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晚清时的中国,没有完全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
为什么晚清时的中国,没有完全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
-----
网友解答: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左上角图案并关注:史壳郎
对于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点,中国足够大。
大家都知道,清王朝巅峰时期,领土面积达到1300万多万平方公里。这种规模体量,在任何时代,世界上也拿不出一二个。想侵略中国的那些西方殖民者,本身体量人口就不多,想完全占有这些土地。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儿,当然了如果没人住那也是无用。别人甚至可以直接占领了。所以这就涉及到第二点。
第二点,中国人口足够多。
中国自古以来基本上人口在世界上的排名除了个别战乱年代之外。大都能稳居世界第一。在清末期的时候中国人口已经达到4亿以上了。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5%以上,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要知道当时的世界超级大国英国人口至到清朝灭亡时也不过区区4000万。可以想象,在此规模下任何一个殖民者想单独吞下中国。都会犹如蛇吞大象,压根吞不进去,何况各殖民者之间本身在华利益各不相同,也是互相制衡的,谁都不希望另一方把中国这块大肥肉被别人独吞!当然,人口多,若分布均匀一点就更好了。当年外东北地区之所以能轻易的割让给沙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那里人口过于稀少。
第三点,清末中国国力尚可。
正所谓瘦死骆驼比马大。依托中国庞大的国土和人口。这么大的基数摆在那,中国再穷,只要不是作死瞎折腾,总体国力放在世界上仍然是可观的。就如现在的印度,基本上各方面都处于落后状态。但总体国力放在世界上来说仍然不弱。所以清朝末期中国政府依托这种国力,哪怕科技等严重落后,他仍然可以通过金钱等手段得以维持一只可供使用的军队!假若不是慈禧老佛爷为首的满清贵族保守软弱,换做是一位有作为的铁腕统治者实行制度等变革的话,中国完全可能在清末实现中兴,彻底改变中国历史命运。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人的文化思想凝聚力足够强。
大家都知道印度,稍微了解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印度那么广阔的面积和众多的人口却仍然被英国殖民了两三百年。为什么呢?别的原因我不多说,但众多史学家公认的一点就是,那时候的印度次大陆没有形成自己统一的思想文化,没有足够的民族凝聚力是造成印度被英国殖民那么久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在这点上却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基本就是儒家思想统治史。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方思想传了那么多年。在中国仍然掀不起多大波澜。可见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在中国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中国历史长时间在世界上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更是造就中国人无与伦比的民族自豪感,虽然清末的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认识到中国并非还是那个心中想象的天朝上国。但是每一个有自尊心的华夏儿女,无不希望中国能恢复祖先的荣光。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那一刻起,使每一个有民族认同,有自尊的中国人为中国强大,统一而前赴后继!其中义和团运动和后面一系列的革命之所以产生,不能不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跟这些有关。西方列强也是通过义和团等运动,认识到中国人这种潜在的又根深蒂固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从而彻底放弃了完全殖民中国的想法,因为这样代价太大太大,得不偿失!后来的日本侵华战争失败就是明证!
当然,除了以上四点,还有很多的外在因素,比如当时的西方殖民者在世界各地之间战争也是不断,并不可能完全把心思放在中国,以及各西方殖民者离中国距离太过遥远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赋述了,如若大家有不同的观点或意见,欢迎在评论区补充。
-----
网友解答:
-----
中国靠大,日本靠强,泰国靠巧
近代以降,亚洲许多国家都沦为了西方的殖民地,唯有三个国家避免了被殖民的命运,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日本,另一个是泰国,关于这三个国家为什么能够避免被殖民,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中国靠大,日本靠强,泰国靠巧”。
那么,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对近代中国有殖民野心的国家有很多,但是最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真正殖民中国。历史上,中国曾经很多次亡国,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比如宋元易代,明清易代,但是那只是民族之间的政权轮替,与近代西方国家想要对中国实行的殖民不一样。自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就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先后与列强之间爆发过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等大规模冲突,虽然中国所遭受的损失一次比一次大,但是最终都没有使中国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广大、均势、奋斗:
当然,首先就是因为中国足够大,无论哪个列强都没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吞并中国,西方列强多是通过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地重要城市设立租界的方式来对中国的政府和社会施加影响,因为没有足够的实力,所以列强们都倾向于保留中国的中央政府,意图实行以华制华,但是实际上即便是中国的中央政府,包括清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没有也不可能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其次,西方列强乃至日本在中国形成的均势也是导致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原因。英法美日等国之间,在侵略中国的问题上,没有足够的实力独自占领中国,因而在中国形成了均势,每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另一个国家对中国的影响过大,这就很好的避免了中国被殖民的命运。
当然,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的奋斗与努力也是避免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一个重要。如果单纯够大,而内部一盘散沙,像印度那样,仍然不能避免被殖民的命运。正是因为有了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的爱国志士,在抵抗侵略和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上奋斗不息,中国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
网友解答:
-----
这个是个有趣问题。下面讲两点个人看法:
一、确实,中国太大,国际列强没有一个甚至两个强大到足以单独将中国承包起来(殖民)。哪怕当时的满清皇朝再腐朽没落,再烂墙一堵,也不行。就是在中国旁边那几个最野蛮,野心最大的家伙如俄、日等,它们不是没想过,没掂量过。例如后来的日本野心膨胀想蛇吞象,想乘民国初立,军阀混战之机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果却深陷侵华战争泥沼,一陷八年,最终折戟沉沙,不得不举白旗投降。
二、中国这块肉太肥太大,而彼时又太弱。自然引来远近列强贪婪的觊觎就不足为怪了。而问题就恰恰就在引来的是多家,而非一两家。八国联军是当时世界上最主要列强啦,为什么不把满清的中国大卸八块,分而治之?就是谁都想吃肉,没人愿吃骨头。分赃不平,谁也别拿(暂时不卸)。如果一两家就搞的定(整个中国),那中国可能就不是现在的中国了。如日本当时若只占领东三省和台湾,英法美日等只占领上海租界,再通过其他各地通商口岸掠夺商业利益,已被证明是可取的。因为列强个个都有利益,绝不容忍任何一家独大。如俄日,俄德就曾因东北、山东的利益而互相大打出手,互结仇雠。日本侵华八年,除中国军民奋起抵抗,英勇杀敌外,也是和美苏两强对我们的支持分不开的。当然,彼时国际形势已到了反法西斯斗争的新阶段。彼此站在统一战线的都是正义力量一方了。
就侃这么多吧,在此与诸位交流点一己之见。有错谢指正!
-----
网友解答:
-----
从地理上看,中国离西方太远了。
如果说列强对奥斯曼帝国用兵,是脸贴脸式的侵略。抬抬脚就到了。
那列强对中国用兵,就是妥妥的万里远征。
无论人力还是物力,消耗都是极大的。且对硬件的要求也很高。
所以工业革命之前,西方列强想凭武力吞并整个中国,没有任何可能。顶多也就是占几个据点罢了。
而工业革命后,等到西方列强有能力跨洋大规模侵略中国时,正好头部的几个列强,又纷纷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重点放在了经济掠夺方面。对领土的野望不如此前了。
至于沙俄、日本,虽然它不存在地理方面的障碍,而且它们也有野心,并从清政府手上割走了大量中国领土。
但为了争夺东北,它们自己打起来了。打到最后,形成一种均势局面。
从日俄战争也能看出,列强对中国都是虎视眈眈,除非一国特别强大,否则没有国家能单独彻底的征服中国。
从体量上来说,中国也太大了。
具体表现为国土面积大,人口体量大。
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印度的四倍,奥斯曼帝国的两倍。人口大约是印度的两倍,奥斯曼帝国的十倍。
并且,大部分的中国人还是同一个民族,有着同一种文化。
想想看,英国吞并四分五裂的印度,用了多少时间?前后将近100年。
列强肢解同样腐朽的奥斯曼帝国,又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200年。
结果如何呢?
吞并印度后,英国一面要维持英属印度殖民地的秩序,一面还要与法、德、俄等国家进行大博弈。这耗费了英国大量的资源。使得英国政府不得不允诺了印度若干自治土邦的存在。并且还放弃了对阿富汗、伊朗等国的吞并计划。
可以说,吞下印度后的英国,地缘扩张基本已到了极限。别说是中国,就算只是中等体量的伊朗,它也吞不下。
1899年,大英帝国不服老,硬要在南非对布尔人用兵。结果由盛转衰。
肢解奥斯曼帝国后,列强咄咄逼人,企图把土耳其从地图上抹去。结果此举导致土耳其人的心态逆势反弹,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硬是在逆境中,打败了希腊军队,促使列强与其重新签订《洛桑条约》,保住了小亚细亚一隅之地。
既然,英国吞并只是地理名词概念的印度都如此费劲。列强肢解一个人口还不到中国十分之一(如果按主体民族算,还不到中国的二十分之一)的奥斯曼帝国,都碰了钉子。
列强又凭什么有底气,完全吞并中国呢?
中国可是一个有着四亿主体民族的国家。
可是一个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超级封建王朝,可不是印度那种碎成一地的地理名词国家。
用当年八国联军司令瓦德西的话说:中国统治者,自大傲慢,愚昧无知,腐败无能,毫无精神可言。但中国的民众,却有着无限蓬勃的生气。倘若将来的中国,产生一位强人领袖,领导中国民众复兴。那彼时的中国将会有无穷希望。吞并中国,实属下策。
所有上流阶级,对于世界情形毫无所知,只是骄傲自大,盲目反对白人。至于官吏人员则为腐败之气所充塞,毫无精神之可言。……即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备具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以及守法易治。余认为中国下层阶级,在生理上,实远较吾国多数工厂区域之下层阶级为健全。倘若中国方面将来产生一位聪明而有魄力之人物,为其领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国贡献与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则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穷希望。——《瓦德西拳乱笔记》
面对如此体量的中国,东西方列强要么有心无力,要么有力无心。要么既无心也无力。
对于英国来说,吞下印度,噎着了。如果再吞中国,可能会撑死。中国太大,自己只需要控制几个据点,再扶持听话的政府,维持列强均势就心满意足。
对于法国、德国来说,欧洲才是重点,随时要防备对方来揍自己。亚洲方面,不宜投入过多资源。能从中国抢走几块殖民地,顺便再从中国划出几个省作为势力范围,便心满意足了。
对于荷兰、意大利、奥匈帝国来说,自己既没那个心,也没那个力。
对于美国来说,本土都没消化完,没必要大规模侵略中国。而且,其它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早已经划分殆尽,自己来晚了。此时再想抢地盘,只能与其它列强开战。
很显然,这就没必要了。搞搞门户开放,扶持清政府,挺好的。
从具体表现来看,清政府是真卖国。列强欲以最低成本侵略中国,还真缺不了它。
列强之中,真正有想法,也有实力的,是沙俄和日本。
对于沙俄和日本来说,侵略中国是刚需。尤其是日本,作为岛国,地狭资源少,只有侵略中国,才能有发展空间。
但或许这就是命数吧。日、俄侵略期间,同时把目光盯在了东北。然后,两个末流列强在东北内耗了一把,两败俱伤,形成均势局面。至清政府灭亡前,都未能进一步蚕食中国领土。
总言之,中国的两大优势。远离西方,体量巨大,令列强很难彻底吞并。
对于英、法等老牌列强而言,有力无心,想吃却吃不下。
对于作为新列强的日本,有心却无力。压根吞不下。
同时,清政府的彻底卖国。列强之间的相互博弈,形成了力量均势。也就使得中国没有被列强完全吞并。
-----
网友解答:
-----
西方列强倒是很想把满清完全殖民,但问题是它们吞不下这块肥肉。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把对外扩张的重点,转移到了亚洲,不少亚洲国家如越南、朝鲜均在列强的军事进攻下,先后沦为了殖民地。
但当时的满清,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海战以及八国联军入侵等多次大规模的帝国主义入侵战争后,却始终没有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那么,为什么晚清时期的中国,没有成为类似于越南、朝鲜这样的殖民地呢?难道是西方列强“手下留情”?
其实并不是,之所以满清没有完全被殖民,是因为西方列强在“狗咬狗”中,谁也无法一次性吞下满清这块大肥肉。
这里说得吞不下,并不是说列强的胃口小,而是说想吃这块大肥肉的人太多。
如果把晚清时期的中国,比作是一只羊的话,那么围绕在满清身边,并且想吃肉的狼,实在是太多了。
而恰恰是因为狼太多,变相地保护了满清没有被彻底殖民、
比如,在1895年时的东北,就有日俄在相互争夺,其中还夹杂着英、法两国的势力,日本想独占辽东半岛,结果却被英、法、俄三国联手干涉,强行让其退出。
还有,在1904年,同样也是在东北,日俄也再次展开了对利益和资源的激烈争夺。
但争过来争过去,列强们发现,谁也奈何不了谁,同时谁也无法单独统治中国,但在如何瓜分这个问题上,几方人马又不能达成完全一致。
毕竟每一个列强,都想自己多占点便宜,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对满清实施完全瓜分和殖民,那么还没等殖民开始,列强们就会因为互相拼杀导致两败俱伤。
因分赃不均而造成的火并,几乎是所有犯罪团伙都会面临的问题。
这一点,当时的李鸿章就看得十分清楚,他也正是利用了列强内部的这种矛盾,才能在签署《辛丑条约》时,做到只赔款不割地的。
除了李鸿章之外,当时的美国也十分反对将满清彻底瓜分,极力主张维持原有的满清政府。
当然,美国有这种想法,并不是安了什么好心,而是在甲午战争后,由于美国在当时处在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中,因此,就错过了当时帝国主义在满清划分势力范围的热潮。
而等美国姗姗来迟的时候,势力范围划分已经结束,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就提出了“利益均沾,机会均等”的门户开放政策。
这个政策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保持满清领土和行政的实体完整,同时维持一切以条约和国际法所保证的友好国家权利。
也就是说,美国想要列强们共同遵守的,是保持一个完整的额清政府,同时还需要维持清政府在全国的统治,只有这样,各个列强在满清的权利和利益,才会通过清政府去得到实现。
那么,列强们对于美国的这个提议和政策,是持什么态度呢?
准确地说,美国的提议,在当时得到了大多数列强的肯定和支持,毕竟从它们的角度出发的话,它们来中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资源和财富,而并非是满足统治一个泱泱大国这份虚荣心。
因此,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在经过列强们的斟酌和权衡之后,成为了当时列强的共同意志。
在这种情况下,满清也就不会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而是成了半殖民地。
同时,当时的清政府也相当满足于这种状况,毕竟满清政府的最大心愿,就是继续维持他们的统治,只要不让他们下台,其他一切都好说。
所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拍即合之下,自然也就形成了当时的局面。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满清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体量太大。
建立一个殖民地,并不是军事上征服就可以了,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最起码也要成立一个政府,来维持整个社会的运转。
而要想维持社会正常运转,底线有两条,一是让殖民地的人吃上饭,二是镇压殖民地的各种起义。
那么,列强中,有哪个国家能做到让大清国亿万子民吃上饭,并且还能镇压住内部的武装起义呢?
答案是没有,英国做不到,法国做不到,其他列强同样也做不到。
为什么?很简单,就是满清实在是体量太大了。
光是人口,就足足有几亿人,这些人每天都是要吃饭的,一旦吃不上饭,可能一顿两顿还没什么,但时间一长,马上就会起义。
历史上无数次农民起义,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因为农民吃不上饭,但凡有一口吃的,他们也不至于铤而走险。
而列强们如果要是真正殖民,即便是对百姓们压榨,但起码得让人吃上饭,可以吃不饱,但至少得有的吃。
如果没有吃的,那么就会闹事、暴动、起义,届时,成千上万,甚至百万、千万的饥民,就会揭竿而起。
到那个时候,列强们是万万抵挡不住的,即便是它们今天扑灭了这一出的起义,明天那一处就会冒出来。
如此一来,列强们别说掠夺财富,光是平定这些起义,就会让它们焦头烂额。
如果焦头烂额能解决问题,列强们也会不嫌麻烦,但问题是,这些起义是此起彼伏的,是时不时都会发生的,光是平定这些起义,就会把殖民满清的列强拖垮。
而反观同样拥有大量人口基数的印度,之所以会被英国完全殖民,是因为印度和当时的满清社会结构不一样。
“印度”这个国家概念,是在英国人来之后才有的,在此之前,印度只能说是一个地理概念,并且,在历史上,印度也始终没有统一过,直到英国人出现才结束了这一局面。
因此,在当时印度的土地上,属于犬牙交错、各个小土邦林立的状态,它们相互之间没有统属关系,也从不认为自己和对方属于一个国家。
所以,即便是英国来殖民,大体上印度各个小土邦也是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并且英国人殖民印度的政策,采用的是蚕食方针,同时还下了血本在印度建立官僚体系和各种基础设施,虽说是为了便于自己的殖民,但也让当时的印度人民,生活比之前好了一点。
比如,英国当时为了让印度的资源外运,就花大价钱建设了铁路系统,而铁路系统,又让不少印度人,包括印度官员和平民百姓在内,都吃饱了饭,甚至“吃”的很好。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人对于英国人的其实并不反感,毕竟是英国人让他们的整体生活水平有所拔高。
既然日子变得“越来越好”,感恩戴德还来不及,干嘛还要反抗呢?
但这种情况,也就在印度会发生,放在晚清时期的中国,根本就实现不了。
为什么呢?主要是中国和印度,除了社会结构不一样,在文化和国情上,也完全不一样。
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始,中国人从上到下,从君王到平民,就在骨子里接受了一个观念,那就是大一统,只有统一,才算是一个正常的事情,反之就是不正常。
因此,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封建时期的中国始终拥有着一个统一的政府,这个政府可能腐败,也可能孱弱,但有一个底线,就是维护自己的统治。
即便是这个政府最终被推翻,也是因为另一个想统一的政府要取代他,总之就是最终还是会走向统一。
因此,在列强们进入满清时,它们面对的,不是像印度一样如同一盘散沙那样的小土邦,而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
这就意味着,靠着蚕食来完全殖民满清是不可能的,何况列强们也没有一百年甚至两百年的时间来蚕食。
之所以说它们没时间,是因为历史上的中国人,对于强权和压迫的反抗,从没有停歇过。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拉开了农民反抗暴政而起义的序幕,自此之后,只要是遇到封建朝廷无道,那么这些起义就此起彼伏。
包括在满清时期,对于列强们的欺压,各种反抗也是层出不穷。
比如,著名的三元里抗英运动,就是发生在1841年5月,广州城北三元里村的数百名老百姓,为了反抗英军抢掠财物、强暴妇女,从而组织的一场抗击事件。
在该事件中,三元里人民冒着生命危险,以血肉之躯包围了英军的炮台,致使英军惊恐无比,并且英军为此也付出了伤亡五十余人的代价。
元里抗英运动,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国人民在这次抗争中,表现出了不折不挠的勇气。
“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三元里抗英队伍发出的《申谕英夷告示》
除此之外,我们熟知的太平天国、义和团等,虽说他们在内部上问题不少,但在反对侵略者入侵这一问题上,却保持着高度的统一,因此,在见识到了中国人民不折不挠的精神后,列强们知道,仅仅依靠武力,是无法征服这个庞大的国度的。
并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时的满清落后是不假,但也就是军事和政治上落后,其国家架构甚至比西方还要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融入”国际社会只是早晚的事情,因此,殖民满清也就变得不现实。
所以,列强们才会想出“门户开放”这个政策,只要满清的门户开放,就可以利用不公平的贸易,合法性的掠夺大量财富,如此一来,岂不是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去殖民更好?
因此,在晚清时期,西方列强不是不想完全殖民中国,而是在经过各方面利弊的权衡之后,得出了不殖民反而比殖民好处更大,能获取更多的利益,所以,才会不去完全殖民满清。
-----
网友解答:
-----
晚清的时候,虽然西方列强全体出动,轮番攻打中国,清政府不断地和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的条约,但是最终中国也仅仅是沦为半殖民地,并没有沦为完全的殖民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八国联军在天津)
中国的这种情况在西方的侵略史上是少有的。自从西方开启工业革命以来,他们在海外开辟了非常多的殖民地,而且这些殖民地大都成了完全的殖民地,他们完全听命于某一个西方国家,甚至可以说土地也成为西方国家的一部分。
中国却相反。虽然英国率先和中国作战,也和中国签订了两次不平等条约。但是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把中国变成他们完全的殖民地。后来,西方列强不断加入进来,以至于最终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但就算是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也没能把中国完全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可见,西方列强们在中国遇到的问题,利用他们之前在世界殖民史获得的经验,是没办法解决的。
那么,为何西方列强全体出动,依然没有办法把中国完全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国家呢?
应该说,之所以西方列强不能够完全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国家,与他们内部的勾心斗角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西方列强都知道中国是一块大肥肉,而且是一块很大的肥肉。因此一开始的时候,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把这块大肥肉一口吞了。尽管英国和中国打了两次,但也仅仅只是让中国赔了点钱,割去了很少的一点土地。由于英国没能把中国完全吞掉,因此就给了其他的西方列强极大的想象,他们觉得,他们也可以在中国有作为,所以也加紧了对中国的入侵。
(参加甲午战争的北洋海军)
但是当多个国家都想吞并中国的时候,他们互相之间就有矛盾了,谁也不愿意别的国家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比如当日本和中国发动了甲午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以后,由于当时日本要求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等等土地,而这严重影响了其他西方列强的利益,所以最终他们强迫日本把这些地方还给了中国,这就是西方列强互相掣肘的表现。
后来吞并中国最起劲的两个国家沙俄和日本,也在中国的矛盾变得十分尖锐。沙俄害怕日本把中国全部吞了,日本也害怕沙俄把中国全部吞了。尤其是作为跳板和根据地的东三省,是他们吞并中国的最重要一块地域,谁也不愿意让别人获得。因此,他们在东三省打了一架。而这个惨烈的日俄战争,也被称为第0次世界大战。这场大战,让他们互相的消耗非常大。如果不打这样的战争,如果单独是一个国家来吞中国,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当然了,除了列强互相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外,中国没有变成他们完全的殖民地,与中国自身也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断代的国家,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虽然中国也曾经有过巨大的分裂,比如南北朝时期、五代时期等等分裂,但整个中国的主体并没有改变,只能说是内部互相打群架。更为关键的是,在整个分裂时期,所有的人,无论是有识之士,还是占山为王的土匪,以及拥兵自重的诸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重新实现统一。统一一直就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实现这个梦想,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日俄战争后的街景)
这一点和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在欧洲的文化概念中,他们所谋求的不是统一,反而是一种分裂。他们希望达到的是自由自在,自己做自己的主,表达自己的声音,因此,分裂成为了他们最大的梦想。
除了追求统一以外,中国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坚决反对外敌入侵。
一旦外敌入侵,必然在全国人心中,激起强烈的反弹。大家会把外敌入侵这件事,一直牢牢记在心里,一直坚持不断地战斗下去。比如元朝占领了中原国家,但是汉人的反抗其实一直并没有断,最终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就爆发了全国性的大反抗,汉人的国家又重新建立起来。金国占领了北宋北方的土地,南宋在150年的时间里面,从来没有放弃过北伐,从来没有放弃过收复失地的梦想。就算朝廷中的统治者不这么做,民间老百姓也会这么做。
总之,追求大统一以及抵御外敌入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根脉,所以中华民族一直没有过殖民文化,不认可被殖民这种情况。西方列强根本就无法灭掉中国,就算清朝不灭亡,而是继续存在下去,西方列强想把中国变成他们完全的殖民地,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何况后来清朝灭亡以后,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战争,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起来。那时候西方列强再想把中国变成他们完全的殖民地,更加不可能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
网友解答:
-----
距离欧洲太远,所以鸦片战争开始时已经是殖民时代的晚期,英国也要靠英日同盟来维护在远东的利益,可见当时欧洲诸强都无法投入太多力量到这么远的地方。
真正有能力的两个国家,俄国,日本。俄国最多算二流,而且内部不稳定,重点还是在欧洲方向。日本,扶持起来的代言人而已,弱。
有一个中央政府,一方面要吞必须整个吞下,而不能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虽然一直在做,而当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中国后,日本就不得不直接上场了);另一方面,列强要获取利益也可以通过这个政府来完成,未必要直接殖民。
最后,其他原因,比如列强之间不团结,美国作为后发国家的参与,我觉得是从属于“距离欧洲太远”这个原因之下的。可以参考非洲,印度的情况。其一,当年列强争夺印度也很激烈,最后还是分出了胜负;其二,美国当时也只能在美洲,远东这些欧洲诸强力量薄弱的地方发挥影响力,其他地方是插不进去的。
-----
网友解答:
-----
清朝的疆域已经被列强瓜分了很多,如藩属国琉球朝鲜和台湾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越南成为法国的殖民地,东北外兴安岭和西北多地被俄国侵占,西南的云南西藏多地被英国侵占。只是清朝疆域广大,还没全部成为殖民地,自己先倒台了。随后列强继续瓜分中国而暴发了二次世界大战
-----
网友解答:
-----
列强们想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罢了。
虽然我们承认西方列强国家数量多、武器装备好、但是并不代表中国就很容易被殖民,因为清末的领土有上千万平方公里,人口有四个亿,就算那些列强国家的人口、土地加起来也远不及晚清,所以那些国家也调不出充足的兵员和财政来殖民整个中国,充其量只能算是半殖民。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人的大一统思想根深蒂固,反抗侵略精神强烈。每每在民族危难之际,总会有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投身于爱国救亡图存运动当中去,清政府、义和团、太平天国尽管阶级矛盾尖锐,但是在国家统一、驱逐侵略者方面是有深刻共识的,毕竟唇亡齿寒。
总之,西方列强没有那么多的物质基础来殖民整个中国,更何况帝国主义内部也是面和心不和,相互猜忌和攻伐,中国人的民族意志也十分坚毅,尽管列强都很想殖民中国,但也只能望而却步,不会把自己国家深陷中国战场徒劳消耗的。
-----
网友解答:
-----
晚清时的中国,清政府的统治力量逐步衰落,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形势下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完全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呢?针对这个问题,有书君认为,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大原因。
一、内部原因
1、清政府发起自救运动
在19世纪60到90年代,面对外敌入侵的威胁,以恭亲王奕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首的洋务派人士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进行的一场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虽然此次洋务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在客观上,洋务运动确实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中国教育和国防的近代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国力。
另外,在洋务运动期间,晚清政府组建了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曾一度成为了当时亚洲最强大的一支海军力量。之后,晚清政府继续大力发展海军,到了19世纪80年代末,清朝已经有了四支海军:南洋水师、北洋水师、船政水师和广东水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步伐。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
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中国民间众多有志之士纷纷发起救国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各种起义。这些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民众,用大刀和肉体与联军抗争,以英勇的战斗精神一次次地打击西方侵略者,从而阻止列强进一步瓜分中国。这些民间救国运动,是一场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军事力量所镇压不了的。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让西方列强意识到,虽然中国政府的抵抗力不是很高,但是民间的力量还是很强的,而且意识到中国还有强大的民族思想和民族凝聚力,这样的民族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
3、中国领土很大
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在清王朝的巅峰时期,领土面积达到了1500万平方公里,而欧洲面积只有1016多万平方公里,但欧洲就有几十个国家,而且每个国家的面积都很小。这些小国想完全占领中国这辽阔的土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4、中国人口多
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在晚清时期,中国人口已达到四亿人以上,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5%以上,而西方列强国土面积小,人口自然也少,比如,当时已纳入世界大国之列的英国,人口也只有四千多万。所以,在当时,任何一个西方国家想独吞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5、中国思想文化凝聚力强
然而,要成功守住自己的国家,单靠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还远远不够,必须还得有统一的思想文化,因为当国家有着强大而统一的思想文化,人们的精神力量就会变得无比强大,才能顽强地抵抗外来的侵略。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加上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时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造就了中国人无比的民族自豪感,每个中华儿女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而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被吞并。所以,即使西方的传教士到中国传播西方的思想文化,也根本无法动摇中国人的意志。
二、外部原因
西方列强彼此间有着利益冲突,他们在中国的利益各不相同,同时也被互相制衡着。面对如此庞大的中国市场,谁都不能容忍某一个国家独吞这么大的一块肥肉,所以,他们只能各自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以美、日、德为主的新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他们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对中国的侵略上。
综上所述,西方列强根本就没有能力,也不可能独吞整个中国而使之完全变成某一个国家的殖民地,他们顶多也只能在中国领土上占领一些地盘而已。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
网友解答:
-----
1912年2月清帝颁发退位诏书时,虽丧权辱国之多割地赔款之巨,却最终还能把一个“完整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以法理的形式移交给了他的继承者——中华民国;清朝能如此体面留下这样一份“丰厚”的遗产,并受优待而和平地从中国历史舞台上谢幕,究其原因,却实在不是满清朝庭有多么“丰功伟绩”!
恰恰相反,全方位落后于西方列强的满清可谓丢尽了皇权的尊严和天朝上国的体面!西方列强则用最少的代价最小的成本实现了在中国利益的最大化:赔款、割地、开口通商、协定关税、建立国中之国——使馆区和租界、治外法权以及领事裁判权;此外,贫穷破败挣扎在糊口线上的农耕中国,还是西方列强窃取种种资源以及倾销廉价工业品的理想之地和庞大“自由”市场。
请问,在西方列强当时已有的殖民地当中,有比从“非殖民地的中国”能获得更多的巨大利益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那再请问,西方列强有必要愚蠢到去耗费直接管治所必需的各种庞杂开支以及精力的投入,而把广袤复杂的中国变为完全的殖民地吗?!
尝到一次次得寸进尺甜头的西方列强,最终心照不宣达成了可耻的共识:最省事最省心最划算的掠夺压榨中国的策略,莫过于保留并“扶持”满清朝庭对中国的继续统治!
------------------
推荐阅读:
被一个民办二本录取了,学费3万杂七杂八算下来要4万多,到底是去还是去读专科?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