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经常有战争,几万人几十万人动不动就全歼,砍人头都需要砍很久,请问全歼属实吗?
历史上经常有战争,几万人几十万人动不动就全歼,砍人头都需要砍很久,请问全歼属实吗?
-----
网友解答:
-----
《亮剑》里楚云飞曾经大骂七十四军道:“七十四军五万多人,刚上来三天就垮了,就是五万多头猪,抓三天也抓不完”。楚云飞的话,固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也有一定道理。古代战争,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歼敌几万或者几十万。比如伊阙之战,白起斩首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彭城之战,项羽歼灭汉军五十六万。淝水之战,东晋击溃了前秦八十七万大军。
《新三国》中,张飞曾经揶揄袁绍说,七十多万大军就是伸着脑袋让曹军砍,砍三天也砍不完。古代砍杀敌人需要一定时间,那么历史上的全歼是不是属实呢,有没有可能做到呢?我觉得肯定存在全歼的可能,只不过全歼的手段不一定是砍头。
我们要界定一下“全歼”。全歼一般指歼灭90%以上,并不一定是百分百歼灭。歼灭的范围也比较广,包括杀死、俘虏、杀伤、改编、接受投降等多种方式。也就是所,全歼不等全部杀死。
历史上许多战役中的全歼,也没有明确说是全部杀死。比如彭城之战时,项羽全歼了刘邦五十六万大军。其实项羽并没有将汉军全部杀死,汉军只是被杀死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脱离刘邦,还有一部分成为了楚军的俘虏。曹操全歼了青州军时,除了斩杀一部分之外,还改编了相当一部分。淝水之战时,东晋击败了秦军,最终也没有将秦军全部斩杀。
战争中,失败一方军队可能会被杀死、俘虏、杀伤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可能会溃散。当楚云飞骂七十四军的时候,七十四军的军官说“兵败如山倒”。一旦兵败,不少士兵可能会四下逃散。刘邦平定英布叛乱之时,英布的手下也多是溃散,而不是被斩杀或者俘虏。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的大部分军队也是溃散而逃,而不是被周亚夫斩杀或者俘虏。
古代战争中,被全歼一方军队,往往可能会四散逃命。失败一方也可能沿途收拢被打散的士兵。当年刘邦在彭城战败之后,就等曾经在荥阳一带聚拢被打散的汉军。
无论是被打散的军队,还是被杀死、杀伤、俘虏的军队,都是属于被全歼之列。所以当我们看到被全歼的时候,切不可认为全部军队都被斩杀。其实除了全歼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之外,夷族也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有人认为夷族也是将犯人全族斩杀,实际上也并非全部斩杀犯人全族。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代战争中,出现斩杀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情况。比如伊阙之战中,秦军斩杀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史书在记载伊阙之战时,使用的是“斩首”,而不是“歼灭”。长平之战后,秦军杀死赵国四十万俘虏。项羽在新安杀死了二十万秦军。这些战役,都是斩杀敌人的数字而不是全歼的数字。
即使是“斩首”的数字,也不一定都是用刀剑杀死。“斩首”的方式也多样化,既可以是使用刀剑直接斩杀,也有可能是弓箭等其他武器致死,也有可能是其他死法。古代战争,除了有短兵交接之外,还有远距离的射杀,比如弓箭致死、抛射器致死等。秦军攻打山东六国时候,不少士兵就是死于秦军的强弓硬弩。李陵被匈奴围攻的时候,依靠弓箭杀死了数倍于己的敌人。
古代战争,其他因素也有可能造成士兵大量死亡。鄢郢之战中,白起曾经使用水攻的方式。白起使用水攻,不仅造成了大量楚军死亡,还淹死了几十万楚国老百姓。彭城之战中,楚军一方面大量杀死大量汉军,另一方面利用其他方式致使汉军大量死亡。楚军将大量汉军赶入了睢水之中,造成大量汉军士兵淹死在睢水之中,睢水为之不流。赤壁之战中,周瑜使用火攻烧死了大量曹军。
一旦兵败之后,士兵极有可能出现溃败的行为,为了逃命也不会顾及什么阵型,相互踩踏之事更是不可避免。淝水之战时,晋军能够战胜秦军,很大原因是秦军阵脚大乱,出现了相互踩踏事件。史称:“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如果出现大规模屠杀战俘的情况,一般也不会选择直接使用刀枪戟等兵器近距离斩杀。白起和项羽屠杀俘虏的时候,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坑杀”。史称:“乃挟诈而尽阬杀之”。白起和项羽坑杀俘虏的时候,一般都是让俘虏自己挖坑,然后将士兵赶到坑内,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掩埋、屠杀等。
古代的医疗条件非常差,更不可能有抗生素。一旦士兵负伤,致死率非常高。如果受伤的士兵,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也极有可能因病死亡。一旦被击败或者被俘虏,大量伤兵很难得到有效治疗,伤兵大量死亡也就变得不可避免。
后人在记载战争的时候,往往不会精确记载战死多少、病死多少、踩死多少,或者其他死亡,可能最终只会记载“斩杀”数量或者最终“死亡”的数量。
当然使用刀枪戟等兵器直接正面斩杀的数量也不再少数,往往一场战争也不止打一两天,甚至有可能打好几年。时间一长,斩杀的数量自然就会增多。古代战争大规模斩杀敌人并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完全有可能存在。战争过后,也有可能出现屠城。几万或者几十万士兵,斩杀对方几万人或者几十万人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袁绍真的有七十万大军,伸着头让曹军砍的话,估计永不了多久就可以砍完。
-----
网友解答:
-----
所谓的全歼、是把对方的兵力全部消处、不过这里面除死亡外、活着的军人被编入胜者的军队。
-----
网友解答:
-----
兵对兵,将对将,兵败如山倒,殺人像割草!一人殺一个,殺几十万是个把钟头的事。这大概就是古战场的效应吧!
-----
网友解答:
-----
全歼不等于全部砍掉人头。全歼是指完全消灭了对方的军事对抗能力,就像拳击手击败了对方,而不是打死了对方。
-----
网友解答:
-----
战争中的全歼,泛指是一方战败了,绝大多数是被俘了,投降了,伤亡的总称叫全歼。
-----
网友解答:
-----
全歼,并不是指全部杀了或毙了,那就是理解上的错误了。
突袭敌军或将敌军包围再总攻,然后敌军伤亡惨重而斗志丧失,或举旗投降,或者大部降了少量逃窜,这都是全歼。
军队战斗阵亡,顾名思义,死得全是一线主力战兵。所以阵亡三成以上,就会严重影响战斗力,阵亡过半,要么败退,要么全军溃散,要么弃械投降。
这样,战斗就结束了。历史上哪怕十万人的会战,也很少有一次战斗斩首数超过三万的战例,就是这道理。
比如隋末的唐军与窦建德夏军的虎牢关之战。
唐军在午后趁夏军懈怠时,迅速发动突击。一下午战斗,十万夏军崩溃。
此役,唐军斩首三千多,俘虏近五万,另五万人溃散无踪,从此夏军再不存在了。这也是一役全歼。
有人说,一下午俘虏五万,怎么可能?就是抓五万头猪,一下午也抓不完!
他还真说对了!
五万头猪,确实一下午很难抓完。因为猪会毫无秩序乱奔乱窜,非常难抓。所以有句话,叫作:狼奔豕突!
猪不懂秩序。
而五万个人,为了活命故,会异常的守秩序。一旦成为了败兵。只要骑兵转着圈传令申明:
“弃械坐地不杀!”
那么,战意已崩溃的败兵们,会老老实实的缴械坐地,等待发落。
所以,人比猪好抓的多了。这就是全歼战的典范!
为什么要战争?
古代战争,绝大多数就是为了掠夺人口与土地才打的。
人口就是财富,人口若是没了,就算抢了百万里土地,又有何用?
所以,一场完胜的战争,必定是得到敌国大量的人口,包括放下武器的敌军士兵。
保护好俘虏,实际就是保护好胜利果实。
那么如何才能尽最大可能去保护俘虏呢?
(1)你总不能直白的说:
我们要他们为我们种地、耕田、做苦力等等吧?
如果那样说了,岂不斯文扫地,还谈什么“王师吊民伐罪”!
(2)须知激战过后,将士们都是杀红了眼的。
对那些虽已放下武器,但倾刻之前却还是不死不休敌人,如果军令不去约束,那自然会一个个的砍将过去。
这时候,与那些杀红眼的基层士卒,是没办法讲道理的。
那么,如何制止杀性正盛的官兵们收刀?
古人就祭出一个可以让上至将领下至士卒都不会轻易去杀俘虏的重要法宝。
就四个字:杀俘不祥!
在古代,如果“杀俘不详”形成共识,那么这四字,比任何道理都管用。
毕竟,谁也不想让自己日后变得不详!
所以,秦之后,大规模杀戮降卒的事件,就很少了。
战争的胜利方,一般是不会对俘虏的敌军士兵举起屠刀的。如果把人杀光了,那仗就算全胜,也岂不如白打了?
如秦将白起,虽有赫赫之功,却杀戳过重而成了反面典型。
(图来自网络)
-----
网友解答:
-----
全歼属实吗?绝大部分不属实,比如说,还是说古代战争,有一句老话叫:兵败如山倒,败兵有投降的,有逃命的,当然战死的也不少,总的说,这个军队没了,也就是全歼了。很少象三国时诸葛亮的火烧壶芦谷,火烧藤甲兵,之类战争,大部分跑不掉全死的,这种全歼不多的。
-----
网友解答:
-----
这个全歼其实是打死打伤一部分,俘虏一部分,打散(逃跑)了一部分。有一个战例,围歼国民党七十四师战斗结束后,各作战单位上报了歼敌,俘敌人数,粟裕一算,与原掌握的七十四师编制还差一万四千人,立刻命令部队进行战场搜索,结果从石头缝里,山洞里,草丛中又搜出一万三千多溃兵,全歼七十四师的战报就出来了。
-----
网友解答:
-----
战争中,大规模全歼对方的现象很少,但战争就不可避免带来伤痛和死亡,那么在战场中是如何统计死亡人数的呢?战争给社会带来的伤痛到底有多大?动辄几万人几十万人的全歼是怎么统计出来的?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从战争伤亡数字统计角度看,大部分国家的统计方法基本相同,就是按照花名册统计,平时发军饷、统计伤亡数字,都是按照花名册来。
拿中国来说,每个连都有全员花名册,一般情况在连队文书手中(总指挥部也会有备份)。战斗结束后,会根据战士受害程度,分为死亡、伤病、被俘和失踪三大类。根据这三种分类统计数据后,一级一级往上报,最终统计出伤亡数字。
从战争策略的角度看,很多战争中的军队人数水分较大。
例如《三国演义》中的夷陵之战,刘备号称七十万军队讨伐东吴,实际上当时刘备全部的兵力也就十二万左右。之所以故意跨度军队数量,完全是斗争策略的需要,需要鼓舞士气,在气势上震慑对方。
像“明平安南之战”。朱棣号称拥兵八十万,越南也不甘示弱,号称有七百万勇士。真实情况是,明朝和越南两方加起来一共才不到三十万队。这应该是我国历史上牛皮吹得最大的一场战争了。
所以,在历史剧中,像《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在战争前期,都会解说谁谁统兵多少,号称多少,这样的说法。
战争是残酷的,古代战争是存在数人头论军功的现象,但也只是象征性的,主要是证明自己真的进行了战争,而不是谎报虚报。
长平之战,秦军活埋赵军40万,令人发指。蒙古人南侵,一路都伴随着屠杀。
据尚铖主编《中国历史纲要》记载:蒙古灭金后得户87万余,口475万余,比金章宗太和七年(1207)年统计数户七百六八万余,口4581万余,少了90%。按照这个统计,北方被屠杀汉族人民人数约4000万。
蒙古攻宋时,最保守的估计,中国金境和宋境内至少被屠杀了6400万人。
战争是残酷的,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流血和牺牲,请热爱和平,拒绝战争!
-----
网友解答:
-----
感谢#头条问答#!首先“全歼”这个词语,我认为是近代用语,指的也是近代战争!它只是一个用词,用于战场上那么至少是灭的敌对方在建制上没有了,如逃脱了几个人也可以说是全歼,如果是小股敌人那就是真的一个不剩的全歼!其实,朋友你也不用怀疑 ,古代杀死几万、几十万人,就有几万、几十万人杀!朋友,如果按你的假想,古代战争杀死对方都是砍头,那也是不现实的,难道刀劈腰腿、枪刺胸腹、锤砸脑袋不会死吗?非的要砍头才会死吗?再说就是一个人杀几百人也是不可能的,古代打仗都是使用工具器械,就是敌方再无能,也不会伸长脖子让你砍,几百人堆也会堆死你,除非你把别人事先都药倒再杀!想象力真丰富![呲牙]
-----
网友解答:
-----
年代不同啊!我们是无法想象那个时候人怎能这样子对待人命,但根据历史上这么多年人口始终无法向近代这样快速上升来看,确实是大有可能的!人命在古时候基本也跟一般牲畜与植物的命差不多那样对待的,就像我们现在看神话一样,总觉得里面的各种叙述逻辑跳跃太大。动不动什么杀父娶母或者造反杀人千千万万的,其实是高度简化了的人身处于世的冲突感的集中表达,落实在现实里面是有其操作系统的,真要到了那个坎儿上有权力者掌握了最高权力要求杀人,一下子砍个几十万个头下来,那还真得必须一个一个的砍下去。
------------------
推荐阅读:
如今糖尿病治疗的最新成果进行到哪一步了?距离彻底治愈还有多远?
我在想现在核酸和排查都是实名的那么严,还有抓不到的通缉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