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为什么吹唢呐的要去给大厨打个招呼?
农村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为什么吹唢呐的要去给大厨打个招呼?
-----
网友解答:
-----
农村红白喜事上有着不少看似奇怪的规矩,这些规矩会让不懂的人初次看到感觉错愕。
比如有些地方娶媳妇时,会在吃饭桌上提前包好一个红包,等人家端盘子的人过来了,人家也不说话,直接拿走就行了。
红包里面包的钱有多有少,以前大多都是二十块钱,现在是六十。
这个钱其实并不是给端盘子的人的,而是给做饭的厨师的。端盘子的人会把这个红包交给厨师。但厨师也并不会单独得到这个钱。等事情完毕后,他们会把这些钱买成一些零食和大家分了吃。
很多人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给厨师钱?
其实在农村,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对于厨师都非常尊重。由于以前的红白喜事做酒席都在主家在家里操办,所以请厨师是免不了的。就算现在换成了在饭店包桌办酒席,但仍然会给饭店厨师一个红包。
有人不解,为什么在农村红白事上,这些厨师这么重要?比如有人说,人家吹唢呐的来了,但都会去跟厨师打个招呼。但写账的人却并不会给厨师打招呼。
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
我们要分开说,先说吹唢呐的为什么要给厨师打招呼,再说记账的为什么不用跟厨师打招呼。(我个人对于农村这些风俗太感兴趣,照片也是我自己拍的。)
Ⅰ:吹唢呐的为什么要跟厨师打招呼?
按道理说,厨师是主家请来的,人家吹唢呐的同样也是主家请来的,两者虽然干的活不一样,但都是被请来的,吹唢呐的为什么要去跟厨师打招呼?他们又不比厨师低一级。
其实,这里面不过是农村流行的一种人情世故,同时也是在外面跑的人一种礼貌。
吹唢呐的在农村属于吃百家饭的,谁家有事请他们过去,他们今天在这里吃饭,明天在那里吃饭,一年中有大多数时间在路上跑。
他们属于出门人。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出门人有礼貌,总是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久而久之,这些人就养成了习惯,处事圆滑,而且说话面面俱到,平时不会得罪人。
时间久了,他们对于三里五村,十里八里的人都认识,平时在路上跑时,万一遇到什么事了,他们可以找人帮忙,由于他们办事时很有礼貌,人家也会帮忙。
他们打招呼,等于是帮自己。
这就是过去出门人的规矩,也是他们的经验。
但是,这里面还有一种人性中的狡黠。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厨师掌握着办事时全部人的吃饭问题,你吃得干净不干净,全部都由厨师掌握。谁也不敢去得罪他们,吹唢呐的人更加不敢得罪。
因为在这些事上,基本上就吹唢呐的是外人。帮忙的都是村里人,亲戚朋友都跟主家有关系,而吹唢呐的是外人。
所以,他们来了后先跟厨师打招呼,意思是自己来这里讨饭吃了,请多多照顾。当然了,厨师大多并不会刁难这些吹唢呐的。
可是吹唢呐的多着心眼呢,他们怕不打招呼,人家厨师记恨他们,万一吐在给他们上的饭菜里,他们知道吗?
所以,我们才会说这里面有一些出门人的狡黠。
Ⅱ:为什么记账的不用跟厨师打招呼?
我们要知道农村红白喜事上这些帮忙的人都有什么级别。
首先,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都会有一个总管,这个总管管着所有事,下面会有一些分管人员,然后是厨师、打杂的。
记账的独立于这些人之外,他们是主家恭敬请来的,大多都是村里有头有脸而且还能写两笔字的。
他们受到的尊重一点也不比厨师少,而且他们干的活属于“良心活”和“文化活”。什么叫良心活?记账这种事,亲戚朋友来了,上礼都是要给这些人的,他们收了钱,再记下谁随了多少礼。
这个钱最后要对得上,不能多,也不能少,同样也不能出现假钱。少了和出现假钱,记账的都是要担责任的。所以这对于主家还有记账的来说都是个良心活。
而且这个活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不仅需要能写两笔字,还需要有些文化。没文化的人,人家亲戚来了,报上自己的名字,记账的不会写怎么办?
所以,这些人其实平时在村里就有头有脸,农村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有文化的人总是会天然带有几分尊敬。
他们被主家请来,弄不好最后主家还要单独请他们喝酒。所以,在办事场上,他们的地位并不比厨师低。加上都是本村的人,厨师是本村的,记账的也是本村的,所以根本不需要特别打招呼。
不打招呼,厨师也不会在他们吃的饭菜里动手脚,同时也没有必要去打招呼。
Ⅲ:如果要总结的话,吹唢呐的属于吃出门饭,他们是出门在外,挣主家钱,吃主家饭。对于主家请来帮忙的人,他们会表现出自己的尊敬。
人出门在外,有礼貌总是不会有错的。而不管是厨师还是别的帮忙的,人家吹唢呐的这么有礼貌了,自然也不会去刁难人家。说是吃得出门饭,但也不是多远的,大多都是十里八村的,谁也会有出门的时候,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谁刁难了,以后万一自己出门落人家手里怎么办?
所以,这里面是有农村人办事的人情世故的。
而记账的和厨师同样属于被主家请来的,不能说谁级别更加高,但至少都是一个村的,并不需要互相打招呼。
这就是为什么农村红白喜事场上,吹唢呐的需要向厨师打招呼,而记账的却不用打招呼的原因。
-----
网友解答:
-----
唢呐一种民间乐器,它“小巧玲珑”,便于携带,价钱也不贵;唢呐吹奏的曲子,挫抑顿挫。而唢呐的吹奏,至少要两个以上的人搭成“班子”,喜事上吹出的曲子才开朗豪迈,尽显喜庆之气氛;丧事的才会如泣如哭,体现悲伤的情怀。就是在如今的新农村,只要谁家办了喜事,或丧事,总有悦耳动听的唢呐声响起来。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喜事,或丧事办好的酒席开桌时,在总管的引导下,唢呐班子会向着请来的大厨吹奏一番,煞有看点。总管是请的,大厨也是请的,怎么大厨这么“吃香”,“写账”也要去。
@提神
认为有这三种原因:
愉悦和嘱咐大厨
在农村有“喜事请了才来,丧事不请自己”的习俗。谁家“办事”,多少都有充个面子的心思。总是希望帮忙的人越多,客人来的越多,越显得东家人缘好,事过得热闹。于是先物色“总管”,再商议过事的事宜。大厨先要定下来,唢呐等演艺班子也不能少。
事大、人多,最关键的是让乡邻亲友们吃好,满足大家的口味,尽心的帮忙,热心的随礼。大量的、多样化的饭菜都是要经过大厨精心烹饪;酒席都是同一时间开几桌,大厨忙不可迭,还要掌勺不乱,其劳动量和劳动强度也够大的。
与此同时,办个酒席,有南来北往人,饭菜的卫生和口味大厨要亲自把关。大厨做的菜越好,来乡邻和客人给东家的评价就会越高,人气更旺。也确保着饭菜的健康性,东家不会有后顾之忧。唢呐声响起来,是在嘱托大厨,提神大厨。
服务行业的相互尊重
喜事、丧事的大厨,一般都是花钱请的,也有亲戚、乡邻是大厨的,他们不收钱,或只收馈赠的礼品。而唢呐班子,这可是非花钱不可的。两者之间,虽然都是服务行业,但是有了利益薄厚的区别。作为唢呐班子,怕引来同行对他们金钱观念的不屑一顾。为了迎合当地礼仪、风俗,也为了消除了大厨这些“同行”对他们的“看不起”。还真有的拿人钱财,替自己消除口碑的意思。
给他们留口热饭吃
唢呐班子最怕的时候,就是到开酒席的“正点”和来客纷沓而止的“时间点”。一曲接着一曲,口干舌燥,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若是唢呐声小了、停了,总管责怪,东家嘟囔,还想顺利的将“服务钱”拿到手吗?更别说让你啥时想坐席就吃去,只有等待客人少了,腾出空了,才会邀请唢呐班子的人上桌吃饭。
常常几首曲子,或者各种仪式结束,忍喝挨饿。大厨预留下来的饭菜都凉了,入口无味。想吃热点的,就要大厨重新热过。唢呐班子会趁着流行的风俗,想给大厨打招呼,请“高抬贵手,麻烦完了给我们热的饭菜”。大厨也明白唢呐班子的用意,接受了他们的礼仪。相互配合,也为东家过好“大事”给足了面子。“陶醉”在唢呐声中。
在我们当地,每当酒席开桌之时,东家手端盘子,多少端上点“意思钱”,还有酒瓶、酒杯,大红被面。在总管的安排下,给大厨敬酒、披红,鞭炮也响声来。接着唢呐班子的乐曲一古脑儿吹奏起来。这既符合当地礼仪,也满足了东家、大厨、唢呐手各自的心理需要。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人就有一方人的处事规矩,如今,农村的红白喜事都不断简化,但是,这礼仪和规矩需要传承。因为这些规矩就是大家的口碑,也是被评价的内容,否则,东家丢不起人;大厨和唢呐班子又各怀心胎,心领神会。如此说来,这何不是办喜事、丧事一道风景?
不过,还值得一说的是唢呐班子,在被请之前,都要与东家谈好“出台费”,即使不谈,人家这一行也是有“行家”的。你给了人家,至于收多少人家说了算。根本不像题主说的“写账的不去”,你“不去”,不随东家的心,“服务费”会打折扣,甚至犯口舌,可能吗?
-----
网友解答:
-----
不是吹唢呐去给大厨去打招呼,而是中午要开饭待客人了,以吹唢呐的形式,代表所有吃饭的客人,向辛勤为他们做饭的大厨表示感谢。
这叫(谢厨)。
在感谢厨师的同时,收礼金的柜台,还要为厨师封一个红包。丧事由大孝子顶在头上跪着献给厨师长,再由厨师长分给各个厨师。喜事由主宾拿上红包和几盒香烟亲手交给主厨(厨师长)。
一切形式走完之后,厨师们才开始给客人们上菜和饭。婚宴上条肉(扣肉)之后,再停下来一会,由主持人带新郎向媒人跪拜谢恩。謝过之后,婚宴再继续。
现在很多婚宴都在酒店进行,这些老一套全没有了。
-----
网友解答:
-----
十年前在我们菏泽农村,基本上婚丧嫁娶的宴席都是办事的主人家,自己准备原材料,购买各种蔬菜、肉类等各种食材,然后邀请村里的大厨掌勺做菜,不管是十几桌,还是上百桌都是出自于这些村里的民间大厨之手,这些人平日里面都有固定的职业,他们的职业大都不是厨师,只是会做菜善于做菜,而且热心肠,所以就担当了这个重任。
农村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为什么吹唢呐的要去给大厨打个招呼?
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过去我们这里只要是自己家里做菜,找村里的大厨掌勺,都是会有唢呐带队,去给大厨打招呼这个礼节出现。
具体的过程,我们拿喜宴来说吧,比方来说结婚的礼仪过程,新郎在早上给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家族里面的长辈扣头以后,那么就会有村里的大支带队,唢呐陪同,然后去做菜的地方,给这些掌勺的大厨扣头致谢,这是喜事上面一个不变并且必须有的礼节。
而丧事上面,一般去世的这个人的至亲,比如娘家人,或者是把兄弟等等比较亲近的关系,一般也都是在行礼过后,去大厨哪里送上几包烟,以表谢意。
之所以出现宴席上面,唢呐带队给大厨行礼这个原因,无非就是表示办事主人家的感谢之情而已,其余的并没有说道,因为在我们这里,这些帮厨的村里的大厨,都是全部义务帮忙的,他们不单单是来帮忙做菜,而且也都是会随份子,并且不会收取一分钱的报酬,所以办事的主人家,为了表示自己的谢意和表示尊重,就会特意安排这个环节出现。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过去农村宴席的一些情况,拿丧事来说吧,一般丧事在农村都会有三天,这三天都是会有宴席的,那么村里的这些会做菜的大厨,就会三天不间断的在办事的这家帮忙,不管是从占用时间,和劳动量来说都是非常巨大的,并且主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村里的这几个大厨都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村里面一年大大小小婚丧嫁娶的事情,是非常多的,那么他们一年的任务量之重,大家可想而知了。
不收取报酬,无偿的为村民服务帮忙。从洗菜切菜、到掌勺炒菜,再到菜肴的配置,以及处理酒席上面各种突发的事情,都离不开这些大厨的无私帮助,所以在农村宴席上面,才会赋予他们这样一个崇高的礼节。
而现在农村,这些掌勺的大厨基本上也都已经老了,农村的宴席也逐渐的都已经找人加工包桌了,所以农村大厨这个职业也就慢慢的消失了,现在的酒席虽然做的琳琅满目,但是我感觉还是童年的宴席吃起来,更有味道。
我是农村小小李,认同我的回答就给我一个关注吧,欢迎你的点赞评论和转发。
-----
网友解答:
-----
谢谢。这问题挺有意思。要问为什么?主要是礼节上对大厨表示感谢!其实,打招呼的不仅是大厨,喜事上比较简单。而在丧事上,就比较麻烦了,不仅大厨要谢,外柜内柜也要谢,铭旌和丧幛同样要谢,女值宾也是要谢的,还有所有来吊丧的宾客都要谢!
那有人要说,这吹唢呐的艺人,也太低声下气了吧?是的,让你一句话揭出了这种职业的老底!在旧时,这是种下九流的职业!其地位低到,谁要从事了吹唢呐的职业,死后是不充许埋进祖坟的。待遇可想而知!
在老家,一吹唢呐的艺人到他姑家村办丧事,他婊弟跟他开了个玩笑:婊哥,你怎么想起来干这个,你不知道百年之后进不了祖坟?婊哥听后沉思了片刻,便起身拿着唢呐跟婊弟一起离开,走到无人处,将唢呐当场销毁!令婊弟大吃一惊!你这是干什么?我跟你闹着玩的!婊哥严肃的说:不!以前我也听到过这种说法,不过没当回事,今天让你这一说,我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其实,家里人都不同意我干这个,就此洗手。
其实,这都是传统的说法,就如同那唱戏的,过去的戏子也是没有身份的,如今这家那家都红遍天了!所以一句话:过去的皇历看不得了!
-----
网友解答:
-----
吹唢呐的给大厨打个招呼,看起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其实没有那么简单,水很深,一般人不是很了解。这里有关商业秘密。一般农村办喜事或丧事,首先,主人第一步就是接厨师。在接厨师的同时,厨师就会问你:“要不要接唢呐?”这就要靠厨师推荐了。主人也懒得到处跑,到处找了,只要接了厨师,其它要接的行业,厨师都可以推荐了。所有喜事或丧事服务行业都要和厨师对接了,和厨师搞好关系,他才能帮你介绍业务,成功以后,还有给厨师一个红包。厨师是吃几头了,农村以前喜事或丧事特别多,农村厨师也是一个很吃香的行业。很多乞丐也和厨师搞好关系,就是希望厨师帮他推荐那家那户办喜事或丧事,自己好去乞讨。
当我们看到主人在办在喜事或丧事时,吹唢呐的跑进厨房,和厨师打个招呼。第一,他们可能早就认识,已经是朋友了,这次业务可能是厨师帮他推荐的,打个招呼,表示感谢,希望以后多多关照。第二,吹唢呐的来了,可能到主人这里,朋友和熟人可能很少或没有,感到陌生,一般做厨师的人都很亲近,吹唢呐就会走到厨师跟前打招呼,希望关照。三是,有可能这个吹唢呐的不认识厨师,想知道主人请了那个厨师,打个招呼,下次去厨师家好好拜访一下,关系搞好了,希望厨师可以多推荐自己。
吹唢呐的人和厨师打个招呼,也成了吹唢呐行业的规矩。就是希望厨师多多关照,那么吹唢呐的这一桌伙食就会好一点。吹唢呐这个行业不好干了,一般都成副业了,有活儿就出一下工,没活儿就干其它事,光靠吹唢呐是养不活整个家庭的。会吹唢呐的人越来越少,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学,觉得没有前途。唢呐被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唢呐有可能会消失,但是唢呐历史文化永久保留。
这几年受疫情影响,政府限制,不让办,要申请,要简办或不办,再加上农村人口越来越少,都去城里了,农村厨师行业也越来越艰难了。
-----
网友解答:
-----
这问题说了,不好说出口。说文明的是礼节。有很多隐侩,红白事我是帐房先生,写挽帳,挽词,挽联。时代进步了。就说有礼貌了。
-----
网友解答:
-----
农村办红白事请唢呐班,是为了喜庆,我们这里只有六十以上的老人死了才请戏班,戏班子是手艺人,开戏后先拜柜,再拜厨。柜屋主是总管,帐先生工作的地方,一是礼节,二是展示一下演技。拜厨师主要是请厨师照顾,艺人是靠噪子生活的,这些人有什么忌口,厨师心里明白,所以厨师艺人很尊重!
-----
网友解答:
-----
农村办喜事或办丧事,吹唢呐要先拜会大厨,吹唢呐的才能吃饱饭。因为唢呐班的饭桌上的饭菜可以随便上不同于正席,大厨不高兴少上饭菜,吹唢呐的可能就吃不饱。包括办事的主家,在办事当天开席前也要备上好茶叶和红包去敬大厨,不然大厨不高兴会给主家浪费食材,席桌上的外观和质量也会打折扣,办事的主家都想办事美满得个好声誉,对大厨都会很敬重,当事情办漂亮了,结束后,主家备好礼品还得谢大厨!
这些都是传统的风俗习惯,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大操大办很浪费,如今提倡节俭办事。红白事请唢呐班的也越来越少了。
-----
网友解答:
-----
是因为下次有什么好事,叫上他们,毕竟是有点收入,所以必须要跟厨师打个招呼,以防下家有什么好事。
-----
网友解答:
-----
农村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吹唢呐的,农村称唢呐匠,在开吹之前,要去给大厨打个招呼。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有的地方有这样的风俗,有的地方则没有这样的风俗。没有这种风俗的地方可以忽略。
有这种风俗习惯的地方,现在有一些村庄还有这种讲究,但很多地方已经不再有这种讲究了。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有师承关系的唢呐匠,还讲究这种老规矩,一些无师自通吹唢呐的人,就没有这种讲究;二是时代不同了,现在农村办喜事和白事的方式,已经不再像以前传统农村,现在的农村在观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面讲的是传统农村时期,农家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唢呐匠要去给大厨打个招呼的一些农村说法。
1、唢呐匠是一种职业,大厨是帮忙
农村办喜事或丧事,唢呐匠是过去“百艺”之一,是一种古老的职业,俗称吃百家饭,也就是靠吹唢呐养家糊口。在农村,凡是带“匠”字的人,都是一种靠手艺吃饭的人,请来后要付钱的。“匠”在过去农村的意思就是手艺人。
农村大厨,包括所有做饭菜的厨房人员,除了过去裕富人家有特别讲究要请名厨外,普通人家请来的,大多是同一个村里的人,帮忙性质的,不是谋生的职业,不用开工钱。
过去,农村喜事或丧事厨房里的人、跑腿的人、做杂事的人、打锣敲鼓的人,娶亲抬嫁妆的人,丧事扶柩的人,包括总管、记账的人,等等,都是帮忙性质的。完事后,不用给工钱,今天你家有喜事,我们来帮忙,明天我家有喜事,你们来帮忙,白事也一样。
传统村庄都是相互帮忙,不是特殊的事情(比如白事中的打金井,以及当地民俗中红白喜事要给红包的事情),是不用给钱的。村里人在红白喜事帮忙的过程之中,一些人逐渐显露出在某方面的特长。
比如,组织和协调能力比较较,又熟悉传统礼节的人,可做总管(执事人),有文化能算账,公道正派的人做记账人。平时喜欢厨艺的人(一般是有力气的男人,女人只能当下手),就到厨房炒菜。久而久之,他们的厨艺得到村里人的公认,他们就成为村里人的“大厨”。
过去农村,大厨一般都是就地请人,很少到外村去请人。自己村里的红白喜事事都办不好,村里人就觉得没面子。至于那些没有特长的人,一般各用其长,可以安排跳脚、打杂等事,而这些事需要更多的人手。
通常来说,过去传统农村,一些比较大的村子,要有数套这样的人马(即总管、记账人、大厨等)。如果一个村一天内有多桩喜事,或者还有白事,免不了要分出多套人马前往帮忙。因此,平时村里在这方面的人才筹备得越多越好。
2、大厨在传统农村红白喜事中的地位
过去传统农村,在农家喜事中有“一日为客数日为主”的说法。这句话反映了农村的一些传统习俗。
一户人家要办喜事的时间,一般提前几天约请帮忙的人到家里吃饭,到了办喜事的日子,这些人就不用再去请,而是主动上门来做事。按照各自的分工,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他们代主人在做事,也就是主人之一。
就拿村里的大厨来说,大厨根据主人的家庭经济条件,或者主人提出的要求,安排酒席菜单,泡脚地再根据大厨开出来单子,准备所需要的食材。至于菜怎么做,就是大厨的事。
白事没有提前请客的说法,也做不到。但是,很多地方农家在白事办完后,另外置办酒席,以答谢丧事操办期间,那些出力帮忙的人。
说到答谢,在很多传统农村,不管是喜事还是白事,人们对大厨答谢的礼仪是非常隆重的。
比如,有一些地方(不是所有的)风情,婚礼之中,吃正餐(交拜后的正式酒席)时,新婚夫妇在执事人的带领下,要到厨房给大厨敬酒、敬茶,有的还要给一个小红包。
在农村传统婚礼中,要新娘给人红包,在这些地方可算是例外了。按照一些农村传统规矩,婚礼正餐时,新娘子给客人敬酒、上茶,客人要在酒杯和茶杯内放一些钱,给客人端洗脸水,客人洗过脸后,在脸盆里也要放一些钱,表示对新娘的祝福。新娘子递过来的杯子和脸盆不能是空的。也就是说,正餐时,客人(包括帮忙的人)都要给新娘子小钱,唯有大厨得到新娘子的小红包。
有一些传统农村,比如长江中游的一些农村,还有专门答谢大厨的歌,叫《谢厨歌》。在酒席开始后,人们唱着《谢厨歌》,到处房感谢大厨的辛劳,场面十分热闹。也有的地方,在办喜事的程序中,有“谢厨师”这道程序。
由此可见,在传统农村,不管是喜事,还是白事,人们对大厨非常尊重。
3、为什么吹唢呐的要去给大厨打个招呼?
在农村,人们尊重大厨,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酒席办得好坏,关键在大厨的手艺
办酒席的东家和客人不满意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钱花出去了,菜做得一塌糊涂,让人很难吃下。如果大厨的手艺好,做出来的菜味道很不错,东家和客人都喜欢,皆大欢喜。
就拿现在的人来说,很多人都喜欢到酒店去办酒席。订酒席的人,先要打听哪家的口味要好一些,肯定要优先选择口味好的酒店。
在传统农村办酒时,办酒的人肯定也要考虑哪位大厨的手艺好一些,肯定要请手艺最好的大厨。不过,大厨的手艺怎么样,做出来的菜口味是否好,与唢呐匠没有多大关系。唢呐匠是吃“百家饭”的人,口味好的和口味差的都吃过。再说,唢呐匠是来挣钱的,不是来贪口福的。
二是大厨掌握了农村一种神秘说法
这种说法与唢呐匠是有直接关系的。
相传,唢呐匠吹唢呐时,最怕东家厨房里做出夹生饭。“夹生”谐音“夹声”。唢呐匠靠用唢呐吹出声音来,如果声音给“夹”住了,吹出难听的唢呐声,或者吹不出声音来,主人肯定不满意,就不会给钱,或者不按平常的市价给钱。
关键是一次失误,有可能会断送唢呐匠的手艺,以后没有人请他们,也就很难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了。因此,在农家办喜事或白事的时候,唢呐匠进了东家的屋后,要先进入厨房跟大厨打个招呼,是在暗示大厨,要注意点,一定要把饭煮熟。
当然,无论是办喜事,还是办白事,东家也非常忌讳厨房里煮的饭是夹生饭,认为不吉利。
农村很多地方风俗,煮夹生饭是用来祭祀刚去世之人的,也叫倒头饭,因而为民间所禁忌。就是平时,农家也非常忌讳家里煮出夹生饭,尤其是早饭,如果家里有人出门,就更不能煮夹生饭了,否则出门之人会遇到不测之祸。倘若家里早上煮了夹生饭,要出门的人会取消行程,择日再出门。
上面的说法,是过去农村的一种迷信说法,当然不可信。
还有一些地方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过去唢呐匠瞧不起厨房里的大厨。有一次,有一户人家办喜事,吃过早饭后,大厨趁短暂的休息时间,出来与唢呐匠套近乎。唢呐匠看到大厨一身油污和厨的潲水味,便很嫌弃他,说了一些风凉话。
那料这个大厨也不是一盏节油的灯。他回到厨房后,用一块砖把烟囱给堵起来。不论唢呐匠怎么吹唢呐,唢呐就是不响,里面就好像让什么东西给堵住了,吹不出声音来。唢呐匠急得他像热锅上的蚂蚁。
后来,大厨走出来,把唢呐匠叫到厨房,当着唢呐匠的面,把烟囱内的砖块取出,然后,让唢呐匠再试试唢呐,结果他一吹就响起来了。唢呐匠这才知道了大厨的厉害,得罪不起,从此再也不敢小瞧大厨了。
也就是因为民间的这些说法,当农村办喜事或丧事的时候,请上门的唢呐匠,进屋后,要先进入厨房跟大厨打个招呼,表示对大厨的尊敬,也是为了此单生意能够顺利做下去,拿到赏钱。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说法,其他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这里就不再多言了。笔者在以上的叙述中,多次使用“传统农村”,目的就是为了把过去农村与现在农村区分开。
村里人家有喜事或白事,在“传统农村”时期是比较普遍的,除了过去的大户人家用钱请工外,普通农家,都是村里人相互帮忙,除了一些形成职业的手艺外,不用花钱请工。
现在的农村,由于大量人员外出务工,留在农村里的人不多了,留下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因此,现在农村的喜事和白事,除了少数农村还保存传统帮忙模式外,大多请一条龙服务的队伍,这样就省心多了。
唢呐匠与大厨是一个队伍里的人,自然不讲这些客套了。
------------------
推荐阅读:
“有些人发现:同学群,同事群,亲戚群,很快变成了死群”怎么看?
上一篇:内心强大的人有哪些特质,如何让自己变成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