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药包为什么要捆得像被子一样?
炸药包为什么要捆得像被子一样?
-----
网友解答:
-----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捆成被子的这种炸药包,应该被叫做集团炸装药。炸药包之所以弄成小被子一样,这和过去的炸药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这件事还得从头说起。
从头说。
我们都知道在当年八路军抗日的时候,条件不是很好,尤其武器装备这一块,补给相当困难,尤其是前期,大部分都是依靠缴获来支撑的。
在最开始的时候,当时我军还是红军,接受国民党改编,成为了八路军。
这个时期是国共合作最好的时期吧,虽然国民党对八路军扣扣索索,枪械武器这块不给补给,但弹药这块三番五次地去要,多少还是会给一点。
这也解决了打日军的一部分弹药补给问题,毕竟歼灭日军还能有一批缴获,所以初期的时候武器虽然不咋地,但弹药还算够用。
但随着正面战场和日军趋于僵持之后,国民党干脆就掐断了补给,再加上日军也学坏了,出去打仗弹药不多带,就算被被打死,我军从这些日军的身上缴获他们的弹药,也不会太多。
所以这就造成缴获困难,那么补给弹药的问题就越发的突出了。
后来八路军自己建立了兵工厂,自己制作弹药就提上了日程。
当时条件也艰苦,一把铁锤,一个炉子等等一些简单的工具,就成了制作弹药的简易作坊。
这种环境下,能制作出啥好弹药?条件有限,人员水平也有限,不说子弹吧,就说炸药,充其量生产出来的也就是黑火药而已。
而且这些黑火药的配方,大多出自民间制作鞭炮的匠人之手,威力也有限。
不仅如此,制作出来的黑火药,都是粉末状的,就没有块状的说法。
但不管怎么说吧,黑火药再差劲,他也是一个炸日本人的利器,总比没有强。老话说得好,能把弄拔脓的就是好膏药。
那么黑火药制造出来之后,子弹的装药算是解决了,但威力不行,连带着制造出来的手榴弹威力也不成。
有时候丢出去的手榴弹,就冒一股子黑烟而已,还有手榴弹丢出去之后,一炸变成了两半,威力上不去,有时候碰到下雨天,或者天气潮湿,丢出去的手榴弹炸不了的情况。
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黑火药的质量不够好造成的。
那么在攻坚的时候,遇到敌人的防御设施,手榴弹就不起作用了,这炸药包就被用来攻坚使用了。
当然了,在对敌人进行破坏的时候,也挺好使的,炸火车,炸火车道,桥梁啥的也不错。
但不管怎么说吧,黑火药的威力还是太小了。
后来八路军就寻找相关专家解决炸药的问题,各个地方的有关专家学者就来到了抗日根据地。
这就开发出了高级炸药,甚至可以用日军售卖的肥田粉为原料制作炸药了。
在整个抗日过程中,我们的炸药从最初的黑火药,发展到了无烟药,甚至是硝铵炸药,起爆剂都可以进行生产。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创造了三大奇迹,其中一个就是自制的无烟火药,这种火药的弹道性能和日本人制造得不相上下。
比如单基无烟火药,从1940年的七月份开始研发,经过十个月的研制,就可以投入生产了。
到了1944年双基无烟火药也研发成功了。
炸药包要捆扎好。
但不管怎么说,炸药从最初的黑火药,到后来的各种高级火药,研发出来的火药都是面面状的,没有成块的。
那么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必须对这些面面状的炸药进行打包,不然的话,在使用的过程中撒出来,就不好了。
最终我们就选择使用捆小被子的方式,将炸药给包裹起来。
这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
比如,我们在战场上使用炸药包的时候,为了躲避子弹,不可避免的要进行闪转腾挪的躲避,要是捆不结实了,炸药包里的药撒出来,哪就不好了。
而且炸药包作为一种简易爆破武器,炸药包里边的药如果没有像小被子一样捆扎结实,在引爆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种情况。
炸药被引燃一部分,形成高温高压气体,他就会向四面八方吹风,如果剩余等待引燃的炸药没有束缚,这些没有引燃的炸药就会被这股高温高压气体给吹散了。
显而易见,原本的爆炸产生的破坏性就要降低不少。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炸药包也得被捆扎结实了才成。
说到这里其实已经就明了了,捆扎的方式必须牢靠,那么捆小被子的方式显然是最合适的。
怎么才叫合适呢?这件事就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了。
这么说吧,炸药包这些东西,从红军时期就开始使用了。
但是红军使用炸药包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敌人修建的碉堡之类的防御工事。
所以当时可以有专门的工兵来使用炸药包,他们对于炸药包的捆扎使用,都有专门的手法。
那么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使用炸药包的地方就更加多了,针对敌人的炮楼之类的防御工事,还要对敌人的火车,火车道,桥梁实施破坏等等。
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可能处处都让工兵来,要做到每一个战士都能制作炸药包,使用炸药包才成。
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要用专业的工兵方法来捆扎炸药包,推广起来显然是个很繁琐的过程。
但要告诉战士们,使用炸药的时候,捆扎炸药很简单,就是像平时捆扎被子一样,把炸药捆扎到一块就成。
这么地推广起来就方便多了。
所以把炸药包捆成小被子一样,一个是为了使用起来方便,别在使用的过程中,把火药都露光了,另一个就是方便推广。
说道这里,题主的问题算是回答完毕了。
接下来就说说有关炸药包的一些小知识,有兴趣的话可以接着往下看。
炸药包的小知识。
文章开篇的时候,我们就说了捆成小被子一样的炸药包被叫做集团装药,言外之意是炸药包的捆扎方法还有别的。
捆扎炸药包的方法其实很多的,比如捆成像皮球一样的形状,只要保证不散开就成。
但在通常的使用过程中,炸药包一般被捆成了两种形状,一种就是小被子一样的炸药包,另一种就是被捆成长条形的,当然这个长条形状的炸药包必须依附在长条木板,或者竹竿上才成。
现在这种捆成长条状的炸药包,都被装在了一个专门的长条凳子上,当然这个凳子是不能坐人的,因为他的宽度就只有手巴掌一握那么宽。
而且捆扎的过程中是不能使用铁丝和塑料线的。
就算是现在,部队训练的时候,还是能见到这种炸药包。
那么捆成长条形状的就被叫做直列装药,直列装药有啥作用,或者主要针对的目标是什么呢?
小被子炸药包是用来炸碉堡一类工事的,而直列装药是用来爆破铁丝网和障碍物的,或者是扫清冲锋道路上的地雷。
因为装药是长条形的,他爆破的长度比较长,扫开障碍物的速度快,所以才这么装。
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那么为什么会把捆成直条的炸药装在凳子上呢?捆在一根木板上不好吗?
单独地捆在一根木板上还真就不好,这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一开始的时候,这种捆扎的形式其实就是捆在一根长木条上,引爆的时候就铺设在地面上。
结果爆炸的时候,冲击波被地面给吸收了不少,对于破除铁丝网一类的障碍的效果一点都不好。
那么要是加上四条腿,做成凳子,再将炸药捆扎上去,炸药一旦爆炸他就会通过空气传导,向四周围扩散,这就让破除障碍的效果翻番了。
当然了,要是遇到地雷的时候,那么凳子就不必了,直接上木板就成,毕竟这个时候破除的障碍主要针对的是地面。
关于这种装药方式,还得说一下,其实直列装药和爆破筒是一个意思,一个是简化版的,一个是精装版的,当然了效果还是爆破筒厉害。
再有就是一种锥形装药。
这种装药方法很少见,因为这种装药的目的是在比较坚硬的地面上开坑用的。
比方说,地面太硬,弄这么一个锥形装药,埋到到地面下边,一引爆,哎,一个坑就被炸出来了。
这种方法在过去用得少,主要原因就是太浪费了,那会我们制造的炸药虽然越来越好,越来越快,但也没到随意使用的地步。
还有一种就是绑在迫击炮上的炸药包。
这还是独臂将军贺炳炎发明的。
说在1946年的时候,贺炳炎调到了晋绥第三纵队当副司令还兼着第五旅的旅长。
部队要打阎锡山所部,结果阎锡山所部全部收缩了起来,靠着厚实的县城城墙负隅顽抗。
攻城战历来就不好打,伤亡就会上去。
那么当时贺炳炎带领的解放军部队,装备还是很差的。
所以当时贺炳炎所部就没有攻坚用的重武器,最多也就是几门迫击炮而已,但迫击炮的威力对上城墙还真就不成。
那么为了攻坚这些城墙,贺炳炎也是苦思冥想的。
有一天,贺炳炎没想出太好的办法,于是就去了迫击炮的训练场看看,看能有什么好的思路。
贺炳炎在看到这个迫击炮的时候,就突发奇想,攻坚的时候,炸药包是最好使用的一种武器,那么能不能用迫击炮把炸药包给送到城头上?
这样的话,可就大大地减轻了解放军攻坚时候的损失了。
所以当时贺炳炎就把迫击炮排的排长叫了过来,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结果排长直接就浇了一盆冷水,如果把炸药包放在迫击炮的炮口上,用迫击炮把炸药包给送上去,结果就是炮弹发射的时候,碰到炸药包的一瞬间炮弹就得炸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迫击炮的引信是在炮弹头上,炮弹头撞击地面,引动里面的引线从而引发爆炸的。
那么炸药包放在炮口上,这就相当于炸药包代替了地面的功能。
但贺炳炎感觉这个方法虽然行不通,那么能不能改进一下,让他行得通呢?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还真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咋解决的呢?
贺炳炎把炮弹给拆开了,炮弹头和下边一节用一根木头棍子连接起来,接着就把炸药包捆成圆柱形,就依附在这根棍子上。
结果造出来的这种改装炸药包和迫击炮都一样高了,经过实验效果还不错,炸药包不仅能被迫击炮带走,而且威力比之前的还要大。
不过经过几次实战之后,又发现问题了,这种迫击炮炸药包用起来不是很方便的。
要知道迫击炮是通过将炮弹放入炮管中发射的,那么改装后的迫击炮炸药包本身就和迫击炮一样高了,放的时候很不方便。
后来这种迫击炮又进行过改装,直接使用类似于扣动扳机进行发射的迫击炮。
这种方法后来就被大规模地推广开来。
所以炸药包的使用方法,他有很多种,就看你想怎么用,当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把炸药包捆绑扎结实了才成,毕竟这就是一堆散装火药而已。
最后再说一点,炸药包使用的时候,为什么要贴着碉堡,直接放在地上行不行?
答案是不行。
这关乎一个威力问题,比如说五公斤的TNT,他的杀伤半径只有四米五,毕竟他是纯炸药,没有破片。
而炸药在空气中爆炸,空气是一种很容易压缩的东西,所以当炸药对空气进行压缩,空气就相当于弹簧一样,把这种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给抵消掉了。
所以炸药包要想发挥他应该有的作用,就必须和被爆破的东西接触,才能发挥出他最大的威力。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
网友解答:
-----
捆的越紧,里面的炸药越难受,
然后炸药就越生气,爆炸的威力就越大
-----
网友解答:
-----
这只是我军的一个传统,和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
炸药属于工兵破障器材,炸药包在红军时期炸碉堡就开始使用了。在八路军时期,各个根据地兵工根据实际需要,也生产了一批炸药包,主要用于炸路桥,炸炮楼,炸火车,炸日军占据的煤矿这些大目标。
红军时期和八路军时期,使用炸药包还主要是专门的工兵来做这个活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大规模攻坚战很多,专门调工兵去使用炸药包,那就跟不上趟了。于是,全军都把掌握爆破技能作为一个步兵基本战术要求,步兵五大战术自此成型,刺杀,射击,投弹,土工,爆破!
至于这些炸药的成分,也是五花八门。红军时期,以黑火药为主,抗战时期,有黑火药,有缴获日军的,有自己制造的硝酸甘油类,硝铵类,还有一种根据地自己发明的周氏炸药,总之,上级发什么种类的炸药,基层战士们就用什么。
但是,这些炸药,都是粉末状的。类似现代炸药那种固体块状形状的,非常少见。所以,这些炸药实际使用的时候,需要把这些粉末状炸药,捆起来,再插个雷管,雷管连接导火索,导火索连接拉火管。实际使用的时候,拉火管一拉,人跑开就行了。
拉火管这东西听起来高科技,其实就是把手榴弹里面拉火的那个东东单独拿出来而已。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军工事业的发展,缴获的增多,TNT这种炸药也应用很多。比如,著名的临汾攻坚战,8纵23旅在临汾城墙下挖了两个药室,一个装填黑色炸药6200公斤,另一个装填黄色炸药3000公斤!这里的3000公斤黄色炸药,就是TNT炸药了。
而临汾战役的炸药装填,并非是小被子那种炸药包,是找了个大棺材,把炸药放在里面塞满,然后药室周围继续塞炸药。我以前看过回忆文章,工兵们装填的时候,身上,鼻子里都是炸药沫,那么,这些大宗的炸药,应该是类似于面粉袋子的包装,倒在药室里。
把炸药分装,每包捆得像个小被子,那么这样的小炸药包,应该是根据重量分成档次,每个炸药包5斤,10斤这样子,应该是在旅级,团级以下单位完成的。
因为解放战争时期,团级单位的后勤就携带一部分炸药,临战上级后勤再补充一批。在炸药从工厂仓库发货的时候,应该是大包装,而不是小包装。
以徐帅指挥的晋中战役为例,在战役准备阶段,各个纵队每个纵队就携带工兵炸药4000斤,全兵团3个纵队,一共携带1.2万斤工兵炸药。为了运输这1.2万斤工兵炸药,需要配备运输民工300人,平均每人负重40斤。
然而,这12000斤炸药,没过多久就用完啦。1948年7月13日,华北军区后勤部又向阳泉兵站发送了工兵炸药2万斤,黑色炸药1万斤,此外还从冀中调运工兵炸药2万斤,合计5万斤,支援华北一兵团!(以上所列数字,载于《华北军区后勤史-晋中战役后勤保障》)
至于为什么捆成几纵几横那种被子形状,这是因为,这种绑扎方法,标准,牢靠,便于战士们学习啊,捆绑器材就是背包带和被面,在部队这些东西很多,拿来用就可以。你要告诉战士们怎么怎么怎么捆,那么教得也麻烦,学得也麻烦;你要是告诉战士们,就像捆被子那么捆,那么就学得很快。
这样捆好之后,也可以加个肩带,像背被子一样背在背后,行军携带非常方便。
除此之外,解放战争中,还有一种炸药包捆扎方式,比较特殊。那就是用迫击炮打的炸药包,和飞雷炮打的炸药包。在此一并说了吧。
图中可见尖头装的炸药包
用迫击炮打的炸药包,方式是迫击炮弹去掉引信,然后用个长木杆,加在迫击炮弹头上,然后把炸药包捆成一个尖头大屁股的形状,固定在长木杆的前头,这样利用迫击炮就能把一个大炸药包送到几百米远的地方。
飞雷炮用的炸药包,则是一个圆柱盔形炸药包,飞雷炮原理是用一个圆形铁筒,底部放个小炸药包,中间放隔板,隔板上再放一个圆柱盔形炸药包。点燃小炸药包,就能把圆形大炸药包打出去,威力很大。
飞雷炮使用的圆柱盔形炸药包
这两种炸药包,捆扎非常讲究,实际使用,都是专门的工兵来负责捆扎的。当然,这是缺少大炮时代的做法。
后来,我军的大口径火炮越来越多,也就不用这个迫击炮送炸药,飞雷炮送炸药的方式了。
至于现在,其实早就使用块状炸药了。但是,依然使用传统的带子捆扎的方式,少用背包包装炸药的方式,个人因为,小被子形状的炸药包,在我们的记忆里,已经成为炸药包的经典形象,一看便知,绝不会产生混淆。在战场上,这个非常有用。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炸药包的威力。
炸药包属于集团装药,主要是解放军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使用的一种爆破类武器。其实炸药包主要用于排障(后来主要用更先进的爆破筒),其次才是炸碉堡。
对于这玩意的定义是:形状近似立方体,其长度不大于宽度和高度3倍的炸药包。可用纸、布、麻袋片、塑料布等作包皮,也可将炸药装在箱、桶、罐等容器内。集团药包的捆包要紧、牢、实。可用于爆破土木、砖石和钢筋混凝土工事等。
为什么集团装药一定要紧呢?
这是因为那个时期解放军主要水平较低,最初主要是土制炸药,后来才能生产TNT,但质量也有限。这些炸药都是粉末状态,所以必须紧密捆绑起来再引爆。
如果不捆绑只是松散的包裹使用,爆炸时就很容易出现冲散部分炸药,导致威力大减的情况。
所以,这种炸药一定要捆,至于捆成什么形状其实并没有关系。
第二,炸药包的携带性。
对付坚固工事是,炸药包一般都是装药很多,比较沉重。
比如在突击隆化中学的战斗中,面对国军大量的碉堡工事,董存瑞所在爆破组共用了100公斤黄色炸药,用麻布和麻绳捆扎成均匀的7包。
后来董存瑞携带的那个炸药包,就重达15公斤,也就是30斤,这个分量可不轻。
更重要的是,爆破手是敌人枪炮猎杀的头号目标,因为如果不能杀死爆破手,碉堡里面机枪手就死定了。
那么,只要爆破手一活动,立即就会有大量的枪弹射过来。爆破手必须利用地形地貌,快速灵活的迂回前进,一直冲到碉堡下,这个距离至少几十米。
那么,这个沉重的炸药包,就一定不能成为累赘。
仅仅捆绑的炸药包,体积较小,携带较为方便,爆破手带着它迅速推进也比较容易成功。
如果炸药包只是像赶集大娘手上那种,松松散散的大包裹,爆破手怕是带着它翻滚几次,炸药就撒了一地,还炸个屁啊。
第三,炸药包的安全性。
虽然TNT的安全性较高,之前各种土制炸药安全性比较低,来源也五花八门。
一些甚至是从废旧的弹药里面弄来的,本来就不太稳定。
如果炸药包内部有较大空间,就让它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搞不好,刚带着他剧烈行动一会,就因为内部摩擦爆炸了。
其实,如何捆绑炸药包也是技术活,是工兵的一项重要技能。
-----
网友解答:
-----
炸药包是一种集团装药形式,把一定重量的炸药集中在一起,目的是针对某一个需要爆破的目标进行爆炸摧毁。炸药包的核心是炸药,炸药有散装形式的,例如,黑火药、矿山炸药等等,有制式装药,例如,TNT药块(药柱)等等。炸药包为什么要捆得像被子似的,主要是使用需要,不论是打“井字”、还是打“田字”或者是做成长条形的都是根据作战需要,也是为了满足爆炸条件的需要。
早期炸药包使用粉末状炸药,此类炸药需要根据作战需要集团式的捆扎结实。炸药爆炸是有条件的,火药爆炸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爆炸,否则它只能是爆燃,怎么才能爆炸呢?需要同时具备放热、生成大量气体以及高速反应,因此,炸药需要集中在一起,并且需要有一定的密度压力,如果很松散就无法保证同时进行上述三个反应条件,这就是炸药包需要进行捆扎结实的原因。
并不是炸药都能产生所需要的爆炸效应,我们知道,火药化学反应的形式有很多,比如:燃烧、爆燃、爆炸;要获得爆炸就需要对炸药进行干预,例如,把炸药分散开来,不施加一定的压力,缺少密度它就会爆燃,如果把它集中在一起并用东包裹结实,它就会爆炸,当然这是简单的说明炸药包为什么要进行捆扎的原理。从理论上来说,炸药的化学反应通常是:热分解、燃烧、爆炸、爆轰;其中能够起到摧毁效应的是爆炸与爆轰,爆轰是爆炸的一存在形式,爆轰的冲击波能量是恒定的,而爆炸的冲击能量是可变的。爆炸和燃烧最大的不同就是爆炸是与冲击波的形式扩散,因此,有破坏作用,而炸药包就是用来搞破坏的,所以,必须使炸药包具有爆炸效应,而捆扎起来就可以达到这个条件了。
黑火药不需要起爆炸药就能爆炸,例如,爆竹,我小时候把没有炸响的鞭炮火药取出来,做成一个小炸药包,点燃后就会爆炸,如果把火药平铺在一起它就会爆燃,甚至是“放呲花”,炸药包也是这个道理。制式炸药需要用到起爆药,例如,TNT药块,需要用雷管起爆,而TNT药块个头都不大,需要把多块集团式捆扎起来,可以做成长条的,也可以做成方形的,根据使用需要灵活组合。但是,你不可能每一个小药块都装一个雷管,于是就把它们集团式捆扎在一起,形成殉爆原理,就像是集束手榴弹,你把几颗手榴弹绑在一起,只需要拉一颗手榴弹的线就都同时爆炸了。
炸药包的捆扎是有技术要求的,太松了不行,过紧也不行,这个就不说了,明白个大概意思就可以了。总之,炸药包的捆扎是有一个道理的,满足爆炸条件的同时,也方便携带,还能有利于防潮,并且根据使用需要灵活组合和配置装药量。炸药包即便是现在,也是一个进行爆破作业的有效手段,依然被保留下来。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
网友解答:
-----
炸药包为什么要捆的像被子一样?看了一个条友给出的答案很形象。他说,炸药包捆的越紧,里面的炸药越难受,然后炸药就越生气,爆炸时威力就越大。呵呵!虽然有些调侃的意思,但是确实有点道理。
很多因素影响,现在年轻人接触炸药和雷管的几率很低。所以对炸药包的特性有些懵逼。像我们这些五六十年代的人,很多人是有过使用炸药开山采矿,甚至大材小用用炸药包去炸鱼的。虽然我们讲不出物理和化学原理。但是却有自己的理解。
开山炸石的时候,一般有三种爆炸方法。一是打炮眼,二是利用山体岩石的天然空洞装药。三是对于一些孤立的巨石直接把炸药和雷管放置在石头表面用土覆盖引燃。我们叫拍炮。
这三种方法目的一样,需要的炸药量和效果差距很大。第一种威力最大,用炸药量最小。第二种次之,第三种如果就同一块石头采用打炮眼爆破相比,药量起码要差十倍以上才能有同样的效果。
也就是说,把炸药包进行捆扎,主要是为了提高炸药的燃烧速度和爆炸威力,让更多的炸药物尽其用。当然,也有便于携带和使用方便的意思。
现在这个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炸药也进步升级啦。炸药包不用绑扎可以做成任何形状。以前的炸药包基本上都是TNT钝化炸药和硝铵类民用炸药。不绑它,它不生气。呵呵!
-----
网友解答:
-----
炸药爆炸是需要条件的,因为,在整个爆炸过程当中,炸药是需要进行化学反应的,炸药包捆扎的越紧实,里面的炸药就会越难受,等到炸药非常生气的时候,爆炸的威力就会越大。
言归正传,实际上,炸药包是由一管一管的炸药管组成。并不是一整个包全都是炸药。这就好比将许多的手榴弹捆扎在一起,当要炸毁一个目标时,就需要针对某一个爆破的目标 计算出需要捆扎多少个手榴弹?
如果爆破的目标是一栋非常大的建筑物,或者某一个大型军事目标的话,手榴弹的威力显然就不够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炸药包也就应运而生,值得注意的是,炸药包通常是需要扎的非常结实的,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里面的雷管松散互相撞击。
将炸药包捆扎结实还有一个作用,前面已经提到过,就是增加炸药管之间的压力和密度,只有炸药管积蓄到了足够大的压力,整个爆炸过程的威力才会显示出来,如果炸药包捆扎得很松散,自然就无法保证在爆炸的瞬间急需到足够的压力,整个爆炸的威力将会大打折扣。
炸药包的捆扎方式主要有井字形捆扎方式,田字形捆扎方式,长条形捆扎方式,最后一点,因为有绳索捆住,便于携带,便于放置。可用绳子拴住需要爆炸的物体上,也可用木棍固定在恰当位置上对目标展开爆破。
炸药包为什么要捆得像个被子一样呢?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说出你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讨!
关注小柳聊聊兵 更多精彩内容观看
-----
网友解答:
-----
炸药包为啥要捆扎成被子那样,就是想包裹更多的炸药和要让里面的炸药紧密的聚集在一起,在爆炸时释放出来更大的能量,图片上就是将散装的炸药用麻袋片紧密的包裹住,不使其松散甚至是外露,原则上还要使用一层塑料布要防潮,但因为是临时制做没有就没有吧。
每一名战士发两块TNT炸药和一颗导火索,在药块儿上有插孔。
步兵营连分队的弹药当中有一部分需要现场制做的,因为分队在战斗过程中有大量的破障任务已完成,比如说:反坦克混凝土三角锥、铁丝网、拒马、火箭筒或者无后坐力炮消灭不了的坚固暗堡…等等,这些阻碍前进的障碍物或者暗堡有得在修建时非常的隐蔽(射击的死角)或者坚固,一般的攻坚装备很难将它们摧毁,这个时候就需要战士利用200米越障的技战术把他们摧毁,这个时候就会用到炸药包。
根据要炸毁目标的大小和坚固程度,去制做临时性的爆破器材,有些简易土木工事使用两块TNT药块儿(250~1000克不等),而且胸墙厚达2米以上则必须要使用10公斤以上的炸药包才能炸开,所以必须要将多块儿的TNT炸药紧实的包裹和捆住才行,另外炸药的能量释放必须要集中,因为导火索引爆炸药块儿的时候肯定会有“延时”,如果包裹的不紧实有可能出现其中的一块或者几块儿还没有等被引爆,就被其它已经被引爆的药块儿炸飞了的现象,这样一来炸药包的威力就会大大的降低。
所以怎样将炸药包捆扎结实是一个技术活,有教材和连里爆破组讲解的。
临时制做炸药包在所以有军队当中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二战期间美军营连分队的装备已经很完善了,但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欧洲战场上仍然使用大量的炸药包去摧毁敌方的坚固工事和暗堡。
到了现代,炸药包由于捆住费事和药块儿爆炸时间不一,影响到了目标摧毁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制式的专用爆破药块儿,它的外面使用铁皮包装,每一块装有454克TNT或者C4炸药。
它采用手雷引信引爆方式,采用电击发或者拉线式击发,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块捆扎后集束式使用,电击发时间极短可以做到几块装药同时起爆,达到最大的能量释放。
总之,怎样捆扎炸药块是步兵分队的五大战术技能之一,而新科技的出现让临时爆破任务变得相对容易一些。
-----
网友解答:
-----
平时放在家的被子肯定没人捆起来
如果说孩子开学需要带被子到学校,你不把被子叠叠包起来?
一样的道理,把炸药包起来带着方便啊!
要不怎么叫炸药包呢!
-----
网友解答:
-----
捆得像被子的炸药包叫做
集团装药,指的是用散装的粉末状炸药摊在布、纸中间,像包包裹一样包起来,再用绳子横横竖竖捆扎起来。
由于在作战过程中没有约束和传爆药,把炸药包捆成被子形状压紧压实了,可以避免由爆速过低或者起爆时间不一致冲击波吹散装药情况发生。
相同重量的同款爆炸物在封闭空间的威力也会大于开放空间。
一句话总结:把炸药包捆成被子状容易携带存放,方便固定在爆破地点,建筑物上!
-----
网友解答:
-----
很简单,你搬一袋同等重量的大米或面粉试试?你会发现一个尴尬的问题,你自己明明可以搬得动,但你自己往往却使不上力气!
因为这袋粮食没有很好的抓力点!
甭管是大米还是面粉,只要袋子没有牢牢压紧,只要袋子里还存在空间,那么里面的粮食就会不断地流动,甭管你拎着、举着还是夹着,里面的粮食总会在袋子里不停的转移。这样的状态会让你在搬运过程中显得越来越吃力,总是觉得自己搬运的姿势不舒服。
而在战场上,敏锐和快速是一名战士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为了能够更好地将一包炸药包运送到指定地点,那我们就必须要牢牢的控制住炸药包,而不是让炸药包控制住我们。为了能够更好更方便的携带,用绳子扎紧炸药包自然就成了必备选择。
将炸药包用绳子扎紧,究竟有哪些好处?
1、如前面所述,扎紧炸药包,原本不停地在袋子里四处流动的炸药包将会被紧固成一个固体,方便爆破手携带。
试想一下,倘若爆破手去爆破敌人的一个碉堡或桥梁,他携带的炸药包至少也得几公斤重,甚至有可能会达到十几公斤重。不用绳子捆,任由炸药包里的炸药四处流动,甭管他选择拎、选择扛还是选择抱,哪种动作都不会让他舒服。
2、甭管是火药还是炸药,要想发挥最大的爆破效果,它们需要尽可能地紧密在一起,这样才能释放更大的威力。倘若面积越来越大,甚至在袋子里呈现出平铺的状态,这样的炸药包的爆炸效果将会大大降低。
3、炸药包外面牢牢地裹上绳子,也会让炸药包有更多的固定点,甭管是战时还是平时,这样的炸药包也都会呈现出多功能的状态。
例如行军的时候,这样的炸药包可以背在身上,更可以用钩子钩住外面的绳子,好让身上的炸药包更牢固一些。而到了打仗的时候,爆破手随时可以用木杆与炸药包拼成一个整体,以木杆作为炸药包的支撑支架。扎紧炸药包的绳子,自然就成了连接木杆的媒介。
最后再强调一点,在炸药包频频使用的革命战争时代,欧洲国家已经不采用这样的传统打法,但使用炸药进行爆破依旧是他们躲不开的军事战术。只不过他们不使用炸药包,军工体系相对完善的他们更喜欢制造各种各样的塑料、木质或金属外壳来包裹炸药。但对于当年的红军八路军来说,这些外部包装可是奢侈品,能找个粗布或麻袋片把炸药包裹起来就已然不错了。
由于没有固定外壳,炸药自然封闭不到紧密的封闭空间里,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采用绳子捆绑这样简陋的方法,但别看它简陋,这也是最具实战性的方法!
------------------
推荐阅读:
为什么感觉男的比女的大十几岁觉得正常,女的大十几岁就会被说闲话呢?
父亲突发脑溢血花了上百万治疗变成植物人,家里欠债千万,是怎么样的体验?
上一篇:为什么吉利帝豪百万款油耗那么高?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