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乾隆打准噶尔耗时70年,为什么左宗棠收复新疆只用了一年半?
康熙乾隆打准噶尔耗时70年,为什么左宗棠收复新疆只用了一年半?
-----
网友解答:
-----
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灭准噶尔与左宗棠收复新疆做对比,其实是不公平的。因为准噶尔汗国和阿古柏建立的
哲德沙尔汗国
,完全不是一回事,后者要弱的多。另外清朝方面,康雍乾三代和左宗棠对于收复新疆的思路,也是不一样的。
在历史教科书上,用“
平定准噶尔
”在形容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仿佛准噶尔就是一伙叛军,清军只是去平叛。但其实康雍乾三代与准噶尔的战争,
是一场灭国级的战争,难度极大
。首先说说清朝前期的形势。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面,清朝的领土是这样的→
但其实在康熙前期,清朝领土是这样的→
在康熙前期,西藏和外蒙是半独立状态,关内也是年年战争。噶尔丹起兵之前,康熙刚刚打完三藩之乱。还没消停几年,又跟沙俄在雅克萨打了一仗。无论是内政还是外患的压力都不小。
而当时的准噶尔汗国,属于上升期,势力非常大,控制了将近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且准噶尔士兵的素质也是异常彪悍!他们
春秋季节在外游猎,夏冬两季则进行军事训练,等于一年四季都在锻炼军事技能。
而且准噶尔还得到了沙俄的武装支持,在武器装备方面比清军要先进。
乌兰布通大战之前,清军曾经派出过一支两万人的轻装步骑兵迎战准噶尔,结果
两万清军被两万准噶尔军打的全军覆灭
。两个统帅一个被杀,一个落荒而逃。消息传回北京后,满朝文武都劝康熙,不要跟噶尔丹开战了,应该休书求和……
其后康熙皇帝力排众议,顶着压力,集结了十万人马,其中辅兵和后勤军队占一半,真正的战斗士兵约
五万
。这五万清军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的
三万
人马进行会战。双方先是用火炮互轰,后来又用火枪对射,战至最后,直接拔刀互砍。
三万准噶尔士兵跟五万清军硬是打了一整天
,最终以准噶尔军弹药耗尽,噶尔丹撤退告终,
打了一个平手
。
在之后,康熙采用远交近攻的办法,先拉拢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赞布坦,助他抄了噶尔丹的老巢,导致噶尔丹回不了准噶尔。后来在昭莫多大战后,噶尔丹兵败自杀。清朝与准噶尔的纠葛告一段落。
在当时,康熙还没有灭准噶尔的打算
。一方面是因为新疆太远了,清廷的后勤补给能力还不行;另一方面,策妄阿拉赞布坦跟康熙一同灭噶尔丹,双方关系还不错;第三,噶尔丹的三万人马在没有后勤的前提下,能跟清军十万人硬钢,战斗力太彪悍了,康熙也没有把握能够灭准噶尔。所以收复准噶尔的计划,就因此搁置了一段时间。
从噶尔丹死后,清朝与准噶尔维持了二十年的和平。一直到康熙晚年,策妄阿拉赞布坦入侵西藏,双方才再次开战。这一次,清军又是被当头一棒。在西藏那曲,一万多清军和七八万民夫被准噶尔全歼。后来康熙委任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才驱逐了准噶尔军。
当时胤禵有进攻准噶尔的计划,并且呈报给了康熙,只不过介于国力,康熙没有批准
。
雍正继位之后,清朝才第一次有了灭掉准噶尔的计划。
当时清军的计划是,修城,慢慢蚕食准噶尔的领土。直到蚕食到准噶尔腹地后,再发动灭国级的战争,一举灭掉准噶尔。这个计划,最初执行的都还不错,但是当时担任北路清军统帅的傅尔丹轻敌冒进,导致一万多精锐八旗兵在和通泊被准噶尔歼灭。蚕食计划被搁浅,灭掉准噶尔的计划也无限推迟。
后来清军反杀了一次准噶尔,双方议和。
当时雍正认为,灭准噶尔还不是时候,于是灭准噶尔的计划又延迟了二十多年
。
乾隆二十年之后,准噶尔内部为了争夺大汗之位,爆发了内讧。乾隆皇帝乘此机会,以五万大军直攻伊犁,灭掉了准噶尔。但是
乾隆灭准噶尔,也是建立在康熙和雍正替他打好的基础之上的
。
在乾隆出兵之前,清军按照既定的计划,已经蚕食到了新疆腹地,并且控制了北疆,可以从东面和北面对准噶尔两面夹击。这个战略上的优势,是从康熙时期开始构筑的。
因此可以这么说,清朝灭准噶尔,不亚于元朝灭南宋,不仅对军事实力是考验,对清朝的财政也是巨大的压力。
准噶尔汗国作为当时中亚最大的势力,清朝花费了六十多年才灭掉,是很正常的
。沙俄吞并哈萨克汗国也花了几十年时间,能说沙俄不强么?只能说当时的准噶尔和哈萨克的国力犹存,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灭掉的。
至于阿古柏建立的哲德沙尔汗国,跟准噶尔汗国在实力上,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首先,阿古柏是外来政权,当年到新疆的时候身边才五十个侍卫,他是凭借新疆当时动荡不安,利用宗教因素和英俄的支持,才占据了大半个新疆。因此
阿古柏其实就是个暴发户,而准噶尔的首领绰罗斯家族,则来自蒙古汗国的斡亦剌惕部,根基深厚
。并且阿古柏在新疆的统治很残暴,当地的维族人和蒙古人都十分恨他。这一点跟准噶尔人誓死效忠部落大汗,与清军死战到底,是不太一样的。
其次,阿古柏的实力不如准噶尔。哲德沙尔汗国的疆域,最大的时候也没有完全占领新疆地区。而准噶尔汗国则是称霸中亚!势力还延伸到了外蒙和西藏。左宗棠当年收复新疆时,态势和乾隆灭准噶尔是一样的。简单点说,
康熙当年是从内蒙古一步一步的反攻,中间加上雍正的努力,到了乾隆时期才蚕食到了新疆,并乘准噶尔内乱之际,灭了准噶尔
。左宗棠则是直接出兵新疆,直接从北疆进攻阿古柏,难度小很多。
第三、左宗棠的部队装备精良。左宗棠的七万楚军,全部都是精锐之师。沙俄曾经派过一支考察队在兰州摸左宗棠的底。结果亲眼见到左宗棠麾下西征军的主力后,连沙俄也大吃一惊了:
这支清军拥有大量欧洲最先进的火器及国内的仿造品。其中最精锐的刘锦棠所部,拥有的各种欧洲新式来复枪比士兵还多,根本不用考虑武器的问题
。而康雍乾三代的清军,在装备上,无论是火炮还是火枪,就一直落后于准噶尔。
第四、
左宗棠解决了后勤问题
。这一点,是困扰康熙、雍正、乾隆爷孙三代的一大痛点。当年十四阿哥主张进军新疆,就是因为后勤压力才放弃的。后来
乾隆为了解决后勤压力,派绿营兵在新疆屯田,解决了一部分粮草压力
。再后来乾隆出兵时,仍然有人以后勤压力为借口阻挠出兵,满朝文武只有傅恒支持乾隆灭准噶尔的决议。最后是乾隆力排众议出兵,这才得以收复新疆。
那么左宗棠是怎么解决后勤压力的呢?其实就是“
后勤外包
”。
左宗棠在出兵之前,大概的算过,他率领的七万大军,每年需要饷银约六百万两,外加出关运粮的经费,实际开销在八百万两左右
。而且这个数字还只是正常的开支,其他诸如整编军队、汰弱留强所需要的补偿费,士兵回到原籍的路费等等,都还没有算。而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极为紊乱,国库空虚。
只能给左宗棠拨付五百万两的军费
。
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委托胡雪岩向欧洲列强借款。这在当时是奇闻,堂堂天朝大国还要靠跟洋人借钱才能打仗,丢死人了。不过左宗棠不在乎,他认定这和西征收复失地相比,还是收复新疆更重要,面子什么的,是靠实力争取来的。不借钱倒是有面子了,但是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也丢了。
借到钱后,
左宗棠没有采用传统的后勤供应模式,也就是靠关内运粮食。他再次创造性的通过俄罗斯商人采粮,即将清军的后勤采购和军粮运输的艰巨任务承包给了俄罗斯商人
(实际是沙俄陆军的一名上尉)。而这个俄罗斯商人也确实帮助左宗棠解决了运粮问题,前后共采购和运输1500万斤粮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军粮食转运的困难。
最终在解决了粮食问题后,清军很快就消灭了阿古柏的割据势力,收复了大部分的失地。又通过谈判,从沙俄手中要回了伊犁河谷。基本收复了新疆。
总的来说,康雍乾爷孙三代打准噶尔,是在砸硬核桃,难度极大。左宗棠收复新疆,虽然也很难,但是阿古柏远不如准噶尔实力强。并且左宗棠善于变通,克服了很多的难题,最终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准噶尔清朝用了祖孙三代人才把人家灭了,这是因为对方是一个国家,这相当于是一场灭国级的战争。
那新疆所谓的阿古柏号称哲德沙尔汗国,听着是一国,其实压根就是一流串犯,外来户,瞅着清朝自顾不暇跑新疆这里划拉一块地盘,这就想要当皇帝的家伙。说的不好听一点这就是一帮子土匪,占的地盘大了一点。
那么咱分析一下,大家伙感觉感觉。
准噶尔全称叫准噶尔汉国,一开始的时候他是卫拉特下边的一个部落。
估计大家伙对卫拉特不是很了解,说的明白一点,这卫拉特其实就是当年在土木堡之变敲了明英宗一记闷棍的瓦剌。
后来这准噶尔在首领噶尔丹的带领下这不就强大起来了吗?回头就把这卫拉特的盟主给揍趴下了。
游牧民族向来是以强者为尊,这首领噶尔丹就把这卫拉特给控制了起来,逐步的将这种联盟体制改成了集权体制。
后来这脑壳也大了,脖子也粗了,感觉差不多的时候,这首领噶尔丹把自己台吉的身份,升了升这就称汗王了。
打这里开始准噶尔汗国也就正式的成立了。
从这里咱不难发现,这准噶尔汉国其实是土生土长出来的这么一个国家。
那么为什么清朝说这准噶尔是叛乱呢?原因是早在1646年的时候,卫拉特在盟主的带领下联名归顺了清朝,也就是说卫拉特和清朝是主仆关系。
你这所谓的准噶尔汉国,说到根子上他也是以卫拉特的身子骨建立起来的。
所以他这就属于叛乱,一说叛乱,大家伙感觉这就是一个割据武装整事,其实不是。
就这准噶尔汗国后头可是有沙皇俄国支持的,用的武器一水都是新式武器,而且他这属于刚弄的一个国家,这首领噶尔丹还是有一套本事的,所以国力是属于上升期的。
他这兵员素质本来就不错,毕竟都是大草原的孩子,不是在骑马就是在骑马的路上,这噶尔丹还搞军事训练。
所以这准噶尔汗国的军队俩字——彪悍。
您回头瞅瞅清朝,康熙刚刚灭了三藩,这气还没喘匀乎呢?这事就来了。
而且康熙那会使用的武器他也落后,还用的什么抬枪,鸟枪的,八旗兵也打不动了,都成了一些个老爷兵。
当年的噶尔丹其实也看到了这一点,认为清军就是个外强中干的国家,所以人家带着两万人进攻蒙古草原,打算把蒙古草原收入囊中,尝尝草原霸主的味道。
你都想不到就这一波把整个蒙古草原给凿穿了,回头就去撩清军。
这是主动进攻啊!
结果清军的两万步骑兵迎战,直接让人家打了个全军覆没,俩领头的就跑回去一个,太狼狈了。
就这清朝领军的大将让他找失败的原因,回头说啥对方火器众多,他没有太多火器啥的,哎!
这肯定要把场子找回来,康熙生平就是要弄死这准噶尔汉国的,回头集结十万人马这就要打回去。
顺道还威胁了给噶尔丹提供武器的沙皇,让一笔三千支滑膛枪的交易中断。
康熙这人马还没有集结完毕,噶尔丹带着人马已经打到了锡林浩特,这离这紫禁城不足千里,就这紫禁城里头的米价都涨了。
咱接着说
等集结好十万大军,这就开拔,咋说呢?说是十万吧,其实战兵也就五万而已,其他都是辎重兵。
在乌兰布通这块就开打了,说真格的清军的火器实在是太差劲了,就是数量多,双方对射老半天,又对砍了老半天,这一天可就没了,而噶尔丹这弹药就所剩无几了。
噶尔丹使诈求和,把清军带头的稳住,自己带着人就跑了。
说真格的就这一战,清军死的人可比噶尔丹死的人多,国舅爷都让给杀了,很多将官都死里头了。
回头这噶尔丹也倒霉,路上爆发瘟疫死了几千人,就这还比清军打死的都多。
这还不是最惨的,这噶尔丹的侄子趁着噶尔丹不在,偷袭了他的老窝,给洗劫了一遍。
“回不去了!”这噶尔丹就想来个绝地求生,搁昭莫多这嘎达和清军来了一次大战,结果噶尔丹兵败自杀。
那么准噶尔和清朝之间的战事这才有了个中场休息。
二十年之内双方没有冲突,到了康熙晚年的时候这多少有了些小规模的冲突。
到了雍正时期,双方还在断断续续的打过。
那么这事到了乾隆时期,清朝其实一直都有想灭掉准噶尔汗国的打算,但这补给线就不说了,而且双方交战清军也没掏到多少便宜,所以这事一直是搞搞摩擦,这么搁着。
到了准噶尔汉国内部为了争夺大汗的位置,这家伙给内讧了,而且他们上台之后还都是搞享受,压根就不琢磨进去,这不卫拉特的下层老百姓遭殃了,这实力就受损。
最简单的说开始他们可以把哈萨克汗国呼来喝去的,毕竟是属国吗?到这时间点上,准噶尔汗国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还得借助这哈萨克汗国来完成。
那么内讧的结果就是有人投降了清军,于是在清军和这投降人之间的夹击下,准噶尔汗国这才覆灭的。
所以灭亡准噶尔汉国是这么回事,毕竟这也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还是不错的,使用的都是先进武器。
那么左公暴揍新疆呢?
就这阿古柏他是乌兹别克人,来的时候就带了五十个人,当时新疆这块也乱,暴动频发,再加上清朝末期,列强都想在咱身上割点肉占点便宜,所以是乱中加乱的局面,这阿古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壮大起来的。
所以这就是个外来户,之所以能占住脚,完全是利用的当时的乱局,以及沙皇和英国人的支持。
再加上这阿古柏也不是啥好东西,脑门上长了疙瘩就以为自己牛了,他统治一方水土的时候,那叫个残暴,中亚屠夫就是这货的外号。
所以当地人恨他恨的牙痒痒。
那么只要把阿古柏背后的势力的手砍断,这阿古柏就好办了。
人家左公是啥眼光啊,看的也准,所以就来了一主意。
当时清朝自己没有钱,就给了左公五百万两,其余的毛毛钱让左公借钱去揍揍阿古柏。
那么借钱的时候,左公还就找利息高的列强借,回头还把后勤那粮草通过俄罗斯的商人(其实就是沙皇陆军里头的一个上尉而已)进行购买,这粮食就买了一千五百万斤。
这就是左公的高明之处,英国人和俄国人很高兴,于是他们这手就短了。而且还把后勤问题给解决了,当年清军打噶尔丹的时候,有一个原因就是后勤不好解决,比较十万人有五万是辎重兵。
那就打吧!左公可不要啥抬枪鸟枪的,他老人家的思想一直都是推崇先建立陆防然后建立海防,所以购买的枪械一水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枪械。
就这,一支精锐的楚军就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您回头瞅瞅康熙乾隆他们军队里头的武器那都是明朝末期生产的或者明朝末期的技术,跟时代都脱节的。
这不,在一套良好的战术布局之下,把阿古柏揍的找不到了北。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
网友解答:
-----
鼎盛时期的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用了三代皇帝、整整70年的时间才平定新疆全境。
而左宗棠收复新疆发生在晚清时期,此时的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下,却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收复了新疆。
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一、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属于国战,难度更大
新疆,古称为西域或安西地区。汉朝在新疆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唐朝在新疆设置了安西都护府,这都可以证明中原王朝对古代新疆的有效管辖。
不过,自从唐朝安史之乱、新疆被吐蕃攻占后,脱离中原将近千年之久。
清朝康熙年间,
漠西蒙古之中的准噶尔部落
的首领噶尔丹又控制了新疆地区以及今天哈萨克斯坦部分地区、俄罗斯部分地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汗国以新疆为大本营,与沙俄帝国相互勾结,对清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均对西北用兵,耗时70年才消灭准噶尔汗国。
乾隆皇帝收复了一千年之前被唐朝当年丢失的安西地区,以“故土新归”为寓意,将其命名为新疆。
比起晚清时期左宗棠面对的阿古柏政权,准噶尔汗国的实力可谓强大得多,而清朝攻取新疆的难度也要大得多。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将自己的女儿蓝齐儿格格嫁给准噶尔汗国的君主噶尔丹,就是出于对准噶尔汗国的忌惮。
二、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之前,新疆并不属于大清,没有群众基础和影响力
自唐朝安史之乱后,新疆一直游离在中原王朝之外将近千年之久,先后被吐蕃、喀喇汗国、高昌王国、西辽王朝、察合台汗国、亦力把里、吐鲁番汗国等地方势力统治,并不属于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
(17世纪初、明朝末年时,新疆已被漠西蒙古控制)
直到18世纪后期,清朝的乾隆皇帝消灭准噶尔汗国之后,才收复了千年之前被唐朝丢失的安西地区,并把它命名为新疆(故土新归)。
乾隆皇帝设置了
伊犁将军
统辖天山南北的广袤区域,正式确立了清朝对新疆的稳固统治。此后,清朝对新疆移民、驻军、修筑堡垒、发展农牧业,逐步将新疆地区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下。
到了晚清时期,也就是在乾隆消灭准噶尔汗国约一百年过后
,一位来自中亚的军事头目阿古柏趁清朝处于内忧外患(帝国主义入侵、农民起义)的机会,才攻占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不过,由于阿古柏的残暴统治激起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反抗,再加上清朝过去对新疆的影响力很大,所以左宗棠带兵收复新疆时有群众基础和少数民族的支持,只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平定了阿古柏政权。阿古柏走投无路,兵败自杀。
三、清朝与沙俄的领土纠纷,导致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事更加持久,而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没有直接与沙俄交战
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大致开始于康熙晚年,结束于乾隆初年,断断续续地维持了有70年时间,期间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
之所以会持续这么长,是因为清朝受到沙俄的威胁,不敢全力进攻准噶尔汗国。
(康熙与沙俄签订完《尼布楚条约》的第二年,葛尔丹就率领准噶尔汗国的军队打到了内蒙古,逼近清朝京师,朝野震动)
康熙晚年三征葛尔丹,也仅仅是挫败了准噶尔汗国东侵的势头,他至死也没能消灭准噶尔汗国。
直到后继的雍正皇帝与沙俄在1728年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后,清朝方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准噶尔汗国。此前一直受到沙俄的困扰,这也是清朝不能尽快消灭准噶尔汗国的原因之一。
为了避免清朝陷入与沙俄、准噶尔汗国两线作战,雍正皇帝在1728年签订了《恰克图条约》
,将贝加尔湖以南部分地区划给沙俄帝国,此后沙俄方面暂时忙于欧洲的战事、没有再公开支持过准噶尔汗国。
清朝前期所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都对沙俄做出了巨大让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对付准噶尔汗国。
(清朝鼎盛版图)
-----
网友解答:
-----
康乾时期打准噶尔用了70年,左宗棠只用了一年半,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左宗棠太能干,他有超乎常人的执行力,只要是他想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他是个横空出世的天才,遇佛杀佛、遇神杀神,谁也挡不住。
只是天才往往遭妒,木秀于林时周围的环境就会变得复杂而险恶。加上左宗棠个人性格的原因,使得他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影响了后世对他的评价。
现在很多观点都认为左宗棠收复新疆顺利是因为阿古柏与噶尔丹相比过于弱小,左宗棠的武器装备过于精良等,这其实是在贬低左宗棠。
其实,康熙至乾隆年间对准噶尔的战争之所以费时70年是有原因的,要做具体分析,不是一句准噶尔太强大就可以概括的。
清廷对准噶尔的战争实际上是指对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策零敦多布、噶尔丹策零等四个人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准噶尔的这四个人中,噶尔丹是叛乱的肇始者,而策零敦多布和策妄阿拉布坦是兄弟,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是准噶尔汗的继承者,而噶尔丹策零则是策妄阿拉布坦的儿子,末代准噶尔汗。
这四个人中,噶尔丹的名气最大,以至于现在许多人一提起与准噶尔的战争都理解成对噶尔丹的战争了。实际上,噶尔丹与他后世的两个侄子和一个侄孙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噶尔丹之所以有名是影视剧的作用,当然他也不平凡。虽然噶尔丹也在开疆拓土,但准噶尔真正的强大是在策妄阿拉布坦手里。我们现在所说的准噶尔最强大时的四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五百多万人口的准噶尔是在策妄阿拉布坦晚年和噶尔丹策零登上大位的年代,距噶尔丹死已经五十多年了。
清廷方面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要灭掉准噶尔。
漠西卫拉特蒙古在今天的新疆、青海、外蒙古、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一带,他们与清廷的关系不同于彻底臣服的内属蒙古,后者是黄金家族博尔济吉特氏和它的属臣。莫西蒙古是外番,经常怀有反叛之心,而且往往灭了这个那个又起来,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灭掉而是令其臣服。
康熙朝打败噶尔丹靠的是策妄阿拉布坦兄弟,这有点像美国为了对付入侵阿富汗的苏联而扶持塔利班,为了挖噶尔丹墙角,大力扶持噶尔的对手策妄阿拉布坦。这个策略很成功。策妄阿拉布坦是准噶尔的合法继承人,当初他父亲僧格死的时候,策妄兄弟年幼,被噶尔丹篡了位。他们兄弟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噶尔丹的猜忌,其中的一个弟弟甚至被噶尔丹毒死,所以与清廷一拍即合。
但令康熙皇帝没想到的是,策妄阿拉布坦是个比噶尔丹还要难缠的枭雄,他取代了噶尔丹以后更是大放异彩,把准噶尔的领土和人民扩大了好几倍。如果说噶尔丹是康熙朝的肘腋之患,那策妄兄弟则是雍乾两朝的心腹之患。
不过雍乾两朝面对准噶尔也是打打停停,其战略目标也是希望其臣服。但在长期的消耗战中清廷的耐心一点一点被打磨,到乾隆中后期时终于忍无可忍,才痛下决心灭掉准噶尔。这中间的朝廷的战略方向经过多次调整,从平叛、安抚再到平叛,多次反复,如此才花费了70年。
而左宗棠平西域则是一气呵成、一蹴而就。
在此之前,由于太平天国动乱,东南糜烂,朝廷无暇西顾,以至于从同治初年开始,整个西北地区加速突厥化,穆斯林人口大量涌入,与原住的汉、蒙人口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从1862年(同治元年)至1873年(同治十三年),陕甘地区有二千万汉人被屠杀。同时,在沙俄、英国和奥斯曼土耳其支持下,阿古柏在1863年(同治二年)侵入新疆,建立哲德沙尔汗国。阿古柏的势力肯定比当年的噶尔丹强大,他不仅率领着浩罕汗国的全部军队,还有三个帝国主义大国的金钱和武器的支持。差不多同一时期,沙俄蚕食中国领土,占领了伊犁地区。
所以,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奉命出任陕甘总督赴西北平回乱时,他面临的实际上是三个使命:1.平陕甘回乱。2.灭阿古柏,维护祖国统一。3.收回伊犁。
这个时候左宗棠根本不知道他的任务竟然如此艰巨,也不知道有收回伊犁这一说。他以后回收伊犁的行动实际上是个突发事件。
俄罗斯当初占领伊犁时就已申明是替清廷代管几天,这本来没有异议,只是后来去谈判的崇厚太蠢,被俄罗斯算计。后来曾纪泽重新出使俄国,重开谈判,左宗棠功不可没。左宗棠在新疆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是对曾纪泽在俄国谈判的策应。
实际上,环顾清廷所能调动的所有将领,这差不多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清廷以前所倚重的八旗将领,实际上没有一个能完成任务。此前,朝廷已经派出了胜保和多隆阿在陕甘地区用兵。胜保是个骄兵悍将,根本不服调遣。多隆阿倒是能打,但在攻盩厔时战死。这两个人都不是合适的人选,他们与左宗棠相比,不仅打仗的能力不如,更缺乏战略规划眼光和统筹全局的能力。
与康乾时打准噶尔时的举国之力不同,这个时候左宗棠征西,朝廷一分钱不给,全部都要左宗棠自筹。按照同治年间的惯例,军费自筹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各省协饷,二是借洋债。
各省协饷与中央财政拨款不同,是要统兵将领与各省督抚协商解决。各省能出多少钱要看统兵大员与督抚的私人关系,实际上是全凭良心,没有硬性规定。而且,由于缺乏约束,弹性很大。往往这边已经开打,士兵饿着肚子等着弹药和粮草,那边还没有谈妥出多少钱。
左宗棠的办法很直接,他的做法是选择最有钱的两个省,浙江和广东,用他的心腹爱将去当巡抚,而且将之视为自己的禁脔,决不容他人染指。浙江巡抚是湘军宿将杨昌浚,广东巡抚是左宗棠最忠实的部下蒋益沣。
有了这两个富庶的省份,左宗棠每个月可以从协饷中固定拿到将近二十万两银子,其它不足部分,左宗棠借洋债。
洋债则由杭州富商胡雪岩坐镇上海,向驻中国的外资银行借款,拿到钱后直接采购枪炮子弹和被服药品,再转运到前线。其实,战争经费的金融化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筹集军费的手段,在欧洲早年的海外殖民战争中很常见。左宗棠无师自通,实际上也是死棋肚里出仙着的无奈之举。
左宗棠征西,一共用了一亿一千万两白银。其中,六千万两白银用在了陕甘,五千万两用在了新疆。与平定太平天国和后来的甲午战争相比,左宗棠征西是花钱最少的。军费的拮据决定了西北用兵必须速战速决,否则于国于民都受不了,这也是左宗棠速战速决的根本原因。
左宗棠办事,绝不拖泥带水。他仔细计算每月的开支,一切以西征为要。当时协饷最要紧的省份是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
其他人打仗,后勤保障大多是一个路数,就是征发民夫,实报实销。当年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缇和年羹尧都是这么办的。西北军务历来都是朝廷第一要务,要人要钱,各省督抚不敢不买账。但到了左宗棠这里,因为太平军兴,大家都在打仗,已经不能这么干了。
左宗棠另辟蹊径,采取市场化策略,鼓励商人参与。他的做法也非常简单:学习西洋办法,铸造银元,用银元收购劳务和粮秣,非常见效。
当时清廷实行银子和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百姓和商贾日常生活中使用铜钱,大额结算和向朝廷缴税时才使用银子。而那时的银子铸成元宝的形状,不方便携带,也不方便收纳。而铜钱又过于琐碎,不能用于大额结算,同时由于铸造时门槛低,掺假现象严重。当时西班牙银元在沿海地区很流行,左宗棠借鉴西班牙银元,自己铸造一种特殊的银元,而且每块银元比西班牙银元额外多一些分量,面额却与西班牙银元一样,这样就引得国内外商人对西征供应十分热衷,左宗棠大军不管打到哪里,都有商人自动跟随,左宗棠也无需担心他们的供给跟不上。
左宗棠办事的风格也十分强势,只要是我的事,朝廷必须给我办到,办不到我就闹情绪、闹意气,反正各种闹,朝廷拿他没办法,不得不迁就他。
当时的广东巡抚郭嵩焘是他哥哥左宗植的儿女亲家,同时也是他的老友和帮助过他的恩人。左宗棠不惜霸王硬上弓,昧着良心把郭嵩焘拉下马,换上了他的心腹蒋毅沣。为此,左宗棠的侄女埋怨了他一辈子。左宗棠功成名就后,以大学士、军机大臣、两江总督的身份登门负荆请罪,郭嵩焘也没有原谅他。
左宗棠借洋债也开创了中国银团贷款的先河。当时列强在中国都设有银行,但有各自的利益划分,以往中国地方举债,都是一对一谈判,各家银行通过各自的人脉,贿赂公行,中饱私囊。而这些灰色支出则羊毛出在羊身上,导致洋债利息居高不下。左宗棠与胡雪岩设计,将所有银行都约到一起谈,相当于拍卖。各家银行迫于压力,不得不联手以较低利息放贷。
左宗棠打仗稳准狠,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
与曾国藩不同,左宗棠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一生没有打过败仗。在新疆与阿古柏的战争中,左宗棠命亲兵抬着一口棺材,每次冲锋时,棺材都跟随着他冲在前面,其气势恢宏,往往令敌人闻风丧胆,不战自溃。
同时,左宗棠还是个有战略格局的政治家,在平定叛乱的同时又非常注意长治久安。在多隆阿平陕甘回乱的阶段,一味嗜杀,回民往往除了死拼之外没有别的出路。左宗棠提出“不分回汉只问匪良”,有效地区分了叛乱分子和普通民众的区别。他还大肆招降,金积堡之战中招降回民领袖马化龙,后者在入疆平定阿古柏的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入疆后,左宗棠曾经把陕甘总督行营设在乌鲁木齐等地,向朝廷建议设置新疆行省,军垦屯田。虽然西域屯田在西汉时就见于史籍,但具体的实施办法是源自于左宗棠。
左宗棠西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陕甘,以金积堡之战为标志,历时两年肃清陕甘全境。第二阶段是平阿古柏,这个阶段是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攻坚战,历时一年零九个月。第三阶段是收复伊犁。这个阶段以武力威慑为主,陈兵边境,蓄势待发,辅以小规模战斗。最后迫使沙俄改约,在非常不利于中国的情况下收回了伊犁。
左宗棠平西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以说,没有左宗棠,西北的广大地区很可能就不是中国领土了。所以,无论处于何种意识形态,中国人都不能忘了左宗棠。
-----
网友解答:
-----
所有的回答都太冗长了,唯一原因就是左宗棠时代的清军武器装备已经是全热兵器了,而且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碾压叛军。不仅如此,冯子才镇南关胖揍法国人,原因也是如此。
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因为政治!每次大胜后给朝廷的战报都在强调敌人多强大,我们胜得多不容易,只有这样才能要来更多经费。
为什么这么牛逼大清还是亡了?也是因为政治!淮军集团想的很明白,跟列强硬拼未必不能赢,问题是赢了之后削弱了自己,在朝廷上就没什么话语权了,比如平壤和日本人的对阵。要是消极抵抗,朝廷没了淮军还是淮军,还是说了算,这个世界是讲实力的。大清亡了,之后说了算的果然是淮军一脉相承的北洋系。
-----
网友解答:
-----
阿古柏浩罕国这样的货色,如何能和准噶尔汗国相比?
我们先看一下准噶尔汗国和浩罕国的区别。
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漠西蒙古是瓦剌的后裔,长期占据西域地区。
1678年,准噶尔建立汗国,势力很快膨胀;
噶尔丹夺得汗位后,先后击败卫特拉、叶尔土谢图等部,称雄西域。
1696年,噶尔丹兵败被杀,随后策妄阿拉布坦继位,准噶尔再次强大,随后占领西藏。此时准噶尔达到极盛,
疆域北接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南到西藏阿里地区,西包巴尔喀什湖,东至蒙古萨彦岭及色愣格河流域,极盛时达400多万平方公里。
浩罕国:
1710年,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浩罕国建立。浩罕国建立后,长期受到准噶尔汗国的打压, 被迫向准噶尔汗国纳贡。1760年,浩罕统治者额尔德尼曾归附中国,随后保持了长期的朝贡关系。
18世纪下半叶,浩罕汗国进入鼎盛期。疆域西北临咸海,东北扩展到巴尔喀什湖以南中国地区,南达喀拉提锦等山区领地。
通过两国对比,“静Yes
”认为,二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所以攻伐的难度也不是一个级别。
所以消灭准噶尔汗国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消灭浩罕国的难度。
另外,清朝和两个政权交战时期的内外环境也是不同的。
1、清朝面临的形势
从1644年清朝入关以来,清朝就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
康熙继位后,平定三藩、收复宝岛,稳定了南部边疆。随后在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稳定了东北的边界。但是,此时的中原地区,反清复明的起义此起彼伏,牵制了清朝大量的兵力。
而在北部,清朝在和准噶尔交战的同时,还要面临着漠北蒙古的问题,所以,清朝的压力很大,始终不能全身心地和准噶尔进行争夺。
从康熙时代到乾隆时期,清朝和准噶尔可以说是逐城逐地的争夺,先是漠北蒙古、然后是新疆东部,再然后是西藏、青海,可以,清朝面临的作战面南北跨度非常大,战线拉德太长,对于清朝而言,不能集中力量毕其功于一役。
而到左宗棠时代,虽然也是内忧外患,但是此时却是难得的平稳期,首先,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已经平定,其次,清朝平定了伊斯兰教势力企图在西北和云南建国的企图,可以说,此时的清朝等到了难得的黄金时期,这为左宗棠出兵新疆提供了绝佳契机。
而且,此时的浩罕国占据的只是新疆大部,对西藏和漠北蒙古地区并没有涉及,因此左宗棠的作战跨度小,自然难度就低,而且,战线缩短,左宗棠可以集中兵力,一举消灭阿古柏势力。
2、清朝兵制变化
清朝的兵制,是在不断变化的。
从1605年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开始,清朝的兵制就在不断变化中。
皇太极继位后,对八旗进行了改革,在满洲八旗基础上,加入了八旗蒙古军和八旗汉军,真正让八旗成为多兵种的强悍力量。
清军入关后,大量收罗前明旧部,将其编为绿营,负责各地的征战和治安。从此八旗和绿营成为清朝的主要作战力量。
但是,入关后的八旗迅速腐化,清朝统治者只能依靠绿营进行作战。康熙时期平定三藩的战役中,很多八旗子弟上不得马,拉不开弓,完全废物一个。
所以,清朝不得不倚靠绿营奋勇作战。
在随后的征讨噶尔丹的乌兰木通战役和昭莫多战役中,除了借助蒙古军队外,绿营成为作战的主力。
但是,绿营也不是长盛不衰的,特别是随着作战频率的下降,绿营的素质也跟着水落船低。再加上地位低于八旗,干活多拿钱少,所以绿营的战斗力每况愈下。
到鸦片战争,绿营被揍得满地找牙。到1851年太平天国时期更过分,太平军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打到南京城下,占据了半壁江山。
这样的不利条件下,主政的慈禧太后终于决定,允许汉族官僚组织团练,作为军队和太平天国作战,随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官僚,纷纷组建了自己的武装。
因为八旗和绿营实在指望不上,所以在清朝晚期,团练成为清军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抵抗外来侵略和平定国内叛乱的重要职责。
而左宗棠1876年收复新疆的部队,是左宗棠组建的“楚军”。虽然都是湖南人,但左宗棠不同于曾国藩的湘军。
俗话说:“一个湖南省,半部近代史”,由此可知湖南在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此时的左宗棠,就是率领着一群湖南人,开启了收复新疆的大业。
相比于绿营,这些楚军作战积极性高。因为左宗棠作为封疆大吏,楚军的战绩更多地决定了左宗棠在朝中的话语权,而获得更多话语权的左宗棠更能提高楚军的待遇,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所以楚军的战斗力异常强悍。
所以,左宗棠能够风卷残云,迅速击败阿古柏集团,收复新疆,将六分之一的国土重新纳入祖国怀抱。
最后,附上一首左宗棠杨昌浚的一首《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大将筹边人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公千古!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
网友解答:
-----
左宗棠之所以能够迅速平定新疆,是因为他带了两件东西:棺材和加特林机枪!
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一生最大的功劳莫过于击溃阿古柏,捍卫了祖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与康乾时代持续了近百年的鏖战相比,左宗棠除了路上往返耽搁的时间,几乎就是弹指间收拾了阿古柏,取得了完胜。
很多人觉得非常诧异,对晚清时左宗棠的辉煌胜利表示费解。其实,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左宗棠怀着以死报国的决心,并配备有先进的武器。
在清廷举棋不定时,左宗棠力排众议,对新疆问题极为重视,坚决反对重海防而放弃塞防的设想,不惜扶棺出征,表示了誓死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这样的将领,焉能不打胜仗?
更为重要的是,左宗棠不仅具有军事才能、战略眼光和政治韬略,更是懂得带兵打仗,且配备有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件大杀器,便是加特林机枪。
除了先进的洋枪洋炮外,加特林机枪在左宗棠队伍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或许很多朋友都觉得这是个笨拙而老旧的玩意儿,但在一百五十年前的战场上,可是件大杀器啊!
左宗棠之所以能获得并稳住晚清四大名臣的美誉,与之收服新疆、捍卫领土主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而他获胜的原因,则是靠着勇气、智谋和过硬的武器。
-----
网友解答:
-----
准噶尔政权比阿古柏政权要大,且左宗棠部队的装备与收复新疆的决心都要比康雍乾大。
1、康雍乾时期的准噶尔与准噶尔战争
在康熙时代,对准噶尔基本是防御战争。绰罗斯·噶尔丹崛起的时候,康熙正在进行平定三藩,对其基本是拉拢与安抚状态。随着噶尔丹的东扩,大量喀尔喀蒙古人向漠南逃避,康熙才出兵迎战。乌兰布通之战打的非常紧张。
(乌兰布通之战)
之后准噶尔内乱,策妄阿拉布坦夺了他叔叔噶尔丹的后方,康熙才两次亲征灭了噶尔丹。但准噶尔政权依然是占据新疆、部分中亚、科布多的广大区域的政权。而且占据青藏的和硕特汗国依然是其潜在的盟友。
(昭莫多之战)
在康熙末期,策凌敦多布攻占西藏,逼死拉藏汗,清军才被动出兵西藏。
到了雍正初期,因平定罗卜藏丹津获得了青海,准噶尔的潜在盟友不再存在。但遗憾的是,和通泊一战清军损失惨重,整个北部边防近乎崩溃。
(准噶尔的疆域)
到了乾隆时期,趁着准噶尔内乱,阿睦尔撒纳的配合才平了新疆。之后又二次平定。
2、左宗棠收复新疆
相对于准噶尔政权,阿古柏政权的范围要小得多,青藏、蒙古都不可能是其潜在的盟友;最富庶的地区
伊犁被
俄国军队占据。而且科布多依然在清军手中,其内部还有各种反抗者。
(阿古柏汗国疆域图)
再加上清朝治理新疆近百年,有大量的土地、关津、人口、交通等资料。
所以左宗棠时候对新疆的整体战略优势都很明显。
再者左宗棠对新疆属于收复,在康雍乾时期属于开疆,双方的决心也是不一样的。在海防塞纺之争结束后,经过充分准备的左宗棠“缓进急战”,一举收复新疆,奠不世之功。
(清军收复新疆)
康雍乾时期,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纯粹是两个对峙政权的战争,胜负还难料。到了左宗棠时期,随着内地的安稳,加上对阿古柏的战略优势与收复的决心,以及湘军的装备战术优势,自然容易取得成功。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
网友解答:
-----
准噶尔汗国在今天的教科书中一笔带过,给人感觉只是一方割据势力,其实真实的准噶尔汗国近百年,巅峰时期拥有700万领土,相当于今天的大半个中国了,崛起于康熙帝时期,与清朝算是同样崛起时间,并且意图染指中原,逼的康熙帝御驾亲征,才击败了噶尔丹率领的巅峰时期准噶尔大军,就这样之后准噶尔也是清朝心腹大患,僵持到乾隆年间,乾隆帝趁其内乱派遣大军才灭其国。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同一时间段沙俄的彼得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准噶尔的葛尔丹被称为当时的三大帝,可见准噶尔之强。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准噶尔只是一方部落造反,因为史料上记载准噶尔对抗清朝是叛乱,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史料上这样记载也是有一定渊源的,因为准噶尔部属于卫拉特蒙古的一支,而卫拉特部落盟主曾先在后金时代遣使归顺,后在清(后金于皇太极时代改名为清)入关以后,卫拉特各部落首领联名归顺清朝,所以被定义为叛乱,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大家对于准噶尔汗国真正实力的判断。
而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对手阿古柏只是中亚浩罕汗国的一方军事头目,趁着新疆动乱之际入侵,获得英国与沙俄支持,沙俄最后更直接,阿古柏占新疆大部,而伊犁等重地被沙俄所占据,说白了,阿古柏只是英国与沙俄两方扶持的割据势力,真正的麻烦是沙俄占据伊犁,这种扶持割据势力,当然好解决,而沙俄占据伊犁却不是那样好解决的,清庭交涉几年后,沙俄迫于左宗棠楚军之压力,才交还伊犁,退出新疆。
准噶尔存在近百年,巅峰时期700万领土,与清廷的战争,严格来说属于强国与强国的连绵战争,而阿古柏只能说是英国与沙俄试探性扶持的侵略割据势力,面对战斗力强悍的左宗棠之楚军,当然坚持不了多久。
在这里加几句话外之题,民族英雄左宗棠,清末鹰派,没有他今天的中国版图还犹未可知,感谢左公,高风亮节,我辈之楷模。
-----
网友解答:
-----
首先我要纠正一点,康熙时期清朝便与准葛尔出次交手,虽然这时候的清朝打败了准葛尔汗国,但也不能彻底消灭准葛尔汗国,直到乾隆时期,趁准葛尔内乱才将其灭国,这其中不是耗时70年,而是一百多年!
准葛尔汗国实力不容小觑,巅峰时期领土接近半个中国,与同时期的沙俄,大清帝国相比肩。正是因为如此,这逼得康熙皇帝不得不御驾亲征,否则后患无穷,迟早会危险大清帝国的存亡。
而左宗棠收复新疆仅仅只用了一年半,是因为他面对的人是阿古柏,阿古柏说白了就是一个军阀,侥幸得到英,俄两国的支持,这才勉强控制了新疆地区,其实新疆内部有很多人都是不服阿古柏。左宗棠一打来,阿古柏不仅要面对清军的进攻,还要担心自己人下黑手。
而准葛尔汗国在新疆经营了上百年,人心上就比阿古柏强很多,起码面对清军,准葛尔汗国是上下一心,而阿古柏就不是,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阿古柏的失败。
-----
网友解答:
-----
准确的来说,康熙和乾隆那叫征服,左宗棠那叫收复,两者根本就不是一码事。
康熙乾隆的征服之战
这场战争正常来说被我们看作是统一西北过程中与准噶尔贵族之间的战争,所以在清朝的所有文献,包括我们现在的教材中,都称作“平定准噶尔”。
这也是主流历史观点,这样评价的出发点是,清朝不止是女真的大汗,也是蒙古的大汗,早在明朝灭亡之前,卫拉特蒙古的盟主就已经归顺了后金,到1675年蒙古当中的准噶尔部首领葛尔丹派兵击败了卫拉特蒙古,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因此,这是一场叛乱,实际上当时的清王朝刚刚入主中原,康熙统治前期清朝战乱频发,先是三藩之乱,然后收复台湾,北边又有沙俄入侵,实际上对清朝威胁最大的就是葛尔丹领导下的准噶尔汗国。
在葛尔丹的军队打败喀尔喀蒙古,当时已经归附与清朝的蒙古后,在此之前,迫于清朝内外政局的压力,康熙积极与葛尔丹沟通,但是葛尔丹依然四处征伐,很明显强大起来的准噶尔势必要入侵中原,与清朝一决雌雄。
在这样的情况,康熙最终御驾亲征,实际上葛尔丹地处西北荒凉之地,之所以敢于挑战大清国,是因为背后有沙俄的支持。在康熙亲政的压力之下,葛尔丹兵败而归,最后众叛亲离,服毒自杀。
葛尔丹的死对于准噶尔政权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准噶尔政权的灭亡,后来经过雍正时期多次平叛,一直到乾隆二十二年,才彻底打败准噶尔,用平定是出于正统的观点,如果实际来说,最恰当的词应该是“征服”。
左宗棠收复新疆没有那么困难
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新疆一直被清朝所控制,当时清政府认为新疆和蒙古都是清朝重要的屏障,因此极为重视。
1865年在英国的支持下,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当时李鸿章认为应该把国家防御的重点放在海上,提议放弃新疆,左宗棠则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负责收复新疆。
从武器先进程度来说,左宗棠之所以敢提收复新疆是因为经过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发展,清政府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相比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的实力提升不少,尤其是在武器上,都是带着刚刚从西方列强那买的武器过去的,跟西方列强打有点费劲,跟阿古柏的部队相比强很多。
在战争规模上来说,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主要是对付阿古柏率领的叛军,主力不过三万人,左宗棠派去的总兵力达六七万人。
当时新疆有很多人心里上都是归顺大清的,所以,两方一交战后阿古柏方的将领就弃城逃跑。在古牧地时,一举歼灭五千多人,平定了整个北疆,失去外援的阿古柏最后只能坐以待毙。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外汇储备是怎么来的?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