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沈曾植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近代沈曾植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
网友解答:
-----
沈曾植(1850年—1922年),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乙庵,又号寐叟。初别号小长芦社人,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等。沈曾植治学,严谨博大,综览百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
沈曾植学书法,受到包世臣、张裕钊、吴让之等的影响,又从晋唐入手,学习钟繇、欧阳询,到了晚年取法更是扩展到汉碑、二王、急就章、魏碑、唐人写经等。有了他对整个书法史的通观总览,沈曾植“南北会通”“行楷隶篆通变”的审美观,对后世书法家如王遽常、马一浮、陆维钊、沙孟海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沈曾植由帖入碑时,经历过中晚年的徘徊阶段,正是在寻找表达“古意”的手段。既要出新,有要备复古之意。所以,他找准了以“新理异态”而著称的黄道周和倪元璐作为师法的对象。此期间,对魏晋以后的写经、汉简及钟繇的书法也进行过研究。此时最用力的还是碑,如《郑文公碑》《中岳嵩高灵庙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其中对沈曾植影响最大的还是《爨宝子碑》《爨龙颜碑》。沈曾植在以方笔作行草书方面作出了成功的尝试。他的方笔斩截、锐而不峭、厚而不滞,见出极强的驾驭功底。
陆维钊就认为写魏碑的有两人是成功的,一个是赵之谦,另一个就是沈曾植。他一直到老还在研究沈曾植,无论在书法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上,都深受影响。
书法于沈曾植来说当是余学,他并没有刻意习之,王蘧常先生在《忆沈寐叟师》中称“先生生前先以书法为余事,然刻意经营,竭尽全力,六十四岁后始意写字。至七十三岁去世,用力极勤,遂卓然成为大家。”
沈曾植在书法上所取得的造诣,是他融合了碑帖的行草书独树一帜,对后来许多书法家影响至深。日本近代汉学开创者内藤湖南称他为“通达中国所有学问的有见识的伟大人物”;清文人金蓉镜称其草书“三百年来第一人”;沙孟海赞其书法“游龙舞凤,奇趣横生”,并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把他列为“帖学”的殿军人物,认为他已经把“书学的奥秘豁然贯通”……
沈曾植
与曾熙、李瑞清、吴昌硕并称“民初四家”,
可是,沈曾植生前盛誉,身后却寂寞,正如沈曾植在其《自寿诗》中所云:“蓦地黑风吹海去,世间原未有斯人”,他对后世如何看待他是早有预见的。
-----
网友解答:
-----
与其说沈曾植是书法家,更准地说是晚清一位大儒,集教育丶诗词文赋丶历史考证为一炉,研学精深,硕果累累,书法只是其一。
其书法特点简而论之就是崇古而出新。早年范欧丶赵,练就一手好馆阁体,中年备汉魏而取晋,尤精章草。晚年尚金石意,就碑版而出新,风格自创。
其字法由帖转碑,互为交融,结字异体同势,古今杂形,各体互用,面目一新,通篇得心应手,勾连吻合。
章法上虚实对比强烈,结体严谨而欹侧跳宕,字态多上展下收,奇掘肆意,响亮而博眼球。
笔法而言,其弟子王遽常说得最为直观精僻,先生用笔转指左右,盘旋飞舞,翻斩跳宕。起笔露锋直进,收笔波磔挑起,多用侧锋取势,方笔斩截,锐而不峭,厚而不滞。沈曾植书法不愧百年来一亮丽的奇皅。
沈书是尚古而出新风,所以受众也是见山见水,评者不一,各有所好,愚以为不同声音才是书法艺术的荣感之道。
-----
网友解答:
-----
为何楷书是书法基础?
先看书画家落款常用的几个字,有多少能读懂?
己、已、巳。
戊、戍、戌、戉。
字同音不同:大、大(音代)。
字不同音同:荡、盪。
字不同音同意不同简化成一个字:發、髪、发。
如果从篆隶认识、区别汉字的‘’音符形符‘’是不可想象的!
没有“识读”是“绘画”!
差之毫厘谬之万里!
苏轼“楷如立”是书法。
沈鹏“文字立”是写字
。
-----
网友解答:
-----
玩笔法。
正说,玩得起,因为的确功力深厚。
反说,不好好写字,花里胡哨。
哈哈。
-----
网友解答:
-----
近代大家,老辣朴拙,天真烂漫,拙在自然,胜人处在不稳!!!!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在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优秀的家风?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