,棋盘是活的,荆州一败,棋局就死了。
-----
网友解答:
-----
关羽不失荆州、不走麦城,无非是襄樊之战的结果发生了改变。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战胜朱盖、徐晃,斩杀曹仁、吕常,逼退张辽、元让,攻取樊城、襄阳;同时,又分兵在东,击败吕蒙、陆逊,伏杀朱然、蒋钦,活捉马忠、潘璋,剑指夏口,饮马长江。
那关羽何止是威震华夏,简直是威震寰宇。魏五子良将,羽力战而败其三;吴四大都督,羽分兵以拒其二;外加战胜了曹仁、夏侯惇、满宠、蒋钦、朱然、潘璋等一众悍将。
以荆州不足三郡之力,对抗魏吴两国十数位名将,能拿下襄樊,同时保住江陵,就是李靖早产,孙武再世,也不一定能行啊。
武圣若有这般勇武,都不用刘备出兵,他自己就一统华夏了。
2)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及时回防,虽没有攻克襄樊,但俘虏了魏左将军于禁、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等,歼灭了其大量有生力量,给魏国带来了沉重打击。同时守住了江陵,避免了荆州陷落。这仿佛是最现实、收益最大的一种情况。日后,刘备集团可实行隆中对的战略,趁天下有变,出兵北伐,兴复大汉。
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这却是最不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况,因为当时的形势已经不允许关羽无故退兵了。
时关羽北伐,“暴民”作乱,“群贼”南附,许昌震动: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死县主簿,向南归附关羽,关羽授其印,拨以军马;许梁郏群盗,也纷纷接受关羽的印号,“为之支党”。
关羽的北伐已经辐射到了魏国的核心统治区域,加上受汉中之战及曹操迁民政策、曹仁屠城等的影响,百姓纷纷“作乱”以应关羽,诸多“贼寇”已经接受了关羽的印号。如果这个时候,关羽突然撤军,岂不是把这些人都给卖了?
卖就卖了,也不打紧。关键在于,刘备集团是有恢复汉室的崇高目标的,这次关羽把响应的百姓给卖了,下次刘备集团再北伐,还会有人箪食壶浆以相迎吗?
蜀汉仗人和,素来以人为本。当年刘备败当阳走夏口,尚不弃追随之百姓,以致赤壁之战后,刘军所向,荆南四郡望风而降。而今,关羽携大胜之势,又有群贼南附,岂能不战而退?
3)关羽与徐晃相持不下,张飞与黄权引蜀军数千入驻江陵。
这是解决荆州危机的唯一解。蜀中刚经历汉中大战,需休养生息,张飞等不可能率大军前往。只需精兵五千,与糜芳合兵一处,守住江陵即可。吕蒙白衣渡江,打的是偷袭战,只要蜀军有备,吴军自会不战而退。是时,吴军见江陵难以进犯,说不准又会背约偷袭防守空虚的合肥呢。如此,大汉可兴矣。
从以上三种情况来看,只要蜀中不派人支援,关羽在荆襄的覆败,几乎是必然的。而刘备诸葛亮法正等没有上帝视角,又如何能指望他们在汉中大战后急需休养的情况下派兵支援荆州呢?
古人重声誉。曹孙和解后,曹操可以把驻守淮南的夏侯惇和张辽都调走,丝毫不担心孙权会再次攻打合肥。同样的,关羽北伐时,孙权也是刘备集团的盟友,关羽又如何会判定孙权会大举偷袭?更有甚者,谁又会想到,刘备集团的皇亲国戚糜芳居然会投降?
糜芳可是从徐州就跟着刘备的,一路上那么多坎坷曲折都挺过来了,怎么到快要成功的时候,背主投敌了呢?糜芳的投降,比于禁的投降更加令人不可思议。关羽一人,又怎能思虑得如此面面俱到?
襄樊之战,关羽最终是败了,可关羽败在那么多魏吴名将及己方内奸手中,并不丢人。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定璀璨英雄的贡献。襄樊之战确实是最有可能改变三国格局的一次战役,而那时的关羽也已成为左右天下大势的关键人物。
可惜,可悲,可叹。
-----
网友解答:
-----
如果关羽没有荆州之败,蜀国的国力必然强大,刘备也不会死在白帝城,很多将士、谋士都还存在。蜀汉大部军力存在,按当时刘备拥有荆襄九郡,两川之地,势力远比孙吴强大。
刘关张的存在,蜀国的国力还能尽一步强大,如果按照诸葛亮的计划,东连东吴,北拒曹操,甚至联吴伐魏,不断扩大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击败曹魏。
-----
网友解答:
-----
如果三国时期关羽不丢荆州,则蜀汉极有可能统一中原,而关羽丢失荆州,败走麦城,也成为蜀汉集团覆灭的根本原因。
关羽不丢失荆州,刘备集团势力鼎盛
在汉中之战后,也就是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之前,刘备集团兵力和势力都达到历史顶峰,其地盘包括了整个益州地区、汉中地区、东三郡和荆州的南郡、桂林郡和零陵郡,地盘面积广大,而且所统治地区没有经历东汉末年大规模的战乱,其相对富足。
大将关羽
从军事实力来看,此时刘备集团兵力约15万,更为难得的是这15万都是百战老兵,战斗力极为强悍,其中刘备益州本部兵力7万左右,东三郡孟达兵力1万,汉中魏延部2万,阆中张飞部1万,荆州地区5万左右,这些部队久经沙场,屡立战功,与后期诸葛亮北伐时候的10万大军相比,战斗力要高很多。
从人才来看,此时刘备集团人才济济,文臣武将云集,文臣包括诸葛亮、法正、刘巴、黄权、蒋琬等等,而武将则包括马超、关羽、张飞、赵云、魏延、孟达等等,蜀汉兵锋强盛,在接连的对外战争中均取得了大胜,士气高涨,利于对外进行战争。
集中优势兵力北伐,是正确战略
在蜀汉集团鼎盛时期,其可以调动的优势兵力在10万以上,加上战争动员,其兵力可以达到15万左右,而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有诸葛亮理财,保障后勤,蜀汉集团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北伐,当然北伐的前提是与孙权结盟,保证不被孙权偷袭,与孙权结盟的条件可以让步,甚至放弃整个荆州地区,以获取东吴的支持,包括粮草支持。
蜀汉前期地盘
刘备集团集中优势兵力,北伐雍凉二州,同时利用孙权进攻合肥,进行战略牵制,刘备集团分三路北伐,其中主力进攻祁山,马超部进攻凉州,关羽部进攻关中,而刘备率领张飞、赵云、魏延等坐镇中军,三路北伐,回师长安,一举攻下关中地区,夺取整个雍凉二州,取得北伐战争全面胜利。
一旦攻取雍凉二州,刘备势力将大增,其获得了关中地区的产粮地区和人口,同时也可以获取西北凉州地产马区,而通过历史潮流来看,攻取益州、雍州、凉州,就有了统一天下的资本和势力。
关羽悍然发动襄樊战役,成为蜀汉的掘墓人
然而,真正历史却并没有按照蜀汉的预想走下去,在刘备势力达到鼎盛时,关羽悍然发动了襄樊战役,并在曹魏和孙权的夹击下大败,不仅丢失了荆州所有的地盘、粮草和人才,而且全军覆没,自己也被杀身亡。
夷陵之战后的三国鼎立图
这一战彻底激怒了刘备,刘备开始改变战略,不进攻曹魏,而东征孙权,作为三国鼎立中的最弱的两方相斗,反而成全了曹魏,而东征孙权的大败已经注定了蜀汉的灭亡,惨胜的东吴也没有得到多少好处,这一场战役加速了三国的统一,参战的双方都成为了历史上被统一的弱势方。
-----
网友解答:
-----
关羽不失荆洲,更没关羽之死。刘备军力旺盛五虎将个个威武。以荆州为依托制东吴自守,北拒魏国。诸葛亮神机妙算,用兵以一当十先灭东吴,后占据魏国是能达三国统一大业的。荆州失守刘备为弟仇至使张飞又死后.
-----
网友解答:
-----
襄樊战役已经发动,不外三个结局。胜,平,败。历史的现实是关羽败了。丢了荆州走了麦城。蜀汉伤了元气,失去一统天下的可能性。
现在,要翻案。说关羽没有丢荆州走麦城。关羽没有败。
那是什么情况?
平或者胜。
平。怎么是平?说朝鲜战争起于三八线终于三八线是个平局。那么,关羽退回荆州,曹操守住了襄樊,孙权没有用兵(注,孙权一旦对关羽用兵就是背盟,不能夺城占地就是失败。)这个平局会怎么样?
第一,刘备保存了实力,保留了统一天下的可能性。
第二,曹孙受到震动,提高警惕,加强战备。增加曹孙的互动合作。
第三,二者抵消,刘备不能统一天下。三国鼎立。
胜。关羽击退徐晃,拿下襄樊。回镇荆州。关羽雄风震动华夏。曹操损失惨重,曹军胆寒。东吴迫于形势,转而全力支持刘备北伐。5-10年,刘备统一天下。
这里,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关羽的胜利对曹魏军心民气的沉重打击,所谓“气为之夺”,这是致命的。第二,孙权既然可以向曹魏称臣,也可以向妹夫称臣,只要刘备实力足够强大。所以,面对能及时拿下襄樊,威震华夏的关羽,孙权会撤换吕蒙,向鼎盛期的妹夫刘备输诚,一起北伐。所以说,五年时间,刘备可以打垮曹操势力统一全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