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定都长安而非洛阳?
刘邦为何定都长安而非洛阳?
-----
网友解答:
-----
垓下之战后,刘邦实际上统一了天下,在群臣的劝进下,刘邦三次推辞,最终还是同意称帝,于是他在山东定陶(今山东曹县北)称帝,随后暂居洛阳,等于是把洛阳作为汉朝的都城,那么问题来了,刘邦为何定都洛阳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1、洛阳是东周的都城
。
一般来说,后世朝代在选择都城的时候,大多数都沿用前朝的都城,看看中国历史就会明白,刘邦统一天下后,也面临选择都城,刘邦之前是秦朝,秦朝都城在关中的咸阳,当时被项羽一把火烧掉了。
刘邦
如果再往前看,东周的都城在洛阳,西周的都城在丰镐,那么刘邦选择都城就有三个选择,只有洛阳在函谷关以东,而咸阳与丰镐都在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平原。
《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
当初在选择都城的时候,刘邦问手下的大臣,大臣多是函谷关以东的人,都争着说周王室都城在洛阳成就了几百年社稷,秦朝把都城设在关中二代人就灭亡了,因此洛阳作为都城比关中要好。
从结果上看,大臣们这么说也没有错,但是忽视了过程,要知道西周最初的都城就在关中的丰镐,今陕西西安,西周发迹也是在关中,周灭亡商之后,都城仍然在关中的丰镐,然后在洛阳兴建的成周,相当于周朝的陪都。
洛阳是东周的都城
西周时期是周朝的强盛期,后世很多制度就是从西周开始的,比如礼乐制度,宗法制度等,西周初期与中期,周天子尚能控制整个天下,包括所有的诸侯国,直到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后,周朝就开始衰弱了,周王室自保尚且不能,更不用说控制诸侯国了。
所以东周时期就演变出春秋与战国,周天子成为了摆设,此时是诸侯国争霸的黄金期,而周朝的衰弱就是从迁都洛阳开始的,迁都洛阳并没有让周王室强盛起来,反而越来越弱,直到被秦国灭亡。
东周灭亡的详细过程,刘邦手下的大臣没说,东周的天子虽然名义上存在了几百年,实际上就是个傀儡,所以从过程来看,至少在当时,洛阳作为都城并不比关中强。
2、刘邦手下的群臣建议定都洛阳
。
《史记 留侯世家》: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雒阳东有成皋,西有肴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
刘邦手下的大臣绝大多数都是山东人,这里的山东人不是今天的山东省人,而是指函谷关以东的人,刘邦自己是沛郡丰邑人(今江苏丰县),萧何、曹参、周勃、夏侯婴、樊哙、卢绾、周昌等人都是刘邦的同乡,也是沛郡丰邑人,灌婴是睢阳人(今河南商丘),韩信是淮阴人(今江苏淮安)。
刘邦与手下几乎都是山东人
正因为如此,这些大臣才建议刘邦把洛阳作为都城,因为他们回家乡近,古人是非常重视故乡的,哪怕飞黄腾达,也要衣锦还乡。
当初刘邦与项羽联手灭亡秦朝后,刘邦被项羽分封到陕西汉中,成为汉王,当刘邦率领手下往汉中走时,一路上不断有人逃亡,到南郑(今汉中)时,手下将领及士卒很多在中途逃亡回去,士卒都唱着歌,想要回到东方。
《史记 高祖本纪》: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他们为什么要逃,很简单,因为思念故乡,这就是古人的思乡之情,如果定都洛阳,刘邦手下的大臣离家乡近,回家可以近一点,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古人跟我们现代人一样,都是要回家乡的,如果定都关中,在当时来说,就太远了,所以大臣们都不愿意定都关中。
咸阳是秦朝的都城
3、洛阳优越的地理位置
。
洛阳的东边有成皋,西有崤山、函谷关、渑池,北边背靠黄河,南边又有伊、雒二水,地理形势坚固易守。
洛阳作为都城是从西周开始的,中国二字最早被发现是在何尊这具青铜器的铭文上,这是西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其中有
“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的金文,这里的中国指的是天下的中心,也就是当时的洛邑(洛阳)。
所以在古人的心目中,洛阳是整个天下的中间,而关中的位置则偏向西边一点,如果想要控制整个天下,那么洛阳的位置应该比关中要好,至少在先秦时期是这么认为的。
尽管有很多大臣支持刘邦定都洛阳,但仍然有人反对,其中有两个人物的反对最为坚决,也是影响刘邦做决策的原因,这两个人就是娄敬与张良。
娄敬建议刘邦定都关中
第一个反对刘邦定都洛阳的人就是娄敬,娄敬本身是个小人物,就是守卫边境的普通士兵,但是他的眼光非常不一般,娄敬委托同乡见到刘邦,反对刘邦定都洛阳,然后建议刘邦定都关中,娄敬的理由有三个:
1、刘邦取天下跟周朝取天下不一样,不要跟周朝一样定都洛阳
。
娄敬的意思是说周朝取得天下靠的是德行,西周强大靠的就是德行,到了东周,德行衰弱,周王室就分裂为西周与东周两个小国,就无法控制天下了。
刘邦是如何夺取天下的呢?靠的就是武力而不是德行,娄敬说刘邦率领三千士卒起兵,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是用流血的手段夺取天下的,与周成王、周康王时期是完全不同的,既然是武力夺取,那么定都洛阳就会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
娄敬的言外之意是说刘邦武力夺取天下,在函谷关以东肯定会有人不服,如果定都洛阳,一旦有威胁产生,就容易发生危险,这是娄敬反对刘邦定都洛阳的理论。
刘邦统一天下
2、洛阳的形势太弱了
。
这里形势指的是地势,洛阳位于天下之中,虽然有黄河和伊、雒二水作为天险,但是作为都城的形势太弱了,在强大时,有利于控制天下,一旦政权衰弱了,就不利于防备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
东周定都洛阳,实际上成为诸侯国的国中之国,被韩国与魏国包围,根本无险可守,当初的秦国从西向东攻破了韩国的宜阳,就很容易地进入了东周的都城,而且洛阳的四面八方都会面临来自各方的威胁,所以不适合作为都城。
3、关中的地势险要,适合作都城
。
娄敬说秦地被高山覆盖,又有黄河环绕,关中四个方向还有要塞可以作为防线,如果有危急情况,可以依托秦国原来经营的底子,以肥沃的土地作为依托,依靠险要的地势,就要阻挡来自山东地区的所有威胁。
关中平原
娄敬把这形象地比喻掐住天下的咽喉而打击它的后背,因为当时的华夏想要进入关中,就得通过关中四个方向的要塞,在南边是武关,这也是刘邦进入关中灭亡秦朝的道路,东边是函谷关,战国时期六国合纵多次攻打函谷关,只有一次成功的,北边有萧关,西边有大散关,这都是可以阻敌于国门之外的要塞。
除了要塞之外,关中还有两个优势,一是有肥沃的土地,可以种植粮食,关中平原是秦国的粮仓,成都平原同样是天府之国,是关中的后花园,当年的秦国就是利用关中与巴蜀统一天天上的,还包括后来的刘邦也是利用这两地统一天下,所以刘邦听了娄敬的话很容易产生共鸣。
娄敬把三个理由说了之后,刘邦有些动心,但是由于娄敬地位太低,再加上大臣都反对定都关中,因此刘邦有些犹豫,除非说话有分量的人站出来支持娄敬,这个时候张良就出来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比定都洛阳要好,张良也有三个理由:
关中平原
1、洛阳的腹地太小,非用武治国之都
。
洛阳坐落在伊洛平原之上,方圆不过数百里,虽然有天险存在,但是腹地太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战略纵深太小,再加上处于天下的中心,容易四面受敌,不是用武治国的都城。
2、关中的地势险要
。
关于关中的险要地势,张良的建议其实与娄敬大同小异,至少在当时来说,关中地区就是一座天然的险要之地,四面可守,又有闻名天下的崤山与函谷关,完全可以阻挡关东进入关中的敌人,所以定都关中有优势。
3、关中物产丰富,道路发达
。
张良说关中物产非常丰富,首先是关中平原,是当年秦国的大粮仓,秦国还在关中修建了郑国渠,使得关中一带成为天下粮仓。
关中的右边是陇西,土地肥美,关中的南边是巴蜀,沃野千里,关中北面是黄河河套地区,有可以放牧牛马的大草原,可以提供骑兵所需的战马,这是作为都城的优势条件。
洛阳周边地图
关中作为都城可以固守,又可以向东控制诸侯,如果天下安定,可以用黄河和渭水开通漕运来运输粮食,如果天下有变,可以顺流而下运兵运粮,关中还有秦始皇当年开通的各条直道与弛道通往各地,道路发达。
所以张良认为定都关中比洛阳要好,正因为娄敬与张良的建议,所以坚定了刘邦将定都关中的决心,在听了张良的分析之后,刘邦当机立断,当天就乘车前往关中,并决心定都关中。
其实娄敬与张良还有一个重要理由没有说,这个背后的真实原因才是刘邦定都关中的理由,
这个原因就是关中是刘邦后勤基地与大本营,刘邦在楚汉战争期间,所有的人力、物力、资源被给都是从关中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前线,这里是刘邦的根据地
。
刘邦从进入关中后开始约法三章,就赢得了关中百姓的民心,再加上刘邦善待秦朝宗室、大臣,又赢得了秦国贵族的支持,刘邦打败项羽的过程其实就是第二次秦灭六国的战争,秦国利用关中与巴蜀之地统一了天下,刘邦同样如此,这才是刘邦定都关中的真实原因。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史记》里面说得很清楚了。汉高祖开始确实定都洛阳,为什么有这样的考虑,因为洛阳是所谓的“天下之中”,作为皇帝当然在中央最好统治。但是因为两个人的反对,汉高祖才决定迁都长安。这两个人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张良,一个是名气不大的娄敬,但娄敬却因为劝说刘邦迁都而名垂青史。
娄敬的理由是,虽然陛下想学周朝定都洛阳,但周朝实际上是积了多代的德才有这个实力。注意,我们一般说西周定都镐京,但是在司马迁之前,更多学者主张洛邑。而陛下是一路打仗发家的,人心未定,而想和周朝比德行,那是不可能的。说来说去,娄敬想强调的是当时局势不稳,所以更应该守住关中这样富饶又易守难攻的地方。
刘邦把这个提议拿出来讨论,当时很多人是反对的,原因很简单,跟刘邦出来这些都是楚人为主,让他们跑到几千里外的关中安家,谁喜欢啊?纷纷攘攘周八百年,秦二世而亡。不过这个时候,刘邦的心腹谋臣张良站出来也支持,所以刘邦也就一锤定音了。还有个原因,就是定都秦地更有利于对秦制的继承和发展,汉初基本就是沿袭的秦制。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
网友解答:
-----
刘邦本来是准备定都洛阳的。因为一个人的出现,他才改变了主意。
这个人就是娄敬。他本来只是一名退役老兵,回家乡时路过洛阳。
当时刘邦已经打败项羽,他和部将们来到了洛阳,打算在这里定都。
衣衫褴褛的娄敬通过同乡的关系,见到了刘邦,建议他定都关中。他认为,关中核心区域广阔、沃野千里,四面都被高山大河围绕,易守难攻,更适宜做都城。
刘邦自己也难以下定决心,就问群臣。群臣家乡离洛阳更近,所以都支持定都洛阳。刘邦又问张良,张良则赞同定都关中。刘邦对张良是言听计从,当天他就下令离开洛阳、前往关中。
最后由萧何来营建新的都城。几年之后,长安城拔地而起。
刘邦定都关中,放弃洛阳,是因为当时的特殊形势。汉初之时,各地诸侯、将领都手握兵权,刘邦被迫封他们为王。这时候天下还并不安定,中原地区随时都会陷入战乱,定都洛阳的话,会面临这些诸侯王的威胁。所以,刘邦选择了定都关中。
-----
网友解答:
-----
刘邦的愿望让其孙辈刘秀实现了,也不错
-----
网友解答:
-----
其实刘邦和项羽开始都没有打算定都于长安的,那我们先来看项羽。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了各路诸侯王,定都于彭城,也就是徐州,当时就有一个人劝项羽说:关中土地肥沃,四面都是关塞,很适合做为都城,以成霸业。
因为秦宫都被项羽给烧了,项羽看到残破的咸阳城,再加上项羽本来就讨厌秦地,另外项羽回家久了,也思念故乡想尽快回去,他说:人富贵了不回去,就像穿着漂亮的衣服走夜路,没有人知道呀!也就是成语锦衣夜行。
那个劝项羽的人说,大家都说楚国人是带着帽子的猕猴,以前我不信,今天我是相信了,也就是成语沐冠而猴,项羽听了这个人的话,就将这个人给烹杀了。
其实刘邦的情况和项羽有点相同,刘邦和他的大部份将领都是楚国人,他们也希望都城能离自己家乡比较近,所以刘邦最开始是定都于洛阳的。但是两个人让刘邦改变了想法,一个叫娄敬,一个叫张良。
娄敬是齐国人,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娄敬要到陇西守关,他经过洛阳的时候,通过也是齐人的虞将军见到了刘邦。娄敬就问刘邦:陛下您建都于洛阳,是想像周朝那样兴盛几百年吗?
刘邦说:当然。娄敬说:陛下您取得天下与周取得天下是不一样的,周是用德行使得天下臣服的,而您不一样,您是用几年的征战获得天下的,所以周朝的情况与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
秦地四面是高山关塞,还有黄河,而且关中地区土地十分的肥沃,完全是天府之国呀,您建都于此,即使关东地区有变,到时候,您可以占据秦地而观望天下,就像秦国那样。
刘邦觉得娄敬说得有一定的道理,就让大家来讨论一下,而大家都是关东人,说周朝定都洛阳有几百年,而秦朝二世就灭亡了,怎么看都是在洛阳好呀,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觉得洛阳离故乡比较接近。
刘邦也有点犹豫了,这时候张良说:洛阳虽然有险可据,但是洛阳这个地方还是太小了,土地也有点贫瘠,四面受敌,而长安东面有崤山和函谷关,西面有陇山、岷山,南边有巴蜀,北面可以放牧,地方也大,土地也肥沃,我觉得刘敬的说法是对的。
刘邦就下定了决心,当天就出后,迁都至长安。娄敬被赐姓刘,所以娄敬也叫刘敬,称奉春君。
-----
网友解答:
-----
因为当时大汉的威胁来自匈奴把都城建在陕西!可以大量囤积兵力都城附近可以预防匈奴南下还可以用庞大的兵力拱卫京城,节省大量军饷!只要北方的威胁一解除王朝的统治者就会考虑迁都中原,因为天子居中国治理天下!所以华夏的大一统王朝就算没有在中原建都都得也会实行两京制!一个是为了军事需要一个是政治需要!
-----
网友解答:
-----
这个话可以反个来问,假如刘邦定都洛阳
------------------
推荐阅读:
中国女排的6号翔宇确实不得了,是否可以认为第二个朱婷出现了?婷宇联手的话我们是不是就不怕任何女排队伍了?对此你怎么看?
银行纸黄金相当于客户与银行对赌,银行即是庄家又是参与者,那么银行纸黄金值得投资吗?
上一篇:网上卖的那种不限流量卡大家用过吗?会不会第二个月无法使用?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