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康熙和宣统对调,会怎样?
如果把康熙和宣统对调,会怎样?
-----
网友解答:
-----
在有些人的眼里,似乎被吹嘘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如果回到清末,必然能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彻底失去民心的晚清朝廷。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实在是太过高看康熙皇帝了。
姑且不说康熙“千古一帝”这个根本没有被普遍承认的的称号有多大的水分,单单从康熙61年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就可以完全断定,如果康熙和宣统的位置对调,康熙完全没有可能拯救当时的满清王朝。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康熙不可能牺牲八旗的利益去救中国。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将满清皇帝等同于中国,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哪怕满清皇帝们自己也从来不这么认为。包括康熙皇帝在内的清朝皇帝们,永远将八旗的利益至于中国的利益之上。
满清对神州大陆的统治,非常类似殖民式统治。一切的施政手段、方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巩固八旗对于中国的统治,为了更好的攫取利益和享受特权,而非为了中国的发展。
因此,康熙能够掀起丧心病狂的文字狱,极力压制中国科技的发展,可以对内进行残酷镇压;晚清时期,慈禧太后等人也可以毫不犹豫的出卖国家利益,割让领土,赔偿列强巨额资金,开放国内市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第二,宣统年间,清朝已彻底失去民心。
经过鸦片战争以来七十年多年,清朝无数次的卖国行径,满清皇朝已经彻底失去民心。大势已去的满清皇朝,并不是某一个优秀的人物就可以挽回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康熙。
第三,康熙皇帝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英明神武,更远远谈不上雄才大略。
虽然有了被一些人吹捧的吃糠拉稀的“康熙盛世”,但是,与其说是康熙的功劳,还不如说是红薯和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功绩。
康熙帝当然不能算平庸之人,更不算昏聩,但是,只要我们看一看康熙年间,清朝与沙俄爆发的雅克萨之战,就能清晰的看出康熙的能力。面对只是欧洲二流列强的沙俄,面对沙俄只有数百人的武装移民,上万满清军队围攻雅克萨居然完全无法攻下,最终还是靠围困的手段,方才逼走沙俄武装移民。
而在随后中国与沙俄之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并未失败的满清居然放弃了大量土地,使得沙俄轻而易举的在谈判桌上得到了战场上无法获取的利益,康熙统治下的满清完全成了冤大头。
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也可以清晰的看到,康熙帝面对越发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完全是鼠目寸光,应对也只能称得上拙劣。面对优势尚且如此,如果康熙皇帝真的到了宣统时期,面对列强,康熙皇帝未必能比慈禧太后表现得更好。
因此,指望康熙帝这个完全被小说和电视剧吹捧起来的“千古一帝”去拯救中国,拯救晚清皇朝,无异于缘木求鱼。康熙皇帝是一位优秀的封建统治者,但也仅此而已。
-----
网友解答:
-----
组织部不同意,调不动!
-----
网友解答:
-----
封建王朝或者说是帝制时代,无论中国、北边的少数民族、罗马帝制时代,刚开始都是需要几代强有力的皇帝,通过内部斗争和外部战争,实现权力的集中统一,然后建立他们认为可以传承千古的王朝。在王朝建立的过程中,就得奖赏给追随者利益,只有这样,王朝才能建立和稳固。
但是,随着王朝以及追随者利益的确定,他们都会想办法让利益持续存在下去,就需要不断的合纵连横,确保自己永远处于主动位置,这样子就会导致利益集团利益的固化。上层为了利益不断内斗,中下层也为了利益不断斗争,发展到最后就会导致内卷化,国力加速损耗,形成不可逆转的衰落之势,直至最后的消亡。
康熙如果生在清晚期,面对着利益集团的固化,他也没有办法解决。他要解决就得大动干戈,很可能利益集团就会把他赶下台,所以双方都只能互相忍让,等待时间给出答案,即使有历史教训,但谁都不会相信历史会在自己身上重演。
-----
网友解答:
-----
世界没有什么如果,真有如果,那么就会成就宣统为“大清第一帝”,而康熙则是大清的逊帝。时势造就英雄,而不是英雄造就时势。
-----
网友解答:
-----
清末的问题,并不是换个皇帝就能解决的。
无口否认个人于历史的作用,但是在大形势下,人力也无法扭转。清朝到了宣统时期360℃每个角度都会走向灭亡。
康熙,他是一个封建皇帝,也是个人,他跟我们绝大多数的人一样,并没有三头六臂。人的才能可能跟天分有点关联,但是后天的环境以及培养却是极其重要的。许许多多的人,其实都是在社会背景、家庭背景之下熏陶成长为今天的样子的。
宣统3岁坐了皇帝,这个年纪,换成康熙又能怎样?在清末最后十年的新政中,3岁的孩童能起到什么作用?即便让政治上年龄上趋于成熟的康熙,来继承这个行将就木的帝国,他又有什么办法来给他续命?
对于彼时的大清而言,新政会死得快,死得很难看,因为新政无论从哪个方面入手,最终都只会不断增强革命党的力量,立宪派们并不具备相应的力量,他们的力量来源从来都是清廷本身。中国的革命,一开始更像是一种压抑了200多年的执念,旨在推翻清王朝,至于共和,并没有几个人有真正明确的概念。
大清就好像坐在一个自己点燃的火药桶上,随时都会粉身碎骨。朝北走向立宪,想来如康熙这般的政治强人,又怎么会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朝南走回封建专制的老路,民智渐开的知识分子们不会答应,最终也会走向毁灭。
清王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换成谁来都会一样。当封建社会中君权的合理性遭到质疑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这个王朝再也无法运行下去。何况康熙,秦始皇也没辙。在世界潮流之下,任何逆时代主流的人或者事,最终都会被埋葬于尘埃之中。
屁股决定脑袋,想要康熙这样一个封建皇帝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去做一个共和的公民,这不可能,放弃手中的部分权力,去建立一个宪政的国家,这也不太可能,这是整个封建制度走进坟墓的时代,是无可避免的大势。清廷到了20世纪,早就失去了任何统治基础,只剩下最后一口气还没有咽下而已。康熙不是神,不能够使得时间倒流,也不能给每个人洗脑,所以他再厉害,也无法使清朝安全着陆。
-----
网友解答:
-----
时势造英雄,还是雄主造盛世,似乎一直都有不小的争论。历史固然不能假设,但假设性的历史问题倒是屡见不鲜。康熙与溥仪对调,最大的可能性便是:
康熙活成了溥仪,溥仪却很难成为康熙
。
后人常以“千古一帝”来赞许康熙,而将末代皇帝宣统视为窝窝囊囊的草包。从他们的表现来看,康熙在清十二帝中着实表现的不凡,擒鳌拜、平三藩、征噶尔丹、战雅克萨、收台湾,几乎都是“大手笔”。与之相比,少不更事便已退位,满腹憋屈地被逐出紫禁城,又稀里糊涂地到了满洲,溥仪的一生着实显得太失败了。
然而,我们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世殊时异,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势必很难得到同样的结局。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将康熙和溥仪对调,让玄烨去做宣统,他还真就难以溥仪强多少。
要知道,自乾隆中叶以后,清王朝便已经开始下滑,所谓的“盛世”,也仅有“余辉”罢了,再嘉道中落以后,满清政府可谓是千疮百孔,饱受蹂躏。贪腐、腐败、无能、懦弱,诸如类词语几乎已经成了晚清的代名词。让少年的玄烨登基,依旧会跟着隆裕一起含泪退位!
而如将溥仪换到清楚,让其继承顺治的衣钵,他倒未必能像康熙一样成为一代盛世明君。这种预测,倒也不是就看不起溥仪,而是他的性格、所学和才能,甚至于身体素质,皆难以同康熙相提并论。
当然,正如开篇所讲的,历史固然是难以假设的,这种对调的设想根本就不存在。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即便对调了,玄烨也多半会窝窝囊囊地过万自己的一生,而溥仪却难以开创出一个盛世局面。
不过,在即将想点击提交答案时,自己倒也萌生出了一个设想:相对羸弱的溥仪,势必难以像康熙那样长寿,加之其生育能力有限,自然也很难养育更多的儿女。如此一来,则就不会有九子夺嫡的情况出现,假使继任者依旧是雍正,那么下一任君主再励精图治,并能多掌权几年,或许清朝历史的轨迹又会随之改变了。
当然了,或许有的朋友会干脆指出:绝后的溥仪与康熙对调,到时候过继谁来做皇帝呢?说到这里,情况便又十分复杂了。所以说,类似假设的问题,着实难以回答。
-----
网友解答:
-----
首先我要说的是,历史没有如果,要是真能如果,我就能够当皇帝。
康熙8岁登基,内有后宫太皇太后孝庄指导权谋,外有四大顾命大臣辅佐,朝局稳定,14岁亲政后,施展雄才大略,除鳌拜、平三藩、亲征蒙古,远拒沙俄。他的性格刚毅而霸道。
他深谙帝王之术,擅于用人,所以造就了一番盛世王朝。在真实的历史上,康熙能够接纳两名西方教士为外臣,足见的思想不迂腐,也是开拓探索型的人。只是后期由于政治稳定,渐渐迷失了自我,造成朝廷上下的贪腐,但不影响他的雄才伟略。
历史上哪一个英明的皇帝,能够一直保持头脑清醒,不贪图享受的呢?
反观宣统,他三岁登基,还是一个孩子,大清朝廷已经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在他幼年的时候,没有一个指导他帝王之术的人,更没有一个能够替他把控江山的人,还没有等到他成长,江山就已经易主了。
等到他成长后,内心不服,想着恢复祖宗的江山,可是他的实力不够,就想着借助外部的力量来“复国”,于是被日本人利用,成了傀儡。
在溥仪的自述《我的前半生》中,他在满洲当皇帝的日子,其实也是很憋屈的,也后悔。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吃,他只能一天天地熬下去,熬到成为俘虏。
假设溥仪与康熙对换一下,尽管前期有孝庄和四大臣辅佐,但是鳌拜乱权,会把大清的气数折腾干净,因满族的圈地,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那时候,就算吴三桂不反,大清也会像明朝末期一样,出现李自成、张献忠那样的人物。
大清的历史,也就几十年而已。
而康熙放到溥仪的地位上,他同样来不及成长,大清就玩完,没有人教导他,他就是一个庸人,哪里来的雄才伟略?
至于他会不会被日本人利用,那就另当别论了。
-----
网友解答:
-----
该咋样还咋样。宣统和康熙都是幼年登基,他们的成长环境是完全不同的。
康熙面对的是顾命大臣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弄死是规则设定,不弄死那是恩典。
宣统面对的是摄政王制,摄政王还是亲爹。
顺治那个摄政王还是叔父,都得自然死亡,死后哀荣,秋后算帐。
宣统更惨,即使他顺利亲政,亲爹挂了不但不能秋后算帐,可能还得搞个礼仪之争啥的来夺权。
哦!宣统时兼祧同治和光绪的,这大清要是等他亲政以后亡,也是个热闹。
所以,被大臣压着长起来的小皇帝要自由,要权利,被亲爹压着长起来的小皇帝能要毛线?
人生第一个追求就没有出息的出路,还聊后头的宏图大业?你当康熙是穿越的呀!
穿越的也不行啊!一夜之间把朝廷搞到手,立起标杆,谁不服就宰了谁,和慢慢腾腾跟朝臣玩文字游戏,磨砺下来的格局也不一样啊!
后者,看康熙晚年。
所以,不考虑外患,就是内忧都能把个小皇上养废了。
-----
网友解答:
-----
就世系传承而言,康熙最大的贡献并非文治武功,而是强悍的生育能力,他在位六十多年,共生下得到承认的子女55人(35子20女),活到成年的也有28人(20子8女),虽然嫡庶不分和他本人的出尔反尔,导致晚年九子夺嫡的混乱,但因为他在位久、儿子多,清初各系皇族争位的惊险混乱局面就此结束,此后皇位之争基本上都集中在同一皇帝的不同子女之间,且竞争的残酷性也不断递减,不仅如此,康熙之后所有皇帝和皇帝继承人都是康熙嫡系子孙,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宫廷争位所造成的动荡。
如果康熙换成宣统,别的不去说,单以宣统糟糕的生育能力而言就会招惹极大麻烦:年长于康熙、仅因没出过天花被淘汰的福全及其子嗣就可能对皇位产生觊觎之心,自天命年就开始在皇位争夺中败阵的各系皇族,像礼亲王系、肃亲王系、多尔衮同母兄弟三人系、郑亲王系……,在皇帝无嗣的情况下,他们家族本身固然会“有想法”,八旗各旗和满汉大臣也不免各有押宝,康熙时清对内地的控制尚不稳定,人心也不安定,如果皇位传承再出现混乱,“大清”大概率会变成小清的。
-----
网友解答:
-----
就算把有千古一帝之称的康熙与溥仪对调,也难以扭转乾坤!为什么?因为宣统年间的满清王朝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朝廷已到了无兵可调,无将可遣的地步,北方实权基本已经落入袁世凯手中,而南方地区也在孙中山的手里,这时候六岁的康熙除了跟随隆裕太后一起退位,别无选择。
到了民国年间,民主共和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当时的社会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时候,康熙作为被驱逐的对象,就算满腹谋略,也会被时势逼的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日本人建立伪满州国的计划必然泡汤,因为以康熙的政治智慧,一眼就会看穿日本人的阴谋,他是不会去当这个傀儡皇帝的,他面对当下局势,最有可能的就是当个学者,平凡的过完这一生。
接下来说溥仪到了康熙年间,溥仪没有康熙的政治智慧,而且性格怯弱,所以他也就铲除不了鳌拜,他最有可能的就是被鳌拜这个权臣玩弄于股掌之中,自然也就成为不了千古一帝,甚至会加速清王朝的灭亡,而权臣鳌拜眼里看到的也只是自身的利益,他不会放哪怕一丝权力给溥仪,他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当时三藩已经成了尾大不掉的内患,而准葛尔在草原称雄,并且日益壮大,其野心已昭然若揭,已经成为了清廷最大的外患,至于台湾的郑经,经常袭扰清廷的东南沿海,而东南沿海地区是清廷的经济命脉所在,如此长期袭扰,再加上内忧外患,不用等到雍正登基大清可能就已经垮台了。
-----
网友解答:
-----
康熙和宣统对调也不会改变清朝走向灭亡的结局。清朝盛衰的分水岭是乾隆时期,清王朝建立后,康熙扩大了版图,雍正刷新吏治,改变国策,使国库充盈,国家富强,乾隆初期将清朝富强推向了鼎盛,但乾隆后期举朝贪腐,国库亏空,各地反抗势力频发,民不聊生,这时清朝开始走向衰败,随着和珅家财的用尽,国贫民弱更加凸显。虽然多有后继之君想力挽狂澜,但大势已去。所以即使康熙和宣统对调也无法改变当时社会的变迁,如果对调,也许会出现宣统大帝,而不是康熙大帝了。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