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五胡十六国好复杂,能不能直白明了的介绍一下?
感觉五胡十六国好复杂,能不能直白明了的介绍一下?
-----
网友解答:
-----
汉末三国争霸,打到最后,魏蜀吴都走入了死胡同,摇摇欲坠。而司马懿却靠着高平陵政变掌握了曹魏的实权。之后,司马昭发动了灭蜀之战,为登基称帝做准备。然而,天不假年,司马昭在受封晋王之后就挂了。
司马昭死后,儿子司马炎完成了他的终极梦想—称帝。
公元266年,司马炎迫使曹操的孙子曹奂禅让,西晋建立。又过了十几年,司马炎发兵灭了东吴,三分归一,西晋完成大一统。
然而,这次统一不是盛世的降临,而是大乱的开始!
西晋至前秦
由于司马氏是世家大族僭越,他也怕其他世族仿效自身篡位,所以,司马炎在称帝之后大肆分封同姓诸王,一口气分封了27个同姓王,企图以宗室力量弹压世家大族的力量。然而,这种方法很不理想,宗室诸王发展壮大之后,不仅不想做朝廷的藩屏,反而还对中央朝廷形成了掣肘。
于是,司马炎又大胆启用了外戚,以图平衡宗王和世家大族。
西晋最初的外戚是司马炎第二任老婆杨芷的父亲杨骏。
公元290年,司马炎去世,遗命杨骏辅政,总领百官。但是,西晋的二世祖是司马衷,就是那个“何不食肉糜”的二傻子,而二傻子的老婆是又丑又作的贾南风。
二傻子不能理政,贾南风乘机掌握了朝廷很大一部分权力。接下来,贾南风和杨骏杠上了,为了夺权,贾南风决定请外援,让地方诸王进京。
诸侯王一看,谢天谢地,这是老天爷让我们继承大统啊,于是诸侯王们纷纷起兵进京,外戚势力被迅速清除权力舞台,继而爆发八王之乱。
在八王之乱中,司马氏的败家子们打的天昏地暗,整个汉族元气大伤。但这些玩意儿不死不休,压根就不想停手,没兵了还去匈奴、乌桓、鲜卑等民族借兵接着打。
在此期间,成都王司马颖为了抗拒东海王司马腾借来的鲜卑、乌桓势力,命刘渊去匈奴五部借兵助战。
刘渊这个人虽然姓刘,但他是实打实的匈奴人,是冒顿单于的后裔。只因为刘邦曾将一名宗室女嫁给冒顿单于,并且约为兄弟,所以,冒顿单于的后裔逐渐都改姓为了刘。
另外,刘渊这个人文武双全,既精通汉族文化,又擅长匈奴骑射,最关键的是在匈奴族裔中颇具威望。这种人在西晋元气大伤的时候回到匈奴部落,其结果可想而知。
果不其然,刘渊回到匈奴领地,虽然很快就组织起了一支军队,但却一直按兵不动,眼睁睁的看着司马颖兵败而不去救援。
公元304年,刘渊宣称其先祖曾和汉朝皇帝约为兄弟,如今汉朝灭亡,天下应该交给匈奴“弟弟”来继承,所以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于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建立政权,建号“汉”。
【史称“前赵”或“汉赵”】
在刘渊建立政权的同时,由于司马氏的连年内战,中原地区民不聊生。此时,关中地区又遇到灾荒,于是略阳、天水等地的百姓为了能活命,纷纷向巴蜀地区迁徙,准备讨口饭吃。
在逃荒的路上,氐族人李特看着剑阁险峻的地势发出感慨;刘禅拥有这么险固的地方竟然还投降,当真是懦弱无能之辈了。
这些流民到了巴蜀之后,西晋朝廷非常害怕他们聚众起义,从而建立割据政权,所以下令当地官府驱除流民,让他们返回原籍。
然而,逃荒出来的人,回去就意味着饿死。横竖都是死,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反了算了。于是,李特在绵竹安营扎寨,接纳流民,宣布起义。
后来,李特战死,他的儿子李雄接替了他的职位继续作战。公元304年,李雄进抵成都,建立政权,两年后,李雄登基称帝,国号“大成”(大成并没有逐鹿中原,后来在349年被东晋灭亡,所以存在感不高,只限于率先挑头起义)。
【史称“成汉”】
回过头来接着说中原混战和刘渊。
八王之乱以东海王司马越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而独掌朝政,而司马越掌权后,看着逐渐做大的刘渊也不去讨伐,反而是继续内讧,清理反对派。
公元307年,二傻子皇帝司马衷突然暴毙,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同年,司马睿在士族领袖王导的建议下南渡建业,为东晋的延续打下了基础。
公元311年,刘渊去世后一年,前赵的军队攻破洛阳,晋怀帝变成了刘渊儿子刘聪的佣人,负责端盘子倒酒。但即便如此,晋怀帝也没有保住性命,最终被刘聪杀死。
洛阳陷落,在长安的司马邺继位,是为晋愍帝。此时的西晋名存实亡,根本不具备对抗前赵的实力,被迫投降。
晋愍帝投降后,待遇还不如晋怀帝,负责端马桶,倒尿盆。后来,刘聪又玩腻了,杀了晋愍帝。
公元318年,西晋正式灭亡。
随着西晋的灭亡,原本名义上统一的国家瞬间碎了一地。
宣称继承西晋皇权的是逃亡江南的司马睿,他在士族拥立下于建业建立政权并称帝。
【史称“东晋”】
北方有一群鲜卑人,其首领拓跋猗卢在西晋后期宣称效忠西晋,抗击匈奴和羯族人。为此,晋愍帝曾封拓跋猗卢为代王,当然,是个人都知道,晋愍帝已经成了光杆司令,所以,拓跋猗卢接受了爵位并没有搭理晋愍帝,之后还独自建立了政权。
【史称“代国”】
另一方面,由于西晋衰落,原据守西凉地区西晋大将张轨也准备割据。后来,张轨去世,其子张寔继承其职位,虽然依旧沿用西晋年号,但目的是吸引中原流民,壮大自身实力,因此,俨然已经成为独立政权。
【此政权史称“前凉”】
随着前赵逐鹿中原的成功,其内部也在发生着变化。
前赵内部有两个能人,一个叫刘曜,刘渊的养子。一个叫石勒,羯族人,虽是农奴出身,但极富权谋,在前赵政权中混的风生水起。
刘聪去世后,其老丈人靳准叛乱,准备夺取前赵政权,结果刘曜迅速发兵处死了靳准。接下来,刘曜大权在握,随即于长安称帝,并将国号由“汉”改为“赵”,这也是“前赵”名称的由来。
另一方面,石勒也不是省油的灯,你刘曜能称帝,我石勒也行。于是,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即赵王位,后来迁都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至河南安阳一带),国号也是“赵”,为区别刘曜的赵国。
【史称“后赵”】
两赵水火不容,迅速开战,最后胜出的是石勒的后赵。
然而,羯族人石勒的政权异常残暴且凶悍变态,其军队经常经常掳掠汉族百姓做军粮,汉族百姓在羯族人的统治下已经不被称为人了,被叫做“两脚羊”。
在这种残暴的统治下,中原百姓纷纷向四周逃亡,后赵政权很快就变得外强中干。
恰在此时,后赵内部也发生了内乱,石勒死后,石虎继位,石虎有一个养孙非常能干,名叫冉闵。
后来石虎去世,石世继位,但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遵不干了,准备夺权。为此,石遵联合冉闵并许诺,只要自己当了皇帝,将来传位给你。
冉闵为了得到后赵皇位,简直是为后赵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然而,石遵坐稳皇位后就翻脸不认人,心想我干嘛要传位给外人呢?
最终,石遵铤而走险,为了防止权力外流,和兄弟石鉴密谋除掉冉闵。结果,冉闵命大,逃过一劫,而石遵却惨了,被冉闵派人击杀于大殿之上。石鉴也被冉闵立为傀儡。一百多天后,冉闵又杀了石鉴,随后,冉闵自立政权。
【史称“冉魏”】
冉闵建立政权后随即尽屠石虎子孙(看来养子、养孙不能随便收呀,搞不好比三姓家奴都厉害),之后带着军队和后赵残余势力干。
后赵的残余势力玩不过冉闵,于是向辽东慕容氏建立的燕国,以及关中的氐族人求援。
这里的燕国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政权,也就是慕容复心心念念的先祖。在西晋灭亡后,鲜卑慕容氏占据辽东,随后招募汉族士族,实力逐渐壮大。
公元337年,慕容鲜卑称王,大破扶余及高句丽,并抵抗了后赵的军队,定都龙城。
【史称“前燕”】
而关中的氐族人领袖是苻洪,这个人是苻坚的爷爷。
苻洪曾受前赵、后赵的诏安,但冉闵尽屠石氏后,苻洪自立,称大单于、三秦王。苻洪死后,其子苻健继位,占据关中,定都长安,国号“大秦”。
【史称“前秦”】
收到后赵石氏的求援后,远在辽东的慕容氏就像受到吴三桂请求的多尔衮一样激动,所以率先南下。
冉闵面对前燕军队,实力有所不济,最终被前燕击败。
冉闵死后,争霸天下的主角变成了以关中为根据地的前秦,以及以辽东和中原地区为根据地的前燕。
看着中原战火纷飞,偏安南方的东晋政权心思也活络了起来,准备趁乱收复中原。然而,东晋北伐前秦,因前秦坚壁清野无功而返。北伐前燕,前期虽有所收获,但最后却损失惨重。
就在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下,前秦迎来了一位强主——苻坚。
苻坚在汉人王猛的辅佐下,加强中央集权,抑制豪族发展,打击土地兼并,避免财富过于集中。因此,前秦的国力那是蒸蒸日上、三杆。
反观前燕,由于文武双全的慕容垂打败了东晋的进攻,结果遭到了辅政王慕容评的猜忌,慕容垂被逼无奈,选择背叛前燕,投降了前秦。
眼看前燕最有能力的人投降,苻坚心里乐开了花,很快点齐了兵马进攻前燕。公元370年,前秦攻下邺城,前燕灭亡。
接下来,前秦四面出击,不仅灭亡了北方的代国,还派遣了将领吕光兵发西凉,一举灭亡了前凉。
前秦至北魏
随着北方的统一,实力雄厚的苻坚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灭东晋,完成大一统。
然而,王猛在临终前曾劝苻坚;西晋有天险,政局也比较稳定,而且,鲜卑和西羌的贵族们不安分,贼心不死,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复国呢。一定要铲除他们之后再南下。
一方面是名垂千古的万世功业,一方面是丞相的嘱托,苻坚内心很煎熬。
最终,在煎熬了几年之后,苻坚还是抑制不住心里的冲动,带着足以投鞭断流的军队浩浩荡荡的南下了。
接下来就是咱们熟悉的淝水之战,东晋北府兵在谢玄的领导下大胜前秦,失败后的前秦军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异常狼狈。
这一战影响深远,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就是靠着这次战功崛起,为之后的南朝宋取代东晋打下了基础。
对于北方而言,前秦败了,而且败的一塌糊涂,如此,原来被前秦武力收服的那些人都反了。这也就是说,前秦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统一局面又回去了,整个北方又回到了支离破碎的状态,而且这一次要远比西晋灭亡时的支离破碎还稀碎。
率先发难的是慕容垂,对,就是那个投降苻坚的前燕宗室。
慕容垂以祭祖为名回到邺城,之后联络旧部重建燕国,为了区分前燕;
【史称“后燕”】
后燕立国之后,慕容垂的侄子慕容泓有样学样,也学叔叔慕容垂自立,定都山西长子(今山西长子县)。
【史称“西燕”】
眼看着苻坚算是完了,原来被苻坚武力镇压的代国决定复国。代国当时的领袖是鲜卑拓跋珪,当他决定复国是,定都于内蒙古兴和县,后来觉得这个地方太偏僻了,所以逐渐向南迁徙,迁徙的路上还顺便了改了个名,对,你猜的没错,就是“魏”。
【史称“北魏”】
东边和北边都乱了,西边的兄弟也本着不能落后的精神也叛乱了。
当时,古羌军阀姚苌背叛前秦,逃亡渭北,之后在当地豪族的支持下自立,定都北地(今陕西省耀县),号称“万年秦王”。
【史称“后秦”】
在陇西地区(今甘肃东南部),原来的前秦镇西将军,鲜卑族乞伏国仁也发动了叛乱,割据一方,定都金城(今兰州市西固区),国号也是“秦”,因为地理位置靠西;
【史称“西秦”】
接下来,西域地区也出问题了。
由于后秦和前秦杠上了,后秦姚苌还杀了苻坚。
消息传到了西域,前秦大将吕光为苻坚披麻戴孝,大哭一场。之后,吕光自称天王,建立大凉。
【史称“后凉”】
诸国并立,刀兵相见。后秦不断地攻伐前秦,最终在公元394年灭亡前秦,公元400年灭亡西秦,公元403年灭亡后凉。由此,关中地区短暂的统一到了后秦政权之下。
然而,后秦政权内部也因为族裔问题产生分裂。
最先分裂的是匈奴人赫连勃勃,他在如今宁夏地区建立政权,因为司马迁说匈奴是夏启的后裔,所以取国名为“大夏”,这也是宁夏名称的由来之一。
【史称“胡夏”】
公元416年,后秦内部再度发生叛乱,刘裕顺势北伐,次年攻破潼关,后秦末帝姚泓投降,被刘裕处死,姚氏宗族也被刘裕几乎诛灭。
再说后燕
后燕立国之后,选择向西燕开刀,西燕不敌,最终被灭。
灭亡西燕之后,后燕慕容垂又和北魏杠上了,然而,参合陂一战,后燕被北魏打的满地找牙,不仅都城中山陷落,国土也被北魏切成了两块,一部分占据河南、山东、江苏部分地区。这一块领土被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占据,慕容德在滑台(今河南省滑县)自称燕王。
【史称“南燕”】
公元409年,刘裕北伐,次年,南燕被刘裕灭亡,存12年。
被北魏打的元气大伤后,后燕仅能控制如今河北东北部以及辽宁南部,定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
公元401年,慕容垂幼子慕容熙继位,这哥们不仅暴虐无道,而且还是个心理变态,妃子死了,竟然在葬礼上当着文武百官在棺材里和妃子的尸身交合。最终,在其孜孜不倦的作死之下,后燕被权臣慕容云、冯跋消灭。
慕容云本姓高,是慕容垂儿子慕容宝的养子,因此,杀死慕容熙后,慕容云改回了高云,但没有改国号。后人为了区分后燕,
【史称“北燕”】
北燕于公元436年为北魏所灭。
随着北魏的壮大,中原再次开启了统一进程,除了以上政权外,北魏还灭亡了占据河西走廊,以及西域部分地区的北凉、西凉政权。之后,华夏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代,北魏和刘裕建立的南朝宋展开了对峙,为隋唐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最后附一张图;
-----
网友解答:
-----
正所谓水有源树有根,要弄清五胡十六国,还得从司马懿篡权开始说起。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自此,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家族3,之后,通过司马懿、司马师以及司马昭这父子三人的共同“努力”,终于成功的窃取了曹魏的江山。
只不过,由于司马昭的病逝,最终登基称帝建立西晋的,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
司马炎即晋武帝,在他登基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将西晋完成一统,按照这种趋势,天下将逐步步入盛世,但随着司马炎的去世,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乱即将拉开帷幕。
而这场大乱的始作俑者,正是司马炎的“傻儿子”司马衷。
司马衷是有名的“低能儿”,那句著名的“何不食肉糜”就是出自他的口中,如果仅仅是他一个人傻倒也没什么,关键是他还有个相当能“作”的老婆贾南风。
贾南风在当了皇后之后,开始把手伸向朝政,但遭到了太傅杨骏的阻挠,再加上当初杨骏曾多次建议司马衷废掉贾南风,因此,新仇旧恨算在一起,贾南风就开始对杨骏下手。
成功除掉杨骏以及其背后的杨氏集团后,贾南风还不满足,又把目光盯上了司马家族,准备一举将司马家族除掉。
而她这样专权擅政,司马家族的人自然就十分不满,因此,双方就爆发了激烈的斗争。
这场斗争,史称“八王之乱”,最开始是因为司马家族的几个诸侯王要讨伐贾南风,结果在讨伐的过程中,部分诸侯王开始生出别样的心思,准备尝一尝自己当皇帝的滋味。
这个想当,那个也想当,怎么办?那只能是用拳头说话,因此,到了最后,”八王之乱“已经演变成司马家族的同室操戈。
而正是在这期间,胡人顺势登上了历史舞台。
前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
最先登场的,是匈奴冒顿单于的后人刘渊,在当时,刘渊担任西晋的北部都尉一职,八王之乱闹得最凶的时候,刘渊看到了机会,开始暗中进行筹备,准备趁着局势混乱来建功立业。
老话说正打瞌睡递过来一个枕头,正当刘渊筹备之际,在八王争霸赛中暂时占据上风的成都王司马颖找上了他,要他做自己的外援,一起去中原打天下。
刘渊对此是求之不得,十分痛快地接受了司马颖的邀请,之后,刘渊召集了匈奴的五部人马,组成了一支拥有五万余人的队伍。
有了队伍,刘渊的底气更足,在公元304年,
刘渊正式与司马颖决裂,自称“汉王”,定国号为“汉”,史称“前赵”或“汉赵”。
而在前赵闹得轰轰烈烈的同时,别的地方也没闲着,四川有一支氏族势力,由于不堪官府的压迫,在首领李特的带领下,在四川绵阳发动起义。
但起义不久,李特便战死,其子
李雄继续率领起义军一路杀到了成都,并在那里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成”,史称“成汉”。
西晋还没有灭亡的时候,在西晋的西北方向凉州城,担任刺史的叫做张轨,此人十分有才干,对内课农桑、立学校,对外则联合鲜卑人抗击战乱,把凉州治理的是蒸蒸日上。
由于工作出色,再加上在八王之乱时出兵勤王,因此,被西晋朝廷接连加封,到了公元305年,张轨基本上已经成了西北的霸主。
等到了西晋灭亡之后,张氏家族在西北已经成了一个割据势力,虽说当时他们还继续沿用晋愍帝的年号,但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这个由张轨以及其后人开创的政权,史称“前凉”。
在张轨第二次率兵勤王时,也就是公元308年,前赵刘渊嫌当“汉王”不过瘾,干脆直接称了帝,并在次年立其子刘和为皇太子,开始筹备进攻西晋首都洛阳的事宜。
但不曾想,大军开拔没多久,刘渊就病重不起,最终在公元309年病逝,皇位传给了太子刘和。
而刘和的皇帝之位并没有坐多久,就被他的叔叔,时任大司马刘聪赶了下来,前赵的政权自此落入刘聪手中。
刘聪继位后,率领大军攻打洛阳,没费什么力气就打了下来,并且,在进入洛阳后,刘聪又先后杀害了西晋的最后两个皇帝晋怀帝和晋愍帝,西晋也由此灭亡。
西晋虽说灭亡了,但司马家族的人还没死光,
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东晋建立不久,北方的前赵内部就出事儿了。
当时,前赵有一个猛人叫做石勒,他原本是羯族人,靠着勇猛聚拢了一股势力,并在刘渊称王之后投奔了他。
在刘渊活着的时候,石勒表现极为出色,多次帮助刘渊攻城略地,立下了不少功劳,因此,屡次受到加封,地位也越来越高。
到了刘渊病逝和刘聪继位之际,石勒已经是前赵的实权人物,等到刘聪病死时,也就是东晋建立两年后,石勒就趁着皇位更迭之际,宣布脱离前赵,自己单干。
开始单干后,石勒用了10年的时间,灭掉了前赵,并在公元330年称大赵天王,不久后又登基称帝。
由于石勒在建立政权时自称赵王,因此后世称这个政权为“后赵”。
石勒称帝三年后,因其病逝,后赵内部也发生了权力争夺,石勒的儿子石虎杀了原太子石弘,自己登基,但之后又被他的兄弟石遵废掉。
而石遵登基后,原本是许诺要立石虎的养孙冉闵为太子,但随后石遵改变主意,导致冉闵积怨颇深,等到石遵死后,石鉴登基,终于按捺不住的冉闵将石鉴暗杀,自己建国称帝。
这个政权,史称“冉魏”。
而在石家人互相残杀之际,辽东的鲜卑人慕容氏族逐渐强大起来,而东晋迫于形势,不得不加封慕容家族为燕王,由此,慕容氏建立了一个异族王诸侯国,
史称“前燕”。
前燕强大后,就计划挺进中原,恰逢当时冉闵取代后赵建立冉魏,石家的后人为了复国,就引援前燕来抵抗冉闵。
因此,前燕顺理成章地就加入了逐鹿中原的战局之中,并很快击败冉闵吞并了冉魏政权的疆域,至此,冉魏灭亡。
消灭冉魏后,前燕信心暴涨,开始筹备攻打东晋的军事行动,但没想到的是,东晋没打成,却被半路杀出来的一匹黑马给灭了国。
这匹黑马,正是原后赵大将苻洪之子苻健所建立的“前秦”。
前秦的崛起源自符健,在他从父亲手里接过权力,并自称称大秦天王开始,前秦就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
尤其是苻健的侄子苻坚继位后,重用汉儒王猛等人,更让前秦变得国富兵强。
因此,在国力强盛之后,再加上原前燕大将慕容垂前来投奔,于是,信心十足的苻坚,果断派出十万大军攻打前燕,最终,前燕灭亡。
之后,苻坚再接再厉,又消灭了前凉以及其他小势力,最终在公元376年,一统北方。
到了这个时候,现存的大势力政权也就剩下前秦和东晋,因此,苻坚的战略目标,就是消灭东晋,统一全国。
而十六国的上半场,也由此落下帷幕,更加混乱的下半场即将开始。
后燕、西燕、南燕、北燕、后凉、西凉、南凉、后秦、西秦、胡夏
最开始的时候,苻坚出兵东晋的计划,受到了包括王猛等大臣阻止,但苻坚不为所动,最终,在王猛死了数年后,苻坚集80万大军,准备进攻东晋。
当时,有大臣以东晋有长江天险为由进行劝阻,但苻坚却说,“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公元383年,苻坚发动淝水之战,东晋方面,派出谢安为先锋进行迎战,此战的结果,是谢安一举击溃前秦大军,苻坚大败而归。
苻坚惨败,原本归附于前秦的各方势力,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第一个先跳出来的,正是前燕的大将慕容垂,他自称“燕王”,废除了前秦的年号,
建立“后燕”政权。
眼看慕容垂自立称王,他的侄子慕容泓也坐不住了,当时慕容泓担任前秦的北地长史,他直接跑到关东,集结数千个鲜卑人,自称济北王,
建立“西燕”政权。
不过,西燕和后燕虽说都是慕容家的人,但双方经常掐架,打来打去,西燕不敌后燕,在公元392年被慕容垂的后燕所灭,政权前后仅存十年。
到了公元395年,慕容垂病逝,其子慕容宝继位,之后,慕容宝安排属下慕容德前去山东平乱,结果,这个慕容德去了没多久居然自立为王了,而他建立的政权,
史称“南燕”。
而这个南燕的寿命,也就比西燕稍微长了一点,建国十二年后,就被刘裕消灭。
在此期间,由于后燕国主慕容宝被弑,后燕国内上演了权力争夺战,最终,慕容宝的弟弟慕容熙登基继位。
但慕容熙在继位后为政暴虐,朝臣极为不满,在公元407年,慕容熙被中卫将军冯跋杀害,慕容熙死后,冯跋拥立慕容宝的养子慕容云为帝,仍继续沿用燕国号,
史称“北燕”。
但不久后,北燕发生政乱,慕容云被部下离班等人所杀,冯跋在平定政乱后,自行称帝,而在其死后,其子继位,但冯跋的弟弟却逼死皇帝侄子,再次篡位。
到了公元436年,北燕最终还是被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所灭。
说完慕容氏的燕国系列,再来说说前秦分崩离析后形成的几个政权。
在淝水之战大败后,曾经被苻坚派去征讨西域,并平定前凉的大将吕光,利用自己在西域地区的威名,趁势在原前凉的地盘上建立政权,他定国号为“凉”,而为了区分这个政权与前凉的区别,
因此称之为”后凉“。
后凉建立后不久,建康太守段业在匈奴人沮渠蒙逊的鼓动下,于公元397年,打出反对吕光的旗帜,并且,在次年,段业对外也自称凉王,由于其势力范围较为靠北,所以他的这个政权,
后世称为“北凉”。
除了后凉和北凉之外,还有北凉的敦煌太守
李暠所建立的“西凉”
,以及后凉的广武郡公
秃发乌孤所建立的“南凉”。
另外,在苻坚兵败之后,原降于前秦的古羌军阀姚苌为求自保,干脆也反叛了苻坚,自立为大单于、万年秦王,并在公元385 年擒杀苻坚。
姚苌建立的政权,史称“后秦”。
苻坚一死,前秦算是彻底完了,原本属于前秦的故地陇西就成了无主之地,而当时负责镇守此地的镇西将军,也是鲜卑族人乞伏国仁,也开始心思活泛起来,自称大将军、大单于,
史称“西秦”。
这几个政权中,吕光建立“后凉”,最终是由于遭受了后秦、南凉、北凉等国的交相攻打,不敌之下,最终降于后秦后灭亡。
而西凉是被北凉所灭,南凉则是被西秦所灭,至于北凉,是在公元439年,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消灭。
另外,还有后秦和西秦。
后秦的初代国君姚苌死后,其子姚兴继位,在此期间,姚兴不断调整和优化政策和战略,后秦的国力也由此得到了很大提升。
并且,姚兴在不断蚕食东晋疆域的同时,又顺势将段业所建立的西秦消灭。
而在姚兴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他的一个部下赫连勃勃却不声不响地暗中发展起来。
赫连勃勃也是匈奴人,他和刘渊属于同族,姚兴登基后,赫连勃勃经人引荐,成为了姚兴手下,出于信任,姚兴封赫连勃勃为骁骑将军,之后没多久,又再次对他晋升,封其为安北将军、五原公。,还把五部鲜卑以及杂族共二万多部落都配给他。
如此一来,赫连勃勃势力大涨,在公元407年,叛秦自立,建立大夏国,
史称“胡夏”。
胡夏最终是被北魏消灭,而曾经强大的后秦,则是被东晋消灭。
到了这个时候,十六国已经接连被消灭,东晋最终也被刘裕取而代之,自此,刘裕的“南宋”和拓跋氏的“北魏”,成了当时最大的政权,南北朝对立的时代也就此来临。
-----
网友解答:
-----
这是一场汉民族的空前浩劫
!中原汉人在这场
长达数百年的大屠杀
中被杀得十室九空,尸横遍野!
在这一场浩劫中,中原华夏彻底沦陷、满目疮痍。对此段历史,史学家们从来不乏加以各种沉痛的称谓,如
中原陆沉、中原沦陷、大乱世...
等
这便是
五胡十六国
祸乱中原华夏长达100多年的历史,史称
五胡乱华
。二十四史之
《晋书》
如是记载——
《晋书·列传》: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
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
。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
五胡十六国乱中华
那么,
这段历史到底发生在哪一个时期?五胡十六国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到底给汉民族带来了怎样的厄难?他们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带着以上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便一起走进这段1000多年前的
中华乱世
。
这段历史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1、这件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汉朝政府为了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动力的不足,于是便对西、北周边的
匈奴、鲜卑
等少数民族进行招诱。同时,这些少数民族也因势力的消长变化引起了一些人员迁徙。
于是,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再到
司马家
建立的晋朝(西晋),在多代中原皇帝的宽容接纳之下,各少数民族持续不断地向汉地迁徙,胡人越来越多。
到了西晋时,中国的北部、东部、西部,尤其是
并州
(今山西太原)、
关中
(陕西中部地区),居住着大量胡人,
“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中原百万余口,戎狄居半”。
在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又以
匈奴、鲜卑、羯、羌、氐
为主,历史上乏称为
“五胡”
。
五胡
2、西晋内乱,朝堂微弱。氐族及匈奴乘机反叛,打响了五胡乱华的第一枪。
公元291年
,
司马懿
的司马家刚刚建立晋朝不到30年,当时的朝廷上出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女人之一
——皇后贾南风!
贾南风之所以知名,第一,是因为她身为皇后却
“貌丑而性妒”
;第二,是因为他的老公
晋惠帝司马衷
就是那个
听到灾民饿死,却问人没有饭吃为何不喝肉粥
的那个皇帝;第三,就恰恰是因为她有一个这么蠢的皇帝老公,所以她
淫乱宫闱,干政弄权
,直接导致了朝廷内乱和西晋的灭亡。
因为贾南风干政弄权,引发了西晋朝廷长达16年的一场内乱,导致国力空虚,民生凋敝,国家军事力量迅速衰退,
史称“八王之乱”
。
见朝廷衰弱,
内迁的少数民族便开始不安分了
!于是
公元304年
的冬天,在成都的
氐族人李雄
率先起兵反叛,建立了一个叫做
成汉
的国家,这便是
五胡十六国的第一国
。同时,在今山西吕梁,有一个叫刘渊的
匈奴贵族
也果断起兵,建立了一个称为
汉赵
的国家。
自此后,中原各地胡人们纷纷反叛,一场
“五胡乱华”的大幕就此被拉开,中国历史进入至暗时刻!
这段历史会如何演变呢?请看下文。
西晋皇后贾南风
西晋被匈奴给灭了!中原华夏沦陷!
公元316年
,匈奴人建立的
汉赵
国围攻西晋都城长安,西晋最后一任皇帝
晋愍帝
在食断粮绝的情况下无奈开城投降,西晋就此灭亡。
西晋灭亡后,
匈奴几乎控制了整个中原地区
,中华北部广大地区就此沦陷。而后,各族陆续在北方建立国家,史称
“五胡十六国”
。
当然,这个
“五胡”
只是当时各乱华胡人的代表,实际上的数目其实远不止五个;
“十六国”
也指的是那些存在时间较长,影响力也较大的国家,而实际上胡人建立的国家却多达数十个。
在北方胡人们忙忙碌碌建立各种国家的时候。此时的中国南方,有一个司马家的后人
司马睿
渡江跑到了今南京,然后重新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
“东晋”。
而原先生活在北方中原地区的士族们也大举渡江南逃,与此同时,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首次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使
江南地区
日渐富庶和繁华。史称
“衣冠南渡”
。
于是,东晋就居于长江以东(南)。而中原华夏却沦陷于异族胡人之手,被分裂成数十个国家(五胡十六国),它们在相互征战的同时又与东晋南北对峙。
东晋与五胡十六国态势
五胡乱华给中原汉人带来的厄难!
西晋灭亡,东晋建立以后,北方有大量汉民为躲避胡人的残暴统治,纷纷举家南迁,前后累计南迁了大约100万的汉人。
但同时,也有大量汉人因各种原因无法迁走,而没有迁走的这些汉人,当时的境况何止是
惨绝人寰
?
《晋书》:匈,羯等胡人军队掠地千里,烧杀抢掠,中原汉室十室九空。
据史料记载,
羯族皇帝石勒
,一次就
屠杀了数十万
的汉民。在许多与晋朝有关的史料中,也能找到大量的屠杀记录,并且这样的屠杀在中原各地都是屡见不鲜。
无论是长安、洛阳还是邺城,遍地都是百姓的尸体。有不少汉人想逃难却未能成功,于是绝望到自杀,一路上都能见到上吊自杀的汉人。
除此外,汉人女性还被胡人冠以
“两脚羊”
的称谓,汉人女子在被他们恣意玩弄之后,还要被他们杀掉宰食以充军粮,尤其以石勒的侄子
石虎
为最!
《晋书·
石虎
传》:荒酒淫色,骄恣无道...或夜出于宫臣家,淫其妻妾。妆饰宫人美淑者...与其
交亵而杀之
,合牛羊肉煮而
食之
,亦赐左右,欲以识其味也。
以上种种,毫无疑问,这一定是汉民族史上最黑暗的时刻之一!也是秦以后中国古代
分裂时间最长、动乱频率最高
的历史时期。
后来的历史又会如何发展?五胡十六国最终的结局如何?
1、匈奴人的“汉赵”。
公元304年,
匈奴贵族
刘渊
起兵反叛,建立了国家
“汉赵”
(又称前赵)。然后在
公元316年
,刘渊的儿子
刘聪
带兵包围长安,把西晋给灭了。
刘聪在灭了西晋后,就安逸豪奢,疏忽政事。于是十余年后,在
公元328年
,被羯族人
石勒
发兵给灭了,于是历史上把石勒建立的国家称为
“后赵”
。
前赵至此灭亡!
2、羯族人的“后赵”。
公元333年
,
后赵
皇帝
石勒
因病去世,皇位传给了他儿子
石弘
。一年后石勒的侄子
石虎
杀了石弘篡了皇位。
公元349年
,
石虎
又病逝了,然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皇位大肆厮杀,最后皇位却被石虎的养孙
汉人冉闵
所得!
公元350年
,
冉闵
将石勒的石氏家族杀灭了族,然后将国号直接改国号为魏,史称
冉魏
。
后赵灭亡!
然后冉闵还干了件事,他用丰厚的奖励
号召广大汉家男儿站起来杀胡
。虽然他出发点是为一己之私,但对当时的汉人来说无疑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杀胡行动最终杀得北方胡人心惊胆寒,数量锐减,大大改善了北方汉人的处境。
冉闵
3、鲜卑
慕容家
的“燕国”。
是的!这个燕国就是金庸武侠
《天龙八部》
里面,慕容复一直念念不忘一心想要复国的那个大燕。
西晋灭亡以后,
鲜卑慕容氏
占据辽东地区,建立了一个称为
“前燕”
国家,在辽东养精蓄锐,势力日益壮大!然后在不断的地盘扩张中便不可避免的与冉闵的
“冉魏”
起了冲突。
公元352年
,冉闵带兵抵抗鲜卑慕容的侵犯,不料兵败被擒,然后被杀,国都邺城也被攻破。至此
冉魏灭亡
!
公元358年
,前燕皇帝慕容俊组织了
150万大军
准备南下
灭了东晋
(可见慕容复的祖先确实也辉煌过的)。不料慕容俊在阅兵时骤然逝世,此事便不了了之。
公元370年
,前燕被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率兵给灭了,这个人就是
前秦
的
苻坚
。接下来要说的,便是前秦。
慕容复
4、氐族人的“前秦”。
“前秦”算得上是五胡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还一度统一了中国北方!
在西晋王朝刚被匈奴灭亡的时候,氐族人的领袖
苻洪
率领氐族
归附了匈奴
。后来石勒灭了匈奴建立的前赵,苻洪又率氐族
投降了石勒
。几年后苻洪
又投降了
东晋王朝,并受封官爵。
公元350年
,苻洪干脆谁也不降了,直接在河南自立。苻洪死后,他儿子率兵夺下
关中
,建国为
“前秦”
。后来东晋诸多名将率兵讨伐前秦,都没有获得成功,前秦国势日益稳固。
公元357年
,一个叫做
苻坚
的人物在前秦横空出世。苻坚雄才伟略,励精图治,前秦在他的带领下蒸蒸日上,国富民强,很快就一统了中国北方,与东晋王朝
南北对峙
。
一统北方的苻坚踌躇满志,便决定要一鼓作气过江灭掉东晋,统一中国。于是中国战争史上最经典的一场战役
“淝水之战”
就此诞生。
在这场战役中,苻坚亲率80万大军进攻东晋,东晋仅以8万人迎敌,却把苻坚的80万大军杀得全军覆没。(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搜索这场战役的来龙去脉,这里毋庸赘言)
淝水之战后,前秦国力一落千丈,归附前秦个各少数民族乘机独立,苻坚也被反叛的
羌族人
所杀。
羌人
杀了苻坚后,便在长安建了一个被称为
“后秦”
的国家。
公元394年
,四面楚歌的前秦皇族兵败被杀,
前秦灭亡!
前秦与东晋南北对峙时
5、鲜卑拓跋家的北魏!
在前秦崩溃后
,北方各族再度分裂,相继建立了
后秦、后燕、西燕、西秦、北魏
等国家,这里重点要说的就是
北魏!
公元386年
,
鲜卑人拓跋珪
在今山西与河北交界一带,建立了一个名为“
魏”
的国家,史称
北魏
!
公元395年
,鲜卑慕容氏的
后燕(
前燕被前秦灭亡,前秦崩溃后慕容氏又建立了后燕
)
声势浩荡的来攻北魏,不料被北魏一举反杀,双方局势顿时扭转,北魏势力进入中原。
公元397年
,
北魏拓跋珪
发兵一举攻破后燕国都,将后燕击败,然后全面踏足中原。
公元398年,
拓跋珪建都今山西大同,正式称帝。拓跋珪称帝后便励精图治,全力发展国力,他招纳不少汉族大地主加入统治集团,使鲜卑拓跋部逐渐开始汉化。
随后的近40年里,北魏又相继灭了少数民族建立的
大夏、北凉、西秦、北燕、柔然
等国
,
在
公元439年,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统一
!
至此,
长达130年的中华大乱局终于宣告结束
!而此时的中国的南方也发生了一场巨变,于是中国历史踏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鲜卑 拓跋珪
6、“北魏”VS“南宋”的南北朝时期。
就在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前几年,
公元420年
。中国南方的东晋王朝有一个叫
刘裕
的人,把司马家的晋朝给篡了,然后还
把司马懿的后人们杀了个干干净净。
这个刘裕小名
“寄奴”
,他就是高中语文里
“人道
寄奴
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的那个寄奴。他篡了晋朝后,建立了一个叫做
“宋”
的朝代,史称
“刘宋”
。
于是,
刘宋
便与
北魏
南北对峙,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
“南北朝”
时期
。
南北朝魏宋南北对峙
最后的话。
五胡动乱的开始,其实本来是内迁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统治阶层的压迫而发起的一场反抗。
可是后来被各族的大佬人物给利用了,比如匈奴贵族刘渊、羯族大佬石勒、氐族大佬苻洪等。
这些大佬们带着族人们起事的时候,乘机建立自己的政权,
过了一把皇帝瘾
。
因此,
五胡乱华
的最终结果就是:胡人大佬们
过了瘾
,在北方建立了若干个寿命短暂的政权,而这些政权主要就是干了
屠杀和劫掠
这两件事。
于是,北方的汉民族便遭受了一场几近灭种的大灾难。而同时,作为始作俑者的
五胡也在这一场大动乱中,要嘛被其他民族融合,要嘛被屠杀殆尽,要嘛远迁他处,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
-----
网友解答:
-----
姓司马那一家坑货
这事儿的起因大抵还得从公元280年三国归晋说起,折腾了快100年的汉末乱世终于迎来统一,老百姓迫切希望能够安静的恢复元气。奈何司马家那群坑货已经折腾习惯了,先从宫廷开始折腾,一个贾南风搅和的朝堂不安。
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也没辜负他亲爹司马懿那点传承,随手搞个政变抢了侄孙的江山,再然后司马家内斗内行的血统优势彻底被激发,那几头宗室亲王打得狗血淋头,过足了阴谋家的瘾。
奈何彼时三国乱世结束才20多年,近百年的自相残杀让汉族人口萧条无比,打仗没兵不好办啊!这几头司马往周围寻摸一圈后发现那些外族似乎人力资源比较发达,于是不约而同的让他们内迁以便征兵。
可能理解有误的五胡
其实用外族兵这事儿不算司马家首创,西汉的时候连托孤大臣都可以是外族王子(金日磾),东汉时更是经常内迁外族填补人口。问题在于之前内迁外族都是精算过的,而司马那群坑货则是彻底奔放的,没多长时间就让正西、西北、正北、东北地区的胡汉比例完全失控,氐人都跑巴蜀一带繁衍生息了。
关于五胡这个概念现代人的认知可能存在某种偏差,普遍认为的匈奴、鲜卑、羯、羌和氐五个外族应该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当事人苻坚说过“
五胡次序,无汝羌名
”(《晋书》中记载),起码当时羌族应该不算五胡之内。
无论如何吧,大量的外来民族改变了人口比例,晋王朝对异族过度压榨也激起了他们的反抗,尤其是当他们知道那些统治者没那么强大后。公元304年氐人李雄攻陷成都,建立起成汉政权,乱世再次拉开帷幕,这次将会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惨烈。
十六国的前奏
同样是在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也自立为王,这老兄也选择汉当国号,并且对这个国号进行过一番合理性解释。刘渊表示自己的祖宗和汉室约为兄弟,如今汉室倾颓,当兄弟的实在受不鸟啦!更狠的是他还把后主刘禅追尊为孝怀皇帝,这套操作可谓丧心病狂。
虽然李雄和刘渊都各自建立了政权,但严格来说这还不算五胡乱华,因为那两个人都是汉化胡人,他们的价值观几乎和汉人没区别,政权性质也和中原王朝相差不大。李雄那厮当了皇帝还想给老娘守孝三年,比司马家那群坑货强多了。
建立政权后刘渊自然要扩充地盘,于是把儿子刘聪(匈奴)、大将石勒(羯人)、大将王弥(汉人)派出去抢地盘,可能刘渊自己都没想到,这支胡汉混杂的三路分兵让中原彻底失控。
西晋的覆没
其实历史也不是没给司马家机会,公元310年刘渊挂了,刘聪为了争皇位退回去一年,第二年才再次出兵。可惜司马家一点面子都不给历史,这段时间他们依然在内讧,皇帝和亲王又打起来了。
刘聪和石勒就这么轻轻松松的攻陷洛阳,把西晋精锐屠戮殆尽,顺手还把晋怀帝抓而杀之,西晋不服,在长安又立了一个皇帝,再次被抓而杀之。一群坑货司马表示服了,跑到建康弄出个东晋,把荆襄以北拱手相让。
可惜刘聪没有他老子的英明神武,摆平西晋后就开始享受,对很多边疆地带放弃了管理,各部异族就此纷纷自立,华夏最恐怖的时期终不可避免。公元313年汉人张轨控制凉州,建立前凉。315年拓跋猗卢建立代国,334年慕容鲜卑也据辽东立国。
其实不止十六国
从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这段时间里,北方先后有二十多个势力崛起,只是因为北魏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太出名才有这个代称的。关于十六国还有一句顺口溜方便记忆,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
如果吐槽机一个个细数这些政权更替,不止麻烦还比较混乱,所以我决定用自己的方法概况一下。其实所谓十六国更替可以大致划分为两分两合四个阶段,而且特指西方和北方地区。
第一次分自然开始于西晋灭亡,到第一次合这段时间陆续有前凉、前燕、前赵、后赵、冉魏、代国、成汉、前秦等一大堆割据势力。李雄建立的成汉被东晋给灭掉,可以不去搭理它,刘渊的前汉被族子改名为赵(前),也算个继承关系。
灭掉前赵的是石勒的后赵,而灭掉后赵是汉人冉闵的冉魏,冉魏则死在了前燕慕容家手里,那段时间北方打成了一锅粥。后赵灭亡后氐人余孽苻健在关中一代崛起,公元350年建立了前秦,几年后,他的侄子苻坚坐上了王位。
苻坚很幸运,他遇到了一个叫王猛的男人,这个男人帮他用25年时间彻底扫平北方,把什么前燕、代国、前凉全部弄死,迎来十六国期间第一次北方统一。苻坚也很不幸,王猛死得太早,之后他又遇到另外一个男人,那家伙叫谢玄......
淝水一战把30年攒的家底消耗殆尽,前秦死于内乱,一群被他强行压制的胡汉将领再次纷纷自立,而且这次北方似乎碎的更彻底了一些。什么后燕、后凉、后秦之类的全都出现,更坑的是国号跟他一致的后秦居然是羌人姚苌建立的,就是这家伙杀的苻坚。
最让后世无法忍受的是那帮人的起名天赋,现成那几个国号都折腾的不够用了,于是就出现南凉、西凉、北凉,拼死凑齐了五凉,搞得我好想唱那首《凉凉》,又出现南燕、北燕凑足了四燕,那个北燕还是汉人建立的。
鲜卑人乞伏干归一生气跑去甘肃也建立了个秦朝,我们就只能称为西秦,还好他没自称霸王。匈奴人赫连勃勃比较要脸,他不和别人抢国号,把自己建立的政权以夏命名,和他同样要脸的还有鲜卑拓跋部,他们复立代国后很快改名叫“魏”,史称北魏,北魏没有被算在十六国中,但他们拿走了所有的蛋糕。
公元443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逼降仇池,再次统一了北方,于他遥遥相望的是刘裕建立的宋朝,至此中华大地进入南北朝对立的时代,但距离乱世结束的时间依然遥遥,回首起点已经走过127年。
小小总结一下吧,五胡并非完全指匈奴、鲜卑、羯、羌和氐五个民族,它可能是刘渊五部匈奴的意思,也可能是有其他民族,起码羌族铁定不算。十六国也并非只有那十六个割据势力,更多是指那127年中糜烂的北方,从汉末乱世到隋朝一统,几百年的纷争让华夏文明失去了太多东西,所以吐槽机坚定的认为统一比分裂舒服,扯淡完毕。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确实挺复杂的。
说五胡十六国,就要先说晋朝。
大家都知道,三国最终归晋。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消灭蜀汉和东吴,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晋朝,这就是西晋。
然而,早西晋建立之初,国家就出现了巨大的隐患。
一来,当年从曹操时代开始,为了平叛周边胡人的叛乱,将匈奴、突厥、乌丸、羌等少数民族击败后,为了防止他们继续反叛,就潜入汉人领土内居住。
由于曹操他们需要借助少数民族对付其他少数民族,所以竟然保留了胡人的部落,没有将他们拆分,让他们按照原有生活方式游牧。
于是,中国北部和西部传统汉人地区,就出现了大量胡人。
百年间,内迁的五胡约数百万人。
这些胡人同以往最大不同,就是同汉人杂居,对汉人的一切都很了解,却保留自己的民族的传统和组织性质。这就是未来五胡乱华的民族隐患。
二来,司马炎明白司马家是权臣篡位弑君上台,对于大臣极为警惕。而且当时汉朝刚刚灭亡,中国地方还比较落后,基本是门阀家族控制。这些门阀实力很强,不但控制地方甚至可以影响中央的政策。鉴于权臣和门阀威胁很大,司马炎做出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就是扶持司马家皇族。他允许司马家二十七个王爷有自己的封地和军队,一旦权臣、门阀叛乱就可以依靠自己兄弟帮忙平叛。
谁知道,这些王爷有了地盘和军队以后,就形同三国的军阀,第一时间就是要争夺中央大权。
于是,西晋建立才20多年,就爆发了规模庞大的内战,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持续长达16年,几乎所有西晋实权派王爷都参加战斗。
整个国家基本被战争摧毁。
要知道,西晋建立之时,三国战乱杀死了全国大部分老百姓。而西晋刚刚和平了20多年,元气尚且没有恢复,又出现遍及全国的内战,几乎内部崩溃。
八王之乱结束时,中央政权对地方已经无力控制,老百姓因为活不下去四面起义造反。
更重要的是,八王混战期间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都拉拢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武装,允许他们割据一方,招兵买马,形成了实际上军阀力量。
这些胡人军阀看清了西晋王朝的底细,知道他们已经名存实亡,纷纷开始武力夺权。
因为胡人数量高达数百万,完全有夺权的资本。
所以,先是氐族叛乱,建立成汉政权,攻占成都,独霸四川几十年之久,西晋无力对付。
随后,匈奴贵族刘渊利用匈奴五部的强大军事力量,叛乱建立汉赵政权,也就是前赵,盘踞今天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各一部,占据了北方半壁江山,实力强大。
前赵不断进攻,很快攻陷洛阳、长安,杀死晋愍帝司马邺,由此西晋彻底灭亡。
西晋军队退到长江以南,琅邪王司马睿也就是晋元帝,建立东晋王朝,维持汉人统治中国半壁江山。
此时北方胡人的前赵政权窝里反,羯族大将石勒也称赵王,前赵分裂成两个国家,后赵建立。
趁着北方大乱的有利时机,西北鲜卑族也叛乱,建立了前凉王国。
在随后一段时间,中国北部被前凉、前赵和后赵三国控制,南方则是东晋和盘踞四川成汉政权。
前赵后赵为了争夺北方大权,不断混战。
激战10年后,羯族人的后赵灭亡前赵这个国家,占领了几乎整个北方地区。
就在情况一片大好的时候,后赵统治者石勒病死,继任者石虎虽然有些军事才能,但性格变态,嗜杀成性,连亲生儿孙也不放过,同时好色奢侈,把老百姓折磨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国家大乱。
由于石虎倒行逆施,盘踞辽东的鲜卑人慕容家族趁机建国前燕,北方有多了一个国家。
前燕鲜卑人骁勇善战,击溃进攻的20多万后赵大军,随后一举统一了整个东北地区。
此时,其他各国也在四面出击扩大实力,西北前凉控制了西域,四川的成汉控制了云贵。
借助北方混战的有利时机,东晋大将桓温攻陷成都,李势主动投降,成汉灭亡。
由此,东晋领土有很大扩张。
而此时后赵继续内乱,军头互相残杀。后赵大将冉闵为了消灭政敌,短暂夺取后赵大权后建立冉魏帝国,号召汉人杀灭北方胡人。一时间,各地汉人对羯族进行攻击,杀死胡人二十多万,羯族几乎灭族,后赵灭亡。
但冉魏也没有存在多久,盘踞陕西的氐族趁着后赵灭亡建立前秦。
冉魏腹背受敌,被前燕连续攻击灭国,至此北方是前凉、前秦、前燕三个国家控制。
而此时前燕不断南下攻打东晋,东晋和前燕拼的两败俱伤。
前秦把握机会,首先一举歼灭前燕15万主力,彻底消灭前燕这个国家,随后打败东晋夺取了四川,接着灭亡西北的前凉。
至此,前秦第一次统一了整个北方,实力非常强大。
前秦如果能够稳扎稳打,先处理好内部问题,然后全力南下,获取可以第一次实现少数民族占领中国。
但前秦苻坚认为自己有绝对军事优势,急于求成。他不顾内部问题极大,经历多年战乱的老百姓严重反战,东晋军队战斗力颇强等因素,擅自南下。
结果淝水之战前秦惨败,随后内部瓦解,各少数民族纷纷自立。
于是,北方建立了羌族人的后秦,鲜卑人的后燕,鲜卑人的西秦,氐族人的后凉,再次陷入混乱。
而此时另一股鲜卑人在北方内蒙古建立了北魏,开始四面征讨。
而此时中国又开始大乱,全国共有10个国家,互相厮杀,民不聊生。
420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退位,刘裕称帝,是为宋武帝,建立刘宋帝国,东晋灭亡,南方进入南朝时代。
随后南方是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疆土大体稳定。
北方则非常乱,北魏逐步在混战中强大起来,消灭其他各国,
439年,北魏帝拓跋焘率军消灭北凉灭亡,至此统一华北,长达135年的五胡乱华时代结束,中国开始南北朝的对峙时期。
五胡乱华确实非常乱,但说来说去很简单,就是北方各少数民族互相厮杀,群雄逐鹿,战场全部在长江以北地区。
最终的结果是,一些少数民族彻底灭亡或者逃走,最终胜利者是北魏的鲜卑人。
除了这些少数民族倒霉以外,北方汉人也是遭遇灭顶之灾。
根据史料记载,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则有377万户约有2476万8900人。而五胡乱华是从304年开始,到南北朝时代彻底结束,隋文帝建国时全国仅有2050万人口。
而南北朝对峙的100多年,因为只剩下几个大国,战乱已经较少,同五胡乱华全国各处厮杀是不能相比的。
换句话说,经过100多年的人口恢复,隋文帝时期仍然比五胡乱华前少了400多万人口。
一进一出,五胡乱华怕是减少1000万人口,相当于原来人口的四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减少人口几乎都是北方人,等于北方地区人口减少二分之一,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
网友解答:
-----
平阳狐狸,谢邀答题
五胡十六国,理解并不难。历史线,地理线,国家线,民族线,从这 4 条线索入手,轻松搞定,明明白白。
历史线——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大一统
(晋武帝 司马炎)
要理解十六国时期,我们必须将历史线向上下延伸,从更大的历史背景去理解认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元184 年黄巾起义,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自立为晋,史称西晋,280 年西晋攻灭吴国,三家归晋。
公元 304 年,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政权,李雄在四川建立「成汉」。西晋的大一统局面遭到破坏,中国从此滑入分裂深渊。
316 年西晋灭国,北方彻底陷入大分裂。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 十六国时期正式结束。
北魏统一北方,420 年南方的东晋灭亡,中国进入南北朝时代。至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并于 589 年南下灭陈,中国再次统一。
知识点——公元304—439年的中国北方,称为「十六国时期」。与317—420年的南方政权东晋合称「东晋十六国」。
从 184 年到 589 年,除了西晋的短暂统一,中国经历了 400 年的大乱世。
地理线——南北对峙,混战与北伐
(闻鸡起舞 祖逖)
中国的分裂时期虽也有东西对峙,但主旋律是南北对峙。这一时期的对峙双方,分别是南方的东晋政权和北方十六国。
这一时期北方群雄相互混战,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南方的东晋相对稳定。北方的诸国混战与东晋的北伐战争是这一时期的战争主题,「闻鸡起舞」的祖逖就生活在这一时期。
国家线——十六国因何得名?远远不止 16 国!
(前秦 苻坚)
公元 304 年至 439 年的中国北方,个别时间段涵盖巴蜀及西域地区,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如何命名?这得感谢一个人。
北魏末年史学家崔宏作史书「十六国春秋」,十六国因此得名。
其实此时段中国北方,巴蜀及西凉地区建立的政权有 20 多个,远远不止 16 个。崔宏选择了其中持续时间较长,势力相对较大,影响力相对深远的 16 国,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简单来说,十六国即「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汉及胡夏」 16 个政权。
这一时期建立的政权还有冉魏,翟魏,吐谷浑等。
民族线——五胡乱华,其他名族还有谁?
(前赵 刘渊)
十六国政权的建立者,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史称「五胡乱华」。
如前赵建立者刘渊为匈奴人,淝水之战的主角——前秦苻坚为氐人,前燕等为慕容鲜卑人。「天龙八部」里慕容复心心念念要复的国,就是指这里的燕国。
当然除了这 5 个少数民族,此时的政权建立者还包括汉族等其他名族。
如汉族冉闵建立的冉魏,张轨建立的前凉,丁零人建立的翟魏,高句丽人建立的北燕,鲜卑别部吐谷浑人建立的吐谷浑国等。
东晋十六国时期是一个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时期。经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的乱世后,中国于 589 年进入隋唐的大一统局面。
-----
网友解答:
-----
我是梁一杂说,我来回答!
读历史、说历史、品历史!中华五千年,那个朝代都够你读一读、品一品,从三皇五帝,到唐宋元明清,再到孙中山先生带领众人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说起封建王朝,相信对唐宋元明清都相对了解,但一说到五代十国,很多人就迷茫了,压根不知道怎么去区分,作为历史爱好者,咱今天给大家捋一捋。
诸位都知道,天下大势,或分久必合,或合久必分,从东汉末年开始,分为三国,乱了六七十年。
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最终窃取了胜利的果实,建立了为后人不齿的
晋朝(史称西晋)
,定都洛阳,280年灭吴,实现了中原王朝的短暂统一。
天道轮回,苍天饶过谁,你怎么得来的天下,就会怎么失去。
西晋时期,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严重消减了西晋的实力,晋愍帝只好迁都长安。
316年,西晋开始出现崩盘现象,北方蛮族开始不断袭击西晋,而西晋统治者无力控制北方,使北方地区陷入了大混乱。
西晋权贵,以司马睿为代表,在王氏家族王导的支持下,317年南渡,在建邺建立东晋政权。自此,统一的中原王朝再次出现混乱时期,这个时候,历史上也称为“五胡乱华”。
317年,就是一条分界线,南方由司马睿建立的东晋相对稳定,因为东晋曾经多次组织北伐,后期又打败了前秦苻坚,从317年一直到420年,我认为可以定为“南北对峙”时期,因为此时北方混乱,而南方相对平稳,且有北伐战役,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南北对峙。
很容易理解,所谓“南北对峙”,南边指的是东晋;而北边却更替过几个政权,分别为:
1.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在329年,羯族石勒灭了前赵,建立后赵,石勒英雄盖世,岂料生了一个败家子,其儿子石弘暴虐,属于本事没有,脾气挺大的类型,结果惹的鲜卑、羌等相继起兵,直接推翻后赵,北方又陷入混乱。
2.公元351年,苻建称帝,建立前秦,经过其后代苻坚的努力,灭前凉、代,前燕等小政权,在公元367年再次实现北方统一,但是,苻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扩兵,领兵南下,意图一举歼灭东晋。后来被谢安领导的东晋军打败,北方再次陷入混乱;
3.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自立为王,定都胜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439年,由拓跋寿统一北方,正式建立北魏,迁都至洛阳。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但是,实际上,高洋控制了东魏,后建立北齐;西魏被宇文觉控制,后建立北周。后来,北齐高洋后代太差了,出了几代都是暴君。
公元577年,北周灭了北齐,北方相对统一。
与此同时,在420年,东晋被刘裕所灭,建立宋朝,历史称为“南朝宋”,以公元420年为分界,正式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刘裕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帝王,在位期间,对汉文化保护和发扬起到了重要作用,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模式。同时,为后期的“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史家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
刘宋后期朝政混乱,帝王更迭频繁。公元479年,萧道成篡宋,刘宋就此灭亡,萧道成建立齐,历史上成为“南朝齐”。
萧道成后代也不行,没能继承祖辈的能力,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因为与萧道成同姓,为了区别,历史上成为“萧梁”。事实上,梁武帝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并不是像电视剧说的那样昏庸无能。
公元557年,萧梁朝被陈霸先顶替,建立陈朝,陈朝的亡国君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陈叔宝,历史上称为“陈后主”,后被隋朝建立者杨坚所灭。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最著名的代表作有《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
北周统一北方后,也是一直南下,相继兼并了一些小国。在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灭亡。
杨坚建立“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建都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率军灭陈朝,中原王朝再次实现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综上所述,十六国前期的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前燕、后燕,北朝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朝由宋、齐、梁、陈四朝等为主要的十六国。
值得一提,南朝均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又因为六朝皆以南京为首都,所以后世又称南京为六朝古都。
当然,在此中间几百年间,远远不止只有十六个小国家,之间还出现了其它小国,因为影响小,时间短,在文中就没有介绍,主要就介绍了比较大的朝代。
其中又以南北朝的十个朝代更为有影响力,最终由杨坚实现中原的大统一,结束混乱局面。
各位读者,按照时间线条、分南北介绍,您看完后,对你起到学习作用吗?
请给我点个赞,以资鼓励!
您的点赞,永远是我的动力。谢谢阅读!
-----
网友解答:
-----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之一。想理解这段历史,我们要先搞清楚“五胡”和“十六国”的概念。
五胡的概念很好理解。
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十六国的概念相对难理解。
笼统的说,十六国是从西晋后期开始,到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之前,与南方晋朝并立割据政权的概称。
这些政权有大有小,并非都是小政权。
这些政权也有在南方的,并非都在北方。比如割据巴蜀的成汉政权。
值得一提的是。
这些政权并非都是五胡民族建立的,当时的汉人也建立了几个政权
。
按族属来分,十六国的情况如下。
匈奴族三个:汉赵、北凉、胡夏。
鲜卑族五个:前燕、后燕、南燕、西秦和南凉。
羯族一个:后赵。
氐族三个:成汉、前秦、后凉。
羌族一个:后秦。
汉族三个:前凉、西凉、北燕。
其实,这个阶段存在的政权不止十六国,一般被承认的政权,至少有28个。
之所以会有十多个政权被略去,是因为十六国的概念来自北魏史学家崔鸿编写的《十六国春秋》一书。
他在书中只记录了十六国,省去了代国、西燕等十多个政权,所以后人也就把十六国的叫法沿用了下来。
至于崔鸿为什么要略去这些政权,原因不太清楚。
后人一般猜测,崔鸿是北魏人,他自然认为北魏是正统王朝,而代国是北魏前身,所以不可能把代国列入带有僭伪性质的十六国。
冉闵建立的冉魏曾经大规模屠杀胡人,而北魏也是胡人政权,崔鸿自然要避嫌,故意把冉魏略去。
西燕一直是北魏的臣属国,也要略去。
谯蜀和桓楚是从东晋分裂出来的,与十六国的性质不同。而且建国时间普遍都很短,影响太小,略去。
翟魏是前秦解体之后,丁零族内迁建立的小政权,一直在诸国的夹缝中求生存。后来被慕容垂消灭。这个政权历来被人歧视,不配与十六国并列。所以也不算进去。
至于前仇池、后仇池、宕昌、邓至、鲜卑宇文部、鲜卑段部。这六个政权历来不被中原政权承认(包括入主中原的胡人政权),且史料也很少。总体来说影响力太小。所以也就不列入了。
但是。其实十六国中的南凉、北凉、西凉等政权,实力也不强,影响也不大。为什么会被列入十六国名单呢?
这点很难理解。只能说,十六国的构成,与崔鸿的主观判断有很大关系。
我们在这方面就不做过多分析了。
总之。
五胡十六国时期,割据政权至少不少于28个,并非只有16个
。只要搞清楚这一点就好了。
(被崔鸿略去的割据政权列表)
搞清楚了五胡十六国的基础概念,接下来就该要掌握那段时期的历史脉络了。
从西晋后期开始说起。
公元303年,当中原还在八王之乱时,氐族人在领袖李特率领下,趁乱攻入成都,建立了十六国的第一个政权——“成汉”。
关于成汉这个政权,不需要掌握太多的历史知识。只需要记得一点即可:它是东晋自建国之后,灭掉的第一个胡人割据政权。东晋大将桓温就是因为灭了它,从而开启了自己的权臣之路。
氐族人在四川建国的同一年,居住在山西高原的匈奴屠各部(休屠王后裔,并非匈奴王族孪鞮氏)领袖刘渊也宣布脱离晋朝,后来独立建国,史称“匈奴汉国”。
这是十六国中的第二个政权。
关于这个政权,需要掌握三个知识点。
①:它灭了西晋。
而由于它灭了西晋,使得西晋的凉州和江南被隔绝,统治凉州的地方官张寔又不用司马睿的大兴年号。因而这也就意味着凉州已完全脱离司马氏管控,正式独立。由于张寔后来自称凉王,所以这个政权史称“前凉”。
这是十六国的第三个政权,
②:它后来改国号了,改“汉”为“赵”。
③:它后来分裂了,分为“前赵”和“后赵”。
由于国号都是“赵”。后世史家为区分,便在国号它们前面分别加上了“前”、“后”。
“后赵”的建立者是羯族人石勒。由于石勒与先前的匈奴汉国皇帝没有宗法传承关系。
所以一般认为,“后赵”是一个新政权,也就是十六国的第四个政权。(后赵建国比前凉晚一年)
而“前赵”创始人刘曜由于是刘渊的从子,他与匈奴汗国皇帝有传承关系。所以,后人一般认为“后赵”与“匈奴汉国”是同一个政权。
史书中提到的“匈奴汉”、“汉赵”、“后赵”字样,其实都是一个政权。你在看史时,
不要被这些名词搞迷糊了。
关于前赵、后赵的结局,一言以蔽之:后赵灭了前赵,基本统一北方。
这是自西晋灭亡之后,北方中原第一次被基本统一,短暂结束大规模战乱。
但由于后赵皇帝石虎残暴不仁(石虎是石勒的侄子),在位期间滥杀宗室,以致后赵政权不稳定。所以,后赵的统治并没有维持很久,很快就被汉人冉闵趁虚而灭。(冉闵是石虎的养孙)
不过由于冉闵的实力不强,没能完全继承后赵的领土。
因而当公元350年,冉闵建立“冉魏”政权时,中国北方又迅速陷入分裂。
公元352年,鲜卑人慕容儁(jun)和氐人苻健同在这一年称帝。他们建立的燕帝国(前燕)和秦帝国(前秦),便是十六国的第五和第六个政权。
当时的北方,有若干政权并立:
冉魏、鲜卑人建立的前燕、汉人建立的前凉、氐人建立的前秦、后赵残余势力。以及如鲜卑人段氏建立的段齐政权、军阀张平、匈奴铁弗部等势力
。
这种分裂局面没有维持多久。若干年后,前燕灭了冉魏、段齐,一统淮河以北,黄河以东地区;前秦则灭了张平,匈奴铁弗部,一统黄河以西地区。
北方中原由群雄并立,变为两强对峙。
在这一对峙时期,人才辈出。
东晋的桓温,前燕的慕容恪、慕容垂,前秦的王猛,都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不过相比较而言,王猛最杰出。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国策,闷声发财。而东晋则与前燕屡次发生大战,空耗国力。
先是公元356年,桓温北伐前燕,攻陷了洛阳以及司、兖、青、豫四州。但由于东晋朝廷不愿意还都洛阳,桓温被迫撤兵,此次北伐不了了之,前燕又重新夺回四州。
两年后,前燕皇帝慕容儁决定报复,下令全国整顿户口,准备组织百万大军伐晋。但由于慕容儁突然病死了,继位的慕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