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读《后汉书》是什么感觉?
大家读《后汉书》是什么感觉?
-----
网友解答:
-----
《后汉书》,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东汉断代史。
唐之前,盛行《三史》的说法,上至朝廷,下至民间文人,都推崇《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唐之后,《三国志》被加了进来,简称《四史》。
所以被推崇,不外是因为以上史籍,记载了宝贵的史料,且文笔精美,寓意深远。
所谓“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具体的读书心得,是不可以越俎代庖的。
所以,就来说些《后汉书》的基础性背景素材,或可引起朋友们对阅读此书的兴趣。
《后汉书》,共120卷,含《纪》10卷、《传》80卷、《志》30卷。
《纪》《传》,为南朝宋范晔著。《志》,为晋司马彪撰。后人亦称司马彪所著为《续汉书》。
范晔,颇有些“传奇”的味道。
其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人,生于晋安帝隆安二年(公元398年)。爷爷是晋豫章太守范甯。父为宋侍中范泰。
《宋书》载,范晔“母如厕产之,额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字。”
他是庶子,“少好学,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后过继给了堂伯范弘之,因而袭“武兴县五等侯”。
成年后,范晔曾任彭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几次升迁,官至尚书吏部郎。
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其因在彭城太妃即薨未藏之时宴饮为乐,触怒刘义康,贬为宣城太守。
此时,范晔开始撰写《后汉书》。
一种说法,是他类于司马迁发奋著史。另一种说法,是范晔根本不把贬谪当回事。
大概后一种说法更切近他的性格。
《宋书》载,范晔琵琶弹得相当好,且常作新曲。晋文帝慕其名,很想听他弹奏,可范晔偏偏“装聋作哑”就是不理会。一次文帝筵宴众臣众臣,对范晔说:“我想唱歌,你为我弹琵琶伴奏吧!”范晔不得不从命。而文帝歌声一停,他也就不再弹了。
或许,如此“性格孤傲”,才能写出不为他人观点,尤其是权贵所左右的史籍吧。
范晔毕竟还是有些才能,后来又几次升迁,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范晔被告发与孔熙先等密谋拥立刘义康,遂以谋反罪被处死刑。时年47岁。
其实,在范晔之前,已有多家东汉史作。
《东观汉记》,为官史性质。私人著录的,有三国吴谢承的《后汉书》;晋薛莹的《后汉纪》;晋司马彪的《续汉书》,晋华峤的《后汉书》;晋谢沈的《后汉书》;晋张莹的《后汉南记》;晋袁山松的《后汉书》等等。
范晔广览诸书,博采众长,撷英取华,自定体例,删繁补略,订讹考异,推陈出新,写出了自己的《后汉书》。
当然,他所吸取最多的,是《东观汉记》。
然而无论如何,范晔此书,“高”出之前诸书不是一星半点儿。
所以,此《后汉书》一举取代了各种前书,被后人看作是“正史”了。
范晔对《后汉书》的“写作计划”是——《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合为百卷,与《汉书》相应。但《十志》尚未写成,范晔便被杀了。
虽然范晔“看齐”《汉书》,但实际上并非没有“创新”。
比如,《后汉书》之《纪》《传》的编次,与《汉书》便有不同。《纪》之末篇为《皇后纪》,近于《汉书·外戚传》但大有新意。《传》,较之于《汉书》,新立了7篇“类传”,即《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也始开史籍撰著蹊径。
还要说的是,现在《后汉书》中的《律历》《礼仪》《祭祀》《天文》《五行》《郡国》《百官》《舆服》等《八志》,是后人从司马彪《续汉书》中取出来补进来的。
这《八志》不能不说亦相当精彩。比如《舆服》,记录了中国最早的官服舆制。
可惜的是,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没有非常重要的《食货志》,只能靠后来的《晋书》聊补一二了。
范晔被杀,来不及如司马迁一样写一篇《太史公自序》和班固《汉书》的《叙传》,为《后汉书》写一篇自序。
这是一大遗憾。
中华书局注释本中,收入了范晔在狱中写给甥侄们的一封信。信中,详述了他的治学态度及对未完成的《后汉书》之想法。
后世,对《后汉书》注释多多。
现在学者们,大都认为1965年的中华书局本,是相当精彩的一个注释版本。
-----
网友解答:
-----
读《后汉书》时,莫名的那些碎片在脑海中翻涌。那些嬉笑怒骂,那些义正辞严,那些阴谋卑劣,那些阳谋春秋,那些吹角连营,那些杀声震天……这一幕幕,都将一切人和事裹挟进去无法脱身。就如水中浮萍沉浮不由己。有人生,有人殇,虽免不了最终归入一片黄土,但历史会记录下他们的哪怕一丝一缕光亮。
也曾壮怀激烈,甘愿一腔热血皆为建立功业,也曾愁苦伤怀,只因缘际会引得遗恨伤怀。当这一切都变为历史,经历风霜的洗礼之后,也许我们终会发觉,这一切的纠结错落只为了因应一句话“浮生太短,无常太长”。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月退休金5000元,存款100万,能保证体面的老年生活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