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过多黄芪会出现什么症状?
食用过多黄芪会出现什么症状?
-----
网友解答:
-----
黄芪属于补气药,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机。为补中益气要药。黄芪是人们比较熟知的中药材。经常被用于养生保健中。黄芪能有效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同时还能够治疗气虚浮肿等症。
黄芪属于温补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服用黄芪。过量服用,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上火。表现为心烦气躁,面颊泛红。失眠,咽痛,血压高。阴虚阳亢的人要远离黄芪。
如果黄芪进补量过大,会出现头晕头胀等症状。内服过量,如果引起中毒反应,会出现剧烈四肢剧痛,伴有震颤。
属于肾阴虚,湿毒及热毒,患者不要服用黄芪。会加重病情。
患有肺结核的患者会出现咳血口干及身体发热。不建议单独使用黄芪。
月经期女性不能服用黄芪。
感冒发热患者也别服用黄芪,不利于退热。
黄芪用量有讲究,量的多少区别大,用错会伤身体。
一般临床重量在18克到30克,补气才见效。
大于30克可才能发挥生举下陷,益气通脉之功。
重量在15克以下,补益作用小,主要用于协助补气,助气行血。强身保健等方面。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
网友解答:
-----
你好,黄芪是我们常用的一种中药,其功效是:补气,固表,止汗,利尿消肿,排脓。其性味,微温而甘。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如果你是气虚或者虚寒的体质,特别是那种面黄而虚浮的人,长期服用一般没有什么副作用。
但如果你是热性体质或者阴虚火旺的体质,服用黄芪就容易上火,口舌生疮,面红头晕头胀,血压生高。
如果你是气滞的体质,平素容易生气,胸胁部胀痛的人,服用黄芪容易加重胀闷不舒的症状,甚至引起‘‘气有余而生火’’的症状。
我是中医付燕军,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有其他意见和疑问请在下方留言,谢谢!
-----
网友解答:
-----
生活道公益健康认为,使用过多黄芪,可能会有出现以下问题;
1、首先气不虚了,还继续补的话,可能会出现气郁化热的问题,本身黄芪也是温性的,产热后可能会出现口腔溃疡了,可能有胃热等了,特容易饿了,也可能不想吃了。
2、有时候受了点风寒或者风热之邪侵袭了,有些实证时候,更不能食用黄芪了,这个时候食用了黄芪,可能会加重表证,就是中医上说的闭门留寇了。
3、有时候生活工作压力大,肝郁气滞了,这个时候再食用黄芪可能也会出现问题了,会加重气滞的。会出现更加心情不好了,更加喜欢大喘气了,两胁可能会出现涨闷感觉等等。
4、阴虚阳亢的人最好不要服用,尤其更年期女性,本身阴不足了,这个时候如果过量食用了黄芪,可能会出现失眠,食欲下降,便溏等等。
-----
网友解答:
-----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听说黄芪不仅可以补气,而且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于是许多人都会自己去药店或者在网上买一些黄芪用来泡水喝。但是有些人却发现,自己没喝黄芪水的时候,身体还好好的,而喝了几天的黄芪水却出现了嘴唇起泡或者脸上长痘的情况。
我记得我们科室的一位同事就是这样,有一段时间看他天天用黄芪泡水喝,而且每次都放一大把来泡,连续喝了好几天,但是某一天,嘴唇上却突然长泡了,这其实就是温补过头,从而上火所致。
我们都知道,黄芪是一个温补的中药,但是就是这个中药,如果不对症使用或者食用过多的话,就容易使身体出现许多不适症状。那么,如果黄芪食用过多的话,会出现什么症状呢?下面,左撇子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一、黄芪有哪些功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黄芪到底有哪些功效,毕竟对于一种中药,在使用时,还是需要对症使用以及适量使用,不对症或者过量使用的话,都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
对于黄芪的具体功效,我们可以从《中国药典》里面详细了解:
归经:归肺、脾经。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用法用量: 9~30g。
从上面的记载,黄芪主要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而临床上也经常作为一种温补的中药,从而达到补气的作用,特别是出现气虚的时候,比如老年人肺气虚,通过进食黄芪,就可以起到一个补益肺气的作用,对于一些老年人的气虚乏力有很大的好处。
又或者一个人体虚,身体抵抗力下降,经常出现自汗等,就可以通过进食黄芪,就可以起到一个固表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缓解自汗的症状。
还有一些人出现伤口难以愈合或者疮口长脓溃疡等,这其中大多数都是人体气血不足,身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减弱,那么这个时候适当进食一些黄芪,就可以起到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作用,有利于伤口以及溃疡面的愈合。
当然了,黄芪属于一种温补的中药,在使用时就需要对症使用以及适量使用。我们应该知道,温性的药物都比较容易助火,产热,过食或者不对症就容易上火。另外黄芪固表的作用,还容易使一些病邪滞留体内,比如体内原本有实热的人,就容易使这些实热滞留体内,那么情况就越来越严重了。
二、过食黄芪会出现哪些不适症状?
首先,前面已经提到,黄芪属于一种温补的中药,过食的话,就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也就是容易导致口干舌燥、口苦、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便秘、长痘、失眠烦躁等不适症状。特别是本身就阴虚火旺的人,进食过多的黄芪,无疑是火上浇油,使阴虚的症状更加明显。
其次,黄芪不仅可以补气,它还有升阳的作用,这个升阳的作用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为“使人体的心脏功能变强”这就可以间接造成人体血管血容量增加,就会升高人体血压。因此,过食黄芪的话,就容易造成血压升高,不利于血压的控制。特别是对于那些本身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那不就是火上浇油吗?
再次,黄芪味甘,甘能补益和缓,但也容易使人中满,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那么就容易生湿生热。因此,如果长期过量食用黄芪的话,脾胃失运,就会导致湿浊内生,阻遏气机,那么就容易出现腹胀、食欲不振、便溏、倦怠、精神不佳、等不适症状。
最后,黄芪补气固表,特别适用于一些虚症,但是如果本身没有这些虚症的话,比如气虚乏力、表虚自汗等,而是本身体内有实热、实邪等,比如体内有湿热、有便秘、有风热、风寒等邪盛表实的人,如果过量食用黄芪的话,那么就容易使这些病邪束于体内,使情况越来越严重。
三、题后话
总的来说,黄芪作为一种温补的中药,在使用时一定需要注意,不仅要对症使用,而且黄芪用量也需要有讲究,不能过量使用,否则容易伤害身体。
在前面《中国药典》里面就有提到黄芪的用法用量,一般使用量就是9~30g,超过30克的话就属于重用黄芪了。因此,在使用黄芪时,最好就是咨询中医大夫,在中医大夫的指导下使用,另外还可搭配其他的中药一起使用,这样效果会更好。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大家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点个赞!如有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并转发,谢谢大家的支持!
-----
网友解答:
-----
很高兴受邀回答这个问题。
黄芪作为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药材,是非常有使用价值的,它的用药食用历史非常的悠久,在本草中李时珍称其为\"补气之长\"。黄芪是补气良药,具有补而不腻的特点。
对于一些气虚的体质差的人来说,平日用黄芪泡茶或者炖汤使用,不仅可以补中益气,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而且可以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的功能。对于有心脏病的人非常有益处。
然而黄芪虽好,也不能过食或者乱用的,对于一些人过食会有出现以下症状和禁忌:
1.过食黄芪,气血旺盛,中医讲气有余便是火,因此过食黄芪容易上火,比如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长痘痘。
2.黄芪造成身体火气大,也会有心火旺面部发热,失眠烦躁,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3.对于感冒发热的人来说,过食黄芪不利于热退和病情恢复。
4.过食黄芪,会造成肾阴虚、湿热以及热毒旺盛的患者病情加重,不能够令身体恢复健康。
5.过食黄芪,对于月经期间的女性,容易造成月经不调,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6.怀孕期间的女性更不能过食黄芪,服用黄芪也需要特别的注意,因为容易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伤害。
-----
网友解答:
-----
黄芪性温,但是药力却比党参大,临床上药理和药势也不容易掌控。尤其是春季的气候较温暖,湿热更加明显,如果使用黄芪就容易导致身体内的热毒聚集。从而产生面红心烦,睡眠质量较差、血压升高等症状。因为有这些缺点,所以在使用黄芪之前一定要由少逐渐增加黄芪的用量,并且用黄芪进补时还要观察使用黄芪后的症状,一旦出现头晕脑胀、四肢乏力、多汗或哮喘的情况一定要尽量尽快去医院检查。
-----
网友解答:
-----
黄芪是常用补气药,性味甘温,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尿消肿、托疮生肌之作用,尤其善治表虚自汗等证。黄芪药用十分广泛,如玉屏风散、归脾汤、当归补血汤中都用其以补气固表。作为养生之用也深受女性和虚弱病人的喜爱。那吃黄芪是不是就多多益善呢,或者说过多食用黄芪会出现什么症状呢?这要从黄芪的性味和功效说起:
1、黄芪性温,补气兼能扶阳,比较适合气虚兼有寒象者,而气虚兼阴液不足者多不宜服用。很多人长期过量服用黄芪会出现上火,这种情况建议与西洋参同用。不仅黄芪,很多补养的药物服用后都会出现或加重上火症状。
2、黄芪味甘,甘虽能补养和缓,但也会致人中满,易生湿生火,长期过量服用会导致湿浊内生,阻遏气机,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倦怠、消瘦甚至还会出现水肿。
3、黄芪虽长于补气,但其特点是长于补肺气固表而止汗,多宜于表虚自汗等证。但邪盛表实者比如感冒患者感受风寒之邪而见头痛、恶寒、发热、无汗、体痛等寒邪束表的症状时,服用黄芪反而会影响风寒之邪的发散,进一步加重症状。
黄芪可作药用和人们日常养生之用,尤其虚汗(无论自汗或盗汗)诸证,大多使用黄芪。如果用量适合,配伍得当,一般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但有上述几种状况者服用黄芪应控制用量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
推荐阅读:
上一篇:男人有什么用?你怎么看?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