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吗?
-----
网友解答:
-----
有一次我在一个面馆吃面,遇到一位僧人也在吃素面,看他面容沉静,眼神随和,感觉这是一位有点修为的师父,
于是我过去攀谈。他也慈悲,对我的问题一一作答。
我那时对禅啊哲学啊,很有研究的兴致,于是问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吗?
他笑笑说:哲学是什么?哲学也是人对世界的一种认知学问,我们无论是学习西方哲学还是东方哲学,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定义。
像你说的这样,也是一个定义。你可以理解为是,也可以理解为不是。
如果你理解为是,只是站在某一个角度去认知六祖这句话。我不能说是错也不能说是对,我只能说,这句话怎么去理解,都有偏差。除非你实际证悟到这一步,那就不必多说了。
我问:其实我们凡人,只不过想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这样等于把这个世界的依据给拆散了,什么都没有了,难道不是唯心吗?这在哲学上就是唯心主义啊。
他说:唯心主义这个词,不过是一个片面的定语,为什么唯心就不好呢?我们的世界又是否都是唯物的呢,我们要打个问号。
这四句话,是六祖早期题写的偈诗,它代表着一种知见,这个知见认为真理是具有空性的,本来就在,无需多余造作。
任何多余的造作,都无法与这个空性亲近。这个知见在当时,可以说是悟道之语,所以六祖凭借这四句,成为衣钵传承者。
在对世界真相的根本,他用四句来做了一个表达,这个表达,基本上比较通达穷尽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哲学家,也从未做过这样的表述,
他们即使再聪明智慧,也无法达到真正通过修行而实际证悟到的境界。依然还守在思维层次。当然,思维层次有的已经很接近真理了,并且说出来的道理,与真理非常相似。
然而这还只是某些个别的哲学家,在沉静地个人修为里,得到了一点智慧的开启,但实际去做修证,亲自去验证的人,极为少数。
所以哲学上认为这是唯心主义,只不过他们和这个隔的距离比较遥远,用他们的角度来看,也只能做一个武断粗率的定义。
比如后来六祖说的,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在哲学家眼里看起来,更加是虚无缥缈的唯心主义。根本不足以相信。
试想一个习惯于以世间知识学问和大脑思维交织看待这个世界的人,又怎么可能突破知识的障碍去理解这样的实修境界表述呢?
知识学的越多,思考的越多的人,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更加不相信这些,他们困在已有的知识架构里无法出来,所以理解不了这些架构以外的东西。
还有一种是会毅然抛开知识束缚,转向对道的实际探索中去,因为这些知识无法解决他们内心的困惑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高级知识分子,也很喜欢学FO求道的原因。
但是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要学坲,最难办的就是脑子里的知识太多太杂太滑溜了,已经结网了定型了浇筑了水泥钢筋,忽然之间要他菩提本无树,本来无一物,这是很难改变的。满眼都是尘埃,动静皆是是非,在这些障碍里无法解脱。
所以学FO有成就的人,往往不是知识高的人,而是天真老实简单单纯的人。
我说:原来如此,那依法师如此说,哲学家比起修行者,会低一级别了?
他说:我们从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不会因为这些做标准,去定义高低,人人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平等无分别的心态,是一个修行人最基本的心态。
不在比量上纠结差别,人就不会扭曲地看待世界,看什么事什么人,都会平等平常,无圣无凡,不带各种我见偏见邪见见取见,这才是自在。
我说:多谢法师指点,今天的素面我请您吃吧。
他笑笑:我已付过款,今天与你有缘,说多了几句,施主的好意我心领了。
-----
网友解答:
-----
这不算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这只能算是佛教上的一种“导人慰人”的禅语。当时,慧能大师看到人生总是这么艰难地活着,不忍心,就写出:“菩提本无树”:(印度语,本意是指聪明,愚昧或烦恼,本来就不存在的。),“明镜亦非台”:(就是台上的镜子,本来也是没有的。),“本来无一物”:(人都是空空而来,又都是空空而去),“何处惹尘埃”:(又何苦活着争来斗去呢)?慧能这首诗,一切皆冲着其师弟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作的。说实话,就时代而言,神秀较现实。试想,做人能真正做到像慧能所说的:因一切皆空,所以做人要与世无争,坦然活着(躺平),这也是一种快乐啊。(但现实可以这样吗)
-----
网友解答:
-----
是的,我认为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而且表达的很精炼,轻松。佛教是唯心主义产物,这其中的大德高僧,说出來的应該是高水平的唯心主义,如果说他不算唯心主义,可要和你急!?
说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这些概念觉得很深奥,但回到我们生活中觉得就很平常。
在我们周囲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在哪,认为在我们之外,不受我们控制,是唯物主义:认为在我们内心,外面什么也没有,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万事万物在我们内心,外面看到和感到的是假像,是这种假像引起内醒,出现真事物,所以,唯心主义认为认识世界不用到外面,只在一个蔽静地方修行,坐禅、念经、内心豁然通达开朗,达到某个境界,成仙成佛。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我们之外,它的运行不受我们控制,而且,我们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认识它掌握它的运行规律,才能适应自由生存。
这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我们的认识片面,有时错误,再经大脑分析形成外面的事物,而在大脑中的事物其实是概念,不是客观事物,是假像。我的生活经验告诉我,都是真的。含糊不得,路上迂到电车,千万别怀疑它是假的。
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多人多次,事物发展有阶段性,牛顿的力学定律,当时绝对权威,可当速度提高以后,就不对了,爱因斯坦相对论上台。在微观世界,量子力学上台了,而量子力学又出现了一些事件′,常规难于理。光子的运动形态,人一观测它就变了,认识观察者,匪夷所思。′
-----
网友解答:
-----
人的思想境界升华了才会有这种感觉,心中的菩提树,眼中的明镜台,让人们心向善良,眼放明处,这样能够看透一切,哪里还有什么是是非非?
-----
网友解答:
-----
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哲学观点解读,这四句是一切(纯空)的唯心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主脉。
西方的(神学)是建立在(神)的创造,拯救,救赎……理论基础之上的,而东方的(佛学)是建立在(彻底的无我)理论基础之上的。佛学是(意识决定一切)的(不二法门)。
我们不讨论唯物论和唯心论上千年的争论无休和结果。反正共产党人信奉的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
从这个基本存在为立足点,题问的四句无疑是唯心主义。
[作揖][作揖][作揖][玫瑰][玫瑰][玫瑰][祈祷][祈祷][祈祷]
-----
网友解答:
-----
此产生于一个故事。唐,禅宗五世祖弘忍,弟子众多其优秀的也多。为找一拔萃者作衣钵。决定给寺中人都有一个机会,作首偈诗来表明自己对佛法的领悟。大弟子神秀先上前来执笔: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人一见不再敢捉笔。到慧能时,惠能挥毫: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众人惊骇,弘忍也认定慧能领悟更深,指为六世祖。
两诗都为佳品,在我看来(应当有相当一部分人与我同感)前者实在。句句真实,有勤奋努力,力争修行的感触。而后者句句皆空。差别就在这里。佛认为一切都是“空”,皆四大皆空。惠能大师能胜出,从佛的角度看就是理所当然了。因为:神秀展示的是正在修行的路上,努力前行。
而慧能展示的是已经修成正果,四大皆空,正普度众生。慧能的诗应当是佛法修炼对人的一种终极要求。
由此,感觉应当与哲学没有什么关系?佛学多少还应当是宗教范畴内的事。
-----
网友解答:
-----
不学佛恐怕理解不了诗中的含义。这首诗不是哲学,是佛理。我们普通人哪能随意解释高僧大德的大智慧。只能敬仰,通过自身的修养去慢慢理解其中高深的佛理。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不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而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因为,对任何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现象的认识,处理方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標准和方式,都是由各自的本质,胸怀决定,既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用句通俗易懂的话来描述,既是只有人生事,没有事生人。这几句诗词,是对人类的考问与提醒。
-----
网友解答:
-----
是超越唯心唯物,直面宇宙自然生命实相(真相)的表述,唯实修实证者知之。
哲学只是停留在人类思维意识层面(对生命真相似是而非)的思辨(这也是西谚“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由来)。
当然,哲学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极致体现,是人类世间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
-----
网友解答:
-----
我们上中学时哲学的教材和老师的讲解都是以此为例,说它是主观唯心主义,那时对人生与宇宙之道感悟不深,自然而然地接受为唯心主义。从显意识智慧的形式逻辑来看它就是唯心主义。
然而,在六祖慧能那里,是没有什么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它只是在用比喻说那“不可说不可说”的空无之说。
除了显意识的思维,佛家与道家更追求通过入静向内心去追求对世界的觉悟,这是一种不用意识的体悟直觉,是心灵对道或空的觉悟,是向心内求真。当人达到这一层次时,所感觉的世界与眼睛所见大不相同,似梦非梦,道家的天人合一,王阳明龙场悟道,庄周梦蝶,佛祖菩提树下悟道,气功的高阶入静,都是这样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眼睛所见的一切都隔绝了,即一切现象都成空了,就能体会另一种永恒的世界,而且体检到一种非常舒适的怏乐。心净到极致时,就能达到这种境界。在六祖的认识里,菩提树,明镜都是现象,心也不可用菩提树来比喻,心就是象灵魂一样东西,是道法一体的,是无形无物的。
是否为真呢?且不说六祖说法时地涌金莲的传说,就是六祖金身千年不腐,科学能能释吗?
不达到那种境界,是理解不了的,也难以解说清楚。许多高智的学者和教授,没有开悟,也理解不了。朱清时说科学的山顶就是宗教,也就是现在科学还没达到使人开悟的发展水平。
-----
网友解答:
-----
一切皆空,把利益烦恼都放下,好好享受生活,可是没钱又难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去赚钱逐利又会陷入争名夺利的旋涡之中,令人矛盾啊!所以说,躺平太消极,放下不现实,还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
推荐阅读:
上一篇:355Kw电机配多大变压器合适?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